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老师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老师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高中 语文 阅读课
【中图分类号】G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a)-0091-01
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开展,新课标对高中语文“阅读和鉴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中三年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以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同时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这个要求的提出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阅读的要求。只有通过大量而且符合学生实际的文学作品阅读,高中生才能大量积累语文基础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真正体会文学作品的布局谋篇、语言特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是,应试教育理念和高考的压力,却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除了语文课本和教辅材料,广大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别的文学作品,学生文学素质的低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让广大的语文教师深感忧虑。据报道,天津市14135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量普遍不足,仅有30.5%的中小学生喜欢课外阅读;课外书“魅力”不敌看电视;年级越高课外阅读量越少;课外阅读重读图轻读文;阅读“大部头”作品感到吃力等。那么,高中语文应如何开展好语文阅读呢?
1 将高中语文阅读列为必修课程。提升高中语文阅读课的地位
传统的高中语文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学课程的补充,是服从于高考的需要,是可有可无的。所以高中语文阅读都被称作“课外阅读”或者“课下阅读”。这样的阅读效果是可想而知。要提高高中语文阅读效果,就必须要提高语文阅读课的地位,让学生和语文老师都重视语文阅读。将高中语文阅读课和其他课程一样,列为必修课程,就是对高中语文阅读课的最高重视。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年龄特点,结合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针对不同的年级开始节数不等的阅读课,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设置详细的阅读作业,让高中语文阅读由课外走到课内,由课下走向课上。高中语文阅读课的开设,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数量,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也有利于克服学生面对写作的为难情绪,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为高考语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开好高中语文阅读课。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
让阅读走进课堂,让学生真正能够从阅读中受益,需要高中语文教师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在上阅读课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有详细的课程安排,详细的检查方案。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语文教师要向学生推荐大部分阅读书目供学生选择,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读好书。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要题材广泛,善于开阔学生眼界,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如《红楼梦》、《子夜》、《围城》、《雷雨》、《巴金小说名篇》、《悲惨世界》等文学名著,可以向学生推荐如《卢梭传》等名人传记,可以向学生推荐现代武器、《航天科技――展开翱翔的翅膀》等科普类图书,也可以向学生推荐《宋词选读》、《史记选读》、《于丹论语心得》等中国传统文化图书。语文教师要要求学生随时做好读书笔记,记录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写作能力。
