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冬季疾病预防健康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冬季疾病预防健康知识范文1
一、结合实践特点,巧用可检性
案例:一堂篮球课教师发现班级部分学生,不认真对待热身准备和整理放松。课后教师询问这些学生这样做的原因,其中有位学生小声的说:“热身整理是浪费时间,还不如多打会篮球呢。”接下来的一节课,教师让全班进行两个小实验,实验1.通过热身前后的“坐位体前屈”情况对比;实验2两队学生篮球教学比赛后,一队积极整理放松,另一队静止休息,比较两组心率恢复速度。实验后发现:热身后韧带拉开,“坐位体前屈”成绩好;积极整理放松,则心率恢复的快。两个实验用事实证明,热身准备以及整理放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分析:案例中教师发现了学生不认真对待热身准备和整理放松,甚至还有学生对整理放松的作用提出质疑。面对这些情况,教师并没有急于逼迫学生认同自己观点,而是利用室外课的实践性特点,用实验证明热身准备和整理放松的作用。美国教育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我想学生一生都不会忘记这两个实验。因此笔者认为平时在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时,可结合室外课特点,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
二、结合季节特点,凸显时效性
案例:一节春季的室外课,教师发现班级里部分学生因流感请病假,于是教师根据春季温差变化大,流感易发生传染的特点,进行春秋季流感预防知识教授。孩子们听的聚精会神。
分析:案例中的教师结合春秋季流感易发生和传染的特点,在实践课进行健康知识的传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立足于孩子健康发展的需要,春夏秋冬都有相应健康知识需传授,如:疾病预防:春秋预防流感、夏季预防中暑和冬季预防冻伤等;养生知识:春养肝、夏养心脾、秋养肺和冬养肾等。因此在实践课中教授健康知识时结合季节特点能突显健康知识的时效性。
三、结合内容特点,体现针对性
案例:在跨越式跳高单元教学的第一课,教师针对跨越式跳高技术特点,向学生讲授参与该技术动作的主要肌肉,骨骼和关节。并提供了相应肌肉和关节韧带的练习方法,供学生课余时间练习,为单元考核做好准备。
分析:身体健康目标乃是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四个学习方面之一,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对应着相应的健康知识。案例中的教师在教授跨越式跳高,让学生知道参与跨越式跳高这一动作的运动系统构成,达成技能目标的同时,也有效落实了课标中提出的要让学生初步了解人体运动系统这一健康知识目标。这样的教学方法必将促使学生获得体育技能和健康知识的双丰收。
四、结合突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
案例:耐久跑教学时,一位同学有哮喘,但她没有向老师说明情况,导致其在练习的过程中跑到一半就喘不过来了。于是教师利用这一突发事件,向全班讲授那些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特殊疾病及相关的健康知识。
分析:体育课由于其开放性和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等特点,较容易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如:扭伤、晕厥和患病生发作等。教师应在处理好突况后,通过这一事件向学生讲授这些方面的健康知识。我想案例中的学生定然可以记牢那些疾病不能参加剧烈运动的健康知识。有时讲一百遍还不如经历一遍,所以笔者认为,我们应结合一些突发事件,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把突发事件当成一次教育教学的资源。
五、结合生情特点,针对阶段性
案例:一堂小学高年级的体育课,一名女生因例假向老师请假。这是班级里第一位因例假体育课请假的学生,这让部分学生好奇,于是问老师什么是例假,教师向学生讲授了青春发育期特点和女生经期体育锻炼注意事项等。
分析:因为各阶段的学生都有相应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以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健康知识需要向学生传授,如:小学阶段水平一的龋齿预防、水平二初步了解人体所需的营养元素和水平三初步了解青春期知识等。如案例中的教师,利用学生好奇心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青春期健康知识传授。笔者认为教师在实践渗透健康知识时应结合各阶段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知识传授。
六、结合环节特点,技能知识两不误
案例:耐久跑教学考核课,部分学生出现“极点”现象,其中还有两三个学生甚至停下来,放弃了本次考核。在学生放松,恢复心率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传授极点的相关知识以及克服极点的方法。讲解结束时学生的体能也恢复的差不多了,于是教师又开始了下一环节的练习。
冬季疾病预防健康知识范文2
