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3-0062-04[ZW(N]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2014-JSJYYB-033),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市教育局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项目(SYQ-2013-0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郑立坤(1963―),男,河南光山人,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技术、课程与教学论等;郑雪松(1967―),女,河南固始人,博士,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教育人类学;张茂林(1964―),男,湖北赤壁人,博士,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
一、新课改背景下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研究成为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的焦点。研究新课改对教师的新要求,研究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师范生如何适应新课改教学和如何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非常必要。
(一)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必然要求
新课改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1]。在新课改中,教师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传授者变成参与者,由控制者变成帮助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由裁判者变成促进者。
(二)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是师范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2013年以前,师范生一毕业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2000年9月23日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第16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师范教育类专业毕业生可以持毕业证书,向任教学校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教师资格认定机构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但依据《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教师〔2013〕9号)第二章第八条规定:“试点省份试点工作启动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申请直接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试点工作启动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2]2015年开始,所有的大学生必须通过国家组织的教师资格考试,才能获得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同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教师〔2013〕9号)第二章六条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可凭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报考。”[2]
由此看来,师范类高校不再享有毕业生教师资格证的特权,在教师资格证的取得方面,其他高校的毕业生与师范生拥有同等条件,教师岗位进入人才市场。师范类高校培养出来的师范生若不能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将对师范类高校的生存构成威胁。
(三)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是师范生顺利就业的需要
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即失业的现象愈加凸显。尽管政府多方采取措施,但许多省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能保持持平,甚至下降。[3]而整个大学生就业大军中,作为高校群体中的弱势群体的地方高师院校,其毕业生就业比其他大学生更为困难,就业形势更为严峻。不具备一定教育教学能力很难就业,即使侥幸就业也很难守业。
二、基于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豫南X大学首届教师教育文化节活动叙事
叙事研究重视经验,强调从真实的生活中发现问题,目的在于通过叙述揭示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教育叙事研究通过朴实无华的写实语言深描教育生活中流动、鲜活的教育事件,揭示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为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增强教师教育特色,推动教师教育文化建设,提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豫南X大学举办了首届教师教育文化节。活动主题为“颂师德、正师风、强师能、铸师魂”,活动对象为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活动时间为2014年10月至12月,并成立教师教育文化节组委会。活动内容有:师德报告,名师讲堂,微课大赛,说课大赛,三笔字大赛,教育实习征文、摄影、DV作品大赛等。活动相关要求:各学院高度重视、广泛宣传,将活动作为弘扬教师教育文化、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确保文化节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本次活动结束后,学校将进行全面总结,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每项活动内容都有具体的活动方案。
(一)师德报告:师德的职前塑造
豫南X大学首届教师教育文化节邀请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师德标兵、模范教师等举办五场面向全校师生的师德报告会,分别由外国语学院、文学院、政法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和教育科学学院等相关单位承办,师生们先后听取了信阳市羊山中学副校长李玲、罗山县第一中学校长李林、信阳市羊山中学校长谈运斌、郑州市一中副校长于红莲、辉县市胡桥一中校长郭玉菊的师德报告会。这几位来自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所做的师德报告会,引发师范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严谨治学等道德之情感。
(二)名师讲堂:教学示范的职前浸染
豫南X大学首届教师教育文化节邀请来自基础教育一线的教学名师(或“双导师制”导师),组织开展五场面向全校师生的教学名师讲堂。该讲堂也分别由上述五个相关学院单位承办,信阳市第九中学教师杜德荣、信阳市第七中学党总支书记和校长杨漾、驻马店市第二初级中学数学教师于大平等主讲。他们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做一名优秀中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强化师范技能、传承中华文化的热情和动力。
(三)微课大赛:教学信息化的职前汲取
在数字信息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表现形式的“微课”应运而生。“在混合学习和移动学习日益盛行的趋势下,微课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4]
豫南X大学首次教师教育文化节微课大赛的目的是“搭建全校微课交流和推广应用的平台,提高广大学生的微课制作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微课大赛评分准则的一级指标包括“教学设计”“技术实现”“教学效果”“作品规范”四大部分,“教学设计”下的四个二级指标“重点突出”“方法灵活”“结构清晰”“课件设计”,以及“技术实现”下的两个二级指标“视频录制”“交流传播”各占10分,“教学效果”下的两各二级指标“目标达成”和“推广价值”也各占10分,“作品规范”下的三个二级指标“材料齐全”和“语言规范”各占5分,“科学正确”占10分。
参赛师范生通过对微课教学主题的确定、知识点的细化、教学设计和课件制作、微课视频的拍摄和录制、视频的编辑与优化、教学活动的实施等环节,教学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高质量的微课不仅能促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对其他师范生的微课制作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四)说课大赛:课堂教学艺术的职前提升
说课自1987年提出以来,已逐渐成为教研领域的一项重要活动,与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一起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基本形式。
豫南X大学首届教师教育文化节说课大赛包含说课、答辩和特长展示3个环节,满分共100分。说课部分70分,说课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同时要求使用板书展现其粉笔字功底,英语学科说课环节要求全英文教学;答辩占15分;特长展示也占15分。说课使师范生通过由“怎么教”到“为什么这样教”,思维由感性发展到理性。要达到理想的说课效果,师范生必须熟练掌握教材、教法和相关教学理论。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三笔字大赛:教学基本功的职前加强
三笔字是中华民族书法艺术宝贵财富,但随着电脑打字的盛行,三笔字渐渐被忽视,甚至被遗忘。为了让中华民族书法能源远流长,师范院校开设三笔字课程和举办三笔字大赛活动都非常重要、意义深远。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各阶段写字教学要求的加强,师范生的三笔字能力也日益受到重视。1992年9月,原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下发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基本要求》第三章对三笔字书写的技能训练提出了具体要求,要求“正确掌握3755个第一级汉字的字形、结构、笔画、笔顺”和“熟练掌握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的楷书或行书的书写技能”。
