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纠纷奖惩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纠纷奖惩措施范文1
关键词:科级质控;PDCA;医疗质量与安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2011年我院共发生有效投诉及纠纷206人次
由此可见,对医患沟通、工作责任心、核心制度、诊疗常规工作方面监管的缺失是患者投诉及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
1.2方法 运用PDCA循环质控方法在医院临床、门诊、医技部门开展全员医疗质控执行标准培训;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严格进行全程医疗监控管理,最终达到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目的。
1.2.1全员培训医疗质控执行标准
1.2.1.1每年开展1~2次医务人员质量意识、医疗安全教育。
1.2.1.2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核心制度、诊疗、技术操作常规等内容,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执行标准。
1.2.1.3加强对新员工、实习人员的岗前培训,加大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服务规范的培训和管理力度,注重医院品牌形象的树立。
1.2.1.4医务人员对医疗质控标准的知晓率达到95%以上。
1.2.1.5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对各级各类人员进行分层培训、管理,并建立人才技术档案。
1.2.2规范医务人员医疗行为
1.2.2.1严格执行各项核心制度、服务规范、工作认真负责,将患者的生命看得高于一切。
1.2.2.2恪守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做好首诊、首问负责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及诊疗常规,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及合法权益,不越权越级行医。
1.2.2.3对突发事件不隐瞒,对力所不及的事情及时向上级汇报,以减少负面影响及对患者不利因素的扩大态势。
1.2.3严格全程医疗监控管理
1.2.3.1选拔科室优秀的业务骨干为科室质控员,成立以科主任、护士长为组长的科级质控组织,充分发挥科级质控管理作用,完成从患者就医直至离院整个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努力较低医疗事故、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1.2.3.1.1对科室每位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内容的培训,主要内容为医疗安全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安全意识。
1.2.3.1.2科室质控员首先应熟悉医疗质量管理指标及方法,质管科将相关内容制定成手册,人手一份,让每位医务人员熟悉质控标准。
1.2.3.1.3建立医务人员技术缺陷档案,科室对医务人员的"三基"、"三严"、日常医疗技术行为、医疗纠纷或投诉次数等考核内容每月有信息记录,目的是让全院医务人员重视并参与医疗质量管理。
1.2.3.1.4细化规章制度落实等方面的奖惩细则,加大奖惩力度,主要是核心制度落实、病历文件书写、处方质量、专科理论及业务技术水平、医患沟通、医疗纠纷及投诉等方面的奖惩。
1.2.3.2始终坚持管理与监督并重的理念
1.2.3.2.1科级质控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质控方案、落实目标、计划、效果评价及奖惩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1.2.3.2.2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讨论,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向院级质控部门反馈。
1.2.3.2.3检查科室质量管理上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诊疗常规、操作规程、医院规章、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
1.2.3.2.4重视对医生医患沟通技巧的培训工作,根据中华医学会近年来的跟踪调查,医患关系80%源于沟通不好[1],医务人员不善于倾听,倾听是发展医患间良好关系重要的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项沟通技巧[2],做好此项工作,可以充分了解病情,减少漏诊、误诊,从而减少医疗纠纷和差错。
1.2.3.3全面落实六个关键环节的质量管理
1.2.3.3.1抓关键制度的落实,开展医疗安全专项检查整治工作,解决医疗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每月按标准督查医生核心制度、诊疗技术操作常规实施情况,定期组织科室医务人员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演练,确保快捷、准确、有效地抢救患者。
1.2.3.3.2抓关键质量的管理: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制定具体评分标准、奖惩措施,坚持科室、医院两级审查在院和出院病历,保证住院病历甲级率达95%以上。院科两级质控组织联合督查毒麻药品和抗生素的使用及管理;保证科室各类急救设备处于功能状态。这些管理,对住院患者的诊断、治疗、康复等环节质量起到保障作用,为取得预计的终末质量提供质量保证。
1.2.3.3.3抓关键的工作人员:质控科负责对科主任工作的监管,科主任对业务骨干、思想有波动、责任心不强、技术水平差、新上岗人员要加强监控。
1.2.3.3.4抓关键的服务对象:科室高度重视对危重、疑难、新转入、手术、有纠纷隐患患者的诊疗服务工作。
1.2.3.3.5抓关键的环节:危重抢救、医患沟通、临床诊疗、技术操作、突发事件应对等工作环节。
1.2.3.3.6抓关键的时间:交接班、早夜班、节假日、特别繁忙和易疲劳的时间段。
1.2.3.4对影响诊疗活动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调研,有计划、针对性地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做好持续质量改进工作。
