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实践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实践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实践体会

工商管理实践体会范文1

Abstract: Model of "Working and Commerce Integration" which aimed at cultivating to the union of high quality skilled talents is explored by Suzhou Institute of Trade & Commerce based on practice. The paper raised principles about the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of the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ajor, then put forward a curriculum system which contains three core skills of marketing,planning and services and four major fields of exhibition, convention, enevt and incentive travel.

关键词:工商融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核心技能

Key words: Model of "Working and Commerce Integration";the Exhibition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Major;curriculum system; core skill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6-0177-02

0 引言

随着会展业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急速上升,我国从2004年4月15日教育部批准上海师范大学成立全国第一个会展管理系以来会展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行业需求还有很大差距,会展人才紧缺的局面并没有得到缓解。高职院校是培养基层会展人才的重要基地,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经贸学院”)经过多年探索建立了能“工”会“商”的工商融和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科专业群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融入管理、财会、营销、经济等通识能力,在商科专业群学生的职业能力中融入工艺、流程、工具、平台等技术素质。该校于2010年开设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其课程体系中虽然也融入了《计算机平面设计》、《网页制作》等工科课程,但与会展实际的工作任务无法衔接,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实用性不强。因此,有必要对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探讨,结合学校工商融和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更科学的课程体系。

1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现状

随着各高校会展专业的开设,对会展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也发展迅速。饶雪梅(2003)提出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应分成公共课、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知识四大模块。周国忠(2008)将会展专业课程体系分为模块课程、项目课程和实践过程系统化课程三大体系。肖婷婷等(2010)对上海、武汉等地的在校生及用人单位进行了调查,得出会展营销课程的学生支持率高达95%。魏仁兴(2010)提出要在分析会展活动典型工作内容和能力的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发展职业能力。陈平(2011)指出要构建凸显会展服务、会展营销“双核”技能的高职会展专业课程体系。黎玲(2013)认为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分为职业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操作课和职业选修课五个模块,其中,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和职业操作课的课程设置应考虑会展类职业资格证书的课程。赵宁(2015)指出应结合会展行业实际,构建层次模块+基础模块+实践模块的课程体系。

经贸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由职业素质类课程、职业知识类课程、职业能力类课程、职业拓展类(工商融和类)课程构成,总计42门课程,对经贸学院2010-2015级,共242名学生进行的课程设置情况调研显示,学生支持率和满意度较高的专业课程有会展概论、会展策划与实务、会展营销、节事活动策划与组织、会议运营管理、会展文案设计;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的课程有苏州话、导游基础、导游法规、旅游地理等,此外,学生还希望开设会展接待服务、场馆管理、展台设计、奖励旅游等课程。

2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2.1 体现工商融和特色

课程体系设置要体现工商融和的特色,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是一个需要文理兼修的专业,会展行业要学生既懂会展策划、会展营销和会展服务等商科的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会展设计技能,故应开设广告策划、平面设计、CAD制图等工科课程。工商融和的课程体系有利于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既保证了专业知识的广度,又体现了专业知识的深度,能更好地满足会展行业的岗位需求。

2.2 涵盖展览、会议、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四大领域

会展活动主要有展览、会议、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四种形式,会展专业的学生要有宽泛的理论知识,要对会展活动十分熟悉。所以,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涵盖展览、会议、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四大领域,保证学生专业知识的广度。结合这四大领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开设会展策划、会议运营管理、节事活动策划与组织、奖励旅游等专业课程。

2.3 凸显会展服务、策划、营销三项核心技能

会展行业对人才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会展专业人才除了具备宽泛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强烈的服务意识、独特的策划创意能力和娴熟的营销技巧。因此,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凸显会展服务、会展策划与会展营销三项核心技能,以满足会展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要求。

3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内容

根据高职院校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课程体系构建原则,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分成职业素质类课程、职业知识类课程、职业能力类课程、工商融和类四个模块(见图1)。

3.1 职业素质类课程

职业素质类课程是会展策划与管理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课程,主要是学校要求的通识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类、心理健康教育、英语、应用文写作、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体育和计算机方面的课程共11门课,3分。这些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3.2 职业知识类课程