豫南X大学首次教师教育文化节也将三笔字列为此次大赛的重要一项,此次三笔字大赛分为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三个单项比赛,赛程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由各相关学院组织实施。写好三笔字是国家教育部对师范生提出的素质和基本职业技能的要求。师范生除了具备精深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和从教技能外,还应将字写得规范、工整、美观,以适应将来教学的需要,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六)教育实习征文、摄影、DV作品大赛:日常教学生活的职前体验
豫南X大学首次教师教育文化节教育实习征文、摄影、DV作品大赛的作品主题要求“真实反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实习支教工作和生活的文字、图片及视频……通过实习生活的点点滴滴,真实记录实习生的心路历程,共同回味和分享‘初为人师’的经历”。
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实习支教工作等是一个优秀师范生成为一个熟手的教学工作者所必经的途径,这个过程对师范生的实际教育和教学能力可进行有效的锻炼和提高。所以,豫南X大学首届教师教育文化节教育实习征文、摄影、DV作品大赛的征文要求“题目自拟,文体及字数不限,内容积极向上,真实再现实习生的实习生活或实习心得”;摄影和DV作品也有明确要求。通过提醒实习生关注和记录自己的实习期间的教育和教学生活故事,不仅能使师范生初步的教育教学能力得以施展和提高,而且锻炼了师范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参加教学实践活动。豫南X大学举办的首届教师教育文化节。通过进行师德报告、名师讲堂、微课大赛、说课大赛、三笔字大赛、教育实习征文、摄影、DV作品大赛等活动,对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教师教育文化节活动对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的促进作用
(一)教师教育文化节活动有助于师范生教学表演潜能的挖掘
人类的表演潜能同人类的感知觉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是相互联系的,“都是人类无数实践活动在心理结构中的积淀,它的外在表现是本能的、无意识的,但实质上却是实践的光辉结晶”[5]。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同教育层次和不同学科的教师,其教育教学能力存在着区别。
一般说来,教师的一般能力包括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处理教材的能力、课程开发的能力、了解学生的能力、理解他人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自我监控能力等。日本冈山理科大学教授小山悦司认为,教学能力包括“技术侧面”和人格层面,技术层面包含专业技能、智谋技能、交际技能;人格层面包含个性与动机。[6]为适应新课改需求,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人格侧面”备受重视。但目前的许多高师院校对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仍仅停留在强调师范生的“技术侧面”和“专业技能”方面,与新课改倡导的“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反对经验主义和本本主义,确保课程对学生、学校、地方的适应性”理念相悖。
在此背景下,教师教育文化节活动犹如及时雨,通过开展师德报告、名师讲堂、微课大赛、说课大赛、三笔字大赛、教育实习征文、摄影、DV作品大赛等活动促进师范生教学能力的萌生与发展。
(二)教师教育文化节活动展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
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20世纪末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都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类课程的开设,“倡导课程向儿童的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的综合化”[7]。为顺应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和迎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2001年6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1]。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探讨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现代教育中的个性内容、体验内容和反思内容,与传统教育片面追求教育个体的发展、共性和知识有所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与传统实践活动强烈的目标性不同,综合实践活动更强调多种主题,多种任务模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这种复合不是来自教师的人为复杂化,而是来自于学生个体对实践活动主题的更深入认识和挖掘过程。在国外,教育的综合实践活动被童子军组织、民间公益组织、社区管理组织所分解,学校只是起到了辅助和输送的作用。在中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课程改革被推动,附加在课程体系上的课标教材、封闭实践基地、素质报告承担了更多的实际责任。
(三)教师教育文化节活动促使师范生教学信念养成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属情感范畴,是认知和意志的统一体。信念的养成来自个人情感经历和社会文化背景。
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2
[关键词]职前教师 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反思性实践
[作者简介]胡晓静(1980- ),女,山西平遥人,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教育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师教育、第二语言习得。(陕西 西安 71012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陕西省教育厅研究课题“基于反思性实践的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11JK0338)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3-0084-02
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对从事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外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职前英语教师培训是英语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重要阶段。目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师职前培养工作主要由师范类高等院校承担,但是师范类院校在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方面力度不够,部分师范类院校甚至存在“去师范化”倾向,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脱离实际,由于培养机制的问题毕业生不全是合格的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职前教育体系,建立多层次的英语教师培养机制,保证教师入职前接受必要的专门训练。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外语教育投入不足,师资队伍水平相对较低,中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学历不达标,专业素养参差不齐,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普遍较低,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和职后教师专业发展体系不健全,因此英语教师培养和培训的途径还有待进一步探索。我校虽不是师范类院校,但是这所西北地区唯一的外语类大学,为陕西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英语教师。英语教育学院的毕业生绝大多数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这些学历水平较高、英语学科知识扎实过硬的毕业生将成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师资的中坚力量。
一、现行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时间不够
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跟其他专业的学生都是实施四年制的培养模式,在这四年的时间里,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学好英语,还要学会如何教英语,学习的任务量很大,如何在不延长培养时间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这两个目标值得广大职前英语教师教育工作者深思和调研。
(二)培养目标不清晰
我国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 对于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研究方法、教师意识、教师身份、人文素养等教师教育内容,没有明确而详细的描述,以培养通用人才为主要目标。
(三)课程设置不具体
现行英语教育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英语学科课程和教育学科课程两张皮现象严重。英语学科课程在内容上片面追求自身系统的逻辑性、系统性,而忽略了它们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性和实用性,缺少与教育学科课程的有效融合。课程类型上也明显存在重学科课、轻实践课,重分数课、轻综合课的倾向。
(四)教学理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专业教学脱离了中小学英语教学实际,注重英语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必要的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的培养,导致职前教师实践能力不足,学生一旦毕业走上教师岗位,感到无所适从,难以适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育实习也无法给职前教师提供充分的机会把理论知识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活动严重脱节。
二、构建中小学英语师资培养新模式
教师在教育当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职前培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开始阶段。现行的培养模式根本不能满足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因此培养模式的改变势在必行。
