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范文1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和现况研究方法,对某市疾病预防控制系统近10年环境疾病防制经费投入与公共职能落实程度进行调查与分析。第一步确定研究内容,印发调查表,由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地区的数据收集和资料整理;第二步召开专题会议,汇总初步调查资料,讨论调查中遇到的问题,统一口径,完善方案;第三步将资料反馈到各单位,进行数据核对和资料补充;最后由项目组进行资料汇总、整理、核对和分析。
1.2 统计方法
收集整理调查资料,对所有资料进行实地核对或电话核实,符合率达到98%方可满足要求。用SPSS软件建立数据库,对所有数据进行复核无误后分类计数求和。
2、结 果
2.1 人员配置
该地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从事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专业人员共118人(31.36%为兼职人员),其中,男性83人,占70.34%,女性35人,占29.66%;平均年龄为(37.95±9.01)岁。全市人口中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人员拥有率为1.92人/10万。专业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50.85%,研究生以上学历占9.32%,研究生、本科、大专、中专人数的比例约为1:6:2:2。技术职称以中级职称以上为主,占61.02%,高级、中级、初级职称的比例为2:5:4。专业主要为预防医学和检验,占78.81%。
2.2 经费投入与创收情况
该地区不同年份用于购买环境疾病防制相关仪器设备经费1610多万元,呈波动性增长,各单位用于配置仪器设备的经费相差比较大(表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项目可分为经常性经费(包括人头费和日常工作维持费)和专项经费(包括设备、房屋建设及其折旧和更新费用)。此次调查只包括设备添置和日常工作维持费,由于后者相对稳定,所以不同年份该地区用于购置设备费用情况与环境疾病防制经费投入情况类似。该地区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业务收入呈稳步增长趋势,2001年后收入增长幅度加快。
2.3 公共职能落实情况
省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卫生科(室)主要承担五大职能(环境卫生基本情况调查、环境危害因素卫生监测、环境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及防制效果评价、环境健康影响预防与控制以及相关卫生标准规范研究)17个项目。此次调查显示该地级市CDC环境卫生五大职能基本能开展,普及率100%。但普及程度不均匀,17个项目中只有11项能正常开展,落实程度约64.7%,尤其是环境健康影响因素的识别、评价与控制等环境卫生重点工作方面仍然是薄弱环节,甚至存在空白现象。县(区)CDC环境卫生五大职能基本上只能执行2-3个,8个项目只能开展3-4个,公共职能落实程度37.5%-60%。能落实的公共职能也仅以常规监测为主,且监测能力还没有达到要求,如公共场所卫生标准10项,大部分单位只能开展5-7项,生活饮用水检测106项,只具备55-72项检测能力;对于基础资料收集、环境健康影响因素调查、农村改水改厕指导等职能,由于多部门管理,职能交叉,开展起来难度较大。
3、讨 论
此次调查结果表明,近10年来该地区投入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经费呈波动性增长,用于设备添置和日常工作维持费用累计达1 600多万元。但不同单位经费投入相差比较大,提示各单位履行环境疾病防制职能的程度可以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表明,经费投入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与机构改革有关。1997年开始全国公共卫生体制改革,相关机构合并,疾病预防和监督职能分离,政府加大投入用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其中包括更新、添置仪器设备。二是与重大疫情爆发有关。每当发生重大疫情后,政府投入力度加大,费用增加,尤其是SASS疫情暴露了公共卫生职能实施存在的缺陷,更是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费的使用要注重投入与效益的关系,至于究竟需要多少经费才能足以保证环境疾病防制的正常运作,使其履行应承担的公共职能,值得深入研究。该地区环境疾病预防与控制的业务收入亦呈稳步增长趋势,尤其是2001年后收入增长幅度加快。由于目前仍执行1996年江苏省物价局审批的“江苏省卫生防疫防治监督监测检测收费标准”,所以业务收入的增加是由于该地区环境疾病防制公共职能落实程度提高所致,即扩大服务项目、增加服务频次。一般来说投入与产出应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此次调查结果显示两者相差不多,收入略多于投入,但有一点值得关注,那就是个别单位可能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现象,表现为资源利用率不高或过度追求服务利益化。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范文2
【关键词】疾病控制;问题;对策
1前言
党的十结束后,我国明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并将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已把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医疗体系,针对各地实际切实提高控制疾病的能力,使艾滋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得到根本的遏制。并使地方性疾病及职业病也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为疾病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目前我国在疾病控制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来,我国对于疾病控制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时代的发展机遇下,疾病控制工作获得了瞩目的成就,例如:我国不断对疾病控制的体制进行改革,目前已相继完成各项改革措施,同时也相继出台了一些适应疾病控制发展的相关政策,并且在疾病控制的硬件方面,也加大了投入,使得各级疾病控制中心的硬件条件大为改善,各级疾病控制中心树立了疾病控制的良好社会形象。但疾病控制是一场持久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硝烟的战争。然而在取得发展与成就的同时,目前我国对于疾病控制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以及面临着各种挑战,总体形势仍然相当严峻。