职业知识类的课程主要是与会展行业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会展概论、会展英语、会展文案设计、会展策划与实务、会展营销、会议运营与管理、节事活动策划与组织、奖励旅游、会展行业研讨、场馆运营与管理、会展接待与服务等14门课,48学分。这些课程涵盖了展览、会议、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四大领域,也包含了沟通能力、营销策划能力方面的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素养,要求学生掌握会展活动的基本运作过程,能进行展览、会议、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3.3 职业能力类课程

职业能力类课程是职业知识类课程的重要补充,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实践教学的主体部分,包含专业认知实习、会展礼仪实训、会展营销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会展策划与实务实训、校园展会实训、会展现场运营实训、会展文案设计实训、会展行业工学交替等10门实训课程,58学分。实训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会展岗位的职业能力,通过职业能力课程的学习,锻炼学生策划、营销和服务三项核心技能,基本能够策划展览、会议、小型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做好这些活动的营销和服务工作,实现与行业的无缝对接。

3.4 工商融和类课程

工商融和类课程以工科课程为主,旨在拓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意策划能力和动手能力,包括广告策划、计算机平面设计、PHOTOSHOP、网页制作、展台搭建与装饰、会展设计模型创作,6门课程,24学分。通过这些工科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懂得一些技术,掌握一定的展台设计技巧,能工会商,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面。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四个模块是相互联系的整体。通过课程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展览、会议、节事活动和奖励旅游四大领域有深入的了解,基本掌握会展策划、营销和服务的技能,能够从事会展行业的相关工作,为行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马勇,肖轶楠.我国会展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J].旅游科学,2005(2):75-78.

[2]杨燕.英美会展专业课程体系探讨及其对中国会展专业建设的启示[J].人文地理,2012(5):153-156.

[3]魏仁兴.会展策划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探讨[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8):49-54.

工商管理实践体会范文2

关键词:工商管理本科生 就业竞争力 双轨制教学

中图分类号:F41;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05-02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加大。工商管理专业作为一门覆盖领域广、实践性强的专业,为企业培养了大量应用型人才。但近年来,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存在很大的就业压力。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相应的调查结果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提升工商管理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研究设计

1.问卷设计和发放。本次研究分别设置在校生问卷、企业及毕业生问卷,分别对在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企业以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认识程度和对该专业的一些感受,同时了解实际工作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要求,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以湖南省高校为主,另对江西省、广东省、黑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的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了调研。两种类型问卷的调研时间均为一个月,其中在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发放了500份,有效回收463份,回收率92.6%;对企业及工商管理毕业生问卷发放了200份,有效回收185份,回收率92.5%。

2.个案追踪调查。研究选择了20位工商管理专业在校生和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访谈。通过与在校生及毕业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好地了解了W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一些认识和看法,进一步论证结论。

二、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问题调研

根据在校生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2%的人认为更多的校企合作是提升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就业竞争力的良好途径,这也说明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是明显不足的。根据企业及毕业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招聘时,92.86%的用人单位是看重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经验。从这两个最突出的问题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有待提高。同时,在校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缺乏清晰的认识,在被调查的在校生中只有2.5%的人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很清楚。对专业定位的不清晰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短板。调研中,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表现得较为突出。

1.教学重“量”而不重“质”。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知识面涵盖非常广的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种类多,覆盖面广,既包括《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管理类核心课程,又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等经济类课程,还涉及到法律、房地产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开设的课程太多,导致每一门蜻蜓点水,求广不求精,重“量”不重“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识模糊,从而影响了他们对未来的就业进行合理的规划。

2.理论与实践学习不对称。工商管理专业生源大部分来自文科,专业的实践性不如理工科类专业强,平常的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和巩固,导致部分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实用性产生质疑,从而会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想法,降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质量。

3.校企合作的缺失。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的是现代公司的治理,而大部分高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缺乏与企业的沟通交流,不能紧跟企业的需求来定向培养人才,老师讲课所引用的案例多是一些像华为、谷歌这样的公司案例,这些案例虽然典型,但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切身的体会,无法获得在实践中学习的机会。

