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纠纷处理技巧和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纠纷处理技巧和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危机干预管理 医疗纠纷防范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55-02
由于医疗科学是一门不完善、有待发展的科学[1],决定了医疗过程具有很大的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加上服务对象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使得近年来我国的医疗纠纷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处理医疗纠纷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医学科学的发展。因此如何在医疗过程中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已成为医院管理者需要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1 危机干预管理的作用
危机干预管理就是在危机事件尚未到来之前,对危机存在的隐患进行介入干预,消除和减少危机隐患,最大限度的减少因危机事件的发生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本院于2009年初开始研究引进并使用危机干预管理理论,对以往的纠纷事件加以分析,总结并分析我院以往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并且找出纠纷高发科室与高发病种,对纠纷高发科室发生的纠纷再进行深入分析,有针对性的制定一系列整改与强化措施,为规避和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提供保障。
2 资料与方法:
2.1 资料:2008年――2010年本院当年发生的医疗纠纷数量、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
2.2 方法:建立院科三级管理组织,加强全院医务人员危机意识及三基知识、沟通技巧、医疗核心制度等培训,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及措施,如《医患沟通制度》、《特级、1级护理病人上报制度》、《危急值上报与处理制度》、《围手术期病人管理制度》等制度来进一步规范临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加强对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管理等。同时与上级医院建立技术协作关系,定期从上级医院聘请专家来院讲课讲座、讲课及指导手术等,由医务科牵头对医疗危机事件加以干预,对重点病人医务科实施介入管理等措施,尽量通过院科三级质控网络消除医疗安全隐患,防范医疗纠纷发生。
2.3 资料收集、整理:
通过对本院2008年――2010年当年医疗纠纷发生数量及发生率、纠纷发生医方主要原因之医患沟通不畅、技术原因导致纠纷发生数量及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2.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forwindow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p
表1 2008年―2010本院医疗纠纷当年发生数、年发生率
3 结果
3.1 危机干预管理前后医疗纠纷发生数、住院患者纠纷年发生率
2008年干预前医疗纠纷发生45起,住院患者年纠纷发生率为0.25%(45/17979);2009年、2010年危机干预后纠纷发生数分别为38起、30起,住院患者纠纷年发生率分别为0.20%(38/19287)、0.13%(30/22694),2009 、2010年医疗纠纷医疗纠纷发生数、医疗纠纷年发生率较2008年未实行危机干预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危机干预前后因医方原因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医患沟通不良与因医方技术原因导致纠纷数、纠纷年发生率
2008年危机干预以前,因医方原因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首要两个因素医患沟通不良与因医方技术原因导致纠纷数分别为15起、10起,两个首要因素导致纠纷年住院患者发生率分别为0.08%(15/17979)、0.06%(10/17979);2009、2010年危机干预以后,因医方原因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首要两个因素医患沟通不良与因医方技术原因导致纠纷数分别为2009年的9起、8起,2010年的5起、3起,两年两个首要因素导致纠纷年住院患者发生率分别为2009年0.05%(9/19287)、0.04(8/19287),2010年的0.02%(5/22694)、0.01(3/22694)、2009、2010年两年因医方原因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首要两个因素医患沟通不良与因医方技术原因导致纠纷数与两个首要因素导致纠纷年住院患者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
4 讨论
危机干预管理理论是我院于2009年针对医疗纠纷防范与处理引进的一种管理方法。实践证明,在当前医院医疗纠纷管理模式中,运用危机干预理论,制定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对潜在的医疗安全隐患进行干预,可以大大减少医疗不良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危机干预理论的应用是进一步规避医疗风险,保证医院医疗行为有序运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
医疗纠纷处理技巧和方法范文2
方法:对2002年12月―2012年12月共发生的38起各种医疗纠纷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引发基层医疗纠纷事件原因,提出相应化解措施。
结果:引发基层医疗纠纷事件原因包括:医务人员因素,患者因素,院方管理因素。
结论:合理有效化解医疗纠纷,实施医疗纠纷防范措施,是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医患和谐的关键。
关键词:化解基层医疗纠纷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328-02