当前我国对于疾病控制工作方面主要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意识上不够重视。我国虽然在疾病控制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对一些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自身认识不足,并且对一些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实得不够。
第二,对于一些突发事件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不足,主要体现在应对机制不够健全。我国目前有许多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割条块,互不干涉,没有完善合理的分配措施,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往往会导致指挥不到位,信息交流不够畅通,反应行动不够灵敏等情况,以至于对一些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难以应对和采取有效措施。
第三,对于一些疾病的预防控制及手段能力不强。目前仍然有许多的机构和人员并不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往往会抱着侥幸的态度对待,同时在设施装备、人才培养和工作部署等方面,也做得不够好。
第四,疾病预防的政策条例相对滞后。我国传染病防治法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才公布施行,到目前为止已经已经有许多情况发生了变化,导致有些条例已经无法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要求。
第五,对农村卫生建设薄弱。我国一些偏远地区,已出现常规免疫接种率下降的问题,这将导致部分人群出现免疫空白,促使一些传染病发病率回升的问题出现。
第六,资金投入不足。虽然近几年政府对于疾病预防的投入日渐加大,但与西方国家仍有不小的差距。
2疾病预防控制发展对策和措施的思考
2.1在疾病的预防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以预防为主,积极解决为辅”的主要方针,必须强化政府的职能,建立多部门共同协作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我国在抗击非典成功之后,从中吸取了许多的教训,也逐步形成了一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的共识,其中政府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的职责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只有继续贯彻好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并且将重大疾病预防控制纳入各级政府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当中,才能使疾病预防工作更加有效。我们可以通过政治法律、卫生教育等手段,不断的促进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到疾病预防控制当中,继而能够有效的保障疾病预防控制各项条款政策的落实。
2.2加强我国对疾病预防控制体制的改革。
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显示了我国政府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的重视,也标志着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改革基本完成,然而就现状来看,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一些传染病疫情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免疫规划实施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各级疾病预防中心、监督机构及其他涉及公共卫生管理服务的部门存在着责任推诿、各自为政、协调困难等情况。由此可以看出在疾病预防控制管理上,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深化体制改革,完善各项条例,明确各级机构责任,笔者在此建议将卫生行政部门中疾病预防控制职能合并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当中,同时赋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传染病防治法的执法职能,使之可以全面履行政府疾病预防控制的组织、行政管理、技术支持与服务提供等工作职能,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提高管理效能。
2.3必须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
我国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服务于社会,属于服务型卫生机构,近些年来,虽然我国愈发重视疾病预防控制,并且相继出台了各种政策、法规,然而对于疾病预防控制的资金投入依然不足,这也导致了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职能明显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其根源主要是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的筹资和管理职能缺位。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对疾病预防控制的投入,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才能根除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职能缺位的问题。在此笔者建议,我们在对疾病预防控制进行资金投入时,必须与时俱进,让投入疾病预防控制的经费追上财政支出增长水平,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督体系,在保证政府增加投入后的效能方面,可采取一步改革投入机制,制订疾病预防控制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任务的方法,比如在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与促进等专项工作设定经费投入标准。