4.学生应用能力较差。实践教育的不足使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思考问题而不是动手去解决问题,这往往导致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就业时因为应用能力较差而遭到企业的拒绝。根据对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企业对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是不太满意的,其中只有2.22%的企业人士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很强,81.11%的企业人士认为应用能力较差或很差。

5.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工商管理毕业的学生相比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同龄人相比是处于弱势的,他们往往在大的局势和整理掌控方面显示出一定的优势,但是这并不适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根据对企业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现在的企业对众多高校工商管理毕业生的综合实力是存在质疑甚至是不满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只有2.6%的企业人士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强,81.25%的企业人士认为其核心竞争力弱甚至是差。

三、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高校工商管理本科生就业竞争力提升需要从政府、学校和学生3个方位来解决。

工商管理实践体会范文3

(湖南女子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湖南 长沙 410004)

摘 要:高情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适应未来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一个管理者应具备的情商素质,整合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各方力量,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情商教育.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情商

中图分类号:B844;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8-0082-02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情商培养模式的研究》(XJK012QGD008);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情商培养的创业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湘教通〔2015〕291号序号619)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学生的管理情商水平直接影响其管理能力.组织内人与人之间良好合作的团队精神十分重要,管理者管理职能的实现,并非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主观意志,而是取决于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因此,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毕业后要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管理者,除了具备过人的智商以外,还需要高效运用自己的情商,以确保决策能够得到强有力的贯彻实施.

1 高情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适应未来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

1.1 高情商有助于提高管理者适应新形势的能力

一般而言,情商高的管理者往往能够不断总结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不断取长补短,适当调整自己努力的方向,运用自身高于常人的情商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调整自己的状态,,不浮躁,不武断.冷静处理遇到的问题,理智判断,稳妥决策,以适应变化莫测的新形势.

1.2 高情商有助于管理者不断获得升迁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其具备优于常人的情商,能够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并用一种向上的感召力凝聚人心,使其在团队中逐渐成长为决策者的角色,并对周围人产生积极的影响.除此之外,还需要依靠前阶段积累的专业经验.有了较高的情商为前提,结合自己的专业经验和正常智商,就必定可以在职场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反观失败者,多数是败在自己较低的情商上.多项实践证明,越到高层,管理者的情商越重要.所以高情商有助于管理者不断获得升迁机会.

1.3 高情商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的执行力

管理者的工作就是提出思想,再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的大脑.良好的情绪调动能力以及互动能力,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入别人大脑的桥梁和动力.如果管理者能够调动员工进入良好的情绪共鸣状态,员工的领悟力就会增加,就会很好地领会领导者的思想,其执行力就会极大提升.

1.4 高情商有助于提高管理者组织变革的能力

组织的发展离不开组织变革,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组织资源的不断整合与变动,都给组织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这就要求管理者关注组织变革.而组织变革成功的关键并不在变革的内容和流程上,而在变革之外的情商管理上.所以管理者需要通过“目睹”和“感受”,激发出这样一种情绪:消除抵制变革的情绪,营造乐意变革的情绪,建立有利于变革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氛围,把员工的日常工作情绪变成企业变革的助力和催化剂.

2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应具备的情商素质

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要求,从管理实践来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应具备作为一个管理者应有的情商素质.

2.1 自我情绪认知与管理

管理者情商的第一个方面就是自我情绪认知,有自我情绪认知能力的人,往往能够很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情绪产生旳原因,能够进行自我识别和评价,察觉到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危害从而有意识进行克制或者转移,让自己始终保持在一种积极平和的情绪状态.他们具备自我意识,注意力不因外界或自身情绪的干扰而迷失、夸大,或产生过度反应,具有在情绪纷扰中保持中立自省的能力.自我情绪调节能力强的管理者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集中注意力,阻止破坏性的情感.

2.2 组织情绪管理

组织情绪管理是指管理者站在一个全局统筹的角度来对组织的情绪进行正确引导与指导,组织的情绪往往会对组织中的员工产生很大的影响,不仅影响到其工作的积极性与效率,甚至会成为组织中员工去与留的决定因素.管理者应该营造组织良好的情绪氛围,学会主动调节组织情绪.管理者在对组织进行统一的情绪管理之前,首先应该做到自我情绪的管理,先让自己的情绪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循环状态,然后用自我情绪来感染周围的员工;反之,如果组织的管理者本身都不是一个很好的情绪管理者,那么他(她)的负面情绪就会传染给组织中的每一个人,会给团队中的员工带来消极的心理暗示,严重的会导致员工出现消极的抵触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管理者应当善用沟通技巧,积极引导员工排解消极情绪,建立情绪发泄机制,增强与员工的沟通交流,让团队良性的发展.

