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卓越医疗服务方案

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1

小龙是一家国内大型保险公司的理财规划师,以前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拿着公司提供的一本电话信息资料,拨打电话推销保险。然而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很多客户主动打电话给他,咨询险种和理财规划。

这些主动打电话寻求帮助的客户一般都是高端人群,如企业高管、外派人士、演艺明星。他们都有共同的特征:收入高、压力大、生活不规律、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端人士开始关注自己的健康,希望寻求到适合自己的高端医疗保险。

险企涉水高端险

保险公司的高端产品一般分为高端医疗险和养老年金型保险两种。高端医疗保险是针对高端人群设计,超高保额、突破国家医保限制、就医直付、覆盖广泛的医疗费用保险。它是各大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重点。记者了解到,此前成立的太平洋寿险杭州中心支公司以及华泰人寿保险均表示要着力开拓高端保险市场。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多家公司都曾推出多款保费较高的重大疾病保险,目标直接瞄准高收入人群,部分公司的高端综合保障计划甚至喊出了“保额低于100万元不卖”的口号。

今年6月,中英人寿推出了市场上首款针对个人销售的高端医疗险――尊荣岁月国际医疗保障计划,最高保额300万元。对于那些总是抱怨保险公司“理赔难”,“跑断了腿儿也没赔钱”,“不是癌症不给钱”的人来说,眼下的这款产品应该是能够解决他们的问题了。

其实早在3年前,中国内地市场上就已经有高端医疗保险。一向定位于高端客户群的太平人寿在2005年就推出了一款名为“卓越医疗”的高端医疗保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美亚保险也推出过高端医疗团险,有的保额甚至高达1600万元。

国家注册理财师、保险专家朱庆指出,很多保险公司推出的针对个人销售的高端医疗险,最大特点是突破了对就医地点、用药的限制,客户在医院所有的花费都可以报销。

市场空白潜力大

“严重的保险不足和保险意识错位导致了高收入人群的保险真空”,“保险公司之所以看上高端市场,是因为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平安保险北京分公司某营销部张经理告诉记者。

根据北京市政府外事办测算,仅在北京地区常驻的外籍人士就有10万人,加上配偶小孩约有20万人。如果按照每位投保人年保费l万元的标准计算,这个市场就有20个亿。亚洲医疗健康服务管理商“中间带”运营总监王伟则给出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我国约有3000万人群需要高端医疗服务,与此相关的高端医疗保险市场容量每年至少可达200亿元。保险业内人士也看到,“很多外企高层、包括一些中小企业老板,普通的医疗险根本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显然,国内保险市场还还存在着这样的空白,谁先抢占谁就会赢得先机。

为高端人群设计这些产品,在政策上已无障碍。国家新医改方案4月份正式公布,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适应不同需要的健康保险产品,于是不少保险公司都积极推进高端产品的进程。

中英人寿6月份推出的“尊荣岁月国际医疗保障计划”专为高端客户服务。太平人寿的“太平金盾团体医疗保险2009”的最大特点是突破了社保医疗保障范围限制,在保额范围内皆可报销,可充分满足客户对包括特需医疗、自由选择医院、自费药等特殊需求。

相对于中低端的医疗保险市场来说,这种高端医疗险的推销似乎更省事,由此也带来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转变。业内人士透露,有时候业务员为一笔普通的医疗险保单,得打上数十个电话,拜访好多次。就北京地区而言,一般家庭平均持有两三张商业保险单,但是这类医疗险保额都相对较小,理赔范围有严格限制且程序复杂。而保险公司通过运行高端客户服务体系,为他们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这种另辟溪径所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也必定促进寿险个人业务的加快转型,险企不再一味追求经营的规模,其经营模式和结构也在发生着变化。

附加服务大比拼

各大保险公司频频推出高端医疗保险,激起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少保险公司就在“特色”和“差异化”方面使劲,也显示出不同产品的不同“个性”。

日前中英人寿推出的“尊荣岁月国际医疗保障计划”,保险责任涉及住院及相关服务、特定器官移植手术费用、门诊费用、体检等4大项内容,包含癌症治疗、肾透析治疗、处方医疗辅助装置等多种特殊的医疗保障责任;还有未成年人住院家长陪护、无理赔住院津贴等更多人性化的设计。而牙科医疗保险则可作为该款主险的附加险购买,对于各项齿科医疗需求的覆盖十分广泛。不受定点医院的限制,可直接担保和支付医疗费用。此外,附加VIP服务可以帮助客户挂号,陪同就诊,推荐医疗结构。

太平保险推出的“卓越医疗”是一款没有保额上限的高端产品,其附加服务也是考虑有加。太平人寿为其“卓越人生”的客户开通了24小时医疗服务热线,随时待命,提供医疗机构推荐、特需门诊预约及住院安排等全天候的医疗服务。

中国人寿推出的“国寿康优全球团体医疗保险”则以高达1280万元人民币的最高保额为特色,而且只要被保险人的配偶及子女符合身体状况和年龄条件,均可直接成为附带保险人,享受同样的医疗服务。

太平人寿北京分公司某营销部业务员透露:“现在各大保险公司的高端医疗保险销售情况都比较好,在市场中竞争的热点就是附加服务,产品本身没有很大的差别。”

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2

2011年3月14日,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卫人委”)公布了《关于贯彻落实王荣书记调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座谈会讲话精神的意见》,提出“十二五”期间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通过各项医改措施,让市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政协委员庞勇也指出,“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就医模式的形成是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然而,现实状况却显现出这只是一种共同的“理想”,也只有采取切实措施才能实现居民就医模式的大转变。而医疗服务整体较弱也是制约社区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硬件设施、服务手段、医生资质均无法与大医院相比,制约了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群众从意愿上倾向大医院,即使小病也不愿意到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就诊,这表明病人首先就对社区服务的质量有所怀疑及抵触。

由此,“市卫人委”在增加医疗卫生资源的基础上,采取完善新型两级医疗服务体系的分工协作机制,在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建立分级诊疗、分片转诊的上下联动机制。在社康中心内涵建设方面,配备完善资源和服务功能。

今年,深圳市启动了居民健康卡工程,市民持社保IC卡,通过医院自助终端机挂号、分诊、缴费,简化了就医流程。同时,持卡人和经授权的医生可以通过集成系统查询健康档案。到年底,该市所有公立医院都将采用这一系统。从今年起,市卫任务还将完善三级公立医院门诊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信息公开、预约挂号、叫号、报告单打印、满意度评价、投诉管理等服务。另外,医疗机构联网运营按照新型城市两级医疗服务体系的整体架构,以城市功能组团为基本单位,以各区域内的综合性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和技术指导单位,推动组团内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联网运行。联网医疗机构实现差别化服务,医生多点执业,卫生资源共享,建立分工更加合理、资源利用更加充分、服务提供更加高效的现代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分级诊疗、分片转诊、社区首诊模式,将普通门诊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并通过“双向转诊”、预约诊疗等制度,为基层首诊的病人提供转诊绿色通道。