医疗纠纷是医疗活动中较常见的负面事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思想认识的不断转变,各种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增加,严重干扰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影响医患关系和谐,合理、有效化解医疗纠纷,是保障碍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和谐的关键[1]。我院为乡镇中心卫生院,医疗纠纷类型复杂,难度各异,这里就我院10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相应化解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为乡镇中心卫生院,2002年12月―2012年12月共发生各种医疗纠纷事件38起,均成功化解,经济损失12.5万元,其中6起经司法部门调解。
1.2方法。对38起医疗纠纷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引发基层医疗纠纷事件原因,提出相应化解措施。
2结果
通过对38例医疗纠纷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出引发基层医疗纠纷事件原因包括:医务人员因素,患方因素,院方管理因素。
2.1医务人员因素[2]。①医务人员医德医风不好,服务态度欠佳。现代医务人员为特殊服务人员,为患者健康服务,且国际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不仅是身体无疾病,心理状态与社会关系等也要达到健康水平。而有些基层医务人员对医疗服务宗旨不明确,多数以经济收入为目标,在进行医疗服务过程中忽略了患者及家属的感受,对患者不尊重,面对患者的咨询与疑问解答不耐心、细致,甚至对患者反复发问表示反感,恶言恶语中伤患者,以高高在上的态度对待患者,形成地位差距,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心理反感,为医疗纠纷提供了先决条件;②医务人员专业技术较差。基层卫生院医务人员诊治病种及病人数量相对较少,临床经验不足,且外出继续深造学习机会少,缺乏技能培训及锻炼,不能顺利完成某些治疗操作,延缓了患者康复进程,增加了患者治疗费用,给患者带来不信任感,引发医疗纠纷;③医务人员缺乏交流技巧。面对不同的患者需采用不同的沟通、交流方式,尤其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患者,尽量选择鼓励性语言,增强其占用疾病的信心。有些基层医护人员未认识到沟通、交流技巧的重要性,对患者缺乏人文关怀,增加了彼此心理距离,易导致患者病情变化被忽视,对患者心理变化掌握不准确,未及时进行救治与心理疏通,引发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医疗纠纷;④医护人员缺乏法律意识。医务人员法律意识较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医疗活动中,各种书面记录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反复修改出现刮痕、涂改等,使书面记录模糊不清,发生医疗纠纷时,不能作为法律依据,维护卫生院正当权益,在法律面前尤为被动,造成卫生院不必要的经济及名誉损失;⑤医务人员面对紧急情况术前准备不充分,未让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知情同意签字,出现术中意外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等,面对患者及家属的质问,只能自行承担责任。⑥卫生院对治疗过程中费用未公开化,尤其是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药物时,治疗费用相对增加,患者对医疗费用不明了,认为卫生院乱收费,故意隐瞒患者,套取高额医疗费用,引发医疗纠纷。⑦护理人员工作繁重:基层卫生院多缺乏护理人员,且护理人员工作复杂繁琐,很多不该是护士的工作却交由护士完成,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不能全心全意为患者护理,易出现工作失误,或不耐烦情绪,诱发医疗纠纷。
2.2患方因素[3]。①患者对各类检查必要性不了解,尤其是面对新技术、新设备,认为是卫生院为了经济效益故意“小题大做”,从而出现敌对情绪,质问医生,且对医生解释不接纳,坚持己见,引发医疗纠纷;②患者及家属有意坑骗卫生院,制造事端。部分患者及家属有意坑骗卫生院,尤其是外来打工者,故意制造事端,嫁祸于卫生院,以逃避医疗费用,并预期向卫生院索取赔偿;③患者对正常疾病治疗程序不了解,操之过急患者住院后,都盼望早日出院,当治疗周期超过患者估算的日期后,容易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担心巨额医疗费用,认为卫生院故意拖延治疗,以赚取更多利润;④患者法律意识淡薄,只根据媒体及平素所见所闻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忽略了自身也受法律约束,院方也受法律保护;⑤患者及家属素质低下。基层医疗机构面对的是基层社区、农村居民,这些人经济收入较低,面对高额医药费,无法承受,当治疗效果不理想时,易引发其敌对心理,认为是医生不负责任,当中不乏地痞流氓、素质低下人员,从而出现争执甚至殴打、辱骂医生的行为,严重影响医患关系和谐,使医生不能全心全力尽责,影响正常医疗;⑥患者及其家属期望值太高,当卫生院达不到其期望值时,便认为医疗机构工作出现差错或事故,故而引发医患纠纷。
2.3院方管理因素[4]。①院方管理制度不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科室、人员责任制度不明确,医生为了自身经济效益,易出现抢病人的现象,把非本科病人强拉进来,且出现医务人员相互诋毁现象,影响单位整体形象,且医疗活动多人参与,不能责任到人;②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法律知识未及时普及。医疗活动主体是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等,是以疾病治疗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相处,由于医疗费用因素,医患双方又属于“买卖”关系,如果相互之间未达成共识,相互意见不一致时,易产生医疗纠纷,必要时需要法律介入,且医患双方均受法律保护与约束,院方对临床医务人员法律知识普及不全面,对临床医疗活动中的重要法律依据如书面记录等要求不严格,未定期进行病历书面记录资料检查;③带“关系”就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许多不良风气也随之泛滥,无关系患者进入卫生院后医务人员按常规处理,包括加入卫生院新引进的药物、设备等,而有关系的则酌情考虑,能采用捷径的尽量避免高额花费,而且可以引荐本院资深或技术水平较高的医生,故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关系户就诊,却花费与其它患者同样的费用,甚至更高,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情绪,激化医患矛盾,引发医疗纠纷;④面对死亡患者,不能妥善处理。基层医疗条件相对不完善,医疗设备相对不齐全,且医务人员数量少,易出现值班人员离岗,对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发现救治,导致患者死亡,引发医疗纠纷。
3讨论