2.3 人际关系管理

管理者情商素质的人际关系管理主要体现在管理者协调好各方面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疏通内外交往的渠道,沟通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注重团队合作,努力营造融洽、和睦的人际环境.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人,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与人打交道,所以具有良好的社交技巧处理好人际关系是管理者的重要能力之一.管理者作为群体的核心,同各个方面都发生人际关系.管理者人际关系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与下级之间关系的管理、与上级之间关系的管理、同级之间关系的管理.

3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情商培养措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情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凝聚学校、社会、家庭、学生多方面的力量,才能真正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

3.1 高校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培养措施

高校是能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进行前期情商培养的具有系统指导性和专业性的机构.高校的情商培养教育是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进行情商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培养措施有以下三点.

一是力行素质教育,完善评价体系.传统教育模式的依然存在一直是素质教育推进的绊脚石.旧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循规蹈矩、墨守成规.要通过高校教育提高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水平,就应该力行素质教育,完善评价体系.首先,高校要建立灵活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全方面发展.除了对学业的考核,也应该从道德、人格、人际关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的方式也不应该仅限于老师和学校领导评价,可以拓展到学生本人、其它学生、宿舍管理者、家长、社会等.二是开设《管理者情商训练》等相关课程.由于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开设情商课程是对处于校园时代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最便捷和直接的培养方式,并且要安排专业的老师来授课,保证上课的质量.还可以邀请与情商培养方面相关的专家来进行课堂讲座,对加强学生对情商的了解,激商自我培养的兴趣,起到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在课程结束时给予学生考核,应该避免死板的书面形式,让考试也更具生动性,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三是开展课余社会实践活动.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在学校期间的情商培养除了理论形式外,实践也相当的重要.学校要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督促学生的参与.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得到各方面的锻炼.经历带来的感悟能让他们成长得更快,他们能了解到学校以外的世界,处理到一些校园外的问题.交际圈因此扩大,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而且在处理困难时,更多的需要他们的团队合作力、情绪控制能力.这些都是情商培养所涵盖的内容.

3.2 家庭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培养措施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教育要发挥学生家长的积极作用.首先高校应引导家长转变观念,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读大学之前,中国家长普遍注重小孩的智商而忽略其情商.高校教师应通过各种方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情商培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重视情商培养.二是高校利用校内资源,通过信件、网络等形式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受教育环境,及时反映学生在校情况.家长也可以多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三是制定需要家长参与的假期情商培养计划.每年的假期是学校教育的真空阶段,这时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高校可以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假期情商培养计划,家长按照该计划继续开展情商教育工作,开学之后,家长将假期的情况反馈回来,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情商教育工作.

3.3 社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培养措施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教育离不开家庭和学校发挥的重要作用,也离不开社会这股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社会参与教育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社会化”,可以大大提高情商的实践能力.一是营造良好的氛围,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教育提供有利的环境.二是借助社会媒体的力量,普及情商及情商教育的知识.三是积极参与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校企合作.企业要为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管理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情商水平.高校与合作企业在情商培养方面多展开合作,可以请一些在职人员进高校,给学生讲述在管理实践中情商培养的心得体会,为学生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3.4 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情商自我培养措施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接受了外界对自己的情商培养后,自我培养也是相当的重要.只有在自我培养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消化和吸收从外界获取的培养.自我培养包括三方面:第一是自我反思.这要求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经常对自己的行为、思想、情绪作出自察和自评.从而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提升的地方,做到扬长避短.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一定要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到古人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第二是自我调节.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要及时对自己进行调节,消除不良情绪,不让坏情绪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平时可以通过阅读或音乐等自己感兴趣的方式陶冶自己的情操.第三是自我激励.以成就作为驱动力,将自己和组织的目标结合起来,主动抓住机会,并以不寻常的方式激励自我.

