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范文1
一、激发动机,培养兴趣,使学生乐问
心理学家指出,正常人都具有动机。小学生面对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都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探究欲望。动机的激发可使学习的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动。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问题呢?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认知兴趣,使学生乐于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要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提出问题,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质疑的兴趣,由趣生疑,由疑促思,由思发问。
2.变换呈现方式,创造发现氛围,使学生乐于提问。学生对数学的发现,主要是指学生通过钻研数学材料,能揭示出数学原理和方法,或者提出新的解题方法。对学生而言,发现具有创造性,难能可贵。教学时,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的发现因素,发展学生的潜能,尽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发现并提出问题。
二、消除疑虑,克服障碍,鼓励学生敢问
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敢于提出问题呢?可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1.营造良好的课堂提问的氛围。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影响课堂教学学生提问的主要因素。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人为地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等。在彼此交往中,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不仅要给予更多的言语表扬,而且还要会用微笑、注视、点头、肯定手势以及关怀性的接触等方式进行鼓励。同时要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通过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在学生中的紧张感和焦虑情绪,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敢于提出问题。
2.运用多样的课堂提问策略。教学中,要求学生提问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由于情绪紧张,担心在课堂上说不清楚的学生,可以让他在课外继续提问;对由于害羞或胆怯不敢在集体场合提问题的学生,可以让他个别提或在小组内提;对由于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先写在纸上再提;对于一时难以提出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巧妙诱导,耐心等待,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
3.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和自控力。为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教师要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密切配合,克服学校和家庭为学生包办代替过多的不良现象,开展针对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努力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和经常获得成功的愉悦的内心体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和独自发现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自觉地学、主动地提问的状态之中。
4.开展竞赛活动,区别对待学生。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好胜心和成就欲,经常开展形式多样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提问题的数量和质量,评定小组和个人竞赛成绩,学生就会在竞赛的氛围中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形成大胆质疑和敢于提问的习惯。
三、教给方法,提供帮助,使学生善问
在教学中,学生能够独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为了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不仅敢提,而且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来,教师要提供一定的方法,给予积极引导和帮助。
1.善问在起点时。起点,是指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稳固作用的观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新知识放在旧知识的背景中去考虑,在原有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点,在认知冲突中让学生提出问题。
2.善问在重点上。重点,是指在整个知识结构中起纽带作用的知识点。教师要针对重点,诱导学生提出关键性的问题,从而让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切实掌握好知识的重点。
3.善问在难点处。难点,即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水平与抽象复杂的知识之间的矛盾,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难点处,让学生在此处多问几个为什么,教师顺应学生提的问题,分析难点难在何处,形成原因及如何进行突破的策略。
4.善问在疑点中。疑点,即学生认知的疑惑点,表现为容易混淆的知识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懂就问,有怀疑就问的好习惯。同时教师应有意在此处设计陷阱,让学生在疑点中提出问题,明辨是非,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和准确性。
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范文2
一、爱护和培养儿童的好奇心,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瓦特成功地发明了蒸汽机,张衡成为一名伟大的天文学家,莫不与他们儿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有关。“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如小鸟会哭吗?小兔子为什么前腿短后腿长?有的孩子还爱把家里的钟表、玩具拆下来,看看里面的究竟。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所以在孩子中要注意爱护和培养他们的好奇心,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起点。
二、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是激起创新火花和学习灵感的源泉
“乐思方有思泉涌”,许多事实证明,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打开思维闸门,萌发创造力。相反,在非常严肃和高强度紧张的心理环境下,会产生压抑和恐惧心理,极不利于学习和大脑的记忆、储存,甚至对已经储存在脑海中非常熟悉的信息,也会因突然“短路”而难以释放出来。可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我把微笑、趣味和竞争带进’课堂,取得了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方法
打破我国传统的一题一例教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的“再创造”活动,是小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例如,教“三角形面积”时,我引导学生参与操作活动,让学生取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桉取(两个直角三个形)――比(看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完全一样)――拼(拼出已学过的图形)的步骤操作。学生运用拼合、旋转、平移的方法拼出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图形。学生在操作中发现了三角形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由此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操作活动中,学生增强了创新意识,动手、动脑、动口探索发现新知识,发展了初步的创新能力。