幼儿园卫生保健计划范文一新的学期开学了,随着秋天的到来,天气的逐渐转凉,人类机体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但对于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够成熟的幼儿来说,一些细菌、病毒便会趁虚而入。阳光春苗幼儿园本着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学期气候及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特拟定以下卫生保健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保教工作规范,实施保育员一日工作细则,提升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程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二、具体措施
1、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根据季节、气候特点对食谱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保证幼儿营养均衡。为幼儿提供合理的膳食营养,每周制定适合幼儿的带量食谱。要求搭配合理,营养充足,品种不断更新,实行花样化、多样化,稀稠搭配。
2、严格执行托幼机构常用物品消毒规定,做好卫生消毒工作,保证环境设施要安全整洁,各类场所物品定期消毒。认真贯彻、落实每周一小检、每月一大检的卫生检查制度,杜绝一切卫生死角,做好教室内每天的通风工作,使幼儿有一个干净、明朗、清爽的生活环境。
3、完善儿童健康管理,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根据不同年龄段开展体格锻炼,制定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增进儿童身心健康,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坚持每日晨间检查及全日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晨检工作是幼儿园的第一关口,晨检检查幼儿的个人清洁卫生,是了解幼儿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的有效方式。全天随时观察幼儿情绪,每天做好带药幼儿的带药记录工作,并按时发药、喂药,做好幼儿的全天观察记录。为预防“甲型流感”,严格执行“一摸、二看、三问、四查”制度,做好晨、午检工作,各班要加大晨、午检工作力度,切实做好卫生消毒工作,各班每天实行零报告制。
4、严把幼儿体检关,做好儿童多发病、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做好跟踪管理。把好本学期新入园幼儿的体检关,对于新入园幼儿必须持有体检证及免疫接种证、复印件,并且体检合格后才准予入园;做好儿童计划免疫接种及漏补种登记工作,做好老生幼儿的年度体检,加强对体弱幼儿、肥胖儿的管理登记,建立管理档案。做好秋、冬季节的保暖工作,按时帮幼儿脱、添衣服。做好秋冬季节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工作;做好秋季的消杀、灭蚊工作,消灭传染病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杜绝秋季传染病在园内的发生。工作计划
5、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安排科学、合理的一日生活、活动常规并执行。定期组织安全大检查,预防各种外伤及意外事故,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幼儿在园内活动的安全性。
6、做好工作人员健康管理及业务培训。教师、保育员,炊事人员必须到指定体检单位进行年度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就职。对保育员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学习,以传、帮、带的方式,不断提高保育员的业务技能,提高服务质量,尽心尽职做好保育工作。
7、期末做好各项统计,认真总结保健工作,做好年报表。
幼儿园卫生保健计划范文二一、 指导思想
以《幼儿园工作规程》精神为指导,认真执行《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制定合理保健计划,把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工作放在主要位置,确保每个孩子在幼儿园健康成长,
幼儿园卫生保健计划。
二、 工作目标
本学期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自我保护能力为重点,加强各班的班级常规管理,不断提高保育、保健工作的质量。
三、 主要工作
(一)、卫生保健
1、 严格执行新生入园体检,体检不合格者拒绝接收入园。
2、 继续做好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记录工作,认真执行一摸、二看、三问、四查的原则,发现精神体温异常及时通知家长。
3、 做好幼儿体格发育测量及评价工作。
4、 随时随地检察园内环境卫生、班级环境卫生及个人卫生,并随时记录卫生情况,与考核挂钩,
5、 定期开展卫生保健业务培训,全面提高保育质量。
(二)、饮食与营养
1、 严格管理好幼儿的膳食,每周制定带量食谱,食品品种随季节变化作调整,每月进行一次营养计算并分析,每周食谱向家长公布。
2、 遵守开饭时间,不宜提早或推迟,做好餐前准备,餐后管理工作。分餐时要洗手,分发干菜、干点不直接用手接触。
3、 幼儿在进餐过程中,教师要让幼儿情绪愉快,专心用餐,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剩饭菜,教师经常向幼儿宣传食物的营养价值及对生长发育的好处。
(三)、卫生习惯
1、 睡眠习惯
足够的睡眠对幼儿身高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做好睡前教育,教师和保育员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愉快入睡。
