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1
作为西班牙的一个服装品牌,ZARA从进入中国市场开始就成为媒体的宠儿,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极速供应链是ZARA成功的最重要的秘诀,为供应链提供信息支撑的IT系统自然也功不可没。对于ZARA而言,信息技术让西班牙设计师们的才情得到了完美的展现。正是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ZARA走得更快更远,将同类型的服装企业远远抛在后面。
中国的服装企业对信息化的需求也日益强烈。随着中国服装业进入国际化和品牌化的竞争时代,服装企业应用信息化的热情不断升温,特别是对一些已建立自主品牌正快速发展的企业来说,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原来基于手工的管理体系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决策管理层已逐渐意识到信息化将成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有力手段,企业业务管理人员被手工模式下的信息处理和传递导致的效率低下所困扰,也迫切需要业务处理的信息化。
在这种管理和业务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服装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已从被动转为主动,逐步成为一种共识。
自下而上 VS.自上而下
在信息化建设的大潮下,各服装企业纷纷探索信息化解决之路。通过对多家企业案例研究,AMT咨询公司认为服装企业的信息化基本分为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模式。
自下而上的模式是指信息系统建设是局部的自发――由企业相关业务部门提出,IT人员自主开发或委托定制开发,依据企业管理模式量身订做,从局部需求最迫切的地方开始。比如说,生产部门开发物料系统用于大量原材料的核算和库存管理;工资系统用于工人计件工资核算;分销系统用于渠道的进销存管理等。大部分服装企业都采用这种模式,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管理层对于信息化建设大部分趋向于保守和务实的思想;同时,服装业的信息化与其他行业相比一直比较滞后,管理软件供应商针对服装行业的解决方案相对其他行业比较少。这种局部开发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对于信息化的认识,在企业成长阶段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表现出局限性,局部建设、分散应用导致了信息的分散,财务业务分离,不能对管理决策进行有效支持等,同时由于信息化建设的条块化分割,导致信息化重复建设。
自上而下的模式是指企业全面进行大型信息系统的实施,采用这种模式的服装企业相对较少,实施效果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部分企业成功实施,部分企业却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失败的原因,一是盲目跟随,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需求;二是大型系统对于企业规范化管理的要求高,而服装行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企业不管是管理规范化水平还是信息化水平都比较低,企业IT部门缺乏大型系统实施的经验,大规模的信息化推行受到比较大的阻力。
综上所述,服装企业信息化的前景虽然非常诱人,但是建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那么,服装企业该如何借助信息化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如何减少信息化的弯路?
AMT咨询认为,服装企业的信息化整体规划,选择一条契合企业实际的信息化建设路径是关键;同时应该把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效规避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
定位决定IT路径
服装企业信息化应用平台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业务管理平台,支持企业整体业务运作;二是内部管理、协同办公平台,支持企业内部沟通、文档管理、工作流管理等;三是企业经营决策分析平台,用于企业经营分析,辅助决策支持等。企业IT规划要以业务管理平台为基础和核心,而业务管理平台规划应首先明确企业战略定位。这是因为,企业战略定位影响企业的业务模式,而不同业务模式的管理驱动对信息和数据的需求也不同,相应的信息和数据需求驱动着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因此,企业IT规划应以企业战略定位为出发点来构建企业信息化蓝图,同时结合企业现状和业务管理变革来选择合适的信息化建设路径。
定位关键点
对服装企业来说,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关键点,明确自己的主要经营范围是什么,定位在哪里。不同的经营范围和定位,对信息化的需求不同,信息化战略蓝图和支撑的重心也不同。
一般服装企业的定位可分为品牌商、分销/零售商、生产商或者综合商。
如果是品牌商,就需要对消费者的细分市场有所研究。有了细分市场之后,企业才能对细分的消费群体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从而确定应该去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并以此来组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因此,对于品牌商来说,信息化的需求重点在于对市场的分析和产品策划的支持,以及从供应商到渠道商的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管理,IT蓝图要以供应链管理系统为核心。
