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1

一、以实施“母婴安康工程”为契机,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

我们从年月份开始,在全××市率先推行了“母婴安康工程”,逐步推广优惠低价分娩措施,这项工程的实施重点是农村、社区低保家庭、山区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半年多来,成效显著。

(一)对山区、低保对象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实施优惠政策。

⒈山区实行分娩全免费

×、××、××是××最贫困、交通最不便的山区,这些山区的孕产妇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想到医院分娩,但交不起住院费用,往年常有家庭分娩发生,或者经筛查属于高危产妇,待临产了、出现大出血了才去附近卫生院,又由于产妇自我保健意识差,孕期未接受保健的也不在少数。为有效管理,我们从年月日起,对山区孕产妇在当地住院分娩实行全免费,即免费用车接送、免费住院分娩,所需费用由妇幼专项经费补助给各山区卫生院,补助金额总计达万多元,这些做法完全杜绝了山区家庭分娩,社会反响很好。

⒉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优惠低价分娩

计划外孕产妇死亡率高一直是实施《两纲》的难点,其原因一是与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有盲区,对不接受避孕措施的未进行跟踪有关,二是与孕产期保健工作管理质量不到位有关。为了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农村产妇住院分娩率,我们也从月份开始,对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实行优惠低价分娩。具体措施是享受低保待遇家庭及流动人口孕产妇可以到当地妇女组织或市妇保所及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领取“分娩优惠卡”,凭卡享受费用优惠,顺产分娩费用除药费外控制在元内,以此来动员和吸引其住院分娩。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各医疗保健单位对低保对象和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施行剖宫产也有一定的费用优惠,有的对困难的则控制在元左右。截止目前,已有名产妇得到不同程度的优惠,减免费用达万多元。

(二)进一步强化了网络建设和联络机制。版权所有

⒈加强乡镇与村两级网络的建设与联动机制

我们通过加强村级公共卫生网络建设,健全了由村妇女主任(或计生专干)、乡村医生组成的网底人员,加强乡镇卫生院与基层网络人员的联系,由她们包干负责摸清新婚数、孕妇数,并建立名册,每月定期上报卫生院妇保人员,再由妇保人员追访,建立围产期保健手册,负责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与咨询工作,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对筛查出的高危孕妇进行专案管理,并督促高危及时转诊,发现问题及早治疗,以保证孕妇产前保健的质量。

同时,在推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联村医生责任制的基础上,规定了“八负责”制度,其中明确要求联村医生必须负责在联村范围内开展孕产妇、婴幼儿系统保健管理工作,配合网底人员做好相关工作。特别在今年大雪时分,为使山区孕产妇能安全分娩,我们强化了孕产妇产前催诊、追踪制度,由当地联村医生责任组中的妇幼人员电话催诊孕妇做好孕检,联系村级网底人员做好督促,如有高危情况在大雪封山前跟踪督促到上级医院复检,乡镇卫生院妇幼人员及时掌握复检结果,并决定住院分娩方式,必要时负责护送孕妇住院分娩,这一切确保了母婴安全。

⒉探索建立了社区三级网络网底人员的联络机制

在城区,我们主动与社区计划生育专干、妇女主任和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或以交流会、座谈会的形式联络感情,定期互通情况,及时核对孕妇与出生情况,以切实摸清保健底数,包括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和婴幼儿的底数,为下步开展保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加强了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保健管理。又如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妇女组织,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社区及企业中建立妇女小组,纳入当地基层妇女组织的管理范畴,也纳入我们三级网络网底人员的联系范畴之中。

⒊依法规范妇幼保健卫生服务工作。

加大母婴保健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接生,取缔家庭接生,提高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近日,对马渚、城郊两起外来流动人员非法接生案件及时通报公安机关予以立案查处。