基层卫生院属于地方基础医疗卫生机构,执行当地居民最基本的医疗救治及公共卫生任务,其不具备大型医院的设备与人员,但接待的病人繁多,类型复杂,面对的是基层社区、农村的人群,该人群多文化水平较低,思想素质较低,且多数是法盲,在进行医疗救治同时易出现各种医疗纠纷,扰乱正常医疗秩序,影响医患关系和谐[5]。
本组就我院2002年12月―2012年12月发生的38起医疗纠纷事件进行分析探讨,总结出引发医疗纠纷的因素包括医务人员因素、患方因素、院方管理因素,院方管理为医疗卫生活动的指挥核心,卫生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医务人员素质、法律观念、面对医疗纠纷的态度等与医院管理密不可分,同时医务人员的服务理念、服务态度、工作严谨程度、工作纪律等直接关系到医疗纠纷发生率,而患者极其家属是众多医疗纠纷的“原告”,对医疗工作及疾病治疗效果、医疗费用的不满等均是引发医疗纠纷的诱因。本文详细分析了三者临床医疗级纠纷中存在的不良因素,制定以下化解医疗纠纷方法:
3.1勇敢面对医疗纠纷,不逃避,不畏惧,不慌张,冷静沉着对待,不被患者、家属的激动情绪所感染,召集所有与医疗纠纷有关人员,包括医生、护士、科主任、患者、家属等成员,对纠纷事件进行核实与调查。
3.2安抚患方心理,使对方以平和姿态接受调节[6]。采用合适语言安抚患方,表明态度,告知患方本院并不逃避责任,但要尊重事实,以法律为准绳,如果是院方责任,院方会全权负责,同样微笑告知患者,如果是患方原因,希望患方能够理解,还院方公道,医患乃一家,以身体健康为目标,以疾病治疗为基础,共同努力才会有好结果,共建医患和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最重要。让患方以平和心态接受调解,相信院方秉公处理。
3.3认真倾听患者倾诉,结合病历等资料,对医疗纠纷原因进行分析探讨[7]。综合分析医方与患方供词,站在中立地位,不偏向本院,也不过于同情患者,尊重事实,结合法律规定对纠纷事件进行分析,调查患方病例及其它资料,必要时进行病理检查,寻求上级医院技术支持,得出最终结论,归结事件具体原因,落定责任人。
3.4积极处理事件。纠纷事件调查清楚后,若为院方责任,积极向患者表示道歉,并经过法律给予患方一定经济赔偿,若为患方责任,则以温和态向患方讲解其误区所在,详细讲解关于疾病治疗、药物效果、副作用以及预后效果,并进行出院指导,让患方彻底消除误解,解除敌对情绪,指导内心深处接受事实为止,从而提高对本院的支持与信任,建立长期医患合作关系。对于部分有意坑骗院方的患者,在调节无效有故意生事倾向患方,可以请警方介入处理,维护本院正当权益。
3.5完善本院管理机制[8]。制定分级管理制度,逐级进行工作安排,并合理制定工作流程,保证随时有医生在岗,并责任到人,对脱岗行为严格限制,酌情增加部分护理人员,保证本院医疗活动有条不紊进行。
3.6提高医务人员素质。目前的医疗活动已向服务行业转变,遵循“以人为本”服务理念,一切以患者为中心,不仅为患者身体健康负责,同时为患者心理健康努力,达到患者身心健康的目的。不断提高人员素质,认识道健康服务理念的重要性,掌握交流技巧,实行“换位思考”,一切站在患方角度考虑、分析问题,并从患方的切实利益出发,实行临床治疗。
3.7不断提高临床人员专业水平。发生医疗纠纷事件的原因多数是由于医患关系紧张,医务人员专业水平较低,与医学界最新研究成果、治疗方案等不接轨,导致医疗水平停滞不前,不能适应目前疾病治疗。故减少医疗纠纷事件关键是提高医务人员技术水平,院方组织进行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接收新的疾病治疗资讯,与其他医院进行技术交流,提高本院技术水平。
3.8提高人员法律意识[9]。邀请法律部门相关人员,对本院医务人员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普及法律基础知识,针对临床较常出现的法律纠纷事件重点讲解,增强医方法律意识,提高医务人员自我保护意识。
3.9完善书面记录[10]。对于临床书面记录资料认真填写,做到真实、准确、及时、工整,避免涂改、编造,卫生院职能部门定期对病历及其它临床书写资料进行检查、监督,指导,减少医疗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赵春艳.基层医院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262-4262
[2]张玉英.基层医院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07):126-127
[3]任忠怀,黄俊昌,刘泽龙.层医院医疗纠纷特点及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03):63-65
[4]刘振虎.51例医疗纠纷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0,23(03):22-23
[5]Mkacher R,Bennacnur A,Farace F,et al.Multiple molecular mechanisms contribute toradiation sensitivity in mantle cell Lym-phoma[J].Oncogene,2003,22(39):7905-7912
[6]黑蕴红,杜淑英.医疗纠纷主管人员志愿服务实践及其体会[J].中国病案,2012,13(01):69-70
[7]郑雪倩,高树宽,王将军等.我国部分地区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2012,16(07):5-7
[8]郭华峰,杨筱青.医疗纠纷处理的基层医院管理模型思考[J].医药论坛杂志,2012,33(06):封3-封4
医疗纠纷处理技巧和方法范文3
【关键词】 医疗质量;联动; 预警;医患沟通;医疗纠纷;医疗救助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522-02
随着《侵权责任法》的实施,广大群众自我保护、维权意识不断增强 , 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迅速攀升,医疗纠纷已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群众议论关注的热点,医疗机构管理的难点,我院采取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技术水平、强化安全检查预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医患沟通、纠纷早期介入沟通调解,纠纷应急处置联动、医疗救助八位一体机制防范处理纠纷取得了一定成效,医院投诉率、医疗纠纷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医疗纠纷严重程度明显下降,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到位
院领导对医疗质量安全工作高度重视,成立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亲任委员会主任,业务院长任副主任。将医疗纠纷防范处理与创建“平安医院”、“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抗生素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由院长和各科主任签订医疗质量安全责任状,做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形成了医疗、护理、后勤、保卫、纪检、党群、宣传等各科室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扎实推进医疗纠纷防范处理工作。
