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

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范文1

关键字:工程管理 承包商合同项目管理

Abstract: Contract management is a very complex system engineering projects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t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also includes the economy, laws, regulations, and so on, is a comprehensive and complex work. In this thesis,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 contract management-related issues were discussed.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 contract; 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L37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合同管理在建筑行业工程项目中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了建筑业各专业技术还包括了经济、法律、法规等等,是一种全面、复杂的工作。要提高我国建筑行业中的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水平,就要求我们进行不断的研究探索并不断进行实践。

一、合同签订阶段

1.1 建立健全工程承包商的合同管理机制

要使合同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法律化,从根本上解决签订合同当事人主体不恰当、合同中存在文字漏洞、合同示范文本不规范等问题,首先就要从建立健全承包商合同管理机制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合同管理制度。承包商通过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从而,能够有效的控制合同的纠纷问题。

1.2 使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标准示范文本

在合同的履行与管理中,工程的质量,工程的工期,工程的效益以及承包商管理水平的提高与一份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工程合同书面文本息息相关。因此,为了使承发包双方的行为更加规范,使建筑市场拥有良好的的经济秩序,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制定并颁发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为此,工程的承包商应积极使用国家规定的正规的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而不应使用自制的不符合标准、不完善的施工合同,这样施工企业的基本权利便可得到应有的保障,尽量减少因合同不规范造成的争议或纠纷。另外,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的接轨、涉外工程项目不断增多,施工企业还应执行国际惯例,熟悉并掌握FIDIC 条款,适应国际市场的需要,推动我国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与国际的接轨,促进国内建筑市场的不断规范与完善。

1.3 实行目标管理

在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签订以后,工程的建设者是项目部人员,因此,项目部各部门的管理人员都应该认真学习合同管理的相关知识,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和了解。项目经理、各部门的主管经理要向项目各部门的负责人进行合同交底,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风险做出明确的解释和说明,并把合同的责任进行分解。合同交底以后,必须让有关工作人员了解合同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关规定,知道身为承包商的各项合同责任、所负责的工程范围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1.4 增强法制观念

法律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在承包商与开发商签订合同时,承包商要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不能因市场竞争的激烈而过分迁就发包方,无形中使自身的管理风险加大,不利于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于1999年10月1日起实施。《合同法》是调整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法律。建设工程合同是《合同法》中十五个列名合同之一,作为建筑市场主体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及各级管理人员都应认真学习和熟悉必要的合同法律知识,这样才能合法地参与到建筑市场经济活动中去。由《建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建筑工程中涉及到的承发包单位应当依法订立书面合同,并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承发包单位应当全面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不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义务的,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1.5 培养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

承包商工程合同管理关系到承包商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培养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是承包商的当务之急。只有具备了专业的合同管理人员,才能从根本上对承包商自身的合同进行合理的管理,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自身的经济利益。

二、合同履行阶段

2.1加强工程变更制度

在合同条件发生变化时,应尽早进行工程洽商并做好记录。搜集并进行整理洽商所关系到的各种文件,例如图纸、说明及各种规范和计划加之发包商的变更指令和要求,并且一定要对做变更的部分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凡是提及到有关工程项目的任务范围以及合同、标准范围等非常大的变更时必须计算变更对工程整体进度及费用的影响并及时通过双方谈判来签订正规的补充协议。

2.2 对合同实施情况的控制

建筑工程项目的实施会受到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同时,由于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长、情况复杂,合同实施的条件在不断的变化,因此,承包商对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的控制要保证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这就要求合同的实施要对工程进行全程的跟踪和监督,不断找到偏差部分并进行及时的调整,来确保实现合同目标。

2.3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

提高企业合同管理强度的核心工作是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第一合同管理人员应为高素质人才。这样的人员在录用程序中应始终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 把适合的人员放在合适的岗位上。第二一定要意识到在职培训的重要性。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企业就应该定期进行在职学习, 丰富相关专业性较强的知识,探讨分析当前市场与企业间的热点问题。第三经常派遣合同管理人员到相关高校学习深造。加大人员培养力度应该成为企业的主要项目之一, 并应建立培养相关人员进行深造和培训的专项资金, 定期选择一些工作积极和有发展前途的职员去有关院校学习, 主要学习一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最新前沿理论。

2.4 有效控制工程的目标

建筑工程合同确定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总目标,将总目标分解后落实到项目各部门形成目标体系。分解后的目标是围绕总目标进行的,分解目标的实现及质量,直接关系到总目标的实现及质量。对建筑工程进行有效控制的主要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质量控制、安全控制、进度控制和成本控制,还包括控制整个项目总目标的合同控制。