二、以加强产科建设为重点,努力保障母婴安全。

在加强产科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好了设施、队伍、质量、制度等四个环节的管理。

(一)通过实施“创建规范化孕产妇保健门诊活动”这一载体,结合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产科建设。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产科技术服务标准配合了必要的产科基本设施,并投入资金进行了相应改造,改善产科工作条件,进一步完善产科服务功能,提高围产保健服务质量。由于房屋设备等条件的改善,技术服务能力的提高,服务态度的改进,对顺产及剖宫产实施价格优惠等因素,选择辖区乡镇卫生院住院分娩的孕产妇呈上升趋势。另外,从月日起,我们调整了年接生数量在名以下的几家卫生院的产科设置,其产科业务由附近中心卫生院以上单位承接,被取消产科专业的医疗机构,重点做好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同时确保具备孕产妇难产应急处理、高危筛查和及时转诊能力。

(二)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产科技术和服务能力。从年开始,按照规划对乡镇(街道、中心)卫生院妇产科人员在市级医院进行三个月短期轮训,学习产科新知识、新技术,特别是对产科技术人员、妇幼人员进行孕产期并发症、合并症的防治与急救技术的强化培训,通过例会、月会,以会代训,教育产科医护人员认真钻研业务技术,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要求医护人员把孕产期危象识别和处置原则、正常分娩处置规范、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和复苏作为基本功熟练掌握,提高抢救能力。版权所有

(三)建立产科质控中心,健全产科抢救小组(即围产协作组),提高全市产科质量和抢救能力。充分发挥产科质控中心和产科抢救小组的作用,组织专家讨论分析重危孕产妇抢救病例及死亡原因,并进行有效干预,及时组织抢救工作,质控中心还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基层产科质量进行重点监督和检查,既指导基层工作,指导各单位健全围产质控制度,建立产科质量管理组织,加强对产科质量的日常监督与管理,加强临床与保健的结合,又保障产科急救绿色通道畅通,提高急救能力,真正把母婴安全落到实处。

(四)规范管理制度。严格按照产科建设标准要求建立完善并认真执行产科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重危病人抢救常规,认真履行产科各级各类人员职责。进一步规范了产科管理各类制度,如严格控制计划分娩及人为干预产程现象;严格控制米索使用;注意催产素的合理应用,减少产科出血的发生率等等。严格转诊制度,要求各基层单位发现高危妊娠应按《××市高危等级管理办法》及时处置或转诊,中心(乡镇、街道)卫生院一律不准截留高危孕产妇分娩。除不可避免死亡外,因管理和服务能力造成可避免和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的医疗保健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

三、以人为本,广泛深入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

(一)加大宣教力度。全市各医疗保健单位加大了对孕前保健知识的宣传,将国家有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方针政策、出生缺陷的严重危害和预防措施,以及安全分娩的知识,作为宣传和健康教育的重点。积极在流动人口集聚场所开展相关保健知识宣传,通过媒体、发放《告外来务工妇女的一封信》、张贴宣传图片、公布联系电话、咨询服务热线等方式,想方设法为外来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保健服务,提高住院分娩率。通过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使广大群众逐步实现“要我保健”和“我要保健”的观念转变。主动参与和支持妇幼保健工作。

(二)建立健康教育培训基地。月份市卫生局成立了健康教育学校,确定卫校作为全市妇女健康教育培训基地,并增挂“余姚市妇女健康培训中心”牌子,由市卫校具体负责全市妇女的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市妇保所制定开展各类妇女健康教育的菜单,并落实好相关授课老师,由各社区、行政村根据参加对象实际情况选择确定,再安排授课时间,实际上这一形式也把人口学校和孕妇学校整合在一起了。据统计,教育受益数已达多人次。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2

论文摘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福利待遇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上升,给社会居民提供的优质的服务。虽然中国的整体社会公共服务水平有显著上升,但是,中国的公共服务质量任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方面,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还不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急需改善。本文就针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开展,中国社会整体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社会问题需要解决。就针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来说,中国的公共服务水平还比较低,尤其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中国是人口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尤其是加快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措施