二 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安全保障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全院医护人员严格依法执业,医务科对开展的医疗技术进行了全面梳理,实行医疗质量整改、医疗纠纷防控制度,严格按诊疗操作规程标准开展医疗活动[1]。制定完善了《七台河市人民医院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医疗质量量化指标考评细则》、《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录制度》和《七台河市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执业不良行为实施细则》,按照三甲标准、《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患者安全评估标准》要求,针对工作中的不足及薄弱环节,责任到人逐条逐项进行落实,不断完善三级质控体系,加大质控考评力度,加强三级查房等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诊疗常规、技术操作流程、单病种质量控制的落实,每月通过全院病历点评对病历质量、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加大检查力度,积极推行医护沟通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查对制度、手术核查、手术评估制度,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管理。通过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进一步增强了各级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提升了医院综合实力。
三 提升技术水平、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医疗是一项高风险行业,医疗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不安全因素。只有“提高职业素质,加强内涵建设”,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才能有效地防范医疗纠纷事故的发生。为进一步提高医护人员基本技能,医务科加强住院医规范化培训及全院“三基”业务学习,通过培训考核提高了医务人员对危、急、重症患者抢救的应急能力,调动了全院医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广大医务人员素质,为医疗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医院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做好“ 三关”,一是人才建设关,大力培养引进学科带头人22名,选派15名医护骨干到法国交流学习,选派42名业务骨干到北京、上海等上级医院进修, 担负科技兴院的重任,二是专科建设关,努力做好重点专科建设,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已进入国家级重点专科行列;三是科研项目关,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缺陷,把“创专科中心、创重点专科、创医院特色”作为发展战略,依靠技术优势吸引患者,做到在常见病、多发病诊治上有新方法,在处理疑难杂症上有新特色,在解决重大危难救治上有新优势,在开展新技术上有新突破,获省新技术应用奖24项,市科技进步103项,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78项,形成了“院有特色专科,科有专科优势,人有技术专长”的良好发展氛围。
四 强化安全检查预警,促进医疗安全
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集中梳理、责任明确、措施到位”的医疗纠纷调处排查机制。医务科对医疗各环节实施危机预警评估机制,定期抽检、评估,将不稳定因素分门别类,逐一登记备案,找准疑点、难点问题,将危机因素解决在萌芽中。医护人员认真执行医疗事故预防制度和处理预案,做好“三环三控”,即抓好基础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三个环节,做好预先、过程、事后三项控制,健全完善报错纠错机制与体系[2]。医院每季度进行患者安全目标评估,召开医疗安全会议,每年按照《防恐怖、防破坏、防灾害事故、防等应急处置预案》组织演练2次。加强对重点人群、环节管理,特别是对五种重点人群:危、重、急、群、住院超30天;三类重点对象:重要、知名、特殊;三个重点时间:周末、节日、晚班:三个重点环节:交接班、科室衔接、术前后;六个重点科室:产、骨、外、内、儿、ICU;三类重点药物:过敏、特殊、抗生素药品;十六项核心制度执行加大督查力度,建立事前安全预警和事后安全警示机制,对用药安全、院内感染、传染病管理、病历质控、危急值实时事前预警,对全院历年医疗纠纷进行梳理剖析,邀请院内外学科专家对发生的典型纠纷,以“五个不放过”为核心,组织全院讨论,即病人死亡原因不明不放过;手术失败原因不明不放过;病人投诉不满意原因不明不放过;病人出现并发症原因不明不放过;纠纷处理当事人认识不到位不放过,通过总结工作经验、剖析典型案例事后预警,应用管理学危机原理和PDCA管理循环法建立完善医疗纠纷防范机制,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科室质控,加强针对ICU、急诊、手术室、血液透析室等重点科室监管,把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重点从医疗终末质量评价扩展到医疗全过程,针对医疗质量薄弱环节和医疗缺陷,提早介入,及时解决问题。通过医疗安全多视角预防措施,实现了医院安全管理的规范化、流程化,提升了医疗安全管理效率和医院快速反应能力、危机处理能力,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防范意识,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
五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升安全意识
加强医护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医疗安全防范讲座,对全院十年来发生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剖析,请全国知名专家进行《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纠纷防范”、“医患沟通技巧”、《侵权责任法》培训,通过讲座、多学科病例讨论、医疗纠纷案例分析等形式,研究梳理医疗行为中容易出现的并发症、不良事件、医疗风险,分析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减少医疗差错事故、医疗投诉,通过培训医护人员更新了观念,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我能安全”,变他律为自律,把行动统一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价值观上来,把员工和医院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安全管理更趋规范化、人性化、常态化。