3 积极开展多种读书活动,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也为了检验学生阅读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展各种读书竞赛和写作比赛,让学生参与其中,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阅读和写作的乐趣。阅读不是读死书,而是要求学生活读。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阅读活动,来刺激和引导学生读出感想,读出精彩,读出人生,读出成长。可以开展优秀阅读笔记本与优秀写作本展览,每班推荐优秀笔记本与优秀写作本若干进行展览,评委会将根据评比结果评选优秀班级、优秀指导教师与优秀学生个人,可以开展优秀作文评选,将同学们写作中精彩的作文推荐给评委会参与优秀作文评选,本次比赛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若干,优秀作品结集出版,并择优向有关报纸杂志推荐发表。可以举办“好书大家看”活动:每人推荐一本自己读过的感觉不错的书,先向班里的同学介绍这本书,然后奉献出来,放进班里的“小小图书馆”,全班每位同学贡献一本,大家共享;可以举行诗歌朗诵会:老师和学生同台演出,既有情节,也有表演;可以举办学术报告会,这类学术报告不但由学生主讲,也全部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策划和实施。
4 提倡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老师心得体会范文2
一、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今年视察北京师范大学时,提出要增加语文课本中的古典诗歌篇目的指导意见。总书记的指示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要增加以古典诗词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力度,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用优秀传统文化去浸润当代教育。第十二届“孔子杯”全球华文作文比赛的主题是“我心目中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对总书记有关指示的最好响应。
孔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半部论语治天下”,他的儒家学说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是历代王朝治理国家的纲领性文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诲人不倦”等经典教育名言影响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教育教学,他是对我国教育事业影响最深远的大教育家;“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他的为人处事之道永远是全球华人的处事准则和做人根本。第十二届“孔子杯”全球华文作文比赛以“孔子杯”命名,这是对以孔子思想学说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最好传承和弘扬。
二、对主办单位的认识。
孔子历史上籍贯属鲁国,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所以举办以“孔子杯”命名的作文比赛,非孔子的故里――山东曲阜莫属,主办单位是曲阜的最高学府――曲阜师范大学。主办方是著名的曲阜师范大学国学院和语文教学知名刊物《现代语文》杂志社等。曲阜师大是山东省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内知名的师范院校,笔者远在广东揭阳,每年的高考填报志愿,仍有不少学生咨询贵校,体现了广东揭阳学生对曲阜师大的钟情,只是贵校在广东省没有招生计划而未能如愿。《现代语文》杂志是一本服务语文教学的专业杂志,其专业性、指导性、权威性毋容置疑。当今一些所谓的学术期刊打着学术的幌子,只要给钱就能发表文章的“金钱至上”之实。而《现代语文》杂志社始终特立独行,从不委托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发表质量低劣的文章,始终坚持不论何人、以质取胜、服务教学的办刊原则,向广大语文教师和其他教研工作者推出质量上乘的精品专业性杂志。这次举办“孔子杯”全球华文作文比赛,又是公益性质,不收取参赛费用,绝无仅有。从这个意义上讲,曲阜师大国学院、《现代语文》杂志社等主办单位真是难能可贵,值得褒奖。
三、对我校参赛的认识。
我校是一所区级重点中学,学生的整体素质与市级重点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一般不是很高。但接到这则比赛通知后,我们高二级语文教师商量后,决定在高二年级做如下参赛组织工作:一是宣传动员。这次比赛主办单位权威,曲阜师大是孔子家乡知名学府;获奖将有机会免费去山东游曲阜、逛孔庙、看师大,获奖证书能装入高考档案袋等。这样学生的写作热情就被我们点燃起来。二是对作文比赛进行精心指导。让学生到图书馆借阅指定的国学书籍,尤其是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学说等有关知识要掌握得一清二楚;指导学生尽量选择与孔子有关、与国学等传统文化有关联的题材,以突出这次比赛的主题;特别强调学生要书写规范,要求学生一律用方格纸张书写,我们老师还特地制作了作文比赛的专用纸张;指导学生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点,或把古文译成现代文、对古文进行仿写或扩写;指导学生可以写读后感、观后感、活动心得等。三是做好初赛作文的评选工作。学生的初赛作文收上来后,老师们进行了仔细评选,从主题、书写、内容、写作技巧等方面优中选优。四是由笔者作为代表,写出我校参加这次作文比赛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五是把经过评选后的参赛作品,由笔者打包快递寄给主办方。