2.5 合同履行情况应得到定期的监督和检查

对合同履行情况的检查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要看合同双方是否按照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行为;第二要看在双方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是否有合同数量、工期、设计等方面的变更情况的存在,如果有相应的变更则应进行合同变更签证手续,以新的书面合同的形式来明确实际中合同的变更情况;第三要看在双方履约过程中是否有违约情况的存在,这是最主要的检查工作,合同双方中任何一方有违反合同约定的任何一项义务的行为,都会引起合同违约事实的发生。

2.6 加强合同索赔中的一切管理工作

变更索赔是工程合同实施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的一种索赔。所以,建立与工程变更和索赔相关的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在合同的签订和履约过程中,合同条款必须经过合同管理人员的仔细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整理、分析资料要仔细认真,办理相关签证的确认时一定要及时,要求索赔时一定要找到有效依据,工程索赔的要点一定把握好,对于变更和索赔一定要在有效时间内尽早提出。

四、结束语

随着世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全球都关注着我国伴随经济快速增长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而出现的巨大市场。放眼未来,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国际市场的大好发展机遇,还有我们必须认真面对的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参考文献:

[1] 张.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管理要点浅谈[J].科技资讯,2009,3(7):63.

[2] 姜玲.建筑企业如何加强合同管理[J].建筑经济,2004(3):104.

[3] 许奕生.浅谈建筑施工合同管理[J].建筑经济,2006(4):124.

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范文2

关键词: 工程运行维护管理

一、引言

颍上闸是颍河最下级控制工程。该闸设计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流量3350m3/s,最大流量为4200m3/s,核流量为4350m3/s。运行条件是:正常蓄水位23.50m-24.50m,最高蓄水位25.0m,设计灌溉面积为35万亩,工程始建于1959年,1978年续建,1981年建成,由于受自然浸袭和工程先天不足影响,运行近三十年后,致使该闸出现了钢筋锈蚀、砼碳化、砼闸门损毁严重、启闭机及电气设备老化等安全隐患,2003年8月经专家鉴定为三类病闸。于2005年11月6日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于2007年12月28日竣工。为保证加固后的工程正常运行,充分发挥其效益。我们积极探索工程运行维护和管理的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以下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涵闸工程运行维护与管理的体会。

二、工程管理和运用的经验

水利工程是工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以及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确保已建工程安全并处在最佳工作状态,发挥、挖掘工程的潜力,更应放在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如何搞好工程管理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重视管理队伍的建设和人才培养

工程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因此管理队伍建设是搞好工程管理的前提,在近30年的管理过程中,颍上闸一直高度重视管理队伍的人才培养 ,从各个方面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采用师带徒、参加特种工种的技术培训,参加涵授学习、邀请专家授课、学习优秀先进水管单位的管理经验、相互交流管理经验等方式加强职工的培训工作 ,目前我处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5人,高级工6人,中级工11人,初级工3人,电工2名,闸门操作运行工6人,人员配备合理,工种齐全。

2、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制度的执行。

颍上闸自竣工交付使用以来按照设计要求、《水闸技术管理规程》和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运行、管理制度,包括《颍上闸调度运用办法》、《颍上闸操作规程》、《颍上闸检查观测制度》、《颍上闸维修养护制度》、《颍上闸技术管理实施细则》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除险加固后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形成一整套完整的水闸工程管理制度,为工程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奠定了基础。制度是基础,执行是关键,在管理中着力抓好制度的落实执行,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理工程。

3、制定科学的调度方案、严格按规程运行

由于颍上闸具有防洪、除涝、防污、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考虑灌溉、除涝和防污的矛盾,因此闸门启闭十分频繁,2009年全年共启闭141次,2010年全年共启闭227次。为充分发挥工程的最大效益,我们制定了科学的调度方案。同时在汛期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及时了解雨情及上下游的水情消息,为上级防汛部门做好参谋。在工程运行中严格按照新批复的《颍上闸调度运用办法(暂行)》和《颍上闸操作规程》执行,以保证工程的安全运行和发挥最大的效益。

