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

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范文1

[关键词]优势条件;劣势条件;发展机遇;威胁因素;目标市场选择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2-0070-01

1 引 言

微山湖是中国北方交大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是山东省、苏北、皖北、豫东地区最好的湖泊型生态旅游资源,有十万亩荷花、大面积芦苇荡和几百平方千米的大水面等自然生态形象,有红色旅游、渔家风情和湖中运河等人文生态旅游资源,是自然、文化“双品牌”的旅游地。

本文通过SWOT分析,在微山湖旅游景区规划的基础上研制微山湖近期营销规划方案,通过明确的市场定位,改变持续已久的、经济效益低下的低水平旅游发展局面。

2 SWOT的分析

2.1 优势条件

(1)丰富的自然资源。微山湖区地处黄河陆地冲积扇与鲁中山地的结合带,地势低洼,受流域、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形成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生物种类最丰富、生态景观最优越、地理最丰富的淡水湖区。具备岛屿、湿地、水域等北方内陆地区少见的滨湖生态旅游区独特资源。

(2)较高的知名度。微山湖区以一本小说《铁道游击队》、一部电影《铁道游击队》、一首歌曲《微山湖上静悄悄》红遍大江南北,铁道游击队家喻户晓,微山湖形成了“铁道游击队故乡”的不可替代的良好形象,是具有垄断性的特色资源。

(3)区位和交通优势。微山湖区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处,近邻交通干道,与周边省区的旅游目的地具有空间组合优势,对省区际旅游资源市场具有较强的吸引效应。

2.2 劣势分析

(1)微山岛、独山岛、南阳镇等以农业为主,植被条件差,森林覆盖率较低,影响岛陆生态。以荷花为核心景观的湖区植被受季节制约,湖区生态旅游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原生的渔岛风貌逐步退化,特色已不鲜明。

(2)旅游产品单一,环境脏乱差,船破、路破、码头破,产品要素尚不配套,明显缺项,旅游内容单调枯燥,难以形成旅游地的良好形象,尚未形成完备的旅游产品系列。

(3)市场定位不够清晰。没有找准主打产品,先以先贤凭吊,后以宗教旅游作为重点,均使旅游开发陷入误区。

2.3 发展机遇

(1)旅游市场快速攀升的环境机遇。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稳定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居民健康的增进、教育程度的提高,合成推动旅游需求稳步增长的推力;已有的旅游体验的获得,将更进一步激发居民对下一次旅游的选择;各级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的重视,地方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的开发、“黄金周”期间全力以赴等,都将使旅游供给得到继续改善。

(2)全国全省红色旅游兴起的背景机遇。济宁乃至鲁西地区旅游产品长期以传统的历史文化观光为主体,红色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基本处于空白,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2005年伊始,红色旅游在全国不断升温,山东省一县六区列入全国精品,“济南―济宁―枣庄―临沂―连云港红色旅游线”是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之一,6家景区(点)入选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红色旅游成为山东省继山水圣人、黄金海岸线两大旅游热点之后的又一重头戏。

(3)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是现代国内旅游发展的大方向。目前国内大中城市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趋旺,尤其家庭轿车的普及,使休闲度假市场快速发展,业已形成较大市场规模。微山湖作为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拥有良好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和水景资源,文化底蕴深厚和渔乡风情浓郁,具有开发湖泊型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条件。

2.4 威胁因素

(1)因南水北调、湖区旅游开发、水污染使湖区水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湿生植物的生态系统发生变化。

(2)周边景区开发的市场竞争威胁。特别是在文化旅游方面“三孔”形成的形象遮蔽效应明显。

(3)旅游者需求与旅游形式的不断变化。

(4)市场竞争压力日益增加。

3 资源综合评价及目标市场

3.1 资源综合评价

微山湖资源优势突出,有特色,旅游潜在市场大,作为山东省重要的旅游景区(点),该产品知名度很高,发展旅游有很好的机遇。虽然旅游产品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开发程度、产品深度低,粗放、单一、不配套、不完善,市场份额小;资金、管理体制成为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在旅游市场上面临着严峻的威胁。但是可以通过差异化策略,集色优势,强化品牌塑造,为旅游者创造一个优美的,可游、可娱、可宿,寓教于乐的有内容、有品位的休闲场所。

3.2 目标市场的选择

(1)一级市场:济宁市及微山湖附近地市的游客。这一部分应该是景区的主题游客,是一部分不依赖宣传而需要实际内容的旅游者。他们的活动要求大致分为两类,一是观赏游览,如观赏“三贤”墓,国际书法碑林,铁道游击队纪念碑、馆等景区(点),但是有时效性,一次两次可以,但不会再三再四;第二类以休闲体验学习为主,包括对不同生活的体验,各种休闲活动的参与,各种历史文化科学知识的接受等。这是一种可重复的活动内容,以家庭为活动主体。这是目前微山湖旅游最主要、最稳定的客源市场。趣味性及与城市生活的差异性将是对这一客户群的最大吸引力,可以两日游作为目标。

(2)二级市场:省内及部分临近省市。一旦景区建设达到一定的程度并进行有效的宣传,必然会吸引更远距离的旅游者,微山湖地处苏鲁豫皖交界地域,京福高速侧临而过,同连霍高速、日东高速、京沪高速连接,高速公路的辐射范围很大,在500千米之内的旅游市场都可以作为微山湖旅游市场客源地。适合的内容,一定的趣味性和相应的知名度将是这一市场的基本需求,可以一日游,争取两日游。

(3)三级市场:全国范围的游客,包含港、澳、台地区的游客。包括普通游客和商务、会议游客,知名度是重要的诱因,可以浩渺大湖、铁道游击队为主体,力争达到来山东的游客,必到微山湖参观体验铁道游击队战斗生活的效果。

4 结 论

现在,微山湖旅游更深层次的开发刚刚起步,制订正确的微山湖的旅游营销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明确的市场定位,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塑造品牌,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创造差异、强化竞争优势,才能改变持续已久的、经济效益低下的低水平旅游发展局面,在当前旅游业发展趋势良好的大环境下,尽快把景区推向市场,建设和打造成全国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参考文献:

[1]张卫红.旅游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2]赵毅,叶红.新编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秦明.旅游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范文2

关键词:民俗旅游心理需求旅游动机市场细分

一、研究背景

如今,人们参与民俗旅游的热情正与日俱增,但真正有关民俗旅游市场运作的理论研究及其成果却凤毛麟角。理论滞后于实践的现象加重了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紧迫感。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民俗旅游市场良性运转,有关民俗旅游市场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学术界只对整体旅游市场进行了市场细分,至于民俗旅游方面,学者们还没有涉足。本文通过对民俗旅游特点的分析,阐明了民俗旅游在旅游业中的发展潜力,并在研究民俗旅游各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动机的同时,将整体民俗旅游市场细分为高校学生市场、上班族市场、银发族市场,同时对各细分市场的特点做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得到旅游学界的关注和讨论。

二、文献回顾

国内现在还没有对民俗旅游市场做出具体的市场细分,只是对整体旅游市场的宏观层面按不同的细分标准作了多种类型的市场细分。尤其在心理细分标准方面,学者们研究方向比较一致,都是从旅游消费者所处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和个性三方面来进行细分[1]。林南枝(2000)按心理行为进行细分,主要从旅游者的个性特征、生活方式等方面去分析,并认为生活方式是人们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按生活方式细分市场主要是根据人们的习惯活动、消费倾向、对周围事物的看法以及人们所处生活周期来划分[2]。魏小安等(2006)认为,消费者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观条件,根本的还是旅游动机;而个人的心理特征在形成旅游动机上起着首要作用,因而以心理变量细分市场能更准确地区分市场特征[3]。丁宗胜(2007)认为,根据购买者的旅游动机、所处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个性特点等心理因素细分市场就称为心理细分。由于消费者心理需求具有多样性、时代性、可诱导性等特性,因此有时心理因素是很难严格判定的,很难量化和把握,但它对旅游市场划分却是极为有效的[4]。李天元(2009)认为,结合某一特定产品进行心理类型分析,以确定该特定产品的使用者或潜在使用者在人口统计因素方面的特征,从而划分出不同的心理类型市场。一般地讲,这种类型的市场细分方法所涉及的细分标准通常包括:生活方式、人格类型、态度、兴趣、观念、动机等等[5]。

但是,由于民俗旅游自身所具有的文化性、地域性、神秘性、参与性的特点,使得国内对于整体旅游市场在宏观层面上细分的研究并不完全适用于具体的民俗旅游市场营销运作。鉴于此种情形,本文就对民俗旅游的市场细分按心理这一细分标准做了相关的研究。

三、分析与建议

(一)国内民俗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现在,到全国各地旅游的人们越来越关注物质背后的文化色彩,这种行为趋势便是“民俗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鲜血液”的最好说明。旅游者之所以越来越倾向于民俗文化旅游,其动机正是想品味目的地景观的深层文化韵味,了解目的地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比如,在游客品尝到特色美食的同时,他们更想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在游客欣赏到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的同时,他们更想知道那些图案和设计理念的缘由;在游客走在异域风情的小路上,看到独具特色的建筑物的同时,他们更想挖掘出本民族修建这种建筑风格的原因。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以游览观光形式为主的民俗旅游,如:民族文化展览、民族歌舞表演、民俗建筑参观等。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独特的民俗风情就作为对国内旅游者的新的吸引点悄然向我们走来。1995年被誉为“中国年民俗风情旅游年”,这标志着中国的民俗风情旅游已进入黄金季。之后,2002年的旅游主题是“民间艺术游”,2010年被誉为“中国文化旅游主题年”,这说明了中国民俗旅游的发展正走向深入、成熟。如今,第四代旅游产品——文化旅游正以燎原之势迅猛发展,民俗文化则以它特有的优势占据了当今文化旅游市场,它是文化旅游的深化和发展。

(二)国内民俗旅游市场细分建议

一个人外出旅游必须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是指消费者要有外出旅游的需求和动机,客观条件是指消费者要有一定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适合外出旅游的合理的空闲时间结构,而且主客观条件的成立是以消费者身体状况允许为前提的。如果一个人没有外出旅游的需求和动机,那么即使可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再多,他也不会成为旅游消费者。旅游者参与民俗旅游的旅游动机包括娱乐休闲、学习感受、躲避角色、美感交流四种。娱乐休闲是指旅游者通过参与民俗旅游活动放松心情,从而感到轻松愉快的心境;学习感受是指游客在异域民俗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当地人的生活,从而得到本民族与他民族文化冲突的满足感;躲避角色是指旅游者暂时脱离自己所居环境,去感受与现实生活习惯不同的民俗环境而带给自己逃脱束缚后的那种轻逸的感觉;美感交流是指旅游者从所处的民俗旅游环境中得到真实的审美刺激,在接受刺激的同时他们不断追问自己的心灵,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审美情趣的过程。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动机产生于某种心理需求,这种需求使人的心理产生紧张不安,从而产生内在驱动力,即动机,进而确定行动目标,产生行动,使心理需求得到满足,紧张消除,然后进入下一个行为[6]。由此可以推知,旅游消费者的不同心理需求会产生不同的旅游动机(如表1)。根据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看出,旅游消费者需要满足的心理需求大多是高层次的,属于精神需求。

喜欢探索并亲身参与探索是现代高校学生的一大特点。尤其是随着教育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高校学生愈加了解世界上的其他地区和民族,他们就愈渴望亲自到那些向往的地方旅行游览,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依靠书、报刊、图片或他人介绍等间接手段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他们更多的想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去了解和学习更多的知识,从而为自己积累更多的人生阅历。不仅如此,民俗旅游可以使他们寻求刺激的心理得到满足。高校学生现在正处于人生的转型阶段,他们还没有踏入社会,没有经济负担,学习和生活压力也不繁重,他们更加关注自己所获得的感官体验,行为刺激,精神需要和心灵享受。另外,他们喜欢群体行动,从中获得一种群体归属感。