(一)优化课程设置
我们对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课程做了如下调整: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课程主要包括三部分:英语学科课程、教育学科课程和ESP学科课程。将语言类课程进行简化和整合,突出外语师资培养特色,实现以教育为主体的语言学习,将教育学课程与英语学科课程实现有效融合,开发题材多样的ESP课程。在所有的课程教学中,把中小学英语教学环境知识、英语教师基本专业技能培养融入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将抽象化、范畴化的教学法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教师意识。
(二)实施反思性教学实践
反思性实践职前教师教育模式除强调其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外,更注重他们专业意识、专业态度和专业发展自主性的培养。职前教师反思性实践教育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一教学思想贯穿于职前英语教师教育系列课程的全过程,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师反思性实践职前教育的理论准备阶段,反思性教学实践则是课程设置改革的保障措施。
职前英语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教师教育者最直接影响职前教师教学态度与教学方式,他们的教育理念、教学风格、对新教育教学理论的态度很容易被职前教师效仿、认同。职前教师经过长期的“学徒观察”容易对教学产生单纯的理解,只看到教师的外部行为,而忽略了其内部思考。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是持续终身的过程,而不只是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反思性实践是教师终身发展的基本形式,因此,培养专业反思能力应贯穿在整个教师教育阶段。把反思性实践纳入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的课程体系,为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课堂观摩反思、教学任务设计、教学实践操练、教学反思日记、教学行动研究是具体的实施措施。
1.课堂观摩反思。课堂观摩反思主要采取教师教育者授课、讲座、特级教师教学展示、微格教学实践等形式。职前教师将描述他们观察到的课堂教学过程、记录英语教学课堂、填写课堂观察表、分析课堂录音、录像等。课堂观察的结果将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
2.教学任务设计。职前教师进行专业教学技能的系统学习,主要包括理解运用教材、课堂活动和任务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及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展示自己的教学思想等。职前教师在教师教育者的指导下分析中小学英语教材,以中小学英语教材为蓝本,制定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教学用具,构思整个教学过程。
3.教学实践操练。微格模拟教学和职前教育实习将尽可能多地给职前教师提供实践操练机会。职前英语教师在微格课堂演示自己的教学过程,把大脑中建立起的英语教学过程转化为具体的教学形式,练习各种教学技能,亲身体验和监控各种教学行为和策略。职前英语教师还将在实习基地进行教育实习,他们在真正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检测课堂教学基本技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职前教师真正成为反思实践者。
4.教学反思日志。撰写教学日志是教师教学反思的一种有效形式。一位执教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学高级英语教师这样说道:如果我们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能经常抽出时间反思记录自己每天的课堂教学,那么花在这段时间上的心思所产生的效益绝对不低于课堂内常规教学所产生的效益。教学日志为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情况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我们的职前教师教育模式把教学日志引入,旨在促进职前教师反思性教学实践。
5.教学行动研究。对职前教师教学研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是师资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学行动研究将引导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随时随地进行研究,教师不仅仅承担传授知识、释疑解惑的角色,更承担研究者的角色。教师参与课堂研究,可就教学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设计研究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利用课堂观察、建立学习者档案、撰写教学反思日志、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随时随地管理和更新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效果,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的不竭动力。教育实习过程中,职前教师从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入手,运用问卷、访谈、课堂观摩等方式初步调查和分析自己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并最终确定教学行动研究具体方案。返校后收集、整理、校对并输入电脑,汇集成职前教师行动研究语料库,这些资料将成为指导下一批职前教师的教学资料。
三、保障措施
(一)编写新的教材、教学资料,真正实现语言学科和教育学科的“兼容并顾,有效融合”
目前英语教育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教学资料跟国内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使用的教材几乎一样,在此基础上,再加几门教育学的课程,语言类课程和教育类课程“两张皮”现象严重,设计开发新的教材、教学资料势在必行。在语言课程教材中融入教育学知识,苏联、欧美等著名教育家有关教育理论、教育教学改革等英语文章都可以做教材素材,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做了一些删节和调整,这样新教材既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更能让学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教学理念,凸显中小学英语教师人才培养这一最终目标。同样,教育学科课程可部分使用英文原版教材,鼓励教师全英文授课,把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功底的理念贯彻整个教育学课程的讲授过程。
(二)建立职前教师“成长档案袋”,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要评价模式
培养模式的革新带来了评价模式的变更,过去以课程分数、实习分数为主导的单一评价模式有很多的弊端,形成性评价应成为职前教师成长的主要评价模式。教师教育者给职前教师建立“成长档案袋”,职前教师的试卷、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日记、微格教学资料及光盘、实结,甚至教学研究报告都保存起来,“成长档案袋”记录着职前教师的成长历程,是实现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的极其珍贵的资料。在学生实习成绩的鉴定上,也要改变过去单纯以分数评定实习效果的做法,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实结和实习研究报告。
(三)师资力量的重新布局规划
为了确保新模式的正常实施,需要引进一批教育学、教育管理学高层次人才,这些人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智囊团”,在整个培养模式的构建、实施等方面充当顾问角色。他们定期开展师资建设、师资培养的讲座和举办教学研讨会,提高教师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培养意识。对于目前在岗的英语教育专业老师,之前几乎都是英美文学专业、翻译专业及语言学专业的毕业生,这些老师的职前教师培养能力亟待提高。有一位教龄长达25年的老教师感慨:“我都教书教了25年了,才发现自己不会教书,我的老师当时怎么教我,我就怎么教学生,教书主要是根据经验和主观想象。”由于教师教育者专业能力的欠缺,有不少人不能很好地胜任中小学外语师资培养的重任,因此,要给这些老师提供国内外相关的进修机会,提高教师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水平。
(四)设计开发实践课程,力求课堂理论课程实践化;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交流合作,实现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
新的课程模式要给职前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帮助职前教师课程学习过的理论课程实践化。模拟授课大赛、说课、集体备课、撰写研究报告等是不错的活动。职前教师培养院校要加强与实习基地的交流和合作,实习基地实习是职前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前难得的实践机会,也是职前教师教学理论难得的实践化机会,一位职前教师在完成了一个月的实习后,在实习日记中这样写道:“过去观摩了很多老师、学生的教学课堂,自己也有微格教学体验,但走上真正的讲台,看到讲台下密密麻麻的同学,还是非常紧张。为了不辜负学生那如饥似渴的眼睛,我和伙伴们努力备好每堂课,在上课之前先试讲,认真改好每一本作业,这次实习我才明白了原来老师这个活跟我们想的完全不一样。”培养院校的老师和实习基地的老师要通力合作,加强交流,实现职前教师培养的“双导师制”。
四、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教育新模式,这一模式立足于国内英语教师师资培养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优化了职前英语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实现了英语学科和教育学科的有效融合,强调职前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发展,帮助职前教师建构个人教学理论;另外,反思性实践纳入职前中小学英语教师培养体系,更注重培养职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探讨英语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提高中小学英语师资队伍水平,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程红霞.对职前英语教师教学反思日志的分析与思考[J].基础英语教育,2010(3).
