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春季传染性疾病预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春季传染性疾病预防范文1
关键词:肉鸡疾病 预防 控制
商品肉鸡的生长周期一般只有49-56天,所以,养殖场鸡群若发生疾病,在出笼前多数来不及恢复。但商品肉鸡的及时出笼对于养殖场的收入、资金流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最终会影响养殖场商品肉鸡的经济效益,为此,养殖场在管理上必须制定一个理想的疾病预防与控制方案,重点是预防。本文将商品肉鸡饲养过程中容易发生的疾病和其防治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肉鸡疾病可以分为以下两类: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其中传染性疾病又可细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和寄生虫疾病。
1、 传染性疾病
1.1 病毒性疾病
1.1.1 禽流感
禽流感是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因难,咳嗽、打喷嚏为主要特征的高热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夏秋季节较少。
(1)病症。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缩颈、排黄绿色的粪便、眼肿胀流泪、头部和颜面肿胀、鸡冠、肉髯肿大发紫,个别出现抽搐、运动失调等神经症状,腿脚鳞片出血。
(2)防控措施。加强饲养管理,搞好隔离和消毒工作,提高鸡体的抵抗力对鸡舍和场地进行定期消毒;在平时的饲养管理中,可用中药黄芪多糖、洋霍、黄芩、大青叶等进行预防;预防其他并发疾病的发生强化疫苗免疫接种,提高鸡体免疫力 合理治疗,将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
1.1.2 鸡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一年四季都能发病,但以春秋季节多发,夏冬季节较少。
(1)病症。精神沉郁、鸡冠及肉髯呈暗红或暗紫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后期排蛋清样的粪便、个别肉鸡出现神经症状。
(2)防控措施。35日以内的肉鸡发病,首先把病鸡隔离,健康鸡用克隆30疫苗,4.5倍饮水,紧急接种;坚持抗体监测制度,大型现代化养鸡场,通过鸡新城疫血清学监测手段,及时了解抗体水平,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小型鸡场可参考供鸡场所提供的免疫程序和方法进行。当鸡发病时,应马上将病鸡隔离、淘汰,注射蛋黄液抗体,同时马上对全群鸡作紧急接种。
1.1.3传染性法氏囊
传染性法氏囊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以破坏鸡的法氏囊为特征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但以6、7月份发病较多.
(1)病症。病鸡排白色奶油状粪便,食欲减退,饮水增加;羽毛逆立、无光泽,嘴插入羽毛中,严重的卧地不动;个别病鸡有啄肛现象,胫爪脱水干瘪。
(2)防控措施。给病鸡施以适当温度,严格消毒,对6-12天的鸡群进行法氏囊弱毒疫苗饮水;饮水中加5%葡萄糖、0.1%维生素C 和食盐;对发病鸡群提高鸡舍温度2-3摄氏度;并注射高免蛋黄1ml/只。
1.1.4传染性支气管炎
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各种年龄的鸡都可发病,但雏鸡最为严重,死亡率较高,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冬春季多发。
(1)病症。主要特征是咳嗽、打喷嚏,气管有锣音,流鼻涕。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肾肿大呈“花斑肾” 表面有槟榔状花纹,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腺胃肿大、出血、呈球形。
(2)防控措施。在肉鸡7~8日龄时,用新支二联疫苗进行点眼滴鼻预防新城疫的同时预防本病。当鸡群发病后,呼吸型传支可用红霉素、强力霉素、泰乐菌素、环丙杀星进行治疗。肾传支可用乌洛托品、小苏打、碳酸氢钠、进行饮水治疗,消除肾肿及尿酸盐的沉积。
1.2 细菌性疾病
1.2.1 大肠杆菌病
肉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疾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夏季节多发。饲养环境不卫生、通风不良、舍内氨气浓度过高、温度过低或过高、过冷过热或温度骤降、温差过大等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1)病症。主要的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粗乱,消瘦,排绿色或黄绿色稀便,有时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颈震颤、角弓反张,呈阵发性。
(2)防控措施。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最多、最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为了防止发病,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配合适当的药物预防还可以用当地的分离菌株制成多价油苗在肉鸡7-10日进行免疫注射。
1.2.2雏鸡白痢
雏鸡白痢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细菌性传染病,在出壳后 周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1)病症。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采食量下降,怕冷,常扎堆在一起,闭眼嗜睡,排灰白色石灰渣样稀便,泄殖腔周围羽毛常被粪便污染,泄殖腔孔燥粪便糊住。
(2)防控措施。在平常的饲养管理中要及时投药预防雏鸡出壳后用的葡萄糖饮水在用 头孢类等药物进行预防。发病时可用庆大霉素、氧氟杀星、新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氟苯尼考、头孢类药物等进行对症治疗。
