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范文1
幼儿园课程是为幼儿的发展而存在的,这就要求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其实施必须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与学习兴趣。[1]由于目前幼儿园尚无国家规定的统一的课程标准与实施模式,每个幼儿园都必须在遵循幼儿园教育宗旨与目的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条件自行选择和确定适宜的课程内容,而后组织实施与评价。由此可见幼儿园课程园本化建设的重要性,它是促使幼儿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载体,也是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内驱力。[2]园长作为幼儿园全面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参与者,其课程管理观念和行为更是直接决定了幼儿园课程的质量。本文拟结合笔者长期的课程管理经验,谈谈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管理策略,以期能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借助专业引领,依托实验研究开展课程园本化探索。
众所周知,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最佳方式是实现课程的园本化,然而一般来说,教师们是没有足够的能力自行研发园本课程的,此时以某套科学的课程文本为蓝本,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幼儿实际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3]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学习情境,对此课程文本进行再开发,最终使其园本化,是建设幼儿园课程体系的有效途径。对管理者来说,在此过程中就要善于引进专家,善于借助其专业引领,采取实验研究的形式开展课程的园本化探索。
笔者所在幼儿园一直是南京师范大学虞永平教授主持的“生活化、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研究”课题的重要成员,在积累了一定研究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动课程的园本化建设,我们首先让三个大班作为实验班引进了这套名为《生活化与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课程文本,以课题组的形式集体研究与解决本园根据自己的条件与需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解决不了的就寻找理论书籍、请教专家。通过反复深入的思考与研究,课题组在资源利用、实施途径、环境创设、区域组织、游戏创新、家长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新的突破与可喜的成绩。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带领全园教师及时总结课题组的实验成果,而后在全园逐步推广。在不放松中心课题组研究工作的前提下,逐步吸纳中小班的年级组长和骨干教师加入课题组,共同深入开展实验研究,探索园本化课程建设的具体途径与措施。
二、以课程审议为平台,充分保证教师的课程决策权。
课程审议指课程开发的主体对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和权衡,以获得一致性理解与解释,并最终作出恰当的课程变革决定,采取相应解决策略的过程,是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幼儿园管理者应充分重视与发挥幼儿园课程审议的重要价值,给予教师充分的专业自主权与课程审议权,通过组织教师深入考察、讨论和分析幼儿园课程选择与实施的具体过程及细节,引导教师专业自主发展,保障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质量。为此,幼儿园管理者首先要给予课程审议工作以充分的时间保证,通过重新调整幼儿园的学习时间,确保每星期有一次年级组课程审议,每学期有两次全园范围的课程审议,同时还要努力协调好各种关系,确保全园与年级组课程审议能够正常开展。
其次,园长应主动和教师一起学习,边学边研究,边做边研究,在学中产生方法,在做中改进方法。课程管理实质就是园长和教师一起研究的过程,园长的课程管理决策实质就是园长和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探索的结果。笔者所在幼儿园将每周二定为年级组课程审议的时间,笔者采取轮着进年级组的方法,以教师的身份平等地参与到课程审议中去,与教师们一起探讨课程实施中出现问题的具体解决途径与策略。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发挥笔者作为园长对教师们的专业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保障教师的话语权,激发其专业自主发展的信心。如在大班实施以“生活中的数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前的课程审议中,笔者和教师一致认为有关“特殊号码”的活动没有必要开展,因为大班的孩子对110、119、120等特殊号码已经很熟悉,没有必要再浪费时间让孩子们重复学习这些号码,于是大班删除了此活动。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虽然孩子们对这些号码都非常了解,但并不会应用,在教师创设的模拟情境中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在电话里求救,并清楚地告之自己的具体困难与住所。可见,大班孩子仍然需要教师组织有关“特殊号码”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突出对孩子应变能力的培养。笔者再次参与大班组教师的课程审议时,也就欣然同意了老师们在这方面的建议。可见,管理者要始终实事求是,从孩子们的发展需要出发,尊重教师深入、合理的思考与探索,才能为教师科学实施课程、促进课程园本化提供宽松与支持的氛围。
三、鼓励合作互动,生成建构。
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要求给教师提供了创造的巨大空间,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为保证课程建设的效果与质量,管理者应鼓励教师通过合作互动,生成建构自身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与把握,并在教师实施课程的过程中,注意处处激发和保护教师的创造力,对她们付出的努力与取得的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对她们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及时给予支持。有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时需要花费教师很大精力,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限制,活动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和孩子们都会感觉到很沮丧。遇到这种情况,园长应在安慰与勉励教师和孩子们的同时,给予专业智慧上的支持,帮助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问题,并找到适宜的解决对策。