六 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之本,更是医院生存发展之基。我院医患纠纷80%是由于沟通缺陷导致,医院针对问题从建立医患沟通日常机制入手,加强医务人员沟通知识培训,要求医护人员与患者沟通时换位思考,讲求沟通技巧,做到一个要求:诚信 、尊重 、同情、耐心;二个技巧:倾听----多听家属说几句 ; 介绍----多对家属说几句;工作中做到 “五心”,即倾听时耐心、观察时细心、处置时专心、沟通时热心、解决问题时诚心;“六不”,即不说服务忌语、不泄露病人隐私、不对病人生冷硬顶,不拖延病人手术时间,不推诿病人,延误病人诊治,从而使医患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医院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诊环境,积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在门诊四楼增设收款处、药局,通过医院网站、电子屏、宣传栏及时公开科室、专家、诊疗特色、收费标准等信息,各服务窗口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划价交费、检查、取药等候时间。医院大厅、楼层、科室的标识规范、清楚、醒目、易懂、方便患者查找。医院开展 “诚信、规范、零投诉”为主题的活动,对实现患者零投诉、零差错、零事故的科室进行表彰,积极向社会监督员征询意见建议,对《患者意见本》、投诉信箱,投诉电话中各方提出的意见及时整改,对出院患者定期进行回访满意度调查。通过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医患关系,促进医患和谐,病人满意度达98%以上。
七 纠纷早期介入沟通调解,化解安全风险
医院建立了科学的医患纠纷处置组织体系、程序,完善医疗纠纷应急处置预案,认真落实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告诫谈话制度,设立专人、专室负责投诉管理,对发生的医疗纠纷逐一登记,认真调查讨论,及时答复,对医疗纠纷产生原因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给领导和有关科室,内部找出不足,总结经验教训,限期整改,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素质。确保广大患者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事有处办。鼓励医务人员报告不良事件及异常信息,加大高龄患者围手术期风险评估,开展高危诊疗技术准入管理,针对不良事件及医疗投诉,医务科高度重视,以公正立场,提早介入,全力采取补救措施,积极沟通调解处理,加大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将纠纷处理关口前移,努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避免纠纷进一步激化。通过人文沟通化解投诉,避免纠纷26例,修补了医患裂痕,重建和谐医患关系。
八 纠纷应急处置联动,营造医疗安全环境
医疗纠纷危机事件以急诊、手术科室、儿科、产科的急诊、危重患者多见,原因多见于医患沟通缺陷、诊断不清、误诊误治、诊疗中发生不可避免的并发症、医疗意外所致的突然死亡或严重后遗症。医院制定规范了医疗纠纷危机应对的投诉受理、逐级报告、警方介入、媒体接待、尸体移送、证据保全及与患方沟通等程序的操作细则,建立健全了纠纷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医院内部建立纠纷危机处理、持续运行督导小组,在纠纷危机发生时各小组互相配合,在保障医院正常运行前提下,防止事态扩大,妥善处理危机。对外联合公安、医疗调解、法院建立医疗纠纷危机联动机制,经评估将要升级的纠纷充分发挥警民联动作用,为确保纠纷危机事件“发现得早、化解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市医调解办联动采取医疗调解办“事前参与”、“个案委托”等务实、灵活处置形式,早期及时介入,充分发挥调解人员的特长和优势,展开对纠纷危机事件的全面调查、调解,使得事态及时得到控制。市医调办作为“第三方”中立性机构,可以减少医患间直接冲突,以“第三方”身份介入参与调解医疗纠纷,既可以架设医患双方沟通的平台,又可以铺就医患双方的“缓冲区”,把医疗纠纷从院内冲突转移到院外调解,保障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调解结果可作为保险公司赔付及司法机构审判的依据;百姓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结果更加信服,减少了司法诉讼成本,同时医院健全医疗责任保险风险分担机制,实施全员医疗保险,为调解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全年通过市医调办调解处理医疗纠纷16起,保障了医患双方权益。
医院设立医疗纠纷危机管理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媒体反馈院方积极处理医患纠纷的决心与进展,努力消除危机,维护医患双方正当权益与医院品牌。
八 医疗救助绿色通道,保障医疗安全
大医精诚 大爱无疆,为充分体现人道主义和救死扶伤精神,我院对危、急重无主病人开辟救助“绿色通道”, 实行先抢救,后付费;确保危重无主患者在抢救、检查、治疗过程中无缝衔接,为其安排护工、提供三餐,几年来我院为无主病人垫资共近265万元,救助无主病人400余人次,获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半世风雨沧桑路,几代精医济世人。近年来我院医疗纠纷稳步下降,医疗投诉率由2010 年的0.28%下降到2013 年的0.118%,平均每年下降0.16% 左右,医疗纠纷发生率由2010 年的0.049%下降到2013 年的0.038%,平均每年下降0.011% 左右,基本杜绝了前些年抢、砸、堵、闹等严重影响医院秩序的重大医疗纠纷事件的发生。医疗纠纷的减少,使医务人员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医疗质量改进、技术提升和医疗服务中,有效地保障了患者的医疗安全,促进了医患关系和谐,医院美誉度逐年提升,医院年均门急量逐年以15%的速度递增,住院率增幅10% 以上,医院先后荣获了首批“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百佳放心示范医院”、“全省十佳平安医院”等荣誉称号。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确保医疗安全,继续深入开展医疗纠纷排查处理工作,进一步健全医疗安全防控工作机制,做到在诊疗规范上突出一个“严”字,消除安全隐患突出一个“早”字,处理纠纷突出一个“和”字,努力营造和谐、安全的医疗环境,为广大患者健康保驾护航!
