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的主干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的主干课程范文1
一、本文研究的问题
随着独立学院的出现和发展,独立学院的各个专业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独立学院通常定位于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型人才。那么,对于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来讲,工商管理专业更要立足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独立学院学生的理论基础比其他普通高校要薄弱一些,而比专科类院校要强一些,同时又要突出其应用实践性。社会对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趋向的变化,影响着学校对于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而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课程体系的设置和依据学院的不同定位而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内容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总体上以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和培养目标、基本规格要求为基准,结合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标准,本着起点高、内容新、学时少而精的原则。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术课、专业限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独立实践教学公共必修子系统即公共基础平台,是全校学生必须修读、为提高全体学生的道德素质、身体素质,掌握基本知识与培养基本能力而设置的通识教育类课程。专业基础子系统即学科基础平台,是工商企业管理学科中各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为将在某一学科领域从事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学生掌握该学科领域和相关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专业技术课子系统即专业基础平台,是同一专业的学生必须修读,为从事某一专业学习的学生掌握该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而设置的课程,包括专业主干课程、专业实验、实习等。专业限定选修课设置两个模块“,模块”是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要求和专业特点而设置的选修模块,模块包括管理模块、经营模块、地方经济模块,学生必须在每一个课程群中修满规定的学分数。
三、保证工商管理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措施
1.教师配备:数学老师和专业课老师。数学课程是很多独立学院学生非常头疼的课程,因此首先从对数学的认识和数学教师的配备上都要讲究方式方法。对于《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些基础课程上,简化数学推导过程,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另外《统计学》和《运筹学》需要由经济管理学院本学院教师主要来讲授其中数学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以及整个进行统计工作的思路,来解释为什么用某种数学方法以及过程,而数学老师和经管院教师讲课的出发点和角度是不同的,另外在教师的安排上尽可能让同一个教师,为同一个专业反复来讲这么课程,这样老师可以更深入地钻研这门课程对于这个专业学生专业领域的应用,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另外也把这几门课程的知识点能够系统地结合起来。
2.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和学生自学,学生上台发挥,社会调查和市场调查。改变传统的老师填鸭式地教学方式,采取各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举例教学和案例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首先举例教学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而案例教学是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更好地实践理论知识或者得出不同的结论。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差一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展1个学分的自学课程,由专业教师来推荐学习课程和学习内容,通过写小论文等形式来进行考察。另外,各门学科增强社会调查的作业布置,让学生学会设计调查问卷,并且学生对问卷结果来进行处理和分析,总结成调查报告。
工商管理的主干课程范文2
1.工商管理课程的定义
工商管理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学、管理学原理、企业的战略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课程作为主干课程是工商管理课程的核心,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设计工商管理课程可以充分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素质,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实力,促进社会的进步。
2.工商管理课程的特点
工商管理课程在本质上属于社会科学,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一般情况下拥有自己的体系和知识结构,而且大部分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涉及广泛的内容体系,综合性比较强。其所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具有抽象性和复杂性的定律、原理以及理论,学生的认识局限在感性层面,设置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由于课本中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这不符合学习的目的,不利于进行社会实践。
二、工商管理课程的实施
课程是信息、知识以及经验的有效传播途径。合理开发以及有效运用课程资源可以充分实现工程管理的目的。我国目前的大学课程主要采用的是科层制教学方法,教师具有单主体性,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学生完全处在被动地位,而教师是主动管理的执行者。在我国目前的工商管理体系中,教师在科层管理中处于最底层的位置,具备一定的课程执行权,但是在选择课程资源时的权力非常小;因为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所以不具备积极学习的动力。同时,工商管理课程中知识一般是单向沟通的,实施课程时应采用的是具有一定信息反馈的双向沟通教学方式。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落实课程目标和培养目标,课程采用单向沟通的方式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但要想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其他能力,比如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则必须加大双向沟通模式的使用力度。
三、我国工程管理课程的现状
通过对我国目前的工程管理课程进行调研,现阶段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的设置以及划分非常不合理