1.3 寄生虫疾病
1.3.1球虫病
该病分布广泛,发生普遍,危害严重。比较常见的主要是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两种。
(1)病症。病鸡精神沉郁、羽毛逆立、贫血、鸡冠苍白、食欲废绝、排水样稀薄带血或含未消化的饲料的粪便。
(2)防控措施。选用抗球虫药物,如地克株利、球痢灵、马杜拉霉素、盐霉素、甲基三嗪酮等药物治疗。肉鸡发生球虫病时,往往伴发坏死性肠炎或大肠杆菌病,治疗时要注意联合用药。
1.3.2住白细胞原虫病
春季传染性疾病预防范文2
母牛的繁殖力代表了牛的生产力,母牛繁殖能力下降,就可能导致母牛生产力的降低,使得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受损,为了提高母牛的繁殖能力,需要对母牛繁殖技术进行进一步研究与讨论,才能实现母牛生产力的提高。文章通过对母牛繁殖力的饲养管理措施讨论,提供提高母牛繁殖能力技术方法。
1 种公牛和母牛的选择
为了提高母牛繁殖力,需要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种公牛和母牛。种公牛要求体格结实、块头匀称、四肢健壮且健康无病史,对于繁殖能力不高、重量过轻、有近亲关系的种公牛不能用,避免出现母牛繁殖出不健康的小牛或近亲的隐性遗传基因的结合。对于母牛的选择要选择健康且繁殖能力强的母牛,剔除有卵巢囊肿或相似状况的母牛。
2 促进母牛的生理机能
为了保证母牛的繁殖力,促进母牛的机能能够有效促使母牛进行生产,且母牛进行的过程,能够让年轻母牛的卵巢发育成熟和经产牛恢复卵巢和子宫的繁殖功能,对于部分不能的母牛进行药物刺激或注射激素。
3 做好母牛配种工作和饲养管理
健康的配种能够提高母牛的繁殖力,在饲养中,需要根据母牛的状况,做好母牛的配种工作,有效的配种工作能够减少胎儿死亡、生出不健康的胎儿、流产等状况出现,在对母牛配种工作中,需要做好母牛的繁殖记录,记录内容有配种类型、孕期、分娩时间、胎儿身体状况等,做好繁殖记录工作,能让繁殖配种工作信息化、系统化,能够提高母牛的繁殖能力。
母牛的繁殖能力与其身体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想要提高母牛的繁殖能力,在日常饲养工作中需要满足母牛对繁殖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尤其是能量、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对于母牛的繁殖能力起着重要的影响。若母牛缺乏生产所需的能量,可能出现期推迟,也会使怀孕的母牛体内胎儿发育缓慢、出现流产或死胎的现象,都能导致母牛繁殖能力的降低;若母牛缺乏足量的蛋白质,会使母牛的排卵功能失调,胎儿发育迟缓;若母牛缺乏维生素,则会使母牛的骨骼发育异常,四肢无力,出现瘫痪的症状。而母牛的营养摄取也注意要适量,母牛体内脂肪过多,会导致母牛的卵巢被脂肪覆盖,使得卵子无法被排出,输卵管口被脂肪挤压,无法让卵子通过。据有关研究指出,母牛的期与受孕,和饲料的充足度、放养与否呈正比关系。
4 预防牛出现疾病
健康的牛的繁殖能力较高,保证牛的体质健康是提高牛繁殖力的关键。对于牛的的疾病,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准确判断牛所患疾病后,及时的使用药物治疗或使用注射激素纠正等治疗方式。
5 掌握母牛的期
有相关研究证实,有大约30%的母牛在期时被饲养人员遗漏。因此,养殖人员要掌握母牛的期,对母牛进行观察,特别是养殖规模较大的牛群,其检查更要细心,防止出现遗漏。对于母牛的观察,需要仔细地观察母牛的日常行为,建议每天早上观察母牛的行为。对于舍中的母牛,一天内至少需要2次放其至户外活动。通过对于母牛的行动观察,大概能够判断出母牛的状况。期的母牛日常行为表现为:公牛骑跨在母牛身上时停止运动。
6 确定母牛配种时间
在准确的时间为母牛进行配种能够提高母牛的繁殖能力,有实验证实,母牛在期内的受胎率最高的时段是在母牛期即将结束的10个小时和期接受后的6个小时内。所以,发现母牛进入期后,最好在期即将结束的10个小时内或期结束的6个小时内进行配种工作。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部分牛群,但少部分母牛可以根据实际状况选择提前或延后2到3个小时进行配种。
7 产后的护理工作
在母牛生产结束后对母牛进行适当的护理工作,也能够帮助母牛卵巢及子宫的恢复,提高母牛的繁殖能力。母牛在孕期和产后产奶阶段,容易受到各种感染引起各种疾病的产生,例如炎、产后疾病、病菌感染等现象出现。所以,对母牛进行产后护理工作,能够减小母牛患有疾病的可能性。在母牛生产前为其提供一个进过消毒、相对比较干净的独立空间,让母牛在生产结束后在独立空间中观察1到2天后,如果没有出现产后疾病或病菌感染的现象,可以让母牛回到舍内饲养。
8 创造合适的繁殖条件
周围的环境会对母牛的繁殖能力造成影响,例如地理位置、气温、阳光充足、空气湿度等环境因素。在夏季和冬季时,母牛的繁殖能力会受温度变化影响;而春季和秋季时,母牛的繁殖能力会有显著的提高。所以,要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让母牛能够有更好的繁殖空间。且在日常饲养中做好母牛的繁殖记录,将母牛的繁殖状况记录好,能为今后母牛饲养的决策做出更好的判断。
9 母牛的疾病预防
对于母牛的疾病预防工作要加强和落实,一旦母牛出现传染性疾病,可能导致母牛死亡,让养殖人员的实际利益受损,所以需要对母牛进行疾病预防,避免出现母牛繁殖能力的下降或减退。常见的母牛疾病一般分为两类,传染性和非传染性。常见母牛传染性疾病包括滴虫病、生殖道颗粒性炎症、布氏杆菌病等等;常见母牛非传染性疾病有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异常、卵巢肿囊等。一旦母牛出现传染性疾病是需要加强对牛群的检查和疫防工作,避免牛群出现大规模感染的现象发生。
结束语
牛的繁殖力关系到养殖人员的切实利益,有效提高牛的繁殖力的饲养措施包括选择正确的种公牛和母牛、促进母牛的、做好饲养工作、预防出现疾病、掌握母牛正确的时间、适当的时段控制母牛进行配种、做好母牛的产后护理工作和创造合适的繁殖环境、加强对母牛的疾病预防方面工作,才能保障牛的繁殖能力,提高牛的繁殖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正山.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分析[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2,15(3):73-74.