1.2.3.4.1科室组织医生从患者角度讨论医疗质量,寻找阻碍医疗质量提高、影响医患关系的症结及因素,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进入下一个质控循环。
1.2.3.4.2将每月各项医疗质量检查结果记录于医务人员技术缺陷档案,根据奖惩条例给予相应的惩罚措施。
2 结果
通过加强对科级质控组织的管理和监控,我院2012年~2014年发生有效投诉及纠纷114例、医疗纠纷及投诉发生率比前3年下降了43.06%
3 结论
巧用PDCA方法加强医院科级质控组织的管理和监控,真正发挥了其作用,做到了全员参与质控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举措。总之,计划是写好要做的、实施是做好所写的、查核是看所做的、处置是指导下一步质控工作重点,运用PDCA进行循环医疗质控,让我们的工作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有条不紊。
参考文献:
医疗纠纷奖惩措施范文2
【关键词】科主任;防范;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R1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159-01
近年来,医疗侵权诉讼的数量急剧上升,医患矛盾不断升级,暴力冲突时有发生,医疗纠纷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尤其是手术科室专业性强,风险高,容易产生医疗纠纷。一旦产生医疗纠纷,将影响所在科室甚至医院的日常工作,也给当事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科主任作为科室的行政与业务负责人,上要对院长负责、下要面对科室职工,有义务与责任在防范、协调、处理科室内的各种医疗纠纷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保护医患双方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以维护科室的正常工作秩序。医疗纠纷虽发生在医院,但终归于某一科室,直接或间接与医务人员有着某种联系。所以科主任在防范医疗纠纷中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就科主任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谈几点看法:
1在日常医疗工作中
1.1科主任要有高尚的医德:医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指导医务人员从事医疗活动的行医准则。科主任既为行政领导又为学术带头人,在医疗安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为此科主任要加强自身修养面,具备高尚的医德,成为全科医务人员学习的楷模。在实践中发现,如果科主任医德高尚,整个科室风气就好,相反就会一团糟。
1.2遵守法律、法规: 落实与医疗安全有关的各种制度 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必须严格落实与医疗安全有关的各种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术前讨论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医嘱查对制度》等医疗安全核心制度不仅对医疗行为起到直接的约束作用,还有助于良好的工作作风的形成和巩固。对于保证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3科主任效应:科主任知识渊博,技术精湛,是本学科、本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在病人中声誉较高,不仅对全科病人的诊断、治疗掌握全面,而且科主任本身及医术对病人及家属的影响,对防范医疗纠纷都会起积极作用。在医疗工作中,科主任查房往往只查疑难危重病人,忽略“轻”病人。疑难危重病人若出事,患者及家属往往能够理解,因为科主任很重视,患者及家属会认为:科主任都治不了的病,说明病情严重。“轻”病人一旦出事,患者及家属就会不依不饶,医疗纠纷多发生在“轻”病人,所以科主任查房要全面,有重点。
1.4设立科室质控小组,确保医疗质量不断提高。 医院的质控小组对全院医疗质量进行抽查,难免会有疏漏。科室质控小组可以结合本科室特点,有针对性地主动查找不足。要制定适合本科室的整改措施,积极改进,在诊疗工作中互相弥补漏洞,丰富治疗方案,预防医疗差错。科主任要利用每一个机会增强全科人员的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的意识。
1.5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明确规定了患者的权利,其中,知情同意权是重要的一项。患者有权利知道医生对自己采取的诊治方法,并对方法的有效性、成功率及并发症有获知的权利。在医务人员充分告知的前提下来决定是同意还是拒绝。另外,为保证患者能充分行使知情同意的权利,《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33条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手术、特殊检查或者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本人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或者关系人的同意并签字”。《执业医师法》也对违反有关告知规定而产生严重后果的行为,制定相应的处罚条款。所以,忽略患者的知情同意和选择权将会导致医疗纠纷,甚至法律纠纷。
1.6 制订适合科室管理的配套奖惩措施。激励与处罚是管理的两项重要职能,科室管理应以激励为主,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讲,激励更是一门艺术,如何使医护人员热爱本职岗位,具有持久的积极性,使保障医疗安全成为自觉的行动,这就需要科室管理者掌握必要的激励方式,并研究不同的激励方式作用于不同人的刺激量和激励效果。另外,作为激励机制的必要补充,合理地使用处罚制度是保证医疗安全的不可缺少的方式。处罚与激励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体现出科室管理的公平与公正。
2当出现纠纷苗头时
2.1科主任要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尽量把医患纠纷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不要急于承诺,待事情搞清楚后再找患者及家属沟通、解释。
2.2对第一时间解决不了的纠纷,要妥善保管好相关资料,包括病历资料、实物、现场等。
3当纠纷出现后
3.1及时组织讨论:大多数医疗纠纷都是在科室处理不当或失败后,患者及家属才会到机关来投诉。科室质控小组和科主任要及时组织讨论,讨论内容包括是否有过错或过失,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医疗纠纷奖惩措施范文3