2.4重视卫生教育,加强人才的培养。
近些年来,在许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出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情况,那就是从事疾病预防方面的人才日益匮乏,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因人员不足而不能及时退休的情况出现,导致这种情况的有各种因素,但最重要的依然是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在此笔者建议,应对卫生教育方面加大投入,改善从事疾病预防工作者的环境,以及引进先进的技术。加强人事制度改革,加强高层次、高技术的疾病预防专业人员培养,同时对目前已经在职的工作人员,也必须要加强培训,知识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提高疾病预防工作者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当前疾病预防控制事业发展的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范文3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企业单位;会计财务处理;主要原因;具体差异
财务管理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关键内容,影响着单位资金的流通使用,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利益,企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重点即财务管理。但众所周知,企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承担的社会职能不同、日常管理工作中执行的政策也存在很大的差别,因此财务管理的方法与手段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十分重要的事业单位之一,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更好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为单位相关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高层人员必须要重视财务管理,本文主要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企业单位财务会计处理存在差别的主要原因以及具体的差别进行总结分析,仅为疾控中心财务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企业单位财务处理存在区别的主要原因
1.单位性质不相同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属于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是由政府组织创建的,平时的工作主要围绕国家疾病预防控制、疫情监测防治,健康教育宣传等方面,许多活动都是无偿开展的,属于非盈利性质,大多数情况下都体现的是其服务功能,它的盈利及亏损情况与单位的发展并没有太大的联系。企业单位则属于盈利性质的,日常的运行管理之中要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追求经济效益。这就导致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企业单位存在本质的区别。除此之外,疾控中心的管理目标及政策也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导致了疾控中心与一般企业单位财务处理工作的差异。
2.资金形态的区别
疾控中心与企业单位的资金形态明显不一样。疾控中心的资金形态主要可以分为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两部分,相对而言十分的稳定,流动资金基本上完全是由国家财政部门定期进行拨付,也就是说疾控中心主要的资金来源是政府的财政拨款,且流动资金流动之后很少有回流的情况,大多数都是单向流通的。与流动资金相比,疾控中心的固定资金十分的多元化,主要的形式有专用基金、固定基金、事业基金等等。对于社会企业而言,除了厂房、办公室的硬件设备属于固定资产之外,其他的绝大多数都是流通资金,且企业资金流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回流,因此,企业的流动资金是双向流通的。财务会计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对企事业单位的货币流通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资金形式不相同,管理的方法、管理的对象等自然也会存在着一定的区别。
3.资金用途不同
资金的用途不同是疾控中心与企业单位财务处理存在区别的直接原因,疾控中心的资金基本上都是为了更好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人民的健康、社会的稳定、国家的安全,疾控中心的财务会计人员在账务处理时更多的考虑的是资金用途的合法性、正规性。企业单位资金使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资金的流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账户处理时更多的考虑的是资金用途的利益性,这种情况之下,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开展财务处理时的方法、侧重点等等自然会存在很大的差异。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计及企业单位财务处理工作的具体不同点