春季传染性疾病预防范文3
经过医疗卫生部门以及广大医务人员几个月的努力,我省非典型肺炎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非典型肺炎康复出院人数增加,新发病例大幅回落。事实表明,非典型肺炎完全是可防、可治、可控制的。
为了进一步消除广大市民的疑虑,加深对非典型肺炎的认识,我们特别组织了这一非典型肺炎防治的专版,希望能够对防治非典型肺炎以及其他的传染性疾病有帮助。
学校、托幼机构预防“非典”:
一.加强课室、午休室和活动场所等室内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尽量不使用空调,确要使用空调设备的场所,必须要定期换气。
二.认真做好学校室内外的环境卫生。
三.建立晨检制度,每天进行晨检,及时掌握学生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学生、教职员工有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要及时送到医院检查治疗。
四.经医院诊断为疑似或确诊非典型肺炎的学生、教职员工,要按有关规定,进行隔离治疗,治愈出院后要留在家中休息1周,病情确无反复方可回校。
五.对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同班、同室)要加强观察,凡有可疑病症(发热、头痛、咳嗽)者,要及时送到医院检查治疗。有寄宿的学校,对病人的同宿舍人员要隔离,进行医学观察2周,观察期间不能参与集体活动,隔离场所要选定在相对独立、通风良好的房间或区域。
六.家庭成员中有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学生、教职员工,建议学校动员其留家观察10天,无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后再回校上课(班)。
七.对缺勤的学生、教职员工要进行调查,如果医院诊断为疑似或确诊非典型肺炎的,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教育局。
八.对出现非典型肺炎患者的学校,该患者所活动过的室内场所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指导下进行消毒。
九.加强宣传教育。可利用墙报,校内广播、上卫生课等多种形式进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只是宣传教育,让学生掌握了解春季多发疾病的预防知识,明白非典型肺炎可防可治,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恐惧心理,要注意勤洗手,搞好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加强营养
社区综合性预防措施:
1.开展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的科普宣传,使群众了解此病的特征与预防的方法,争取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治疗病人,避免群众乱投医乱服药。
2.户内经常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勤打扫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3.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4.对出现一例或多例病人的家庭,应进行医学监测,并由当地疾病控制机构采取消毒措施。
5.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洗手后用清洁的毛巾和纸巾擦干。不要共用毛巾。
6.注意均衡饮食、定期运动、充足休息、减轻压力和避免吸烟,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服,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7.出现病例较多的局部地区要加强卫生宣传,还要在病人周围加强监测,避免前往空气流通不畅、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群众性集会。
春季传染性疾病预防范文4
广东省江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广东江门 529000
[摘要] 目的 了解江门市急性呼吸道感染人群常见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 对2012年于江门市某医院就诊的60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者采集鼻、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甲型(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FluB)、腺病毒(ADV)、博卡病毒(BoV)、鼻病毒(hR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PIV2、PIV3)、偏肺病毒(MPV),冠状病毒(HCoV)OC43、229E、HKU1和NL63等14种呼吸道病毒的核酸。结果 609份检材中,14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总阳性率54.84%(334/609),检出率依次为甲乙型流感病毒21.18%、副流感病毒1、2、3型9.03%、鼻病毒7.55%、呼吸道合胞病毒4.76%、冠状病毒3.61%、人博卡病毒3.45%、偏肺病毒3.12%、腺病毒2.13%。334例阳性检材中,合并2种以上病毒感染的有43例,合并感染率7.06%;合并3种病毒感染的有3份,感染率0.49%;合并4种病毒感染的有2份,感染率0.33%。男性呼吸道病毒阳性率58.81%,女性47.98%,提示男性比女性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结论 呼吸道病毒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而与年龄、季节和性别有关,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合胞病毒是引起江门市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