为了响应医革政策,迎合医疗市场需求,解决双向转诊、多项转诊、远程医疗会诊等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深圳市一康智科技有限公司克服诸多阻碍,研发了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终端产品,它属传统设备带,与现代信息化智能产品完美结合,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智能设备带,是远程医疗管理服务系统终端执行者。其具有医用气体功能、智能呼叫(视频对讲,实时监护)、智能床头灯(LED,亮度、方向可调)、多功能接口(USB、网络接口、电话接口、串口)、智能软件(与HIS系统无缝连接、查询医患信息、医患沟通窗口)、便民服务(出入院流程、陪护、交通、餐饮、住宿、洗衣、购物、娱乐视听)、基于治疗功能的配色方案、扩展功能(移动医疗、健康卡、FRID)。

这一款具有专业化,人性化,智能化的高性能产品,解决了看病难,挂号难,就诊难,手续复杂等问题,节约时间,省去很多就诊前产生的费用,它可以接受、归档、转递所有可能的医学文件,各个医院、诊所之间可以很快交换医疗信息和检查结果。同时也减轻了医生的负担,在转诊中,可以直接调出病人的数据资料、卷宗、图像和实验室数据,并在电脑终端前与专家讨论。”同时,数据库中还储备有患者的医学信息和有关各种疾病的参考诊断意见,这有助于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作出正确的判断。

远程医疗智能病房终端是一款面向病人,直接服务病人的智能终端。它主要包含病房智能终端、社康会诊终端、农村急救终端。

病房智能终端是以病人为中心,通过智能数字化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医护人员工作效率为出发点设计的产品。其中医用气体功能能满足病人吸取氧气、负压,视频对讲功能使医护人员更详细的了解病人情况,减轻医护人员查房工作量,增加医护人员对重点病人的查房频率。智能电子病历能方便医护人员了解病人基本情况,为医院节约资源,满意度调查可更完善医院管理,费用清单使得病人实时查询了解消费情况。娱乐视听舒缓了病人情绪,创造了温馨的环境,移动医疗扩展接口支持远程会诊,健康卡接口支持费用刷卡、健康信息查询等。

社康会诊终端主要以解决大型医院和下级附属小型医院,公立医院和社康中心之间的会诊、双向转诊等问题为设计目标的产品。其中,视频对讲功能解决大医院的专家无需亲临就能直接指导小型医院或社康中心诊疗,转诊软件能通过检测设备检测病人数据,通过网络直接传输到上级医院,即刻便可得到上级医院专家诊断的结果,从而提高双向会诊效率。同样的,健康卡接口支持费用刷卡、健康信息查询等。社康会诊终端由此提高了分级诊疗、分片转诊、双向转诊效率。也提高了大型医院专家会诊频率,社康的权威性,提高病人对社康的信任度。

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3

[关键词]西部;区域医疗信息化;理论基础;模式设计

[作者简介]万晓文,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四川成都610041,江西中医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江西南昌330004;石应康,四川大学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成都610041

[中图分类号]G35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2)01-0097-06

近几十年来,区域医疗信息化在国内外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索,我国自2003年卫生部颁布《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以来,以信息技术带动医疗改革的区域医疗项目开始在全国各地试点,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资金、技术、信息标准、建设及运营模式等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如何构建和推进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以何种模式来构建和推广区域医疗信息化?成为当前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对经济基础和信息化应用水平都较低的西部地区而言。由此,本文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成败得失经验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理论基础,在理论基础指导下结合西部特征,提出了基于共享医疗信息平台的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

一、区域医疗信息化概念

到目前为止,区域医疗信息化还没有全球公认的定义来界定它的范畴。相对而言,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与埃森哲的描述较为完整地表达和阐述了区域卫生(医疗)信息化的特征,被大多数学者所接受和认可。它们认为:区域医疗信息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标准化建设成果和互通共享基础上,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卫生管理机构、患者、医疗支付方以及医药产品供应商等机构提供以数字化形式存储、传递卫生行业数据的业务和技术平台,以支持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以及卫生行政管理的工作过程。

二、国内外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

(一)国外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

2004年美国提出国家健康信息网络(Nat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Network,NHIN)以后,作为基本组成单元的区域健康信息组织(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s,RHIOs)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到2008年全美已建立了约150多个州、区域或地方的RHIos,其中有20多个RHIO初具规模并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临床数据共享。

当前美国RHIOs的经营模式主要有:会员会费/订购付款、信息交易费、销售收益(出售商品、信息或服务给用户的收益)、临床业务咨询/指导附属收益和广告收益等五种。对于这些模式的有效性还有待检验,HIT Transition Group在2006年和2007年对RHIO经营情况调研显示:大多数(80%~90%)RHIO仍依赖于政府基金资助。

欧洲和亚洲部分国家以及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区,近年也对区域卫生信息化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美国所不同的是,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医疗信息化一开始就由国家主导进行,无论是资金投入,还是系统平台技术开发和设计等均由国家统一实施,如:英国拟投入55亿英镑,发展一个基于信息交流和标准化的全国卫生信息网络架构体系,为每一个公民建立终生电子健康记录。众所周知,区域医疗信息化是一个需要持续大量投入、技术复杂、长期循序渐进不断建设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如何提供庞大的持续资金投入是其将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国内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现状

2003年卫生部颁布了《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明确提出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工作目标。2006年,经国家卫生部、科技部组织论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与应用示范工程”的重大项目“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示范工程”课题正式立项。研究目标:以医疗服务机构为主体,以医疗资源和信息共享为目标,集成共性技术及医疗服务关键技术,建立区域协同医疗公共服务平台,使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利用最大化。

目前,我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已初步形成了:横向整合模式、纵向整合模式、由单一行政部门发起建设的垂直信息管理系统等几种模式。通过这些模式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面临诸多问题。从建设和运营方式来看,国外发达国家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水平普遍较高,且卫生标准体系相对完备。推动以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着重解决临床医疗信息的共享问题,具有较好的信息化基础。而我国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无论信息化应用水平、操作人员素质和信息化理念均处于较低的水平,照搬发达国家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对经济基础、信息化应用水平远落后于全国的西部地区而言,更难以借鉴。