自身的压力愈加繁重并且渴望避开喧嚣、放松心情是上班族的一大特点。现在,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增速导致了整个社会的压力极大化。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上班族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要求近乎苛刻,而且这种态势正在向整个社会环境蔓延。他们每时每刻都要接受来自社会环境性压力源,如收入分配差距、社会阶层构成变化、人际关系变化等四面八方的压力辐射,等到他们身上的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们就必须使其得到适当的排解,这样才能继续更好的工作。对于上班族而言,世外桃源是最理想的去处(民俗旅游兴盛的地方大多是一些可以被现代人视为近似世外桃源的地方)。

尽情享受生活和体验多彩人生是银发族的一大特点。随着经济发展的日益增速、人们收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来自各种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老年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随之不断更新,“重积蓄、轻消费”、“重子女、轻自己”的传统价值观念逐渐弱化。他们的消费需求逐渐在向高层次、高质量、高品位和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在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度过青春年华的银发族,他们一直没有机会满足各种人皆有之的生活追求。因此,当他们终于从繁忙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庭负担中解脱出来时,就会迸发出强烈的补偿愿望,希望自己能在晚年生活中过得充实、幸福并且绚丽多姿。由于老年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积淀比较厚重,他们更希望去游览并体验一下异域民俗风情,从这一意义上讲,银发族对民俗旅游消费品的购买欲望比高校学生和上班族更加强烈。

四、结论与局限

总体而言,对民俗旅游市场进行探究和细分,既是现实发展的需求,又是理论研究所必需。当然,这三大类细分市场——高校学生市场、上班族市场、银发族市场并不能涵盖整体旅游市场,但却是经营民俗旅游的企业需要重点突破的目标。可以看出,本文既有对现实的思考,又有基于事实的科学假设,但这都有待时间和实践操作的检验。此外,对民俗旅游市场的有效细分有助于民俗旅游市场的培育,使其在起跑阶段就能进行良性运转。

参考文献:

[1]王中雨.国内旅游市场细分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8,(4):213-214.

[2]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89-90.

[3]魏小安,梁昭.旅游市场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36-137.

[4]丁宗胜.旅游市场营销[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7-48.

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范文3

关键词:甘肃省;节庆旅游;形成机理

节庆旅游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节庆旅游者、节庆旅游活动本身,而且关联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和行业,所以节庆旅游的形成,必须具备很多相关要素。从某个具体区域的节庆旅游的基本形成来看,它的产生、形成、发展或衰亡,受节庆旅游者内在的需求、节庆旅游外在的激发和保障等因素的影响(见下图)。

一、节庆旅游需求驱动节庆旅游形成

在当前旅游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的形势下,旅游者的主导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者的行为决定着节庆旅游的成败与兴衰,节庆旅游者需求的产生促使节庆旅游市场的形成。

游客旅游的积极性来源于旅游需求。所谓旅游需求是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旅游活动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是旅游决策行为的驱动力[1]。现就甘肃客源市场旅游需求的主要特征分析如下:从总体上看,甘肃客源市场可以划分为国内旅游市场和海外旅游市场,海外游客以日本和港澳台等亚洲市场和欧美客源市场为主;国内客源以周边、沿海经济发达省份和省内市场为主。

1.海外旅游者的需求

根据国家旅游局抽样调查表明,来华游客需求的发展趋势有如下明显特征:追求新奇刺激,热衷探险猎奇,向往荒凉原始的边远地区和纯自然的环境;愿意从事参与性旅游活动,要求对传统的旅游资源进行深层开发;对异地文化有着长盛不衰的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具有独特文化色彩、带有地方神秘性的旅游资源尤其感兴趣[2]。

目前,到甘肃旅游的亚洲游客主要来自东亚的日本和以新加坡为代表的东盟国家,其中,东盟国家以华人和华侨居多。这些国家的旅游者在目的地选择上,除普通观光外,更愿意选择文化氛围浓厚的人文胜地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大都市,对中国古老文化非常感兴趣,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项目往往受到他们的喜爱。如2004年日本旅华游客为292.6万人次,旅甘游客5.02万人次,占外国人旅甘市场份额的21.2%。同时,日本游客对丝绸之路情有独钟,来华日本游客的20%到达中国西部,走丝路线的21.4%到甘肃[3]。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两国居民穆斯林众多,甘肃省穆斯林旅游产品对其有一定吸引力。甘肃可依托丰富的丝路文化和以裕固族、穆斯林为代表的多姿多采的民俗风情开发的节庆旅游应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4]。

以德、法、英、意为主的欧洲市场及以美、加为主的美洲市场,是甘肃重要的客源国。一般说来,欧美文化背景下的游客到中国来主要是为了满足“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据美国旅行业协会的调查,愿意造访具有某种历史价值的地方或举办节庆旅游的地方,美国游客高达55%[5]。大多数欧美游客偏爱河西的自然风光和甘南草原、藏民俗风情。同时,由于甘肃省地貌类型多样,开发出的丝绸之路长跑、戈壁越野、汽车拉力赛等专项旅游活动,在欧美市场也颇受欢迎。据旅游界协会(TIA)2004年调查[6],欧美旅游者最喜欢的节庆旅游主题是艺术节,达到33%,其次是传统节庆旅游,达到22%。甘肃58.9%的节庆旅游是从传统节庆旅游演变而来的,可以很好地满足欧美旅游者的需求。

2.国内旅游者的需求

国内旅游需求一般以观光旅游和探亲访友及度假休闲为主(见下表)。观光游览和探亲访友二者合计占70%,其他的旅游包括节庆旅游在内仅占7.1%,从目前的旅游市场状况来看,甘肃省的节庆旅游的市场份额非常小,这与我国整体旅游市场状况基本一致,但甘肃可以通过主题新颖、内容丰富的节庆旅游来激发他们的需求。

二、节庆旅游吸引物激发节庆旅游形成

在旅游研究中,一些学者根据旅游吸引物的吸引性质,将其分为场所吸引物和事件吸引物。场所吸引物是指旅游地固有的物质实体(如自然风景、名胜古迹)对游客的吸引,这样的实体即是场所吸引物;若旅游者去一个地方旅游,主要是或仅仅是因为这一地方发生着什么事情,这种吸引就是事件吸引。这种由事件引起的旅游可称之为事件旅游,而作为吸引物的事件则称为旅游事件,节庆旅游就属于事件旅游的一种。节庆旅游吸引物可以分为两种类型:资源依托型和资源脱离型。这里的资源依托型指节庆旅游举办地的旅游资源(自然、文化、历史、城市环境等资源);资源脱离型指节庆旅游本身特有的基本内容和活动,即根据节庆旅游组委会相关规定必须具备的内容和举行的活动。