如笔者所在幼儿园大班在开展“我们周围的房子”这一主题的系列活动时,开始的准备与铺垫活动都很顺利,孩子和教师的兴趣都十分高涨,一致要求开展实习场———造房子,但是谁知实施半天后,便因为材料不恰当而以失败告终。教师努力克制着自己的失望,同时极力地安慰着孩子,大家都深深地陷入了沉思。笔者随即把教师们都召集起来,轻松而不无深意地对她们说:“我们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失败对孩子来讲不一定是坏事,引导他们寻找失败的原因,不是更有教育价值吗?”在笔者的肯定和鼓励下,教师和孩子一起再探究,寻找更多适宜的材料,而后第二天继续活动,孩子们心目中美丽的“房子”终于竖立了起来。又如在大班系列主题活动“虫儿飞飞飞”开展过半后,教师说出了她的困惑,甚至感觉做不下去了。原来在主题开展前的一个周末,教师设计了许多调查表,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对所住小区的昆虫情况做一个调查,而后开展的第一个主题活动就是让孩子们相互交流周末了解到的有关昆虫的情况,然而孩子们根本交流不出什么,而且兴趣都不高,致使这一活动的实施效果很不理想,教师也觉得活动无法继续了,因为孩子们似乎对昆虫根本不感兴趣。然而,当教师组织孩子们去附近的运河公园远足时,他们对捉到的蚱蜢十分感兴趣,提了不少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展开了初步的讨论,提出了很多假设与推想。可见,孩子们实际上对昆虫还是很感兴趣的,前面的活动之所以无法吸引他们参与,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手段与方法过于陈旧,教师很大程度上仍然念念不忘传统的上课模式,而忽略了儿童自身生活经验的准备与利用。于是,笔者引导教师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提议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先捕捉蚱蜢,再让他们饲养、观察蚱蜢,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后,再引出其他的昆虫,让孩子们主动想要去查阅资料、请教成人呢?既然内容生活化、组织游戏化的观念大家都能接受,为什么我们实施课程的途径不能生活化、游戏化一些吗?经过笔者的这一番分析点拨,该教师茅塞顿开,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到,新的课程观、教育观要求我们重新确定教师的角色,建立新型的师幼关系;要求我们必须以幼儿的生活为基点建设幼儿园课程体系,这必然会对教师的教育技能提出新的挑战,为此我们必须改变原有的课程评价模式,放弃对热闹的课堂实施场面的追求,而能始终追随儿童发展的真正需要与兴趣,以激发幼儿的潜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为目的,以自身的教育智慧灵活应对来自幼儿的挑战。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由此并不自动构成居高临下的“权威”,教师必须学会与幼儿平等对话,做幼儿健康发展的引导者和幼儿学习的合作者、研究者及欣赏者。[4]在此新认识的指导下,该教师重新设计活动环节,从幼儿自发产生的兴趣出发,逐步引导幼儿探索了昆虫的种类、生理结构与特征,以及昆虫与自然和人类的关系等。课程实施过程由此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其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也充满了创造与快乐。
总之,我们多年的实践证明,借鉴科学编制的课程文本,根据本园条件与幼儿发展需要组织实施,不仅能有效促进孩子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其实施过程本身就是建设园本化课程体系的过程。以笔者所在幼儿园为例,我们最终建构了“游戏取向”的园本课程体系,相比原先借鉴的课程蓝本来说,我们更强调游戏精神;更注重与主题呼应的幼儿生活实习场的建设与利用;更重视幼儿的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在课程实施中始终贯彻课程审议的精神与程序,实现了从借鉴到创生的飞跃,使课程管理产生了最大的质量效益。
参考文献:
[1]严仲连。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学前教育研究,2010,(2)。
[2]徐碧贤。建构基于生态环境的园本课程。学前教育研究,2009,(5)。
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范文2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教育管理;策略
随着社会需求对幼儿园教育水平的要求提升,幼儿园的教育管理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加强,但是在农村幼儿园,由于配套的教学设施不够完善,管理者和教师的教育水平也很有限,因此幼儿园需要通过加强对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来弥补现有的不足,提高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质量。
一、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做好领导角色
首先,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应当纵观全局,做好幼儿园的管理者和决策者,把握好幼儿园今后发展的方向,完善幼儿园内的各种规章制度,督促和监督教师尽职尽责地完成对儿童的教育。其次,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还应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再次,作为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思想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加强创新,学习先进的优秀教育模式和理念,这样教育才能在改革中不断发展。最后,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还要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二、深化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改革
(一)选择适合的教育模式
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管理,首先应当做到深化课程改革。农村幼儿园的管理者和教师应当做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通过已有的教学环境和教学配套设施选择最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同时,农村幼儿园的教师不要一味盲目地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育幼儿,要根据经验在和幼儿的接触了解中不断探求新的教育模式和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多让幼儿站上讲台讲故事,这样可以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演讲能力,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锻炼自己。
(二)选择适合的教材
农村幼儿园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实地需求,选择最适合幼儿的教材,因为地域差异和教育水平差异,很多教材虽然好,但并不适合所有的幼儿园,因此,教材的选择对于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质量影响重大。选择最适合幼儿的教材,可以让幼儿学习到更多有用的知识,做到因材施教、因地施教,从而加强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提升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质量。例如,农村幼儿园可以自行印制乡土教材供幼儿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学习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三)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21世纪的今天,科技飞速发展,各种新兴的教学方法涌现出来。但是,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学配套设施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还不能完全满足幼儿开展活动的所有需求,很多新型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无法在短期内得到适应,对此,农村幼儿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努力克服困难,选择最适合幼儿园使用的教学方法。例如,自制玩教具,孩子体会乡土玩教具带来的乐趣;开辟种植园,让幼儿参与劳动,学会观察,体验自然生活,学会分享与合作。
三、邀请专家到农村幼儿园指导