正是由于上述种种原因,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处理方法与企业单位的财务处理工作存在着明显的差别,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之中必须要切实认识到这种差异,以此为基础开展工作,为了帮助有关人员更加清晰的认识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企业单位财务处理工作的差别,下文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会计及企业单位财务处理工作的具体不同点进行简单的归纳分析。
1.会计分录的形式不相同
会计分录是会计活动最基本的内容之一,指的是在某项经济业务中,将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标明,由此可见,会计分录是由应记金额、账户名称及应借应贷方向三个要素构成,会计分录可以分为复合会计分录和简单会计分录两种,简单会计分录指的是一借一贷会计分录,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对应账户的则属于复合会计分录。财务档案建立的过程中离不开会计分录,处理相同的业务时,疾控中心与企业单位的会计分录形式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比如,贷款方面,贷款方向相同的条件之下,由于企业单位与事业单位的制度规定差别较大,因此,会计科目的名称明显不同,相同的内容会记录在不同的账户之中。贷款核算时,疾控中心不需要区分贷款的期限,只需要将其全部记录在借入款项这一科目中即可,但企业单位则需要区分贷款的期限,分别记录在长期贷款或者短期贷款科目之中。分录形式不同,后期的档案管理及相关工作自然也会存在很明显的区别。这与企业单位与疾控中心的单位性质及会计管理制度密切相关。
2.事业活动核算时差别较大
疾控中心及企业单位在实际的运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面对一些事业活动,疾控中心经常会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专业的业务活动等等,企业单位则会开展许多种经济活动,事业活动开展过程中必然需要花费资金,资金管理离不开财务会计活动,疾控中心和企业单位业务活动核算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比如疾控中心事业活动收入支出核算的时候主要包含了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几部分,这也是疾控中心财务处理与一般的企业单位财务处理的区别之一,比如行政部门办公室费用支付时,事业单位会将其记录为“事业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办公费”,但企业单位会将其列为管理费用。
3.纳税处理方式不同
税务问题是所有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疾控中心的纳税处理方式与企业单位的纳税处理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异。以目前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来说,疾控中心属于非营利性社会公益机构,涉及收费的业务收入,都以预算外收入的形式全额上缴财政专户,是属于国家财政的收入,所以在业务收入这一块并不需要纳税,只需要按国家规定缴纳个人所得税即可。相对而言,企业的税务处理过程中则需要更加的严谨,目前营改增政策实施之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企业单位纳税人主要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两种,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开具专用票据,向税务机关按时足额缴纳相关税费。
4.成本核算业务的差异
成本核算是疾控中心及企业单位会计处理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之一,受到单位性质及相关因素的影响,疾控中心与企业单位的成本核算业务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由于企业属于盈利单位,经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多的获得经济效益,因此成本核算的重点是成本利润核算,从而为利润的管理及规划奠定良好的基础,成本核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材料成本、生产成本、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本年度利润、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几部分内容,成本核算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最终利润。但疾控中心属于非盈利单位,因此财务会计处理过程中几乎可以忽略利润目的性,成本核算过程中直接将领用材料支出等类似支出纳入到“事业支出”的会计科目之中。导致疾控中心与企业单位成本核算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两种单位的资金流通目的不同。
三、结束语
企业事业单位是当前两种主要的单位形式,疾控中心属于事业单位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社会的稳定,为了更好的促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单位管理过程中离不开财务管理,企事业单位的性质、承担的社会职能、资金形态、资金用途明显不同,因此他们的成本核算业务、税务处理方式、会计分录形式、事业活动核算方法等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主要就疾控中心与一般企业单位会计处理的不同点进行了简单的对照谈论,希望能够对疾控中心财务会计处理人员的相关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王元玲,周东升.疾控中心内部控制制度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184-185.
[2] 黄捷.疾控中心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体系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7):231.
[3] 李青.试析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问题和策略[J].中国外资,2014,(1):43.