作为分销商或者是零售商,则要对市场有比较敏锐的感觉,能够及时把握订货的方向,根据销售和库存情况及时调整促销策略等。因此,对于分销/零售商,信息化的重点在于销售分析和商品库存控制,其IT蓝图以分销/零售系统为核心。
对于生产商来说,主要经营目标在于货品的按期交付和成本的控制,因此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在于采购物控和生产计划管理,其IT蓝图以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为核心。
由于我国服装企业多起源于服装加工生产,后来随着市场变化不断发展,经过了渠道整合、自主品牌创新等发展阶段,大部分都发展为从市场、研发、生产到销售为一体的综合体。要支撑企业的综合业务,需要研发管理、ERP、分销管理等多种信息系统来作为支撑,因此产生了信息化建设的优先顺序问题。同时,随着企业业务模式和管理重心的调整,不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路径也会有所不同。
路径选择
信息化路径选择首先要明确企业的核心优势在哪里,从哪些业务领域来提高竞争力。这是企业IT规划之前管理决策层要集体思考的一件事情。企业若以自营渠道为主,以分销渠道作为核心优势,信息化建设则可以考虑从销售前端入手,选择销售终端作为信息化的起点,然后再到企业内部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反之,如果企业核心优势在于通过加强内部的资源优化和整合来提升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则要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开始,通过ERP等系统来提升企业的管理规范化和精细化。
信息化建设必须以企业业务模式稳定为前提。企业大的管理变革或业务模式调整将导致对信息化需求的不同,从而影响到信息化的应用架构。比如说,服装企业从传统的职能型向多品牌事业部制运作转换时,分销渠道的整合等组织结构变迁都需要对信息系统重新调整和规划。因此,为避免信息化建设中的弯路,在信息化建设前要结合企业管理变革,充分考虑业务模式和运作流程是否稳定,选择合适的时机。同时在ERP等涉及企业全局的大型信息系统实施之前,需要先进行整体流程的梳理和优化,为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提供保证。
确保规划落地
IT规划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如何保证IT规划的落地,需要对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风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下将从技术、管理和资源等方面对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从而帮助企业有效地规避风险和寻找对策。
首先,从技术角度来看,服装企业的行业特殊性对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出不同的需求。这些需求能否被满足是判断一个信息系统是否适应服装企业的关键要素。因此,在进行信息系统选择时,服装企业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行业特色应用:
多维表的显示 服装行业的产品都具有多个属性,最典型的就是尺码与颜色,要求在单据录入和报表打印时都能够以二维表的方式呈现。由于主流信息系统都是建立在关系型数据库基础上,这种二维显示要求超出了标准信息系统功能模块所能满足的范围,也导致了一般适用于其他制造行业的系统模块在转为服装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时面临障碍。因此针对服装行业的解决方案,要求根据服装行业的特点从基础架构上进行调整,以制定应用模块及行业性解决方案。
物料编码 服装行业的原料同样包含多个属性,包括材质、颜色、规格等;而同一种原料由于采购批次的不同经常存在色差等问题。如果这些属性定义在系统中没有得到规范和约束,将导致材料管理的紊乱和库存的不清。因此,对材料进行规范的分类和编码管理是关键,系统需要提供色卡管理、自动生成编码等功能。
配码管理 多数的鞋类产品都存在这一需求,即按照不同的尺码组进行混箱包装,在销售订单、成品库存和发货中需要以配码为单位,而生产过程中需要转换为单尺码的双数为单位。因此,系统需要支持配码和单码之间的转换,以及在仓库中实现按箱拆分为单码,或将零码按配码组合成箱的拆装箱管理功能。
BOM处理 服装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短,需要不断进行产品更新,每个流行季节都会推出几百种款式,而同一款式由于其颜色和尺码的不同,对应的产品结构及物料耗量也会有所不同。如果按照一般ERP系统每个SKU(款色码)都生成一个BOM,BOM的维护工作量将变得非常大。因此,要求系统能够提供按款式批量生成BOM的功能。
订单处理 产销衔接是多数制造型企业比较头疼的问题。服装企业也面临着销售订单和生产订单之间的转换问题。服装企业多采用订货会销售模式,这种集中订货模式要求系统能够自动汇总订单,并将大的销售订单自动拆解为符合生产要求的生产订单。
性能问题 由于服装企业产品SKU量多,特别对于分销/零售系统,随着零售终端的增加,每天会产生上千兆的数据量,从而对系统的响应性能提出很高的要求。因此,选择系统时要判断系统架构及选用的数据库能否支撑相应规模的数据量。