1.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吸引

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吸引主要指当地的旅游资源对旅游者的吸引。节庆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建立在对相关资源基础的利用之上,所以,节庆旅游产品开发的载体条件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也包括能成为节庆载体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等潜在的旅游资源,如美食、特产、文化、习俗等。

甘肃旅游资源具有三大特色:一是以丝路文化、远古始祖文化、黄河文化、三国文化、长城文化、先秦文化和现代文明为代表的人文资源特色;二是以高山草原、天池溶洞、丹霞地貌、冰川雪山、雅丹地貌、草原风光、黄河景观等独具特色的西部自然风光为特点的自然资源;三是以藏、回、裕固、保安、东乡、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浓郁风情为特色的民族风情资源。所有这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形成了甘肃独具特色的节庆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举办节庆旅游对国内外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节庆旅游本身的吸引

特色是增强节庆旅游吸引力、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节庆旅游的特色是它的文化特质,缺乏文化内涵的“吸引物”不能构成真正的旅游吸引物。今天的旅游业,无论其形式还是内容,只有当它体现出多种不同的文化底蕴时,才能对旅游者形成持久的吸引力,才能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内在驱动力。如伏羲文化旅游节当选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节庆之一,其主要原因是已具有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活动内容,具有较大的吸引力。

甘肃节庆旅游活动内容主要有:一是歌舞表演。主要是通过有一定情节的歌舞形式,来表现不同民族的劳动和生活,这类表演特色鲜明、题材广泛,充满喜庆欢乐的气氛,如花儿节、香巴拉旅游节、金张掖马蹄寺观光旅游节等;二是民间工艺品展示。将民间工艺品搬到特定的场所展示,有的还将制作工艺向游客现场演示,这类表演有些还允许游客参与,如庆阳香包民俗文化节等;三是传统的民间民俗活动。如各地传统的庙会;四是神奇的民族宗教活动;五是历史文化活动展示。从历史的角度刻画节目内容和人物,再现一个区域的历史和文化,有较深的历史和政治烙印以及经济发展的特征,使游客在了解历史的同时,了解政治、经济、文化并受到启迪,如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王母宫朝圣旅游节等;六是体育竞技表演。这类表演通常以竞技性强、民族特色浓郁的表演为主,如崆峒文化旅游节、山丹马场赛马艺术节等。

除节庆旅游文化活动以外,节庆旅游举办之时还有相关的商务活动,这些活动也是构成节庆旅游者参加节庆旅游的吸引物之一。

三、节庆旅游举办地的保健条件保障了节庆旅游形成

笔者将节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一些相关的辅助要素称为保健因素,具体来说这些保健因素主要有:旅游业发展要求、社会经济条件、区位交通条件、旅游业发展基础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等。这些因素对节庆旅游的形成不产生激励作用,但如果这些因素不完善,有可能阻碍节庆旅游的形成。

1.旅游业发展的要求

甘肃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不直接决定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只有旅游产品的开发能力才能构成旅游地的核心竞争能力。对甘肃来说,旅游业基本停留在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的初级产品阶段,很多高品位旅游资源没有通过产品开发转化成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价值没有实现,导致甘肃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较低。甘肃省统计局的调查显示:2005年,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为123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7.073%;旅游业总收入为62.56亿元,增长11.68%;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8.84万人次,增长21.84%,外汇收入5876.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4.2%[7],纵向比,形势可谓喜人。然而放眼全国,甘肃旅游经济仍排在倒数几位。我们应借鉴其他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模式,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形成较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而开发节庆旅游符合旅游业发展这一要求。

2.社会经济条件

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将在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影响当地节庆旅游的发展。从供给方面看,举办地的社会经济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举办地基础设施和旅游上层设施的水平和质量,决定了节庆旅游的规模、节期和水平。随着节庆旅游的发展,市场化运作已成必然趋势,靠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非商业性筹资方式已不能满足开支,商业化筹资手段开始占主导地位,举办地自身的经济技术实力是成功举办节庆旅游的基础。

从需求方面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决定了居民节庆旅游需求的规模和质量,这将对节庆旅游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大多数节庆旅游的客源市场具有明显的区域性,节庆旅游的吸引范围是以其为中心的2小时旅行圈,圈内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特别是可自由支配收入直接影响着节庆旅游的发展[8]。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获得长足发展,2005年,甘肃省国内生产总值1928.14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9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自由支配收入8086.82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96.14%,55.6%和64.49%。甘肃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为节庆旅游的举办提供了一定的保障[9]。

3.旅游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是节庆旅游举办地后天赋予的,依赖于现代交通工具,使游客发生空间位移的便利程度,即节庆旅游举办地的可进入性。对外交通状况直接决定了节庆旅游举办地客源市场的广度和与周边旅游地进行整合的可能性。

从旅游交通方面看,甘肃的旅游交通有显著改善。一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至2005年底,全省二级以上的公路达到5653km,高速公路超过1000km,全省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751km,公路网密度达到9.57km/百km2。全省乡(镇)通班车率达98%,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87%。全省建成等级汽车客运站276个,等级汽车货运站43个[10]。二是甘肃省铁路客运状况也有了进一步的改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铁路客运部门先后开辟了兰州至西安、西宁、银川、嘉峪关、张掖、天水、平凉等省际、省内旅游城市之间的旅游列车,铁路客运站发展到348个。三是甘肃省航空运力显著增强。甘肃境内现有兰州(中川)机场、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庆阳机场,天水、张掖、酒泉军用机场等。到2004年底,我省已开辟了43条航线和1条地区航线,通航城市达29个[11]。