[4] 王晓娥,何立峰.会计集中核算在疾控中心财务管控中的运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9):205-205.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范文4
一、档案室资源工程建设的重要性
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室资源是疾控中心档案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疾控中心档案收集完整的有效手段。疾控中心相对于其它单位而言,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有相对长久的历史背景。多年来,疾控中心从基本建设中形成的自身档案,是从其它行业即使是书本都无法取得的。一些具有核心竞争力价值的显性知识和存于科技人员大脑中的隐性知识一旦形成档案后,对单位可持续性发展和自主创新就提供了可靠的保证[1]。因此,借助于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室资源建设的特色化、信息化、数字化,运用先进的建设手段,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发挥档案在疾控中心运行的作用,就能提高疾控中心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疾控中心的档案资源,就是要与中心的核心业务相结合,并与中心各职能系统、各业务流程有机地紧密联系,形成高效协作和集成化的中心信息链,把档案的收集、积累工作贯穿于整个中心的工作流程,从而保证档案形成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保证各项档案收集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使疾控中心的档案部门成为信息资源中心,为中心正常运行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资源。
二、档案室资源工程建设建设之我见
2.1全面化
全面加强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项业务建设,是我中心档案室档案工作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证。我中心档案室要继续推进档案法制建设,抓好档案立法工作,落实执法责任制;坚持做好档案考核工作,建设全面化的档案资源,推动我中心档案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按照档案馆“五位一体”的建设要求,全面推进档案室建设、档案信息建设、及公共服务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心档案工作,深入开展建设全面化档案资源;高度重视档案资源安全建设,确保档案全面、安全、万无一失。
2.2特色化
近年来,我中心在注重接收疾病预防控制文书档案进馆的同时,加强了对不同门类、不同载体档案的征集工作,单独建立突出的疾病预防控制成功的案例档案,利用档案信息,对比较特别的、新奇的疾病的预防控制手段方法进行保留、总结,建立特色的档案资源,让我中心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重大的、特色的疾病预防控制实例,使工作质量得到提高[2]。
2.3信息化
新时期提出大力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资源建设成为提高中心档案建设、管理水平的有效突破点,我们应及时推进建设的信息化,抓住这一契机,实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档案建设新模式。
首先,利用疾控中心信息平台,将传统的纸质文件转变为数字文件,延伸档案的利用范围。作为我中心档案的收集、整理者,应深刻体会到档案信息在中心目标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档案信息不仅能对中心的战略决策起到沟通、参与作用,还能进行具体的对比、分析、协调,能有效保证中心的目标计划与具体执行是一致的,以调整资源配置,纠正目标偏差,使目标导向正规化,进而促进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管理绩效。其次,应该加大与我中心文秘部门的联系。文秘工作是档案工作的先驱,要保证档案室资源的质量,就要保证文秘工作的质量。在现代化进程推动下,档案管理者应该学会利用CAD绘图技术以及办公OA系统,建设信息化档案,使电子文件有效的保存和利用[3]。但由于电子化信息很容易受到人为的删减损坏或病毒的侵害,因此我中心的档案工作者还应该联系中心的文秘部门对档案信息文件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加密等安全措施,以促进实现全过程管理,保证档案的管理与利用。还有,领导与员工要上下支持,形成良性循环,达到内外互补。档案在我中心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我中心不能闭门造车,应该让领导把重视度转移到档案上,让我们档案工作者明白只有交流才能进步,提供给我们档案工作者交流的机会,加以借鉴其经验。同时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各中心之间相互接触、反馈,共同为实现档案室资源建设信息化服务。
2.4数字化
加强我疾控中心档案室档案的数字化建设。这主要是对我中心的档案室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即把各种以传统的物理载体形式体现出来的疾病预防控制的档案信息数据,通过扫描、著录等方式全部转换为用磁盘、光盘等计算机的各类存储器存储的数字记录形式[3],初步完成中心档案室的档案信息建设向数字化转换的准备过程,这是档案资源建设数字化的重要基础,也是使传统档案室过渡到数字化档案室的前提。目前,我中心档案室一是要加快机读目录著录的进度。现在可以利用政通档案管理软件输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等全宗的文件级、案卷级目录,并建立起档案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等几大类信息资料的目录专题数据库,为查阅利用这些档案提供方便。二是建设档案资源原文、多媒体数据库。可以试图先扫描部分有较高利用率的文书档案,并上传部分照片档案,建立档案室珍贵文件档案的多媒体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同时,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事等重要资料刻成光盘,达到可全文件阅读并打印的要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范文5
【关键词】基层疾控中心 科研管理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288-02
Management statu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countermeasures in primar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servation (CDC)
Ma Guoliang
Nan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servation, jiangsu Nanjing, 210003
【Abstract】Research manag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research plays a vital role, but the primary CDC due to its own limitations and cognition degree insufficiency, makes the management in research activities fail to play its due role. Medical scientific management is the prerequisite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technology,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statu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primary CDC, discusse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the primary CDC.