其次,需要从管理方面考虑解决服装企业零售终端数据的采集问题。对于服装企业来说,终端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是产品规划、生产计划、物流和营销政策的指挥棒,缺少对零售终端信息的掌握,企业的管理决策就像是无头苍蝇,无法做到有的放矢。但是,服装企业终端往往采用制或者加盟的形式,因此,如何保证下游的合作伙伴能够实时共享销售数据,是分销/零售系统推行之前要从管理机制上解决的问题。比如说,要建立一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即终端合作伙伴提供零售数据,而服装企业根据综合分析结果向终端提供销售指导等。
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2
【摘要】文章分析了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通过对服装物流进行研究,找出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服装物流信息化。希望通过服装物流化使得服装物流将成为下一个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赢利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物流;物流信息化;ERP
一、服装行业的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六)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服装店的数量在猛增。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率的目的。因此,众多服装企业都在需求减少成本的新途径。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服装物流了。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三)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中国的物流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的状况,有一部分是因为库存系统不够健全,在仓储方面的费用成本也比发达国家高。一般的物流成本在中国会占到整个成本的20%,远高于美国的10%以及日本的12%。服装行业的物流也往往因为物流条件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而使服装的一部分价值在运输的过程中流失。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服装物流的作用,利用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在产品运营中遇到的销售和库存之间的矛盾,使物流系统更高效地运转起来为企业服务,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也是物流发展的原则和目标。目前物流业在中国逐步发展,方兴未艾,而服装业面临更重大的发展契机,因此,服装物流将成为下一个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赢利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我国服装行业现代物流发展的几点思考[J].连锁与特许,2003,(10).
[2]董明望,胡志辉.依托物流发展中国服装业[J].交通企业管理,2004,(9).
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3
URP概念异军突起
谈到管理软件,大多数人往往言必称ERP,对于URP说法的陌生自然可以理解。在中外企业鏖战国内ERP市场的时候,新中大公司推出了URP管理系统,并且凭借其独有的特色在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内居于市场领导者地位。石钟韶先生告诉我们,URP就是联盟体资源计划,是新中大公司先进理论指导下研制而成的,解决以价值链为驱动的联盟体内外各种资源配置优化和价值最大化的电子商务系统。基于这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当其他管理软件厂商研发出平面化的标准型ERP管理软件时,新中大做的却是垂直的行业化管理软件。从2003年开始,新中大公司就提出行业化战略:“专注于纺织服装、工程建设、装备制造、政府理财这四大行业。”而纺织服装行业更是这四大行业中的重点行业,通过六年的积累与沉淀,新中大厚积薄发,在行业内取得了众多客户的认可。
中国许多纺织服装企业都使用了传统的ERP软件进行管理,然而石钟韶认为更需要的是URP管理思想。“管理理念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URP思想是一个联盟体资源管理思想,对于纺织服装企业,上下游的合作关系是至关重要的。URP思想可以把资源最大化,这样才能降低成本,降低风险,纺织服装企业需要的是一个产业链,一个联盟体,只有资源共享,才能降低成本,竞争力才最强。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这叫抱团取暖,才能安然过冬。”
新中大软件帮助纺织服装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对于选择进入纺织服装行业,石钟韶先生的理由是:新中大公司地处江浙地区,这里是一个纺织服装很发达的地区,这给新中大提供了很好的用户基础。再则中国是一个纺织服装大国,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都要穿衣服,这就有极大的内需。所以说。对于新中大软件进入纺织服装行业的前景还是很看好的。
