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分析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分析报告范文1
关键词:高职生物技术类专业;毕业实践;“四段、四联”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10—157—02
随着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毕业实践存在许多现实问题,例如,学生基础不够、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论文选题不恰当、指导渠道不畅、时间仓促、考核不科学等。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毕业实践模式,并且对高职毕业实践进行整体式设计、阶段性推进及过程化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高职毕业实践体系现阶段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实践改革方向
(一)选择“多元化”
在完成毕业项目的形式上给予学生多样化的选择,使学生能够选择一种最感兴趣的、最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来完成这项工作。具体可分为设计模式、论文模式、作品模式、报告模式、技术实践等。鼓励学生改革创新,用毕业作品取代毕业论文。毕业作品包括制作的实物、加工工艺方案、产品设计方案、工作(岗位)分析报告、调查分析报告、专题策划方案、商业计划书、创业计划书、参赛作品、应用性研究论文等。
(二)评价“多样式”
对学生的毕业项目的评价方式采取多样的方法来评价,避免采用“阅卷一答辩一评分”这种缺乏全面考核学生能力的陈旧办法,评价的具体方式应根据学生选择的毕业项目工作的模式、顶岗实习表现等有关。
(三)监控“多层次”
毕业项目教学改革势必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为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会因此下降,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监控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在新模式下,建立起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四联”的质量监控体系。
(四)搭建“多平台”
作为学校实训教学基地的补充,应建立大批校外教学实习基地。企业的人力及物力资源,是学生教学实习的有力保障;学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在培训企业职工、满足人才需求等方面提供便利,通过“毕业生就业双向洽谈会”、“校企实践交流恳谈会”、“企业进校园宣传周”等活动搭建校、企、生沟通平台。
二、“四段、四联”毕业实践模式基本思想
“四段、四联”毕业实践模式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指导下建立的。本模式针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特点,实施全程监控,其结构如图l。对毕业实践实行从前期指导、顶岗实习、毕业项目到答辩的整体设计,形成环环相扣,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实践体系,实现从入口到出口的顺畅通道,最终指向“就业”这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通过四条主线(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实现了毕业实践质量监控的全面性、全员性和全程性。
三、建立质量控制体系
为保障毕业实践“四段”顺利进行,质量控制必须贯穿始终。在毕业实践过程中,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取决于做好以下六个方面:
(一)合理选题
选题工作由各院系组织实施,提倡鼓励学生参加到教师科研项目中去,可以提前组织学生选题,使学生在协助指导教师完成科研任务的同时,受到更多的实际训练;也可以在完成顶岗实习过程中,依据行业、岗位需求和实际工作,逐渐确定合适的毕业项目选题。提倡选题与社会实际相结合、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设计型题目和“真题真做”题目的比例。原则上应一人一题。如果课题需要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合作完成,需经院系主任批准,每个学生必须独立完成其中的一部分工作,并独立完成毕业项目。
(二)建立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校企互动机制,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使毕业实践这一教学环节顺利进行重要保证。学校应制定一系列制度,明确学校、实习基地、学生的相应责任和权利,了解实习学生在外的情况(包括学习、生活、安全)和单位对实习岗位的需求情况等,使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校内指导教师能够及时地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指导和处理,使实习基地、学校和学生之间相结合,促进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工作的持续顺利进展。
(三)调整教学环节,完善实训实习计划内容
为使企业帮助学生完成学业,学校应有合理的教学环节设计、完善的实训实习计划内容。通过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到专科建设和课程建设中,讨论、完善教学环节的设计、实训实习的内容,制订合理、符合企业实际、满足学生培养目标、操作性强的实训计划和实习内容。
(四)校企共同合作,健全教师队伍
学校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指导的能力。学校在引导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践锻炼的同时,聘请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一线技术人员来校任教,指导学生实习实训,聘请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教学实习,从而健全学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五)校企共同指导,加强毕业实践教学管理
学生在教学实习和顶岗实过程中,既是在校学生,也是企业的员工。所以,学生应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也应由学校安排的专业教师和实习单位安排的一线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在整个实习过程结束后,由实习单位根据学生自我总结、平时表现给出实习单位鉴定意见,然后由学校专业教师以学生实习日记、实习单位意见及论文答辩情况作为依据对学生作出综合评价。
(六)校企合作,搭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平台
高职院校通过毕业生就业基地,培养出高质量、满足经济建设需要的高技能实用性人才。学院注重与就业基地的联系,通过走访用人单位,借助信函、电话、网络等形式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增进双向互动,拓展了一批社会责任感强、管理规范的用人单位作为就业基地。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与嘉兴、昆山、苏州、连云港、南京等地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人才合作关系。与江苏今世缘酒业、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顶岗实习和就业基地的协议。通过把企业请进校园,把课堂搬进企业的方式,使学校与企业合作,在校内和校外分别建立实训基地。
“四段、四联”模式通过对高职毕业实践进行整体式设计、阶段性推进和过程化管理,让学生再就业前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协议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保证了学生毕业实践有效地进行。
生物技术分析报告范文2
2011年11月23日,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了一项资本投资农业的分析报告《产业化凸显农业投资价值 投资者“务农”热情高涨》,他在投中集团长期跟踪农业领域,本刊记者专访了冯坡。
《新财经》:在资本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为什么农业成为资本新的投资热点?