农村幼儿园应当邀请教育专家来园实地考察,指导和帮助农村幼儿园的教育建设,帮助找出幼儿园在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合理的有效意见和建议,传递给农村幼儿园与时代相适应的先进教育理念。帮助农村幼儿园弥补现有的教育方面的不足,让农村幼儿园的教育更加完善,更加适合幼儿,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农村幼儿园的课程质量。
四、加强农村幼儿园的教学配套设施建设
农村幼儿园的教学配套设施相比于城市里的幼儿园要差一些,可以运作的经费也相对较少。对此,农村幼儿园应当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经费尽可能多地为幼儿园增添必要的教学设施,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以提升幼儿园的保教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为孩子创造优质的学习生活环境,是改善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之根本。比如,建造音体室、区角活动室、阅览室、美术室等,让孩子们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产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探究、合作创新的意识,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全面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幼儿园的课程水平将影响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幼儿园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已经众所周知。农村幼儿园在配套教学设施的建设和师资力量上都不及城市里的幼儿园,因此农村幼儿园教育管理策略更值得注重和思考。加强对农村幼儿园的教育管理,努力提升农村幼儿园的课程水平,才能使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受到更加良好的教育,为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管理;课程管理制度;评价机制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3―0190-03
幼儿园课程管理是指有关人员对幼儿园课程活动、课程文本、人员的管理。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有效组织保障。近年来,我园(此处指武汉大学幼儿园二分园,下文同)高度重视幼儿园课程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已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和实施流程。运用课程管理“四部曲”的管理机制,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不断得以提高,也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持续性发展。
一、制度化的管理,让全体教职员工都是课程管理的主人
幼儿园的课程管理不仅是幼儿园园长的事情,更需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我园成立了园内课程管理小组,园长为幼儿园课程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园内实施三级管理,每个管理层面都有相应的负责人。
1.园级管理。负责规划幼儿园整体课程框架,根据幼儿园课程发展远景与课程目标以及各年龄阶段学期目标确立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以“主题活动”为主体,游戏活动为支撑,区域活动为拓展,环境资源相渗透,家长资源适时融入的课程框架与组织形式,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做进一步的调整与完善。
2.年级组管理。根据幼儿园总的课程规划,结合大中小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研讨课程中的核心主题,并组织实践观摩和问题研讨等,着重解决课程落实中暴露出的共性问题,达到对课程动态管理的目的。
3.班级管理。班级教师结合班内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拓展课程内容,创新课程的开展形式,制定班级学期教育计划,并分解到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中,从而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在恰当的时机,吸纳家长参与课程的实施、评议、监督和修改提议等。
制度是实现高效管理的保障,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我园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地修订和完善的。在课程管理的进程中,我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全面保障课程管理的不断深入。如:常规管理制度;课程管理制度;游戏制度;研训制度;课程审议制度;社区、家长工作制度;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教师文案管理制度;园本研训学分评定与奖励制度、教师工作考核和评价制度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和评价表格等。在这些制度的贯彻中,我们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积极性为原则,使课程改革能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主动性等。
二、专业化的管理,不断促进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持续发展
反思幼儿园课程的制度化管理,我们认为虽然做到了管理的标准化、高效率,但也存在一些弊端。一是幼儿园本身和企业不同,教育的对象和教育者本身都是活生生的人,而人的培养十分复杂,有许多非可控因素。二是在制度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制定大量的管理标准或评估标准,日复一日做好管理记录,以致表单过多,加大了幼儿教师的案头工作,存在文本与人本、标准化与多样化的矛盾。而且在对课程实施、课程开发、课程评价等活动的专业指导上也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逐渐尝试课程管理的专业化。
一是运用科学的课程操作模式指导课程的构建。通过组织建立――现状分析――目标拟定――方案编制――解释与实践――评价与修订六大步骤,建立完整的课程管理链条,循环往复,增强课程的持续发展。
二是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课程构建注入生命力。教师是课程发展的基础,只有在改变、发展课程的同时,改变、发展教师,才是真正的、有质量的、有力度的课程改革实践。我园注重在课程改革与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把健康教育课程开发与课题研究结合起来,进行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发,形成教科研一体化运行机制;将课程开发与常规教育教学活动、教研活动、园本培训、教研组集体备课等有机整合,使实践问题得到理性的反思;结合园本培训,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采用不同培训方式,如对新教师实行上岗培训、对青年教师实施彩虹计划、对已胜任工作的教师提供专题培训、提高研究能力培训等,通过多样化方式,使教师参与研究课程开发与实践。
教科研、培训一体化,使教师开始学会审视和捕捉教学工作,以及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种教育因子,将实践中遇到的越来越多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并且在研究中得到解决。教师在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仅解决了课程改革以来产生的许多困惑,而且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不断的提高,课程质量也不断提升。