针对纺织服装行业独有的个性化需求,新中大在产品研发上做了专版开发,其中的协同生产、委外加工、动态成本、敏捷询单、码单管理等特有功能目前在国内同行中首屈一指,得到了纺织服装企业的广泛好评。正凯集团、巴贝集团、福华织造、大生集团、天纺集团等一大批纺织行业客户采用新中大软件的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正凯集团是集化纤生产,白、色坯织造为一体的大型纺织集团,2006年与新中大软件合作,正式启动企业信息化管理项目。通过系统的规划与周密的实施,将“新中大纺织行业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完整的嵌入企业的管理流程当中。通过一年多的磨合,在物流管理中通过“码单”与“条码”的结合应用,对产品的出入库弱£程进行科学的管控,不仅大大提升了产品的流转速度,还很好的杜绝了由于操作繁杂而导致的人为差错,同时极大的简化了关键数据的统计工作;在生产方面,对日常难以管控的工序外协作业实现了全程的状态跟踪。对加工过程中发生的料、工、费等关键信息进行精细化管理,从源头上保证了订单的及时交付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在财务管理上,实现了账务管理与供应链信息、生产信息的无缝集成,并通过管理会计对企业的资产、经营成本、资金平衡实现了信息化管控;在集团管理上,通过系统建立了完备的业务及财务审批流程,实现了异地与总部的信息同步;通过互联网的互联互通,将多组织、多部门的经营模式纳入了统一的管理平台;现阶段,新中大软件公司与正凯集团积极合作,将工控设备存储数据与ERP系统实现对接,使正凯集团的管理者通过键盘就可以精确的掌握每一个班组、每一名员工、甚至每一台织机的工作状况。随着信息化管理逐步延伸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日臻成熟的信息化管理应用正在帮助正凯化纤步入现代企业管理新空间。
苏州福华织造有限公司是大型织造企业。07年与新中大软件合作,采用了新中大纺织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来整体规划企业管理系统,方案涉及供应链管理、生产委外管理、财务管理、工作流管理等领域。通过近半年的调研实施,取得了整体成功上线应用。由于纺织行业的管理需求特殊性。特别是坯布流转过程中,涉及的流程长、工序多、管控需求个性化、通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而新中大软件针对这些行业化需求推出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不仅很好的解决了纺织行业白、色坯的二维码单录入和单据流转,还顺利的解决了一直困扰福华世家的色坯委外加工的过程管理控制难题。
由于福华年色坯的销售量达到了13亿米,有大量的色坯订单需求委外进行加工,所以如何保证每一张订单的及时交货、每一匹布的品质优良,以及每―道工序的发出、结存、工费、缩率、批号、缸号、计划号、加工商选择等等复杂的工序过程控制管理对管理系统的应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通过新中大实施人员与福华织造管理应用人员的共同努力。完美的解决了上述的管理瓶颈。系统通过了一年的上线应用。从管理数据上看,订单的延期交付下降了近一半,色坯综合加工成本也得到好很好的控制,在人力资源上也取得较好的效益,跟单员的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练好内功,迎接过冬之后的下一轮增长
由美国金融危机海啸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给中国的纺织服装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大家一致认为:企业更应该要练好内功,产品要升级、成本要压缩、效率须提升,这样的企业才有创新能力,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物流;物流信息化;ERP
一、服装行业的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六)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服装店的数量在猛增。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率的目的。因此,众多服装企业都在需求减少成本的新途径。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服装物流了。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
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三)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5
Abstract: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is a core ele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ability cultivation, also is an important issue which needs to study for lifelong education.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mbining the textile and apparel industry informatization application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trend, 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hierarchical modular" curriculum system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 which is suitable for textile and fashion students.