4、做好工程的检查、观测工作

工程观测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工程运行情况的基础。根据《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5-94,结合颍上闸实际情况,检查包括:经常检查、定期检查、特别检查。经常检查分为日迅查、周检查和月检查。对环境卫生、违章等进行日巡查,对闸门、启闭机、机电设备进行周检查,对管理范围内的建筑物各部位,闸门和启闭机械、机电设备等,每月检查一次。定期检查:分为汛前、汛后检查:汛前检点是消除影响安全度汛隐患,汛后检点在于解决工程在运行中发现的而汛期不便处理不影响运行的问题。主要内容包括①管理范围内有无违章建筑和危害工程安全的活动;②土工建筑、石工建筑、水下消能防冲设施有无损坏。③闸门有无表面涂层剥落、门体变锈蚀,焊逢开裂或螺栓、铆钉松动;支承行走机构是否灵活,止水装置是否完好等。④启闭机是否运转灵活、制动是否准确,有无腐蚀和异常声响;钢丝绳有无断丝、裂纹、磨损、锈蚀、接头不牢、变形,零部件有无损坏;油路是否畅通,油量、油质是否符合要求等。⑤机电设备及防雷设施是否正常、安全可靠;指示仪表是否指示准确,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备用电源是否完好可靠。⑥照明、通讯、安全防护设施及信号、标志是否完好。

特别检查主要在发生特大洪水,暴雨、暴风、强烈地震和重大工程事故时,对水闸工程可能出现问题的部位进行的专门检查。

根据颍上闸工程的实际情况,开展的观测项目有:①垂直位移观测,工程竣工二年内每月观测一次,每年进行一次观测分析,以后每年汛前、汛后各观测一次,超过设计最高水位、最大水位差时,增加测次,观测应符合国家水准测量规范要求。②测压管观测,正常情况下,每十天观测一次,在特殊情况下,如发现不正常现象,或高水位、大流量、强地震等随时加测。③水位观测:每天一次,高水位或特殊情况下增加观测次数,每月及每年对观测情况进行分析,找出特征值。④河床变形观测,每年一次,并和上一年的观测进行对比分析。⑤裂缝、伸缩缝及砼碳化观测

5、做好工程的维修养护

工程的维修养护是工程安全运行的保障,颍上闸的维修养护工作本着“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修重于抢”的原则进行。在检查时及运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防止问题扩大,禁止工程带病运行。重点的维修养护工作主要在汛前和汛后,结合汛前汛后定期检查的情况集中维修养护。

6、做好技术资料的整理

工程资料再现了过去一段时间内工程运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的工程管理积累了经验,它是工程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配备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管理档案资料。检查和维修养护均有定制的表格,检查和维修养护结束由参加人员在表格上签字,做到经常检查,随时记录,时时观测,及时整理,每年对资料进行一次归类、汇总。

7、探索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当前,是传统工程水利向现代资源、生态水利转型的主要时期,如何实现工程管理由粗放型向规范化、精细化转变,是我们积极探索的目标。精细化管理:精就是业务精通、技术熟练;细就是工作从细节抓起、提高管理水平。精细化管理要做到①制定工作规程,通过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义务水平和科学管理意识。②细化工作任务,把责任落实到人,对每项工作做到定标准、定任务、定时间,坚持“严、细、实、精”的原则。③严格自检工作流程,每完成一项工作,均要进行再梳理、再检查、确保准确无误。④完善内业资料管理,要求内业资料与检查养护同步进行,各种表格填写齐全,内容真实完整。

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集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Internet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社会步入了全新的网络经济时代。在Internet的支持下,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作为新经济的标志也得以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供应链管理的理论和应用方法也日趋成熟,并逐渐被认为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上一些著名企业如IBM、Dell、Wal-Mart、HP公司等在供应链管理实践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供应链管理作为对供应链中发生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要素,进行统一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的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战略,需要充分的相关企业和市场信息。但是,要获得供应链较为完备的信息,依靠人工环境其成本是高昂的。电子商务模式的出现可以为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和广阔的活动舞台。因此,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两大“利器”,在实践过程中有互相渗透,相互结合的趋势。

1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的必要性分析

1.1实施集成管理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集成管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电子商务技术,通过改造和集成业务流程、与供应商以及客户建立协同的业务伙伴联盟,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立于不败之地。根据有关资料统计,集成化管理的实施可以使企业总成本下降1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5%~35%;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增值提高10%以上,等等。这些数据说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发展,其中以“订货-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最为明显。因此,集成化管理模式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以在集成化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形成企业集群,进一步增强其竞争能力。

1.2实施集成管理可有效地实现供求的良好结合,刺激消费需求

现代企业均把消费者奉为上帝,而消费者要求提供消费品的前置时间越短越好。为此,在电子商务技术的支持下,集成化管理通过生产企业内部、外部及流通企业的整体协作,大大缩短了产品的流通时间、加快了物流配送的速度,并将产品按消费者的需求生产出来,快速送到消费者手中。它还能使物流服务功能系列化。它在传统的储存、运输、流通加工等服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市场调查和预测、采购及订单处理、配送、物流咨询、物流解决方案的选择与规划、库存控制的策略建议等增值服务。这种快速、高质量的服务,必然会塑造企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的声誉、提高消费者的满意程度,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消费者群聚增。