2、 盥洗习惯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盥洗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3、 学会整理
幼儿活动室中,要养成那里拿的东西那里放,并归放整齐的好习惯。大幼儿要学会自己整理床铺。
4、 班级卫生习惯和行为规范结合起来,在一日生活常规中多培养、练习。
(四)消毒隔离
1、 实行一人一杯一巾专用制度。
2、 消毒柜、紫外线灯定时消毒记录。
3、 定期对幼儿的被褥、图书、玩具进行消毒。
4、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把好晨检关,发现传染病及时消毒隔离,并及时通知家长送医院治疗。
八月份
1、 制定保健计划
2、 卫生知识展板
3、 各类物品清洗消毒
4、 保育员知识培训
九月份
1、 教职工体检
2、 全园幼儿测量身高体重
3、 保育员知识培训
十月份
1、 保育员知识培训
2、 各班卫生情况抽查
3、 幼儿健康知识宣传
4、 卫生知识展板
十一月份
1、 保育知识培训
2、 秋季防病教育
十二月份
1、 幼儿测视力及身高、体重
2、 卫生知识展板
3、 全园大扫除
4、 向家长宣传安全教育
一月份
1、 做好各种卫生保健资料的整理工作
冬季疾病预防健康知识范文3
赵智红 杨学勤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77-01
近几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不仅是老年性的疾病,而且在中青年中也十分常见。其发病特征主要有:①发病突然,病死率较高;②此病在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的中青年人群中发病高;③如能及时就诊,康复快,病程短,预后较好;④此病常会反复发作,而且每发作一次,都会加重其对心脏的损害。持续时间越长,对脑、心脏的损害越大。因此,除了在人院期间要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外,痊愈后还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预防再次发作,十分重要。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7年4月-2008年4月,我院各科收治或我院急诊出诊救治的AMI患者。患者以胸痛或其他原因就诊或呼救,均经心电图检查和或心肌酶学检查,符合WHO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选择病情变化及抢救记录完善的,年龄小于60岁的82例中青年患者,其中男72例,女10例,男女之比为7.2:1,住院时间10―45d。
2 教育内容
2.1 疾病健康教育:患者发病前大多有明确的诱因,依次为过劳,包括脑力或体力上的过劳,剧烈运动如爬山、打篮球、拔河等竞技运动,超时娱乐并过量饮酒、性生活。值得一提的是,发病人群中大多数从事司机、教师、厨师等独立完成具体工作的行业,这些行业往往需要工作者独自承受压力,且生活节律性差。
2.2 心理指导:首先应安慰患者,讲明病情及预后,告之只要及时治疗、护理得当,病情很快会痊愈,痊愈后仍可从事正常工作、生活。发作时让病人立即安静坐下或半卧,协助病人的生活需要,陪伴病人给以精神安慰,减轻恐惧。同时进行必要的防治知识指导,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3 饮食指导:急性期患者宜进清淡、少钠、产气少、无刺激饮食,应少量多餐,进餐不宜过快过饱。发病第1周摄流质饮食,第2周改为半流质,第3周可吃软饭,1个月后恢复普通饮食,严禁烟酒。痊愈后,应合理选择食谱,应少量多餐,避免暴食,限制高脂食物。肥胖病人应控制热量,多食粗纤维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避免饮过量咖啡、可乐等饮料,以免增加心率,饭后2h内不宜体力活动。
2.4 用药指导:告诉患者此病治疗稳定后,由于原发病的存在,在诱发因素下,容易再次复发,所以应随身携带保健盒(内有地西泮、潘生丁、硝酸甘油片、硝酸异山梨酯)并告知应用方法,以做紧急时应用。病人能够说出医生所开的药物的名称、剂量、作用和不良反应。其次病人应定期复查,坚持治疗,出院后继续常规用药,如扩冠药、降脂药、钙拮抗剂等。每月定期复查1次,并教会病人及家属发现病情变化及自救紧急措施。
2.5 急性心梗发作时入院前急救指导:家属发现病情变化发作时,应立即安静坐下或半卧,协助病人的生活需要,陪伴病人给以精神安慰,减轻恐惧。指导病人采用放松技术,如缓慢性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舌下含服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观察用药效果,如果疼痛不缓解,应立即送医院救治。
2.6 健康指导:①保持良好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提供适合病人所需的健康教育材料,使病人懂得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波动的重要性,遇事冷静,保持情绪稳定,防止疾病再次复发。②促进身心休息:病人能遵守活动的限制,调整生活方式,缓和工作压力,保证充足睡眠,使心脏能充分恢复。③合理饮食:原则上应选择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低热量、糖类饮食,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④戒烟:吸烟可增加血液中一氧化碳水平,使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较之与氧结合快,因而限制了对心脏的供氧。烟叶中的尼古丁可促使儿茶酚胺释放引起血管收缩,此外吸烟还可以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内膜,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和增加血小板黏稠度,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和阻塞。⑤康复锻炼:恢复期逐渐增加活动量,第8―12周后大量的锻炼,如洗衣、骑车等,但如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症状时,暂时中断或减轻活动量。