医疗纠纷处理技巧和方法范文4
关键词:临床教学;医患沟通;医疗纠纷
中图分类号:R821.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44-03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人们法律知识的普及,患者的维权意识较前明显提高,医疗纠纷也逐年增加,而良好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有效的医患沟通是防范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1],是赢得患者信任的最佳途径。加强医患沟通能力,防范医疗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世界联合会曾提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这方面的技能应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由于我国医疗教育的实际情况所限,医学院校对学生医疗纠纷防范教育薄弱,在已经发生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沟通不足导致的医疗纠纷约占2/3,因而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已成为医学生培养中不容忽视的环节,这不仅是适应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需要。所以临床实习作为学生踏入临床的第一站,应在实习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医患沟通教育。作为带教老师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在众多的医疗纠纷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临床技术不够精湛引发的,所以作为医务工作者,精益求精地提高医术非常重要。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要教会学生将所学的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能够将已学的书本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有机结合,掌握基本临床诊疗技术、一定的专科临床操作能力和临床综合诊疗能力,使临床诊断思维和操作技能都得到提升。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不违反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提高专业诊治水平,将来当一个医术精湛的医生,减少医疗差错,避免医疗纠纷。
二、掌握沟通技巧
医患双方的沟通除应具备热心、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外,还应关心患者、常与患者交心、了解患者疾苦,争取做到将心比心,真正设身处地的为患者着想;尊重是人际沟通中的基础,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文化、经历和社会背景,我们应予以尊重,一视同仁;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注意因人而异,增加沟通的灵活性和亲切感。理解就是“换位思考”,病人是身心两方面均受到伤害的个体,特别需要别人的理解与同情,我们应多站在病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其次应学会“倾听”,通过耐心倾听可以全方位了解患者信息,是正确诊疗的基本保障,也更有利于取得患者的信任;在沟通中,语言应通俗易懂、朴实自然,表情亲切自如,多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词语,使患者容易理解接受。同时要注意语言技巧,将内心的关怀通过恰当的语言传递给对方,让患者真切地感受到关爱;此外,病人就诊时,特别关注医护人员的语言、表情、动作姿态、行为方式,特别渴望医护人员的关爱和体贴,医务人员微小的体态变化都会对患者产生微妙的心理和情绪影响。因此,要注重仪表、言谈、行为规范,在医患沟通过程中表情要得体,语调要平和,语速要适中。还应学会适当使用非语言沟通,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等,使患者倍感温暖,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注重身体力行
带教老师应以身作则,在与患者沟通时注意方式方法,应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性,老师的言行、态度会在带教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由于医生的日常工作繁重、紧急,常处于应急的紧张状态,在工作中保持一颗理性平和的心态,在面对患者时,能设身处地的关心患者病情,对患者的咨询给予耐心解答,有些病人在患病期间脾气比较暴躁,甚至无理取闹,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要心胸豁达,学会宽容,避免冲突,理性应对患者的不良情绪,避免表现出不耐烦或言辞失当,从而激化医患双方的矛盾。在床旁示范指导时,训练实习医生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实习医生热爱病人、理解病人、帮助病人的理念。做任何检查都必须征得患者本人的同意,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检查或操作,培养实习医生耐心、细心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增强学生从事医疗行业的热情和信心,体会医生的职业价值。
四、重视现场观摩
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现场观摩的重要性[2]。如需要对患者进行告知义务时,尽量带学生参与,注意沟能技巧,在向患者解释时用词恰当,避免使用绝对性语言,力求用通俗的语言向患者解释复杂的医理。自2011年我国侵权责任法实施后,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将要采取的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在这一环节,老师应带领学生从最初的现场观摩,到模拟现场演练,即让学生和老师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针对某一疾病的医疗风险或替代治疗方案进行情况说明,老师可及时发现学生在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纠正,培养学生与患者沟通的能力。
同样,带教老师在临床应对和处理医疗纠纷时也不应避开学生,而应当鼓励学生参与,通过现场观摩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深入具体地接触到各种医患冲突、了解发生的原因、学习处理的技巧;学生也可以在现场学习中发现不足,思考改进方法,提高防范和处理医疗纠纷的能力,为以后步入临床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加强医德医风教育[3]
高尚的医德医风和职业操守是医生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内动力。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体现在服务态度、服务理念和业务素质中,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疾病的诊疗水平和患者满意度,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培养而形成的,实习医学生还未步入社会,思想相对比较单纯,可塑性很强。因此要坚持正面教育,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他们,使他们明辨善恶美丑,自觉抵制不良思想风气的影响。临床实习阶段是培养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品质的基础阶段和决定阶段,加强对实习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自豪感、责任感和强烈的敬业精神,明确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多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使用亲切平和的语言,多用目光和身体语言交流,从而产生亲和力,赢得患者的信任,正如《黄帝内经》所云:“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了解、掌握病人的心理情感、家庭、社会因素对疾病影响的方法,尊重病人的和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关爱病人、尊重他人、尊重生命的职业操守和合作精神。通过缩小医患之间的差距,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避免医疗纠纷的产生。
六、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学生法律意识
在临床教学中,可结合实际病例给学生讲解《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等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4]。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格遵守医疗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依法行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学习和体验防范医疗纠纷的必要性和技巧。通过引用临床医患纠纷的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导致纠纷的各个环节以及如何有效的规避和防范风险,使学生对此有深刻体会和认识。病历是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发生医疗纠纷时的重要证据,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也是决定医疗官司胜负、医疗过失鉴定的重要依据。所以教育学生要认真如实地书写入院记录、病程记录等相关的文书,如病历的基本项目填写要准确完整,记录的内容要真实全面,前后一致等,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病历资料,老师应及时对学生病历等文书给予指导、修改。将医学法律知识贯穿于实习过程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在诊疗过程中依法诊疗和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能力,从根本上杜绝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临床实践中具备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实现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证,是实习医生提高医疗技能的重要前提。在医患矛盾激烈的今天,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当前临床教学的重要任务。只有医患之间充分沟通理解、相互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医疗工作,医务工作者才有良好的心态从事医学事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临床诊断思维能力、技能操作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的医学生,为国家输送德才兼备的医务工作者。
参考文献:
[1]蔡天燕,梅波,腾小娇.医学生临床实习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0,25(6).
[2]陈道荣,王丕龙.如何提高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J].医学教育探索,2009,8(7).
[3]黎立明,吕思敏.实习医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J].现代医院,2012,(12).
