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

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校园网;网络结构;IP地址;VLAN;路由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11-2678-02

当前校园网系统已经发展到了与校际互联、国际互联、静态资源共享、动态信息、远程教学和协作工作的阶段,发展校园网系统使得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决策更为有效,因此校园网系统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1 网络现状分析

某职业学院已有部分楼宇内部单独组建了网络,但楼宇与楼宇之间并没有相互连接。它们主要分布在办公大楼、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电脑室。另外,有部分楼宇需要建立网络,它们分别是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饭堂,体育馆,实验楼的部分实验室。此职业学院校全院的信息点大概在900个左右。

2 校园网络系统组成

校园网络系统由软件、硬件两个部分组成。

软件部分包括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硬件部分主要由网络布线系统、网络设备、主机(服务器)系统以及各种外设(UPS、投影机、打印机、磁带备份设备等)组成。下面着重谈谈校园网络系统中网络设备的设计方案

3 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根据这次校园网的需求分析,网络应包括核心层、汇聚层、网络接入层三个层次,网络设备推荐配置如下:核心层由智能万兆以太网路由交换设备组成,汇聚层采用智能三层交换机,接入层都使用智能快速以太网交换设备。

核心层推荐使用万兆骨干智能路由交换机来完成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的各种业务的转发及全网的路由与交换。该核心交换机应支持10G以太网和10G 广域网接口,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可以提供高达1.6T背板带宽、768Gbps交换容量。并可提供高密度接口板,支持线速转发。为保证核心层的安全性、稳定性、高带宽,建议使用2台核心层交换机来实现校园网内部的流量分摊,设备间采用千兆以太网链路作为主用连接,采用千兆以太网链路作为备用链接,两台核心交换机通过千兆链路连接防火墙的千兆端口,实现整个校园网的地址翻译、VPN、ACL等功能。

汇聚层设备推荐选择可扩千兆多层路由交换机,在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可以支持将汇聚节点分别以双归属性上联到核心设备,设备互联采用1000M以太网接口。根据地理位置和信息点密集程度,办公大楼、教学楼、图书馆、实验楼、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饭堂,体育馆各布置一台汇聚交换机,用于汇聚附近用户的接入。

楼宇接入设备推荐选择智能快速以太网交换机,支持良好的带宽限速,防范、广播风暴抑制等功能。本方案接入设备的布置灵活多变,只要根据用户数量配置接入设备即可。

4 IP地址规划

根据业界目前的情况和建设网络的经验,建议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保留类地址,如10.0.0.0~11.255.255.255,内部使用私网网段的IP地址,出口利用高性能的路由器/防火墙作NAT转换。

根据网络现有结构,设计比较适合的路由协议。能够实现优化的网络路径选择,在网络结构发生变化时路由能够快速收敛,保证网络的畅通。

IP地址的分配采用动态分配的方式。两种分配方案:

1) 粗线条分配法:所有的用户都从地址池里面随即动态获取IP地址;

2) 精细控制法:可以按照不同楼宇、或者不同院系学生的帐号(通过帐号后缀来区分)从不同的地址池里面获取IP地址。例如建议整网采用2个B类私有地址。

5 VLAN规划

5.1 VLAN的优点

校园网络不同于运营商网络,也不同于一般企事单位的内部办公网,而是二者的结合。可以划分为运营(学生宿舍区)和非运营(办公区)两个不同性质的网络。因此业务网及管理网通过VLAN在逻辑上分开,建成后校园网应能提供多个网段的划分和隔离,并能做到灵活改变配置,以适应教学办公环境的调整和变化,及实现移动教学办公的要求。

使用VLAN的优点如下:

1) VLAN能帮助控制流量,在传统网络中,不管是否必要,大量广播数据被直接送往所有网络设备,从而导致网络堵塞。而VLAN的设置能够使每个VLAN只包含那些必须相互通信的设备,从而减少广播、提高网络效率。

2) VLAN提供更高的安全性,每个VLAN中的设备只能与本VLAN中的设备通信。例如,如果VLAN Market 的设备要和VLAN Sales 的设备通信,则只有通过路由器才能进行,在没有三层路由设备的情况下两个部门不能直接通信,从而提高了网络安全性能。

3) VLAN使网络设备的变更和移动更加方便,在传统网络中,网络管理员不得不在网络设备的变更和移动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用户移动到另一个不同的子网,那么每个终端的地址都得重新设置。而使用VLAN则不需要这些复杂繁琐的设置。

5.2 学校校园网VLAN规划建议

为了保证以后的管理方便,设备命名需有一定的规范性。

根据全网的命名规则,采用以下命名方法:AA-BBxyyyy-zz。

其中AA表示院系名全拼的第一个字母,

BB表班机名全拼的第一个字母,

x表示交换机(s)或路由器(r),

yyyy表示设备型号,如使用了CISCO CATALYST6509交换机则使用CT6509,

zz表示设备序号,用01,02等表示。

例如:计算机系1班所在接入的交换机命名JSJ-1BSUH-01。

6 路由规划

路由是三层交换机区别于二层交换机的重要概念。三层交换机实现了IP协议及相关的整个TCP/IP协议栈,可以提供三层路由转发功能,即跨越不同IP网段的IP报文转发。在这个意义上说,三层交换机的功能与IP路由器是类似的。