[2]程晓堂,孙晓慧.中国英语教师教育与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 (3).
[3]韩刚,李庆.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改革:“3DR”课程方案[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4]韩刚,王蓉.英语师范生教师教育课程的专业化目标[J].教师教育研究,2005(3).
[5]王芳,马云鹏.“教师学习”研究的发展及其对职前教师教育的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0(4).
[6]王蓉,韩刚.英语师范生的专业成长:“3DR”课程实验总结[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7]武和平,张维民.西部地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基础英语教育,2010(1).
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3
2004年10月8日——11月12日,这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这段时间我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高二(九)班实习,班主任兼指导老师刘宇老师在我实习过程中予以极大的支持和帮助,让我受益匪浅。在为期五周的实习期间,我主要进行了教学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
一、教学工作。怎样上好每一节物理课,是整个实习过程的重点。刚开始的两个礼拜的任务是听课和自己进行试讲工作。在这期间我听了3个课任老师共10节课。在听课前,认真阅读了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如果是习题课,则事前认真做完题目,把做题的思路简单记下,并内心盘算自己讲的话会怎样讲。听课时,认真记好笔记,重点注意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思想及与自己思路不同的部分,同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吸收老师的优点。同时简单记下自己的疑惑,想老师为什么这样讲。在正式上讲台前我还进行了多次试讲。在准备教案前,认真阅读教材,并与任课老师上课内容相联系,按自己的思路写出教案。但课任老师的要求与自己准备的内容经常有出入,所以对教案作了一定的修改,做到自己的思路不乱,又能达到课任老师的要求。为了克服上讲台时的紧张,不断的进行试讲。同时在本子上把自己上课讲的话都写一遍,作足充分的准备。
10月26日,我第一次登上了讲台。虽然上课前不断的告诉自己要镇定,要循序渐进教学,可是在上课的铃声敲响的瞬间,望着台下三十多双好奇的眼睛,紧张还是不请自来。即使偷偷的深呼吸也无济于事,只能一个劲地重复着教案的内容,眼睛始终不敢对上学生的。尤其是在学生的反应与自己的有点出入时,稍有点乱。尽管没有讲错东西,但讲课的内容有点乱了。不过后来还是很快的镇定下来了,讲完预期的内容。因为是实验课(把电流表改装为电压表),因此预留了二十几分钟给学生做实验。因为自身经验不足,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有些没能及时解决,而且有个知识点(上节课任老师讲过)以为学生掌握了而没有讲,是一个很大的不足。在紧接下来的同一节内容的课上,我放松心情,及时注意学生的反应,将上节课没讲的知识点补上,改进了第一次课的不足。课后,刘老师针对我的上课情况评价说,整体上好,第二次明显比第一次好。同组的实习老师评价说,就是音量小,与学生的配合还有点不足。在接下来的讲课中,我改正了缺点,上课也没有那么紧张了,也和学生达到了很好的配合,成功的完成了欧姆表的教学工作。
在教学实习中,我也帮老师批阅作业和试卷,将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映给老师,并针对情况利用中午午自习期间给学生答疑。在实习期间,我还监考 了一次政治和一次物理考试,并参与了实习小组调查问卷的工作。
二、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做为高二九班的实习班主任,想现任班主任刘宇老师学习班级的管理。实习班主任是实习过程中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职务。第一次站在班里,面对新面孔,非常紧张。只是粗略的作了自我介绍,但在往后一个月的接触中渐渐地记住了每个学生,以及部分学生的个性特征。
在实习中,我每天早上7:20到班,配合班主任监督全班同学交作业。在早上10:05的课间操和下午1:30的眼保健操中,我也参加班级检查。每周一上午第一节课的升旗仪式我也随班参加,周一、二、四的午自习到班答疑,并监督他们做好午自习。
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班委改选后的第一次班委会。认识了班委并了解了班委的工作。透过他们了解班里同学以及班级情况。参加校运动会,并针对在这次运动会上班级的成绩不如人意,在班会上进行了一次关于“体育运动”的调查问卷工作,并将统计结果反馈给班主任老师。 字串2
字串2
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4
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主体,在对学生开展基础性文化知识教育的同时针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开展职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职业能力和学科研究与技能操作并举的人才。正是因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具有的上述使命和特点,高等职业教育中学科教育的开展就需要有针对性的调整。语文教育专业是高职院校中传授语文学科教学知识的科目,是集基础性与应用性于一体的师范性教育科目。如何遵循高职教育特点开展语文教育专业的教学,是理论界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高等职业技本文由收集整理术学院教育的特点
1、应用性人才为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开展的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的高等教育,以培养经营管理服务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特色是显著的。所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放在高职院校培养的重心。
2、坚持“职业性”的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能力中心”,即注重职业性,应用型,适应度。这一培养模式关注学科的市场需求度,课程内容的应用性以及学生能力的开发。在给予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的同时坚持专业课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职业性。
3、课程设置与内容选择依市场需求而定 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开设与内容选择是具有市场需求的针对性的。这与普通高等院校强调学科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较大差别。科目的开设唯有遵循市场需求和配置,才能更好的为高职院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工作服务,保障社会人力资源的需求。
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需求 所谓“双师型”师资指的是教师即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也需要具有丰富的职业经验和实践能力。这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教师自我进修,自我发展的指导方向。
5、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视 教学实践是高职院校开展课堂教学的重点环节。这一环节强调技能训练,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和模拟实习的能力培养,强调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
6、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共同参与 产学研相结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的体现和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途径。学校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应学科,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大纲等,企业则针对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特色等为学生实训提供平台和机会,通过一线工人的经验介绍和实地培训加深学生的课堂所学,并做好接受毕业学生来企工作的准备。
二、高职教育特点在语文教育专业教学中的体现
1、针对市场需求,合理开设本专业课程,选择教学内容
语文教育是师范类教育学科,针对各级学校输送合格的语文教师,为社会培养一批语文教学工作者和社会实践者。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语文教育学科教学时,要针对当地或者一定区域类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需求度及侧重面,结合地区语文学科发展的现状,有重点的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师范生基本技能等,尤其是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要一并重视。高职院校应与当地的中小
