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1

【关键词】语文;创新意识;培养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培养,已经成为小学教育极为重要的事情。伴随着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标准,积极对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推动其全面发展是目前小学教育的重点任务。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加强培养应当受到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关注。一门基础学科,要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丰富的基础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思想教育承当着重要责任。

一、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的营造

仅在比较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才会将本身具有的创造性充分发挥,才会极大限度发散思维。所以,要对学生创新意识进行培养,首要任务是要为学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相对简单地去理解需要消化的语言文字,在此过程中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够对自己所想的畅所欲言,发散思维。如此,不仅能够使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还能提高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兴趣,不知不觉中消除其对知识的抵抗情绪,学生的创造力也能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得以最大限度释放。

二、对学生张扬个性进行鼓励

想要加强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当先学会尊重小学生本身具有的个性,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个性。如果将小学生的思维局限在人云亦云或者局限在书本知识当中,那么要体现其创新精神将会难上加难。只有在自身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的情况下,也只有在摆脱传统思维的情况下,小学生才能不断得创新、发现。这些都离不开小学语文教师对学生个性的爱护及培养,从根本上去将传统填鸭式教育完全改掉,为学生树立科学的创新理念。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小学语文老师应当不断鼓励学生基于现有的教学结论上敢于质疑,要做到多问,多质疑老师的观点,相信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展示自己的个性及观点。或许这一点会与教学文章的观点产生冲突,但是作为教师,应当指出学生阐述原因中的闪光点,更应该站在为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的立场上,对学生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进行肯定的评价。

三、对学生大胆创新意识进行激发

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是为了开展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现代教育。学生本身的发展包括提升其综合能力及其意识领域的觉醒。在进行小学生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教师要摒弃那种传统的把教学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而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思考、与同学讨论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不断地拓展其探究的空间,在这个基础上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主体意识得以提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引导和积极有效的鼓励功不可没。小学生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经常会迸发一些独特新颖的见解和观点,很多时候超出了成人思维的方式,也对教材标准答案有所脱离,而这些,恰恰就是体现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因此,教师应当启发和引导学生这种“求异”的思维方式,让学生能逐渐形成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思维。例如,笔者在讲解“狐假虎威”一文时,有学生提出了“狐狸非常聪明”的不同于他人的观点,这一在看来违背教材论调的评价对小学生来说,实际上是一种反向思维,也确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此情况下,教师应该首先对其加以肯定,循循善诱,爱护学生创新积极性,以此来对学生开拓创新精神进行培养。

四、对学生实践创新行为进行培养

教育是一项不断创新和探索的实践活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会学生自己动手、思考、观察、小组讨论、推理,学生得到的才是真正的得到。够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大其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文化品味,可以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以此来培养学生对学科知识创新性的学习及运用。在实践中着手教会学生观察、分析及提炼的能力。例如,在进行生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怎样才能快速记住生字词,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进行交流,就能很快掌握所学生字。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地发掘作品中比较富于想象的语言,提出作品中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值得学生深入思索的因素,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角度去感悟,自己去领会,去想象、去创新。例如:引导和启发学生去大胆想象《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对与奶奶一起奔向光明的幻想和其快乐的情景,或者《翠鸟》一文“中像箭一样飞过去”的动作,通过让学生们积极实践来对小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进行培养,并对学生们自我探究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具备勇于创新,团结合作的精神,让学生能在团队合作的中自我展现充分,能体会创新的乐趣所在。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每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都应当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己任,积极得探索培养的方法,用于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强化和支持,才能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华珍.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1,22:62.

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2

古人早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欲望和创新意识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有效学习的最直接的动力。它使学生保持旺盛的探索欲望,从而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据统计,中国儿童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来自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因此在学校教育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应该成为广大教师在新时期教育中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现就数学教学与儿童创新意识的培养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要允许学生有不同想法

小学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在平时的教学中,有的教师总希望学生的想法和自己的设计一样,其实这样的教学思想正不知不觉的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当一位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想法时,即使是错的,教师也要予以支持和鼓励,并给予合适的评价,使得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营造出创新性思维的课堂氛围,也就是创新意识培养的起点。

例如,当学生认识了长方体及其表面的计算后,我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个有盖的长方体水箱,长和宽都是5分米,高4分米。做这个水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学生按一般表面积求法类推,列出了第一种算式:5×5×2+5×4×2+5×4×2。在此基础上,又有学生想出了:(5×5+5×4+5×4)×2。还有别的解法吗?在教师的启发下,又有学生根据这一长方体的特征想出了5×5×5×2+5×4×4这一特殊的解法。这种算式意义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列?是不是求所以长方体的表面积都可以这样列式?老师的这一设问又把学生的思维给激活了,使学生对这最简捷的解法不仅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学生的创新欲望就在应用题的列式讨论中得以实现。创设一定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解答方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二、要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