针对校园网络状态,建议采用单播路由。在IP设备中,单播路由的获得通常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静态配置,由网络管理员通过命令行等手段明确定义,称为静态路由。在较复杂的网络上,静态配置负担太大,而且难以及时反映网络拓扑的动态变化,而且尤其针对校园网络这样超大型,这时可以使用动态路由协议,建议采用采用OSPF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通过网络设备之间的报文交互,动态地学习网络拓扑信息,自动生成路由信息。并且能够在网络拓扑变化时比较迅速地传播变动信息,更新每个设备上的路由表。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普及,校园网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而采用先进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是实现校园网络的基础,是现今和未来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的有力支撑环境。所以在设计校园网系统的时候必须充分考虑所使用的网络设备和网络技术,才能为学校提供一个高性能、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安全性、易管理的骨干网络平台。

参考文献:

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无线Mesh网络;校园无线网;无线网络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J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5.05.015

0 引言

所谓无线校园网,就是通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技术在校园之中建立的无缝无线的通讯式网络,使校园各处都能够进行无线连接式地上网。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已经拥有属于自己学校的无线校园网,并且学校的大部分区域都可以无线上网,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自己大学生活中都会考虑购买能够无线上网的笔记本电脑。无线网络技术现在正处速发展的阶段,在现在校园的信息化生活中,无线网络技术变得不可替换,同时也持续在各个领域发挥其重要作用,得到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无线Mesh网络技术已悄然走进我们的大学生活。虽然,目前大多数的网络仍然是有线的架构,但是近年来无线网路在校园内的应用却日益加。无线Mesh网络摆脱了传统网络的局限性,在校园网络基础的拓展中,无线网络技术以快捷、方便的优势,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从而成为人们翘首以盼的校园新宠。WLAN技术在校园生活中的应用具有十分良好的前景,如果在校园中建立无线校园网,将会便利所有在校师生的上网环境,因此倡导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将会意义重大。

1 国内外无线Mesh网络的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较国内对无线Mesh网络的研究更早一步,并且现如今在美国某些地区已经开始商用化。

Maltz测试平台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于1999年建立,是最早的一个真实环境下的测试平台之一。

APE测试平台的中心部分是由一个缩小定制的和预先配置好的Linux系统配置组成,它是由瑞典乌普萨拉大学信息学院建立。

LinuxMint测试平台于2006年开始发行,是一份基于Debian和Ubuntu的Linux发行版,其目标是提供一种更完整的即刻可用体验。

Roofnet测试平台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由37个节点组成,他的每个节点上各安装一块基于802.1b的无线网卡和一根定向天线,其路由功能由一个被称为“Click”的模块化路由实现。

Orbit测试平台是由美国罗斯福大学于2005年提出的,目前还在进一步完善之中。

1.2 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WLAN受到发射功率的限制,WLAN的覆盖范围有限,其覆盖范围最大只能达到100米,所以传统的无线局域网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应用。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无线Mesh网络。与传统的无线局域网相比,它能够保证既能接受信号,又能发送信号。因此,可以确定的说:无线Mesh网络的出现加快了信息化生活的发展。无线Mesh网络可以应用到许多方面,小到支持个人、家庭用户,大到能够支持商务用户、学校乃至一个城市构建无线Mesh网络。利用无线Mesh网络可以很容易实现NLOS配置,因此,无线Mesh不仅能应用于室内,还能广泛地应用于户外。信号能够自动选择最佳路径不断从一个用户跳到另一个用户,并最终达到物质界局势的目标用户。这样,具有直接视距的用户实际上为没有直接视距的临近用户提供了无线宽带访问功能。无线Mesh网络能够非视距传输的特性大大扩展了无线宽带的应用领域和覆盖范围。因此可以看出,无线Mesh网络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大的。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解决一些问题。

1.3 国内校园无线Mesh网络遇到的问题

虽然国内校园无线Mesh网络应用范围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一些问题:

(1)通信量多、规模大:在无线Mesh网络中数据可通过中间节点进行多跳转发,每一跳都会带来一些延迟。无线Mesh网络的应用范围越大,接跳也越多,积累的总延迟量就会越大。因此需要购买大量的接入点设备。

(2)信号有限:由于学生的活动场所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教室、图书馆、寝室、食堂的主要活动场所,导致网络不稳、信号差或者网络拥挤的现象。

(3)互操作性:目前影响无线Mesh网络技术迅速普及的一个重要障碍就是互操作性。无线Mesh网络现在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技术标准,用户现在要么面临如何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嵌入式无线设备接口的问题,要么就只能使用某一个厂商的无线Mesh产品,这个问题目前是影响无线Mesh技术推广使用最重要的原因。想彻底解决互操作性问题,最终还需要业界统一制定无线Mesh技术标准。