转贴于
学开展人才培养合作交流,针对语文学科急需的教师素养,教师技能进行学术讨论和研究,综合出一套适合市场及学校教育教学就业工作的教育计划,让语文教育专业的开展更能够针对地区实际情况,针对各中小学的人才需求。
2、在注重文学素养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语文教育是传播文学知识,培养文学素养,树立文学创作意识的学科,语文教育首先要做到对学生文学素养的熏陶,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语文,爱上语文。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了解,习得并掌握语文学科的教学技能和基本理论知识,尤其是走向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基本技能如钢笔字,粉笔字,简笔画,无生上课等,做到让学生理论实践“双达标”。职业能力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等项目。这些是学生走向社会从事职业,成为合格劳动者,管理者所必须具备的项目,学校需要通过对课程三维目标的设计,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给予学生多方面,多层次的培养,让学生走向社会能够尽快适应职业的需求,尽早进入角色,发挥作用。
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5
【关键词】中职学校 青年教师 培养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9B-0052-02
青年教师作为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的主体,是中职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坚力量之一,是学校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对学校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由于青年教师大多来自高校应届毕业生,其中师范类毕业生往往缺少教学经验及相关专业知识,非师范类专业院校毕业生往往缺少教学方法、技巧及相关的教学理论知识,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对中职学校青年教师进行培养。
一、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青年教师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青年教师是学校新鲜血液,他们一到学校就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走上教学岗位,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可以使他们尽快熟悉教学工作,掌握教学规律,适应新的教学工作要求。同时,也有助于青年教师了解其成长为中高级教师所要经历的阶段、所要具备的条件及能力,从而有所准备,不断地完善自我,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扎实的工作作风。
(二)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由于中职教育发展需要,目前中职学校青年教师中,大部分都是非师范院校毕业的专业技能型毕业生,这部分青年教师系统接受了心理学、教育学等学习培训提高后,会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技巧;师范类院校毕业的青年教师接受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后,在基础课、公共课的教学中会紧扣学生的专业实际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乐于学、教师乐于教,教与学相得益彰,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及水平。
(三)有助于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教育部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有明确要求:不低于本校专任教师的30%。刚刚大学毕业就走进中职学校的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扎实但实践操作技能欠缺,理论与实践存在脱节,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特别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使青年教师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这样既能丰富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又可以使青年教师不断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四)有助于中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职学校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和希望,承担着承前启后的重任。俗话说“有名师才有学科带头人”、“有名师才有示范性专业”、“有名师才有名校”,中职学校要发展要升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青年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可使青年教师尽快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及能力,迅速成长为中高级教师、“双师型”教师、教学骨干或学科带头人,从而不断出教学及科研成果,同时这些名师往往能凭借他们良好声誉和影响吸引学生,这对中职学校的招生、示范专业的创建及学校的升级都大有好处。
二、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现状分析
(一)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力军,但缺乏社会实践和教学经验。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中职教师队伍也越来越壮大,而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的比例逐年升高,如柳州畜牧兽医学校35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 45%。但是,青年教师多数刚走出大学校门就直接进入中职学校,普遍缺乏社会实践和教学经验。
(二)专业对口率高,但教学基本技能欠缺。目前,中职学校需求的青年教师大多是专业型、技能型教师。如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主要开设畜牧兽医、特种经济动物饲养等专业,青年教师主要来源于非师范类普通院校农类专业毕业生,他们普遍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素养,以及必要的教师专业伦理素养,对教师职业的特征、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完整的教学流程和中职教育的规律等认识方面存在偏差,未能形成明确的、正确的角色意识。
(三)理论知识扎实,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差。青年教师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扎实,但在多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方面存在困难,绝大部分都没有经过教学专业培训,专业技能水平不高,距“双师型”标准仍有差距,较难适应以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中职教学模式。少数青年教师受考研、调动、婚恋等影响比较大,课堂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
(四)重教书,轻育人。青年教师常常以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手段为重,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贯彻落实不到位,往往是“填鸭式”地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的思想政治教育及为人处世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五)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多数青年教师在教学上花了大量的精力,而忽视了对教学规律的总结,对教学法的研究重视也不够,甚至有的青年教师任教五年以来没有写过关于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或教学工作总结;部分青年教师的学术科研意识淡薄,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三、中职学校青年教师的培养策略