1.3实施集成管理可降低社会库存

传统企业中库存积压较为严重,大多数消费品供过于求。究其原因,有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因素,但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供应链缺乏有效管理有关。而实施集成化管理,可以对组成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加以优化,建立良好的相互关系,减少各个环节的信息延迟,消除信息扭曲现象,促进产品需求信息的快速流通,以减少盲目生产和社会库存量,避免库存浪费和减少资金占用。以此,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库存积压。

1.4实施集成化管理可有效的降低采购成本

集成化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减少供应商的个数且使企业伙伴减少订单流程的成本以及其循环时间。由于供应商能够借由网络方便地取得存货和采购信息,应用于采购管理的人员等都可以从这种低价值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具有更高价值的工作,从而用少量的人员增加流程数目。并且,由于可以借助网络对流通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因此,可以在采购过程中去除中间不必要的流通环节,精心计划流通路线,从而要有效地降低流通费用。

总之,供应链管理与电子商务的结合,能使大量分散的企业连接成一个动态的、集成的、虚拟的、全球性的供应链网络,在更大范围内搜索有关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从而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和物流成本,提高企业对市场和最终顾客需求的响应速度。

2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的可行性分析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企业经营机制的逐步转换,企业在企业组织与管理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吸收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并初步具备了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的能力。

2.1信息技术对集成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目前,条码、GIS、GPS、电子数据交换(EDI)等技术逐渐被国内企业所采用,一部分企业应用Internet/Intranet,建设了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网络系统,初步实现了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

根据中国物品编码中心(ANCC)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我国已经有9万多家企业申请使用了商品条码。在产品包装、自动销售结算和物流运输等领域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内采用条码表示的产品超过了100万种,应用条码及时进行自动扫描、结算与管理的各类商业超市、配送中心上万家,为电子商务和各种先进管理技术的应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国还是GPS应用大国,至2000年底全国累计有近300个左右车辆跟踪网络,入网车辆为5~6万辆。预计在未来的几年之内每年能达到10万辆车以上的装车量,每年的相关产值有可能达到7~10亿元。

从目前发展看,虽然我国供应链管理支持信息技术的普及性与先进性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已经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集成做好了理论与技术上的准备。

2.2集成的思想准备较为充分

在上海财经大学的一次调查中,59家企业中有3.4%的企业主管不重视供应链管理模型的战略实施;有23.7%的企业一般性的重视供应链管理;57.6%的主管比较重视;15.3%的主管非常重视。由此可看出,企业主管对供应链管理的作用是较为重视的。

可见,经过多年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推广,我国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对高新技术的了解和利用高新技术发展企业的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为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集成进行了思想上的准备。

2.3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实施集成化电子供应链管理创造了条件

1997年以来,电子商务成了我国经济社会活动中的一个热门话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5年1月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统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的网民数已达9400万人;上网计算机数已达4160万台;.COM下的域名数已达173649个,占总域名数的40.2%。电子商务技术和应用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B2B电子商务不仅使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主导企业”为中心变得更加紧密,而且供应链的整体动作也更为高效。

2.4与供应链管理相关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近年来,我国的配送业、连锁业、零售业、仓储运输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商品物流配送中心在我国发展势头很快,这将在供应链干线物流与末端物流间起实物与信息的衔接作用。

从以上分析来看,我国电子商务技术正日趋成熟,供应链管理思想也逐步被各企业所认识。从目前的市场环境分析,实施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集成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3集成化电子供应链的体系结构

电子商务与供应链管理的结合,使得供应链的运作方式发生了改变。电子商务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商流进行优化和整合,促进了企业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新产品的开发,改进流程效率,维持低库存零退货。由于有电子商务的介入,供应链的体系结构相应也发生了变化。

图1给出了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体系结构,可以看出,电子商务企业的供应链利用Internet技术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信息集成和信息协作,利用Internet上国际市场进行信息与资金流的交换。其中企业内部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换是利用Intranet实现的,企业之间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的交换是通过Internet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方式实现的。在这些信息技术的全力支持下,要求其供应链上各成员围绕物流和资金流进行信息共享和经营协调,实现柔性的和稳定的供需关系。