2 无线Mesh网络技术简介

2.1 无线Mesh网络概述

无线Mesh网络(Wireless Mesh Network)是一种新型的宽带无线网络结构,是高容量,高速率的分布式网络,也称为“多跳”网络(multi-hop),它可以作为无线接入“最后一公里”的新解决方案。任何无线设备的节点都可以同时作为AP和路由器,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号,每个节点都可以与一个或络中多个对等节点进行直接通信(如图l所示)。

WMN现已经被写到IEEE802.16和802.15系列标准之中。

校园无线Mesh网络的优点:

(1)扩展网络范围广:每一个结点即能接受信号,也能传输信号;

(2)自愈性:在某台设备发生故障或从其拓扑为之上拆卸的情况下,网络会自动适应这种改变。

(3)多调式:每个网络节点和用户端设备、无线通信单元,均能选择并确定一个从发端到对端的最佳路由。

(4)点对点式网络:自组织网络只要发端和对端的距离足够近,就能不必通过中央管理节点,直接连接发端和对端。

2.2 无线Mesh网络关键的技术

2.2.1 MAC层

MAC(MediaAccess Contr01)层,又叫介质访问控制层,主要负责控制与连接物理层的物理介质。

在传统局域网中,各种传输介质的物理层对应到相应的MAC层,目前MAC所对应的标准为IEEE 802.3的MAC层标准,采用CSMA/CD访问控制方式;而在无线局域网中,普遍使用的网络是IEEE 802.11,其工作方式采用DCF(分布控制)和PCF(中心控制)。

2.2.2 信道分配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信道分配是无线资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RRM)的重要内容。根据分配方法的不同,信道分配可分为固定信道分配、动态信道分配和混合信道分配。

常用的固定信道分配方案有:均匀固定信道分配方案、非均匀固定信道分配方案、静态信道借用分配方案、简单信道借用分配方案、混合信道借用方案。

动态信道分配的作用是通过业务量参数对信道资源和信道质量准则进行优化配置。

混合信道分配,是指在采用信道复用技术的小区制蜂窝移动系统中,在多信道公用的情况下,以最有效的频谱利用方式为每个小区的通信设备尽可能多的提供可使用信道。

2.2.3 路由技术

路由技术的主要功能是将业务数据从源节点指引到目的节点。从网络分成的角度看,路由功能位于网络层。路由可以分为路由转发和路由选择两个部分,其中路由转发功能是收到分组后,根据目的地址搜索转发表,决定分组的发送方向;路由选择功能是搜索分组从某个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最佳传输路径,以构造路由表。

由于网络拓扑结构不断变化,因此无线Mesh网络适用于拓扑结构相对固定的传统网络的路由协议并不适用,需要设计专门的路由协议。无线Mesh网络由Adhoc网络发展而来的,是Adhoc网络的一种特殊形态,所以一些在Ad hoc网络中使用的路由协议可以应用到无线Mesh网络中来,例如AODV、DSR等。但由于无线Mesh网络自身具有的网状结构、动态拓扑、能量约束、业务模式、结点移动性等特点与Adhoc网络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路由协议的性能不高,因此仍然需要设计适用于无线Mesh网络的路由协议。目前研究设计无线Mesh网络路由协议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3 基于无线Mesh网络的渤海大学校园网解决方案

3.1 环境介绍

3.1.1 校园环境介绍

渤海大学是中国唯一一所以海域命名的综合性大学。渤海大学现有30000多学生,教职员工有几千人,用户数量十分庞大。校园中有山,有水,有小型瀑布,各种综合性建筑。校内最宏伟的就是藏书192万册的图书馆,另有宿舍楼11栋,教学楼8栋,食堂两栋,体育场两栋,及多种多样的绿化植物组成(如图2所示)。

师生宿舍楼分布较广,教学楼比较密集,用网范围大,用户密度较大,所用流量多。有些地点网络信号强度低,如理工二号楼、人文楼。

3.1.2 校园环境特点

(1)校园环境WLAN网络规模庞大,地域覆盖范围也较大。

(2)网络覆盖范围要广,需实现师生在宿舍,教学楼,食堂,体育场等在校任何角落的全网覆盖,满足所有在校人员的无缝隙漫游。

(3)使用无线校园网的人数较多,每个用户都存在各种各样不同的网络需求,所产生的上网流量比其他地区明显偏多。

3.2 方案设计

针对渤海大学在校人数多,网速慢,某些地区连不上网的情况,我们提出以下设计方案:

(1)室外无线网覆盖

在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以外连网不便的地方,建立多条回转链路,使用5.8G无线网桥作为各个主要覆盖区域同基站间的回转链路。另外,可以在每条主干链路上设计多个Mesh根桥,在无线空间利用独立的5.8G天线互联扩展Mesh网络,形成多Mesh网络,以增强稳定性。也可以采用室外无线桥接方式进行室外无线网的覆盖,成本低且易操作。

(2)室内无线网覆盖

师生在室内,也处于室外无线网覆盖范围内,因此可以使用室内CPE设备增补信号,让用户更快捷地搜索到网络。

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范文3

【活动地点】北京交通大学思源楼

【活动主题】“文明之美,在举手投足间”