作为独立个体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擅长用综合法思考问题,有的学生喜欢用算术方法解题,有的学生则偏爱列方程解。总之,学生的思维方式会有明显的差异。

例如做这样一道应用题:甲加工一个零件用5分钟,乙加工一个同样的零件只要4分钟。两人同时合作一段时间,一共加工了720只零件,求甲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生一:用算术方法解,720÷(4+5)×4

生二:用比例方法解

设甲加工了X个,得X∶(720-X)=4∶5

生三:用列方程解

设甲加工了X个,得5X=4×(720-X)

以上三种方法代表了学生解法的认识差异,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方法,不要强求一律,应让学生能依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尽可能发挥其潜能。因为有些解题方法看似简单,但它的思维难度往往较大,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解法及学生的认识能力作出有弹性的评价。

三、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形成,既需要灵感,更需要思考的时间,在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有深度,有难度的问题一经提出,如果马上就要学生回答,可能只有个别学生能达到这样的思维敏捷程度,而多数学生将失去一次创新的机会,使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面向大多数学生。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激发性的情境。如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多种教学形式,巧妙设问,并让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新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四、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做决定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避免教师包办代替,一个说了算的填鸭式教学。

如在课堂教学中,一位学生答错了,教师可能有以下几种方法:(1)对错误的答案不以理睬,或另请他人回答;(2)教师努力引导,纠正这一学生的错误;(3)放手让学生寻找到最完美的答案。以上几种处理方法,第三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因为放手让学生学会自己的是自己做决定,不仅使学生觉得自己可以做决定,觉得倍受重视,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创新意识的形成由设想变成可能。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让学生说说“学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是怎样想的”……并且尽量尊重和采纳学生的意见。

五、要鼓励学生人人参与

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3

明确创新意识的特征

著名教授杨振宁先生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自主思考,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要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思维要创新,方法要新颖,措施要得当。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水平相应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要硬,知识面要广;具有驾驭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能诱导积极探索问题,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作(或思考)还是集体研究,或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即问题是怎样想到的?是什么使我这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进行显现,并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要注重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然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要求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境、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进一步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进发异彩。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插嘴是一种特殊提问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积极思维探讨,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时候。应鼓励学生敢于“插嘴”,勇于质疑。无论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义,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

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4

一、诱发学习兴趣

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一种需要。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充分发挥他们创造性学习的潜能,使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成为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探索和追求真理的过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就会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秘,去想象、去创造。

二、注重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例如:我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框题时,抓住时机利用“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是哪一次?当时你的心情怎样?你是怎样对待挫折的?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畅所欲言。有的学生讲得非常生动感人,同学们听后产生共鸣。这就有效地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放手让学生自学

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5

关键词:数学课堂;学生;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042-01

一、对教师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识,不要认为创新意识是高不可攀的,否则必然会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无意扼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其实,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体现在新思路、新方法、提出新的问题等方面。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多想“怎么办”,多动手“试一试”。给创新意识以低的定位,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其中。例如:教学“周长相等的长方形与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更大时”,我设计如下题目:用一条25厘米长的铁丝,能围成几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边长为整数)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哪种图形的面积最大?这时,学生会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有的操作学具、有的用直尺画……学生通过讨论、探究,最终发现了结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其实,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是老师给予的,如果老师没有创新意识,全盘包办,学生哪有创新可言?

二、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态度

1.对学生要有宽容的态度,让学生创新。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种探索、一种试误、一种发现。既然学习是这样一种过程,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出现问题是正常的事情,遇到这种情形,我对学生的态度不是一不可以有、二不准、三禁止,而是允许学生争议、讨论,先弄清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进行矫治。

2.采取激励机制,欢迎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创新。学生敢于创新是一种自发行为,由于学生的思维过程具有“一过性”,过后很难再现。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培养创新意识最基本的条件。教师要培养学生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时,我这样提问:“梯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为什么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进行计算?”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拼一拼,在实际操作中思考,摸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较好解决以上两个问题。这时我再通过提问题的形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诸如“为什么要除以2”之类的难点问题,既促使学生多思考、多提问,又有针对性地强调了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