总之,高情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适应未来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高校要高度重视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情商教育.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戈尔曼,等.情商4:决定你人生高度的领导情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1.

〔2〕尹波.领导者情商与领导力[J].学习月刊,2009(12).

〔3〕冯新新.管理者情商与管理能力[J].前沿,2013(6).

〔4〕张辉华.管理者的情绪智力及其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6.

工商管理实践体会范文4

1、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意义

1.1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人思考和掌握。学生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才能够深刻地认识客观世界,认真思索如何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种能力仅通过课堂灌输无法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学习和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适应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

1.2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有助于学生发展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的资质、能力、兴趣有很大差别,所以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要求所有的学生用同一种思考方法去解决问题。实践性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1.3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实践训练,能够促进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样的人才走上工作岗位,一定会得到用人单位的器重,也最有可能取得很大的成就。

1.4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任何组织或个人为了达到目的,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紧密的团队协作精神,充分整合各方面的资源,这在竞争激烈的商务领域尤其如此。实践性教学环节中有许多集体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与其周围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广泛协作,帮助企业或组织达成目的。

2、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的主要因素

2.1课程教材跟社会实践关系不够紧密。我国目前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使用的教材是从西方国家引进过来的,因此,这些教材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是根据西方国家的国情来编写的。工商管理教学中所引用的案例也是西方国家的一些实例,这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综合这些原因,造就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理论和实践的脱节现象。

2. 2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陈旧古板。许多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学还是使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死记硬背,根本不注重学生能否彻底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而使学生对工商管理的理论知识产生抵触厌烦心理。

2.3 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团队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不足。许多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并没有社会实践的经历,大部分教师一毕业就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工作。这些教师注重的并不是学生将来的操作能力,而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这样就造成了工商管理学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

3、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

3.1选择与中国国情相关的教学内容。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单就这些年案例的分析,就足够作为我们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的内容,其中总结出来的理论,也可以很好地指导我国企业的发展,而且这些理论和实践都是出自我国自己的发展实践,能够与我国的国情相符合,相对于之前的对国外理论的研兖和国外案例的分析,这些素材可以更好地指导我们工商管理的教与学。

3.2 要全方位、系统性地进行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

工商管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不能只及于一点,要进行全方位的、多层次的、连续性的整体创新,全面有效地促进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培养。

3.2.1培养人学新生的专业感性认识。新生一人学,就对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并结合相应的市场调查、社会调查以及企业参观活动,使学生尽快获得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感性认识。为了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还可以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专业感想,并由专业教师进行评估。

3. 2.2采用实践性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学效果,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实践性教学方法,能够较好地提高学习效果:

3.2.2.1案例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对案例进行学习、研究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增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能够得到很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必须注意两点:一是教师要精心挑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二是要充分调动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教师在这里只起引导作用。

3.2.2.2模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先由教师根据工商管理的一些理论和实务,设计出相应的背景材料、软件程序或数学模型等,然后交由学生进行模拟演练和操作。模拟教学方法包括角色模拟、情景模拟、内容模拟、综合模拟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出与现实相似的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2.2.3现场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是以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为依托,将学生带到企业,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实习或参观,然后由学生撰写相关的实习报告、设计方案、分析报告等,由教师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工商管理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提髙了他们的素质和动手能力,但使用这种方法受到一定的时间、场所和企业条件的限制。

3.2.3将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作为重要的实践教育环节。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和能力的一个综合检验。如果方法得当,可以明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综合运用能力。这种方法要求教师从学生论文的选题到撰写过程都要以学生培养目标为中心,把每一个环节落实好,既保证论文的质量,又促使学生综合运用其所学到的知识。

3.2.4引导学生进行科研活动。科研能力是管理人才的一种重要的能力,因此应鼓励高年级学生进行适当的科研活动。对此学校应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将相关教师的指导计算人课时量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对其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3.3要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措施。