(一)建立机制,搭建平台,创设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氛围。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⒈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机制。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如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人事科和教务科联手,制定和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相关制度,拟定相关文件,设计对青年教师成长有利的条件;制定青年教师培养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建立了青年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与企业“结对子”制度、“传帮带”制度等。为保证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经费保障。
⒉搭建青年教师成长的平台。青年教师的成长是需要鼓励的,学校应提供条件、创造机会,挖掘青年教师的潜力,使青年教师健康快速地成长。如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在国家改革与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及课程改革等工作中,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每一项工作都安排青年教师参与;尽量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全校或教研组的公开课等,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教学能力;有意识地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或各种学术会议等,让他们增长见识;同时在生活上、工作上关心和帮助青年教师。
⒊开展“传、帮、带”活动。每学期,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教务科都安排一批本校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35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进行“传、帮、带”,指导教师从备课方法、讲授方法和评价方法等传授有关教学技能及其实践应用,从相关课程内容广度和深度等方面手把手地传授经验和指导。实践证明,经过“传、帮、带”活动,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水平能迅速提高。
(二)注重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为保证正常的教学,柳州畜牧兽医学校一般利用寒暑假及业余时间安排青年教师到畜禽生产企业、饲料生产厂、兽药厂、宠物医院或门店的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把下企业实践锻炼作为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的指标。教师通过到企业实践锻炼,在生产实践中学习所教专业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并能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调整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操作技能不断提高。
2.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每年积极争取由各级教育机构或企业组织的培训活动,建立“校本+外出”相结合的培训机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青年教师到高校、科研单位、大型企业开展专业研修。近年来,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平均每年参加教育部门或畜禽生产企业组织的各种培训有90人次以上,其中青年教师占 80%左右,以使他们掌握专业的新动态,站在专业发展的前沿。
3.安排青年教师到教学实习牧场或专业实验室锻炼,使他们熟悉教学设备和畜禽生产要求,快速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柳州畜牧兽医学校规定新参加工作的年轻专业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必须在教学实习牧场或专业实验室进行专业锻炼三年。实践证明,青年教师经过锻炼,实践教学能力有明显提升。
⒋根据个人专长,安排青年教师进入相关科研团队,或参与精品课程项目研究、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实践管理、农类学校学生礼仪培养等,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专长,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师德建设,提高青年教师育人能力。为提高青年教师的育人能力,柳州畜牧兽医学校把师德教育常态化,除了对每批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开展师德方面的培训外,在制订每学期政治学习的计划时,都加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容,并安排相应的学习时间;开展先进典型报告会,学习教书育人楷模主题教育活动,或观看录像学习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引导青年教师投身职业教育、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当好学生良师益友。柳州畜牧兽医学校规定青年教师必须担任三年以上班主任,且将班主任工作经历及考核结果与职称评聘、评先评优挂钩。
(四)增强自主意识,提高青年教师发展动力。鼓励青年教师根据自身专业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利用多种教育资源,提升自我。柳州畜牧兽医学校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必须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聘请专家到校讲座,指导青年教师结合职业教育发展形势、学校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合理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柳州畜牧兽医学校经常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比如信息化教学设计比赛、教学优质课比赛、说课比赛、科技成果展示等活动。近五年来,通过竞赛,有一批优秀者脱颖而出,提高青年教师能力的同时带动青年教师整体发展。
通过上述的培养策略的实施,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大部分青年教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科研能力都有了较大提高,晋升职称的人数也逐年增多。带动学校示范专业建设及发展。如中高级职称教师、“双师型”教师迅速增多:高级职称教师近30名,中级职称教师55名,“双师型”教师达23名,广西名师工程培养对象1名;出现青年教师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其中自治区级近30项;近10位教师参加农业出版社国家规划教材编写;编印10多门专业课程实训指导书;200多人次教师与40多家企业结对子;青年教师参加自治区级、国家级技能比赛30人次获奖。
【参考文献】
[1]王国鑫.中职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J].机械职业教育,2011(4)
[2]唐楠.浅论中职青年教师的培养[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1)
[3]李光辉.在青年实习教师培养工作中引入导师制[J].职业与教育,2008(3)
[4]李晓菁,刘小丹.高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有效途径:青年教师导师制[J].科技科技信息,2007(33)
师范类实习自我报告范文6
论文摘要:高等师范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自国家1995年《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以来,虽在全国有关高校一度出现好的势头,但很快被我国高校扩招的形势冲淡了,目前情况令人担忧。因此,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从宏观上构建高等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应是当务之急。
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都有赖于全民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常说,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这是时代与历史赋予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从教师职业本身而言,能够胜任这项工作也并非易事。俗话说:“身为父母容易,但为人父母却不易。”这与当教师似乎也有相通之处。当我们选择学习师范,我们就是一名未来的人民教师了,但要真正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人民教师却还得进行严格的专门训练。它正如“做父母”,并不是有了孩子就是好父母。