关键词: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层次模块化
Key words: information literacy education;curriculum system;hierarchical modular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52-02
0 引言
信息素养是指“寻找、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其概念在1974年由美国正式提出,现已成为衡量现代学习者对知识信息驾驭能力的一种重要标志,是终身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1]。对纺织服装院校而言,在面临纺织服装行业借助信息化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必须紧跟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结合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专门制定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1 纺织服装类学生信息素养调查及现状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纺织服装类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他们在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诸方面的状况,对纺织服装有关的服装设计、现代纺织技术、纺织品贸易等相关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单项选择题和叙述题三部分,问卷的设计采用了文献2中有关的“大学生信息素养标准”共计86条行为指标,并依据该行为指标设计了60道单选题和8道叙述题,并采用态度量表法中的总加量表法[3],对符合被试者诸如完全同意、同意、不一定、不同意、完全不同意等态度情形,分别给予5、4、3、2、1的分数。然后采用网络调查方式,对本院大一、大二两个年级9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广泛调研,共收集有效问卷1856份。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得到如下信息:
1.1 信息素养总体水平分析 在设计的问卷中,60道单选题总分范围在60~300之间。对1856个有效样本地统计分析得到:信息素养总分的平均分为178.29,中位数为183,标准差为22.740,最高分为294,最低分为68。分数区间与人数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数据分析表明,标准差波动较小,说明总体水平波动不大;平均分低于中位数,说明信息素养的总体水平中等偏下,也就是说纺织服装类学生的信息素养总体水平有待提高。
1.2 信息素养能力分层次分析 信息素养能力一般分为基本信息能力、通用信息素养和专业信息素养三个层次。基本信息能力培养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操作、Office办公软件操作、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内容,该能力的培养目前主要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来实现。通用信息素养则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能力,使学生掌握信息检索方法、信息检索工具的使用以及信息资源的组织分布规律,目前主要通过文献检索课程以选修课的形式来完成。专业信息素养则要求学生能结合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善于发现、获取、分析和利用相关信息来辅助决策与管理,并具备一定的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的能力。
本次问卷设计的68个问题中,涉及基本信息能力40个单选题共200分,通用信息素养有10个单选题和3道叙述题共80分,专业信息素养有10个单选题和5道叙述题共100分,总分、平均分和中位数的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
数据分析表明,学生的基本信息能力通过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后总体水平较高;而只有12.3%的学生选修了文献检索课程,平均分比中位数低,说明通用信息素养有待提高;而从专业信息素养的调研情况来看,目前仅有很少的专业将信息素养与部分专业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并没用开设相关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专业信息素养得分总体偏低,说明专业信息素养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2 构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纺织服装院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必须紧跟纺织服装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潮流和趋势,结合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对信息素养能力的要求和信息素养能力的三个层次,“分层次模块化”地开展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新构建的适合纺织服装院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
新构建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体现了四个特色:
2.1 实施分层次教学,培养基本信息能力 采用分层次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由于高职学生来自不同地区,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如果无视学生个体差异,仍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个性化发展。实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是提高学生基本信息素养能力的有效手段。具体操作模式是:首先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组织新生进行信息素养调查和能力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人数基本控制在1:3:1的比例。然后对不同层次学生开展分层次教学,A层次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较好,主要以加强和提高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技术为主,课时在60学时左右;B层次学生对计算机有所接触,但不能熟练应用,对这部分学生以正常进度和要求开展教学,课时控制在80学时左右;C层次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很差,特别是打字速度很慢,这部分应加强上机实践环节,课时控制在100学时左右。实施分层次教学后,虽然学生所学的内容、课时会不一致,但最终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即要求学生通过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Windows)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技术(二级)的认证。
2.2 实现文献检索课程与专业数据库的整合,培养通用信息素养 文献检索课程是培养学生通用信息素养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利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从调查情况来看,只有12.3%的学生选修了该课程,导致通用信息素养普遍不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文献检索课程与专业检索课程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将文献检索课程的作用有效贯穿到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中。信息素质不是脱离学科而单独培养的,专业学习与培养信息素质应是相辅相成的[4]。因此,实现献检索课程与纺织服装类专业数据库的有效整合,让学生带着专业问题来学习文献检索的方法和技能,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学生深入研究专业问题,提高文献检索的教学效果。
2.3 以行业信息化应用为切入点,培养专业信息素养
当前,纺织服装行业正借助信息化实现企业的转型升级,以信息化带动纺织服装业,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产业结构提升中协同、补充、替代和加速作用,打造技术创新的新优势,已成为纺织服装业发展的必然选择[5]。雅戈尔、罗门、博洋等纺织服装企业纷纷建立了ERP、供应链、电子商务等信息化系统,但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理念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冲突,工作人员对信息系统的认识还很浅薄,不能系统的学习掌握软件,导致系统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纺织服装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企业员工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信息素养不高。安德鲁·卡内基指出,“机构拥有的唯一不可替代的资本就是员工的知识与能力”,而在信息时代,员工知识与能力的高低取决于其信息素养的差异[6]。通过对纺织服装企业调研可知,现阶段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过程中,企业迫切需要提高员工在电子商务、网络营销、供应链管理、ERP等方面的信息素养。因此,对于纺织服装院校来说,必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实现信息技术、纺织服装业务流程与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ERP和物流供应链管理等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也有益于纺织服装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2.4 立体化课程开发及教学资源库建设 深入纺织服装企业调研信息化办公的工作过程,开发出“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系列教材及相配套的多媒体CAI课件及网上教学资源库。相关的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程》、《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纺织服装行业文献检索》、《纺织服装行业信息技术应用》等。通过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企业的工作过程中,让学生亲自体会到信息技术给企业带来的变革,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与处理方法来管理与处理业务的能力,逐步形成对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3 总结
我们认为,培养大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高等院校业已建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针对不同专业岗位需求和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构建“层次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并开发与之相配套的系列数字化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地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孝文,金胜勇.十年来我国信息素养研究述评——对信息素养研究论文的计量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6.5,50(4):132-135.