三、理论基础

(一)免费理论

从吉列剃须刀以廉价或免费的方式出售刀架开创免费商业模式以来,至今已存在了近110年,但系统阐述“免费理论”的则是美国“长尾理论”之父克里斯・安德森。克里斯・安德森在提出“长尾理论”之后,通过对互联网的持续观察和思考,于2009年底提出了“免费”这个新概念,并出版了《免费:商业的未来》一书,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免费理论。在《长尾理论》一书中克里斯・安德森给出了“免费经济学”的定义,他认为:“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服务或商品的提供商可以触及大量甚至是海量的用户,提供商品的成本被摊得很薄,每增加一个客户或者给每个用户新增一项服务的边际成本正迅速趋近于零。”《长尾理论》关注到了网络时代诞生了一种新的市场型态,这种新的市场型态基于互联网上的虚拟货架(或店铺),原先无法上架展示的商品在互联网上得以展示,并被分散在全球的客户看到并购买,产品和需求有了生存和满足的空间,顾客个性化需求在长尾市场中得到了满足。

如果说基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长尾理论》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揭示了提供和增加商品品种的新的途径和渠道。那么《免费:商业的未来》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或经济模式)――免费模式。美国风险投资家蒂姆・德雷珀曾说过:如果你想更快地推广一样东西,就不要拿它来收费。所谓免费,安德森给它的定义是:这种新型的“免费”并不是一种左口袋出、右口袋进的伎俩,而是一种把货物和服务的成本压低到零的新型的卓越能力。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以互联网、电脑字节、数字销售近乎为零的“边界成本”基础上的经济学,而不是物理原子基础上的经济学。安德森认为,一

旦某样东西成了以电脑字节为基础的软件,它的成本和价格将会逐渐趋向零化。而这种趋势正在催生一个新经济,在这种新经济中基本的定价就是“零”。

传统经济学的两大稀缺函数生产与分配的边际成本在互联网络经济中正飞速下滑,在互联网的今天,免费模式已经成为现实。首先,基于三方市场模式的免费格局已经形成,免费并不意味着白白送掉,或原始的交叉补贴,而是通过资源整合创造的新价值足以抵消免费产生的成本。其次,数字时代,根据摩尔定律信息经济的主要要素如存储、计算和带宽单位成本将趋近于零,其复制的追加成本即边际成本几近接于零。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今天企业间的竞争已经不是产品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免费模式始于网络产业,但其影响已经深入到众多行业,免费商业模式将为现代商业社会创造了崭新的未来。

区域医疗信息化是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新的医疗服务形态,从技术角度来说,区域医疗信息化符合免费理论的基本特质,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和传播医疗信息,医疗机构、患者、卫生管理部门、医保机构通过网络交纳费用获取信息;从服务模式来说,医疗机构、患者基于这种共享信息获得互惠利益,如医疗机构医疗差错的减少、医疗质量的提升和效率的提高,患者医疗费用的降低,享受连续的高质量的医疗照顾等。因此,免费理论为以低成本甚至免费的方式获得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提供的应用软件服务、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服务等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运营模式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向。

(二)云计算理论

1、云计算的概念及内涵

云计算的概念最早由Google提出,在2006年,Google启动了“Googel01”计划,引导大学生进行“云”系统的编辑开发。此后,IBM、微软、雅虎和亚马逊等纷纷开发和应用云计算平台。

当前,关于云计算还没有一个公认和统一的定义。Google认为:云计算就是用户将数据全部存在网上远程数据中心。需要时通过互联网连接至数据中心获取即可,需要对数据进行计算处理同样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到数据中心进行计算。Raikumar Buyya等人认为云计算提供的是一种与交互式和虚拟计算构成的分布式系统相同的并行服务。Oracle在其技术白皮书中给出的定义:云计算是由虚拟的分布式应用设计和网格计算发展演化而来的㈣。GTSI在其报告中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创新性的计算工具,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信息技术服务的传输和管理方式。综上所述,目前较一致的观点:云计算利用互联网强大的互联性,将各种共享资源、软件和信息像公共服务一样按需提供给各种终端设备。

2、云计算的特点

(1)超强的计算能力,“无限”的存储容量。“云”具有相当的规模,通常每个集群包括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台计算机构成的服务器,为用户提供“无限”的数据存储和超强的计算(处理)服务,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从云计算平台计算机群中调用服务器资源,从而提高资源的总体使用效率。

(2)虚拟、便捷化的服务。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很低,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利用浏览器从虚拟远端数据库提取数据(或文档)进行编辑和存储以应用,用户无需了解这个资源位于哪台服务器上,只需知道它有什么样的计算能力以及它何时能帮助你就可以了。用户也不需要关心使用的软件是否兼容、是否需要升级或杀毒、维护,这些都由集群服务器提供商进行专业的维护和管理。

(3)高可靠性。“云”服务端有最专业的团队来维护和管理数据中心,“云”使用冗余、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多种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此外,严格的权限管理策略,只有你指定的人才可以共享数据,不用担心数据的丢失或损坏。

(4)通用性。云计算平台面对所有的用户提供存储和计算服务。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同一个平台支持不同的应用需求;也不针对特定的用户,对用户没有特定的要求,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低,只需有基本的输入输出设备即可。

(5)高可扩展性和灵活性。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通过动态的扩展虚拟化的层次来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能够兼容不同硬件厂商的产品,兼容低配置机器和外设,并获得高性能计算。

(6)按需服务。“云”拥有一个强大的资源集群,可以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购买相关的服务,按需付费。

(7)极其廉价。对用户而言,不用考虑购买存储资源服务器和计算机等硬件设备,不用考虑数据中心的建设和维护,无需管理人员和能源消耗支出,用户只需支付相关购买带宽和应用服务租金费用;对于云计算提供商来说,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减低数据中心管理成本,平台面向不特定的众多用户提供存储和计算服务,使资源利用率大幅提升,可以以极低的价格向用户提供优质价廉的专业化、规模化的信息服务。

3、云计算应用模式

(1)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云计算通过WEB浏览器向用户提供某种软件使用权,用户无需事先购买服务器设备或是软件授权吲,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从厂商来说,由出售软件转变为提供服务,通过收取使用费获取收益。对终端用户,可节省一次性购置费用。节省日常维护和使用管理费用,避免随时更新的麻烦,有效降低软件使用成本,按需付费。

(2)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用户通过Internet可以从“云”处获取处理、存储、网络和其他基础性的计算资源,用户可以利用这个基础设施平台部署或运行自己的应用服务。