冯坡:资本对农业的关注,主要源于“现代农业”时代的来临。在社会与经济环境、消费者消费水平及消费需求都达到一定程度时,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既是市场发展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目前整个PE市场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农业领域投资相对滞后,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而且农业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新财经》:您如何看待当下资本追捧有机农业的现象?
冯坡:资本对有机农业的追捧,主要源于消费升级导向以及“食品安全”形势下,居民对“有机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严格来说,与消费服务行业受到资本热捧并无本质差别。
《新财经》:资本追逐有机农业背后的机遇是什么?
冯坡:其背后的机遇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消费升级导向为有机农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比如对高端食品的需求直接促进有机农业产品销售的增长,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则为有机农业开拓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第二,“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机遇,近年来频出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得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无论是终端消费者还是下游的食品企业,都对有机农业产生更大依赖,因此,整个市场规模得到快速扩张。
《新财经》:目前资本投资有机农业的风险是什么?
冯坡:有机农业作为典型的农业细分领域,其主要来自政策、市场、自然风险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风险:首先政策方面农业投资最大的难点是土地问题,农民和企业都不能拥有土地产权而只拥有土地使用权,而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目前还未放开,因此对于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其次,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两个层面的自然风险,前者如水资源减少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减产风险,后者如冰冻天气对自然作物生长的影响等;
第三,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市场价格波动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交易风险,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相对分散,市场议价能力普遍不强,因此,终端市场价格波动为企业经营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最后,由于农业企业普遍缺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财务、制度管理等方面不够规范,对企业扩张以及最终登陆资本市场都构成一定障碍,此外,目前农业企业普遍采用的“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合作社+农化”的经营模式,也有可能因天气、政策等原因面临大规模违约风险。
《新财经》:你对资本进入有机农业项目有什么投资建议?
冯坡:在产业链角度,投资人应关注产业链延伸较长的企业,因为纯粹的种植、养殖企业受自然气候及宏观调控影响较大,风险难以预期;其次,品牌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而农业与普通消费品领域一样,品牌、渠道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投资人可关注农业龙头企业;团队方面,投资人要注重高管团队的行业背景,技术型团队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投资人必须要专注,因为农业企业成长周期较长,创始团队的专注十分重要。
《新财经》:与中粮、万达和汇源这些大集团的农业项目相比,创业者及中小企业实力弱,应如何进入农业领域进行投资?
