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信息技术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信息技术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信息技术核心

现代信息技术核心范文1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整合分析 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它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数学课程应提倡实现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因此关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问题意义重大。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但好奇是学生的本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数学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巧设练习、巩固新知。我们知道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发挥计算机容量大,信息的检索、提供、显示及信息类型的转换方便迅速,信息传播速度快的功能优势,巧妙设计练习,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广泛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凸显数学教学特征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把数学以技术化的方式快速地传送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使得数学对科学、技术、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更加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促使数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图形计算器、数学软件的功能增长,用于计算、解方程、因式分解、数据统计、数值计算、符号演算、机器证明、图形演示以及进行思维实验都能以更加简洁快捷的方式进行,而且使得计算机的验证功能、编程功能、联网功能更加强大。由于数字化经济、数字信息处理以及大量的探索性数据分析、观察、实验、模拟与计算技术密不可分,因而数学就同时具有科学和技术的双重身份,这也就从某一侧面反映了数学的实质性内涵。由于计算机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解决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已经超越了常规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计算机的支撑能揭示本来数学的现象,能给数学以强大的推动力,计算机不仅为数学应用提供了解答,而且赋予人们以灵感和直觉,数学实验室软件能够动态地揭示知识的构造,并形象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表述,而且能动态地呈现问题产生的过程,并自动解决,相互推理,使数学教学特征更加清晰。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复杂计算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课堂上利用黑板将这种复杂的情景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景来分析。正是因为抽象的情景不能得到直观、有效的展示和分析,就进一步增加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为此长期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它能使这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景,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和教师教学的难度。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和媒体的互动,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使得教学难点得以化解。同时数学又是集严密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学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推动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方面深藏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踊跃探索和发现数学过程,毫无疑问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结合起来,有利于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和数学过程进行探索和发现。

四、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有利于促使教师优化教学过程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选用教学手段,如何呈现教学过程,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的关键。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作为数学教学的尝试,必然会促使教师自觉加强对这方面问题的思考,这些思考将有利于我们数学教师加强学习,并进一步认识到研究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并起码在以下三个方面会引起教师的共鸣。首先,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一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设计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其次,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通过观摩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研究课,研究优秀的课堂实录,借鉴先进经验提升自己设计教学活动的水平;最后,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努力提升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要认识到在数学探究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是信息技术基础课学习的重要补充,教师也要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分析问题、积累经验,使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我们不能只有在开公开课或学校要求时才使用信息技术,不能仅仅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而不去考虑改革数学事实的呈现方式、改革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核心范文2

论文摘要:中国电化教育莫基人之一、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南国农甘在“祈时期教育技术发展前沿问趁高层论坛”做了“关注学科前沿,寻求发展新路”的主题报告,报告提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发现法毕习,改除旧教育的异端,破除三中..;教师中.召、课本中心、课堂中心)带来了的积极的形响。然而,它也带来了另一下‘三中心”,即学习中心、生活中心,能力中心。在这样一个科学发证的霄景下,得建立一套县有我院特色的、适合的、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理论体系尤为重要。

伴随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及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在步入信息时代的同时,“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应运而生,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这一概念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在教育史上引发的不仅是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的变革,而且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一系列内容的历史性变革,但现今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表述及理解仍不尽完善。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教育作为知识活动的主要领域,需要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来保证教育质量;教育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能力成为当前专业化教师必备的技能之一。教师对技术的应用,曼迪纳契和可兰认为分为四个阶段:挣扎阶段,在技术面前挣扎,被各种问题所困扰;掌握阶段,教师学会了应付的策略,提高了技术能力,对新的课堂结构和新的交互形式也有了经验和信心。冲击阶段,不再对技术心存畏俱了,出现了新的教学关系和结构。创新阶段,将技术整合到教学活动中,由此,课程和学习活动被重新组织,学习环境也被改变了。