3 小结
对82例中青年心梗病人出院后,相继给予3个月、6个月、1年定时随访,其中72例患者因遵循医嘱,有效地减少诱发因素,避免了心绞痛的再次发生。另外,有10例患者因忽视了诱发因素,没有克服不良情绪、节制生活中不恰当活动,没有按时服用药物,而使心绞痛再次发生。但都能及时有效地控制,没有发生更加严重的心肌梗死。因此,加强本病患者的出院指导,增强了医护人员的责任感,确保患者真正理解健康教育的内容,提高了健康教育的成效。
影响社区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与对策
左秀云 王 丽 尹淑芳 王秀玲 刘艳红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2720(2009)14-0677-02
[摘要] 指出影响社区健康教育的几点因素,有主观态度认知不明确、对社区教育不够重视、护士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对薄弱、人员缺乏及社区群众对健康教育认识不够等因素,并提出了相对应的策略,强化健康教育者的角色认识,开展社区护士再教育以充实理论、提高技能,在教育形式上采取多样化等措施。
[关键词] 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对策
社区护理也称社区卫生护理,是新形势下产生的一个新的护理领域,除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外,还包括心理咨询、健康指导,重点是疾病护理、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三个方面,核心是健康促进。健康教育作为一项护理内容成为社区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这项工作往往做不到位,影响了健康教育的质量,现将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如下:
1 影响健康教育质量的因素
1.1 主观态度上认知淡漠:许多护士没能转变思想,潜意识中仍把工作重点放在医疗护理上,对社区健康教育意识不强。其实健康教育不是新鲜事物,早在1860年,南丁格尔开办世界上第一所正规护校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原则中就指出:“教育是护士的一部分”,并号召“护士应同时是卫生的导师和宣传鼓动家”。
1.2 社区护士相关理论知识薄弱:社区护理涵盖“六位一体”的工作内容,它整合现代护理学、预防医学、管理学及人文科学的知识,服务于健康与非健康人群。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专科知识,还需有心理学、教育学和行为学等方面的知识。
1.3 护士综合能力有待提高,沟通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健康教育效果:随着人类的发展,人际关系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重视的问题。护士与当地居民建立良好关系是提升社区形象,提高健康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护士队伍中有54%的人对沟通技巧仅限于基本了解,34%护士未能掌握沟通技巧。
1.4 社区居民认知不够或健康教育时机选择不当及内容针对性不强:我国社区起步较晚,相当一部分人对社区护理不了解。实施健康教育时有的人不愿积极参与或敷衍,甚至直接拒绝。
1.5 社区护士人员不足,工作量大:由于社区工作繁忙,往往腾不出时间做健康教育,有超过1/3的护士认为没有时间进行健康教育。
2 对策
2.1 强化角色认识:提高护士对教育者的认知水平。我国护士管理办法第22条规定,护士有承担预防保健、宣传防病知识、进行健康指导、开展健康教育提供卫生咨询的义务。
2.2 开展社区护士再教育:护士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方式,参加业余培训班、上网学习、自修等。学习内容除医学理论知识外,还应系统学习护理哲学、人文关怀理念、个性化服务思想等新知识,使自己在理论上实践上都能上一个新台阶。只有不断地用学习充实自己,才能更好地把健康知识通俗科学地传播出去。
2.3 进行沟通技巧培训:护士要衣着整洁、仪表端庄、举止沉着、化妆得体、面带微笑。要控制自己的情绪,真诚待人、尊重对方。这样可以消除彼此之间陌生感,对护士也会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日本曾有一份调查:“你认为好护士是什么样的?”调查中多数人认为应该是技术高明的人,但是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则认为:“好护士应该是善良、亲切、能认真倾听并面带微笑的人。”看、倾听和微笑就是最好的沟通技巧。
2.4 有针对性改变健康教育的方式和内容: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认知不够说明工作还不到位,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再者社区工作人员也需要改变方法,采用一些针对性强、更容易让百姓接受的内容,比如:冬季时开展如何防感冒、夏季时开展如何防中暑、针对老年人宣传养生保健知识、面对有儿童家庭宣传儿童牙齿保护及防止意外伤害等。在形式上也要多样化,可以发放健康宣传资料,可以利用宣传版面、音像设备等开展宣教,还可以面对面咨询交流。
冬季疾病预防健康知识范文4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24-0024-05