【活动名称】“文明之美,在举手投足间”校园文明志愿活动

【活动目的】本次活动目的在于通过集体的志愿活动带动支部内各个同学践行文明的积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志愿你我,服务他人的乐趣,更加体会到肩负维护为美好校园的责任。鼓励支部成员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用文明的行动建设更美好的校园。

【主办单位】法学院1403团支部

【指导单位】法学院

【指导教师】何洁

【活动参与者】法学院1403团支部全体同学

【活动成员及分工】本次活动由法学院1403团支部全体同学参与,由法学院1403团支部委员负责具体组织及主持。由团支书主持主题团员大会,并进行PPT讲解,由班长协助放映。由团支书作为主讲人主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组织讨论,团支部宣传委员收集活动记录,整理资料。

【活动形式简介】通过“文明之美,在举手投足间”校园文明志愿活动,以组织支部成员在学校教学楼公共教室内张贴倡议提示,提醒大家在上课自习时注意维护公共卫生。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的志愿活动带动支部内各个同学践行文明的积极性,并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志愿你我,服务他人的乐趣,更加体会到肩负维护为美好校园的责任。

【活动流程】

前期准备阶段:召开团支部委员会,团支部委员讨论主题团员大会流程。由于本次团日活动形式为张贴告示,前期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于告示的设计和制作,由法学院1403团支部委员及相关班委负责。活动开展前一周,团支部委员在微信等网络平台上面向全体支部成员征集设计方案,支部成员纷纷献言献策,经投票后选出了最受欢迎最具有艺术张力的标语和图案,还有绘画特长的成员主动加入后期制作工作。之后经支部成员报名,成立了设计组和采购组,分别由支部宣传委员和生活委员带领。设计组在活动前三天设计出了电子版告示牌并交由采购组进行到底打印;采购组另购买双面胶等物资。活动前一周,宣传委员通过线上线下渠道通知大家活动时间;活动前一天,班长通过微信、微博等互联网平台展示最终设计成果,并进行先期宣传。

开展阶段:由本班团支部团委组织同学中午在思源楼一楼大厅内集合。支部成员到齐后,由采购组成员向大家分发宣传告示和胶带等工具。之后全体同学分为三组分别在一至三楼教室张贴告示。每组各有一名同学负责拍照。

【主要成果】通过本次主题团日活动,同学们认真复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并结合当下时代特点深刻理解其内涵及伟大意义。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同学们以其观念为内核,深入理解了校园文明的内涵、表现及意义。

【活动总结】

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范文4

根据统计,目前中国手机用户已超过人均一部,单纯用户数来看,市场已接近饱和。在目前智能机普及的情况下,为了不影响学生学习,很多家长是在学生进入高校后才配手机,因此,在新增用户中高校学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高校学生也是未来“潜在的高端用户”,因此服务好这部分用户成为各运营商工作重点之一,为了提升通信质量与系统容量,室分工程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一、高校园区环境及业务特点

(一)校园面积较大,主要有广场、运动场、道路和公园等组成。需要覆盖区域较大,但是话务量相对较小。

(二)室内活动区域主要包括:教学楼、食堂、宿舍楼、图书馆等。教学楼容量较大,人流量较多,但话务量、数据业务量一般;食堂人流量较集中,但话务量、数据业务量一般;图书馆人流量一般,话务量、数据业务量较少;宿舍楼相对用户比较密集,通信时间也相对集中、时间较长;室内用户对数据业务需求较大;同时宿舍楼建筑较密集,无线信号容易受遮挡;无线网络覆盖比较困难,容易出现覆盖盲区或盲点,网络覆盖不好。

(三)校园内人数较多且集中,并且呈现一定的流动性,因此带来话务量和数据业务量的流动性:白天话务量主要发生在教学楼,晚上话务量主要在宿舍区;话务量集中的区域:宿舍区的夜间话务量和数据业务量为最高。话务量较集中的时间:学生的话务量主要集中在19点以后,21点到24点是通话高峰阶段。

二、容量估算

(一)容量估算方法

在实际网络容量规划中,不同网络制式的容量计算方法有所差异,但估算的主要流程为:业务模型、用户数à载频数。

(二)GSM容量估算方法

一般建筑物容量估算需要考虑建筑物面积、建筑物实际使用面积比例、平均面积用户数、运营商用户渗透率、单机业务量五个因素,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N=S×P×n×Q×e

N:建筑物内业务容量估算值

S:建筑物面积

P:建筑物面积使用比例(按80%估算)

n:用户数/1000 m2(按100估算)

Q:用户渗透率 (按65%估算)

e:单机业务量(按0.04erl估算)

(三)TD容量估算方法

根据TD业务模型及频率配置特点,将TD容量估算分为R4业务容量估算和HSDPA业务容量估算,其中R4载波主要承载语音、可视电话和低速数据业务,HSDPA载波主要承载高速下行数据业务,具体容量核算方法如下:

1.首先根据各场景的用户密度、移动占有率、TD用户渗透率等参数核算TD用户密度。2.根据各场景用户密度以及各类业务的渗透率、每用户业务量估算R4业务密度。3.根据各场景用户密度以及HSDPA业务的渗透率、每用户业务量估算HSDPA业务密度,同时根据忙时激活率估算HSDPA激活用户数密度。