重庆市荣昌县人民医院儿科,重庆 402460
[摘要] 医疗纠纷是医患间因医疗事件而发生的矛盾和矛盾激化的表现形式。创建平安医院,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必由之路。要从社会、医院、医务工作者和患者几个方面采取措施才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才能更好的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发展。
[
关键词 ] 平安医院;医患关系;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a)-0089-02
[作者简介] 吕维维(1978-),女,陕西渭南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儿科护理。
卫生部有资料显示:目前,因各种医疗纠纷引发的冲击医院、殴打医务工作者的恶性事件处于逐年上升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医疗纠纷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1]。医护人员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还要受到人身安全的极大威胁,使得医护人员的离职率增高。医闹事件严重打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患者的就医,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全国卫生系统深入推进了平安医院创建活动,根本目标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医疗纠纷是医患间因医疗事件而发生的矛盾和矛盾激化的表现形式。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还有医务人员的因素和患者自身的因素。
1医疗纠纷成因探究
1.1医患双方信息掌握情况不对等引发医疗纠纷
医患之间对病情发展、疾病知识、转归的信息掌握不对等,患者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导致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容易引发医疗纠纷。
1.2医护人员技术水平有限导致医疗纠纷
部分医院尤其是个别基层医院不具备救治某些危重症的设备和技术却冒风险开展高难度手术和治疗,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1.3患者方面的原因
对医院的医疗救治行为期望过高,甚至有“既然花了钱就一定要治好病”的错误思想。对于医疗技术的有限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发展进度的不理解,一旦治疗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就会拿起所谓的法律武器进行所谓的“维权”。聚众围堵医院进行医闹,医暴。
2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2.1社会方面
2.1.1建立健全第三方保险机制 建议各医院通过购买医疗事故责任险来转移经济风险,这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2]。例如与保险公司签订“医疗责任险”,医院可为全院医务人员购买医疗责任保险,并要求保险公司在医疗纠纷调解过程中派专人协助处理,赔偿费用由保险公司支付[3]。以保险公司理赔方式来缓解医患矛盾,把医院从医患纠纷中解脱出来,减轻医院的压力。
2.1.2在社区开展正确认识医疗纠纷的宣传教育活动 建议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增加“正确认识医疗纠纷”的宣教内容,例如医疗纠纷的定义,分类,如何合法处理,并举些实例,让人民群众正确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医疗纠纷。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增进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为的了解与理解,减少非医疗事故性纠纷的发生.杜绝“医闹”事件。使医院保持良好的工作次序,为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正确处理医疗纠纷指明一条合法的道路[4]。
2.1.3新闻媒体对医疗卫生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宣传 医疗卫生体系呼吁新闻媒体客观、公正地报道医疗纠纷及“医闹” 事件,对事件进行深入调查确认后再报道,这是对自己,对医疗环境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媒体应大力宣扬医务人员忠诚服务于患者勇于奉献的先进事迹及人物,不断增强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2.2医院方面
2.2.1加强医院普法教育工作 在医患矛盾容易激化的形势下,医务工作者应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在医疗活动过程中,针对不同患者不同情况,既有较强的评估能力,又要机动灵活的处理突发事件。教育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医疗法规。充分利用院里的宣传橱窗、工会活动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医务人员遵纪守法观念,形成一个人人学法,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大好局面。另外,患者的病历不仅具有宝贵的医学价值,发生医疗纠纷时更具有客观的物证价值。通过学习使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对病历、护理记录、医疗文书、诊疗操作等资料的记录做到及时、准确,以免留下医疗纠纷的隐患。
2.2.2提高医疗质量 医院要重点强化“抓三基,促三严”。重视质量控制,抓好“三环三控”,即抓好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三个环节,做好预先、过程、事后三项控制。开展急危重症抢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开展医疗护理技能比武,全面落实医护核心制度,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安全用药和血液管理。必须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实施科技兴院工程,加大科技投入,鼓励新技术研究开发,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缺陷,精心编织医疗安全网。