冯坡:中小型农业企业较难进行产业链整合,因此可以专注于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或者细分领域,在以下细分领域,创业者及中小企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一、生物农业:过去几十年,化学农业在中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未来农业增收已经无法再依靠化学品,那么最可能再次刺激农业产量增收的就是生物技术,整个农业领域从上游的种子、疫苗到下游的食品,都将大量使用生物技术。
二、农业装备:随着农业逐渐规模化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机械化生产将是大势所趋,未来小农经济将快速退出,而代之以机械生产为主的规模经济。近年来农业机械获得了广泛应用,未来该行业还将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生物技术分析报告范文3
关键词:地方性高校;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创新能力培养
作者简介:王忠华(1972-),男,浙江开化人,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斯越秀(1979-),女,浙江诸暨人,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讲师。(浙江 宁波 3151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精品课程项目、宁波市生物医药基地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7-0127-02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已广泛渗透到现代生命科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成为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1-3]“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生物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遗传信息在生物体内的传递过程及其遗传操作的基本原理,知晓从自然界的生物中克隆所需目的基因的基本思路和策略。该课程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熟悉从最基础的核酸开始,到基因分离方法的确定、基因的克隆、鉴定、表达以及最终能获得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整个过程;使学生对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有一个全方位的、比较系统的认识。[4,5]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是在生物化学和遗传学两大学科的支撑下发展起来的。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新的内容和研究方法层出不穷,使该学科日益丰满和独立。[6-7]“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课程具有综合设计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并且与农业、医药、环境、能源和食品等行业紧密结合,发展空间广阔。
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学活动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以描述性的讲解来传播知识,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一种被动地认知信息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获得知识的潜在性和理解知识的差异性,以及发展知识的创造性。这种传统的教与学的模式虽然在教学中统一了大纲,确定了标准,规范了教学制度,但同时也掩盖了学生个性发挥的能力,忽略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创新意识,不利于面向21世纪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开展“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互动式教学方式的改革是极其必要的。
因此,该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最终改革目标,通过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理论教学“大班上课、小班讨论”的形式开展合作性学习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该改革的实施可提高学生查阅文献、总结分析问题和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于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一、确立了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根据“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面向的行业特点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要,确立了综合技能、工程应用能力和学科研究能力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见表1)。
二、教学方法改革
1.研讨小组规则
(1)以一个行政班为小组基本单位,每个小组组员人数控制在6~7人,在小组成员结构安排上要注意男女生比例及活跃分子与不活跃分子比例的适当搭配。
(2)每一研讨小组要选定一名有责任心的同学担任该研讨小组组长,主要负责“学习研讨”活动中的具体任务分解与分配;负责召集每次“学习研讨”活动的课后讨论会,确定课后讨论时间和讨论地点;负责收集每次“学习研讨”活动中小组成员所提交的书面材料。
(3)每次“学习研讨”活动时,小组主持人负责主持本次小组讨论会;小组发言人负责主持本次小组讨论分析报告的讲稿制作,并代表本小组就所讨论论题在课堂上发言。
(4)记录员负责小组讨论的记录工作;每份讨论记录中要包括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记录员、所讨论问题和各成员的发言记录及其在各自发言记录后的亲笔签名等。
2.小组研讨活动的基本规则
研讨活动应符合分子生物学专业的基本范畴,禁止任何形式的人身攻击或限制他人的发言自由;小组成员应就所讨论课题,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开全面深入的讨论;每位小组成员均应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在记录员的发言记录上签名。
3.小组学习研讨活动流程及相关要求
(1)研讨主题的确定。由主讲教师就所承担授课内容部分拟订若干备选研讨主题,再提交课程改革小组集体讨论确定;主题选择主要涉及授课内容中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与前沿问题,以及一些理论授课无法展开而又需要学生掌握的问题;指导教师在指导学习研讨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备选主题做适当调整,并与主讲教师及时沟通。
(2)学习研讨任务的分配(课堂研讨2~3周前布置)。指导教师向各学习研讨小组分配任务,各小组组长进一步将本小组承担的研讨任务细分到每个小组成员,尽量做到每个组员负责承担一个研讨主题下子题目的研讨资料收集及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