(四)资源估算

1.GSM载频估算。根据以上估算,GSM每10000 m2面积话务量为19.2erl, 需要配置5块载频。

2.TD载波需求估算。根据各场景典型建筑物面积,计算R4业务量及HSDPA业务量。对R4业务综合考虑等效爱尔兰、后爱尔兰、坎贝尔或SK算法等方法,将业务量按75%负载等效至单个载波上,再计算R4载波需求;对HSDPA综合考虑单小区平均吞吐量计算单载波支持的HSDPA用户数,从而得到HSDPA载波需求。TD每20000 m2面积需要配置6块载频,其中2块R4载频,4块HSDPA载频,上述容量估算为理论计算得出,实际设计时应根据调研数据进行计算。

三、天线选择

高校园区内建筑物功能丰富,针对不同用途及结构特点的楼宇使用以下类型天线。

(一)平层内的天线一般安装在走廊内,采用全向吸顶天线。

(二)“走廊+单边宿舍”一般使用定向板状天线覆盖。 (三)“走廊+双边宿舍”一般采用全向吸顶天线覆盖。 (四)“图书馆”等相对空旷场景一般使用全向吸顶天线覆盖。

(五)“室外球场”场景一般使用警示牌、路灯等美化天线进行覆盖。

四、信源选择

综合考虑GSM和TD设备能力和覆盖需求:

(一)对于“走廊+学生宿舍、教学楼”场景,单RRU建议携带35副全向吸顶天线,天线间距建议为8米左右,覆盖2500m2。在WLAN/LTE合路引入的情况下,天线间距建议为8米左右,覆盖2500m2。

(二)对于“图书馆、食堂”等开阔场景,单RRU建议携带30副全向吸顶天线,天线间距建议为12米左右,覆盖4500m2。在WLAN/LTE合路引入的情况下,天线间距建议为10米左右,覆盖3000m2。

(三)对于“室外体育馆”等开阔场景,一般由室外宏站进行覆盖,对于宏站无法覆盖的弱覆盖区,单RRU建议携带4-6副全向室外天线,天线间距建议为20米左右。

(四)对于TD网络,应优先使用双通道RRU,增强覆盖能力,缓解远端机房设备安装压力。上述覆盖能力主要根据以往建设经验所定,实际设计时应根据调研数据进行计算。

五、室内外协同覆盖

室内外切换区应设置在校舍出入口处室外区域,在分布系统设计中应通过场强进行控制,在后期网络优化时通过重选/切换参数进行优化调整。

校舍内部各小区间的切换区应设置在业务发生概率较低的区域,如楼梯间等。 如设置多个小区,则高层小区与室外宏蜂窝小区间设置单向邻区关系以减少乒乓效应。

电梯的小区划分可把电梯覆盖信号与低楼层划分为一个小区,与平层之间的切换尽量设置在电梯厅处。

六、典型设计方案

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校园绿色整体设计观人性化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view of the project, elaborates some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idea and the practice, emphasizing humanization integrated design concept.

Key words: the campus green overall design concept humanization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2.

1.1项目缘起

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位于黄石市铁山区,为了学校的发展,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院迁址武汉,在武汉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新校区。

2005年11月,我院与武汉中南建筑设计院、武汉市建筑设计院一起参与了设计投标。经专家组一致评定我院设计方案为中标方案。

根据我国大学的发展模式研究,机电学院的发展将定位于学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实践相结合的职业技术大学,培养研究、应用综合性发展的人才。因此,新校区的建设将充分体现产学研相结合、教学与研发相结合、培训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建设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校园、绿色的校园、人性化的校园”。

1.2区位及现状分析

湖北黄石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校区工程位于武汉阳逻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地北靠规划中的森林公园,南临汉施公路,西由开发区规划道路 控制,东由规划红线控制。用地内有高压走廊穿过,将用地划分为南北两部分。用地为丘陵地势,地势有较大的起伏,地面高程最低20.76米,最高的丘陵标高为58.16米。

1.3建设规模及设计范围

规划总用地面积56.6ha(含城市道路代征用地0.2ha),规划学生总人数8000(远期12000)人,总建筑面积23.1万。

1.4.技术经济指标

规划总用地面积 56.6万 总建筑面积 23.1万 建筑密度 13.48% 容积率 0.41

绿化率 54.3% 学生总人数 8000(远期12000)人 教职工人数 445-667人

2.基地解读

山水交融,田园牧歌是场地给人的第一印象。现状多为丘陵起伏较大,零星的水面呈现着不同的情态,给人留下强烈的视觉记忆。

自然村落位于场地中部偏东南的高地,排水良好,坡向南方,周围环绕着宁静的池塘。场地系长江冲积带,是良好的建设用地。而场地中心偏北用地农民取土采石,等高线破坏严重。用地西部是植被良好的小山岭,水稻田西向环绕山体,用地以北为植被保护良好的森林公园,可以考虑绿化的渗入。

如何强化基地的生态景观特征,使建筑和人以恰当的方式介入并与之结合,成为设计构想的起点。

3.设计理念

3.1 设计结合自然――景观生态核的塑造

整个校园环境的设计理念是人与自然共生,建筑与环境互动,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和原有植被、水体,表现山水园林特色,通过安排校园内点、线、面结合的景观体系,来构成校园的绿地系统,以建设生态化、花园式的校园为最终目标。