为全面反映上海市社区中医药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了解存在问题,给中医药健康教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2009年9月,在原上海市卫生局的支持下,在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中心的协助下,上海杏灵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上海市社区中医药健康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并获得“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正式批准立项,承担调查研究工作。
1 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样本由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中心提供,共涉及上海市194家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和达标建设单位,包括33家示范点,32家第一批达标点,31家第二批达标点,64家第三批达标点,34家第四批达标点。课题组总结示范及创建材料中相关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分别提炼了如下5个部分的内容:中医药健康教育现阶段的政府支持工作、健教团队人员梯队配备情况、各区县中医药健康教育开展现状、现有健康教育宣教形式及宣教内容,依据调研数据,客观反映本市中医药健康教育的现状。
2 结果
2.1 中医药健康教育得到了政府层面的广泛重视和支持
2009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全国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建设标准》,其中第二部第十五条,明确指出须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防病治病的知识。
同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社区中医药服务工作指南(试行)》,中医健康教育被列为指南六大内容之一,指南强调要向社区居民,特别是社区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和对养生保健有特殊需求的人群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普及中医基本知识及养生保健方法及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005年开始,在原上海市卫生局的统一部署下,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创建工作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活动情况被纳入示范区创建的考核范畴,评分细则第20、28条就开展有中医特色的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予以考核。
2010年5月卫生部下发《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范》,努力开拓各地区、各单位健康教育工作新局面,督促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健康教育专业机构要以医改精神为指引,以“规范建设、夯实基础、确保重点、全面提高”为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落实健康促进工作。次年7月,中国率先启动“国际自我保健日”活动,设立每年7月24日为“国际自我保健日”,组建专家顾问团,长期通过官网、微博解答公众自我保健、自我医疗方面的问题,充分表明了政府部门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
2.2 中医药医师队伍扩大为中医药健康教育提供保障
中医药执业医师队伍的充实是保证中医药健康教育开展的基础。抽样调查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及达标建设第二批31家单位的材料显示:2007年第二批达标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执业医师总人数共199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均中医执业医师人数为6人;经过两年的达标创建工作,截止到2009年,第二批创建单位的中医执业医师人数上升至302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执业医师为10人,增长率达到66.7%。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达标创建工作推动了职业中医师的队伍建设,以人才梯队建设为基础的达标创建,更好地保障了各项中医药社区工作的稳步推进和开展,也为中医药健康教育团队人才队伍的扩充提供了保障。
从调查数据可见,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数量虽有大幅度增长,但由于本身基数过小,人数仍存在不足,且多没有从事中医药健康教育的经历与经验,缺乏对中医药健康教育在公共卫生中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其观念仍停留在院内医护服务的模式中。因此各中心应及时组建健康教育班子,并下设中医药健康教育管理小组,定期开展团队成员的业务及专业技能培训,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中医药健康服务中的作用。