(3)效/实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这种云计算帮助企业创建虚拟的数据中心,把内存、I/O、存储和计算容量等通过网络集成为一个虚拟的资源池来为整个网络提供服务。从而提高存储资源的使用效率。

(4)云计算领域的Web服务。WEB服务提供商通过提供API让开发人员能够开发出基于互联网的更多应用。而不是由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己来提供所有的单机应用软件。

(5)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平台即服务是软件即服务(SaaS)的变种阎,以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用SaaS的模式来运营,即提供商开发、提供一个基础公共软件服务平台,用户在这个基础平台架构上创建自己的应用软件来运行,然后通过网络直接从供应商的服务器上传递给其他用户使用。目前,这类平台服务使用还存在一定的技术门槛,基于平台的二次开发也受到平台厂商的设计规定与容量限制。

(6)管理服务供应商(MSP)。最古老的云计算形式之一,它通常面向的是IT管理人员而不是终端用户,为IT行业提供服务。常见于邮件病毒扫

描、程序监控等。

(7)服务商业平台。是SaaS和MSP的混合应用,它为用户和供应商间提供了一种交互平台。在商业贸易领域应用比较广泛。

云计算不仅是一种超级计算模式,更是一个新兴的商业模式,云服务的规模化、专业化改变了信息资源的分布格局,显示了信息产业由硬件转向软件、软件转向服务、分散服务转向集中服务的发展趋势,基于互联网的云计算以高性价比、高可靠性和灵活性已成为未来IT的发展方向。这为西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模式提供了技术理论基础和工具。

四、西部地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设计

综合前述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按照传统依靠政府投入、采用异构系统接口的方式进行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存在较大的缺陷,无论是从政府,还是从医疗机构和软件供应商而言都存在许多问题,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考验。基于此,在理论基础的指导下,结合西部特征,我们提出了西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

(一)方案基本思路

1、整合政府、卫生机构、软件供应商和其他社会资源,由第三方医疗信息服务(运营)商整合、研发一个能满足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需求、卫生行政部门监管需求、公共卫生服务需求、医疗保险机构业务需求的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

2、以共享软硬件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的方式,由服务(运营)商投资在区域内集中建设、统一部署共享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和数据存储中心。集中存储和维护区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数据。

3、区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不需建设本机构业务系统,以交服务费的方式,使用共享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提供的所有软件和硬件服务、数据存储服务,系统运行维护由服务(运营)商负责;

4、以共享区域医疗信息平台,面向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政府机关、医保机构、居民和患者、公共卫生以及其它机构提供统一格式和制式的软、硬件服务,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促进分层次城乡一体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形成。

(二)方案特点

1、建立了新的模式,由第三方医疗信息服务(运营)商投资研发、建设和管理,解决了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中资金、技术和人才难题,共享医疗信息平台产生的规模效应可以降低建设和管理成本,使维护和升级更方便、更专业。

2、参与医疗机构不需建设本机构业务应用信息系统和数据存储数据库,采用云计算模式由区域医疗信息平台统一提供,从而节省了大笔的建设费用,以及降低了投资风险,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地完成了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

3、医疗机构由购买软件变为交纳服务费的方式,获得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提供的应用软件服务、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系统运行维护和系统升级服务。软件是服务,医疗机构是购买共享医疗信息平台提供的服务,而不是购买软件产品,投资低。大家都用得起。

4、由市场推进而非政府推进的方式开展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以医疗机构交纳的服务费作为共享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运营和维护费用。平台运营资金具有可靠的来源。

5、统一的业务应用系统,统一的数据结构,能实现完整的数据交换、整合,数据稳定性高;统一的操作界面和存储模式,使操作更便捷,便于医疗机构间开展协同医疗服务。

6、共享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包括医疗机构业务系统、医疗机构间信息交互与协同服务应用系统、医疗机构一政务信息交互系统、医疗机构一公共卫生信息交互系统、医疗机构一医疗保险信息交互系统、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等。实现了一个平台支持临床医疗服务、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公共卫生服务等多项应用。

(三)方案的可行性

1、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

通常而言,区域医疗信息化是建立在参与医疗机构具有较高信息化基础之上的。而我国西部地区医疗机构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还停留在医疗信息化建设的第一个阶段,即满足以财务收费为中心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阶段。真正的临床业务信息系统运用还比较少,而要完成临床信息系统建设需耗费巨额资金、且过程漫长,这是大多数医疗机构难以承受的。另外,西部地区大多数医疗机构缺乏信息化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决策者对医疗信息化技术发展趋势和选择缺乏深刻理解和相关专业知识,建设风险大。

由第三方医疗信息服务(运营)商投资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来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规避单个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风险,低成本、低风险、高效率地完成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和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

2、IT、网络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集中建设,统一部署在技术上已成为现实,如:云技术为集中建设区域性数据中心提供了技术支持;基于SOA的系统应用软件技术架构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灵活性:使用Portal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可定制化、安全和以工作流为中心的可移动的使用环境;HL7、ICD-10、DICOM、IHE、XML、WEB-SERVICES等医疗行业信息标准的运用使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可集成性;使用Internet加VPN技术为较低费用下获得安全数据传输提供了网络支持,等等。

3、建设投入与运维成本优势

在分析、梳理医疗机构现有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由第三方医疗信息服务(运营)商集中建设、统一部署一套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所有参与医疗机构使用信息平台提供的统一的软、硬件服务和集中的数据存储服务,多机构共用一个系统平台软硬件资源和技术支持服务,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统一维护和升级等,将极大地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4、商业运营模式清晰

这是最重要的,把政府做变成市场做,均受益而无受损者则是普适,且能持续发展。医疗机构由购买软件变为交纳服务费的方式,获得区域医疗信息平台提供的应用软件服务、数据存储与管理服务、系统运行维护和升级服务。第三方医疗信息服务(运营)商以医疗机构交纳的服务费作为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建设、运营和维护费用,各方利益诉求均得到了有效保证,平台运营资金有可靠的来源。此外,还可以与其他医疗科学研究机构、药企等联合开发利用系统平台存储的海量医疗数据资源,合法获取更高的收益,商业运营模式清晰。