3.2教学与实践的统一――高效率的校园

功能分区与单元布局有机结合,突出教学科研和实践训练两大板块,为学校产学研一体化提供良好的建设基础;典型化、通用化的标准教学单元让建筑具有更高的使用灵活性;中心教学区采用集约型的布局模式,专业相对集中,形成网络化的联系,便于信息的交换,密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也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共同使用和管网的集中敷设。

3.3面向对象的设计――人性化的校园

结合设计场地条件,以中心教学组团为核心,建设北侧和东侧两大学生生活区,既符合学校分期建设的要求,也大大缩短了学生上下课之间的往返距离,实现了功能分区的人性化。此外,控制核心区围合广场的尺度避免空旷的超尺度感,努力营造属于的本校园的场所精神。

3.4可持续发展――绿色的校园

适度集中,节能省地,形成弹性组团的建筑布局,适应学校规模、学科、资金投入的变化,保证运作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增加户外活动用地与休闲设施,提高师生对校园环境的参与度。

设计贯穿环保的思想,尽量减少破坏原有山体水面,保留原生态池塘水系,改善水质;同时,本设计充分考虑周边工厂对环境的干扰,维系校园优雅安静的环境。

4.规划设计

4.1规划结构

用地内高压走廊的限制,将校区划分为校前区和核心教学区两部分。校区内有良好的山丘和水体景观,可建设用地散落在山水之间,呈缓坡。

针对这一特点,方案保留了地块西侧的山丘,将现有水体连通,整理岸线,形成一条完整的生态绿化环,利用高压走廊范围作为组团间绿化,并用一条斜向的景观轴将校前区和核心区两块用地连为一体。整个轴线长约260米,呈2¬―3.8%的缓坡,以图书馆为并转折过渡到校园东大门。整个用地自然分隔成七大板块,分别是校前区、核心教学区、实训教学区、实训工厂区、文体活动区、后勤服务区以及北侧和东侧学生生活区。

路网结构顺应地形地貌呈两个环状沿地形蜿蜒展开,环绕各功能分区。在绿化环抱之中,安排了贯穿校园的主要景观轴,并通过建筑布局形成了两个核心广场节点。强有力的轴线与教学核心体现了严谨治学的精神风貌,沿湖、沿山的自由浪漫的路网布置,又体现了环境的亲近感,浪漫色彩与理性主义交相辉映。

4.2功能分区

学院的几大功能区围绕整个校园的几个核心设置。

校前区:围绕校前区的是行政办公大楼、实训大楼和一期教学楼,是校园对外展示的一个平台。行政办公大楼与实训大楼以景观屋面连接,围合成校前区广场,建筑本身也成为校园景观轴线起点上重要的景观标志建筑,与教学核心区遥相呼应。行政办公以及一期教学楼通过周边环形道路与大片广场、停车场的处理,使得其交通与教学、生活流线互不干扰,自成一体,从而实现行政管理以及对外交流独立性、决策性。从汉施公路到校前区广场为两级台地,高差2.5米,其标志性建筑实训大楼距道路红线约240米,属于一个合理的中景实现范围,构成良好的城市景观。

教学核心区:位于校园生态绿化环核心的是核心教学组团,由统领全校的主要景观轴线分为左右两片,一边采用围合布置(由公共教学楼、信息管理学院以及资源机械工程系等呈L形骨架组成教学核心区);一边采用散点布局(由独立的艺术学院及三期院系教学楼组成)。图书馆位于轴线的一端,作为一个制高点统领整个组团,形成集教学、科研于一体,相互通联的紧密群体,成为校园功能组成的主干部分,并与体育馆一起成为东大门的主要对景。汽车系独立点缀在教学组团西部,依山傍水,既与教学核心区保持了较强烈的联系,又利用生态环境降低了噪声的干扰,与实训作为机电学院重要教学实践内容的特点相适应,在用地西侧相对平坦的地段,布置了专门的实训教学区及实训工厂,临规划道路设有出入口,符合其便于对外联系的功能要求。通过校园环路与主要教学区和实训大楼联系,并利用高压走廊绿化带和东部的山体作为组团间绿化,既联系方便又相对独立。实训教学区还预留了一部分用地作为学校后期实训工厂的发展建设,形成产学研的一体化有序发展。

学生生活区:整个校园设北部和东部两处学生生活区,每处由6-7栋宿舍围合学生食堂组成的4000人左右规模的生活组团,便于集中管理和分期建设,实现社会化管理模式。

文体活动区:包括体育馆、学生活动中心以及田径和球类运动场,其布局是大集中、小分散的方式,将体育馆和学生活动中心置于两大生活区中间,成为学生共享的公共设施,且临近东大门,便于对外交通疏散,顺应社会化的趋势。田径和大量球类运动场分两部分集中布置于各生活片区附近,减少了活动通行距离,而其它小型运动场及文化活动设施则散点布置在学生生活区的周围,使宿舍到运动场,文化中心距离较近,又有坡地避免运动噪声对教学的干扰。