4.旅游基础设施条件

旅游业发展基础对节庆旅游形成也是一个强有力的保障要素。近年来,甘肃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从2004年到2005年底,全省正在建设和已建成的旅游设施798个,总投资达72.8亿元。具备一定接待能力的景区(点)有219处,比2001年的73个增加了146个,其中有17个旅游景区达到4A级标准;旅游星级宾馆、饭店228家,其中五星级1家即阳光大厦;四星级有2家,分别为飞天大酒店、敦煌太阳大酒店;三星级分别以沙洲大酒店、敦煌宾馆等为代表。旅行社达到29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有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甘肃中国国际旅行社、兰州铁道国际旅行社、甘肃康辉国际旅行社等国际旅行社共27家。从2000年至2005年,全省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从1.6万增加到8万,间接就业人员从6.2万增加到38万。兰州、天水、嘉峪关、敦煌、张掖、武威已被评定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节庆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2]。

5.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是节庆旅游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外力

甘肃省节庆旅游84.6%都是由当地政府和旅游局主办的,得到了领导重视,有的领导亲自过问、亲手抓,节庆旅游的各项工作很容易开展。如在历届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从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完善程序、提升档次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2005年的伏羲文化旅游节,首次由省政府主办,提高了节庆旅游的水平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在节庆旅游需求内驱力的推动和节庆旅游吸引力的拉动及节庆旅游举办地保健条件的保障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甘肃省节庆旅游市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屠如骥.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986:30.

[2]甘朝有,齐善鸿.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5-59.

[3]甘肃省重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规划研究[R].甘肃省西部开发办,西北师范大学等课题组,2005:10.

[4]吴浩.徽州文化旅游产品应树立独立的市场形象[EB/OL].安徽旅游资讯网,2005-05-13.

[5]甘朝有,齐善鸿.旅游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55-59.

[6]徐晨.节庆活动有所为有所不为[N].中国经营报,2005-02-23.

[7]邓志涛.努力促进甘肃旅游产业大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快开发力度[N].甘肃经济日报,2005-08-15.

[8]林南枝.旅游市场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70-74.

[9]甘肃年鉴.2000-2005.

[10]赵万山.甘肃省公路通车里程超过4万里[N].兰州日报,2005-02-19.

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范文4

“带薪休假”是国家规定的有工龄的员工在一定条件下享受休假的同时保留工资的人性化假期制度。殷亚骏(2012)、於天(2013)、孙海琴(2010)等众多国内学者认为“带薪休假”制度是劳动者应当享有的休息权和人权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我国虽已开始实行“带薪休假”制度,但却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较最早实行“带薪休假”制度的法国和欧美等国家仍存在休假天数少、缺乏一定的机制、补偿标准不够细化、执行力度差等问题。法欧美等发达国家休假制度的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且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特别是带薪假期制度获得劳资双方的认可,时间较长,并根据劳资双方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详见表1所示。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中提出我国国民旅游休闲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基本得到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大幅增长,国民休闲质量显著提高,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基本建成。2014年08月21日,国务院提出强化全社会依法休假理念,将带薪年休假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各地政府议事日程,作为劳动监察和职工权益保障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5.5万亿元,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无论是《纲要》还是《意见》都强调了落实“带薪休假”,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可见“带薪休假”这一制度对旅游市场的重要性。

二、“带薪休假”给旅游市场带来的变化

我国幅员辽阔,山川秀丽,旅游资源分布地区广且丰富,这是我国广阔旅游市场形成的基础。与此同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国民人均收入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居民的出游动机越发强烈,我国旅游市场逐步形成和发展,目前已相当具有竞争力。特别是旅游消费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已经构成一个庞大的旅游需求和消费市场。这使得我国旅游市场具有极高的开发潜力。但随着旅游市场的扩大,一些负面的影响开始出现。2013年10月1日开始执行的《旅游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给旅游市场注入了活力,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行社之间的恶性竞争,改善了旅游环境。“带薪休假”制度是国家出台的一种积极的旅游政策,对旅游市场具有正面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游市场的供需关系,规范了旅游市场,使旅游市场更加具有可塑性。

(一)对旅游目的地而言

使旅游需求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趋于平衡,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旅游资源,使旅游市场更加健康。“带薪休假”制度一旦落实,游客便可以错开黄金周、节假日出行,这缓解旅游目的地的拥挤状况,大幅度减少了旅游目的地资源的需求压力,削弱了资源使用的季节性。也有利于旅游目的地资源的修复和开发,展现旅游目的地真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使旅游需求资源和供给资源在时间上的配置得到合理运用,符合旅游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对游客而言

1.旅游目的和旅游方式的改变

未推行“带薪休假”制度的时候,人们在选择出行时间、出行方式、目的地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随着“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居民在选择出行时间上则有了更大的自主性。他们可以自己安排休假时间、休假方式、休假目的地、休假内容,有了更多种旅游组合方式。在避免旅游高峰期、缓解供需矛盾的同时,仍然刺激了旅游消费的增长。游客不再单纯追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个性化的休闲享受成了游客旅游消费的主流。

2.加速“散客时代”的来临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旅游市场呈现出散客化的趋势,欧美各主要旅游接待国的散客市场份额达到了70%~80%。经营和接待散客旅游的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成熟度的主要标准之一。近年来,我国散客旅游市场也发展迅速,2005年“五一”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从传统的长线观光游向都市休闲度假游发展。此次带薪年休假制度的实施,让在职职工多了可以自由安排的假期,随着工龄的增加,休假日期也随之延长,连休10天、20天成为可能,而且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这将有效地推动家庭游、自助游等一些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从制度上提供了“散客时代”来临的时间可能性,将进一步促进“散客时代”的到来。

(三)对旅游经营者而言

1. 企事业单位成为旅游经营者重要的客源市场

企事业单位没有执行“带薪休假”这一制度,那么在任员工的休假时间有了固定性,对目的地和出行方式的选择便有了一定的局限性。“带薪休假”制度一旦成为企业的一种规章制度,在任职工便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时间,可以避开黄金周等高峰期,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出游。避开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旅游经营者便迎来了旅游淡季。旅游经营者为了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必然要与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友好的联系,通过各种经营方式,开拓企事业单位这一潜在客源市场。