3.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乐于创新。一个人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穷的追求意念。教师应注意从喜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成功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学习的信心,进一步激发其创新的意识。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先出示一具铁丝圆:我们学习怎样求圆的周长,但你能知道它的周长吗?学生立刻想出方法,剪开再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初步品尝成功的喜悦,进而调动了积极性。接着我再出示一个纸圆:这个纸圆的周长你知道吗?这次不能用剪开的方法进行测量,必须想其他的办法。学生经过短时间思考,想出先绕再量的办法,进一步活跃了思维。紧接着,我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这个圆不能剪,也难绕,使学生一时束手无策。虽然一时想不出好办法,但由于前两次成功的尝试,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中,然后我适时介绍我国古人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不断把问题引向深处,进而迅速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将学生的创新愿望推向。

三、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培养创新意识的方法

1.营造民主、自由讨论的学习氛围。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保证。营造这一氛围,就是把学生真正放到主置,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在现实中学习。例如:“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我设计如下题目:有三块同样大小的饼,小东吃第一块的二份之一,小明吃第二块的四份之二,小方吃第三块的六份之三,问他们谁得多?学生立即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就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会一样多”、“三个分数怎么会是一样大呢?”此时,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寻找规律。这样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学生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教授给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和思想。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认识,是解决问题的灵魂和根本策略。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比如在讲解“长方形面积”时,教师可以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规律和本质进行讲解,这样既降低了难度,又不使学生感到陌生。

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范文6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

1.教师把创新意识带进数学课堂的前提。

1.1 数学教师创新意识的含义以及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的创新意识应该指:在一定条件下,教师依据自身素质,在变革教育的过程或实践中,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方法,教育规律、教育特点、教育结构、理论和原理等有组织的高度完善的知觉和自觉的思维。伴随着新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实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新时代的要求。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为此,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以课堂教育为主阵地,把创新教育寓于中学课堂教学中去,努力培养学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思维意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培养学生善于综合、开拓新领域的能力以及掌握创造新知识的方法。

1.2 数学教师所必备的自身教育素养。教师要能将创新意识潜移默化地带进课堂,带给学生,需要自身不断的提高教育素质。①教师要有宽泛的知识面,包括学科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以及教育统计等多门知识。只有这样,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做到触类旁通,灵活运用。②教师要有好奇心,教师对教育中行之有效的教育现象不要人云亦云,而要探寻如何行之有效。对外国的现代教育理论、方法、模式是否能在我们的教学中不加改变的运用等方面的好奇心也是教师创新意识的反映。好奇心与问题总是联系在一起的。③质疑、洞察、领悟是我们一线教师该有的。教学有法,却无定法,教师对解决某类问题教学、问题设计模式是很有效的,但是否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有效呢?比如:笔者曾经听的一节六年级关于倒数的一节课,教者在计算时搞了一个各组接力赛,课堂气氛极好,效果也比较好。那么这种方法是否能带进初三的函数学习呢?显然不行。所以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能够将创新意识真正带给学生,必须要有宽泛的知识面、深邃的洞察力和领悟力,能够在面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教学方法。

1.3 数学教师要树立创新教育的民主观、大众观。课程标准中改革教学过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第一个内容要求是:教师要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这就要求教师对待学生要有民主观。教师与学生之间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我们民主化,要用我们的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尤其是独立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只有在自由民主的气氛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够灵活易变,才变得开放、活跃。课堂f:要允许他们“接下去”、“乱插嘴”、“瞎打岔”,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在宽松的环境里滋生。创新力不仅仅是优等生才具有,实际上后进生一样也具有这样的能力。只是他的这种能力更需要我们教师去激发与挖掘。作为教师就需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2.教师如何将创新意识悄然带进课堂。

2.1 思维培养的摇篮:积极鼓励,诱发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富于创新、和谐宽容的气氛中才能顺利发展。倘若课堂教学中充满着控制命令、主观专断、批评训诫的气氛,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容易在压抑的气氛中枯萎。因此,教师必须善于调控教学气氛,为学生创新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创设宽容的氛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允许学生错了重答,不完整允许补充,意见不一可以讨论,不明白可以当场提问。我在上“不等式”一课时从一开始给学生设计一个问题:初一(1)班学生中最高的有1.7米,最矮的有1.3米,我们大家帮老师设计一个方案,用最快最准确的方法找出班里所有1.5米以上的学生。学生们自由组成组纷纷讨论起来.有的学生提出后四排的学生,有的说按上操的个子差不多1.5米的向后数,有一个成绩一直不好的学生举手问我:“老师我可以讲一句话吗?”我鼓励他说:“没关系,说吧。”“请1.5米以上的同学站起来。”一句话把全班学生全逗笑了。同时他们发现这也是一个好的方法。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创新的火花互相碰撞,放射出美丽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