2.2.3 院方管理部门要防范、调解并重 院方医疗纠纷管理部门要将重点由对对医疗纠纷的调解转换为预防与调解并重,尤其要重视医疗纠纷的预防,将各类医疗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各科室提供人性化服务,对就医的患者提供生活上的便利,使医院服务环境温馨化,医患沟通亲情化。为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①制定医疗差错奖惩制度。防范医疗纠纷首先应避免医疗差错,院方要根据各项工作制度为各科室制定出针对性的防范差错的细则,各科室根据具体诊疗情况对细则进行不断更新改进,并严格执行,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有效方法。②制定合理的工作量化标准。医务工作者的精力是有限的,除抢救危重患者外,应保证休息时间。确保医护人员始终处于良好的身体、精神状态,思维敏捷的处理工作中的所有问题。减少差错的产生。③建立医疗风险反馈学习系统 医疗风险反馈学习系统通过对院外及院内发生过的医疗纠纷进行分析学习,总结经验教训。避免同样的差错发生。
2.2.4成立患者权益维护中心 建立规范的投诉流程是为患者提供方便、快捷投诉方式的基础[5]。可在医院醒目位置设立“病人投诉登记表”,病人意见本,病历本上公开该院的投诉电话,开辟投诉的“绿色通道”。这些举措的实施一方面表明医院对患者意见的重视程度,对意见乐于接受。另一方面也让患者的不满情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宣泄。受理投诉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对待患者的意见,耐心倾听、仔细解释。建立、完善投诉处理反馈机制,提升患者对医院的信任感,同时将投诉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反馈到相应的临床医技科室,帮助提出解决方案并监督执行,落实到位。
2.2.5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加大监督力度 医院的医德医风教育要有持续性,坚持全员培训,警钟常鸣,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使医护人员的道德遵循从他律性上升为自律性。
2.2.6 确保院内消防安全 应制订“消防灭火疏散”应急预案,定期对容易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科室,地点等实行责任制监管,落实到人,医院组织开展消防知识理论培训及实战演练,使医院工作人员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2.2.7 保护患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医院的正常秩序 医院管理部门应注重患者的安全防范,对主要部门安装录像监控,增加院内保卫人员,坚持昼夜巡逻制度,为患者创建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
2.3医务工作者方面
2.3.1 严格遵守院方制定的各项医疗管理制度 院方制定的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对预防该院易产生医疗纠纷的环节必将产生杜绝作用,医护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并严格遵守。
2.3.2维护患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以往医护人员很少顾及到患者自身的选择权,多是发挥自己最大的知识技能来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但随着人们文化科学水平的提高,医药卫生知识日愈丰富,当医护人员采取的诊疗措施不符合自己所了解的理论时,则提出疑问,可能拒绝医嘱[6]。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已把患者的合法权利制定成了若干具体的法律条文。医院应结合该院工作实际情况,组织医护人员学习这些法律条例,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制意识。同时,应充分尊重患者及其家属的知情同意权,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缓和医患关系。
2.3.3加强沟通能力的培养 国内有统计显示,全国医疗纠纷案例中有一半以上,本身不是医疗事故,而是由于沟通不到位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医护人员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的提高,更要学会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医务工作者要提高服务意识,多与患者沟通交流,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更加有被关心的感觉,对医务工作者多一份信赖。为满足病人的需求提供主动服务。制作图文并茂的宣传册发放给患者及家属,更易于被接受。医院的就医程序,结构,医疗费用等有明显的标志和流程,使就医程序简洁化,缩短候诊时间。设立自主查询系统,例如门诊消费明细,使每一位患者明明白白消费,当有疑问时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解答。
综上所述,应充分认识医疗纠纷成因的复杂性,医患双方都应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对方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合作的态度解决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政府应加强监管,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和正常的医疗秩序,媒体也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倡导高尚的医风医德和文明就医的社会风尚,为减少医疗纠纷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
参考文献]
[1] 辜玉刚.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医疗环境[J].中国医院,2012,16(2):57-59.