医疗纠纷处理技巧和方法范文5
黑龙江齐齐哈尔解放军203医院放射科,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摘要] 基于医疗行为,在医患双方之间产生的因医疗过错、违约而导致的医疗损害赔偿及医疗合同违约等纠纷,称为医疗纠纷。作为医院接触患者多的部门,放射科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和病患的关系,就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该文分析了放射科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并从提升医务人员责任心、改善服务能力、增强法律意识、规范预约制度和收费、完善医疗设备管理以及提升业务能力等方面着手,完善处理医疗纠纷的防范对策。
[
关键词 ] 放射科;医疗纠纷;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5)01(b)-0192-02
作为接待患者的服务窗口,放射科在医院里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医患纠纷频发部门。一方面,医学科学技术如DR、CR等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为诊断提供了多种现代化手段;另一方面,人们的经济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对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两方面形成的“差”致使医患纠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如何将放射科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是放射科医护人员的职责。
1 放射科医疗纠纷常见原因分析
1.1 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决定医护人员的服务能力。与病患接触的过程中,有的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在拍片前,未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如金属物品摘除,甚至出现混乱检查部位,导致误诊。有的医生出现漏拍、少拍、错拍现象,会造成病患重新入院进行扫描。报告医师不认真,核对信息走过场,造成漏诊、误诊、过诊,延误诊治时间。工作期间,有的医务人员闲谈,或大声喧哗,给等待的患者家属造成不良心理影响。
1.2 服务意识淡薄
有的医护人员服务意识淡薄,没有坚持“以患为本、患者第一”的服务理念,表情冷淡、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对患者耐心地解释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护理注意事项以及收费标准等问题,如未告知CT强化扫描患者检查前禁食,对婴幼儿未进行检查前镇定催眠;有时一些习惯动作和语言,有意无意地对患者及家属伤害,都会造成患者或者家属的误解,埋下了纠纷隐患。
1.3 法律观念不强
与患者日益增强的法律与维权意识相比,部分医护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时有忽视患者权利的事件发生。如对女性进行乳腺、盆腔检查时,未进行适当的遮挡及保护;对婴幼儿进行生殖器检查时,未保护隐私;对患者检查摘下的贵重物品未进行合理的保管而出现丢失等,都会造成医患纠纷。
1.4 医疗设备不足
医疗设备不足,未能对急诊和非急诊患者进行有效分流,导致患者等待时间过久;此时,一旦设备发生故障,需要将患者进行临时安排,致使患者不能及时检查,引发不满。
1.5 技术水平不高
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是患者选择就诊医院的重要考虑因素。有的医生不能准确地把握扫描时机;有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甚至出现静脉穿刺一针不见血,患者感觉自己像“小白鼠”,导致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危机。
1.6 病患对检查程序的不理解
“医院有人,看病不难”是大多数患者的心理,也是引起医患误解的一个原因。放射诊疗是一个过程:医生开具检查诊断单—患者交费—放射科前台预约—排队—检查。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危急重症患者可以加急检查,而这个加急检查,常常造成排队患者的误解,以为是医护人员的“后门”。
2 防范对策
改善医患关系,构建和谐环境,是提升医院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放射科应该本着“以患者为本”,减少和杜绝纠纷事件的发生,进一步改善和加强防范对策。
2.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医护人员责任心
加强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杜绝马虎、失误而导致的漏诊、误诊。要对诊断医生、技师、前台登记人员进行职能划定,明确责任。切实贯彻执行分级医生审核制,每月进行定时的报告会诊、抽查,分析病例、查找原因;同时,将诊断作为考评医生的一项指标数据,与奖惩绩效挂钩。对技师进行岗位教育和培训,实行技师长值班制度,每天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对病例进行分析、探讨,以期提高技术水平。前台登记人员要认真、清晰、完整地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治疗要求,定期对登记错误而引起的纠纷进行检查、分析,对责任人要根据相关制度进行处罚。
2.2 强化沟通,提升服务水平
态度和技巧是沟通的要素。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技巧是强化沟通的必要途径,也是化解医疗纠纷的重要方法。医护人员树立以患者为本的医务理念,多换位思考,多理解病患,以热情、积极的态度对待患者。要主动与患者沟通,增加对患者的了解,倾听他们的需求,赢得患者和家属的信任,构建一个轻松、愉快的治疗氛围,防止或减少由于患者紧张、焦虑发生的诊断事故。
2.3 增强法律意识
学无止境。每个医护人员都应该加强学习,尤其是专业知识和法律知识,要提高自我保护和护理安全意识。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针对特殊病患,如幼儿、女性要设立专用更衣室,以保护其隐私;由于幼儿身体弱,进行医疗设备诊断时,如有辐射的,要做好防辐射保护工作。
2.4 规范预约制度和收费
放射检查有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前台预约尤为重要。前台工作人员应该佩戴好工号卡,挂牌服务,以方便患者就诊;与患者交流时,要尽量使用普通话、面带微笑;与患者及时沟通,对等待时间长、检查要求特殊的患者要及时说明,以免患者产生不良情绪。
费用是患者敏感的经济问题。为纠正患者对医院高收费、乱收费的误解,要对患者做好费用解释工作,说明就诊的项目、功效、费用,做到收费公开、透明,维护患者的利益。
2.5 完善医疗设备的管理
医疗设备的正常工作是对放射检查工作非常重要。技术人员要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查和性能维护,并做好检测记录,及时处理设备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做到医疗设备运行前检查、运行后维护,并形成常规化,以确保设备的安全、高效运行。
2.6 加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医护人员要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因此,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要积极参加医护培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丰富知识内容,拓展专业知识和水平,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和应变思维能力。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应加强同事或行业间的沟通与交流,要运用讨论、请教、查阅医学书籍等提升业务能力的不同方式。无论是报告医师,还是技师,都要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保证医学影像的质量。报告医师要严格遵守医疗核心制度,意见明确、诊断准确,并做好对患者的解释工作,必要时,做好诊断复核工作。技师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使用CT及MR进行扫描,做到不遗漏、不误诊,图像要清晰、符合要求。
3 结语
医护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医患和谐关系的构建,不仅能增加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也成为医护人员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
[
参考文献]
[1]郭惠利.大型医院放射科纠纷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华西医学,2012(27):1721-1722.