后勤服务区:后勤服务区包括对外联系较多的医疗保健中心、后勤基地、车队等,布置于校园东部次入口处,与城市干道有一定的联系,又靠近学生生活区,利于后勤设施服务的开展。

4.3交通系统

目前,现状用地规划道路尚未完备,校园仅在南部校前区短距离临汉施公路,因此我们采用了环状机动车行系统。校园环路在各功能区之间穿行,使校园在整体联系便捷的同时,不穿越各组群的核心空间,婉言曲折的道路线形成步移景异的丰富景观效果。校园主环路宽16米(含人行道)。

同时,规划尊重学生和步行者,设置了人车适度分流的交通系统。环路内布置了步行交通系统,在建筑群体间建构了丰富的步行网络。车行交通与步行空间分离,可以减少人流车流的冲突点,达到人车分流的目的。

校园各入口均有较强的目的性,相应地减少了闲散车辆在校内的通行,进一步减少了人车流线的交叉,实现人车分流。教学活动、体育活动、起居活动区域呈三角分布,减少了往返距离,也避免了相互干扰,满足了流线的合理。

利用地势高差,在学生公寓及部分教学楼建筑下设计架空层停自行车,解决学生大量自行车的停车问题。

4.4竖向设计

本设计结合总平面规划布局,充分利用了实际地形地貌。在尽量达到土方平衡、投资最省的前提下,设计中采取了台阶式平土方式,将整个场地分为12个平土分区,平土标高由25.00m至45.00m不等。运用方格网计算法(20mX20m)计算出土方量为:填方574154.84m3,挖方564961.16m3(不含三期实训工厂区域,若含在一起,总填方为71000m3,挖方720323m3)。回填土需分层碾压。

4.5绿化景观系统

4.5.1空间景观结构

在“生态的校园”理念指导下,充分利用原有山地与水体,山水一体形成生态景观带环绕教学区,是方案设计的构思特点所在。

 一轴

校园景观主轴联系校前区和核心教学区,以一系列广场、平台、绿化漫步道、步行桥等创造出与绿化水景紧密相融的步行空间。

 一湖

设计中将原始地形上的五片水面整合连接,形成中心区的景观湖,水体空间强化了校园核心,兼顾了排洪、生态和景观的需要,并以此为师生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亲水生活环境。

 一岛

水系环绕在核心教学区间,从而形成一个由图书馆和教学楼群组成的教学岛,若干座桥和广场横跨水系,将教学岛与生活区紧密联系在一起。

4.5.2绿化系统

校园的绿化系统在整体的生态景观的基础上,通过水体、林带,几何体育运动绿地等,形成网络,进而延伸渗透至建筑组群、庭院内部,创造层次丰富的绿化空间。各建筑群嵌入这一绿化网络之中,通过广场绿化、平台绿化、庭院绿化等强调人工化的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紧密结合。

主干道绿化以武汉地区常用行道树香樟、桂花及紫叶李间植,形成有序的空间层次,做到步移景异。

主干道环绕两个主要广场――前区广场和教学核心区广场

校前区广场:作为校园对外交流的主入口广场,以庄重大方为主宗旨,在绿化配置上,以雪松和黄杨为主,配以小型观赏叶类植物,组成多种庄重有序的图案以烘托校园行政楼的高大与控制性作用。

教学核心区广场:整体绿化方案应体现校园文化气氛及严谨活泼的教学气氛,因而也以草皮为主,如马蹄金类;适宜散植观叶植物,如小株银杏;低矮类造型植物,如麻叶绣线菊等。

广场的中心主题均以水体为主,行政广场的水面强调规整的几何形,水面适宜点缀飘浮式雕塑,并加线型点式喷泉;核心区水面结合地形中心湖面景观做叠泉处理。

个人简历

教学楼网络设计方案范文6

【关键词】无线网络;校园网;网络协议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仅仅局限于固定地点上网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可移动的网络访问在广场、礼堂、大型教室、会议室、体育场馆等场所被需求。

1无线网络主要技术优势

1.1易扩充,覆盖范围广

无线网络组网灵活,在并发用户数允许范围内,增加新用户无需添加新的设施设备,只需简单的配置即可,若超出允许范围,只需增加新的接入点。同有线网络相比,省去了重新布线、配置复杂等工作。有线网络受传输介质的限制,数据的传输仅限于相邻两个节点之间,而无线网络只要是在AP节点覆盖半径范围内,任何无线终端设备均可通过该AP节点连接入网,而且随着AP节点的扩充可以实现大面积范围内的无线信号覆盖。

1.2布线简单,成本低

无线网络接入网络只需对联入有线网的AP节点进行布线,无线AP之间的连接无须布线,相比有线网络每个节点都需要布线、配备网络端口,无线网络建设成本大大低于有线网络。

1.3网络终端可移动性强

在传统的有线网络环境下,网络终端只能通过网络接入端口才能访问网络。网络终端受接入端口位置的限制,物理位置基本固定,可移动差。无线网络由于使用无线信号传输介质,使得网络终端只要在无线信号范围内,都可以随时随地的接入网络。