为了更好的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水平,实现公共基本卫生均等化,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的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1、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

在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作用,促进工作人员的优化配置,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以及处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例如,建立职责明确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可以明确机构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机制,加强了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互助的能力,提高了机构整体服务水平,加快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步伐。

2、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主要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广大社会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应该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医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合作,提高基层卫生服务单位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例如增强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卫生监督的能力,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等。有利于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快速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3、培养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人才

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为了早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应该加强对基层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机构通过举办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班,对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机构还可以招聘一些高素质和专业性强的大学毕业生和社会人才,有利于提高机构组成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通过加强对公共卫生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了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增强了公共卫生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意义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教文卫等公共服务机构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社会居民开始重视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所以,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于提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是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要保障

中国是人口大国,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但是,为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计划生育工作质量,国家首先应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由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点在于基层社区和广大农村,尤其是农村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够发达,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比较低以及农村居民对于计划生育的意识观念较弱导致中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所以,为了顺利完成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做到人口合理统筹,稳定计划生育低水平就必须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只有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才能保障新时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完成。

2、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从中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看中国有2.3亿农民工,由于受到城乡分割体制的阻碍使很多农民工徘徊于城市和农村中,不仅影响了农民工的发展机会而且危及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阻碍城市化发展进程。所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能够使农民工像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之中,有助于实现农民工市民化。

3、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健康保障

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助于城乡人口与计划生育保障体系建立,提高社会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保障社会居民的身体健康,进而完善了社会基本保障体系,对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的健康保障。

三、总结:

本文通过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进行分析与研究,深刻的认识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有助于快速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通过研究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意义了解到人口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对中国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绩效评估指标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一、问题提出

公共卫生服务是国家推进医改的一个基本且重要的方面,为有效减轻居民就医的费用负担,国家财政将加大对公共卫生服务的投入,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然而,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存在很大难度。首先,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卫生体制存在问题,如公立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提供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划分不明确,既存在提供服务重复而造成的资源浪费,又会使各机构相互推卸责任,无法真正落实公共卫生服务的功能职责;其次,卫生系统本身的复杂性给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带来较大难度;第三,国内外绩效评估的成熟研究多见于企业管理或项目管理,卫生系统的特殊性使得我们难以直接照搬或应用。

二、文献综述

梁万年和郭靖主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建立评估体系,重点评估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技术水平;周俊安在对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估中引入了对服务过程的评价,其评估体系增加了公平性评估指标,内容更加完善;任晓晖指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区别于普通医院,因此评价指标在体现一般特点的同时,还应体现社区卫生服务自身的特征;汪云建立的适用于评价区级层面的社区卫生服务绩效的指标体系加入了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与居民关系的指标,如尊严、保密性和交流指标。

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评估的研究呈现以下两个特点:第一,逐渐由单一侧重经济效益的评估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的评估方向发展。第二,逐渐将对社区卫生机构的评估从对一般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估中分离出来,开始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本身的特点。本文继续以上研究思路,并将其进一步向前推进,确立以下研究重点。

首先,本研究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评估,并适当加大社会效益评估的比重,这是因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属于公共部门,不以营利为目的,旨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其中,经济效益主要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考虑,即一定的资金投入所起到的健康促进效果,社会效益则主要从服务的过程质量方面进行衡量。

其次,我们着重关注社区卫生服务本身的特点,而不是照搬对普通医院评估的思路。在评估服务内容方面,社区服务主要提供有关预防、保健以及健康管理等最基本卫生服务;在服务提供的过程方面,由于社区卫生服务面向的群体是社区居民,旨在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所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以及时性的要求较高;在医技服务水平方面,鉴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以社区防疫保健为主的特点,并不需要高尖端的医疗设备以及对于一些疑难杂症的先进治疗水平,但需要良好的服务,所以应侧重于评估其服务态度而不是科研成果。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检索

既往关于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的研究大多采用Delphi法进行指标的初选,本文在既往研究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分析,筛选出适合于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指标,建立初步的指标体系。