四、鼓励质疑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仙杖”
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范文3
关键词:医学生 创新教育 学生工作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234-02
在社会高度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压力也接踵而来,给人们的生理以及心理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医学院校现今需要探索与落实的重要课题。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表现在很多方面,不仅仅是在学习当中,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当中也会有突出的效果。创新能力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等都是构成创新能力的要素。所以,在医学院校的实际教育过程中,培养创新性人才,是非常重要的。
1 加强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是时展的要求
创新能力是21世纪知识型时代和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要求。国家需要我们当代大学生具有创新能力。同志曾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文明发达的不竭动力。”同志也曾经指出:“科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科技创新是增强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战略高科技对科技能力的提升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作用。”?中国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重理论而轻实践,过于循规蹈矩,不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可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大众普遍的认知,也已经成为了企业选择人才的一项重要标准。所以大学生要想在就业饱和的状态下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心理、行为及环境因素将逐渐取代生物学因素在导致人类疾病及死亡中占据的主要地位,因此,21世纪医学将日益向多极化发展。意思就是说,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上,不应局限于单一的生物学因素,而是从心理、社会、环境角度多方面综合考虑。科技的日新月异发展,也必然会将信息科学,生命科学以及高科技的医学设备、医学技术融入新的医学领域。这就要求医学生应具备完整的知识结构、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能力素质、缜密的分析能力、敏捷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独立的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创造力,成为知识、素质、能力的集合体。
1.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是高校发展的要求
当代医学生是我国医学的后备人才,其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将会影响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医学生肩负着新世纪的医疗重任,基本知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及能力等基本素质必不可少。其中,人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另外,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随着社会和现实需要的发展而发展,以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观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扩充,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任务和内在要求。
1.3 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医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基石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人的综合能力的外在表现,它是以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度综合化的知识、个性化的思想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为基础的。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也表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种认识、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智力、思想、人格等诸多方面,并且和这些方面相辅相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巩固和丰富人的综合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需要充满生机活力、有开拓精神、有新思想道德素质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才、在这种情形下,知识的接受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摄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而这些知识并非是靠言语所能“传授”的,它只能通过学生主动地“构建”和“再创造”而获得。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职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学习也正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发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医学生在毕业工作后,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医学疾病,因此就更加需要不断的学习,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
2 在医学教育工作创新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就表现在医学院校对于创新教育的支持不够。现阶段,大多数的高等医学院校都已经开展了创新教育的改革,但是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多数学校只是重视学生的教学工作,而轻视学生的想法与需要,所以说,对建立医学生创新教学工作的支持力度与改革力度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改进。
其次,学生的教育工作也过于片面,在各类医学高等院校的创新过程中,几乎所有的学校还处于初级阶段,也都在摸索着,还没能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活动还有待于更新,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还不是很全面,学校内的文化创新氛围也远远不够,这样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难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与灵感。
最后,现阶段看来,我国国内的医院类高等院校对于学生的考评还都仅仅局限于考试,这种应试教育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极大的影响的。学生们为了应付考试,也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想创新能力,大多都在死记硬背,不仅不会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使学生的能力下降。所以,对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教育部门可以建立多种考核制度不能仅仅局限于考试。
3 医学生创新教育中学生工作所起到的作用