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信息技米(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开发、应用为核心,但不是只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应用研究的对象,而忽视或抛弃了对传统媒体(黑板、挂图、标本、模型)的应用与开发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一切教与学资源(包括传统煤体和现代信息技术)为研究对象的。“技术”的涵义是指有形的物化技术和无形的智能技术的总和。教育技术不仅包括视听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及其软件,还包括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学习资源和过程的一切方法和理论。所以说“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媒体进行教学,也指运用系统方法设计课堂教学过程、开发教学策略、构建教学模式等等。现代教育技术必须紧紧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绝不仅仅是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改革,它是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根本变革。现代教育技术若要实现优化教与学的最终目标,就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心,探索构建“创造教育”的新模式。我们对“教”的改革是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宰地位,变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为“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教师进行指导和促进”的学习过程,而不是抛弃它。除了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理论研究,构建科学的理论体系以外,加强研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至关重要。我们还应该关注有效教学的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应用创新,数字校园与学习环境建设,未来课堂辅助教学之工具,教与学的最终效果不是取决于技术的高低,关键是合理的教学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的组织、内容与资源的合理安排、师生的互动以及现代信J急技术和教育技术运用的巧妙结合。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合理、生动的情景。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具有特定意义的概念,既然现代教育技术被提出,并被应用于教育教学,就应该被予以深刻的含义、准确的定位和充分的理解,而且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育技术不仅吸纳了全新的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在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理论描述中添加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正在利用信息技术构造一个更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现代教学环境,现代教学平台将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架起,届时,所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将得到沟通,并会酝酿出新兴的教育教学规律。因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广大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掌握现代的信息技米手段,丰富自身的信息素养,还要用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理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在此基础上,我提出了对“现代教育技术”内涵的重新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核心范文3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生物教学 整合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对教育过程中的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存在一个偏向,就是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单纯事物的演示和教学内容的呈现上,从而忽视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有效整合。那么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的关键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基础上采取适合本学科的形式和方法。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即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改革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要把教学作为学生动手实践和创造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过程,因为把计算机和网络用于教学,可以使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大胆想象,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一节,教师完全可以摒弃传统的一言堂式的灌输式教授模式,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于本节教学中,会取得更佳效果!

学生可以利用生物课堂和课余时间,先通过查阅图书、实践调查再加上网上浏览等形式收集有关环境污染方面的信息和资料,再根据自己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整理,提出建议、设想,再利用信息技术将自己的主题内容做成个性的网页或网站,展示自己的科技和教学成果,还可以进一步开展网上讨论和网上电子问卷调查及评比,这一课题研究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可以真正达到探究和学习的目的,同时对学生的自身发展又可以产生多方面影响:在认知方面,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IE信息检索和浏览、word编辑排版、frontpage网页制作和photoshop图象处理等;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倾听、说服、交流和沟通;情感方面,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品质、协作精神,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实践方面,促进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品质。这些影响是传统教学模式很难达到的。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生物教学的整合,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学科内的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上。

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从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上。这一原则不仅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还要改变教育观念;同时也要求学生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信息素养,并具备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这一原则尤为明显!例如:《生态环境的保护》一节,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纯理论教育,最多运用一些教具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往往使学生感到空洞、乏味,更不用说建立环保意识了。而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可以弥补这样缺陷。教师可以在课前介绍学生一些环保方面的网站,如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保网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和相应的资料,通过收集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动画、法律和法规以及相应的新闻材料,制作成自己的学习课件或网页,学生或一人完成或团队合作,给他们足够的个人想象、创造和发挥空间,有的以图片形式对比污染前后或者是改造前后的景象反映主题;有的摘录与环保相关的法律法规以示警戒,增强学生法律意识;有的以网页、动画形式来映衬美好生态环境下生物的和谐生存等等,不在拘泥于一些简单的pownpoint、word课件,这样可以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语文写作、美术绘画和欣赏、计算机课件制作、网络查询等其它科目理论知识,既完成了生物学科的学习任务,也使其它知识得到内化和升华,又可以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也加深了他们的环保意识和法律观念,更重要的是学生也真切认识到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和学习方式变革的紧迫感。

(三)现代教育技术与生物教学整合要与学科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结合。

众所周知,信息传递工具的改变带动了整个信息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同样,在教育发展过程中,以文字课本为主要教学传媒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口授心传为主要传递手段的教育模式;在今天的信息社会,以文字课本为主要的教学模式,必将为以信息技术为教育传媒的新型教育模式所取代。教育必将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发生彻底的变革:

1.革新传统的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就是传授书本知识;而新的教学观则认为教学具有多方面功能,它既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多种能力,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还要培养品德,培养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学效率,而现代信息技术恰好是这种变革和效率实现的最佳工具,在这种新型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主体,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这是对教师的一个新的挑战。作为生物教师,不应在注重所教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是把教育的观念转变到学生能力的培养上,例如《光合作用》一节,让学生通过网络,自己查询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探究光合作用的实质,从而建立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

2.改革教学目标和内容

新世纪的社会需要新型的公民,这也将使人们对教师和学生的观点产生变化,更加关心如何使学生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为实现新的目标,教育内容也必须作出相应改革:应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联系,课程设计上重在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理论和实践结合终将是其学科发展的主轴,尤其在现今的信息化社会,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影响着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所以改革是必然趋势。

3.改革教育形式和方法

我们目前的教学基本形式是班级教学,大班上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注入灌输,学生死记硬背;基本教学手段是口授、粉笔、黑板、文字教科书。这些单一、落后的教育手段制约着我国教育的发展,也必将被现代化教育手段所替代,只有这样才能是我国的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体现时代的特征

目前,很多教师和教育研究人员都已经在进行着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和探究,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但是,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基础教育改革,还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思想影响着,还需要解决很多根本性问题,同时也应认识到,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个漫长的、历尽艰辛的过程,还需要我国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全体努力、不断探索和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现代信息技术核心范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语文学科 课程整合 教学方式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使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有效工具。传统教育和网络教育两个教育平台呈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原教育部长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与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样,如何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就成了基础教育改革的新视点。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我有幸参加了学校的“十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及其规律”的研究,与全体语文组教师一起,努力探索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有效整合,本文就我们前阶段的探索实践作一个小结。

1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知识的接受者。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高分低能、缺乏创新精神的学生比比皆是。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也正进行着,新课程所推崇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引起了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具有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

另外,教育家奥苏贝尔指出,要想实现有意义学习可以有两种不同的途径或方式: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前者主要是依靠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并通过“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来实现;后者则主要是依靠学生发挥认识主体作用,并通过“自主发现”学习方式来实现,据此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往往以“接受学习”的方式为主,而忽视了“发现学习”这种方式。

上述两种理论相结合就成为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效整合的理论基础。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资源的海量化、形式的多样化、活动的交互性、学习的主动性等特点。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扩大认知空间,增大信息量,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创设可感真实的教学情境,提供更多更有效更迅速的交流方式,从而实现“生与生”、“师与生”以及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顺利实现知识意义的建构,实现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为课改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这是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达成的共识。

2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现状

2.1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两种偏向。随着计算机的普及,教师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容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课题刚开始时,我们老师制作了大量多媒体教学课件,它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生动情景,增大课堂容量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渐渐地,我们发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存在着两大偏向。

首先,片面追求教学媒体的高档化,夸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有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一种万能的教学手段,是否使用了多媒体成为评价课堂教学水平高低的最重要的标准。教师在准备的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并非花在钻研教材教法上,而是用来解决多媒体制作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如画面追求漂亮精致,文字出现富于变化等,从而忽略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我们的学习主体――学生,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其次,大量多媒体课件就是把传统教学中该说的、该板书的信息材料变成电声光教育媒体,到必要时放出来给学生看、听。我们的课堂看起来是丰富多彩、热闹纷呈,但教师仍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仍是知识的接受者。

其实,这以上两种偏向是对多媒体应用于语文教学的一种狭隘的认识,它仅仅看到了多媒体教学的外在的“形”,而没有真正看到它的内在“本质”。如果在实践中延用传统的教学理论,必然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更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不能仅仅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更应该是教学观念上的变革。有了以上的认识,我们开始思考摸索既能吸纳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又能体现教学观念变革的课堂教学。

2.2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教材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探究学习。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就是将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开放的网络环境作为探究学习的一个平台,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情境的创设者、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其主体地位被充分体现出来。可以用图示来表现:

整合的语文教学有以下特点:①教学内容的问题化。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有价值的问题,把它作为学生在课内外探究性学习的起点。②教学过程的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教师制作的资源、网上的相关资料或其他网络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相关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协作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加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③教学活动的网络化。一改过去教学内容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④教学结果的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改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是动态变化的,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安排的,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语文课都适用,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必须具备所有环节。

3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例

3.1 课堂教学。余光中、席慕蓉的《乡愁》是新诗中的精品,均把抽象的情感化为具体可感的事物,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教学内容则围绕品味语言来鉴赏诗歌,采用朗读、品味、迁移的方法来以理解促诵读,以诵读促理解,读而有感,感而能发。我们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A、导入:以二胡曲《江河水》为背景音乐,学生回忆、背诵写“乡愁”的古诗词,创设符合情境的学习环境。B、诵读:首先欣赏Flash制作的课文朗读课件,以及著名歌唱家佟铁鑫演唱的余光中的《乡愁》,其中画面、配乐、朗诵、动态文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激发了学习动机:其次学生进行分组诵读竞赛,体悟了诗歌情感。C、品味语言特色:三人一个小组讨论你最喜欢的诗句及其原因,在论坛上以简洁的文字陈述出来。这个过程中鼓励学习小组互相协作、互相交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网络在这里提供了一个生与生、师与生直接对话的环境。D、迁移训练:仿照两首诗作中“乡愁是……”的句式也来写写乡愁,可以是一句或者多句,可将学生写的诗句在论坛里发表,互相交流。有兴趣的学生课后还可以继续写。

在整个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网络教学使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师生的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主动探究、创新的意识增强,使语文学习充满了活力和生机。

3.2 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我们尝试着建立了一个语文研究性学习之窗的网页,帮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研究性学习。这个网页包括方法指南、网站推荐、计划方案、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等,起到了方法指导、制作示范、提供资料交流平台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一起选取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选题,作为课题式的“长期作业”。如“从胡同文化看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从成语等材料看对狼的认识差异”、“狼仇恨和狼崇拜”等。学生组成研究学习小组,选取课题,分工合作,利用“十一”长假及寒暑假,在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在社会上走访调查,积极收集材料,然后对获取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形成结论,最后以Word文稿、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成果。

经过两三个月的研究学习,在成果展示会上,学生们大胆言辞,有理有据,演示着自己的结论。教师们明显地感受到,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通过研究学习,他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和评价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信息能力与素养得到了提高,做事、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探究意识、合作精神、勇气毅力都得到了加强。

4 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实践中引发的思考

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冲击,技术方面的阻碍,在我们体验着探索艰辛的同时,也深感着创造的快乐。学生兴趣的高昂、思维的活跃、能力的创新都让我们感到意外和惊喜,并引发了许多思考。

4.1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化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有更高的素质,应积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教师应对教材的处理、学生的特性和个性、教法的变革等都能有很好的把握,在历史、地理、音乐、美术等方面均有不俗的修养。要热心关注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积极探索如何应用教育技术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4.2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主动发现、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由被动地接受到自由选择、自由探究,部分学生容易在浩大的信息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因此,信息化教学就要求学生有更高的学习自觉性、更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核心范文5

所谓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历史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老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笔者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应正确理解和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的内涵。这可以从下面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要把握住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教学的关系。我们不能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单独的工具割裂于历史课程教学之外,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教学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给学生播放自己制作的教学软件,而把教学内容闲置一边;同样也不能舍本逐末,片面追求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而忽视学科内容的深度挖掘等,这样就造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教学的割裂。

另一方面,要把握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教学结构的关系。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结构发生了改变,学生主体参与教学问题已引起国内学者和老师的关注,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主导作用可以忽略。因为老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传播者,现代信息技术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工具,它只能辅助教学,服务教学,我们不能为了应用它,而忽略老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的原则

要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完美整合就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为我们的历史课程服务,达到历史教学改革的目的。老师如何以课堂为主要阵地,如何一步步地实现整合的目标呢?笔者认为整合过程中应切实把握“精细、准确、灵巧”三个原则。