高中语文老师心得体会范文3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厌学?当然是教学内容!最主要的是考试内容。
先说近二十年教学、考试内容的变化。八十年代中期我刚参工,教材中既有范文,也有语修逻文,语文的工具性得到了应有的体现。虽然当时的教材编得简单,但是当时的高考导向较好,强调了语文的实用性,教者学者均有方向性和成就感。例如,当时教材中每单元附录里有知识短文,有练习。高考内容注意图表、文字的转换、理解、表达,1989年高考就考了这样一个题:“竹原高一丈,末折着地,去本三尺,问竹还高几何?”根据该题所作的图,正确的一幅是哪幅?这个题的妙处现在懒得去说了,但出题者足可藉此自豪了,这种高考导向不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有着积极意义,师生耳目为之一新,广为称道,引起轰动,全社会都深切的体会到了语文的重要地位,连农民都知道那题目中的勾股定理、文言文、《九章算术》、语文中考数学、文字中有图形。专家们则叹其巧、叹其新、叹其传统性、叹其创新性。当时学习语文的态度用“虔诚”二字不为过。
把阅读考查提高到深、难境界是九十年代中期的事,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悲剧。还有作文考查的刁钻、空洞、深难,更是加深了这一悲剧的程度。现在,你只要看学生自学用时分配就可知语文学科的冷遇,你只要看学生的眼神就知道语文老师的冷遇。语文教材的封底为何早早被撕烂了?因为语文书总是放在众书之底呀!其他学科稍有难题,学生就请家教,且高薪聘请,对学科、对科任老师均热爱。唯独对语文,既学不懂、考不出,又不自学,又不请教老师,更不肯请家教、开小灶。大有弃之如敝屣之感。学生除了说一个“难”字外,再无兴趣了,或敬鬼神而远之,或愤而放弃之,或庸俗地应付之,反正学不学总可以得到一点儿分数,学生学语文的情感和态度当然是一个宇:“厌”!成绩下降、功底差、水平低,诚有以也!这种现状用不着我举例印证,我只想说:近十几年的高中生、大学生,无论写作、口语、书法,还是语文素养,均较九十年代前的学生要差几个档次,仅仅阅读范围增宽了一点,这还与媒体的方便有关。诚然,科技说明文、文言文阅读自有其价值和必要,考查也有分寸。而散文阅读考查实在是故弄玄虚,是人为地制造难度,为难学生。无疑,造成当今学生语文水平低且厌学语文情绪强烈的现状,罪魁祸首就是考试难度大、考试目标空虚。
要想学生对语文学习有正确的情感和态度,这恐怕要下大功夫了,靠科任教师在过程等第考核中打低分警告学生,绝对无济于事,且会更加重学生对学科、对科任老师的反感情绪。我想,首先应改写教材,其次,改革教学和考试。选教材以平实为标准,依照学生认知、心智发展规律,讲究顺序,稍具梯度。把现有教材与课外读本合编,每个模块不宜太大,多选平实之作,少选卖弄文艺技巧之作,剔除那些不晓畅之作,不管是什么名家大家,状元宰相,也不管是流行之作草根之作,选范文必须为民族未来负责。这个范文可按朝代选,也可按体裁选,最好按民间的《优秀作文选》的模式,分为勤学篇、立志篇、诚信篇、奋斗篇、和谐篇、合作篇、廉洁篇、自信篇等。每文之后标明学练的要求、内容,目标极明确、具体,简单可行。另配练习册,内容就是本篇文章学后的能力迁移,巩固深化,心得体会,评价分析。总之,少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写”。当前教材范文的缺点是仅注意体裁,无视学生灵魂的铸造,极少关注理科知识,总喜欢选“巧”文、后人无法再写之文,造成高不可攀之憾,使语文成为孤芳自赏的老夫子学科。人能读懂文章是高级动物的本能,你选出半懂不懂的文章来,是你无聊;人能写文章和婴儿一落草就会吸奶也是一样的,用不着你杞人忧天,只是多看了《日记起步》、《作文妙法》、《文坛登龙术》之类,才逐渐退化了写作本能。再说,学生不会写如花美文决不会饿死,因要求太高、考试太难而导致大量学生母语水平低下,害了一代人的终身才有罪!基于高中语文的现状,我们要向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材、语文学习、语文考试学习、致敬,李咏的“幸运52”节目中改为用小学知识考选手,很有道理!
教师应该怎么教呢?总之,“传道”可行,“授业”、“解惑”当慎之,应以督、导、查为主,学生要能自学,基本上无疑可问,一切要以此为标准,不能把语文搞成高、难、深的玄学,“需要高僧来讲经”,造成没有老师就学不了语文的笑话。
先说“督”。督预习,督做练习册上的语基题,督积累成语、警句、文化常识、文学常识,督句子仿写、文章评论、口语交流、辩论演讲。再说“导”。能力迁移要导;学生思考、评价、讨论答案不一要导;阅读中形成人格、铸造灵魂、陶冶品质、影响行为要导;学习方法也要导。再说“查”。查积累、背诵、阅读进度、阅读效果、知识卡片、课外写作本。总之,教语文也应该平实,不能学生做老爷,教师当奴才,教师应当解放出来,谁是主体,谁是主导,角色要清楚。
高中语文老师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语文素养;弊端;形成和发展
Abstract: When educates the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deep study and discuss the "language literacy" suggested by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which is a issue that can not be evaded. However,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literacy" should be more correspond with the practice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thus forming and developing students' language literacy.