(1)能够让学生树立起创新观念,对于学习有足够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也正是因为理想,才会使自己有前进的动力,挖掘自己的潜力,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高校的学习生活是学生能够全面的了解自己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最关键的阶段,离开大学校门,即将步入社会,这对于学生们的影响是巨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在高校的学习工作。
(2)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学校要尽量多组织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活动。创新文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也为学生自主创新提供动力。而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只有将学生工作做到最好,学校才能更加适应现今社会的潮流。比如说,根据现阶段学生的特点,学校可以尽量多组织一些有针对性的能够适应学生发展的活动,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平等互助的平台,让学生们主动的去沟通,去了解。
4 医学生创新教育学生工作的探索
(1)在教育课程中,一定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老师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们多动手、多动脑,不能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听,这种教育模式只会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想象能力,甚至影响其今后的发展。对于实验课的内容,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老师在旁边指导,有问题大家在一起讨论。对于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也要创新,不能一直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要让学生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2)对于医学生创新活动学校一定要大力支持,对于科技创新的经费一定要尽量满足,从而来保证学生开展各类科技活动的顺利完成。同时,要建立多个适合学生动手实验的创新基地与实验室,保证学生们能够亲自动手去实验与研究。只有学生们亲自去动手,才会增强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尽量在学生完成创新能力的课程上,对于做的突出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更有激情的去挖掘自己的强能。
(3)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创新实践中关怀与关心精神的培养。所有学生,特别是医学院校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团队协作是分不开的,在一般的课堂教育中,老师只是让学生如何的去学习理论知识,而对病人是否怀着关怀的心情也是同样重要的,理论知识的提高并不能代表其人文知识的提高。所以在教育过程中,老师一定要灌输给学生关怀意识,不要仅仅局限于对患者病理的研究。
5 结语
现阶段,医学生的创新教育已成为发展的必然,也只有让学生有创新意识,才会让学生对于今后的学习工作有足够的热情。但是,创新意识在学生工作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所以,它还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吴泽全,段素玲,张云华,等.加强医学生医疗风险意识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5).
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范文4
关键词: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 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
前言
创新是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动力,是民族兴旺发达的灵魂。一个民族要强盛不衰,必须要增强全民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全民族整体创新意识和能力,就要从学生抓起。中学生是思想最活跃、参与意识最强、最富想象力的群体。因此,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最佳时期。下面就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几点探索。
中学化学是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重要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笔者作了一些探索,下面是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1、 转变观念,营造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是一种群体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地位,思维往往受到抑制,思想疆化。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营造自然、和谐、平等、开放的宽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在这种教学氛围中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问题、提出异议,允许学生相互讨论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这种教学氛围里一方面有利于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另一方面更有利于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解决问题,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发挥。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个性的发展离不开他所生活的环境,个性是在与他的生活环境相互刺激的过程中形成和培养的。环境如果不断刺激一个人作出主动的、独特的反应,为他提供个性发展的机会,他的个性自然会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反之,如果环境总是对个体富有个性的、独创性的表现做出否定的反应,一个人的个性自然就会收敛,甚至被剿灭[1]。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极大地改善师生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意志和行为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形成探究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形成一种以创新的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性格。要把以讲教材、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为主的封闭式教学变为以增长知识、发展能力为主的开放式教学;要把传统的、严格遵守常规的“我讲你听”式的课堂氛围变为生动活泼、民主平等、主动探索的课堂氛围。
2、 推陈出新,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在一切创造发明活动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所谓创新能力,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造力,即科学家等杰出人物的创造力,他们的发明创造对整个社会来说是新型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这种创造性对社会或他人来说可能不是新的,但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颖的、独特的、前所未有的。例如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等。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实现的创新能力。我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创设问题情境,重“探索”、重“过程教学”,多学科“渗透”、“综合”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的核心在于“新”。创新意识就是创造的愿望与激情。没有愿望,没有激情,即使有创新的机会,也会失之交臂,所以必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1 课堂教学变僵化为开放,唤醒创新意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精辟的教育理念长久以来被教师们津津乐道,离不开“授”的课堂教学始终以教师为主,从接受“鱼”到接受“猎枪”,学生总是被动接收者,无需创新,也不用创新。