2.3 中医药健康教育呈现城乡差异
中医药健康教育在各地开展过程中,在体现地方特色的同时也反映出各自的差异化。抽样调查2007-2009年申报及达标的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创建单位材料,统计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开展数量: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均开展4.5次;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均开展3.5次。比较而言,中心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较郊区平均每年多举办1次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市区每个区域间的场次差别不大,郊区呈现发展不平衡的态势,宝山相比于其他郊区表现突出,年均超过7场。另外,在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上,中心城区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为丰富。
对于中医药健康教育的开展,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区呈现出了三级分化的趋势。郊区仅22.0%的单位每年的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数量超过两次,相较于每个郊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辐射地域与人口而言,现阶段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开展数量远不能满足周边居民对中医药健康教育的需求情况。另外,就总体而言,无论中心城区或郊区,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讲座平均不超过5次,在数量上较西医类健康教育讲座的开展情况相比,中医类讲座存在严重不足。卫生行政监管部门应依据中医药健康教育存在的地区差异性,对开展情况欠佳的地区予以重点扶持,全面推进中医药在居民健康领域的重要作用。
2.4 宣教形式
纵观2007 -2009年申报及达标的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创建单位材料(第二批至第四批总计161家材料),将本市中医药健康教育形式分为两个大类:①以宣教者与被宣教者共同参与的多形式互动型健康教育形式;②以纸媒传媒为载体,被宣教者共同参与的多形式非互动型健康教育形式。
2.4.1 互动型宣教形式
互动性宣教形式是健康教育开展的主要形式,是宣传中医基本知识及养生保健方法及技术的主要途径。资料显示:本市互动型宣教形式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分别为讲座、个体指导、传统体育保健项目、义诊、组建病友会、电话咨询。其中以讲座开展、个体指导使用率最高,分别达到99.4%和98.1%,基本实现样本使用率的全覆盖。传统体育保健项目47.2%,位居第三。义诊、组建病友会及电话咨询所占比重较小,分别为7.5%、1.2%和0.6%,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医药健康教育宣传形式的多样化。
由于社区居民的健康程度、文化程度的不同,社区中健康教育形式也应该满足不同百姓的需求。丰富的中医药健康教育形式可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度,让更多的居民融入到中医药健康教育的氛围中。在上述的多种健教形式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中开展的中医药防病和治病的健教形式通常以专题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派发健康保健宣传手册、制作卫生宣传栏、组织义诊居多,其中在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开展直面老百姓的科普讲座活动最易让百姓接受,受到了居民的普遍欢迎。此外,中医义诊活动带给居民的个体化健康指导为居民提供了个性化的防病养生建议,是百姓需求度较高的教教形式。
2.4.2 非互动型宣教形式
非互动性宣教形式是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具有广覆盖、多样性的特点。资料显示,本市2007-2009年,以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各社区街道居委共同参与的非互动型中医药宣教形式共计14种。分别为宣传版面、健康处方、黑板报、电子屏幕、电化教育、横幅、报刊/媒体、手册、广播稿、墙报、图片展示、挂图、网站和实物展示。平均每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能开展3种以上,以静态文字宣传为主的非互动型中医药宣教。制作宣传版面、发放健康处方,仍是中医药健康教育中主要的宣传方式,这两种方式的使用率均达到98.3%,基本做到样本单位的全覆盖。黑板报达45.0%,其他方面的比重非常小,社区目前的中医宣教形式不够多样化。
由此说明宣教形式虽然多样,但仅部分形式得到了充分利用。建议积极发挥中医药在防病治病领域个体化的指导特色,丰富中医药宣教形式,提高社区健康教育的参与率与健教内容的使用率,更好的服务于社区卫生服务。
2.5 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