2. 规范旅游经营和管理

在黄金周等旅游高峰期,游客的人流量不断增加,在给旅游经营者带来了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旅游经营者带来很大的压力。旅游资源具有固定性,旅游景区和酒店承载的人流量有限,在旅游高峰期,无法容纳过多的游客,高峰期过后,便是资源和设置的闲置。“带薪休假”制度的出台,削弱了旅游市场的季节性,有利于旅游经营者对旅游设施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经营成本。

3. 有利于旅游服务素质的提高

在旅游高峰期,游客的人流量增多,旅游市场在此时成为了卖方市场,旅游经营者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旅游服务不再是第一位,这导致旅游服务的质量低劣,既损害了游客的利益,又危害了自身形象。而“带薪休假”制度的推行,使游客在出行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旅游市场进入买方市场。旅游经营者为了吸引游客,便会努力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提升自身的服务素质,争取给游客满意的旅游经历。

三、“带薪休假”制度下旅游市场的开拓对策

政府出台的旅游政策是影响旅游市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在规范旅游市场的同时,也给旅游经营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旅游经营者要想在旅游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便需要使市场之间主体、客体、介体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完善,深度开发旅游市场。

(一)加强针对各企事业单位的旅游产品的营销

“带薪休假”制度执行后,各企事业单位会成为潜在的客源市场。旅游经营者应该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建立企事业直销方式,通过企事业单位的总经理,由上至下进行旅游产品的宣传、销售。旅游经营者还可以与各企事业单位签下长期合约,给予企事业单位一定的优惠。还可以在各企事业单位建立固定的站点,进行定期宣传,达成旅游经营者与各企事业单位的销售关系。

(二)利用各类媒体加强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

网络平台是旅行经营者拓展旅游市场的重要渠道。如今已进入了信息时代,手机和电脑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当代青少年大多爱好上网,旅行经营者便可以利用网络这一平台加强对居民进行旅游产品的宣传、销售。目前,各旅行社大多在网络上建立了自己的旅游销售渠道,但是对普通民众的宣传力度不够,留下的旅游销售信息也不够完整。旅行社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制作本旅行社的宣传片吸引游客注意,开辟自家旅行社专栏提供完整全面的旅游线路信息供游客了解。

(三)转变观念,创新推出假期精品活动

当今社会旅游产品都大同小异,没有体现产品特色及地方特色,不符合国民的旅游需求。目前我国旅游经营者在产品线路的设计上具有共性,一般都是风景与交通的简单组合或是简单的纯观光类旅游,不能让游客产生审美感受。但“带薪休假”制度的出现则是缓解了供需矛盾,削弱了旅游产品季节性。因此,旅游经营者需要转变观念,加强创新,推出适合各目标人群的精品活动,从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上抓住游客的心。旅游经营者可以根据六大要素,结合时代特色,配套设计假日精品活动,而不是孤立的利用旅游资源。更重要的是要揣摩游客的心理,发现并创新现有的旅游活动。

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范文5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百日会战集中行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管理工作坚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的方针,注重正面的引导和扶持,促进了文化市场的繁荣,使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形成了包括网吧文化娱乐市场、旅游市场、图书报刊市场等在内的综合型市场体系。文化旅游市场的发展繁荣,不仅使人们群众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而且优化了投资环境,增加了就业岗位,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在发展和繁荣文化旅游市场过程中,针对文化旅游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各级文化旅游市场管理部门认真贯彻上级管理工作部门的部署,充分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开展集中整治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文化娱乐市场方面,今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城区网吧整合专项行动,使我市网吧经营场所由家,压缩到家,压缩比例达以上,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整治力度,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好评;在图书报刊市场方面,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对各类非法出版物进行了有效清理,对印刷企业的管理进一步规范,查缴非法盗版书刊万余册。另外我们还开展了乡镇非法电视台专项整治工作和旅游服务质量专项检查工作。这些整治行动,打击了文化旅游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为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以网吧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市场秩序较为混乱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有的问题还相当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秩序比较混乱,一些网吧业主为了自身利益违规经营,未成年人上网和超时经营现象时有发生,极大地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二是贩卖非法出版物,私设乡镇非法电视台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文化旅游经营单位不执行安全生产法规,存在着许多事故隐患。上述这些问题,不仅扰乱了正常的文化市场秩序,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损害了国家利益,危害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为此,中央、省、市都把文化旅游市场整顿和规范作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重点之一,加以安排和部署,并明确提出了整治和规范工作的任务、目标、方针和措施。对此,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我们作为文化旅游市场主管部门一定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这次文化旅游市场白日会战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按照中央、省和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按照“发展为上、民生为先、稳定为重、稳定为重、少说多做、真抓实干”的工作要求,下最大的决心,用最大的力气,集中解决我市文化旅游市场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整顿和规范好我市文化旅游秩序,服务我市经济发展大局,建设文化强市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全力推动文化旅游市场整治百日会战深入开展。

根据中央、省、市整顿和规范文化旅游市场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的实际,我局制定了整顿和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百日会战工作实施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为重点,强化市场监管、规范经营行为、打击违规经营、确保安全生产为目的,以整顿和规范网吧等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两节”期间的安全生产、开展文化旅游市场各项整治和大检查活动为重点,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净化社会环境。争取春节前使我市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明显的改观,文化旅游市场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在活动中我们准备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开展网吧市场的专项整治。网吧行业是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焦点。要通过这次专项行动,彻底改变网吧违规经营行为屡禁不止的现象,使人民群众对网吧行业的社会形象有根本性的转变。要努力提升网吧品质,严格按国家有关要求,对网吧设备、环境、管理等条件认真认定,实行网吧行业标准化管理;要努力提升网吧经营者素质,实行网管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岗位培训制度;要努力提升技管能力,利用现有技管设施加强监控,人防、技防结合;要加大处罚力度,发现一家,处罚一家,绝不姑息。

2、开展网吧、歌舞、游戏室、星级宾馆、餐厅、景区景点、旅行社等文化旅游场所安全大检查。要进一步强化督查,督促和推动文化旅游生产经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隐患和问题及时整改到位,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有效防止和减少其他各类安全事故,双节期间社会文化事业平稳健康发簪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4、开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手机视听节目服务的整治活动、查处无线电干扰器、打击乡镇非法电视台。按照省广电局的工作部署,积极开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整治工作,查处非法生产、销售、安装使用卫星电视接收设施。重点做好打击乡镇非法电视台工作,要主动开展清理、排查、取缔活动,积极协调当地公安和无线电管理部门,坚持“露头就打”,维护广播电视正常播出秩序,巩固农村文化阵地。