3.3.1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专业教师应主动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西方许多从事工商管理教学的教师或者自己开办工商企业,或者在企业担任兼职或咨询顾问,这样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而且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和鲜活的经验,加深了对工商管理活动的认识和理论的深化,这些教师往往能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始终站在时论的前沿。我国高校的工商管理教师也应该走出理论研究的象牙塔,积极参加工商管理的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实+践经验,使自己对工商管理理论的认识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3.3.2高校管理层应该在制度上支持教师参与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我国许多高校教师参加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学校制度的制约,例如学校对教师的工作量考核并没有考虑教师在社会上的实践活动,致使教师无法从繁忙的校内工作中脱出身来,更无法去企业担任兼职或咨询顾问;学校对教师的社会实践既没有经济上的支持,更没有为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条件;等等。总而言之,高校领导层尚未真正重视专职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没有从制度上为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创造条件。因此高校的领导层应该转变观念,对学校管理制度进行适当修改,从考核制度上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工商管理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4 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

工商管理实践体会范文5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最好的一种教学,就是牢牢记住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二者联系的必要性,使学生养成一种态度,习惯于寻找这两方面的接触点和相互的联系。案例教学就是尝试寻找这种联系的一种方法[1]。它秉承了经验管理学派的理论假设,通过对成功和失败管理案例的分析、比较和研究,从而抽象出某些有助于提高理论学习效率的一般性结论或原理。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企业的各级管理者,应具备综合全面的知识结构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而不单是理论演绎,注重知识的综合性而不只是对某个概念、原理的理解,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正是促使工商管理教育由“书本教育”向“能力教育”转变的有效实现方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应该紧密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结合工商管理类课程特点,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为实现上述目标,在开展案例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确定多维性的教学目标

    案例在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对象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法学案例向学生介绍过去的判例,是作为一种可模仿的范例来起作用的,并不要求学生如何自己去处理;工商管理案例则提供了认识、解决管理问题的模拟情境,让学生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一名管理者如何处理,以培养他们的实际管理能力。因此,目标的明确是案例教学的前提[2]。

    1.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带动理论教学。大学阶段是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和形成的重要阶段,而持续的学习能力是理论教学效果提高的保证。现代高校纷纷实行“多课少时”的做法,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全面灌输”的讲授,教师和学生都会疲于奔命,而案例教学则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陷。教学中应用的案例虽然是单一的、具体的,但造成问题的原因却是多方面的,要用到的知识是全面的。这就要求学生课下去了解案例环境,查找资料,拓宽知识面,在对理论知识理解和巩固的同时,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和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自觉习惯,提高了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在开课之前针对课程的全部知识体系进行案例分析“布点”,从而实施“以点带面”的教学战略安排。

    2.增强学生的实践感悟,体现工商管理教育的特性。案例教学是促使管理知识内化的有效手段,既符合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又紧扣管理学科的特点,具有传统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管理活动具有很强的权变性,任何管理制度和方法都要在具体环境中结合具体的人和事来进行。因此大多管理能力的提升更多的不是靠“学”,而是靠“悟”,实践感悟是工商管理教育的根本特性。而案例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模拟的管理情境,让学生在角色的扮演中分析环境,运用理论,解决问题,一步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感悟不同的管理人生。

    3.培养学生的管理素养,提升管理潜质。工商管理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工商企业实务工作,又已具备了一定的管理者潜质。管理者所需要具备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冒险精神及诚信品质等,在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培养。而通过案例教学,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团队合作中都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决策素质、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日渐形成一定的管理者潜质。

    二、选择针对性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通常是指一个管理问题或管理决策的描述,提供有关存在问题及所需决策的各个事实与资料,再现管理者曾经面临的真实情景[3]。一个好的教学案例一般不包含案例所提出问题的“正确答案”,没有思考或分析某一情况的“确切”方法,没有唯一的“最佳方法”。取而代之的是提供给学生争论、问题、选择以及信息,并希望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适合的行动方案。每个案例往往最后需要学生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面对案例中描述的环境,我将怎么办?”因此,在案例选择时应注意几下问题。

    1.应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作为教师,要充分地考虑和关注学生的特点,针对成教生和硕士生,可以案例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将知识内容融于案例中,而不必拘泥于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强调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而针对本科生,教学应在强调知识内容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上,通过案例画龙点睛,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运用和理解。