关键词 呼吸道病毒;监测;感染
[中图分类号] R7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c)-0136-03
[作者简介] 梁均和(1971-),男,广东恩平人,本科,副主任技师,研究方向:卫生检验。
呼吸道感染(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RTI)是人类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目前已证明,95%的急性上呼吸道疾病和大部分的下呼吸道疾病是由细菌外的病原引起,其中以呼吸道病毒最常见[1-2]。病毒感染是引发RTI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3],在发达国家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婴幼儿和儿童住院的首位原因,在发展中国家急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主要的死亡原因[4]。近年来新发现的病毒性传染病不断增加,对公众健康及社会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近10年来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如SARS、甲型H1N1、手足口病以及最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等,无不是由病毒所致。该研究利用江门市流感监测平台,对于在江门市某医院就诊的60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型、2型、3型、腺病毒、博卡病毒、鼻病毒、偏肺病毒)、冠状病毒OC43、229E、HKU1和NL63共14种呼吸道病毒进行监测,以了解江门市呼吸道疾病病毒感染的状况,为疾病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1月—12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到该市某医院就医的患者的鼻、咽拭子609份,其中男性386例,女性223例。患者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83岁。
1.2 仪器与试剂
采用德国QIAGEN QIAcube全自动核酸抽提仪和QIAGEN QIAamp MinElute Virus Spin Kit试剂盒提取总核酸;使用AB公司75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检测和华瑞安生物的14种呼吸道病毒阵列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检测。
1.3 方法
1.3.1 分组方法 将所有患者按年龄的不同共分为7个组,即≤6月组、7月~1岁、13月~2岁、25月~3岁、37月~5岁、61月~10岁、>10岁组,以了解病毒分布的年龄特点;将患者依据性别分为两组,即男、女组,以了解病毒分布的性别特点;同时根据时间分布,对不同季节病毒检出的情况进行分析。
1.3.2 检测方法 对所有搜集到的标本均行呼吸道病毒的检测:将搜集到的标本置于无菌管中,并使用生理盐水和病毒保护液进行保护,并详细标注,在0~4 ℃的环境中进行保护,于24 h内送往实验室提取核酸,将提取到的核酸置于-70 ℃的环境中进行保存,严格按照检测仪器要求进行操作。
1.4 统计方法
以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比较使用t检验。
2 结果
2.1 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情况
609份检材中,14种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334份,总阳性率54.84%(334/609)。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流感病毒,阳性率为21.18%(129/609),其它从高到低排列的分别是副流感病毒(1,2,3)型9.03%(55/609)、鼻病毒7.55%(46/609)、呼吸道合胞病毒4.76%(29/609)、冠状病毒3.61%(22/609)、博卡病毒3.45%(21/609)、偏肺病毒3.12%(19/609)、腺病毒2.13%(13/609)。在334份阳性检材当中,合并2种以上病毒感染的有43份,合并感染率7.06%(43/609),其中合并3种病毒感染的有3份,合并感染率0.49%,合并4种病毒感染的有2份,感染率0.33%。
2.2 呼吸道病毒与年龄的关系
0~6个月的婴幼儿检材共有20份,病毒阳性率40.00%(8/20);6个月~1岁的婴幼儿检材145份,病毒阳性检出率为64.83%(94/145);1~2岁的患儿检材有92份,病毒阳性检出率53.26%(49/92);2~3岁的患儿检材有55份,病毒阳性检出率为50.91%(28/55);3~5岁的患儿检材有89份,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9.44%(44/89);5~10岁的患儿检材有77份,病毒阳性检出率为46.75%(36/77);>10岁年龄组检材有131份,病毒阳性检出率57.25%(75/131)。其中6月~1岁婴幼儿病毒阳性率最高,提示该年龄组婴幼儿更加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见表1。
2.3 呼吸道病毒与性别的关系
609份检材当中,男性病例386份,女性病例223份,男女性别比为1∶0.58。其中男性病例检出病毒阳性样品227份,病毒阳性率58.81%(227/386);女性病例检出病毒阳性样品107份,阳性检出率为47.98%(107/223),男性样品阳性检出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9,P=0.0097)。提示相对于女性,男性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见表2。
2.4 呼吸道病毒感染与时间分布