三、规范化的实施过程,在一日活动皆课程的理念下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近年来,我园的课程已逐渐形成了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依据,以《新世纪主题探究课程》为主体课程,以教师结合幼儿需要生成的课程为选择性课程,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有机地整合到主题活动和五大领域中,体现教师和幼儿在课程中的双主体地位。同时,幼儿园结合园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构建有特色的园本课程。
依据课程结构配置,教学园长科学制定幼儿园的学期课程计划,教师依据园方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班级学期课程目标、主题课程计划、周课程设置等,并在一日活动中实施领域课程和游戏课程。园长、教学园长、保教干事每周查看课程实施的情况(文本的和现场的),并给予有效的指导。
每学期幼儿园课程管理小组结合本学年度课程组织和实施情况进行回顾式课程审议工作,结合幼儿园主体课程、选择性课程的内容选择、课时安排、课程实施相关情况进行相关评议并进行有效的调整。如由于少数领域实施和操作过程中存在音乐、图片等物质材料的缺乏,实施起来不便捷的特点,我们就选择了《音乐教育资源库》(许卓娅)作为幼儿音乐活动的补充,该课程音乐编排有趣,音带和CD都受幼儿喜欢,游戏性较强,教师在实施过程中比较方便,也便于体现纲要的新观念。还根据需要为教师提供了《游戏大全》、《幼儿主题游戏》等相关游戏活动参考书,现在,教师在游戏安排的条理性、逻辑性、计划性等方面明显增强。
在保教过程的管理中,在学期初就组织教师进行课程计划制定方面的培训,从课程目标、学期目标、主题活动选择、课程设置和安排等方面帮助教师梳理相关经验,树立一日活动皆课程的思想,使生活活动、户外活动、游戏活动均成为幼儿和谐健康发展的平台,促进课程实施质量提高。常规教学管理中,我们通过看备课本、看活动现场、看幼儿反应等方式对班级课程的实施情况全面观察和了解,教师均能按照学期初的“三清”“三备”要求做好活动准备、以游戏为主要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能注意全面与个别教育,能注重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和主动探究。教学管理人员一学期听课节次超过预计数量,并给与教师建设性的意见和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技能,获得专业的实践智慧。
四、动态化的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课程发展的策略
幼儿园课程评价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开发和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程发展的全过程。课程评价是衡量、判断幼儿园课程计划及其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必要性和可行性等方面最客观、最重要的方法。
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我们提倡动态的评价。在动态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和课程开发人员、管理人员用“动态评价”的眼光评价课程本身,教师和家长用动态评价的眼光来评价幼儿的发展,更注意引导幼儿运用“动态评价”的眼光来评价他们自己的发展和进行自我教育。做到“随时随地评价,随时随地调整,是对的就坚持,是错的就纠正”。
1.幼儿发展的动态评价。受动态评价观念的影响,在对幼儿的评价上我们呈现出了以下几种评价方式:
不同主体的评价:有教师对幼儿的评价――通过家园互动手册、教学过程中的随时评价、学期末的发展评价等体现;有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通过随时的交流、家园互动手册的反馈、家长问卷调查等方式体现;还有在日常各类活动中幼儿和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或表现的自主评价。
不同内容的评价:有对幼儿某项行为的评价――结合幼儿身体发展的专项评价;有对幼儿全面发展的评价――班级学期发展评价以及幼儿园对全园幼儿的期终抽样测查等。
不同方法的评价:有交流式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交流、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课程管理人员与幼儿的交流等体现;有以自然观察为主的评价――教师在真实情境中对幼儿实施的评价、家长在真实情境中对幼儿的评价、幼儿在真实情境中对幼儿的评价等,也有评价人员将幼儿置于与现实生活类似的情境中,对幼儿进行观察之后所作的评价。
2.教师发展的动态评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教师的行为将直接影响课程的实施效益和幼儿的发展。对教师实施动态评价有助于了解教师的课程观念,及时调整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学策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教师发展的动态评价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日常工作能力的评价:主要考查创设教育环境的能力、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等。通过每学期常规性质的环境创设评比、教学活动观摩、操节评比和观摩、家长会、家长问卷调查、园长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来进行。
二是教师的自主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以及教育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通过教学反思、教师成长档案、教师师德自查等形式来进行。
三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通过家长问卷调查、课程管理人员与家长的交流等形式来进行。
四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评价:通过各项评比、教师问卷调查等形式来进行。
3.课程发展的动态评价。对课程的评价是幼儿园对实施和开发的课程进行价值判断,旨在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不断提升课程的质量。我园对课程发展的评价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
考察和评定幼儿园课程所持有的基本理念以及所强调的主要价值取向是否与幼儿园所在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契合,是否与幼儿园教育实际状况相契合;考察和评定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课程的各种成分是否在课程理念的统合之下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并发挥其总体的功能。幼儿园课程管理和保障机制是否有利于培育教师的课程意识,提升教师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能力。
对课程发展的动态评价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进行:
一是管理人员组织定期的课程质量评估和分析,针对问题寻找相关对策或调整措施。
二是教师、教研组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经常性地反思、诊断,发现幼儿园课程设置与实施中的不足,及时反馈调整。
三是注意收集来自家长中的信息,使幼儿园的课程不断完善和更新。
总之,近年来我园在实践与反思、继承与发展中,努力构建与幼儿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有效的课程管理模式。我们知道,幼儿园的课程管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现有“四部曲”的管理模式下,我们还会继续与时俱进地丰富、完善,在开拓中进取,在创新中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张辉娟,钱雨,蔡红梅.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11).