[2] 郑渊,雷晓坤.日本的医疗纠纷处理与防范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医院管理,2004,12(24):74.
[3] 王丽芝,吕群蓉.医疗责任保险推行现状与推广对策探讨—以广东省某市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2(8):591-593.
[4] 吕霞,潘宗林,王银余.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4):169-170.
[5] 周武英,刘永强.加强医院投诉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J].中国医院管理,2007,27(7):52-53.
医疗纠纷奖惩措施范文4
关键词法律意识;权利义务;证据;医疗纠纷
随着法制社会的推进,人民群众法律意识和维权观念不断增强;同时,经济水平的发展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在医疗服务中还存在这大量的缺陷和过失行为。各种原因使得医疗纠纷数量明显增多,由此而引发的医疗纠纷诉讼也大幅上升。我们在工作中研究发现,医务人员缺乏法律意识是目前医疗纠纷明显增多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1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缺失的具体原因
当前,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法律意识普遍增强,而作为特定社会角色的院方,其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却滞后于他们的服务对象,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角色定位滞后
随着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到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已成为医院管理的基本模式。由于文化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就医过程中对医院整体服务,技术水平和医护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在治疗,护理上患者不再言听计从,相反他们的参与意识和监督意识以及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医务人员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服务者,而只是平等主体之间医疗服务合同关系的一方。
同时,随着法制社会的推进,使得公平的理念发了改变,法律为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并实施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其第四条第八款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举证责任倒置,即将本来应由患方承担的举证责任规定由医方来承担,医方必须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否则将承败诉后果。法律的这一规定,使医患双方的证据责任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医务人员要彻底摆脱角色优越感,适应新形势下的角色定位。
1.2注重追求技术上、学术上的成果而忽略了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医务人员片面追求医学知识的丰富及医学技术的创新而忽略了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以及社会对医护人员角色的期盼。患者不仅要求医务人员受过专业训练,有很好的医术;更要求医务人员充分尊重自己的权力,履行医务人员应尽的法律义务。当前,有些医护人员不依法行医,不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办事,当出现医疗差错、事故,缺乏慎独精神,不及时履行报告制度,而是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隐瞒态度。这样不但引起了医患纠纷,还影响了医院的声誉,更影响了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正常发展。这些都与传统的医学教育体系缺乏法律知识学习有很大的关系。
1.3无论从在校学习还是继续教育方面,学习卫生管理法律法规的机会太少
过去,我国的医学教育着重于医学知识、医疗技能方面的培训,而轻于医疗法律、医学伦理、医疗道德方面的教育,这种教育模式培养的医疗工作者在医疗学术方面是专家,但在医疗法律、医学伦理道德规范方面的知识是馈乏的。参加工作后,继续教育领域也未能及时填补医务人员法律知识的缺失。导致医师只注意考虑医学方面的治疗,却忽视了患者参与医疗决策的知情同意权,忽视了患者在经济上的承受能力,忽视了患者的隐私等等。当医疗过程中出现医疗损害结果时,又不能用法律知识去分析,往往强调是医学并发症或意外,以回避责任,造成医患纠纷不能及时、有效地处理,医患矛盾加大,甚至在一些地方还出现患方在医院聚众闹事,甚至攻击、伤害医务人员的现象。
1.4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淡薄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医疗机构是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主体。这虽然使患方获赔有了保障,但同时弱化了医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无责任,则无义务。只有医务人员注重了违法行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才能更好的履行应尽的法律义务。
2提高医务人员法律意识的具体措施
2.1创造医务人员学习法律法规的机会
2.1.1建议在医学护理大、中院校增设卫生管理法律法规一课
这样,医务人员在就业前,就已系统的学习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了自己应尽的法律义务,能有效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避免产生纠纷。