609份检材当中,各种病毒一年四季均有检出,病毒检出率在50%左右,其中春季呼吸道病毒检出率最高,达到62.56%,检出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与流感的流行有关。 1~3月份,阳性检出率较高的病毒分别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其阳性率依次为27.31%、9.69%、9.69%;4~6月份,阳性检出率较高的病毒分别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偏肺病毒,其阳性检出率依次为27.151%、13.24%、3.97%;7~9月份,阳性检出率较高的病毒分别是鼻病毒、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其阳性检出率依次为11.96%、11.96%、10.87%;10~12月份,阳性检出率较高的病毒分别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其阳性检出率依次为11.51%、10.07%、7.19%。见表3。
3 讨论
呼吸道病毒是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治疗上也主要依赖于病毒病原学的检测[5-6],而多病毒共感染、病毒的变异和新病毒的出现是呼吸道病毒检测技术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一般的临床医疗单位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或极少开展病毒病原检测,只把法定传染病送疾控部门检测,造成临床极大部分病毒病缺乏实验室的病原学诊断,不利于诊疗及疾病预防控制,大大降低了疾病监测网络的敏感性。该文通过对在该市某医院诊疗的60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者开展14种呼吸道病毒核酸的检测,发现该人群呼吸道病毒感染率较高,达到54.84%。呼吸道病毒感染一年四季都处在相对较高的态势,特别是春季病毒感染率比其它季节明显偏高,达到62.56%,这可能与该季节流感的流行强度较高有关。这次监测,感染率较高的病毒依次是流感病毒(A+B)、副流感病毒(1、2、3)、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人博卡病毒、偏肺病毒、腺病毒。该研究中发现在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当中,病毒混合感染率较高,在334份阳性检材当中,合并2种以上病毒的有43例,病毒混合感染率达到7.06%。各年龄组人群呼吸道病毒病均可感染,其中6个月到1周岁的患儿阳性检出率明显大于1~2周岁患儿、2~3周岁患儿以及0~6个月患儿。符合李梨平等人报道结果[7],提示6个月~1周岁的儿童更加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这可能是因为小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完善,比成人差,年龄越小,免疫功能越差。小儿的呼吸道中免疫球蛋白低下,不能抵抗病菌的入侵。咳嗽反射差,呼吸道排痰的功能差,有痰排不出,病菌容易在呼吸道安营扎寨、生长繁殖。呼吸道中的免疫球蛋白在12岁才达到成人水平,因此12岁之前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8]。同时,婴儿出生后体内有母亲传给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免疫球蛋白在6个月后消失,而这时婴儿本身尚不能合成免疫球蛋白,所以在6个月后呼吸道感染突然增多。而1~3周岁的小孩器官发育比一周岁前较完善,所以6个月~1周岁的小孩呼吸道感染率较高。另外,发现男性患者病毒感染率高于女性患者,提示男性患者特别是婴幼儿比女性更容易感染呼吸道病毒。
综上所述,呼吸道病毒感染是我市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因,由于此类疾病往往具有起病急、传染性强、波及范围广等特点,精确的病原学检测不仅是疾病确诊的依据,也是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的基础。加强对病毒性疾病病原学的监测和检测,了解和掌握呼吸道病毒检测新技术、新方法对提高临床医生的诊疗水平,降低药物滥用,降低诊疗费用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呼吸道病毒往往容易引起流行及暴发,对社会影响较大,每起疫情对临床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都是严峻挑战,系统地开展相应病毒的监测,将进一步提高对病毒性疾病的预测、预警以及应对重大传染病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梓荆.小儿病毒性呼吸道感染与病毒性肺炎[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0:4.
[2] 肖霓光,张兵,段招军,等.1165 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的病毒病原学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14):28-32.
[3] Midulla F,Scagnolari C,Bonci E,et al.Respiratory ayncytialvirus,human bocavirus and rhinovints bronchiolitis in infants[J].Arch Dis Child,2010,95:35-41.
[4] 隋竑弢,王大燕,舒跃龙.呼吸道病毒多病原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病毒学报,2013,29(2):238-244.
[5] 吉维民.ICU患者医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3,31(4):366-368.
[6] 刘利君,罗鑫,郑动,等.我院2012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药房,2013,24(30):2832-2835.
[7] 李梨平,赖源.长沙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3,7(2):876-878.