工商管理既属于一级学科的范畴,又属于二级学科,课程包括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以及财务管理等许多领域,但没有处于核心地位的主线课程,这样就导致了培养能力和目标非常模糊。目前我国的工商管理课程存在划分过细的情况,导致了一些课程之间存在重复和重叠的现象,根本无法体现专业特色。这样的课程设置会导致学生形成单一的知识结构,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对于主干课程采取平行设置的方式,使得主干课程之间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违背了科学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认知能力的递进。这样的课程设置模式最终导致学生只能低层次掌握知识,不能满足工商管理教育的要求。同时,依照工商管理硕士的结构进行课程设置,强调课程的全面性和综合性,不符合现实企业的要求。在人才的定位方面,着重于综合管理方面的才能,这也严重脱离了社会实际的需求。高等院校目前存在的工商管理课程大都内容陈旧、落后、更新换代慢,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潮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时期,而教育方面的改革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很多课程内容不能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直以来,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都存在过多、过细和过窄的缺陷。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来制定统一的教科书,使得工商管理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专业课过专,而基础课又非常狭窄,不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一直是培养进行教学以及科研的高素质人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课程模式大都是以理论为核心的,要求每个课程都必须系统和完整,这样就导致了前面所说的很多课程之间内容重复,不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也就不利于满足社会的需要。所以,对当前的工商管理课程必须进行改革,形成完备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
2.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社会实践
目前存在的工商管理课程都有非常完备的课程体系,但是这些课程体系往往侧重于理论的教授。教师在平时的上课过程中也是对系统、完整的理论知识进行讲授,一般不涉及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深刻影响,有些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比较落,二是,缺乏改革的动力,没有充分掌握一些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此外,虽然有一些老师已经认识到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实践训练,没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时间知识,所以课程只能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次。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大都感觉学到的知识在工作中没什么作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也就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工商管理课程的这种体系既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社会的进步。
3.在教学方法上仍以传统的教授为主,方法十分单一
当前的教学硬件设备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教师的上课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提升,“一张嘴、一本教材加一个U盘”,是当前课堂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学方法没有创新,教师系统讲授仍是现在课堂的主要模式。虽然许多教师有意识的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提问的次数,以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但是就总体而言,教学的方法十分落后和单一,没有充分认识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无法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牵着鼻子走”,即听讲加记笔记仍是课堂的主要模式,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导致了不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既达不到理想的听课效果也不能充分施展学生的才能和智慧。不可否认,系统讲授的方法能够透彻的讲授理论知识,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将知识记住后却不知如何运用,这不符合工商管理课程的设置目标和培养目标,也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
4.忽视了新一代大学生的学习新特点
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21世纪的大学生有着自己的突出学习特点,他们富有独立、自主的精神,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同时,在就业压力面前,他们的学习也有一些不一样的特点:(1)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他们更喜欢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不是像原来一样满足于对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被动接受,并且这方面的愿望越来越强烈;(2)目的性越来越强。他们往往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实力,许多大学生并不满足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他们在修满学分的基础上,还参加第二学位的学习,各种职业资格的考试,参与一些提高自身竞争力的竞赛等等,这说明了当代大学生已充分意识到必须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知识,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课堂知识(3)实践性不断加强。相对于理论知识而言,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将知识进行应用,通过不断的实践达到强化知识、应用知识的目的;(4)更加具有创造性。当代大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创造欲望,来实现自身的价值。但是,目前的工商管理课程却没有体现当代大学生的这些学习新特点,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这已不能满足新时期大学生的需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要作用。在这种模式下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培养目标也得不到实现。所以,我们必须对工商管理课程加以改革和创新。四、工商管理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
1.对课程目标价值取向进行改革的研究
研究工商管理课程目标价值是为了研究如何课程领域实现教育价值观的目的。舒伯特在课程论方面是权威专家,他将课程目标取向分为了四种类型,包括“普遍性目标”的价值取向、“生成性目标”的价值取向、“行为性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表现性目标”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拉尔夫.泰勒做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的行为方式得以改变,其目标应有利于指导教学和选择学习经验。因此,课程改革的目标应对学生养成何种行为有明确的规定,同时指出该行为的内容和应用领域。实际上,开发课程时只依据某一课程目标是背离教育价值观的。工商管理教育培养的学生不能只是一个职业人,而应包括健全的人格,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工商管理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应采用多元化的模式,将各种目标有效结合起来,以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2.研究课程目标的来源
在课程的编制过程中,课程目标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选择什么样的课程内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容选择应严格依照目标进行,也就是说有何种目标,就有何种内容,目标与内容必须达到一致。泰勒把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学习者的需要作为课程目标的有效来源,这也是我们进行工商管理课程改革目标来源的框架。
(1)社会生活的需要
学生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到现实社会以及未来社会的需要。依据学校的社会需要和功能以及知识学科的不同性质,在课程的选择方面存在六项原则,其中第一和第二位的是:有效和内容和与现实相一致。
(2)学科的发展需要