2校园无线网络设计分析

2.1主要协议与设备

常用的无线网络协议标准主要有美国IEEE(电机电子工程师协会)所制定的802.11标准(包括802.11a、802.11b、802.11g、802.11n和802.11ac等标准),蓝牙(Bluetooth)标准以及HomeRF(家庭网络)标准等。其中,IEEE802.11n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无线局域网标准,它使无线局域网的传输速率由802.11a及802.11g提供的54Mbps、108Mbps提高到300Mbps。此外,IEEE802.11ac,俗称5GWiFi,采用5GHz频带进行通信,理论上能够提供最少1Gbps带宽并且向下兼容。无线校园网主要有终端设备、无线控制器(AccessController)和无线接入点(AccessPoint)等设备。其中,终端设备是指带有无线网卡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无线控制器简称AC,用于对所有无线AP进行管理和控制的设备,并能通过与认证服务器的通信来进行信息安全认证;无线接入点简称AP,是执行桥接操作的设备,在终端设备和有线之间对无线帧和有线帧进行相互转换。AP又有瘦AP(FitAP)和胖AP(FatAP)之分,瘦AP是指只具有射频和通信功能的AP,需要在AC的控制下才能工作;胖AP典型的例子是无线路由器,除了无线接入功能,一般还具有WAN、LAN接口,支持DHCP服务器、DNS等功能。

2.2校园无线网设计方案

2.2.1设计原则校园无线覆盖设计应遵循室内信号范围最大化原则,在室内进行全面覆盖的前提下,对校园部分区域进行可选的覆盖,同时确保无线网络稳定性、兼容性和可扩展性。2.2.2物理结构设计考虑到网络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应采用非独立型的无线网络结构选型(无线借用原有的有线网络)。网络架构建议采用瘦AP+AC模式。其中,AP通过POE交换机提供数据连接和供电,连接到校园内网的每个楼的汇聚交换机,AP的IP地址为静态IP地址。AC通过创建数据/控制隧道对AP进行数据传输、管理控制。2.2.3覆盖方案WLAN无线信号覆盖方式分为室内覆盖和室外覆盖两种。校园WLAN覆盖方式的选择应依据区域的具体情况,教学楼、办公楼和学员宿舍等室内区域,建议以室内覆盖为主,其他区域以室外覆盖为辅的方式进行覆盖。从建筑布局来看,对于办公楼、学员宿舍等双面房间的建筑,应考虑采用在走廊放置吸顶式AP室内覆盖方式,采用多个无线AP整合交叉覆盖形成大面积覆盖区域,无线信号通过房间的门窗传输到室内,实现无线信号的覆盖。对于学校体育场等室外空旷的区域,可根据区域的形状、面积等因素,设计建立多个无线覆盖点,采用蜂窝式覆盖方式,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尽量远离教室。

2.3安全防范

校园无线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服务集标识(SSID)、接入认证、无线加密技术和无线网卡物理地址(MAC)过滤等。SSID技术将无线网络划分为具有不同访问权限的子网,每个子网需要独立的身份验证,只有具有合法身份的用户才能对所属子网的资源进行访问。接入认证是指对接入到网络的身份进行确认,通常包括IEEE802.1X认证技术、PPPOE认证、WEB认证和RADIUS认证服务等,可依据实际安全需求应用相应的认证方法。比如由于用户的流动性和周边环境的复杂性,采用长期不变的静态口令不能满足安全要求。一次性口令技术(One-TimePassword,简称OTP)克服了静态口令的缺陷,它规定每次用户进行网络访问认证时使用不同的口令并限制同一口令的生存周期,用户在客户端输入只有自己知道的通行密语,通过内置算法生成一个口令,该口令通过网络送到验证服务器,服务器校验此口令,若认证成功,则客户被授权访问网络,同时该口令被废弃。无线接入认证技术只是使没有授权的用户无法接入无线网络,但是黑客仍然可以通过专业的设备对无线信号截获。如果数据没有加密,黑客很容易获取信息的内容。因此,IEEE制定了三种无线网络安全协议:WEP、TKIP、CCMP。这些协议是在数据发送之前对明文数据经过加密钥匙和加密函数转换,使数据变成无意义的密文,接收方在接收到密文后经过解密函数、解密钥匙还原成明文。无线网卡物理地址过滤是将合法的网络终端的网卡地址进行登记,只有已登记MAC地址的网络终端才能接入网络。

2.4校园无线网络安全管理

网络信息安全除了有效的接入技术和加密算法,合理选择安全管理策略同样可以加强网络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在确保所有AP设备的集中管理前提下还应实现:(1)对非法无线入侵、射频干扰、非法AP能够精确定位和隔离;(2)配备冗余的无线控制器保证在突况下的安全无线接入;(3)设立隔离机制,使来访用户与校园网用户隔离;(4)对非法的账号盗用能够及时发现和禁止。

3结束语

无线网络已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校园无线网络对网络管理和应用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多的问题和技术需要去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荣曼生,郭兆宏.校园无线网络的构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05(10):101-104.

[2]肖品辉.校园无线网络的构建与安全分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22:5204-5205,5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