2.1.2医院开展继续教育
自学和在实践中培训,这是当前最主要、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可以通过教学、专题讲座等形式加强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各级医护人员参加学习。聘请有经验的法律专家,增强医务人员学习兴趣。
2.1.3定期考核,检测学习效果
考核不是目的,同样是学习的一种方法。要通过各种途径真正使医务人员做到知法、懂法,才能守法。
2.2明确权利义务关系,充分尊重法律赋予患者的各项权利
通过学习,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关键是患方权利和医方义务。权力可以放弃,义务必须履行,否则就要承担责任。《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了患者权利主要有生命健康权、身体权、平等的医疗权、疾病认知权、知情同意权、保护隐私权、诉讼求偿权。医疗实践中,很多案例是医务人员没有履行告知义务侵犯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而使院方承担了相应的赔偿责任。
2.3 要有证据意识,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记录病例
证据,诉讼的核心。很多情况下,原被告双方的较量,实质是双方证据能力强弱的比较。病历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影像、切片等资料的总和,是医务人员通过问诊、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活动行为的记录。病历直接产生于医疗活动之中,是来自临床的第一手资料,是医疗行为的原始证据和直接证据,具有完全的证明力。病历所表现出来的证据属性是对医患双方权利义务发生影响的基础,是处理医疗纠纷并依法确定医患双方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的法定证据。因而为了确保病历的规范性制作,国务院及卫生部采取制定行政法规、规章的形式,对病历的制作和管理等技术性规范均作出了明确规定。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病历书写规范》书写病历。
2.4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
医疗纠纷奖惩措施范文5
【关键词】产科;医疗差错;原因;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74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98-02产科主要是对女性患者进行救治的科室,对女性生殖器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妊娠、分娩的常规救治和病理变化进行研究。产科与很多其他科室有密切的关系,涉及的就诊人群年龄跨度大,尤其是新生儿和孕期妇女。因此,产科在日常的医护和临床救治中会出现很多差错,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纠正和补救就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伤害和损失。很多差错都是由于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因操作失误或粗心大意等行为而造成的。严重的会给病人带来致残、致死等非常重大的伤害。由此,也会导致很多医疗纠纷的出现,对医院和科室都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产科要注意从规章制度建立、医护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责任意识等方面来防范医疗差错,对出现的差错也要积极挽救或纠正[1]。1产科医疗差错
产科是基础临床医学中的四大学科之一,主要是针对女性病人的一些常见或疑难杂症的诊疗和护理。如,女性生殖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妊娠、怀孕、分娩的常规临床护理和治疗、高危妊娠或难产的预防和治疗、计划生育妇女的保健和女性生殖内分泌方面的诊断和治疗等。
医疗差错则是指在对病人的诊疗护理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的过失或马虎出现医疗差错但是经过及时的挽救和纠正后没有对病人造成严重的伤害和损失[2]。医疗差错比医疗事故的程度要轻很多,但是影响同样很大。
产科医疗差错就是产科的医护人员在对病人进行常规护理和治疗过程中由于过失行为而给患者带来的程度较轻的伤害和后果。2产科医疗差错产生的主要原因
2.1产科自身的特殊性所致产科所面对的群体多为年轻的育龄期妇女,而且其在孕前都处于健康状态,而妊娠及分娩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对母亲和婴儿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妊娠分娩容易出现病理过程,但是这种病理的出现是由于多种原因所致,社会、家庭、个人、医院等都在范围之内。但是当前的产科技术和设备对很多临床症状都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例如,对脐带脱垂、羊水栓塞、心力衰竭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的治疗和护理并不能做到最好。并且产科涉及到很多手术操作,对专业技术有很高的要求。这些特点都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2.2规章制度不健全范冬莲等人在研究中表明很多产科的医护人员缺乏经验和专业技术,且科室缺乏规范的规章制度,对医护工作者的操作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求不到位,尤其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等使用规范不健全[3]。在对新生儿和产妇的护理和治疗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规范和标准,医护工作者一旦责任意识差就会出现差错,差错出现后又没有相应的处罚和挽救机制。
2.3医护人员的原因