[2]李林,徐泽国.医院放射科医疗纠纷防范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2(9):56-58.
[3]张青.放射科医患纠纷常见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2-143.
[4]朱艳蓉.基层医院放射科护理安全管理研究[J].大家健康,2013(9):161.
[5]童宏桥.放射科医疗纠纷防范对策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117,121.
[6]唐振良,姬志文.放射科潜在医疗纠纷及其防范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3(7):243-244.
[7]刘洪.浅谈放射科医疗纠纷与防范[J].中华全科医学,2011(10):1583,1635.
医疗纠纷处理技巧和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医院感染;医疗纠纷;感染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004-02
我院是2006年6月新开业的一家综合性三级医院。近年来医院感染相关性医疗纠纷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笔者对本院医院感染相关医疗纠纷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6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共发生医疗纠纷198起,其中医院感染相关性医疗纠纷37例为病例组,占18.6%,高于彭根英[1]报道的11.9%,低于范迎胜[2]报道的38.46%。男23例,女14例,年龄18 d~78岁,平均57.6岁。对照组为随机抽取37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同期住院患者(入院时间>48 h),主要诊断、手术环境相同,男22例,女15例,年龄21 d~76岁,平均56.9岁。
1.2 方法
对医务科反馈的感染相关性医疗纠纷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参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3],并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构成比和SPSS 10.0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各组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医疗纠纷的原因
术后并发症14例(37.8%),术后切口感染13例(35.1%),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4例(10.8%),住院费用增加4例(10.8%),沟通不畅1例(2.7%),患者痛苦增加1例(2.7%)。
2.2 医院感染部位
手术切口13例(35.1%),下呼吸道8例(21.6%),术后胸腹腔感染6例(16.2%),泌尿道4例(10.8%),血液3例(8.1%),胃肠道2例(5.4%),其他1例(2.7%)。
2.3 医院感染相关因素
本研究显示年龄≥60岁或≤1岁、恶性肿瘤、人工置管时间过长、手术时间≥3 h、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其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
调查结果显示患者的病情重、年龄≥60岁或≤1岁、免疫力低下、急诊情况下实施手术,术前准备不充分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外源性和内源性因素;手术时间及抗菌药使用情况是其相关因素,手术时间>3 h的手术感染率高,因为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术野受病源菌污染的机会增大,如术中未追加第二剂抗菌药物,随着术前预防用抗菌药血药浓度的下降,不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繁殖;手术技巧及手术操作熟练程度与术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手术操作熟练的医师,能更好的保护切口并细致处理,减少组织损伤,有利于伤口的愈合,有效降低术后切口感染。
3.2 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
人工气道与外环境直接相通,破坏了生理保护屏障,细菌易侵入;全麻后咳嗽反射消失,气管套囊周围分泌物聚积和下漏,细菌极易进入支气管肺组织;长斯卧床无力咳嗽、伤口疼痛不愿排痰和深呼吸,造成痰液淤积于肺,肺膨胀不全,发生肺不张的可能性增大[4];术中液体丢失、术后禁食,造成痰液粘稠,增加了分泌物排出的困难[5];雾化吸入装置、呼吸机管道等消毒不彻底,可使带菌的气溶胶或气体沉积于肺部导致感染。
3.3 导管相关性感染
主要有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血流感染等,导管相关性呼吸道感染在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中已讨论。医院尿路感染中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占30%~50%,留置导尿管是尿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6]。插尿管为侵入性操作,尿管对尿道的机械刺激可导致尿道黏膜破损、分泌物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和扩散;导尿时无菌观念不强,未做到1~2次/周更换集尿袋,均可以使细菌逆行种植在膀胱;患者的年龄、病情及宿主免疫功能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密切相关[7],本研究中大部分病例为急性、重症老年患者,59.5%的病例感染前有手术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与长期置管而致管腔内部细菌定植有关[7],本研究中70.3%的病例感染前置管时间≥7 d;另外若医务人员在穿刺操作或置管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及操作规程,不重视洗手,也可使病原菌通过导管侵入而感染。侵入性操作作为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的一种手段,使患者处于血流感染及并发系统感染的高风险之中,如果严格控制留置时间并尽量减少置管项目,合理应用抗生素就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1]。
[参考文献]
[1] 彭根英. 医院感染相关性医疗纠纷病例感染因素调查与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5):2207-2208.
[2] 范迎胜. 医院感染相关性医疗纠纷20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 中国煤碳工业医学杂志,2011,14(5):76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S].
[4] 卢彩霞,郑芹,叶志霞. 腹部手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分析与护理进展[J]. 护理杂志,2009,26(5B):41-42.
[5] 葛兰.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2(7):215-216.
[6] 韦咏坊. 留置导尿与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