(3)学习研讨资料的收集与学习(课堂研讨之前完成)。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各小组及其成员应就其承担的研讨主题开展资料收集工作;每一研讨主题应制作一份学习研讨资料清单,资料数量为5~10篇;每份清单中的资料类型可以是著作、期刊论文、学位论文、报纸文章、会议论文等;要求收集资料的组员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将所收集的资料复印或打印出来。
4.自主学习小组课余研讨活动的开展(课堂研讨之前完成)
各小组组长在本小组资料收集工作结束后、课堂研讨活动开展之前,召集本小组成员就该小组所承担的各项研讨主题进行课余研讨;由小组长指定的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主持人主持;就本小组所承担的各项主题逐一展开研讨活动;该课余学习研讨活动要由指定的记录员做好相应的小组学习研讨记录,并及时提交给小组发言人。
5.学习研究报告的撰写
(1)每一位小组成员应就其承担的研究主题撰写一份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须在课堂学习研讨活动开展前,并给小组发言人留有准备整个小组发言的时间)提交给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小组发言人。
(2)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小组发言人,须在综合小组课余研讨活动中的主要观点、参考小组学习研讨记录和每一组员的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基础上,撰写一份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该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该小组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概况介绍;对该组分所承担的数个研讨主题予以逐一评析并提出相应结论;对该小组本次学习研讨活动进行整体评价,总结经验,分析不足,并提出相应改建建议。
6.自主学习小组课堂研讨活动的开展
首先,由指导教师根据本次学习研讨活动任务的具体情况确定学习小组发言人的发言顺序及发言时间要求。
其次,发言活动按下列流程进行:该发言人就《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中的核心内容做简明扼要的小组发言;其他小组的同学以及指导老师就该发言人的发言以及该发言人所在小组承担的研究主题相关问题展开提问,发言人及其小组的其他成员予以做答;指导教师就上述发言、提问及应答情况予以现场评分,并做简短总结。
再次,小组发言人发言完毕后,指导教师应就本次学习研讨活动做一简短的整体评价。
7.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研讨活动相关资料的汇集、整理与上交
(1)各小组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发言人应于本次研讨活动结束后,在小组组长、记录员及其他组员的配合下,将本次活动中形成的各类书面资料与电子文稿按要求加以汇集整理,并制作本次《学习研讨活动书面材料汇编》的封面与目录,在规定时间内及时上交给指导老师。
(2)上述材料汇编包括:封面与目录;本次学习研讨任务及内部分工;每一研讨主题的具体研讨资料,包括资料清单、资料复印件、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小组学习研讨记录;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学习研讨活动组员个人评分表;学习研讨活动小组整体评分表。
三、考核办法改革
为了保证合作性学习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对教学考核方法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主要是实行了全过程评价与自主性评价的方法,具体如下:
小组每一组员的本次学习研讨活动的最终成绩(百分制)=个人成绩(占50%)+ 小组成绩(50%)。其中个人成绩(占50%)=资料清单成绩(15%)+ 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成绩(35%),小组成绩(50%)= 小组学习研讨记录成绩(10%)+ 小组学习研讨发言报告成绩(15%)+ 小组发言的现场评分成绩(20%)+ 本次学习研讨活动书面材料汇编成绩(5%)。
各项目成绩评定的参考标准如下:
1.资料清单成绩评定的参考标准
资料数量丰富、质量高、格式规范,考核为优秀;资料数量较丰富、质量较高、格式规范,考核为良好;资料数量符合要求、质量尚好、格式较规范,考核为中等;资料数量较少、质量不太高、格式尚规范,考核为及格;资料数量少、质量差、格式不规范,考核为不及格。
2.个人自主学习研究报告成绩评定的参考标准
对研讨主题所涉相关资料及其他组员观点的归纳概括全面到位、分析过程详实,最终结论明确、论证充分,格式规范,考核为优秀;对研讨主题所涉相关资料及其他组员观点的归纳概括较全面、分析过程详实,最终结论明确、论证较充分,格式规范,考核为良好;对研讨主题所涉相关资料及其他组员观点的归纳概括较全面、分析过程较详实,最终结论较明确、论证较充分,格式较规范,考核为中等;对研讨主题所涉相关资料及其他组员观点的归纳概括不甚全面、分析过程不够详实,最终结论不甚明确、论证不甚充分,格式尚规范,考核为及格;对研讨主题所涉相关资料及其他组员观点的归纳概括不全面、分析过程不详实,最终结论不明确、论证不充分,格式不规范,考核为不及格。
四、改革实施初步成效与物化成果
本改革从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专业2008级学生起,连续实施了三届,每年直接受益学生数为200人。课程改革能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用且能紧跟专业前沿,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近三年来,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学生参加课程组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有50多人次;完成相关校级创业创新基金项目或校科研基金项目近10项;获浙江省科技厅“新苗计划”资助项目2项;获浙江省“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1项;获浙江省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优胜项目1项;学生在校期间公开发表与课程相关学术论文8篇。
通过对毕业生综合表现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在所进行的毕业实习中,表现出较强的基因工程分析与设计能力,一定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考研学生在复试中,较强的基因工程实验技能受到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老师的肯定。
五、展望
课程教学改革与推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教师着眼于现实建设、着眼于未来发展,不断更新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项目始终保持可持续的高水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荣,刘勇,姜双林.高等师范院校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生物学杂志,2012,29(1):100-102.