2.3.1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良莠不齐产科涉及到很多的专业手术操作和熟练的护理技能。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就非常容易出现医疗差错。例如,助产士接生技术不娴熟造成对产妇会阴的保护不合理;对产程判断不准确导致对阴道分娩能否继续诊断不合理;剖腹产手术操作技术水平不高对产妇和新生儿产生影响。
2.3.2责任意识差很多医护人员由于责任意识差、不认真执行产科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引起医疗差错。例如,对手术器械的清点和消毒工作不彻底、对妊娠异常症状不注意、查房和巡诊不认真、对产妇的护理不认真等[4]。
2.3.3与患者沟通不及时医护人员没有及时将患者病情和治疗措施和风险提前告知患者及其家属;与患者沟通时态度差、表达不准确、主动服务意识差、与其他科室沟通少等。医患缺乏沟通会造成医护人员对患者了解不够和基础护理不合理。
2.3.4法律观念淡薄医护工作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较差会导致其没有认真履行对患者知情权、选择权、生命健康权的保障。3产科医疗差错的防范措施
3.1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监督预警机制,设立风险管理组织。制定适合产科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对各医护人员定期考核和评估,为具体的操作规范和标准提供制度引导[5]。
3.2加强医护人员的再教育医疗差错很大程度是由于医护人员的技能不过关导致的。顾艳霞在研究中表明加强再教育要包含法制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水平教育等[6]。提高产科医护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规范的操作理念。
3.3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责任意识重视对医护人员的技能培训和服务水平的更新提高,对年轻的助产士和专业性强的产科护理和操作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并建立奖惩机制强化其责任意识。4结语
在医疗技术和服务水平不断进步的当前,产科作为医疗差错容易发生的科室,主要从医护人员的技能和服务水平提高入手,提高其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并从制度管理层面规避医疗差错,及时防范和纠正差错,保护患者利益和生命健康。参考文献
[1]魏华莉,郭瑞京.产科常见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华全科医学,2012,4(4):580-581.
[2]唐海云.产科纠纷的原因与防范[J].中国保健营养,2013,8(2):996-997.
[3]范冬莲,张婉,范振菊.产科常见医疗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08,12(23):202-203.
[4]刘丽萍,孙改焕.浅谈基层产科医疗纠纷高发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医疗纠纷,2013,9(26):3515-3516.
医疗纠纷奖惩措施范文6
关键词:护理医疗纠纷;护理规范;原因;对策
护理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护理过程和产生结果在认识上产生分歧,以至于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其主要原因包括医疗差错、不良事件和患者对正常医疗行为或后果误解等。我国近些年来医疗纠纷越来越多,其中部分与护理有关。通过分析护理医疗纠纷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是由社会、经济、护理人员素质、医疗本身的风险性等诸多因素综合所致。提出了规范护理、人文护理等预防对策。对规范护理行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重要意义。现报告如下。
1 护理医疗纠纷原因分析
1.1 社会因素: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患者价值观念的改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识的提高,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期望值也不断增高。而目前医疗科学水平的发展虽有较大发展,但仍对许多疾病束手无策,尤其是一些危重、疑难杂症。现代社会的“快餐”化倾向,民众往往缺乏必要的医学常识,当对大医院过高的期望得不到实现时,往往会产生误解的心理,造成了患者的期望值与现实医疗护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1.2 经济因素:随着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教育、医疗、养老成为焦点。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医疗保险实施,实现了广覆盖(全民医保);但同时,医疗保险药品目录限制临床用药范围,自费部分增加,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的提高,使人们更加关注自己医疗费用的支出。增长的医疗费用引起部分患者及家属不满意,尤其一些危重疑难病例,花费高、疗效差,加剧了这一矛盾。当患者不明白医院的收费标准或得不到及时明白的说明及解释时,易造成患者的误解,容易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
1.3 护理人员素质:护士是整个医疗行为不可或缺的一员,但目前社会对护理的理解有失偏颇,护士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劳动量相匹配的报酬。致使护理队伍专业思想不稳固,上进心不强,产生护理人员业务素质总体不高,良莠不齐。另外,医护人员法律意识观念薄弱,传统的管理偏重技术的管理而忽略道德法制教育的管理,只注重业务水平的培训考核,而缺乏道德法律知识教育,以致法律意识欠缺。如不严格执行操作常规,未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未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发生用错药、打错针,术前谈话和签字不规范。护理文书的书写不规范、观察不够主动、细致,记录缺乏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书不同步,病历或资料保管不善。以致给患者带来痛苦及损失,出现问题时不能做好责任举证。