5、开展《新闻》整转工作大检查。

6、开展文物保护工作安全大检查。

活动具体安排分五个阶段:一是宣传发动阶段,时间从月10日-20日。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任务,认真开展动员部署。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提出整治的重点和标准。二是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从月21日-元月21日。对照专项治理要求,围绕行动方案,开展自查活动。三是集中整治阶段,时间从元月22日-2月22日。在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本辖区内的文旅游市场进行全面执法检查和整治。四是整改提升阶段,时间从月23日-3月13日。针对市场混乱、监管不力、群众反映强烈和安全生产隐患较大的问题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办法、有步骤地进行整改。五是检查验收阶段,时间从月日-3月24日。市局将组成检查组队各单位各部门进行抽查验收,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三、加强领导,严肃纪律,确保百日会战活动取得实效。

开展文化旅游市场百日会战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政策强,标准高,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广泛发动,尽职尽责,严格执法,努力形成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严格责任追究。为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市文旅局已成立百日会战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一组织这项工作。各县区文旅部门、局属单位也要尽快成立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以确保百日行动取得预期的效果。各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真正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抓好这项工作。对于在整顿和规范工作中,行动及时,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部门和个人,要进行表彰;对行动迟缓,治理不力,失职渎职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治理的,文化旅游市场混乱得不到扭转的地区,要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要切实加强以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旅游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文化旅游执法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以更好的担当文化市场管理和整顿规范工作的重任。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任务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处罚到位。

2、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我们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材料等多种宣传渠道和形式,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迅速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取得广大群众对文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百日行动的支持。电台、电视台、广电报社要开辟专题,大力宣传行动效果,形成高压态势,为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地社会舆论氛围。

3、加大监管和执法的力度,努力提高执法水平和行动效果。活动开展中要以文化旅游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加大对文化市场整治的力度。尽快从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全面深入的开展整治活动,坚决遏制住文化市场混乱的势头。要加大执法力度,每个阶段工作开展的同时都要组织几次大规模的突击检查活动,打击违法经营活动的嚣张气焰。要把对大案要案的查处作为整顿和规范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快从严查处。对危害大,影响恶劣,事实清楚的典型案件,公开审理;对线索明确的大案要案,要追根求源,一查到底,坚决予以以查处,决不手软;对违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决不能以罚代刑,大事化小,更不能包庇纵容,姑息养奸。要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规范,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过程中的随意性。要切实加强对文化旅游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争取长治久安。如果发现文化经营单位有安全隐患,要及时下达检查通知书,并将有关情况书面告之公安消防部门。我们也必须充分认识到,整顿和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不能为整顿而整顿,为治理而治理,而是要通过整顿和规范,使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得到根本的好转,从而更好地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因此,在工作中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防止出现那种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管,一管就死,一死就放的怪圈,努力形成整顿促繁荣,繁荣巩固整顿的良性机制,为文化市场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整顿与管理的同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支持合法、健康、有益的文化经营活动,进一步繁荣我市的文化旅游市场,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求。

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范文6

【关键词】西九华山;旅游开发

西九华山位于河南省东南隅的固始县东南境,属大别山脉中段,为国家AAAA级景区,观赏面积80余平方公里,是中原地区最大的集“茶、竹、禅、山、水、情”为一体的生态旅游胜地。西九华山旅游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并有多处原始森林。整个景区以万亩茶园、竹海、森林、湖泊和峡谷瀑布群为主体,以佛教文化为内涵,以豫南民俗为基调,形成茶、竹、禅三位一体,山、水、情天人合一的景观特色。逐渐形成为“山水交融,动静结合”的豫东南地区最大的旅游胜地。

宗教旅游资源以妙高寺为核心。妙高禅寺始建于隋,历史上曾称之为大佛寺、华岩寺、地藏寺,为地藏王菩萨王卓锡到安徽九华山之前,在中央地区的第一道场。明末清初,著名高僧释竺启和尚重修妙高寺,使妙高寺成为鄂豫皖交界最负盛名的佛教圣地。坐落在西九华山半山腰,占地面积80余亩,四周翠竹环绕,云雾成烟,1995年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定的对外开放的佛教活动场所。

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是一个峡谷景区,全长约三公里,留梦河贯穿峡谷始终。景区内有六处较大的瀑布,其中最著名的是白龙潭瀑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峡谷中植物品种丰富,春天时多种鲜生兰花在谷中悄悄开放,空谷幽兰,清香雅致;山岩上一树树映山红迎风怒放,如朵朵白云飘浮在谷中。盛夏时节谷中浓荫蔽日,清凉舒爽,气温比谷外平均低2―3摄氏度,是难得的避暑胜地。秋天山谷中红枫、黄栌等暖色与茶树、冷杉、竹林等冷暖色相互映衬,在静静的深潭中倒映出一幅幅层次分明的七彩画面。冬天谷中银装素裹,形成独特的冰瀑景观。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是西九华山自然山水的精华,是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