课程目标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学科知识的发展。课程目标与学科作用是紧密联系的,学科知识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学科本身的专业作用,这样可以为学生的专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学科中的整体教育职能,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可以推动学生的整体发展,从而既满足个人的需要,又推动社会的进步。和进行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改革一样,多元化的课程目标改革也是必要和必须的,单纯“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为中心”或者“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根本无法达到整体教育的目的。所以,对工商管理的课程设置和目标要进行改革,使其既满足工商管理类学生发展的需要,又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学生的需要、兴趣与身心发展水平
推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工商管理课程的一个重要作用。所以,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要对学生进行各种研究,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身心的发展。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设计以及实施的最终目的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潜力。在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需要和兴趣,并尽力适应其发展,这样不仅有利于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自身能力的提高。任何偏离学生特点的工商管理课程,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3.研究选择课程内容的取向
组织课程内容的准则主要涉及的是课程内容的组织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准则整合性、连续性和顺序性。
(1)整合性
整合性要求加强各个课程之间的横向联系。组织横向的内容以便于学生形成统一的知识体系,形成统一的观点,并用自己在工商管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比如,会计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在处理会计问题时的技能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更应考虑如何将所学到的知识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在使学生形成相应概念时,要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概念与其他概念以及学科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种概念,逐渐形成统一的技能、看法和态度。
(2)连续性
连续性是指采用直线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工商管理课程进行陈述。比如,如果工商管理学科中的一个课程目标是准确把握“审计”概念时,在课程的设置以及安排上,就应使学生在课程的各个部分有机会反复和连续使用这个概念,这样就能达到准确把握概念的目的。
(3)顺序性
顺序性是与连续性密切相关的,但是它又超越了连续性的内容,它不再是简单的强调重复,而是要求将后继内容在更高层次上进行处理。顺序性要求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来研究后继内容,同时不断推进后继内容的深入和广泛研究。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技能、态度以及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五、对工商管理课程进行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对工商管理课程的改革应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工商管理人才的特点,以推动学生实践水平的提高,将培养学生的能力贯穿于教学的整个活动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采用传统的系统讲授办法,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不断进行新的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等方法。笔者认为,对工商管理课程的改革应注意一下几点:
1.采取多种灵活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工商管理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学生除了必须掌握基础理论、技能以及方法以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能够有效强化、拓展和验证理论知识。这就需要采取多种形式,以完善工商管理课程的科学实践体系。在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过程中,在学校集体安排的毕业实习、生产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等集中环节外,每一个教师都可以结合自己所讲授的课程的特点,在进行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有组织、有计划的安排学生到相关的实习场所进行参观调查,分散性的实践环节包括很多种,比如模拟实验、社会调查、技能训练等等。这些灵活的实践形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主学习的动力,不仅能够对理论知识更加透彻的把握,而且能够充分进行社会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2.坚持“创新、创业和创造”的理念,工商管理课程的改革应坚持新的理念,只能这样才能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模拟、案例教学等新的手段,积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不能提高其创造和创新的能力。因此,在工商管理课程的改革中应采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法,以使得改革的效果达到最佳。首先,案例教学法强调的是采用鲜活的贴近管理实际的案例,教师起到的是主导作用、而学生发挥的是主体作用,它突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意识,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推动其主动思考,并且让其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形成团队协作的意识。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系统讲授法的缺陷得到弥补,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之中、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实现教学相长。在采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要保证选择的案例具有吸引力和恰当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和教师对案例讨论进行掌控、指导以及点评,可以保证案例分析模式达到应有的效果。其次,情景模拟的形式有很多种,在此主要介绍其中的两种:第一种是针对某些学生不易懂得课程中、这些课程往往有复杂的程序,可以通过演示让学生深刻理解。比如在授课以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并运用这种方法在课堂上将其形象的演示出来。这样可以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一是使得课堂气氛极为活跃,知识吸引力不断加强;二是加强了学生对于一些相关知识点的初步认识以及理解,从而能够更好地掌握这种模式;三是能推动参与演示的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使其更加主动的自主学习,以利于锻炼他们的表达、思考、组织和协作能力。第二种是在讨论案例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小品等有趣的形式进行演示,这样可以充分增强学生理解和把握案例的能力,促进其形成一定的判断力,从而增强案例的吸引力。再次,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创造实际的机会或情境,以展示或还原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产生感情。比如,我们可以组建一定的模拟公司,让学生进行分角色的扮演,从而加强学生在企业管理等方面的认识,充分理解公司各个部门的运作流程、职能和分工协作,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能够加深理解。另外,还可组织一系列的知识竞赛和创业大赛等活动,使学生充分利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在对知识进行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工商管理的主干课程范文3