Key words: language literacy; drawbacks; form and develop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仔细研读新《课标》,对里面“语文素养”一词印象最深。结果就想把自己的些许心得体会写下来,本文就“语文素养”谈了自己的一些理解。
一、什么是“语文素养”
到底什么是‘语文素养“呢?知己知彼,先从各种资料中去寻找内容。
要理解“语文素养”,首先要知道”素养”的涵义. 按一般辞典的解释,“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素养”一词现在被各学科普遍运用,如“人文素养”“文化素养”“科学素养”“健康素养”“技术素养”“语文素养”“数学素养”“艺术素养”“美术素养”“音乐素养”等等。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生发展的基础。”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在“课程性质”里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索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前言部分“语文素养”这一概念前后出现多次,可见语文素养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线的老师在研读新课标时,理解“语文素养”的含义和内容的也是必须的。
二、“语文素养”解读容易出现的偏差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总有不同之处。我们不能盲目对某一理解叫好,因为任何一项标准都可能有弊端,尤其是在解读的时候,有着不同文化知识修养不同经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读,这就容易出现偏差。
语文课程标准是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纲领性、法规性文件,是语文教学实践必须遵循的准则。它的科学与否,关系到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否快速高效地熟练掌握母语,进而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能否迅速提高。因而,我们更要全面理解课程标准,包括“语文素养”。
查阅相关资料,发现《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宣称:“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比较以前的语文教学大纲里的“语文能力”“语文素质”,就使人觉得不如“语文素养”一词的涵盖面广、概括性强。“语文素养”要表达的就是语文修养、语文水平、语文能力、语文素质等概念的总和,它是一个比前述几个单一概念更妥帖更科学集合短语。也正因为这样,让人觉得“语文素养”的内容太广,外延太大,似乎有了“语文素养”,“别的课尽可以取消了,别的课尽可以休息了”。
新课标把语文素养外延扩大,这里规定的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和要素就包括:情感态度,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这样的内涵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本质属性和三维目标,这样的本身非常好,但却使课程目标成了一种无所不包、博大精深、无边无底、虚无缥缈的目标:既有道德品质、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又有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提高;既要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又要吸收人类文化营养;既要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潜能,又要养成科学态度,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既要有独立阅读能力,包括浅易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又要有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这其中任何一项,都是不限方向和范围的,也就是适用于任何方向和范围的。这样的课程目标太难实现,不切实际。
课程目标的难以实现,就使得语文课堂教学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成为空谈。在教学中,不能只是空谈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而应该把语文素养的培养化成每节课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然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实际,是很难实现这一点的。
因而要更好的解决语文素养难以培养的现状,首先应该落实每一堂课,将课程目标缩小成每一个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加以实现。其次,在高考不能改变,还需要一定试题练习的大前提下,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语文素养”一词的使用带有“时尚共识”,也不见得说用了这个词,就如何如何了不起,如何如何深刻精要。它的概括性强,内涵仍然模糊。大家讨论“语文素养”,主要目的还是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目标,改进我们的语文教学。
三、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使其“形成” 与“发展”,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发展,而且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从这两个词的使用,也让我们看到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培养的,而且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培养方法多种多样,下面我就只谈谈两点我觉得很多人容易忽略的情况。
第一、背诵能加强语文学习积累,培养良好语感。
学生的语文学习重在积累,有积累才能形成语感,有积累才能在大脑中存储更多的语言知识。虽然现在有的语文教师不认同课文诵读,学生也反感考试考背诵的内容,但 “这仍是语文教育的基本点”对此,我们不要害怕有人指手划脚,要理直气壮地让孩子记忆对他们的终身发展有用的东西,要让学生广泛阅读,要加强诵读,包括背诵。
背诵,注重的不仅仅是一种结果,还要注重过程, ‘背诵’只是一个重要途径。在背诵过程中,能让学生经历审美体验,受到情感及文化的熏陶。因此,背诵,是一种体验的过程、感悟的过程。那些书读得多的人,其言谈举止跟别人不一样,道理就在这儿。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这样做。