茶文化景区以万亩茶园为背景,以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信阳毛尖为载体,以妙高寺佛茶场、茶艺长廊、茶竹文化苑为体验场所,向游客展现悠久的豫南茶文化。西九华山的竹海是豫南地区的一大景观,也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天然竹海氧吧,随处可见的一片片竹林,掩映着西九华山的农舍、水田,勾画出一幅幅人间绝美的田园画卷。竹海观光区,在九华山景区,随处可见漫山遍野的竹林,郁郁葱葱、婷婷而舞。九华山的竹子品种多、面积大,有毛竹、桂竹、圆竹、楠竹等20多个品种。上万亩竹园,从山脚、山腰到山顶,到处都是竹子,高低参差、随意点染。站在竹林中,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聆听着小鸟的歌唱,山风吹起,竹海翻着翠浪,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茶竹文化民俗村占地100多亩,以豫南民俗文化为主调,全景展现豫南地区民俗文化,游客在这里可以观赏到众多的豫南民俗文化,也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农耕、粗粮加工、茶叶加工、磨豆腐、榨油、酿酒、织布、造纸、制陶、竹柳编制、打铁、制香酱菜等民间手工艺生产过程。旅游接待区,是由会议中心、农家院、竹韵山庄别墅及停车场、餐饮等各种旅游服务设施组成,为游客全方位提供吃、住、行、乐、购等方面旅游服务;景区免费提供旅游车搭载着游客,穿梭于80平方公里的观赏景区范围之内。在白鹭湖温泉度假区,阳光沙滩、竹排、快艇、游船、摩托艇、索道速降、热气球、碰碰车、高尔夫练习场、温泉度假别墅一应俱全,实为休闲度假的理想目的地。长江河漂流景点,悠闲时泛一叶轻舟,览两岸青山翠影,在无惊无险中领略大自然的温柔与优雅,陶冶心灵;勇敢者,操浆弄舟,中流击水,作怒涛搏击,虽有惊而无险,可以充分领略大自然的雄浑壮阔,锻炼体魄;探险者,穿山破浪,飘于险境,忽现于浪尖,忽没于水中,只为征服自然。

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需要对旅游市场需求、旅游市场环境、投资风险、宏观政策、旅游基础设施、劳动力是中等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符合旅游目的地实际的旅游产品开发、设计的最优方案。西九华山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旅游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今天,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以提高经济效益,要对西九华山景区旅游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建设,以便使旅游资源所在地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旅游环境。“旅游资源开发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发挥、改善和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其最终目的则是发展旅游业,在借以吸引旅游者来访并满足其需要的同时,推动旅游接待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国内旅游而言,则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了使这些目的得以最佳实现,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突出独特性原则

旅游资源与其它资源一样,其价值在于与周边及其它地方的于众不同的独特性,是其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根本所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有意识地保存和增强旅游资源本身原有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旅游资源原始风貌,在进行开发和建设时,开发者应该以市场的价值观念来看待开放后的吸引力问题,而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意识加以决定。西九华山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开发时更应当保持其原有特色,如留梦河谷、山水画廊景点在开发过程中就严格遵循着此原则。作为一个峡谷景点,留梦河贯穿整个景点,植物品种丰富,植被覆盖率高。尽量挖掘当地特有的旅游资源,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突出其独特性,确保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长江河漂流景点,是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开发探险游的一个特例,满足探险爱好者的需求。要努力反映当地的文化特点,在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中,为突出旅游资源应强调地方化、民族化,在环境外观上要让游客感到具有民族和地方的特点,保持当地传统特色,也有利于树立当地的旅游形象。茶竹文化民俗村以反映豫南民俗文化为特色,有助于游客体验豫南民俗文化、体验异乡风情,旅游接待设施的内部环境和设施要以符合游客的生活习惯为目标。

第二、注重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原则

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不存在根本的矛盾,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的目的都是为了利用。许多旅游都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如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遗产。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必须认真做好保护工作,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将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放在第一位,要重视科学规划,合理制定开发规划,尽量保持和维护其原貌,与周围的景观和环境相协调,以维护景区的整体环境。上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通过《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公约》,强调保护自然的文化珍品对人类存在的重要性。目前,我国也相继颁布了文物保护法、森林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保护法措施法规。在采取预防措施的同时,对危害和破坏旅游资源的行为要进行必要的处罚。留梦河谷景点在开发过程中真正做到保持自然景观的原貌,峡谷、溪流、瀑布、植被等自然资源为主要特色,与历史传说融合在一起,构成整个景点的资源主体,成为西九华山自然山水的精华。

第三、市场导向原则

“市场需求是旅游产品产生、发展和消亡的直接决定性因素。因此,旅游产旅游市场的品的设计与开发,必须与旅游市场相适应,以旅游者的需求为中心。要特别重视调查、细分、定位和预测,掌握旅游市场发展变化的趋势,根据市场结构和旅游者偏好开发出旅游市场喜闻乐见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是以旅游资源的分析、评价为基础的,但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旅游产品开发的出发点。一方面要与当前旅游市场发展的大趋势相适应,旅游者的旅游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求舒适、求品质、求体验、求新奇等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要与细分市场的需求相适应,针对不同的群体,设计开发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在西九华山景区,开发出茶文化景区、竹文化景区、民俗体验区、山水游览区、以及旅游服务区。目前,我国旅游市场呈现休闲度假旅游盛行、散客游时代来临、城市周边休闲旅游兴起、自驾车旅游增多、互联网成为主要信息渠道、新兴产品层出不穷、奢侈型旅游产品盛行等新趋势。针对我国旅游市场出现的新趋势,结合西九华山风景区旅游资源的实际情况,白鹭湖温泉度假区,开发出阳光沙滩、竹排、游船、快艇、摩托艇、热气球、高尔夫球练习场、温泉度假别墅等旅游产品,以适应休闲度假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主流的需要。

第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要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为目的,同时也要以不损害后代人为满足其自身需要而进行发展的能力为原则。强调代际公平分配,达到当代及未来人类的需要都有条件能够得到满足;强调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必须建立在维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强调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使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能够得到保护,等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强调在发展旅游业时要坚持节能环保,合理利用资源,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相统一的原则,实现旅游与社会、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西九华山旅游景区要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在旅游旺季时要严格控制游客数量,作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在发展旅游业时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保持景区的整洁卫生,除景区工作人员定时清理垃圾、杂物外,要加强对游客进行卫生教育,提倡文明旅游。景区内峡谷众多、水深坡陡,要切实保障游客安全,重视景区安全管理,在景区内多设置安全提示标语,同时加强对游客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整个西九华山景区由众多景点组成,要充分利用资本和市场手段整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打造精品景区和线路。加快区域内、区域间的旅游资源整合,加强宣传促销,整合科研、教育、文化资源,形成旅游商品联合开发体系、旅游人才队伍联合培养。在加快发展西九华山景区旅游发作时,加强 对环境和文物的保护,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目前,西九华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等相关配套设施不断发展完善,将成为豫东南最大的旅游胜地。

参考文献:

[1] 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