春季传染性疾病预防范文5
不是战士却常直面生死
虽然“非典”已经过去了十二年,但人们对于当时的紧张气氛依然记忆犹新。作为当时浙江省“非典”专家组成员之一的陈恩富所长,印象更是深刻。
2003年,非典来袭,全国上下气氛空前紧张。那时,浙江各地一下子集中出现了多例疑似病例,都需要请专家组前去诊断、排查。据陈恩富回忆,有一天,武义、永康、丽水三地同时各报告一例疑似病例。他和临床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中午赶到武义,诊断排除后再赶到永康已近半夜,排查结束后,又冒着大雨马不停蹄,赶到丽水。连轴转地排查,结束所有工作后已是凌晨四点,接下来的上午还必须赶回杭州参加应急会议……
非典期间,连续三、四个月的高强度工作量,陈恩富一下子瘦了很多,体力透支严重。“工作的时候因为高度紧张,整个人紧绷,等非典过去,我整个人就感觉突然一下子垮了下来。”
从事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特别是出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或出现不明原因的传染病时,经常需要白天调查取样,晚上要对调查数据和样本进行检测、分析,以尽快做出结论,写出报告。所以,陈恩富的工作状态常常处于白天、晚上连轴转的状态。在疫情没得到控制之前,近距离接触疑似病例,还有相当高的风险。事实上,这样的危险,对陈恩富来说,实在太稀松平常了。 2015年7月,在抗击“灿鸿”台风现场,陈恩富入户指导居民防病和居家消毒
“禽流感疫情来袭时,我们经常会去一些高危的农贸市场调查、采集样本做检测,有时明明知道那里的样本病毒呈阳性,还是必须冒险前往。”陈恩富告诉我们,为了第一时间拿到疑似突发传染病去世的患者样本,他还需要时不时地从医院太平间、殡仪馆获取样本。
2005年春节,新型C群流脑流行,那是浙江第一次出现C群流脑疫情。大年初二,温州泰顺县有个孩子怀疑因为感染流脑不幸死亡。陈恩富为了第一时间采集病菌样本,马上连夜赶到泰顺医院。在通往孩子遗体停放的医院太平间,要经过一条约五六十米、灯光昏暗的走廊。“半夜十二点,当时我心里也不禁‘咯噔’了下。”陈恩富回忆起那次经历说道。
很多时候,陈恩富和同事们就是在跟疾病赛跑。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疫情出现,他们就立即出发,及时调查取样,不间断回到实验室检测、在办公室做数据分析,做出报告。正因为有他们这样的默默努力,更多人才能免于传染病的威胁和伤害。
医者仁心守卫全民健康
高强度、长时间工作,还有随时可能面对的危险,是什么让陈恩富坚守、执着于传染病防治的岗位?
陈恩富听到记者的问题,亲切地笑了笑。“因为心里始终有一份使命和责任吧。虽然我不是临床医生,没有直接参与救死扶伤,但是一直和所有传染病预防工作者一起努力,让全省五六千万的人尽可能少地受到流行性疾病的威胁。”
陈恩富举了个例子,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乙肝大肆流行,全省约有10%的人感染,很多人被乙肝苦苦困扰,严重的甚至死亡。二十多年来,经过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乙肝疫苗接种等防控措施,乙肝感染率大幅下降到0.5%,每年可减少5000到6000个人感染乙肝。“乙肝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危害大,死亡率也不低。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按这个下降的数字计算,是不是也意味着我们每年也默默救了不少人性命呢?”
任何传染病可能发生的地方就有传染病防治工作者的身影。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两天,陈恩富作为浙江省第一批医疗队成员就出现在震区。常说“大灾后必有大疫”,因为灾区交通中断、水源污染、食品短缺、人畜死亡等原因,地震后容易出现各种流行性疾病,比如霍乱、甲肝、伤寒、鼠疫、流脑、麻疹等。为了预防灾后疫情爆发,卫生防疫工作队在余震不断的危险工作环境里,对水源和各种污染物进行消毒,开展传染病监测、按防疫要求建立厕所,向灾民宣传饮食卫生,教会他们科学处理垃圾和排泄物等。
众所周知,传染病因为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很容易造成民众恐慌情绪,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润物无声”是陈恩富的网络签名,就像他常对同事们说的,“在传染病来临前,默默地做好监测和预警等本职工作,把疫情灾难控制、消灭在萌芽状态,就是我们对浙江全民健康、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最大支持。”
听一线专家说如何预防冬春传染病
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婴幼儿、老人、慢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一旦感染,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我们特地请陈恩富所长逐一给我们讲解该如何预防这些传染病。
这些流行性传染病,打疫苗是最有效方法
流感
不少人可能会觉得流感只是普通感冒而已,但对于体质较弱的孩子、老人、慢性病患者等,一旦感染就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频繁接触病患的医护人员也是需要接种流感疫苗的重点人群。陈恩富建议,预防流感除了加强锻炼、勤洗手、多通风和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等一般性预防措施外,最有效的方法还是接种流感疫苗。
“注射流感疫苗一是可以预防流行性感冒,二是即使感染了流感,症状也会轻很多。”陈恩富说,“在欧美国家,其实连孕妇都会积极接种流感疫苗。因为孕妇一旦得了流感,治疗药物副作用对胎儿的影响会较大,加上6个月前的婴儿不能接种流感疫苗,如果母亲怀孕时接种过,婴儿也会带有抗体。”一般,每年10月份开始就可以接种流感疫苗。不过要记住,由于流感病毒毒株在变化,流感疫苗是需要每年接种的。 台风受灾区,陈恩富接受媒体采访。
链球菌肺炎
肺炎链球菌简称肺炎球菌,可以5% ~10%的健康成人及5%~40%孩童的鼻咽内发现,在某一些环境,尤其是一些经常与人接触的地方,可以发现更多的数量。“我们医学上叫这种细菌为‘定植菌’,意思是它平时就存在健康人的鼻咽部位,免疫力强的时候不会起来造反,但一旦得了感冒等,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免疫平衡被打破,这种细菌就可能会引起肺炎。如果小孩感染还有可能会引起脑膜炎。”
为防止流感病毒与肺炎链球菌的合并感染,陈恩富建议60岁以上的老年人冬季同时接种肺炎、流感疫苗,让两种疫苗起到协同作用,可以更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麻疹
麻疹是冬末春初易发生的一种儿童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常会出现如中耳炎、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方法。
8个月前的婴儿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容易感染麻疹。“为什么呢?因为8个月前不能接种麻疹疫苗。”陈恩富说。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提高小宝宝8个月前的麻疹的抵抗能力,就是准妈妈在计划怀孕前3个月到半年内接种麻疹疫苗,这样,婴儿会从母体里获取一些抗体。等到婴儿满8个月后,就应及时去接种麻疹疫苗。陈恩富还建议,因为经常遇到大人得了麻疹,小孩感染的情况,所以最好准爸爸也接种麻疹疫苗。