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4

一、卓越医学教育社会责任的产生基础

(一)医疗卫生服务的多元化社会需求卓越医学教育社会责任的产生离不开日益显著的医疗卫生服务多元化需求的影响。随着全球化引发的开放式竞争的加剧和社会管理透明化进程的不断发展,以及对维持经济增长与社会正义间的平衡的呼声愈发强烈,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自身公共利益所涉及的资源。医学教育机构跨越卫生与教育两大领域,对于解决社会医疗卫生需求与挑战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所承担的教学、研究、服务三大功能以及一定的医疗管理和医学人力资源分配作用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通常,一个国家国民医疗卫生事业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充分关注社会对于医疗卫生服务的反馈,且不断提高其内在的质量、公平性、针对性和效率,并将这一价值理念内化到医务人员的服务过程中以便更好地表达其内在意义[1]。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价值核心在于以人为本,通过有针对性和统筹协调的服务措施满足人们的多元需求。公平性意味着社会中人人能够享有相同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针对性是指优先关注民众最需要和最普遍的医疗问题以及社会弱势人群。效率则是指充分利用可用的资源来帮助普通大众。由此,形成了对医疗卫生服务产生影响所涉及的质量、公平性、针对性和效率四个价值衡量维度。

(二)医学院校的行业与社会影响力医学院校社会责任的履行需要通过其外铄和内隐的行业与社会影响来实现。那么一所医学院校如何通过其所蕴含的教学、研究和服务功能对医疗卫生服务产生最大影响力呢?图1表明一所医学院校在“计划”、“执行”、“影响”三个阶段应有的价值观和相应的社会责任[2]。以教学功能为例,计划阶段对于公平性的关注可以通过是否具有解决不同地区和领域医疗卫生不均衡发展的培养计划体现,具体而言,即为医疗卫生服务不足地区和领域培养合格的毕业生。执行阶段则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专题课程培养学生服务于某些特定地区的能力或为一些卫生领域急需项目的医疗、教学、研究进行相应资源的再分配来体现。影响阶段包括与政府、医疗机构等利益相关方进行积极协商,拓展社会急需卫生领域的岗位,以聘用更多的毕业生。目前,随着对于教学、科研、服务活动的环境、共同一致的基本价值观、严格的同行评审制度和同其他部门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视,医学院校获得了更多对于医疗卫生服务产生积极影响力的条件。但是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并不完全仅取决于卫生服务体系,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和生物等一系列因素。这也就决定了医学院校对医疗卫生服务产生影响需要诸多因素采取共同和协调的行动。例如,通过毕业生的质量和数量对医疗服务产生影响就需要卫生政策制定者、卫生服务提供者和卫生从业者本身等一系列利益相关方的协作行动。

二、基于多层次的社会责任实现方式

(一)社会责任层次划分基础Boelen和Heck在1995年提出,有必要建立一种具有共识性的医学院校社会责任促进标准,并将其作为诸多国家医学教育评价认证方案设计的内在指标性元素[2]。社会责任标准的本质在于,通过推动有意义的实践来努力实现服务社会的计划目标,促进医疗卫生服务获得卓越,以期对医疗卫生领域产生重大影响,并能直接或间接地有助于人们的健康。这说明社会责任的实现是医学教育追求卓越的社会性基础条件。因此,WHO 将一所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标准定义为:医学院校的教学、科研和服务活动应优先满足由政府、医疗机构、医学专家和公众共同确定且是社区、地区或国家亟待解决的医疗卫生问题,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1,2]。当然,这是一项缩小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任务。虽然任何一所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项目的初衷都是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民众的健康需求,但仍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需要教育和卫生系统相互作用,形成一个较为复杂的适应系统,加强和改善原有的医学教育。加拿大皇家未来医学委员会在 2004 年提出,建立分层分类社会责任履行模式,促进医学教育探索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同正确的伙伴进行正确的医学实践,以培养优秀的医生[3]。然而 Neusy 等人认为,医学教育的复杂性决定了不会出现一种固定不变的医学院校医疗卫生服务的影响路径和评价模式,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一种具有反馈环路的分层次、多因素的综合分析方法[4]。

(二)社会责任层次结构根据加拿大皇家未来医学委员会提出的分层分类原则,社会责任感(SRb)、社会响应力(SRv)和社会责任标准(SA)三种不同分类代表了社会责任实现的三个不同层次[5]。一所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感是指能将对于社会职责的认识转化为行动;而社会响应力是指努力专注于在课程中付诸行动来回应和满足社会需求;社会责任标准则扩大了行动的范围、增加了医学院校积极响应社会需求的书面说明文件要求,通过书面阐述行动理由,说明付诸行动可能获得的结果和前期论证结论,并且强调作为医学院校回应社会责任行动重点的优先解决事项需要各利益方共同参与完成。社会责任图 1 不同阶段社会责任的价值观感、社会响应力和社会责任标准这三个不同层次的社会责任实现方式由低到高呈现梯度化发展。图2描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达了满足不同梯度社会需求从“隐性”到“显性”的飞跃[6]。其中社会需求必须通过患者、公众、家庭、当地社区和整个社会等在广泛范围内进行理解。图 2 社会需求分层反馈[6]任何一所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响应力和社会责任标准的实现必须通过人才培养。由图 2 可以看出,在第一层次即社会责任感状态下,内隐性地表明学校的任务目标并不直接来自于对社会需求的仔细分析,存在着学生与社会需求之间不匹配的高风险,且无法解决目前评估或认证机制中社会责任评价的缺失。例如,就医疗卫生服务公平性而言,一所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学校虽然能提供包含对医疗卫生不足和差异产生影响因素的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相关的课程,但不能帮助学生全方位接触到该领域的真实生活情境[6]。而一所有社会响应力的学校则不会局限于社会责任感状态,而会鼓励学生参加以社区为基础的活动并将之贯穿到课程当中,借此来评估学生能力,鼓励学生更多地服务于最具有需求的人群,引导毕业生流向医疗卫生欠发达地方。如图 2 所示,从学校培养目标到毕业生结果又返回目标的反馈环路作为补救措施而存在,因而形成了一个改进后的社会需求响应系统。一所具有社会责任标准的学校,其“社会需求”是管理循环的基本组成部分[7]。学校通过参与需求分析,调整教学计划和活动项目,并论证前期预估的目标结果是否通过毕业生达到满足社会需求的功能。当然这一反馈循环模式也可同样用于医学院的研究和服务功能。#p#分页标题#e#