【Keywords】Primar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servation,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status ,countermeasures
近几年,非典、禽流感、甲流等新型传染性疾病在人类社会蔓延,引起的恐慌是非常明显的,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同时也考验着中国的疾病预防监控体系。能否有效遏制这些新型传染病在我国的流行和蔓延,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关键看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否有足够高的科研水平和技术能力。科研水平,新科技成果的应用已经成为衡量疾控中心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科研水平的提高往往要依靠科学的科研管理方法。
1 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现状
在我国,相对于发达地区的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层疾控的科研水平整体上是落后的,但是基层疾控中心又承担着处理各种突发性疫情、传染病和职业性、非职业性中毒等等的大量工作,这一点又对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医学科研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得到基层疾控中心管理者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基层疾控中心在科研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缺乏专门的科研管理人员和管理科室,对于中心的科研方向没有长久的规划;由于基层疾控管理人员大多数选自医学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理念,即使有发展的规划,其可信度和说服力值得探究;在进行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没有制定出一整套有效的规章制度,科研活动缺少规范措施;缺少富有创新精神的学术型人才,没有自己的科研团队;由于力量薄弱,很难申请到高水平,大规模的课题项目;缺少必要的学术交流活动,造成基层疾控中心科研人员知识更新速度较慢,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由此可见,基层疾控中心面临着疫情监控与科研发展的双向压力。当然,这两方面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科研技术力量的提高必然有助于更好的开展业务工作;在面对各种新疫情的时候,科研人员要努力寻求技术突破和科技创新。
然而,基层疾控中心科研的发展离不开科研管理的有效支持。科研管理职能部门必须帮助科研人员申请更多、更好的科研课题,帮助科研人员审查课题进行中各个环节的合理性,提高科研质量。加强科研管理部门的职能,对于基层疾控中心科研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2 基层疾控中心科研管理的对策
科技实力已经成为决定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科研管理的重要意义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科研管理模式。符合当前时代要求的科研管理体制是:需要――选题――研究――鉴定――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满足需求[1]。本文结合国外优秀的科研管理经验和我国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情况,为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管理改革提出了几点对策。
2.1 加强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教育和着力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能力
医学科研管理是医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科研管理人员, 指的是主要从事科研的组织和领导以及业务管理工作的人员[2]。作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科研管理人员,不但要了解预防医学领域内的前沿知识和发展方向,还要熟练掌握现代科学管理学的理论。基层疾控中心应该加强在职科管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科管人员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积极组织本单位的科管人员参与同行间的交流和探讨,学习他人有效的科管方法。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举办一些培训班,聘请经验丰富的科研管理专家讲演。在着力丰富科管人员专业知识,提高科管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基层疾控中心也需要加强科管人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拥有一只专业知识丰富,业务能力过硬,道德素养高尚的科研管理团队,对于基层疾控中心科研水平的提高将大有帮助。
2.2建立良好的科研政策平台
基层疾控中心开展科研活动,首先要建立一个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科研政策平台,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比如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经费使用规定等等。运用这些规章制度保障科研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及时到位,保证科研活动进行时人力、物力、财力的持续供给,以及确保科研活动能够按时结题。同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引入一定的竞争机制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在科研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取得较大成果的个人和集体给予必要的奖励,鼓励科研人员在工作中寻找突破,努力创新。基层疾控中心科研政策平台的建立,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科研秩序,而且也能够将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计划引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2.3促进与相关单位、院校之间的科研合作交流