1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现状
综合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的现状可总结出,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在课程的设计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与行业关联性低。现行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没有做好紧密结合行业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的工作,各高校间的课程设计上大同小异,并没有将专业的特色性展现出来,甚至一度有与实际行业脱轨的地方出现;(2)与高校定位关联性低。好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上并没有将其学校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具有独立性和复合型的交叉课程设计的少之又少;(3)教学内容空洞。很多高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教学内容缺少一定的实用性,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简单重复的现象,完全没有将课程的专业性体现出来;(4)学生学习被动性太强。现有的教学方式和内容中,学生基本上全是一味地被动学习,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素质的协调严重地忽视了;(5)课程结构设置得不够合理。现在高校中,工商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以及必修、选修课之间的比例,以及理论与实践的比例等都并不协调,好多学生都是学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足够的实践,毕业工作后很难尽快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2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特色创新具体方案
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特色创新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研究:(1)与当地行业或市场形势紧密结合。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些专门面向某些具体行业管理的课程模块,对学生进行宽口径的教育培养,以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中分工不断细化的现状,从而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战略性教育方针突出体现出来;(2)将各学科间建立有机的交叉学习体系。学科间的互相交叉学习,可以使得学得的知识更加具有系统化。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以学校的发展方针为基础,将本校的教学资源和优势都充分利用起来,可以尝试增设一些复合型的课程,从而在将学校办学特色充分突出的同时,还拓展了学生们的业务水平和素养;(3)为适应教学多样化的需要,适当增设一些教学平台。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创新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一些基础课与专业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比例进行适当的调整,对教学内容中重复或者雷同的部分,我们可以适当删减,不断对课程的规范性进行完善,从而使得学生们可以更自由地选课学习。而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中,对主干课程要适当精简并及时更新,时刻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并根据每项课程的实际特点,在“精”上多做些文章,对知识体系的“精”“深”不断加强;(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兴趣。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适当增加自主学习的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自学型的课程还可以有助于开拓学生们的创造能力。这样,不仅可以对课程大纲中的必修知识加以巩固,同时还促进了学生将工商管理专业知识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结合;(5)设置一些个性化的特色课程。为适应学生们个性化的需求,我们高校在教学中,可以培育一些个性化的特色课程,尊重学生们的学习个性需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适合各类学生学习的专业课程,使得所有学生物尽其用,将自己的优势与工商管理的专业充分融合,从而能更快、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工商管理专业型人才的要求;(6)以重点学科为基础,创新补充新教学内容。积极开发新课程,将行业与产业中出现的新知识、成果以及技术引入到教学内容当中,以求充分适应行业和领域的新需求;(7)对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构建有行业(或地方)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从教学内容、课外科技、基地建设、毕业设计项目选择等方面均注重突出行业(或地方)特色,找准结合点,适应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特色创新研究,笔者认为,我们应始终把充分利用现有优势,加强特色建设作为基本原则,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将本专业的特色内容贯穿于教学的所有环节,对课程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改革与创新,搭建差异化、自主化、实用化、优质化的特色课程学习平台,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能力,还能使得人才的培养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明显。因此,积极有效地做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的特色创新研究工作,对高校为市场经济培养高质量人才,建设鲜明优势的特色专业,提升学校声望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作者:宋小峰 单位:湖南同德职业学院
工商管理的主干课程范文4
本篇论文以私立华联学院为例,对产学一体化模式下高职工商管理人才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从课程改革和双师型教师培育的视角来如何提升产学一体化校企合作办学的质量,提高高职工商管理相关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水平。
关键词:
产学一体化;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双师型
一、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课程和专业
私立华联学院坐落在广东省省会———广州。从2006年开始,广州市政府就一直在致力于将广州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金融中心,以适应经济的迅猛发展,并且带动珠三角、广东以及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工商管理系坚持“靠绩效求信誉,靠重点求质量,靠质量求生存,靠特色求发展”的理念,努力把工商管理系办成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高水平系部。
(一)设置以现代企业管理学为核心的工商管理课程体系群
1.什么是现代企业管理学
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名学生,必须学且应该学好管理学这门课程。但实际上,不少学生在接触管理学课程之前都以为所谓的管理学,即是管理人的,只要把制度记好,赏罚分明,没什么好学的。其实这是很多人对这门课程的一种误解,把人力资源管理或绩效管理者当成了企业管理学。对此,企业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教授给出了精辟的论述“现代企业管理学,涵盖了销售、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精确化物流、品牌管理、信息管理等方方面面,如果说现代企业管理学是一座大山,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管理只是整个现代企业管理这一座大山的一小小的尖角。实际上,现代企业管理要学的不仅是人事管理、绩效考核,更要关注并决定的是企业的核心理念定位以及企业的核心理念对员工人品、心理素质、责任心,职业技能要求,这就是我们所说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从这个意义来看,人力资源管理只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某一个专项工作,既不是核心活动,也不是主要工作。现代企业管理应该是以人的素质管理为核心,以思想品德———心理素质———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为主线,存在于与现代企业经管活动相关的每个课程之中,所以要想学好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除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管理等知识,还要培养自身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以及提升学习能力和职业技能。