(三)不同层次社会责任实现方式的关系图 3 在 6 个基本维度上比较了社会责任感、社会响应力和社会责任标准三组概念,并解析了社会责任范围的逐步拓展并最终到达社会责任标准的过程。三个概念并没有严格定义各自的具体特点,而是主要描述了一个社会责任实现方式的渐进过程,有助于医学院校社会责任响应系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聚焦于社会需求的不同层次。社会需求只是作为客观依据,既不暗示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也不明确产生社会响应力或是有预见性地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社会责任标准则要求医学院校在全面研究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做好准备,以应对社会未来在人口学、流行病、经济、医疗卫生系统调整和卫生专业人员角色变化等方面的可预见性转变,通过积极的系统反馈循环和自我能力适应尽量将不良风险最小化[8-10]。首先,就医学教育机构目标而言,医学教育机构的任务目标是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条件之一。其目标的有效性是基于准确描述社会当前和未来需求的结果,因而应更多地考虑社会意见而不是教师自身直观的想法来定义医学教育机构的目标。其次,就教学计划而言,当前以理论学习为特征的价值取向正向以反映学生未来医疗服务工作的社会服务性学习的价值取向转变,因而大大增强了学校教学计划同社会责任的相关性,也十分有利于社会责任标准理念下学习者对于社会环境背景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学生在专业方向上选择社会最需要的领域。再次,就毕业生质量和评价重点而言,通常所说的“优秀毕业生”并不是一种准确表达医学教育成果的方式。相对而言,将医学教育成果解释为学生符合“专业化”的需要则更加贴切。因为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优秀医务人员、患者自的支持者和社会正义的倡导者。一所具有社会责任标准的学校,其毕业生更应成为促进公平和有执行力的医疗服务系统的积极推动因素之一。由此,最新的基于社会责任标准的“服务性学习”概念建立了积极的学习反馈循环,纳入了有责任标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越来越多的医学教育认证机构和改革者采纳了这一概念,将充分参与服务性学习作为评价的关注重点[8,9]。图 3 不同层次社会责任概念辨析[6]最后,就评价主体而言,图 3 说明社会责任义务评价的本质有别于其他同类概念。社会责任感主要聚焦于过程和学校内部参与认证的评价者,而社会响应力则扩大到关注对社会需求产生影响的成果并且要求外部同行评审。Woollard 指出,一所具有社会责任标准的学校应努力优化和配套干预策略和措施,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应对社会面临的挑战,并和利益相关方一起更多地参与服务社会,从而最终实现改善医疗卫生服务的预期结果。因此,对一所具有社会责任标准的学校而言,其关注范围应扩大到能够对医疗卫生系统产生影响的绩效和改善公众医疗卫生状况,且社会民间代表作为其合作伙伴参与认证评估和反馈工作[7]。

三、卓越医学教育的社会责任再认识

(一)“卓越”目标与GCSA2010全球共识2011年,Charles撰文指出,追求以循证医学为特征、基于社区实践的科学方法影响和改善公众健康的行为应被视作追求卓越的标志之一[6]。现今西方大部分顶尖医学院校将努力通过与社会的互动对医疗卫生服务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视为未来的最大挑战,这也是医学院校追求卓越和履行社会责任标准的首要目标之一[9,10]。2009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出版的《医学教育发展白皮书》建议将社会责任标准纳入医学院校的共同奋斗目标之一,并提出了10 条建议原则,以适应医学教育未来发展需要。其中第一条是: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标准应成为医生和医学教育机构的核心价值观,起着观念性的指导作用。个人与团队、医生和医学院校应该努力应对和满足多元化的个人和社会需求,承担与国际要求相匹配的责任[3,5]。2010年形成的 GCSA2010 全球共识对医学院校的社会责任标准进行了功能性定义,因而其所包含的 10项基本原则方向和每个方向下的具体标准也就成为了卓越医学教育再认识的基础[11]。其核心在于:致力于改进医学教育质量,从本地区到全球范围内对人们的医疗卫生需求产生影响并促进医学教育标准、评价工具和认证制度的发展。无论各个医学院校在执行社会责任标准时如何变化,但是所有关于社会责任的工作都围绕着医学教育社会责任标准的核心理念———帮助医学院校明确专注于最有可能实现的服务社会责任方向,并努力保证各项工作聚焦于这一过程,以社会责任标准原则为基础,对教师、研究人员、医务人员、学生和管理者等参与方的行为和服务社会责任的可用资源进行管理[12]。就 GCSA2010 共识的整体而言,尽管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但具有结论性的10 项基本原则方向共识反映了各方普遍认同的医学院校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标准[11]。由表1 可见,这 10 项基本原则方向围绕对公众医疗卫生状况产生影响这一核心目标,从医疗卫生需求分析到需求影响效果确认,涵盖了一系列完整的系统性社会责任标准问题。这是一个始于理解社会大环境、分析医疗卫生服务面临挑战和需求并建立伙伴关系、开展有效行动(方向 1 和方向 2)的逻辑过程。而作为主体的医学教育策略的制定应来源于实现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所需的医务人员工作角色和工作能力(方向3和方向4),并在实施过程中保持其与研究和服务策略的一致性。同时,通过标准的建立引导医学院校去追求卓越的高水平(方向6和方向 7),并将这些标准上升到国家教育认证层面予以认可(方向8)。当然,虽然社会责任标准已经成为西方医学教育的一种普遍认同价值(方向9),但本地社会仍然是卓越医学教育最终成效的评价者(方向10)。表1 GCSA2010的10项基础原则方向

(二) 以 GCSA2010 共识为基础的医学教育社会性评价在GCSA2010 出现之前,对于医学教育社会责任标准的应用评价主要在理念层次,而采用的标准也主要是诸如 WFME2003 这样的全球医学教育标准内的社会责任标准内涵元素。但随着 GCSA2010 共识的形成,新的医学教育社会责任标准评价逐步偏重于包括投入、过程、产出和影响在内的多阶段过程评价,其内在具体元素应从 GCSA2010 所包含的 10 项基本原则和现有的医学教育标准中进行提炼和筛选。2010 年会议后,Boelen 和 Woollard 在投入、过程、产出和影响的经典分段式理论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将 CPU 模式(C 是概念化,P 是成果,U 是可行性) 作为社会责任标准的评价框架[9]。CPU 模式中的三个具体概念虽然互相连接又互相依赖,但每个概念下的具体组成元素都围绕医疗卫生服务的标准化。“概念化”一级指标下的元素包括设计满足社会需求的标准化指标元素和系统需要使用的指标元素。“成果”一级指标涵盖学习和培训所需要掌握的大部分重要能力。“可行性”一级指标主要指院校应采取基本的主动行为以确保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对社会需求作出最佳回应,并且其内涵应优先考虑措施和要素的“可用”或“有用性”。此外,还需要强调能力、真实工作环境和实践机会三者的统一。#p#分页标题#e#