现在学生时间与空间都被现代资讯,电视、电脑等媒体占据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提倡学生多读、多背,特别是在语文课堂上要给时间学生多读,否则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而考背诵题目,也是为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这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基本点。因此,这一点的实现,教师要能做到抓落实,学生也要能够理解、配合,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第二、课外实践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师必须注重课外实践。生活是个大课堂,课外实践的教育效果和教育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远远大于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特别是借助语文教科书涉及到的内容(如综合实践活动、课外阅读提示书目等),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学以致用。通过课堂的延续,学生的心灵得以净化,学生的情感得以熏陶。例如八(下)第四单元中的“市场商品调查”,短文首先介绍了作市场商品调查的目的,接着指导学生如何作调查,最后要求写出调查报告送有关部门或公司企业。又列出三个方面的调查内容供选择。从中可以看出,这次调查活动要求学生直接参与社会活动,而调查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活动。我在组织学生开展这项活动后,学生的积极性都非常的高,许多同学在他们的周记中都说这次活动使自己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调查活动中综合运用了语文知识,如读写知识、口语交际知识等,又通过活动,提高了自身各种语文能力和整体的语文素养。而在开展这项活动前,我做了以下方面的工作:首先鼓励、引导全体学生都动起来,特别是对那些语文能力差一些的学生,我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通过活动来提高自己。在具体的活动中,我又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及展示他们的活动成果。这次活动,可以说,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如讲明了活动的目的与要求,指导开展活动的方法,及时调空、评价等。同时,教师为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必要的外部条件等。
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质高低的最重要表现。《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如八(上)第二单元中有个作文题是“我喜欢夏季”,命题前有明确的启示性的话,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自然界,投向人们的活动,投向周围的生活。所以,教师在做写作辅导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景、物、人、事,这样,他们就自然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而且写出的文章也一定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使他们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践证明,学生的协作能力,是在写作的实践中提高的,不可能是教师“讲”出来的,目前我们使用的这套教材也正体现了这种理念。
阅读带给人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情趣,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没有任何其他意识形态对于人产生的影响像文学作品所唤起的审美体验那样,使整个心灵都得到如此深刻的触动,产生如此强烈的影响,获得如此全面的滋养”(王元穰)。但语文教师不能满足于把眼光盯在有限的课本知识上,而应给学生施加良好的引导与影响,让他们开阔视野,广泛阅读,在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语文养料。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那纯净的文学,促进心灵的感悟、思想的净化、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主要的不是靠传授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而应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靠感悟、体验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的。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有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也有得天独厚的语文环境。语文一旦与生活联系马上就会生动活泼起来。聆听音乐美,发现绘画美,欣赏艺术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生活美,都可以从语文实践中获得,反过来,它们又无不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教师要利用一切机会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尽力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如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竞赛;主题班会;参加集体活动、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旅游等。学生在“语文化”的生活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三、语文教师要提高自身语文教学素养
课程改革了,不只是课程改,学生改,同样教师也在改,现行的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要具备的语文教学素养提出了新要求。除了具备课程改革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外,语文老师更要有语言功底、文学功底,有丰富的积累,有宽阔的视野,有良好的悟性。
对学生具备爱心,这不只是现在,而且是过去和将来每个教师所必须具备情感态度。而这一点在改革后,能更好的表现出来,新课程标准强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就是要求我们在情感、态度上有所发展。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老师去为他们创设一种好的氛围,关键是要创造一种利于创新的氛围和文化。对学生的思维成果,我们要给予理解、宽容,使他们敢于标新立异、乐于标新立异。对学生思维中的合理、积极成份,我们应持积极扶持的态度。
语文老师应该有生活的情趣。在自己的工作以外,老师应该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应该寻找生活的乐趣。当然,这种爱好和乐趣是有利于提高自己语文素养的。一个有生活情趣的老师,其审美能力自然会高别人一筹,在教学中不自觉地就会将这种情趣传染给学生。
语文老师应该努力开发教学资源,因为凡是可以成为语文教学资源的,都是学生获取语文素养的渠道。虽说资源可以共享,但我认为教师应该先把自己武装起来,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资源拥有者和传播者。
参考资料:
《谈谈“语文素养”》雷实华中师范大学 中图分类号:G623.2;G633.3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由之路》 倪文锦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中图分类号:G633.33
《试说“语文素养”的培养》 石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