2.现代企业管理学对高职工商课体系群的重要性
高职工商课体系群的专业主干课程就是现代企业管理学,由此可以看出现代企业管理学在高职工商课体系群中的重要性。要想清晰明白地理解“主干”这一词,不妨看看下面这个真实案例。曾经创造2003年国市手机市场销售量第一的波导手机,在2年以后迅速地衰落,在商场摸爬滚打多年波导品牌创始人徐立华,个人能力很强,经验积累也相当丰富,犹如厚厚的一摞树叶,但是由于缺乏土壤和树干的支撑,即使树叶累积得再多,也不能变为参天大树。在这里,土壤和树干就是建立一套以人的素质为核心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制度。与中职教育或者其他社会教育相比较,高职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教育体系,即以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为主干,它能够系统化培养学生,并帮助学生掌握合理的知识结合和扎实的职业技能,促使学生尽快成长为“参天大树”。
(二)以职业核心能力培育为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设计教学方法
1.教法
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形式多样,不同的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却是相同的,旨在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等。下面列举了四种在当今市场营销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并探讨其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1)情景法
让有趣的课堂提问打开教学之门,用疑问句对学生进行循循善诱,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将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将抽象的问题具体成易懂的问题,是情景教学法的关键所在。
(2)案例法
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即案例法,但是要注意,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该选择有针对性和趣味性,且贴近生活的案例,教师要合理组织案例并善于用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角色法
角色法能让每一个学生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设置一个营销场景、合理分配人物角色,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中体验营销人物角色的具体作用和职责。剧本设定要符合生活常识,确保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例如讲解到有关顾客投诉的问题时,即可设定场景进行角色扮演,将解决投诉问题的整个过程展现出来,鼓励其他同学提问和点评,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
2.学法
(1)建立助教团队,为学生教学提供支持
教师要鼓励学生建立有效衔接“教”与“学”的助教团队,助教团队的成员在课前接受教师的指导,提前学习和消化相关教学内容,将学习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整理,协助教师工作,找出一种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和语言来安排教学工作,搭建起一座教师教学内容的“编码”与学生学习的“解码”之间的桥梁,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效率以及改善学习效果。因此,学校可将此项活动纳入到考评体系中,促进学生支持教学中心工作的发展。
(2)开展营销论坛,促进课外阅读与交流
开展营销论坛的目的在于增加学生阅读市场营销专业书籍和相关材料的兴趣,通过开展课外阅读,学生们可吸收消化经典著作或学生感兴趣的有意义的书籍,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有效扩展。校方可将此项活动作为学生的人文素质学分,激发学生积极性。
(3)开展实战营销,提高学生营销综合能力
以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为主力,让学生制定某一产品的具体营销策划方案,寻找企业进行赞助,并完成在校园的产品推广工作。以上列举的教学方法,核心在于让学生在学习中拥有成就感,成就感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不断促进其能力提高和学习进步的动力。
二、建立产学一体化实践基地实现职业核心能力的培育
(一)工商管理系校内创新创业实训中心
工商管理系创新创业实训中心通过将产学一体化合作企业真实的经营环境、产品和服务、管理过程等带到课堂教学中,充分结合了学校和企业的有效资源,既适应了企业的需求,也满足了学校和学生的需求,促使学生在体会工作经验的同时,也培养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真正做到工学相长。可以说,工商管理系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是在创造营销价值的过程中培养专才。学生通过轮岗参与创新创业实训中心,进行市场调查、制定企业管理计划和参与实际品牌运营管理活动,不仅能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工作过程和知识技能,还能锻炼学生分析市场环境、把握员工和消费者心理、提高企业内部沟通与客户服务技巧以及团队合作等各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由于学生实际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训中心的经营和管理活动,为了提高销售业绩,学生会主动学习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模式可以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对于培养“重诚信,能吃苦,善沟通,会经营”的高素质实战型营销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真正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专业与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专业基础课由学校来进行教学,实践课程交由企业的培训部门来完成,使学生的培养最大程度地贴近企业的需求。另外,企业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提前对学员进行企业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在进入岗位工作之前就已经充分了解企业,为企业留住合适的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订单式人才培养实质上是一种岗位能力的教育培养方式,因此需要学校深入变革其原有课程体系以及专业设置。企业和学校为了能够实现各自的合作目标,也必须投入资金进行实践设施的建设。因此,订单班可以使学生在为企业创造营销价值的过程中,很好的实现自身的目标,缩短学生入职后跟企业的磨合期,帮助学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与2014年与2015年分别与广东发展银行、广州世联房地产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订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培养工商管理人才。采用学分置换的形式进行为期一年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培养结束后考核合格的学员企业将优先录用。与传统的纯讲授型的课堂组织形式不同,广发班和世联班的课堂主要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授课。学员以6-8人为一组,以共同完成某项具体的工作任务为目标,广发班和世联班的授课讲师控制任务的进程和进行学员的激励,鼓励学员们进行合理的分工和快速的完成任务。通过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效率。同时兼顾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训练。广发班和世联班的学员在完成课程学习后,与企业签订实习合同,提前到企业接受在岗培训和上岗实习。实习完成并通过企业考核的学员将获得工作机会,毕业后与企业签订用人合同,成为正式的企业员工。
作者:陈军辉 邓洁翎 崔译文 单位:私立华联学院工商管理系
参考文献
[1]陈勇.思考、方法与模式[J].湖南大学学报(管理科学版),2013(4):19-21.