2、实地调研

评估指标的最终确立采用实地验证的方法。通过对天津市和平区、塘沽区、南开区和红桥区四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调研,考察指标体系的合理性以及指标设置的实际操作性,对不合理的指标进行调整,确立最终的评估指标体系。

3、数据处理

本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确立指标权重,并从用Fuzzy综合评价法对所选取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评估。

四、数据与评估结果

1、指标体系

本研究共确立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指标及指标权重见表1。

2、标准设置

(1)指标分值标准。8个一级指标定为100分,根据所设权重计算,其中效率中的分配效率、技术效率和管理效率分别为25分、50分和25分;可及性中的距离可及性和经济可及性均定为50分;反应性中的尊重、自主性和保密均为17.5分,沟通为15分,就医环境和社会支持均为10分,选择医护人员为12.5分;再依次按照权重计算出每个二级指标的分数。

(2)评价标准。实际一级指标得分为80―100分评为优,60―80分良,40―60分中,20―40分差和0―20分劣,评分等级(优、良、中、差、劣)还原成评分集为(90,70,50,30,10)。

3、描述性统计分析

天津市和平区、塘沽区、南开区和红桥区的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评估结果见表2,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评分情况见表3,各指标的得分见表4。

通过表4可以看出,就天津市整体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而言,存在区域性差异,南开区和和平区的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明显好于红桥区和塘沽区;就单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而言,经济效益明显高于社会效益,社会效益中的可及性、反应性和及时性指标得分较低。

4、Fuzzy综合评价

(1)将评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即计算出5个等级构成比。

(2)一级评估指标集合U=(有效性、效率、连续性、可及性、反应性、安全性、可接受性、及时性),评价等级集合V=(优、良、中、差、劣),建立U?鄢V的总评价矩阵R。

(3)将一级指标权重的模糊集A(0.1,0.1,0.1,0.1,0.4,0.05,

0.05,0.1)与总评价矩阵R进行乘法运算得出模糊评价集B。B=AR=(0.4125,0.4375,0.15,0,0)。

(4)评分等级(优、良、中、差、劣)还原成评分集K(90,70,50,30,10),以模糊评价集B为行向量,以评分集K为列向量,两者相乘得总分值C,C=B?鄢K=75.25。

(5)通过以上评分我们可以看出,天津市总体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估分数为75.25分,水平良好。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研究依据公共卫生服务本身的特点,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建立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得到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30个。并运用该指标体系对天津市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天津市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良好;第二,评估指标中可及性、反应性与及时性指标水平较低,经济效益水平远高于社会效益,说明当前天津市社区卫生服务对社会效益的关注程度不够,这和以往的评估体系对于社会效益关注不足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三,经济水平较高的南开区和和平区的社会卫生服务水平高于红桥区与塘沽区,说明社区卫生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构建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估体系对于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具有指导性的意义。通过评估,我们建议当前社会卫生服务机构应提高对待患者的态度、关注度以及改善就医环境,并提高对患者治疗的及时性。

【参考文献】

[1] 贡森:医疗卫生服务公共政策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9(2).

[2] 刘雯微:浅议构建和谐的卫生服务组织机构公共关系[J].当代经理人,2006(21).

[3] 尤川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功能实施现状的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7(5).

[4] 蔡志明:应用多种统计学方法建立医院绩效评估指标体系[J].中国医院,2004(7).

[5] 梁万年: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2(8).

[6] 郭清: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评价指标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2(11).