中医药作为祖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在“治未病”及保健、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不仅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公共卫生服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的制定在参见我国公共卫生发展需求的同时,更应结合本地区的社区诊断、居民需求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现状,加以完善。
综合2007至2009年上海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研究中心提供的本市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社区示范及达标验收材料,本市中医药健康教育内容主要由四大板块构成,分别为食疗、疾病、养生、适宜技术推广。其中食疗所占比例最大,为42.0%,其次为疾病25.0%、养生23.0%。食疗包括冬令进补,中医食疗,饮食营养等;养生包括秋季养生,冬季养生,春夏养生;治疗的疾病主要为高血压及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
目前,大部分的老年慢性病都是食源性疾病,这类疾病除了遗传因素外,一般都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长期不合理所造成的。因此中医“治未病”的理论更需要通过有效的渠道让百姓去学习和了解,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通过中医食疗养生等方法,调理身体,健康无疾。
3 讨论
近年来,社区中医药健康教育得到了政府及居民的重视,在越来越多的社区得到了开展和推广,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在赢得呼声的同时,在具体实践操作过程中,也暴露了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寻求更为完善和适宜本地区居民健教的新模式。目前中医药健康教育主要在以下五个环节存在完善之处。
3.1 居民健康意识存在地域差异
在上海市民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的今日,部分居民仍然缺乏应有的健康观念,特别是城郊较为严重。他们认为能吃、能睡、能工作就是健康,对疾病预防意识浅薄,“小病抗,大病医”的观念还存在于他们身上[1]。亦有极少部分居民对中医药在防病治病领域的认可度偏低,简单的将中医药在大众健康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定位于养生保健领域,缺乏对祖国传统医学的科学认识。
基于上述情况,应弥补由地域差异导致的教育盲点,进行全方位,全覆盖的中医药健康宣教,成为当下健康教育全面惠及大众的基础工作。同时,缩小各文化层次社区居民对中医药在基础医疗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知水平,有利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度开展。
3.2 社区工作者健教水平参差不齐
2009年1月,徐庆民等[2]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的思考》调查表明:在课程的安排方面:11.0%的社区工作者没有了解过居民的需求,按照自己的想象制定授课方案;53.0%的社区工作者不清楚居民的需求,讲课没有详细的目标;32.0%的社区工作者知道居民的需求,但因自身专业知识缺欠,讲不清楚;4.0%的社区工作者知道居民的需求,可以按照居民的需求安排讲课。从社区工作者讲课的心态表明:27.0%的社区工作者感到自己知识欠缺,不能授课;48.0%的社区工作者觉得自己的授课还没有打开知名度,不吸引人;13.0%的社区工作者觉得自己不会表达,不生动;12.0%的社区工作者认为自己能吸引居民,调动课堂气氛。
根据上述的调查反映,社区工作者本身的能力并没有达到可以良好授课的程度,并且没有积极地去了解居民的需求,是直接导致居民对健康教育课程参与度不够,并且无法进行互动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还显示,社区卫生人员观念还未从以院内的医护服务向社区健康教育服务模式的转变,对社区健康教育的价值认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自觉性和紧迫感,对健教工作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情感上的重视。
依据上述情况,通过教育培训,专人专管完善社区健教人员梯队,才能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健康教育在基础医疗中的积极作用。同时,依靠统一规范的工作制度和评估标准可以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活动积极性和规范性。标准的统一为科学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提供了依据。目前可参考的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估包括: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资源保障及各项干预措施的落实情况、健康教育覆盖率、群众参与社区健康教育情况等[3]。社区宣教人才梯队建设是保证宣教质量的基础。
3.3 教育方法单调、内容不系统