    2.应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阅历。对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开设较早的基础类课程案例的选择应更多地结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将基础打牢,如果过多地涉及其他知识内容则可能使学生很难深入分析下去。而对项目管理、市场营销、运营管理等综合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则可以运用综合性案例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3.案例的选择应考虑国情。有人提出管理无国界,一段时间哈佛案例曾经成为工商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首选,但不考虑国情的管理往往是无效的,管理方法、手段的运用离不开社会环境,针对本国企业编写的本土化案例更能满足学生应对未来工作场景的需要,从而更具有现实意义。

    4.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应注意案例内容的补充与调整。工商管理对象内容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工商管理案例建设是一个动态的、持续的过程,不能一个案例多年使用,一成不变,对于已有案例应不断地更新和修订,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5.教师应主动编写工商管理类案例。相对而言,根据文献资料或实地调研、走访各类机构和组织而自己动手编写的案例更加具有针对性,编写的案例应将现实生活中各经济组织所遇到的市场营销、生产运行、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仓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管理问题以通俗易懂并引入入胜的语言,紧凑的结构,生动的情节形成故事描述出来,避免出现带有主观性色彩的评价。在案例编写中关键是搜集数据,可以通过查阅文件、档案资料,对编写对象的相关人员访谈,直接观察编写案例对象的运行状况。在选择数据搜集的方法时,编写者必须综合比较各种数据搜集方法的优缺点,针对管理的不同流程和阶段进行选择。

    三、强调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因此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角,以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全员参与、充分互动作为案例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

    1.教师应明确自身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知角色,而是可以局外第三人的角色评判案例,或以辅导员的角色推进案例的有序进行,或以智库的角色不断地答疑解惑,或以企业最高利益代表者的角色居间协调内部的矛盾、冲突,也可以公司竞争者的角色寻找案例分析中的漏洞。

    2.强调全员的参与,避免“搭便车”现象的出现。案例教学应在学习型团队中进行,课下将教学班级划分为5~7个人的小组进行分组讨论,鼓励小组成员之间表明观点;课堂讨论时以学生作为发言主角,鼓励小组之间展开争辩,教师则营造讨论气氛、引领讨论话题、进行必要的点拨,师生之间相互启迪、共同思考、分享体会,通过脑力激荡共同感悟管理真谛;课后学生撰写案例分析体会,组长对每个组员的参与情况作出详细说明,作为评价成绩的依据。

    3.案例教学处在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下,可能会遇到节外生枝、偏离主题的情况。工商管理类课程案例中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方案的制定都需要一定的前提与假设条件,如果忽视了这些条件可能会产生完全不同的结果。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开展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合理地把握教学节奏,防止偏离主题。

    四、强化案例教学的支撑和考核体系

    工商管理案例教学的成功与否,与课程教学的整体变革密切相关,最为主要的即是支撑案例教学的硬件与软件环境以及完善的适合案例教学的评价体系。

工商管理实践体会范文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各类中小企业在发展的狂潮中应运而生,企业的长远发展与经济利益的实现都与企业的管理有着直接的关系,管理水平也是行业竞争的关键环节。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我国市场对于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来强烈,对人才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工商管理专业需要具备会计、财务管理、金融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不同领域的技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各高校在教育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安排等方面进行与时俱进地创新和改革,为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但是工商管理教学在实际发展过程上存在很多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培养的发展进程,本文将从问题和解决方案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目前我国高校在工商管理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陈旧

 

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的大部分高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都比较传统,在教学内容更新方面的力度十分缺乏,专业教材在编排、改版和出版等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很大程度上的改变,一般都只是对数据、年份以及先后顺序进行调整,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并没有很大的意义,在内容的改革上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得教学内容仍然相对陈旧,高校和教师只是一味追求教材内容的传播和达,忽略了工商管理与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发展的结合,导致工商管理人才缺乏对市场的认知,对于理论知识的灵活调用和衔接存在很大的困难,这一现象会直接破坏学生的就业规划,使得高校的就业率受到一定影响,企业的人才需求得不到真正的满足,所以,教学内容陈旧对于学校、学生和企业来说都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属于工商管理教学改善的重要内容。

 

(二)缺乏全能型的师资力量

 