在缺乏积极主动性的背景下,双方交流与合作的不足,相互尊重与宽容欠缺,缺乏对患者的宣教,使患者对医院的规章制度不了解,患者对自己的权利及义务不了解,不履行自己的责任,医护患之间出现矛盾。
1.4 体制因素:目前,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为招聘岗位,护理人员编制不合理。随着新项目的开展及患者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量大增;医院规模不断扩大,但加床不加人;护士在编不在岗和混岗混责等情况依然存在,导致护士缺编,人力不足所致的超负荷劳动。以致有些生活护理、基础护理不到位,影响护理质量,而造成患者的不满。
有些医院护理设备陈旧落后,缺乏必要的维护更新,既占用人力和时间,又存在不安全隐患,易发生意外。如一些使用年久的吸痰机,经反复多次修理后,仍吸力不够,很难吸出黏稠痰,既花费吸痰时间又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在紧急情况下影响抢救。
2 防范对策
2.1 专业教育:转变观念,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巩固护理专业思想,爱岗敬业,树立良好的护德护风。特别是教学单位,更应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更应重视医德医风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医疗质量的提高[1]。加强工作责任心,制订全程岗位培训计划,按职培训,定期针对相应职称人员进行培训。
2.2 规范护理: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培训,人人学法、懂法、守法,强化自律及慎独精神,培养依法行医及依法施护并能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加强“三基”、“三严”训练,钻研专科知识及技术操作,如参加学习班、自学、计算机、网络等,以多种形式、各种渠道快节奏地获取信息,不断掌握新理论、新知识及先进的技术。业务过硬,依据各种操作规程规范操作,如实记录。做到规范护理。
规范病历及护理文件的书写,客观、真实、及时全面的记录病情、患者的心理问题,实施的护理措施,并给予效果评价。保持字迹工整、清晰、明了。避免随意涂改,加强病历的保管,避免丢失。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在实施中不断修改、完善表格的护理记录,使之真正做到既能客观地反映病情,又能减少护士的书写时间。
2.3 人文护理: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优质服务,医护人员不仅对患者有责任心和关心,还应有爱心和同情心,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有计划的预见性护理。真正做到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及时解决患者所需。重视与患者及家属的交流,利用多种形式如面对面、宣传单、宣传栏、工休会等,针对不同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种、心理特征采取适当的措施,重视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安慰,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配合,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2.4 科学管理理念
2.4.1 管理者应转变观念,打破传统的与时代不相适应的管理方法,从单纯的技术管理模式转化为依法施护的管理模式,转变观念、加快安全文化建设的步伐。建立护理安全文化是评价护理质量和识别、预防差错事故的重要手段[2]。文化的功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习惯。只有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主动地寻找系统内潜在的危机,认清缺陷与系统的关系,并持续质量改进,才能有效的防范护理缺陷[3]。加强医院法制和文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4.2 合理应用人力资源,医院编制应联系各科实际工作,如患者病情、工作量、床位使用率、周转率、危重患者数等具体分析测算,护士长可依据患者的病情及实际需要安排各个时段的护理力量;根据护士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安排工作内容;将工作内容量化评分,实现人员按需流动,解决工作中忙闲不均的现象,变超负荷为满负荷工作,将护理人员按职上岗落实到各个时段,为患者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
2.4.3 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加强危重患者观察及护理,集中科室及薄弱环节如节假日、中午、夜班的 巡视和指导,有制度、有检查、有考核、有奖惩,加强全程质量包括基础质量、运行质量、终末质量的控制。随着各种诊疗仪器的不断更新,新技术、新项目不断开展,医护人员应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应切合实际及时制订或修订医疗护理规范和常规。
综上所述,医疗护理行为是极其复杂的一过程,其中任何一环节欠缺均可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而护理所引起的医疗纠纷逐渐增多。通过分析其原因,加强护理人员培养,是防范护理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3 参考文献
[1] 张 艺,戴德海.人员素质是提高医疗质量的根本点[J].中国医院管理,1999,19(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