只有改变僵化的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充满情趣又富于竞赛规则的“渔猎场”,使深长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才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学习CO2的性质用途的内容时,学生对CO2已经从小学自然课、初中生物课上有了不少了解,然而知识的重难点和内涵却又在无精打采中难以落到实处,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时,出于以上原因的考虑,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布置研究问题:CO2是无用的废物吗?你对CO2了解多少?安排学生提前预习教材,查阅相关书籍资料,结合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搜集素材。下节课介绍CO2大比武,“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表现最佳者有奖。学生为了能够一展风采,劲头十足地去准备,认真钻研课本,积极准备实物,设计实验,翻阅课外书籍等,忙得不亦乐乎。上课时有的拿出汽水介绍CO2溶于水生成碳酸,解释“汽水”碳酸饮料的由来;有的魔术表演“清水变牛奶”,把CO2的检验演绎得趣味盎然;有的操作灭火器当堂进行火灾扑救,并大模大样地进行二氧化碳灭火安全宣传;教室窗台上摆上了学生从家里带来的鲜花,并挂牌揭示绿色植物净化空气的奥秘是:CO2经光合作用变成O2;美术墙角张贴了粉刷墙壁生炭火盆的漫画,并用文字讲解墙壁“出汗”的原理;行动的故事伴着形象的灯火实验使师生共同经历了“奇妙”的历险。同学们相互交流,争先恐后,以各种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独具匠心,乐此不疲,创新的意识一下子被唤醒。
2.2 强化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问题意识、问题能力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着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找到独特、创新思路的可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教给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过程教学比结果教学更重要,知识是启发智慧的手段,过程是结果的动态延伸;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再也不仅是忠实圆满地教授规定内容,而应是主动地、合理地、创造性地丰富和调整教学内容[2]。例如:在研究金属活动顺序时,有的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湿法炼铜是用铁制取铜,速度肯定比钠制取铜慢,为什么不用钠制取铜呢?”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先组织学生就所了解的知识和生产实际展开讨论:①、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是否符合反应规律?②、钠能否作为制取铜的原料?学生讨论的结果认为虽然符合反应原理,但钠太活泼,冶炼成本高,不宜作原料。这时又有学生提问:“课堂上演示一次中,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真的快于铁吗?”教师采取延缓评判的原则,组织学生动手实验,结果学生发现烧杯中出现奇异的现象,并未出现红色的铜,而是生成了蓝色的硫酸铜。针对现象,教师再次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将钠放入水中,奇异现象之后用无色酚酞试液检验,酚酞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学生思维活跃,忙于写化学方程式,争着解释以上几个同学提出的问题:钠太活泼,和水反应生成酸,不能和盐溶液发生简单置换。并有感而发:“多问为什么,就有机会获得更多的知识。”创新意识大大增强,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求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教师最大的艺术在于集中和保持学生的注意,不停顿地让学生进行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关键在于教师掌握教学规律,知道学生心理状态和用脑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
2.2.1注重思维发展过程的启发引导
无论讲授哪一个章节,根据课本设计的问题都要求学生回答是怎样想的?怎样想到的?即使学生不会答题,也要回答思路断在什么地方?不但要有对问题思维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要有思维的过程和方法。如此长期训练,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形成。
2.2.2 放大“教”与“学”的思维空间
在教学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应紧扣课本,但又不要拘泥于课本和教参。当教师提出问题后,如果学生思维超越教科书思路,或者超出教师预想思路时,作为教师,不应该强行打断学生思路,更不要强行纳入教师的思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空间,否则,创造性思维受到抑制,也就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3、突出学科特点 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
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范文5
1.树立创新意识
树立创新意识,首先是教师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的关键作用,所以说: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并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当前,整个世界已进入互联网时代,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接受着各种信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的问题不仅是书本上的,而且可能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宽,在讲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语言生动,感情丰富,注意加强对学生的感染力,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二要教法得当,采取多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到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三要加强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四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争论、敢于创新。
2.创设创新氛围,使学生敢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 要创造一个学生敢于创新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有一个积极探索的自由空间,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上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见解和发言,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每一个学生处于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多合作、多交流,展开讨论、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敢于争论,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乐于参与,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敢于创新。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要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他们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问题的情境化,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对学习知识产生一种内在的需要,明白为什么要学,到底学什么,怎样去学。从而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创造一个让学生自己探索、创新、研究的机会,使学生有良好的积极地求知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精心设计教学。