四、GCSA2010共识对我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启示2011年12月,教育部、卫生部联合召开全国医学教育改革工作会议,提出准备组织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全球医学教育社会责任的新标准对我国即将起步的卓越医生教育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一)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与服务社会需求紧密衔接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和服务医疗体制改革为目标,主动全面对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民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在改革试点计划项目前期,不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色,注重客观分析社会需求,充分发挥不同类型医学院校的服务社会功能,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服务社会责任层次的重点。在项目中期,应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医疗卫生需求和高校的自身情况,在“计划”、“执行”、“影响”三个阶段分别从社会责任感、社会响应力和社会责任标准三个层面上有序展开并有所侧重,着力从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医疗卫生不同需求的能力,鼓励院校在培养计划中建立社会需求反馈机制,实现服务社会责任水平的整体提升。

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5

关键词:医疗联合体 松散型模式 利益共享

推进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的建立和进步一部开展,是2017年4月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32号)中,精确提出的一项内容。其目的旨在促进医疗资源整合、城市医疗服务系统进一步完备,同时使卓越的医疗资源向基层卫生机构延展[1]。目前,我国医联体的类型包括紧密型、松散型。紧密型医联体以内部行政管理一致为最主要的特征。松散型医联体是一种较为松散的合作模式,其主要以共享、共建医疗服务为特征,医联体间有相对自主且独立的行政、人事、经济管理权。这是我国新医改“强基层”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举措,出台该政策的目的是实现基础和边远贫困地区能够享受优质资源,使基层居民容易就医,降低疾病负担,维护居民健康,增加群众获得感[2]。达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和南江县人民医院骨科于2017年12月开始建立骨科专科医联体,两地分属不同地级市,距离也较远,采取的医联体模式为松散型医联体。本文以两家单位合作为研究对象对松散型医联体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成绩与不足,探索利益共享机制,以促进双方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基层服务,也为该常见的医联体建设积累经验。

医联体单位的基本情况达州市中心医院始建于1921年,是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川东区域医疗中心。达州市中心医院骨科创建于1952年,目前骨科疾病中心现有病床216张,2015年成为四川省医学乙级重点学科,骨科有博士2人,硕士16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3人。

南江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南江县人民医院骨科成立于2009年3月,现编制床位90张,实际开放床位130张,下设2个病区,为巴中市级重点专科。目前骨科医师9人,其中骨科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2人,主任护师1人。

医联体运行模式达州市中心医院成立了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专家组,每月不固定时间轮流到南江县人民医院骨科进行教学查房、手术会诊及学术讲座,达州市中心医院同时接受南江县人民医院骨科人员短期交流学习、进修等工作,切实提高成员单位诊疗水平。

医联体开展实施情况2017年12月至今以来,达州市中心医院骨科专家派出到南江县人民医院骨科共48人次,手术52台,授课30次,查房140次。南江县人民医院派出到达州市中心医院短期交流学习4人次,参加达州市中心医院举办学术会议4次,达州市中心医院参加南江县人民医院举办的会议4次。见表1。

表1 帮扶前后南江县人民医院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的比较

医联体情况及协同机制和联动形式

组织架构情况:成员单位分属行政隶属关系不同,只能以跨地区、松散型医联体联盟的形式存在并运行,未形成重大疾病专科之类的医院集团之类的组织架构。目前管理为两医院骨科自行管理专科联盟的具体事宜,报送医院医务部通过并执行,具体情况严格按照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执行。

协同机制和联动形式:骨科医联体开展的协同联动服务主要包括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双向转诊、资源共享、科研教学等[3]。目前两家医院的合作紧密性不够,技术支持仅限于小讲座、手术,人才培养方面达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南江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短期学习;距离较远,医保政策又未跟上,双向转诊未实质性开展;资源共享方面受限于远程会诊等信息手段的局限,科研方面尚未实质性开展,资源共享方面做得不够好。

共享机制分析三方有利机制:(1)达州市中心医院的利:有利于通过医联体平台,把达州市中心医院的业务能力、医疗手段水准、办事作风等传递给社会,从而将医院在川东北地区的影响力进行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也能够防止其他医院优先整合基层资源,防止了其他三级医院的辐射力及影响力的优先提升。(2)南江县人民医院的利:通过达州市中心医院的帮助,提高本院骨科的管理、医疗手段、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对患者而言可以不出南江享受到达州市中心医院的医疗服务。(3)当地政府的利:南江县人民医院是政府设立的公立医院,政府对其投入以及债务都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推动医联体措施,使医院能够良性发展,增加其自给自足的能力,可缓解南江县相对紧张的医保经费支出,缓解政府的压力。与此同时,基层医院的进步与改革推进,有利于缓解当地百姓大城市就医困难问题,对政府的威望提升及公信力提升均有一定促进作用[4]。

共享机制分析:(1)打破医疗保险限制:因为两家医院分属不同地级市以及跨市医保政策的限制,并未开展双向转诊服务。需要两地政府主导,上升到政府行为,才能保证医联体的延续、推进。(2)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开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上级医院优先接诊医联体内上转患者,基层医疗机构优先安排下转患者的后续性治疗。但绿色通道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两地依赖于医保政策的畅通。(3)加强合作,提升效率:目前两家单位组成的医联体过于松散,缺乏共同利益诉求、激励机制以及有效的约束机制,医疗资源调配难度大,进而缺乏效率[5]。在当前的模式下,双方在可能的情况下进一步强化交流合作,建立每月2天的定期门诊,增加驻点帮扶时间,建立每月1周驻点帮扶时间。(4)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互联网+”平台建设紧密型医联体,开展专家门诊、远程疑难重症会诊、远程查房等服务。当前两单位信息化水平不一致,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这需要两家医院搭建信息化平台,加快推进远程医疗协作网的建设。(5)创新医联体管理模式:通过对两家医院骨科医联体合作联合原则方式、组织架构体系、协调联动机制等要素进行分析,两家医院应该在松散型医联体的大背景下创新管理模式,建立由院长主管且担任组长的医联体领导班子,成员本院主要岗位人员,小组对组织相关科室到成员医院开展调研,拟定帮扶方案,明确帮扶事项、帮扶周期、目标要求、考核办法、人员安排等事项进行安排。(6)采用激励机制:要提升效率,还有很重要的一个部分需要关注,那就是激励机制[6]:为更好地激发达州市中心医院专家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双方可以对目前的薪酬制度进行调整,对门诊挂号费进行分配,一部分归专家,分期按月支付,以提高专家的积极性和待遇。同时对专家进行量化考核,其考核结果与薪酬体系相关联;根据目标完成率,南江县人民医院每年向达州市中心医院支付不超过2万元的费用,用于管理。

医联体是国家推行的实现优秀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的有效途径,达州市中心医院在推动三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让有限的医疗资源不仅能够合理使用,与此同时应用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方法,对医联体单位的医疗服务能力起到一定的帮扶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基层群众医疗服务获得感,但松散型医联体涉因为行政隶属关系不同,以至于在医保政策、信息资源共享、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等方面存在障碍,影响了医联体作用的进一步发挥,这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思考和总结。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2017]132号[A].2017.