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范文4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建设;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4-0030-03
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实施,幼儿园课程建设工作倍受关注。幼儿园教师在课程建设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幼儿园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设计者,这一角色是与中小学教师有重要区别的(周玮,2008)。幼儿园教师能否全程、主动、积极参与课程建设虽由主观意志所决定,但也需要通过园所管理来推动。研究者认为,幼儿园可通过有效的管理,切实支持教师成为课程建设的主体,有效参与课程建设。
一、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和谐的园所文化能够有效激发和维持教师专业成长的动机,有利于教师将理念转化为行动,从而促进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幼儿园可通过建立多种形式的互动对话机制,关心并了解教师的所思所想,积极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如走廊、区角、活动室、会议室、食堂、卫生间等)、制度与精神环境(如办园理念、核心价值、课程愿景等),让教师在充满尊重、理解、关爱、和谐的文化氛围中轻松愉快地工作与生活。具体而言,在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可通过文化氛围的营造,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引导教师主动参与到课程设计、审议、实施、评价过程中来。
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发挥教师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1.充分体现民主化
幼儿园的管理其实是一种服务。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制度应是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制定和完善的,课程管理制度也不例外。例如,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课程愿景应是在园长带领下,全体教师根据幼儿园的办学历史和现状特点,基于幼儿需要、家长期望、社区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而制定的。在制定课程愿景前,幼儿园可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幼儿、家长及社区等的意见,再组织教师充分讨论、研究,达成共识。此外,幼儿园还可根据课程评价及反思,定期组织教师对课程愿景进行修订,以使其更加丰富、合理和适宜(虞永平,2005)。
2.逐步实现规范化
教科研引领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幼儿园可通过教科研组织、教科研制度的建立,对教科研计划、有关课题研究过程(申报立项、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中期总结、结题报告、结题鉴定)、资料档案、经费、成果、奖励表彰等进行规范化管理,逐渐形成务实、高效的教科研管理机制,从而为教师通过教科研开展幼儿园课程建设提供支持和服务。例如,在幼儿园课程建设过程中,支持教师对课程现状、课程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课程评价等方面展开研究,〔1〕鼓励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鼓励教师及时总结已有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幼儿园课程,以逐步形成适合本园幼儿发展需要、切实可行、具有特色的课程方案。
3.过程管理力求科学化
幼儿园应建立健全课程建设过程的管理制度。首先,要明确课程编制主体。编制主体包括园长、教师、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士。其次,要遵循一定的课程编制原则。幼儿园课程方案的编制不仅要与国家颁布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律法规精神相一致,体现游戏化、生活化、经验化、整体化、过程化、情境化等教育理念,还要结合本园课程实际,基于本园课程愿景,遵循本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学习需要和特点。具体而言,课程目标的制定要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观,综合考虑儿童的需要、社会的需要、知识本身发展的状况以及教育资源的利用可能,要关注每个幼儿的原有水平,努力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2〕课程内容要生活化、整合化,具有时代性,体现游戏性,要让幼儿在课程活动中体验自由、自主、愉悦、创造。此外,应将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加以深度融合。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课程结构的科学合理化、一日作息的机动灵活化、活动材料的丰富多样化、心理环境的宽松舒适化,要力求观察分析每个幼儿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要开发和利用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要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要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课程评价重在发展性,其目的是促进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的发展。再次,要加强对课程实施方案的评价和监督工作,以不断完善课程实施方案。最后,要保障课程建设经费,确保课程方案的建设和实施工作顺利开展。
4.队伍管理力求人性化
首先,幼儿园可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其次,幼儿园应完善培养和评价机制,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幼儿园的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尤其要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为其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促使其在课程建设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以带领全园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建设工作,共同获得专业发展。最后,幼儿园要为教师提供集体学习研讨的时间和空间,确保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质量。〔3〕
三、积极搭建平台,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1.开展高效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将理念转化为实践
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到园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性,积极组织教师开展高效的教研活动,增强教师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教研活动可把教师的个人反思、教师群体的同伴互助、专家和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为三大基本力量,根据本园教师队伍的实际状况,灵活运用理论学习、专家报告、专题研讨、视频观看、案例分析、现场观摩、评比交流、网络论坛等多种方式开展。教研活动可重点研究如何观察了解幼儿,分享教育经验,或就课程实施中碰到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之道。
2.加大教培训力度,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的专业工作应得到理解、尊重和支持,教师本身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促进自己的持续发展。幼儿园则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师专业能力。首先,培训前可对教师的培训需求进行评估。如通过观察教师的教学实践,发现其培训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了解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碰到的困难,以此确定培训内容。其次,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如师德、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科研选题、论文写作、信息技术等)、层次多样(针对不同年龄、经验、发展阶段的教师)的培训。当前,幼儿园宜重点加强对教师观察能力、挖掘利用整合教育资源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谈话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评价反思能力、质的研究方法运用能力等的培训,〔4〕以提高其参与课程建设的能力。最后,通过培训增强教师的专业自觉意识,促使其成为不断探究教育规律、不断反思和改革教育实践的研究者。
3.整合园内外教育资源,提高教师课程资源开发能力
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教师要具有课程资源开发能力。为此,幼儿园可充分发挥幼教专家的引领作用,让教师与专家对话,及时解决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可充分发挥教研组长、课题主持人、骨干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教师自主结合、相互借鉴,共同提高课程资源开发能力。还可充分发挥家庭、社区的作用,促使其积极为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发建言献策,支持并鼓励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发工作,从而共同提升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何茜.国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基本经验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12,(5):1-6.
〔2〕王牧华,靳玉乐.课程目标研究的生态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3):32-36.
〔3〕靳玉乐,张丽.教师参与课程发展: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科学,2003,(23):11-13.
〔4〕虞永平.怎么看,怎么评,怎么干:学前教育质量问题需要三思而笃行〔N〕.中国教育报,2013-10-13.