这些疾病尚未研发出疫苗,预防很重要
手足口病
一说到手足口病,家长就会很紧张。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大多数先是嗓子里有疱疹,后发展到手心、脚心,少数会发展到手背、脚背。手足口病出的疹子一般如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有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不痛、不痒、不结痂。患儿一般有咽喉肿痛、拒食,并伴有发热。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可喜的是可预防手足口病的EV71型疫苗已完成研发,即将上市。
那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陈恩富建议,首先要让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并且要教会他们正确洗手的方法。其次,幼儿园要定期对玩具、课桌椅、门把手、楼梯扶手等进行日常消毒。还有,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煮沸消毒。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
诺如病毒感染性强,可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诺如病毒在儿童病毒性腹泻中仅次于轮状病毒,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疫苗。在冬季(11月~次年1月)高发。在密闭场所中,比如幼托机构、幼儿园、学校、养老院、游船等传播速度较快。
诺如病毒的日常预防很重要。陈恩富建议,要勤洗手,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前;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不生吃海产品;尽量选择有卫生安全保障的桶装水,并加热烧开后再喝;病人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不能准备加工食物或为其他患者陪护。
幼儿园、学校是诺如病毒容易集中爆发的地方,陈恩富表示,老师和家长要特别注意,“诺如病毒怕热,所以只要喝加热烧开后的水一般不会被感染。学校的饮水机虽然都在一直加热,但因为课间喝的孩子多,经常等不及烧开就喝了,就会加大感染概率。建议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好保温杯,尽量从家里带水。”另外,诺如病毒的传播性很强。如果遇到班里有孩子突然呕吐,老师应该马上疏散其他孩子,请校医等专业人员做好防护后处理呕吐物,消毒教室后再让孩子们回来上课。
严格控制活禽交易远离禽流感
禽流感主要是指禽中流行的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H7N9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甚至死亡。
春季传染性疾病预防范文6
启东市第三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江苏南通 226200
[摘要] 目的 对一起校园内水痘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水痘校园暴发蔓延的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缺乏传染病预防知识和措施,未接种水痘疫苗,水痘疫情暴发蔓延的重要原因是首发病例未及时确诊上报及有效隔离治疗;经实施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对防控水痘疫情的暴发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 水痘;暴发;调查分析;预防控制
[中图分类号] R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70-02
水痘是出疹性疾病,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传染性极强。主要传播途径为喷嚏、飞沫经呼吸道或直接接触,皮肤黏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全身症状轻微是其临床特点。水痘虽然未列入国家法定传染病,但其传染性强,好发于儿童,易在幼托机构或学校中流行,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1]。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主要通过隔离病人、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来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该研究探讨一起水痘校园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其暴发原因,评价综合防控效果,为有效防控校园内水痘疫情暴发提出疾控策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疫情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暴发疫情资料来源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信息系统”。
1.2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经医院诊断以及专业人员调查所得的水痘病例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2],资料真实、可靠。
2基本概况和流行病学调查
2.1 人群分布
该小学位于启东市永阳镇,设一至六年级共十二个班级,学生450名,教职员工49名,自4月16日发生第一例水痘病例以来,至2012年4月27日14:40分,共发生水痘病例28例,全体师生罹患率为5.61%。该次水痘病例全部发生在一(2)班,该班学生总人数38人,发病人数28人,其中男17例,女11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54:1。该班学生罹患率达73.68%。该次水痘发病平均年龄7.5岁。
2.2时间分布
2012年 4月16日—4月27日共有28例学生发病。4月16日发生首发病例1例,4月26日发生8例,4月27日发生19例。
2.3首发病例
陈××,男,8岁,一(2)班学生,自4月16日发热(38.2 ℃)起头面部,继而四肢、胸背部出现皮疹、水疱。当天前往永阳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水痘,进行对症治疗,一般情况良好。
2.4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在38 ℃ 左右,头面、四肢、胸背部出现水疱,全身倦怠。
2.5既往免疫史
经调查,28名学生均无明确的水痘疫苗接种史。
3爆发疫情分析
4月27日接到疫情报告后疾控人员即到现场,根据初步调查水痘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情况,综合流行病学分析,初步判定此为水痘疫情暴发。引起该次水痘疫情暴发可能为:
①该季节早晚温差大,学生免疫力低下,且该班学生大部分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是引起本次发病的可能原因之一。
②首诊医生未及时报告及隔离治疗水痘病例,导致了疫情扩散传播,这是该次水痘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③学校管理人员缺乏关于水痘传染病的防治的有效管理认识,对首发病例没有引起重视,导致疫情未能控制而暴发,也是引起该次暴发疫情的重要原因。
④该校教室虽宽敞,空气流通较好,但学生缺乏传染病预防知识,卫生习惯差,使病毒在密切接触的群体中传播,也是引起该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4综合防控措施
①该疫情发生后,启东市卫生局协调成立了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该小组由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医疗机构等有关部门参加的。
②接到疫情报告后,市疾控中心和汇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4月27日派出疾控专员,下午3∶10分左右到达现场后立即对疫情进行初步调查核实,并及时汇报给市疾控中心分管领导。初步判断患者符合水痘临床诊断病例标准,判断为一起传染病暴发病情,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规定范围。
③立即向南通市疾控中心、南通市卫生局按程序报告。并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进行初始报告。详细调查对每1例病例,保证个案信息及时网络直报。
④把所有病人均隔离在医院或家并对其进行治疗。了解每个病人每天病情进展情况,所有病人病情逐日好转,并在10日内痊愈。
⑤终末消毒该小学所有教室。消毒病房、病家及污染物,加强教室、病房等场所的空气对流。
⑥开展呼吸道传染病健康教育,该校一(2)班印发家长告知书,告知家长自4月17日起停课10 d,期间做好学生个人卫生,勤洗手,不到公共场所等人群较多的地方。该班患病学生痊愈后入学时严格进行晨检,并持有医生开具的健康证明。
⑦密切观察学生状况,学校每日回访、汇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人员定期访视,发现新增病例立即报告。为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市疾控中心应每日及时核实疫情进展情况。
⑧所有镇(村)卫生服务中心和幼儿园、学校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做好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发现可疑病例立即报告。各地规范预检分诊,加强疫情监测报告。
采取以上综合防控措施后,水痘疫情未发生继续蔓延,暴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5分析讨论
引起该次水痘暴发疫情的原因大致为:①该季节气候变化大,早晚温差大,学生免疫力低下易感;由于水痘疫苗价格昂贵,为二类疫苗,家长不愿给孩子接种,故学龄前儿童的水痘疫苗的接种率低,本班大部分学生无水痘疫苗接种记录,免疫屏障未建立,一旦出现病例,导致疫情迅速蔓延[3]。②校内师生共499人,发病人数28人,全体师生罹患率5.61%;全部病例发生在一(2)班,该班共38名学生,28人发病,罹患率达到73.68%,男女生发病无性别差异。由于学生缺乏卫生知识,没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该校教室虽宽敞,空气流通较好,但门窗关闭,使病毒能通过密切接触传播;课后不进行宽敞的户外活动,只在教室走廊活动,范围小,呼吸道传播几率增大,造成传播、暴发[4]。③学校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上缺乏有效管理措施,因病缺课和缺席情况未能及时分析上报。④首诊医生未及时进行报告和隔离治疗水痘首发病例,失去了控制疫情的最佳时机,是引起该次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5]。⑤卫生防疫部门未能及时了解与处理疫情是引起该次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
接到疫情报告后立即由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医疗机构等有关部门组织了疫情应急处理技术指导小组,负责落实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疫情调查,个案调查并及时上报;对病人隔离治疗密切观察,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易感学生停课随访并进行健康教育培训;要求属地学校均落实晨检制度,加强疫情监测,使疫情未发生继续蔓延,水痘暴发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要切实做好幼托机构、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首先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教育、卫生及相关部门应加强配合,明确部门职责[6]。
切实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能力建设,加强相关人员法律法规培训和疫情监测及监督管理工作。建议在水痘传染病防治工作中加强对学校和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以行政干预方法制定适合地方性的防治措施,强化管理意识,提高水痘疫苗接种水平。落实日常诊疗活动中的传染病管理工作,强化疫情报告意识。在冬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对有发热、出疹等症状者重点监测,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及时隔离治疗[7]。建议将水痘纳入传染病报告内容之一,建立报告制,健全报告卡,强化疫点处理。根据各种传染病流行特征,建立应对防治组织和预案,接到疫情报告后,在最短时间内做到正确的疫情分析和报告,有效的疫点处理和病人隔离治疗,严密的疫情监测和防范措施;对防控水痘疫情暴发和蔓延具有重要意义。
[
参考文献]
[1]富继业,孙培源,史如晶,等.2006~2010年北京市海淀区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2,6(2):80-83.
[2]田文栋,方辉,钟丽霞.上海市某小学水痘爆发疫情处理分析[J].上海医药,2013,34(20):53-55.
[3]彭玉琴,王红卫.一起水痘突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5):776-777.
[4]马骏.南通市兴仁镇某小学水痘爆发疫情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11,23(4):169-170.
[5]王建坤,肖奇,张丽英,等.一起小学水痘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3,29(3):370-372.
[6]刘怀印,宋珂,余瑞芳.商丘市某小学水痘暴发疫情调查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14,25(5):429-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