全球化经济迅速发展,波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科研人员关起门来搞科研早已不合时宜,尤其是对于科研水平相对落后的基层疾控中心。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基层疾控中心要打开科研交流的大门,增加与相关单位和科研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申报高层次,大规模的课题项目。通过各种科研合作,锻炼自身的科研人员,提高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同时,基层疾控中心要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派遣自己的科研人员参加各种学术交流,聘请国内外知名的学者来中心讲学授课。为科研人员建立一个向国内外高水平团队学习交流的平台,也是基层疾控中心提升自身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2.4 增加补偿,留住基层疾控中心的预防医学人才
由于专业发展空间较小、待遇较低,基层医疗机构往往留不住人才,尤其是高技术医疗人才。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直接从事各种疫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业务工作较为繁重,能够拿到的科研课题相对较少。这就使得基层疾控中心不仅很难引进好的人才,即使引进了也很难留得住。对于这一点,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引起高度重视,从体制上采取积极措施予以解决,关键是增加对基层疾控的投入。基层疾控中心自身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给予必要的政策和经济扶持,为学科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基层疾控中心可以利用自己第一时间接触疫情,信息数据准确可靠的优势,尽可能多的争取科研课题,为科研人才的成长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等到时机成熟,基层疾控中心可以选拔一些道德高尚、进取心强、专业基础扎实、业务技能过硬、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管理潜能的中青年人才为学科带头人。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打造自己的高效团结的科研团队。
2.5构建学习型疾控中心,推动科研管理创新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作为战斗在疾病预防第一线的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持续的学习和掌握前沿的医学知识和技能。所谓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创新能力是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关键,通过浓厚的创新氛围,鼓励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中突破常规思想的束缚,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这必将会给基层疾控中心带来更多、更有益的科研成果。此外,科研管理人员还要善于引导科研人员将科研成果迅速的转化,以便给预防医学水平的进步带来现实意义。将创新精神引入中心的科研管理,会给基层疾控中心的科研活动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成为推动技术水平进步的强大动力。
在新病种,新疫情不断出现的今天,国家越来越重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作用。在医学领域,疾病预防控制做为一个朝阳事业,扮演的角色也会越来越重要。这种情况下,基层疾控中心要把握机会,迎接挑战,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尽快的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
参考文献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能范文6
【关键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是为了满足卫生防病工作的需要而设置的,随着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带一路”和“健康中国”等一系列重要战略的启动实施,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也在这种机遇下得到迅速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受人员队伍及外部客观因素的影响,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仍存在不少问题,只有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检测工作质量,确保检测数据、结果真实、客观、准确,公平公正出具检测报告,以科学证据来指导和实现更加科学精准的疾病防控。
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自身职能特性,其实验室设置较多,主要包括微生物实验室、理化实验室、消毒实验室、媒介生物实验室、寄生虫实验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验室等,且每种实验室都有着专门的监测和检验对象。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公共卫生问题也越来越多发,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食品卫生、饮水卫生、环境卫生、学校卫生、职业卫生等,社会各界对疾疾预防控制机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验室的科学管理、质量控制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但质量体系文件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方面
(1)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是保障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还没有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设置单独的保障和供应科室,与此有关的工作分散在不同科室,有的在办公室、有的在检验科、有的在财务室……常常因职责不清,出现相互推诿、相互扯皮而造成工作疏漏,直接影响检测工作。
(2)记录的控制
虽然质量体系文件明确了质量活动的记录要求,但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两个典型的问题:一是因整个检测活动都需要详细记录,实验室人员忙于设备操作,嫌填写记录耽误时间,就直接填写一张原始记录表,复印多份,只留下无法复印部分才补充填写,于是出现检测结果忘记填写、检测样品编号涂改、检测结果错填等问题。二是实验活动完成后,不及时规范、完整填写活动中的相关记录表格,等到定期检查才补填,于是出现乱填写、字迹颜色参差不齐、逻辑错误、交差了事等情况。