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范文5
关键词:幼儿教育;教育状况;发展
一、 前言
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素质教育的基础”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1]近年来,在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幼儿教育事业虽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也面临着不少问题与挑战。为了更有效地发挥幼儿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奠基作用,必须要认清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在宏观上进行调控,使之更好的适应新时期的任务与要求,方能进一步推动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现状
(一)形成了以教育部门办园为骨干,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的格局
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社会力量办园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2]因此,中国传统的以“公办”为主或“民办公助”两条腿走路的学前教育体制产生了很大变化。社会力量办园正逐步上升成为主体,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办园的局面,幼儿教育事业的“社会化”局面逐渐形成。
(二)教育观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强
《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实施以来,幼儿教育界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了改革,形成了幼儿园、家庭和社会 “金三角”式的幼儿教育观念。[3]新的幼儿教育观念符合现代教育要求,能够进一步挖掘幼儿园、家庭和社会资源,同步调、同方向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积极地促进了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育取得了巨大成效。
(三)幼儿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有了“国际化”的趋势
随着我国幼教与国际的交流与合作的增强,拓展视野,能够站在国际教育改革视野来分析我国幼儿教育的不足。[4]目前,把儿童的主体性放在首位的学前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注重幼儿园课程开发,发展的课程多元化和自主性,树立了全面的课程观。幼儿教育课程以培养“完整儿童”为主要价值取向,逐步形成了丰富多彩、特色各异的多元化教学模式。
(四)基本建构了家庭、幼儿园之间的合作与互动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幼儿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长和幼儿园都认识到了家园合作、家园互动的重要意义。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让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及教学活动成了每个幼儿园的迫切需要。幼儿教育已经形成了“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幼儿园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合作与互动的双边教育形式。[5]这种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合力,为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三、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办园缺少特色化
面对社会的期待和办学竞争,特色幼儿园遍地开花。实际上,大部分特色幼儿园或是增设了一点新的课程内容、或是增添了一些新的活动项目、或者是聘请了一位外籍教师、或者是挂靠了某科研机构等,如此特色略显不足。
(二)管理理念机械化
在现行幼儿园的管理中,倾向于标准化、系统化,仍以奖惩性评价为主。教师只有被管理权,而没有相应的监督权、反馈权和参与权,这种自上而下的评价制度,给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束缚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课程设置潮流化
在幼儿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国际化”过程中,许多幼教工作者的吸收不当,造成了现在的幼儿教育追潮流现象比较严重。重视国外先进的幼教经验,采用“拿来主义”、“照搬主义”,而忽视了文化差异的存在,舍弃了本土文化。
(四)家园合作形式化
目前,家庭和幼儿园之间虽然有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但存在合作内容脱节、合作不够深入,教师单向影响家长、交流仅只限于交流信息、缴纳学费等问题,致使家园合作流于形式,实质性的教育效果不大。 转贴于
四、我国幼儿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一)“追求经济效益”是造成办园缺少特色化的主要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作为非义务教育的幼儿教育,处于变革之中。由国家包、国家养的幼儿园逐渐被推向市场,原有的办园体制、办园模式的许多理论已失去指导意义。幼儿园为了创收经济效益,迎合市场、迎合家长,走上了所谓“特色”的纯功利之路。这与我们国家的办园目标是完全相悖的,长期以往势必将影响幼儿的培养和发展。
(二)“单向服从的管理关系和管理制度”是造成管理理念机械化的重要原因
许多幼儿园在上下级关系方面仍旧习惯于单向的服从方式,习惯于行政权威管理,习惯于以指导者、评价者的身份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即“上级布置——下级照办”。这种管理模式经常使得幼儿教学工作处于消极等待的状态。不但扼杀了教师工作的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阻碍了幼儿园的全面发展。
(三)“社会、家长、教师”因素是造成课程设置潮流化的直接原因
造成课程追赶潮流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时期性的社会舆论、社会教育价值观与及科学的教育理念之间出现严重不一致;第二,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规律严重不一致;第三,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与科学发展观严重不一致;以上因素从主客观都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结构及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
(四)“幼儿园与家长教育理念差异”是家园合作形式化的根本原因
在家园合作过程中,幼儿园往往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的情况较多,而与家长共同研究孩子教育问题的情况却很少。由于素质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幼儿园方面知道家庭问题或暴露教养方法的缺陷。由于幼儿园和家长在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方面缺乏实质性的沟通,致使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平等合作的程度较低,导致了家园合作流于形式。
五、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
(一)了解“特色”实质,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要形成自己的办园特色,创建特色幼儿园,必须脚踏实地地抓好园本各项建设,全面做好园内各项工作,让幼儿真正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二)更新管理观念,形成信任、合作的组织氛围
幼儿园在管理中应凸现教师“主人翁”的作用,增强教师的参与和创造意识,为教师参与幼儿园的民主管理提供机会和条件,充分发挥教师的才能,完善个性。
(三)树立正确的课程价值观,探索符合幼儿发展的教育课程
杜绝照搬课程模式,遵循“教育化、整体性、生活化”原则,注重幼儿发展的诸领域且注意相互间的和谐,开发和构建园本化的课程资源。
(四)开拓多渠道的家园教育网络,真正实现家园同步
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引导家长走出教育误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现教育问题共商、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家园教育和谐。
参考文献:
[1] 吴静如等.国际幼儿教育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J].幼儿辅导.2010(6):22-23.