[7] 周俊安:深圳市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评价概述[J].中国全科医学,2005(5).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4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评议方案和评议内容,我局党委十分重视这次评议工作,自全县评议动员大会后,专题进行了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迎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召开了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和二级机构及各医疗机构负责人会议,在全系统进行了层层动员和广泛宣传,积极主动配合评议调查组工作,并认真对近两年来的工作进行了自查,现汇报如下。

一、近两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2、廉政建设持续加强。严格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关心和

大力支持下,在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历届局领导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

1、行政执法力度欠到位。目前我县卫生执法涵盖公共卫生、职业卫生、学校卫生、医疗机构监管等多个方面,管理对象多,而部分行政相对人依法生产经营的意识还较淡薄,无证行医、无证经营、无序竞争现象仍然存在,导致一定的安全隐患。

2、医疗服务水平离群众需求有差距。县级医院缺乏有影响

力和竞争优势的特色专科,医疗服务质量、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还不够优。乡镇卫生院依然存在着底子薄、档次低、设备落后、人员素质低等问题,特别是边远山区尤为突出,村卫生室因后继乏人,已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待提高。我县传染病威胁仍时刻存在,公共卫生形势不容乐观。而目前我县疾病防控队伍技术能力仍然不足,现场流行病学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不够强,医疗队伍缺乏人力储备,应对复杂的疾病流行局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非常艰巨。

4、医德医风建设需加强。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的反腐倡廉和纠风工作任务还十分繁重,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的深层次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虽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还没有完全解决。

5、医改工作推进较缓慢。我县医改工作虽实施了近两年,基本药物制度今年6月份才开始正式启动,综合配套改革工作还十分艰巨,公立医院改革还在摸索之中。

6、农合基金风险仍存在。继20XX年农合基金运行出现风险后,20XX年累计出现近800万风险,虽然今年1-7月基金运行使用结余,但风险仍然存在。一是体制原因导致住院率不正常增长;二是医疗市场不正当竞争,住院人员流向不合理;三是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点多、面广,加之农合办稽查人员较少,经费不足等原因,稽查力度欠到位。

三、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局将根据省市相关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继续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目标,提升卫生服务品质,统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卫生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任务:

1、进一步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一是从严打击无证行医、无证经营、扰乱医疗市场行为,重点查处无序竞争营销和涉嫌两非案件;二是继续加大卫生综合执法力度。重点关注食品安全、饮用水安全和职业病危害等情况,及时分析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应对处理能力;三是着力规范医疗机构审批程序。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准入标准,对申请设置医疗机构和执业许可,必须以区域卫生规划为依据,以《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为标准,规范医疗机构审批程序。

2、进一步加大医改工作推进力度。一是稳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实行人员编制总量控制、定编定岗不定人,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和院长竞争上岗机制。全力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稳步推行绩效考核机制,落实绩效工资,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较改革前不降低;二是继续抓好九项公共卫生服务,提升服务质量;三是着力强化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四是健全完善新农合制度,提高广大群众医疗保障水平,严查套取农合资金案件,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五是加快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进度。

3、进一步加大服务能力建设力度。一是努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实施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完善服务优质、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网底扎实的基层卫生服务网络。二是全力提高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加强应急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医疗救治体系和预警、预测机制,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三是着力加大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中央投资项目顺利实施。四是大力强化内部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以医院管理年活动为抓手,继续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持续推行季度医疗质量安全调度会制度,切实防范医疗差错事故和其它安全事故的发生。五是努力加快名医名科建设,大力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特色,树立医院品牌。实施人才重点培养工程,选拔出学科带头人,造就名医,逐步形成人有专长,科有重点的格局,提升医院医疗技术的核心竞争力。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5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解决“看病贵”问题

主要内容:

1、未来3年,国家将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主要指城镇非就业人群)医保和新农合三大公立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

2、2014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两项医保的最高报销水平(即“封顶线”)已经锁定,为人均收入的6倍。

亮点:

1、加大对尚未纳入医保人群的关注,如国家将增加投入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医保问题;

2、大学生被纳入医保。

分析:

破解“看病贵”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控制药价,而是在建起医保制度后,把报销水平提上来,让大家觉得看病相对不贵。数据显示,新农合目前补偿率还不到30%,按国际惯例,补偿率提高至70%以上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未来投入仍有很大空间。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治药价虚高“顽疾”

主要内容:

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

亮点:

1、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改为“实行公开招标采购”;