[2]秦盼盼,郭珉江,雷行云,等.互联网+时代的分级诊疗体系构建[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26(4):21-25.

[3]黄显官,王林智,余郭莉,等.医联体模式及其发展的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6,21(3):10-12.

[4]郑明海.市县跨区域医疗联合体实践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7:18-19.

卓越医疗服务方案范文6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感谢院领导给我这次与各位交流的机会,说不上经验,谈点感受和做法。

200*年,医务科紧紧围绕我院“深化六项措施,营造精神家园,创建品牌医院”活动,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牢固树立“质量立院、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战略意识,团结协作,尽职尽责,知难而进,开拓创新,不断将医务科各项工作推向深入。我从四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强化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创建医院品牌

1、积极选派中青年业务骨干、优秀人才外出学习,打造坚实合理的人才梯队。已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多家知名医疗机构建立长期广泛密切的联系,目前在外进修人员8人,拟外派学习人员8人,自3月进修学成归来人员12名,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业务人员素质的提高。

2、定期举办院内、科室业务技术培训和外出学习归来经验交流,尤其注重培养年轻医师三基三严训练,加强总住院医师的管理和培训。进修归来人员踊跃开展多种经验交流活动,活跃了学术气氛,提升了技术理论水平。

3、大力支持科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截至今年六月,全院上报新技术项目计划110余项,其中不少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拓展了技术空间,推动了医院品牌创建。

4、全力扶持新建科室建设。在扩建儿科、普外、手足外科等病区工作中,协助新建科室的病房筹划、改建、人员调配和业务开展等多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二、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切实保障医疗安全

1、充分发挥医务科协调、组织、监督、控制功能,增强工作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全院业务量加大,人员紧,任务多,突发工作层出不穷,医疗人员的组织,医疗设备的调配,突发事件的应对,随时考验着医务科的工作能力,我们从未退缩,从未抱怨,时刻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知难而进,奋发有为,甘愿为一线临床科室建设呕心沥血,为医院的和谐发展无私奉献。

2、认真落实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制订《手术分级管理规定》、《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违法违规行为公示制度》、《异常医疗信息请示报告制度》、《医疗风险防范及应急处理预案》等制度。将《医院突发及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医务科医疗规章制度汇编》整理成册,各科发放,督促学习,强化法律法规意识,增强监督和执行力度。

3、狠抓环节质量控制,重视质管小组职能。认真学习卫生厅《综合医院评价标准》,根据医疗工作特点和我院工作实际,细化量化医疗质量指标,定期组织质管小组检查考核,持续追踪及时反馈。通过检查发现问题,通过讨论分析问题,通过整改解决问题,不断加大核心制度落实力度,健全完善医疗质量保证和持续改进体系。

4、加强质量教育和培训。强化新职工岗前教育和进修、实习医师的入院教育,狠抓总住院医师的法律质量培训,端正质控心态,增强质量意识,严格要求,加强自律,防范为主。

5、实行科室目标任务管理和人文管理。根据医院总体发展目标和规划,健全技术人员岗位目标及考核奖惩机制,层层落实,坚决贯彻。培养医护员工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医护员工工作积极性和能动性,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6、落实医疗风险和纠纷预警处理机制。制订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方案,完善管理程序,妥善处理患者投诉,实行事前管理,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干预,将大部分医疗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减轻了医疗因素对患者的损害程度,有效地防范了医患矛盾的升级恶化。同时加强与驻地卫生行政部门、公安司法部门的合作力度,优化执业环境,切实维护医疗秩序,保障医疗安全。

8、完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医疗风险保险制度。对发生的医疗纠纷一律由专家组彻底讨论,客观分析纠纷事件的性质、原因、防范措施,及时通报安全信息,依据事实层层追究责任,落实整改提高措施,奖惩结合,重在预防。目前正在与保险公司合作,探讨医疗风险防范和保险机制。

三、改进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工作效率,营造精神家园

1、通过进行病人满意度调查,及时反馈,指导科室转变服务理念,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努力争创零投诉无纠纷科室。

2、围绕患者需要开展工作,努力缩短术前等待日,缩短住院时间,加快床位周转,减少住院费用,方便病人就医。

3、加强医患沟通,提高 医患沟通技巧,密切医患关系。

4、倡导“爱岗敬业、患者至上”的医院精神,打造仁心妙术、博大精深的人文环境,创建蓬勃向上、昂扬奋进的滨医附院文化。大力宣传强化院徽、院训、医院精神,悉心创造无形资产和医院品牌。

四、努力创建六型科室

1、学习型科室。自觉带领全科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和业务技术知识,时刻用先进的理(来源:文秘站 )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不断增强人生观世界观改造,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预见力,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努力做到政治上清醒,理论上成熟,信念上坚定,实践上自觉。

2、实干型科室。医务科工作任务重、头绪多、压力大、责任强,沟通上下,联系左右,突发事件随时出现。工作中,我们也曾经彷徨过失落过气馁过,但是领导的信任,科室的支持,职工的理解,使我们充满了信心,义无反顾地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工作,恪尽职守,务实开拓。

3、创新型科室。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建章立制,依法管理,积极探索单病种限价、临床路径、卓越绩效管理新方法,努力实现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由人情管理向制度管理转变。

4、服务型科室。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彻底改变坐等推靠坏习惯,抛弃生冷硬顶旧作风。变被动为主动,变催着干为抢着干。千方百计为临床一线科室保驾护航,为领导分忧解难,宁肯自己受委屈,不要科室担风险,宁肯自己有压力,不要领导有不满。

5、廉洁型科室。不断强化内部约束和外部监督机制,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绝不、以医谋私。坚决与不良作风斗争。

6、团结型科室。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医务科一班人,精诚团结,互相协作,大局为重,工作第一,珍惜医院大好局面,维护医院团结稳定,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广泛沟通交流,集思广益,想方设法提高工作效率,塑造医务科崭新形象。

近年来,我院业务量持续上升,工作人员加班加点,任劳任怨,脚踏实地,无私奉献,勤劳的心血和汗水终于迎来丰硕成果,技术水平不断攀升,服务质量大幅提高,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新技术项目层出不穷,经济效益与日俱增,社会形象声名鹊起,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我们的心情越来越豪迈,我们的明天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