与其他专业相比,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涉及范围广、学习内容杂的特点,课程设置的种类较多,需要学习的能力和掌握的技能也比较错综复杂,这一专业特征对教师的任职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能型的师资力量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目前各高校的师资力量调查中显示,大部分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是由各个不同专业的教师拼凑在一起,将学习的内容分成不同的板块,缺乏全能型的师资力量对整个专业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和引导,各个教师直接的沟通相对较少,只是负责自己的部分,这直接导致学生欠缺知识的融合和串联的意识,不利于系统地理解这一专业的性质,对于自身的能力要求缺乏一定的认知,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优秀的师资力量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础,缺乏全能型的师资力量会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也是目前工商管理专业需要迫切解决的基本问题。

 

(三)缺乏实践机会,动手操作能力较差

 

高校毕业生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对于专业知识具有十分扎实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和消化吸收方面一般都比较优秀,但是大部分毕业生缺乏工作的经验,动手操作能力较差,不能马上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在校期间,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大部分学生缺少实习和动手操作的机会,缺乏对于现实生活当中的工作认识,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存在一定的偏差,大部分都集中在课堂讲解以及理论指导和测试方面,提供的实践平台相对较少,这直接导致学生毕业后给企业领导留下“高才低能”的印象,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竞争的重要砝码,在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更需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学生的利用网络资源的意识淡薄

 

“手机不离手”是目前年轻人的常态,越来越多的“低头族”也逐渐成为一个凸显出来的社会问题,大学生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对于手机、电脑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利用互联网的机会和次数也更加频繁,但是调查显示,大学生利用网络的时间和流量主要花费在社交软件已经游戏软件上,对于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和深造的意识相对比较淡薄,没有充分利用起周围的学习机会,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学生却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信息浏览上。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感兴趣的互联网平台进行学习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互联网视野下工商管理教学的改进建议

 

(一)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

 

新时代大学生对于社会实事以及新闻等信息具有很高的兴趣和关注度,在工商管理教学过程中,更新教材内容需要将一些新闻案例以及经济学案件和企业成功管理的例子列入其中,以此来增加学生的印象,传递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管理理念,让更多的学生对一些枯燥的课程产生兴趣。在课程的设置和安排上应该以由简到难的顺序进行,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保证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在教材的编排和顺序上也应该以知识的系统性为基础,将内容编排得更加有趣,符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尽量降低他们对课程产生抵触心理的概率。教师利用YY直播、花椒直播等互联网方式进行课程的答疑和讲解,在讲课的过程中更要注重师生的良好互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轻松幽默的课堂氛围就会使得更多学生愿意接受教师传达的信息和理念。所以,更新教学内容和教育方式是进行工商管理教学改革的关键部分,只有与时俱进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才能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新鲜、有趣的氛围中吸收知识。

 

(二)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

 

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需要不同专业教师的共同培养和努力,目前的师资力量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存在沟通少、工商专业知识不系统的情况。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是决定教学水平的关键,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更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将自己的知识库进行更新,这就需要学校为更多的教师提供培训、进修以及教研的活动,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网络课程学习,让不同板块的教师能够相互了解,将工商管理专业的知识相互渗透,使之形成更加系统、完整的教学大纲,让学生更加简单清晰地学习到这一专业的精髓,提高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和交流平台,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工商管理人才提供必要条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只有优秀的师资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人才。

 

(三)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

 

学生自控能力相对较差,上课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推荐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网站和优秀的讲解课程,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利用QQ、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将专业知识内容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解答或提问比课堂效率要高出很多。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的基础上,影响和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网络学习,以此来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更多的学生从各个方面吸收工商管理的知识和信息,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四)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工作的认知需要亲身实践才能实现,教师可以在智联招聘、58同城、赶集网等网络平台为学生争取更多兼职体验的机会,鼓励学生去勤工俭学、体验生活。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各式各样的兼职工作,在工作中感受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专业素质与实践能力之间的差别,让学生在自信的基础上认清现实更好地完善自己。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商管理专业具有涉及范围广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综合各种资源,从而来完善培养人才的模式。本文从工商管理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互联网视野下工商管理教学的改进建议,提出了更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以及利用网络平台让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等改进建议,只有将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结合互联网资源才能真正实现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更多的工商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