1、“精细”的原则

“精细”的涵义,指的是信息资源的选取要科学。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 多媒体素材丰富而精彩,老师们往往会舍不得放弃,结果却适得其反。冗长而枯燥的信息不仅会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对学生毫无吸引力,不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1]。所以说,老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选材应适当、典型,紧扣教材,突出重点、难点,掌握好分寸,宁精勿滥。

2、“准确”的原则

“准确”的涵义,指的是信息技术的设计要有实效。这里包含两方面的要求,一方面,信息技术设计要和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并且能准确反映教学内容[1]。一个非常精美的动画,如果和教学内容无关,则毫无价值;反之,一个简单的图片,若能准确的反映教学内容,就会成为一个闪光点,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设计要具有针对性,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调动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三、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历史课由于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历史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向学生提出疑问或展示习题,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积极反馈,教师通过计算机及时给予评价,并输出相应的信号加以强化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历史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中创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愉快、满意,企盼等肯定态度的极大热情,唤起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使之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动性、扩散性和求异性。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历史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现代信息技术核心范文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合为一体,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一、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是时代进步的需要

由于信息传播的媒体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种录音、录像、投影、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纷纷进入课堂,先进的教学手段已经成为教师手中自由使用的工具。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的状况,在许多学校已经被淘汰。我们要看到现代教学手段带给学生的那种视觉冲击力与听觉震撼力。那种形象逼真、模拟联想,是传统课堂教学上的几件教具所无法比拟的,甚至是不可想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和远程教育的开发使用,使世界变成了大课堂,使课堂变成了小世界。多媒体教学的实现,对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改善课堂环境前提下,我们要特别强调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惊奇,不断产生思维火花,这一直是许多教师苦苦探求的课题。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更多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使学生接受多种感官刺激,从而形成深刻印象。

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不仅为学习和教学创造一种新的环境,而且挖掘了人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教程中的作用都发生重大的改变。同时,我们还必需要看到,当前教育信息在学校教学实践中的核心环节,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发挥信息技术传输、表达、加工和处理信息的优势,以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学习效果的改善。

二、如何进行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进入课堂,必然给传统的课堂教学法带来一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具与学具的产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动直观的形象,辅助教师知识传授。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在一个极为广泛的空间中依据课程性质和学习者的特征来设计和使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营造恰当的学习环境。

这种学习环境,是以往任何课堂教学,任何一件教具都无法比拟的现代环境,这种环境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讲都是一种新鲜事物,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对课堂教学无疑是一项根本性变革,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由于是新事物,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能够完全恰当自如地应用,特别是第一线的教师还不能使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灵活整合,课堂上还存在着生拉、硬扯两分离现象,即现代信息技术并没有起到有效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的教师为使课堂看起来科学、严谨,把整个教学过程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给同学们演了遍,课堂成了教师演示操作的舞台,学生变成了观众,没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收获自然很少。这样的现代信息技术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我认为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让教师们懂得在各种信息技术条件下,如何恰当地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最有效、最经济地实现预定目标,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所在。

首先,明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而不能抢占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其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他们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第三,多么先进的教学设施,也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的教学,我们可以没有教学媒体,但万万不可没有教师的教学。媒体永远处在被支配的地位,它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补充,而不是主导。换句话说,我们任何时候都是为教学而使用媒体工具,而决不是为使用工具而教学。

三、教师转变观念正确认识

1.把信息技术从学习对象转变为学习工具

由于信息技术教育是一项新事物,学生教师都存在一个认识学习过程。我们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必须明确学习使用计算机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掌握操作功能,能够运用自如,这才是我们最终目标,把学习的对象转变为学习的教学工具。

2.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转变为学习方式

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这是不可否认的,但辅助终究是暂时的,我们的目的是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面对这样的形势来实施新课程改革,心中能不增加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吗?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辅助,是极其浅层次的认识理解,人们去解读知识,学习知识,丰富知识。教师学会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不仅对备课教学起到辅助作用,更能引导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创造新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我们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一是要会使用,二是要会利用,利用它为我们教学服务去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这才是我们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