工商管理的主干课程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工商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实践教学是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是衡量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近年来,为了提高工商管理专业的实效性和实用性,一些学校在不断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一些企业开始不太愿意接收高校学生的专业见习和毕业实习,一是担心接收学生实习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二是担心会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使得不少高校在学生的实践教学上感到非常困惑,致使一些高校的实践教学流于形式,有些学校干脆以实验室、ERP课程代替实践教学,大大影响了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就如何加强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如何加强实践教学改革,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当前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学科。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但是,近年来,由于大多企业不太愿意接收高校学生的专业见习和实习,使得一些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感到束手无策,每到专业见习或实习时,便发动学生自找实习单位,大多学生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一个挂靠单位,然后,弄到有实习单位盖章的实习接收函和实习能力鉴定表后,整个实习过程就算结束了。其实大多数学生根本就没按实纲要求去实习,而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也没有派相关专业老师去检查指导学生的实习,即使有派老师检查也是个别真正在实习的学生。因此,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实践教学仅停留在计划中,并未能得以真正实施,实践教学的目的没有真正达到 。
(二)工商管理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割裂了与企业的联系
每到毕业季时,对于大多工商管理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 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 与此同时, 许多用人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工商管理人才。其主要原因是许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没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际上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制定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往往是参照一些老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从不邀请企业参与讨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工商管理专业到底该安排哪些课程,该如何培养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都不了解。因此,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到完成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都很少与企业发生联系,更谈不上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这就更加导致了实践教学的难以开展。
(三)教师缺乏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双师型老师队伍建设滞后
目前,大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都是由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师担任,这些老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缺少工商管理的实践经验, 又缺少机会或能力组织和从事大型科研项目,反映在教学过程中, 就是讲普遍原则多、理论内容多,而讲具体方法少、实际业务少,所授知识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不强。所谓的案例教学法, 仍然未能摆脱课堂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手段, 对于管理人才非智力因素,如:意志、信心、胆略、风险意识等 的培养更是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对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问题也是漠然置之,由于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滞后,实践教学能力严重不足,即使实践教学课程虽然已开设,但并未取得预想的效果。
(四)教材建设和课程设置没有突出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
目前,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使用的教材,该专业主干课程中,如:管理学、市场营销、生产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财务管理、组织行为学、质量管理、经济法等课程使用的教材,都是一些老牌高校同专业使用的教材。这些教材理论性强,实践性、实用性差。严重影响到教学实践大纲的制定和实践教学的开展。
另外,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突显该专业的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的特点。缺少培养企业实际需要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与基本技能的相关课程。课程设置往往是理论教学课时多,实践教学课时少,造成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偏重于课堂的理论教学,而弱化了实践教学环节,使人错误地认为教学实践并不重要,可有可无,以致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一)重新认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领导
实践教学环节是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在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教学过程中,具有贯彻始终的地位和作用,影响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重新认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把实践教学切实纳入到人才培养的体系之中。一是必须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和领导,不折不扣按实践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思维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与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能力等。二是建立和健全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确保实践教学工作各负其责,做到有领导、有协同、有操作、有监督。三是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根据工商管理的专业特点和企业的要求,建立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对实践教学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采用实习单位和学校双方共同评价的方法。
(二)加强校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是解决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做到学校与企业信息、资源共享。一方面学校利用企业提供的资源条件,建立教学实践基地,帮助学校解决教学实践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企业也可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人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迫切需要一大批具有各种能力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学校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企业的发展壮大亦会反哺学校的发展。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学校培养人才的力度,也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加强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进校企双方可持续发展,加强优势互补,实现互惠共赢 当前,我国大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是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重理论而轻实践甚至无实践,培养的人才很难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强校企业合作,就是创新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真正做到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人才,注重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树立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三)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指导教师都缺乏在企业工作的阅历,缺乏实际管理经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不强,导致实践教学质量很难提高。