4.设计开放性题目,使学生能够创新
通过开放性题目的设计,既可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其创造性地发挥,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又有助于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尽量的发挥学生思维活跃的优势,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让学生自编一道分式方程的应用题并解答,编题要求①要联系实际生活,其解答符合实际。②根据题意列出的分式方程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③题目完整、题意清楚。本题是重在考察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素质,涉及面广,结论具有开放性。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思考、分析、探索、归纳能编出不同的符合条件的应用题,并能解出答案。这类题目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的学习,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精神的强弱取决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高的创新能力,才能去探索、去创新,才能有所作为。创新意识是驱使个体进行创新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意识的人不可能发明创造。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综合素质。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引导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6.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改变学生综合能力较低的问题,让他们动脑、动手实际操作,从某种意义上讲,综合能力就是现有知识重新组合成新知识的能力,所谓知识的重新组合,是把原来几种知识联系起来合成一种综合知识,或者把一种知识拆分成几个部分,然后以新的形式将这些知识重新联系起来成为具有新功能、新特征、新内涵的知识。这样,在培养综合能力的同时,使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7.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范文6
关键词:培养;创造力;化学教学
创造力是推进社会进步的真正动力,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推动力和根本保障。创造教育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动学习、超前学习、创造性思维的结合运用和体现以及潜意识的开发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等;对学生要有民主平等的观点,要坚定学生的创造志向,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独立地去发现、去创造。为此,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启发、诱导、激发创新动机
教育方法要富有启发,勇于创造,应采取启发式、发现式、讨论式、探究式、实验式等。
平时课堂教学在打实基础的前提下,渗透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要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创新动机,就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其充满好奇心。学习第十一单元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时,给学生讲授侯德榜的故事:当年帝国主义垄断了制碱技术,旧中国纯碱工业是一张白纸,面对这一问题,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和思维,经长期研究,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出了“红三角”牌纯碱,并一举夺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增添了无限荣光。这个故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动机。再如学习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简史:在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夫把锡放在密闭的容器里煅烧,锡发生变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锡,但容器的总质量,在煅烧前后并没有发生变化。经过反复的实验,都得到同样的结果,于是他认为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是守恒的。但这一发现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科学家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国的拉瓦锡做了同样的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论,这一定律才获得公认。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既学到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又激发了他们大胆探索的精神和创新动机。
二、联系实际,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有了创新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启动创新思维,从而获得创造力。化学源自生活,又要为生活服务。人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用等都离不开化学,让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应结合教材内容,联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中列举了121次学生活动内容。其中:调查与研究(上、下册)4+8=12次,活动与探究11+12=23次,家庭小实验4+6=10次,阅读20+18=38次。讨论20+14=34次,探究课堂练习2+2=4次。如何利用好这些内容,这是我们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入研究的新课题,在教学中也可以联系日
常生活中的事例,加强对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
三、利用实验,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一种探究性的活动,它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例如:在讲溶液的内容时,设计了下列片段:
问题情景:“在气候寒冷的地区,街道上的冰会影响车辆行驶。晓明看见有人在路面上撒盐,这是为什么?”
探究活动:将一些碎冰放在100 mL的烧杯内,测量温度:再将少量食盐加入烧杯,用玻璃棒搅匀,测量温度。记录并分析现象。
通过比较两次测量所得的温度,学生即可了解加入少量盐能
使水的冰点降低的事实,所以撒盐能阻止路面结冰。
又如,在学习金属时,可设计如下片段:在切过咸菜的菜刀同一面上选相近的3处进行下列实验:
一处用湿棉球润湿;另一处用干布擦干;第三处用干布擦干后,涂上一层植物油。放置一昼夜,观察菜刀3处表面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习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二氧化碳的制取时,大胆让学生自己设计合理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并进行组装,全班分为8组,提供给每个小组的不完全一样,最后让各组交流展示装置。
类似的假说还有很多,只要引导学生善于挖掘和运用,就能开阔学生创新视野,激发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己任,寓创新教育于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必须自己是一个创新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的聪明才智超常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雷子升,胡鑫.讨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几种途径.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0(11):30-31.
[2]吴红,杨丽娜.新概念化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