[2] 魏敏.我国教育现状及改革趋势[J].学前教育研究.2010(1):25-26.
[3] 黄甫全.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J].早期教育.2009(4):10-11.
幼儿园的课程管理范文6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课程内容;课程目的;课程实施: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07/08-0043-05
一、前言
慈溪市地处浙江沿海,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较快,到2007年年底,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连续8年在97%以上。该市共有234所幼儿园,其中84.6%位于农村。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基础教育质量和人口素质的整体水平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调查发现,慈溪市农村幼儿教育在硬性指标不断提升的过程中,软性指标与城市幼儿教育相比却不容乐观:几乎所有公办幼儿园都在城区;几乎所有事业编制教师都在城区;农村教师与城区教师的工资相差很大;幼儿园课程方面的差距尤为显著,城区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具有生机和活力,而农村幼儿园课程发展较为滞后。为深入了解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们对慈溪市农村幼儿园进行了调查。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慈溪市各镇中心幼儿园21所,各类非镇中心幼儿园84所,共105所。
(二)调查工具
采用自编《调研情况记录表》进行调查,内容除幼儿园基本教育教学情况外,主要涉及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包括选取什么课程方案,自选哪些内容作为补充,为什么选取这些内容,如何补充,等等。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调查方法
课题组成员对105位园长和221位教师进行了随机访谈;查看了778位教师的备课本、513个班级的周计划表;以流动式随堂听课的方式观察了265位教师组织的各类活动;观察了39所幼儿园幼儿的午睡情况;分析了105所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环境。调查人员对各项调研活动均有较为翔实的记录。
三、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及分析
(一)各农村幼儿园选用的主体课程方案较规范,但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课程内容小学化倾向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后全国各地幼儿园都进行了课程调整。2004年开始,慈溪市学前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推行统一征订措施,要求全市幼儿园选择并使用已通过浙江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的课程方案,调查显示,这一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有90.4%的农村幼儿园订购的是已通过审定的课程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课程使用混乱的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农村幼儿园选用主体课程方案情况较为乐观,但对课程内容作进一步调查时发现,许多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包含了拼音、识字、写字、学古诗和英语教学活动,而计算的教学难度深至100以内的加减。这些内容注重向幼儿传授单纯的知识技能,有非常明显的小学化倾向(见图1)。
由图1可见,接受调研的105所农村幼儿园都不同程度存在具有小学化倾向的课程内容,甚至有慈溪市教育行政部门明令禁止在幼儿园实施的课程内容,如拼音和珠心算等。
调查发现,有5所幼儿园在小班就进行拼音教学,有42.9%的幼儿园从中班开始就让幼儿用铅笔书写汉字。已有研究表明,过早让孩子握笔写字,容易降低孩子对书写的兴趣并使他们形成不良的书写习惯。
在调查农村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课程内容的来源时发现,除拼音多选用小学教材外,其他课程内容如英语、识字以教师自己编写为主。各种学前启蒙资料和小学一年级的练习题是教师自编教材时所参考的主要资料。这类自编教材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如有15所农村幼儿园直接将《唐诗三百首》作为教材,完全没有考虑幼儿的成长规律及认知特点。
(二)幼儿园开设非正规课程主要是为了满足家长需求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有利于儿童的终身学习和长远发展,一些偏向“知识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课程显然不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调查发现,农村幼儿园之所以开设此类课程,主要目的就是迎合家长的需要,以吸引生源(见图2)。访谈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家长把教育等同于知识传授,认为孩子上幼儿园接受教育,就是去学知识,同时把“知识”狭隘地理解为能做多难的算术题、会写会认多少字等。笔者在调研过程中看到一所幼儿园刚收上来的“家园联系单”,其中一位家长写道:“老师,多教蒙蒙一些字,多教一些诗。”另一位家长则写着:“丽丽在家就知道玩,希望老师在幼儿园多教她写字。”在一些规模比较小的幼儿园里,类似的家长反馈意见尤为常见。
调查还发现,小学招生指挥棒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访谈中一些园长反映,许多小学都有入学摸底考试,这对幼儿家长和教师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误导。另外,还分别有41所、18所、15所幼儿园认为开设识字、古诗、英语课程是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部分农村幼儿园课程安排随意、无序
为保证课程安排均衡、有序,幼儿园一般都要根据主题将每周的课程内容按一定比例和原则制订出计划。
调查发现,镇中心幼儿园制订周计划的情况比较好,而其他幼儿园尤其是班级数在4个以下、幼儿人数在100人以内的家庭式幼儿园问题非常突出,甚至有16所幼儿园没有周计划,课程内容安排非常随意。另有19所幼儿园的周计划质量比较差,许多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见表1)。如在某园,我们看到一个班的周主题为“恐龙”,教师写在“周一”这一栏中的内容分别为:
晨间活动:认字
活动一:语言《城里来了大恐龙》
活动二:拼音――念韵母
活动三:古诗《登幽州台歌》
离园活动:认读P
显而易见,在学科领域安排上,这一天的五项内容全是语言领域的,完全忽视了各学科领域内容需要平衡的原则,这样的课程安排很难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四)课程实施方式单一,教师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的教育过程。它有别于中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形式。然而对农村幼儿园教师教学组织形式进行观察并统计发现,很多幼儿园还是以安静的集体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见图3)。调研人员还发现,许多幼儿园的周计划上写有“区域活动”,这说明他们能注意多种教育活动形式的整合,但进一步调研时课题组成员却只看到3所