目前的社区健康教育在相当多的地区仍停留在卫生宣传的水平,无法起到提高居民健康素质,降低疾病发病率、患病率的作用[4]。调查显示,现在社区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和健康书刊。教育内容不系统,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社区健康教育尚未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教育模式。因此,如何形成全方面多层次的教育模式,运用多样的教育方法是每一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在中医药健康教育的探索阶段,社区工作者应当学习、综合国内外的先进做法与经验。紧密联系全市中医院,以院内医生、护士为健康教育带动者,以中医院校学生为参与者,以社区为单位,运用媒体宣传的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拓展教育方法,建立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教育模式体系。让居民能运用中医药基础防病治病知识,提高生活质量。
3.4 缺乏社区健康教育的支持措施
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社会的资金投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共同协调。在2005年1月,卫生部下发的《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中提出了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总目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纳入目标管理和工作计划:保证常规经费,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不少于当地当年卫生事业经费的5%,并保证健康教育经费在优先领域的投入,并随公共卫生经费投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5]。然而,这项政策在基层的落实情况不一,社区健康教育的政策还不够完善,宣传不够有力。健康教育资金的投入系统尚未形成,没有固定的资金投入,经费来源并不稳定,同时还缺乏专门的物力支持,直接影响了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
在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的完善过程中,提议将中医药健康教育积极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提高社区居民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制定社区居民健康行为规范;依靠政策的支持、建立起政府负责,领导有力、部门配合、群众全面参与的良性运行体制,构建群众性的社会健康教育网络,最终将政策落到实处。
另外,健康教育经费原则上以政府的财政预算拨款作为主要来源渠道。因此,必需合理争取财政预算,统筹规划财政支出,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并且可以采用多渠道,多部门合作的形式,在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的同时,建立合理的经费补偿机制。包括利用商业赞助开展大型健康教育讲座和公益宣传活动等不断拓展健康教育服务市场。
3.5 其他
包括缺乏社区健康教育的卫生人员、缺乏工作规范、技术规范,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各地社区居民原有的文化层次和对中医药健康教育的认知水平不同;广泛动员社会不够,缺乏对社区资源的广泛发掘和充分利用;在政策倡导、多部门参与、社区开发等方面尚存在问题。
在中医药健康教育初步走入社区的当下,存在问题是必然的。通过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加强对从业人员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培训,从政策、经费、培养等方面加快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6]。中医药社区健康教育的开展还需要克服诸多困难,通过克服与融合,使中医药健康教育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重心,使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把健康带进社区,带给居民。
参考文献
[1] 唐芝碧. 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9): 1080-1081.
[2] 徐庆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健康教育的思考[EB/OL]. (2009-2-30)[2013-7-19]. http:///Class/pyjc/index.asp.
[3] 顾海, 杨心婷. 我国城市社区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卫生软科学, 2009, 23(2): 194-196.
[4] 崔静. 社区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市场经济学对策讨论[J]. 实用医技杂志, 2009, 9(17): 574-575.
[5]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印发《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的通知[EB/OL]. (2005-04-04)[2013-07-19]. http:///mohbgt/pw10502/200804/272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