[2]蔡春尔,沈伟荣,何培民.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与展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10):150-152.
[3]吴元锋,刘士旺,毛建卫.分子生物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7,19(4):326-328.
[4]袁俊.《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08,
(14):295-296.
[5]迟彦,季长清.分子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科技信息,
2009,(17):207-208.
[6]蔡春尔,吴维宁,沈伟荣,等.分子生物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J].医学教育探索,2008,7(10):1071-1072.
生物技术分析报告范文4
关键词:数据包络分析 技术效率指数 钢铁企业群 发展状态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钢铁产业处于扩张加速时期,2009年前十名世界钢铁企业产量排名中,中国占第5位。但是,我国钢铁产业高能耗、生产率低下等状况成为钢铁工业发展的障碍,特别是中国钢铁企业发展出现大而不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如何使钢铁产业做强,发挥钢铁产业整体效率,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产业中各个钢铁企业的效率是钢铁产业做强的关键,本文依据钢铁企业效率对各钢铁企业进行企业群体划分,深入分析与研究钢铁企业的群体效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数据包络分析理论及模型
(一)数据包络分析 美国运筹学家Charnes和Cooper等学者1978年发展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是利用观察到的样本资料数据,对具有若干输入和输出的决策单元(Decision Making Units,DMU)进行生产有效性评价,能够处理多投入和多产出问题,因此其定义的DEA模型被称为CCR模型。利用DEA方法可以有效的评估多投入多产出DMU有效。它通过研究生产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指标数据,从相对有效性角度出发,对各单元与部门进行相对效率评价,不必事先设定决策单元的具体输入输出函数,在测定若干决策单元的相对效率时,注重对每个决策单元进行优化,在相对有效性评价上具有广泛应用。DEA方法实质上根据一组关于输入输出的观察值,采用数学规划模型来估计有效生产的前沿面,再将各DMU与此前沿面做比较,以衡量效率。凡是处于前沿面上的DMU,DEA认为其投入产出组合最有效率;不在前沿面上的DMU则被认为是无效率,同时以效率前沿面之上的DMU为基准,基于一个相对的效率指标。DEA还可以判断各个DMU投入规模的适合程度,给出各DMU调整其投入产出规模的方向和程度。Farrell与CCR模型均假设规模报酬不变,然而在现实中由于管制、法律和不完全竞争等原因,产出单元无法实现固定规模报酬下的效率,现实产出的效率边界是在变动规模报酬假设下形成的效率边界,形成可变规模报酬的技术效率。因此,Banken等(1984)在CCR模型的基础上又提出了BCC模型,其放宽了关于固定规模报酬的限制,而将技术效率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DEA分析法可分为投入导向和产出导向,本文对其进行解释,使用产出导向的DEA分析,力求更为准确的计算效率。
(二)CCR模型 CCR模型从投入面分析并假设每一决策单元的生产技术为固定规模报酬,利用所有受评估的决策单元的投入与产出变量的观测值,应用线性规划方法求效率值,并构建一个效率前沿边界。落在效率前沿边界上的DMU是具有效率的,其效率值是1;而在效率前沿边界之内的DMU为相对无效率,其效率值介于0与1之间。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每个决策单元均使用m种投入生产s种产出。某(三)BCC模型 CCR模型假设决策单元在固定规模报酬下运营,但实际上并非每个决策单元都在固定规模报酬下生产,若存在变动规模报酬,则导致在衡量技术效率时,规模效率亦混杂其中,因此必须考虑变动规模报酬。Banker,Charnes和Cooper(1984)剔除CCR模型中的固定规模报酬假设,以衡量处于不同规模报酬状态下的相对效率值。BCC模型为生产可能集合建立凸性性质、无效率性质、术效率。可以根据非递增规模报酬假设下得到的技术效率值是否与变动规模报酬下的技术效率值相等来判定所评估的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变动的何种状态。如果NIRSTE VRSTE,则该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递增;如果NIRSTE= VRSTE CRSTE,则该决策单元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如果NIRSTE= VRSTE=CRSTE,则改决策单元规模报酬不变。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假设 为了满足BCC模型本身所具有的条件,更好地运用该模型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假设条件:
假设1:被评价单元数目必须不少于投入与产出指标数量之和的两倍,以避免对效率值的高估