[2]祝智庭.信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2.
[3]李爱武,柳晓春.国内外信息素质教育[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2,22(90):1-5.
[4]毛静华,曾媛.专业知识导向的文献检索教学模式[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18-120.
服装企业信息化管理范文6
来到著名的安踏运动鞋的办公区,朴素的办公环境竟让记者一时间很难和安踏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联系到一起。而更让记者大为惊诧的是当记者来到安踏的电脑室,接待记者的负责人竟是一个20刚出头的大男孩。我们姑且称他小许。
小许非常腼腆,但是不要小看这个说起话来还脸红的大孩子,他在安踏集团可是信息化方面里里外外的“大拿”。和小许的谈话就从安踏的总裁丁志终对信息化的重视开始。
愈挫愈奋
安踏早在1998年就意识到了信息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总裁丁志忠十分重视这方面的投入。早在1997年底,安踏第一次引入晋江当地的小作坊式的软件公司来为集团上信息化,但是由于当时聘请的软件公司的规模太小,对安踏的业务不熟悉,需求没有做好,忽略了许多细节,另外当时的电脑操作水平普遍较低等原因,这套DOS版的软件系统后来也就被废弃了。
面对第一次信息化的小试牛刀,就以失败告终,丁志忠并没有就此改变对信息化的期待,2000 年安踏再次向企业信息化发起了冲击,这次丁志忠吸取了上次的教训,他找了一家规模较大的软件公司―广州丽晶软件公司来为安踏量身定做自己的信息化产品,但是由于丽晶软件不成熟,更适合单机版,一到网络化就出问题。
另外对方在广州,只派一个销售人员负责联络,并没有到实地进行需求调研,所以需求做的仍旧不好,而且一拖再拖。记者在电脑室小许处看到一份当初安踏发给丽晶的传真“你们在细节上抵触太大,如成品档案表示方法,货号的配码问题等。两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完成,而你们的修改一直都未能如安踏所期待,在近两个月的磨合中都未能如意。以至于连最基本的成品都未能建立。我们总的要求是程序适应我公司,而非我公司适应程序。因此希望你们能按我们的要求进行修改。”安踏第二次的信息化就这样失败了。
在连续两次与企业信息化的亲密接触均告失败之后,丁志忠痛定思痛决定不再依靠什么软件公司,求人不如求己,还是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吧。于是2001年,安踏成立了电脑室,附属在财务部之下, 在软件开发方面极有天分的小许,开始了独自一人的“安踏系统”的开发之路。
从公司的财务账务开始,待逐步稳定后小许便开始介入成品管理的设计开发,然后逐步开发小型的进销存系统,接下来又加进了人事、考勤和工资以及计算材料耗量的系统,由于是安踏自己人做的,需求非常适合安踏的需要,系统基本上不用再扩充功能。但是据小许说,全部系统都是他一个人一点一点完成的,前后也没有想到会写这么大,事先也没有通盘规划考虑过,因此也没有留下任何文档,这就给安踏的信息化留下了隐忧―一旦小许离职,“安踏系统”出现任何问题,别人将很难接手,安踏的信息化就完全绑在小许一个人的身上。丁志忠也看到了这一点,企业家深知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危险。于是,小许所做的“安踏系统”到目前为止只是不断修改细节,基本上不再扩充功能了。