幼儿园的教师在组织区域活动,有些教师对区域活动的涵义并不理解,许多活动室内也并无开展区域活动所需要的材料。
据调查,慈溪市204所农村幼儿园全都是民办幼儿园。因为资金短缺,许多幼儿园的部分班级班额超编。在接受调研的84所非镇中心幼儿园中只有3所按有关文件要求每班配有2位教师(没有保育员),绝大多数幼儿园是1位教师统揽班级所有的教育与保育工作。班额超编、师资不足等问题使教师几乎没有时间、精力也没有能力去研究课程方案,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这些幼儿园出现大量读、写、算活动。
调研人员还对265位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进行了随机抽查,其中组织小组活动的4位教师都能与幼儿讨论并共同活动,而在206个安静的集体活动中,有58位教师在用。教师念一句幼儿跟一句的方式向幼儿教授一些古诗和计算的内容,甚至有一些教师因为看到许多人在室外观看而停止了教学活动。
(五)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较为混乱
通过审定的幼儿园课程方案要求幼儿园在原有课程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社会、家长的需求,结合本地本园实际来选择对幼儿发展有利、适合幼儿学习、能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容,同时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这对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提出了一定要求。但调研中我们看到,84所非镇中心幼儿园中只有3所幼儿园有业务园长,13所幼儿园有教研活动,35所幼儿园的园长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日常评价。这些幼儿园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缺少系统科学的管理方法,为了生存,她们最关注的是生源。可以说,这些幼儿园的教育常规管理非常混乱,对教师是“只有要求没有指导”“只有管理没有研究”。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对课程的正确理解和使用,造成幼儿园过于关注家长需求并出现许多脱离幼儿生活、兴趣及需要的教育内容的情况。
四、建议
幼儿园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农村幼儿园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镇中心幼儿园应对本镇其他幼儿园的课程选择发挥示范作用
根据市幼儿园教育规划,各镇至少要有一所中心幼儿园。从整体上说,大多数中心幼儿园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优于其他幼儿园,但由于它们的举办者大多为某个集体或个人,所以他们首先关注的是生源和自己的利益,这使得一些中心幼儿园无法在本镇真正确立“龙头”地位,更无法用正确的课程理念去影响其他幼儿园,个别中心幼儿园甚至受其他幼儿园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小学化倾向的课程内容。有关部门应采取各种措施,使这些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应有的示范作用。
(二)应大力培养合格教师来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幼儿园课程的主体是教师与幼儿,可以说,高素质的教师是课程顺利实施的有力保证。课程实施中教师要注重让过程和结果、生成与预设、互动与主动、独立和合作辩证地统一起来。据市2007年幼儿园(学前班)报表显示,目前在19个镇共有1407位幼儿园教师,其中43.3%毕业于市职业中学幼师班。在调查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园长这样抱怨:“培养幼师的职业学校比较注重高考的入学率,而忽视直接上岗学生的专业技能。因此新教师往往没有学过专业理论,只会单项技能,给我们用人单位带来许多困难。”“教师培训经费缺乏、教师大量缺编又导致幼儿园教师只能埋头于日常琐碎的工作而无力再参加进修学习。”因此,要保证幼儿园课程的顺利实施,必须改变农村幼儿园教师素质普遍不高的现状,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大力培养大批合格的幼儿园教师。
(三)不要过分强调运用以综合主题为主要形式编写的课程方案,以利于习惯分科教学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实施课程
事实上,许多农村幼儿园教师有着比较丰富的分科教学经验,硬性规定他们用综合性课程方案来实施教学,在短时间内难以做到,也不是十分必要。目前,农村幼儿园课程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但也有其独特价值和社会适应性。如果仍依据学科领域设计课程方案,而在设计、使用的过程中能从过于强调学科的独特性、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过于追求立竿见影的“教育效果”等误区中解脱出来,注重各领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幼儿的认知规律,强调与生活的联系,强调直接经验的获得,㈨那么这种课程方案更易被农村幼儿园教师接受。笔者在平时参观、走访中发现,许多幼儿园在“周计划表”中都会先确定每个活动大概指向的领域,以帮助教师把握活动的核心价值。对于一支以新教师(教龄在3年以下)为主的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来说,在搞清楚各领域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综合主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四)从已有的课程方案中选择与农村幼儿园教学实际相符的内容
可以借助城区幼儿园的教研力量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从已有课程方案中选择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符的内容,同时帮助他们分析各教学活动的重难点及活动组织要领,再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对他们进行如何正确使用已有课程方案的培训,从而更新他们的课程理念,改善他们的课程行为,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五)根据需要引进优秀课程资源作为补充,规范课程内容
一方面,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各种资源,各幼儿园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发展幼儿智力和能力、培养幼儿积极情感的、同时又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作为课程资源;另一方面,调研过程中笔者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小学化倾向的课程内容为什么会屡禁不止?这当然有社会、教师、家长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但不能否认的是,幼儿在识字、学英语等活动中也确实获得了一些显性的、积极的发展。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笔者认为,在需要进行大量后续研究的前提下,对有些课程内容与其“一棍子打死”,不如在进行可能性筛选和价值性筛选后,引导幼儿园作出选择,并引进一些优秀的课程资源,加强相关培训,以规范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