2、“统一制定零售价”修改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即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

3、在基本药物使用上,由“全部使用”改为“全部配备和使用”,尊重医生和患者的用药选择权。

分析:

目前,基本药物定价是非常复杂的工程,总体而言,政府相关部门对基本药物价格的控制不会有太大松动。由于药品名目繁多,价格和毛利率差异非常大,在对药品价格控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结构性“看病难”问题

主要内容:

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亮点:

1、与过去医疗改革不同,新医改重点是将“医疗人才建设”纳入其中。通过试点推广“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让乡村医生、基层医生进入大医院接受培训,然后走出医院下到基层;

2、通过大力发展“县级医院”,建立“县医院为龙头,农村医务室为网底、乡镇卫生院为节点”的体系,通过在基层医院加强硬件投入、人才输入,切实缓解农村看病难

分析:

看病难难在“两头”:偏远农村地区和大城市、大医院,其根源在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有限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导致公众不论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找名医看,大医院拥挤不堪,城市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单位则少人问津。解决这一问题,尚需从设备、人才等方面“软硬兼施”地均衡配置医疗资源。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保社会公平

主要内容: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从2014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

亮点:

1、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2、落实城乡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分析:

坚持公益性,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既是医改惠民的起点,又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终点。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的提法是一种进步,公共卫生投入不再是以单个项目,也不再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某种公共疾病而设立。公共卫生长效机制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解“以药养医”

主要内容:

今年开始试点,2014年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亮点:

1、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公立医院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等医药分开的有效途径;

2、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3、鼓励民营资本创办非营利医院。

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加快卫生改革与发展,建立完善镇(街、场)村(居)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落实医疗卫生公益性保障机制,完善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进程,加快卫生人才培养和引进,完善管理体制,突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不断提高全区基层医疗卫生保障水平。

二、目标任务

到2015年,全区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医疗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更加科学高效,整体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完成,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公共卫生工作全面落实,基本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满足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三、主要措施

(一)卫生院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争取立项建设的项目有新店中心卫生院病房和产房消防设施改造,37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医院食堂,500平方米,投资100万元。医院职工宿舍楼修缮,450平方米,投资50万元;争取经费投入,添置和更新卫生院医疗器械。

2、卫生院管理。一是建立完善卫生院管理机制,做到科学高效;二是调整优化科室和人员设置,使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科室设置、布局、流程更加优化,突出公共卫生,做好基本医疗,方便群众就医;三是实行绩效工资;四是按上级规定要求,稳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公共卫生工作。一是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卫生要全面充实加强,确保各项任务指标全面完成;二是年底前要在马巷、新店和设置卫生监督所分所,将卫生监督工作前移;三是在卫生院开展精神卫生服务,填补精神卫生服务的空白;四是基本公共卫生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完成。

4、基本医疗工作。一是加强医疗工作管理,依法行医、文明行医,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医疗纠纷;二是通过对体制机制的优化调整和改革创新,调动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发挥最大效能;三是突出中医专科专病科室建设,为病人提供价廉效佳的中医药服务。

5、人才培养与管理。一是鼓励医务人员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和参加学历教育,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二是要求医务人员完成规定的年度继续教育课时和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三是各卫生院每年都要选派卫技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四是通过上级医院帮扶机制,进行传、帮、带,提高卫生院整体业务水平。

6、配合小城镇建设发展中心卫生院。(另制定实施方案)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做好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六位一体”的相关工作;要按照社区的要求落实医改各项任务指标。

(三)村卫生所建设与乡村医生管理

1、标准化村卫生所建设。我区106个村(居),已完成标准化卫生所建设45家,在建20家,尚有41个村(居)没有建标准化卫生所。计划年建20家,2012年建21家,使标准化村卫生建设覆盖全区各村(居)。要结合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把村卫生所和村级综合服务中心一并规划建设。