因此,着力培养一批“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应尽可能创造条件,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通过校企合作,按照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让教师深入生产一线进行业务实践,参加企业的科研课题研究,参与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以此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指导能力。二是鼓励专业教师在合作企业单位挂职或兼职锻炼,参与企业经营决策和日常管理工作,熟悉企业的运作管理,掌握企业的管理流程。丰富专业教师的管理经验。三是优化实践教师队伍结构,并设法积极聘请或引进一些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工商管理从业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努力建立起一支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工作相对稳定的富有实践教学能力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四)着力抓好教材建设,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
教材建设是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落脚点,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组织相关专家、教授、企业家和有实践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编写一套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强的工商管理专业教材,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做到与理论教学相结合。
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要紧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体系。从目前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看,必须重新构建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工商管理的课程体系一直是沿袭着基础课(含公共课与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大块。这种传统的课程结构模式已不太适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主要表现在公共基础课所占的课时和学分制偏多,专业课课程设置过宽,选修课所占的学分和课程偏少。这种课程设置容易造成人才培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专业不专的问题。因此,必须调整三大块的比例关系,一是压缩公共基础课的课程,减少教学课时。二是专业课的设置应有所偏重,如: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市场营销等,使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会被人称作“万金油”。三是适当增加选修课课程, 在选修课课程体系中增设公文写作、管理沟通、商业伦理、公共关系、艺术欣赏等课程,提高学生交际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领导能力、组织能力和人文素养。
(五)充分挖掘利用校友资源,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校友资源是高校的重要资源,必须充分发挥校友资源在实践教学中的独特作用。各高校每年都毕业一批学生,这些学生分布在社会的各行各业,有些学生经过五年、十年或二十年的努力,他们成为行业上的佼佼者,他们中有的成为政府官员、企业家、优秀员工、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等。他们对母校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希望自己在力所能及上能帮助母校做点事情。因此,学校必须充分利用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利用校友所在单位的条件、设备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或者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走出去、请进来,实现校内校外相结合。
参考文献:
工商管理的主干课程范文6
一、行知学院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现状
1、课程设置中明确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
经过数十年的不断摸索,行知学院从刚开始的一味“克隆”母校西安财经学院的教学体制、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转变到了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逐渐明晰了自身的培养定位,明确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体现为开始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并在课程设置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学分)。
2、建立了企业危机管理实验室和ERP实验室
随着行知学院对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为了进一步加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行知学院投人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不仅使用了课堂实验、暑期社会调查、企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较为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而且与时俱进,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建立了企业危机管理实验室和ERP实验室。
3、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及“双师型”教师较为稀缺
课堂实验、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情景模拟、计算机软件仿真模拟等实践教学方式虽然均有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但是,哲学有云: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实际工作中企业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意味着学生将要进人的工作环境远非既定的模拟环境和课堂实验能够概括,学生需要切身进人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去体验,但是,行知学院并未与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无法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提供真正的实习机会。同时,行知学院的专职教师大多来源于高校毕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学k,教师缺乏切实的实践经验,且由于学院性质的客观原因,行知学院的教师流动性相对较大《因此,行知学院既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能够为学生讲解理论蓰础,又能为学生讲授实践活动的“双师型”教师较为稀缺
二、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1、教学夭纲中理论与实践教学配置不合理
教学大纲是教学活动的纲领文件,对于应用型独立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其教学大纲中应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只有合理安排工商管理专业各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及进程,才能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但是相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其他专业基础课、必选课而言,行知学院作为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生产与运营管理、管理学的课时严重不足,致使这两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尚且要追赶进度才能完成,更何况一向不被重视的实践教学,自然难免被一再压缩进而省略。虽然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比例在教育部的引导下有所增加,但这些增加只是在社会实践、实习实训、毕业论文与设计等方面通过实践学分的增加体现出来,而对专业蕋础课和主干课程的实践教学却缺乏刚性要求。此外,在学生最有兴趣、最有精力、专业课程最集中的第二、三年,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并没有切实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其实践教学内容通常集中在最后一学期,而此时的学生大多在四处奔波找工作、匆忙应付毕业论文等,基本无暇顾及自身实践能力的锻炼。