建国以来,教育界虽然多次提出要重视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但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是重视教师的学历、资历,不重视教师的技能。即使在师范院校,往往只注重大学水平而忽视师范特点,未能把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1994年,原国家教委曾根据《教师法》和《教师资格条例》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组织专家制定了《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给了各高校,各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对此虽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加强教师的职业技能训练,但很快被我国高等教育规模迅猛扩大的形势冲淡了。
目前,高等师范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任务没有落实。《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指出:“对高等师范学校在校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系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转化为具体的职业行为方式,并使之趋于规范化,对于形成学生教育和教学能力,对于学生毕业后胜任教师工作都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规定师范职业技能分为“讲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汉字和书面表达、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技能等四部分”。由于高校的扩招以及新形势下各高校具有较高师范素质的教师偏少,落实《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的要求显然力不从心。第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不合理。过去,高等师范教育一般只局限于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法这三门教育理论课程,辅之以四到六周的教育实习。但实践证明,这种安排由于过多地依靠理论讲授,往往使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流于形式。第三,由于中学师资从过去的师范院校单口培养走向今日的多元培养,非师范院校也可办师范,其“学术性”又往往压倒“师范性”,而师范院校在激烈的毕业生就业竞争面前又不得不放弃单一的师范特色,纷纷向综合性大学靠拢。高等师范教育在这种夹缝之中处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几乎成为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因此,加大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力度,突出师范教育的特色和专业性,是提高高等师范教育在“师资市场”中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
毋庸置疑,作为一名合格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文化知识,但仅仅具备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一个教师只会照念教材上的字句,没有任何技能的传授,那他至多只是一架把文字变为声音的机器。换句话说,从事教师这门职业与从事其它任何一门职业一样,都需要从事这门职业的技能。
技能,通常是指人们运用某种知识经验完成一定目标任务的活动方式。职业技能即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某种特定的技术。教师职业技能也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学生学习,达成一定教学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它是教师完成教学实践活动的基本保证。教师的技能,决不只是简单的转化技能。教学是一门艺术,它是综合运用我们的各种知识与技能的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本领。显然,这项本领包含有多方面的能力,我们把这些能力的总和称为教师职业技能。作为一名师范生,如果希望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一流的教师,培养出一流的人才,就必须狠抓当前,夯实教师职业技能的基础,把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高等师范学校开设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一个总的目标就是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使他们初步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才能,为他们今后能够胜任基础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师范基础。20世纪末,国际教育界曾提出过一个叫做“Open compe-tence”的新概念,直译的中文意思是“打开能力”、“扩展能力”,这实际上是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能力的核心内容。教师之所以被称之为工程师、艺术家,也就是指教师的劳动带有创造的性质。创造需要知识,但更需要在教学能力上有所突破。可以说,任何一个国家在师资力量上的优势,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在教学技能上的优势。
教师职业技能的提高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有一个过程,而高等师范院校的学习阶段只是教师个体专业化的起点,其培养目标必须从教师专业性的要求上加以宏观把握。从静态角度来讲,教师职业技能的内涵包括专业理想境界的建立、专业知识的掌握与专业能力的形成与拓展,即指从事教师工作应具备专业思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从动态角度讲,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并非自然天成,它需要长期的学习与实践,不同的阶段有内涵不同的着重点。因此,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培养合格的满足基础教育要求的教师,但又应明确培养目标仅仅是一个理想愿望,合格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磨练;进而,我们还应着眼于师范生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他们基本能力的形成。尽管能力的形成有一个过程,但高等师范教育是重要的奠基阶段,对他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包括哪些内容呢?由于教学行为极其复杂,人们对一名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师范技能的项目要素看法不一。苏联学者C.涅德巴耶娃在《教育必须具备哪些能力》一文中,阐明教师职业技能包括12个方面;英国教育和科学署在((教师职前培训改革》文件中,归纳出教师应具备27种职业技能;美国佛罗里达州规定教育应具备的职业技能有1 270项之多;我国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要求教师具备4种职业技能。以上已充分说明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比较复杂。
为了方便教学,这里有必要将教师职业技能进一步加以明确与概括。教师职业技能的表现形式是外显的,多体现在“嘴”与“手”,但它又是一种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教师职业技能就必然与人良好的大脑机能有关,又同人的嘴、手等感觉器官紧密相联。因而,我们把教师职业技能概括为:“玖M",即脑(Head )、嘴(Mouth )、手(Hand)这三方面功能的和谐释放。
当然,"H M’z’结构的划分毕竟比较粗放,仍然不便于实施教学。不过,如果划分得太细,也未必能够使学生得其要领。我们认为应当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所说4种技能的基础上稍加拓展,将脑、嘴、手三方面的内容再分解为如下8种技能:
脑:脑的机能是潜在的,教师的所有职业技能都得通过脑的机能来统筹,有些技能虽是通过嘴与手释放出来的,但更多地却偏重于心脑的文化知识和思维能力方面的修养,它包括课堂教学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文艺鉴赏技能等。
嘴:主要是指教师运用普通话进行口头表达的技能,以及音乐演奏技能(音乐视唱)等。
手:包括教师“三笔字”(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书写技能、使用教学媒体技能、音乐演奏技能(乐器演奏)、美术创作技能等。
与《高等师范学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相比,这里将使用教学媒体技能单列,并另外提出了文艺鉴赏技能、音乐演奏技能、美术创作技能,其主要理由有两点:第一,将使用教学媒体技能加以突出,是新世纪教学发展的需要。2004年底,《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要求从业者“认识到教育技术能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必要组成部分”。第二,其它3种技能都属于文艺方面的,而文艺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而且一直都是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师范教育如果舍弃了文艺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当然是毫无道理的。