(3)内部审核
内审是质量管理体系自身的规定和要求,也是体系自我完善、持续改进的评价机制。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受限,都是一人多岗,一岗多责,内审员既是实验室人员,又有可能是报告签发人、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等等,加之内审工作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财力、物力,为了完成目标任务,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往往默许一名内审员完成整个内审工作,从而使内审流于形式,审核结果无任何价值可用,管理评审更是纸上谈兵,形同虚设。
2.技术方面
(1)人员
在整个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中,人员是其中最具活力、富有创造力的因素,是其它因素不能替代和无法补救的关键性因素。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大多数是2002年合并成立的新机构,人员素质高低不齐,年龄、能级、学历、专业结构也不合理,人员的数量和能力无法完全满足其所从事工作的需要,尽而影响到实验室检测能力
(2)设施和环境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实验室,有的是新建,有的是改(扩)建,因当地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规划等原因,限制了实验室建设规模、布局、需要与可能等内、外部环境,实验室的设施和环境条件不可能严格满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标准,对抽样、检测、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设备和标准物质
设备和标准物质是实验室开展检测/校准工作所必需的重要资源,也是保证工作质量、获取可靠检测数据的基础。在整个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这个要素出现的问题值得深思:设备、标准物质状态标识混乱、设备档案不齐全、设备到期不检定或漏检、操作人员无证上岗、设备故障频发、办公室乱发放仪器设备上岗证书、标准物质保管不规范等。
二、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
1.加强实验室监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最高管理者必须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并要求全体人员形成共识,严格按照质量体系文件规定执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由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编制设置问题,人员普遍存在一人多岗、一人多责现象。各项工作的开展及落实会有实验室检测人员参与,在定期和不定期的监督检查中,很难系统地、独立地完成检查。例如,在进行内审、管理评审、实验室间工作比对、期间核查等工作时,会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因而就没有真实的验证实验室各项工作的开展是否有效地、持续地按管理体系要求运行,最终,效果评价报告无任何意义。因此,实验室最高管理者加强体系文件运行监管,严格审查工作质量,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2.提高人员素质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工作,需要中心全体人员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来源是多方位、多渠道的,涉及质量控制管理的各个方面,收集和反馈这些信息不是仅依靠某个人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就可以完成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客户的需求等宏观环境方面的变化信息,主要依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领导层收集;新技术、新方法方面的信息主要依靠实验室人员完成,体系是否按要求运行、体系文件是否过时或失效等方面的信息,就要依靠内审员质控人员收集。所以,持续、有效的对中心全体人员进行培训、学习,用目标管理、物质奖励、精神激励等各种方法来调动人员工作积极性,是实验室的经常性工作。这项工作在各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不会千遍一律,只能因人、因事、因时而宜,采取不同的培训方法和手段,使每一个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岗位,明确岗位责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做好,为实验室质量控制管理持续改进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为增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心竞争力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3.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为了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目标而制定的,是一个单位高效运转具有活力的重要保障。实验室有了制度,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相互制衡的领导体制和实验室内部的分工协调,各部门才能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团队合力,实现实验室的管理目标。随着新发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不断出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更为凸显,实验室内部的管理必须随着环境、目标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完善各种制度势在必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需对实际存在情况进行合理分析,完善现行规章制度、科室职责、人员岗位职责或职务说明书等,以便确定其职责、任务、工作条件(环境),任职人员所需具备资格及享有的权利,以及其相应的教育培训要求等规定,详细制定出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的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作绩效考评体系,从而更好的对其工作质量进行控制和管理,确保实验室永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