痴心不改
从2001年以来,安踏就开始全面发展专卖事业,今年更是加快了自营店建设,加速销售终端网络建设,争取今年内完成建设1000个专卖店的任务。
“安踏系统”主要涉及生产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流程,而销售方面只涉及厂内的分销部分,至于安踏在全国上下1000个专卖店的管理则尚未纳入信息化的范围之中。为了实现软着陆,安踏提出“2002年产值实现零增长”。
安踏的北京销售分公司自1999年就开始使用北京锐步科技发展公司的ERP软件,由于锐步公司主要提供面向服装行业的管理软件,锐步公司的ERP在只有成品的安踏北京销售分公司用得效果还不错,毕竟安踏的服装占了销售商品的很大部分,而且销售鞋子和销售服装的差别并不算大。
由于小许开发的“安踏系统”虽然可以满足总公司内部的小型进销存的管理,范围只限于工厂以内,还没有涉及到各分公司下面的零售业务。于是,在考察了北京销售分公司的锐步系统的使用情况之后,安踏便认为锐步公司有能力帮助安踏将全国的销售分公司都由锐步的ERP统一管理,形成一个真正的销售系统。
2002年5月份,安踏和锐步公司再签合同,经过锐步公司3人连续3个月的开发,8月份,锐步公司在原有服装行业ERP产品基础上完成了二次开发。
到2002年10月安踏集团第一次全面启动锐步系统,但是毕竟隔行如隔山,用服装的模式来管理和销售鞋,锐步公司的ERP就明显难以满足安踏鞋业销售的需要。另外,安踏内部的业务流程也不是很规范,管理也不够标准化和国际化,由于相差实在太多,锐步公司只好继续修改系统,等待系统的第二次启动。
2003年2月,再次启动的锐步ERP又遭遇了失败,由于对鞋业还是不甚了解,系统从服装企业版本修改而成,存在很多问题,前期分析、调研又不够清晰,有些功能就极为烦琐。这次原因出在配码问题上,由于安踏目前绝大多数的发货都只能以配码方式进行,所以现在的程序也只能以配码为主,配码的好处是在配送发货时不需要重新拆箱配货。在锐步系统中的智能分货系统,不同的订单、不同的客户需求,配码都不同。
发货单位为:件、箱、双三种,件及箱都带有配码。配码长10位,但目前一般只使用6位,一个配码表示一箱(不是一件)内各种码数鞋的双数,没有该码的鞋则补0,如:货号A-3000-1,配码034320,它默认的尺码范围是245,250,255,260,270,275 表示245码0双,250码3双,255码4双,类此推;对于一个码超过10双的则使用A-Z表示,如01A100,即A=10,B=11...;对于单码包装,则使用码值+“#”号表示,如245# 表示245单码包装。
由于原来的配码最多不超过10位,而现在锐步系统中的配码位数多达20多位,采用的是选择的输入方式,而不是原来安踏员工习惯的敲入的方式,同一款鞋有十几、二十,甚至三十条商品目录,原来基础信息输入用一个小时的时间,使用了锐步系统反倒需要2-3个小时了,和“安踏系统”相比,锐步系统改变了原来的业务流程,较为麻烦,下面的人员不爱用,由于这种情绪使然,一旦发现bug,就容易把小问题放大化,就更有理由不用了。
两难选择
小许的”安踏系统”依然是安踏员工的最爱,据小许讲到现在还有不少安踏员工希望他把“安踏系统”继续完善下去,但是对于安踏集团和丁志忠来讲,这的确是个两难的选择。2003年6月,锐步系统第三次启动了,这回,安踏主动去适应程序,毕竟丁志忠明白“软件推动管理变革”的道理,但是,用着远不如“安踏系统”好用的新系统也并不能让丁志忠满意,原来的“安踏系统”是否继续使用,还是彻底放弃,对于丁志忠来讲还是一个难以释怀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