教师职业技能不仅包括外在的动作技能,而且还包括内隐的智力技能。然而,由于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教师职业行为尤其需要深层次的智力技能为主导,同时,教师职业技能毕竟又只能通过外显的方式来表现,从而达到沟通传授的目的。教师职业技能的训练需要全方位地对师范生进行考虑设计。
从宏观上构建高等师范学生教师职业技能培养模式应是当务之急。
从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看,发达国家的教育类课程占师范专业课程体系的16%一33 %,而我国仅占5%一7%,大多数高校至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师范教育培养模式,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学实习”的模式,这种教育培养模式与现代教学方式脱节,收效甚微。因此,有必要对高等师范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作较大调整。
就教师职业技能的构成结构而言,它主要包含8个方面的技能,这些技能当然最终还得通过课程来实现。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我们提出了“二四课程模式”,或者叫做两个部分、四种课型模式。两个部分是: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四种课型是:教育理论课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践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课程。通过这些课程设置,从而形成富有特色的“四位一体”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其具体安排见表1。
“二四课程”体系,与以往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相比,有几点明显不同:(1)加大了教育类专业课程的比例,不仅有必修课,还有选修课。(2)将教育类课程分为显性与隐性两类,以及理论课如“教育学”、训练课如“教育见习与调查”、实践课如“教育实习”、活动课如“教学研究小论文比赛活动”等四个部分;在隐性课程选修部分,如学生超出要求完成学分,其超出的学分可充抵专业任选课学分。(3)明确了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目标规格,不论是师范类专业还是非师范类专业学生,只要选修师范教育方向,就必须修读以上训练体系的部分课程,并取得46.5个学分后才能获得《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
培养模式依赖于课程,课程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又依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常规的教师资格考试往往局限于两三门课程,并不能全面检查和衡量考查对象的综合素质,尤其无法考察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而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最终取决于教师的实际教学能力。因此,教师职业技能课程应采取多元化的综合评价方式,特别应当注意采取现场评价考核的方法引导训练。
一方面,在技能训练课程的考核上,可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制度。一般说来,定期三级考核更有利于操作。一是一级课程考核。师范公共必修课一般是培养教师职业技能的理论基础,可将该类课程成绩作为下一步训练的切人点,为学生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档案”。二是二级过关考核。在二、三、四年级,可在学生初步掌握师范基础理论的前提下进行二级过关考核,全面实施“六证换一证”制度,这样更有利于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使必修与选修、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六证”即三笔字书写合格证、大学语文水平达标证、英语四级合格证、计算机操作二级合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达标证、中学教师综合素质合格证;“一证”即高等师范专两个方面,一是完成学校规定的高等师范专业全部课程所要求的修读学分,二是结合教育实习完成对毕业生教师职业技能综合水平的考核与认定。
另一方面,各门课程应特别注意采取现场评价考核的方法鉴定学生的从教水平。进人20世纪后,特别是“二战”以来,从教水平与资格考试的内容开始多元化。美国“州学校主管委员会”的报告显示:“在有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的州中,36个州测验基本技能,27个州测验教学知识,22个州测验所教科目的专业知识,28个州考核两个以上的内容。”再如“马萨诸塞州教育者证书考试”,其内容包括三部分,即交流技能、文化素质以及由申请人选择的所申请的证书领域的专业知识。当然,在全美运用最广泛的是“教育测验服务社”提供的“普瑞细斯系列( Praxis Series) "。以“普瑞细斯系列之二”为例,它包括四种测验内容:“全美教师测验:核心综合测验”、“教与学原理测验”、“特定学科领域测验”、“多元学科评估测验”,以此希望对测试对象有一个全面、综合和准确的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各州的教师资格鉴定和考核都向侧重考察教师的全面能力而不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的方向转变,并设计出了许多注重现场评价的新的鉴定形式,如课堂实地考察、录像考察等。如美国纽约州,老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传授能力等就是通过审查课堂录像的方式进行评价的。而且,美国大部分州近年还取消了教师资格证书终身制,推行教师录用制度,不断对教师的从教能力提出新的要求。这些做法,对我们很有启迪。
为了保证训练时间和强化训练质量,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最好能够贯穿于大学生四年的学习过程。其中,一年级可以以语文知识和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为主,在完成静态的大学语文训练的基础上,侧重于动态的教师口语表达训练和教师文体表达训练;二年级在承续一年级基础训练的同时,以加强非中文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为重点,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美学”、“文艺创作与鉴赏”等选修课;三年级则可以培养学生进行专业教学所必需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和班主任工作技巧,并以此为突破口为毕业实习做准备;四年级不仅要完成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测试,还得完成教育实习的任务。
再者,高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应列人学校师范教育方向的教学计划,并实行第二学籍管理(第一学籍为师范教育学科外的专业课学籍),以确保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实施。2000年以来,我国已按照教育部《实施办法》统一实施了教师资格证书的管理,高等师范学生需遵照执行,这对高校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第二学籍管理的实施非常有利。
为了使师范学生通过高等学校几年的学习,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面确有收获,教学质量有显著提高,我以为还有几个问题有必要提出并引起大家注意。
首先,高等学校师生员工都应提高新形势下对师范职业技能培养的认识,切实以《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及教人「200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为依据,真正克服高等师范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可以在以后教学实践活动中自然养成,以及教师职业技能就是“三字一话”的错误认识,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新模式,有力促进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整体质量的显著提高。高等师范学生也应以国家文件为指导,为能胜任基础教育教学岗位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高等学校虽然以“学术性”为其基本特色,美国学者布鲁贝克早就在他的《高等教育哲学》导言中指出:“高等教育研究高深学问”,甚至认为高等教育哲学的基点就是“主旋律‘E’调(E代表专门知识( expertise )—即深奥的探求—它构成了专门的学问)”。然而,“学术性”与“师范性”并不矛盾,高等师范学生应自觉地将二者统一起来。我国教育部文件指出:“教师专业化(Teacher Specialization)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显然,教师专业化也是新形势下对从教人员的更高要求,“学术性”本就是“师范性”的应有之义。
另外,从总体而言,所有教师职业技能训练都应以《教师资格条例》为动力和方向,大力引导高等师范学生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自我训练,明确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师范课程的直接目标是取得高等学校的《教师职业技能合格证》,它是师范学生毕业时最终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