假设2: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之间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二)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于《中国钢铁统计》、《中国钢铁工业年鉴》以及《各大钢铁企业年度报告》等,本文选择2003年至2010年钢铁企业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指标。
(三)变量定义 在用DEA方法对钢铁产业效率进行评价之前,其输入、输出指标的选择对于客观反映被评价对象的效率至关重要,它是反映钢铁产业经济发展状况、资源利用等一系列指标构成的既相对独立又有内在联系的体系。根据数据口径的科学性、统一性和可比性原则,同时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假定钢铁企业的经济活动概念化为资产总计x1和应付职工薪酬x2二种投入、主营业务收入y1和年粗钢产量y2二种产出,满足模型成立的第一个前提假设条件,即决策单元数11>2×(2种投入+2种产出)=8。投入指标资产总计x1、应付职工薪酬x2与产出指标主营业务收入y1、年粗钢产量y2之间的相关系数值最小为0.914>0.9,表明投入和产出指标间呈现出正相关关系,满足模型的假设2,即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之间必须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三、实证检验
(一)描述性统计 通过建立DEA模型,应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DEAP2.1,在效率测算中采用产出导向模式,对我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进行了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测算,本文以2010年各大重点钢铁企业的数据为例,测算结果如表(1)、表(2)所示。
(二)技术效率分析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软件DEAP2.1,对我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进行分析,分析既定产出下11家重点钢铁企业的技术效率指标如表(3)所示,分析其投入产出的有效性,从有效性的角度对我国钢铁企业进行集群划分,清晰的预测出到我国钢铁企业整体的发展走势,如图(1)所示。并对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发展状况存在差距的原因和改进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从表(3)和表(4)可知,全国11家重点钢铁企业的技术效率均值为0.883,技术无效成分为11.7%,表明我国钢铁企业发展潜力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根据表(3)技术效率标准值可以将钢铁企业划分成5个层次,如表(5)所示。第一层次钢铁企业群特征为技术效率范围值控制在[0.95,1],这类钢铁企业具体发展特征是投入产出基本位于生产前沿面上,取得了给定技术条件下的最大产出。如果某企业技术效率为1,则表明该企业在目前给定的技术条件下已经取得了最大的产出,属于有效钢铁企业群。第二层次钢铁企业群特征为技术效率范围值控制在[0.9,0.95],这类钢铁企业发展特征是技术无效成分小于5%,其投入产出很接近生产前沿面,效率很接近第一层次的钢铁企业群,属于次有效钢铁企业群。第三层次、第四层次等属于技术有效性缺失越来越严重的钢铁企业群,特别是第五层次的钢铁企业群,其技术效率已经小于0.8,其技术无效成分已经高达20%左右,属于该企业群的钢铁企业在给定技术条件和投入下,达到最可能产出上的差距比较大。以2009年和2010年两年为例具体分析,得出2009年属于第一层有效钢铁企业群的企业有宝钢、鞍钢、沙钢、河钢、武钢、安阳6家钢铁企业,占所研究钢铁企业总体的54%,即我国大部分钢铁企业均达到其生产前沿面上,在各自给定生产技术条件下均达到了其最大的产出。技术效率范围值[0.8,0.85]的企业有首钢1家,占所研究钢铁企业总体的9%,而技术效率范围值处于小于0.8的钢铁企业有山钢、马钢、华菱、包钢4家钢铁企业,占所研究钢铁企业总体的37%,这四家钢铁企业在本年度其技术无效成分高达20%左右,在给定技术条件和投入下,均未达到其最大的产出,企业生产效率处于低迷的状态。2010年属于第一层次有效钢铁企业群的企业从2009年的6家降至本年度的河钢、鞍钢、武钢、安阳4家钢铁企业,技术有效企业比例由原来的54%降至占36%,降幅高达18%,说明我国钢铁行业整体发展能力出现下滑趋势,原来技术有效企业在2010年内部生产出现问题,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无法达到其最大的产出。在所研究重点钢铁企业群中,2010年我国只有四家钢铁企业在给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实现其最大的产出,其他钢铁企业均处于效率低下甚至是技术无效的生产状态,数据表明这一年来我国钢铁企业自身发展能力处于下降趋势。其中宝钢和沙钢两家企业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幅,宝钢的技术效率由1降至0.919,沙钢的技术效率则由1降至0.793,降低幅度高达20.7%,沙钢的发展直接从一家技术有效的企业降至技术无效,其生产效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和投入下,有20.7%的投入未能够转化为产出,与最大产出可能性的差距扩大值20.7%。两家企业的效率下降足以影响到我国钢铁产业整体的技术效率。