2、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和投人不够
虽然行知学院投人了大量资金和技术建立了企业危机管理实验室和ERP实验室,但是学院各个有关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首先,从学校方面看,行知学院各职能管理部门没有从宏观层面加速制订和实施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制度和配套政策,致使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境不佳,教学设施不完备,新建的企业危机管理实验室和ERP实验室设施简单,自动化水平较低。其次,从教师方面看,授课教师对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视程度较低,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较为薄弱。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并未针对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而设计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更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而且由于学院对教师的培训不足,表现在培训机会和名额较少,培训内容窄,培训方式单一等,因此,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较为薄弱。此外,学生商身对实践教学的重要型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都没有跳出“考公务员、考有编制的工作单位、考研等都必须死读书”的思维定式。学生并不了解,随着时代的发展,不论选择何种职业路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未来职业发展的根本⑵。
3、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
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课程实施相对困难,其实践教学评价很难直接用量化指标来衡跫。因此,为了便于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过程进行科学系统的控制与评价,合理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行知学院实践教学环节处于探索前进时期,其评估体系尚不健全。杂乱模糊的评估方式并未起到引导和激励作用,使得学生并不淸楚实践环节自身应该达到的水平和^身通过实践活动所达到的水平;同时,教师由于实践教学评估体系不健全,对实践教学标准较为模糊,因此,不注意提升自身实践教学水平,对实践教学环节釆取应付的态度,在实践教学环节中仅凭主观判断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做出评价等。
三、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为了实现行知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行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教学计划中理论与实践教学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行知学院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⑺。首先,行知学院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及办学目标确定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实践课程如何设置,保证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学时、内容及实施标准。具体可将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设置成“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甘特图”的形式,进行合理搭配,即埋论教学模块首先开展,达到一定的程度后,紧接着就幵设文践教学以使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的过程中再进一步领会理论的真谛这样前后相错、有序地开展教学,不仅能够避免教师为了赶进度而压缩实践教学学时、第四学年学生由于找工作考研等各种ffi力无暇顾及实践培训的情况,而且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其次,行知学院需要逐步建立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细化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使实践教学活动制度化和规范化。
2、加大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系统
(1)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落实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设备。行知学院应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同标的指导下,加大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和投资力度,增加对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和实践活动经费的投人,不断提升企业危机管理实验室和ERP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同时,为了切实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工作环境和实践生活,行知学院需加强自身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与各相关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学生能够有效的参与实践培训。此外,对拥有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能力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也刻不容缓。行知学院需支持工商管理专业教师进行实践能力培训,鼓励教师亲自到社会基层、企业一线挂职、兼职等,为有效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提供师资支持。
(2)探索使用灵活多样地实践教学方式以使实践教学效果最大化。按实践教学活动的场所不同,可将实践教学分为校内课堂实践和校内课外实践、校外社会企业实践两方面。其中,校内课堂实践活动的形式包括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实验室实验等。校内课外实践活动形式如组织学生举行ERP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大赛等。校外社会企业实践形式主要有社会实践调査报告、见习、实习等。校内课堂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学习并掌握本专业课程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根据不同课程章节的教学内容安排,应用案例研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生活中的管理问题联系起来。还可配合使用人才测评、企业危机管理、绩效考评、ERP等有针对性地实验课,使学生初步了解工商管理软件的应用,掌握工商管理的实践操作流程校外社会企业的实践活动是进一步帮助学生在掌握工商管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基本的专业技能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评体系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离不开有效的监管和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行知学院需要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的计划、实施、监督、评价、反馈和激励系统,从而切实将实践教学管理落到实处。首先,行知学院可建立每学期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实践教学检查制度,检查各必须进行实践教学的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是否安排了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内容是否与理论基础相符合、实践教学内容所分配的学时(学分)是否符合标准以及实践教学的执行效果。只有将实践教学环节制度化,并将其与理论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引导师生重视实践教学,促使教师指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最终使学生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其次,是从机制层面促进实践教学的真正落实,主要可将教学督导制度引入实践教学管理中,通过行知学院的教学督导组对实践教学活动的不定期的检查,同时,利用学生联络员定期对课程实践教学相关进度、深度等的反馈,有效督促实践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最后,在以上制度层面和机制层面的基础上,行知学院应在对教师教学考评系统和学生学习考评系统中,将实践教学情况纳人其中,从而形成多层面、多维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使学生和教师共同重视实践教学。此外,根据激励理论,行知学院还要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奖惩制度,对那些认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如赋予评优资格、计算工作量等;而对那些不按计划认真执行实践教学环节或学生评价实践教学较差的教师,则给予一定的惩罚,如对其实践教学的工作量不予认定、在教学综合考核中不予评优等。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