2、村、居卫生所资源优化整合。由于原来没有建标准化村卫生所,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医生分散在家行医,不利于规范管理。今后,原则上建标准化村卫生所的村(居),乡村医生要集中上班,加强值班,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自然村依法设置卫生室,方便群众就医。

3、逐步推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根据《省卫生厅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实施意见》精神,我区拟在镇选择2-3个村进行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由镇卫生院对村卫生所实行“五统一两独立”为基本内容的规范化管理。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2012年可以进行扩大试点或在全区推行。

4、乡村医生管理。一是严格按照国务院《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管理乡村医生,做到依法管理,依法行医;二是进一步落实区政府关于乡村医生“学费代偿”制度,鼓励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所工作,同时依法注册没有加入乡村医生队伍的执业(助理)医师到村卫生所工作,提高村(居)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三是全区乡村医生与所属卫生院院长签订公共卫生责任书,确保村(居)公共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四是坚持乡村医生例会制度,以会代训,布置阶段工作和进行业务培训;五是落实乡村医生年度继续教育和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学历教育;六是加强乡村医生岗位津贴管理。

(四)社会医疗机构的管理

社会医疗机构指社会力量投资举办的医院、门诊部和诊所。我区现有民营医院1家(平安医院,设置99张床位),门诊部4家,诊所36家。

1、根据国务院《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的通知》精神,按照我区《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5)》,坚持多渠道办医格局,依法设置社会医疗机构;

2、区卫生局要重点加强社会医疗机构的行业管理,指导和督促社会医疗机构依法行医、文明行医、规范社会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发挥社会医疗机构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积极作用,同时做好相应的公共卫生工作;

3、社会医疗机构要加强自身建设,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四、完成任务时间

(一)新一轮公共卫生8个基建项目年上半年全部投入使用;马巷卫生院公共卫生综合楼年初动工建设,年底竣工,2012年上半年前完成马巷卫生院整体搬迁;新店中心卫生院和医院拟改造和新建的项目争取年上半年立项,年底竣工;年新建的20家标准化村卫生所年上半年竣工投入使用,年再新建标准化村卫生所20家。

(二)卫生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绩效工资改革,并不断完善机制体制管理。

(三)镇(街、场)相关医改项目年各项任务指标基本完成。

(四)在马巷、新店和三个镇设置卫生监督所分所于年底完成。

(五)争取年卫生院考录卫技人员20人以上,同时争取在年确定卫生院一部分编外人员,并逐步解决卫生院临时用工问题。

(六)小城镇建设卫生改革发展工作。年元旦前后,镇红十字卫生院挂牌,扶贫济困医疗优惠措施开始启动;年上半年启动上级医院帮扶中心卫生院工作;落实妇科、儿科、急诊和中医骨伤科等门诊设置和人才发展计划,三年时间初具成效;争取在年解决卫生院内外环境整治问题。

(七)年在镇2-3个村试点,启动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八)年各镇、街成立红十字会组织,各村、居红十字基层组织相应增加。

(九)年元旦前后完成750户农村户厕改厕任务,并启动第二轮户厕改造项目。

五、保障措施

为推动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需要上级和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区、镇(街、场)的共同努力,以确保《工作方案》的顺利实施。

(一)区政府办:负责协调有关部门有效落实《工作方案》的相关措施;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督促工作的落实。

(二)区发改局:负责医改综合工作;负责基层机构基本建设的立项及相关工作;负责医疗机构物价相关工作。

(三)区财政局:负责基层医疗机构公益性保障机制相关经费的落实;指导卫生院实行绩效工资改革的相关工作;做好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前期工作;会同有关部门确定编外人员和分流临时工工作。

(四)区人劳局:进一步做好卫生院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工作;会同编办、财政等部门确定编外人员和分流临时工工作。

(五)区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能对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给予大力支持;会同其它部门参与村卫生所建设的选址、建设和验收等工作。

(六)区卫生局:负责《工作方案》的组织实施;负责协调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对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指导和支持;负责指导和督促基层医疗机构落实各项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