四、结论
本文分析发现,从8年来宝钢、鞍钢、安阳三家钢铁企业属于有效钢铁企业群,其发展处于平稳状态,而沙钢、河钢、武钢三家钢铁企业处于次有效钢铁企业群;其发展状态与有效群对比存在较小的差距,但是需要企业在生产、技术和管理等多个层面加大投入,从管理等才可以进入有效钢铁企业群;山钢处于三级钢铁企业群、首钢处于四级钢铁企业群,而马钢、华菱、包钢三家钢厂长期处于无效钢铁企业群中,这说明其企业发展多方面均呈现出了落后状态,因此要提升其企业发展效率,必须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对企业诸多方面加以改进。本文测算出的11家钢铁企业的技术效率为解决中国钢铁产业存在的劳动生产率低、产能结构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能分布不合理等问题提供了定量依据和科学路径。依据测算结果和新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即各大钢铁企业应进一步注重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持续淘汰落后产能;应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注重要素投入的充分利用;提高产业集中度,获取规模收益。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生物技术产业集群创新支撑体系培育及其推广研究”(项目编号:12YJC63010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夏绍模、张宗益、杨俊:《中国钢铁主营上市公司规模效率分析及其启示》,《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
[2]魏权龄:《数据包络分析》,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年。
[3]李京文、钟学义:《中国生产率分析前沿》,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4]刘彦平、刘玉海:《中国钢铁产业动态生产效率分析——基于Malmquist生产力指数》,《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1期。
[5]梁杰、李岩、蒋亚明:《基于DEA模型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评价》,《财会通讯》2010年第5期。
[6]夏绍模等:《基于导向DEA模型多阶段求解方法对我国钢铁主营上市公司效率测定的实证分析》,《软科学》2007年第3期。
[7]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行业分析报告2005钢铁工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
[8]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中国钢铁工业生产统计指标体系指标解释》,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3年。
[9]《中国钢铁企业年度报告摘要》 .cn。
[10]《中国钢铁工业运行监测报告》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
生物技术分析报告范文5
关键词 支原体 药敏 泌尿生殖感染
我科对本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拟诊为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感染患者1004例进行了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的培养检测分析,并对支原体做药敏试验,为临床的诊断、正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1004例泌尿生殖道标本均来自莒县中医医院皮肤性病科诊为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患者,男498例,女506例,年龄17~48岁,平均34.5岁。患者取标本前至少1周内未使用抗生素。
标本采集:取材分别用男、女无菌拭子,对男性患者插入尿道2cm,女性患者插入宫颈1~2cm,停留10~20秒后缓慢旋转拭子>360°取出,每位患者取2份标本,检测支原体、衣原体。
检测方法: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剂盒购自珠海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支原体药敏结果按以下检测判读:各微孔由黄变红并清澈表明有支原体生长,用“+”表示,不变色表明无支原体生长,用“”表示,UU于20~24小时报结果,MH于24~48小时报结果。A,为阴性对照,A2(+)为有支原体生长,B1(+)为MH生长,用8种抗菌药物做药敏试验,每种对应A、B上下两孔(高、低浓度),两孔均不变色为敏感,仅B孔变红色为中敏,两孔均变红色为耐药。
结 果
培养、检测结果:1004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785例,占总数的78.2%,其中UU561例,占支原体感染的71.5%;MH68例占支原体感染的8.7%;UU+MH148例占支原体感染的18,8%。
支原体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785例患者的支原体培养呈阳性,同时药敏结果显示对罗红霉素、环丙沙星、阿奇霉素、氧氟沙星耐药率最高,对交沙霉素、西环素、米诺环素耐药率最低。支原体药敏试验结果,见表1。
讨 论
支原体是一类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它缺乏细胞壁,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对其不起作用,常选用干扰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及阻止DNA复制的抗生素,临床常经验性选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药物治疗。临床实验结果表明UU可干扰的顶体反应,影响受孕,并且可产生与唾液酸酶抗体反应的物质,干扰受精及受精卵发育,是引起女性不孕不育的原因之一。因而生殖道支原体的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限制其传播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然而由于近年UU、MH的感染病例不断增多及抗生素使用方式和疗程的多样性,加之使用抗生素无必要的控制,导致耐药菌株不断增多,并出现了支原体的多重耐药现象,使得临床上治疗难度不断增加,经过这样几年的经验性用药,加上不规范用药,甚至出现滥用抗生素情况,就导致了其疗效明显下降,这可能是造成支原体耐药率增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支原体耐药性的发展与抗生素的使用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UU、MH所致感染时,应结合药敏试验足量使用该类药物,并使疗程尽可能短,避免低浓度药物与支原体长期接触,人为造成“抗生素压力”,使原来占优势的敏感株被抑制或杀灭,诱导或选择出的耐药菌株则繁衍成抗菌药物主要作用对象,从而造成治疗失败。
生物技术分析报告范文6
然而,机会的来袭并非偶然,大多数的清洁技术企业十数载如一日致力于技术和产品的开发,才能在行业历史性发展机遇降临后抓住机会。韩建功告诉记者,“我觉得在环境产业的发展中,技术领先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北京环境企业最大的优势所在。客户最终选择我们的产品,还是因为我们产品的性价比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当然,许多外资企业也被危机中中国的绿色商机所吸引不远万里接踵而来:10月23日,在中丹气候变化论坛上,英国伯爵Stern 先生就提到,金融危机无论影响多么大,也不应影响我们在环境领域的努力。在Carsten Bierg眼里,中国市场实在是一个巨大的金矿,仅建筑和污水处理领域,就够前来淘金的外国公司们忙活一阵的了。Carsten Bierg非常看好中国的建筑节能市场:“据统计,中国每年将有1%的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意味着每年将新增20-30亿平方米的建筑,这相当于每年新建20-30个乌鲁木齐市或者5-8个北京市!在所有的能耗中,建筑能耗大体占到全国总能耗的30-40%,建造和使用建筑直接、间接消耗的能源就已经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6.7%,目前中国只有3%的建筑是绿色建筑!”
中国在节能领域商机巨大,在减排领域同样商机巨大,这预示着碳交易市场将在中国面临快速发展的机遇。麦肯锡公司的最新报告显示:中国在可持续建筑、能源效率工业解决方案和可再生资源领域具有巨大的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潜力。基于对现有技术(高效水泵、温度控制、生物技术、楼宇设计和风能)等五种方案的分析,该报告总结出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潜力将于2020年达到8亿吨/年,其中3.8亿吨的排放量来自建筑领域。更为具体的是,以节能泵使用来说,新的麦肯锡分析报告指出如果所有的低效水泵被高效变频水泵所取代,到2020年,二氧化碳当量的减排潜力将减少到1.35亿吨/年。最有趣的是,基于所有市场上所投放的水泵,高效水泵拥有极具吸引力的经济性,投资回报时间通常低至1-3年。
格兰富公司的着眼点正是在所有建筑中使用最频繁的泵上。泵的能耗大约能占整个建筑能耗的10-20%,在中国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使用格兰富的节能泵,就能节省30-40%的能源消耗。仅以格兰富2007年在中国所销售的认证产品一年中就为中国节省电量1.6亿度!仅2008年北京奥运会,格兰富就参与了17项奥运工程的水泵系统建设。“与97%的绿色建筑节能空间相比,这个比例还太小了!” Carsten Bierg感慨。不过他同时提到,中国市场是他们非常看好的一个市场,格兰富在中国的业务一直不断增长,今年他们的业务增长就达到了25%。
桑普太阳能、太空板业和格兰富只是众多环境企业中的几个成员。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中国唯一一个投资环境领域公益基金――绿色商道.新经济项目中国区总监叶维佳告诉记者,中国环境产业的发展不论就广度还是深度都具有很深的挖掘潜力,“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北京有很多隐形冠军在没有被人挖掘之前就已经做到了全国前几名。这说明在政府引导的同时,北京的环境企业已经自发做到了一定的产业规模,节能意识要高于全国其他地方。”就在10月23日的中丹气候变化论坛上,丹麦5大顶尖环境企业老总齐齐亮相,均表达了对中国节能减排市场的乐观前景。正如Carsten Bierg所说的:“节能本身不是一种额外的开支,我们可以把节省的资金用于其他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