图1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体系结构

4集成化电子供应链的特征

电子商务的兴起是一场由技术手段而引发的商业运作模式的革命,传统经济活动的生存基础、运作方式和管理机制发生了彻底改变。自然地,电子商务对供应链这一新的管理思想也将产生很大影响,使供应链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呈现出新的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4.1企业价值链的虚拟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企业的生存空间由物理的市场地域转变为虚拟市场空间。虚拟市场空间的出现改变了消费者必须通过市场地域使用或享受产品和服务的状况,同时弱化了生产者必须通过市场地域获得资源、进行生产的限制。通过信息交互,各种生产、交易活动从依赖物理地域转变成为依靠市场虚拟空间进行。伴随这种转变,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物理价值链也虚拟化、信息化。企业可以凭借聚合、组织、选择、综合、等信息处理手段寻求新的价值创造点。这样一方面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生存空间,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企业与供应链中其他它成员发生合作和冲突的可能性,增强企业对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依赖性。

4.2市场的趋同性

在电子商务时代,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趋同性,即不同产品在功能方面联合统一的趋势。市场趋同性与电子商务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一方面,推动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各个独立的行业中,不同工业之间的界限逐渐强化;另一方面,促进了生产者与生产者、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在市场空间中的交互,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市场趋同性促使生存于不同生产领域、不同生产环节的企业在各自的微战略环节上努力保持个体与企业群体的一致,这种努力使企业之间信息流与物流的交互变得更加频繁和复杂。

4.3产销关系的变化

在电子商务时代,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发生了彻底变化。在超越传统物理时空的电子时空下,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得到了更大程度的满足,进而发展出更加复杂多变的需求;同时由于各种生产资源在电子商务平台上虚拟化,生产者在更大程度上具备了满足这种日益多变的需求的生产能力。结果使得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由生产者将产品“推”(Push)给消费者,逐步转变为消费者“拉动”(Pull)式。从供应链管理角度看,伴随生产资源虚拟化程度的提高和消费者拉动力的增强,供应链上物流和信息流的“动力源”从生产者转变到了消费者。

5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两大“利器”,在实践过程中有互相渗透,相互结合的趋势。电子商务使得企业间供应链的整合可以更有效的达成,使供应链上的各企业关注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并与其他它企业成为一个协调发展的有机体,从而达到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电子商务模式的引用对供应链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在建设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时应找到适合的系统结构和模式,而不能沿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总之,我国企业引入电子商务环境下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这对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应对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有重要的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董千里.供应链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范文4

关键词:造价管理、变更、洽商、审批、把控

中图分类号:TU723文献标识码: A

一个工程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工程项目自身的性质特点、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情况、实际施工与设计图纸出现的不符和不一致、建设单位要求改变部分建筑功能或使用要求等不可预料情况的出现,都可能会直接引起工程发生施工方案、材料使用、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变更,进而涉及到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发生了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会直接影响工程的投资情况,具体也涉及到工程中各个相关主体的基本利益,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造价监理工程师对于施工阶段发生的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把控是一个不可忽视、极其关键的工作。

作为一名专业的造价监理工程师,受建设单位的委托,接受一个工程项目的任务后,必须认识到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把控这项关键性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合同中约定的相关条款及造价监理工程师本身的职责要求,审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每一项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在满足建设单位投资目标的前提下,兼顾到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

因此在项目监理工作管理中,对于工程造价的管理,就是合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而关键的一个阶段管理就是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因为在施工阶段涉及的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又会对工程的造价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必须重视施工阶段发生的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对于造价监理工程师,应该严格把控监理造价管理制度中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审批制度。

关于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审批制度,具体可以从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发生的主体、原因及程序,发生的条件与类型,发生的作用,造价监理工程师的审批程序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如下简要分析:

一、发生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主体、原因及程序

1、凡是由于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提出的作法变动、材料代换、纠正施工图中的失误或其它变更事项,均可以通过工程设计变更来解决。

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提出的工程设计变更,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以《工程联系单》形式通知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办,并经总监办以《变更意向通知单》形式通知施工单位组织实施,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提交的变更资料必须得到建设单位同意,由建设单位以《工程联系单》形式下发监理单位总监办,并经总监办以《变更意向通知单》形式通知施工单位组织实施,施工单位收到监理《变更意向通知单》后,应及时填报《设计变更申请表》,并按程序报送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

2、凡是由于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提出的作法变动、材料代换或因施工条件发生变动而引起的变更事项,均可以通过工程洽商予以解决,具体包括下述两种情况的变更:

(1)施工单位建议的变更。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技术要求等,提出了可能降低合同价格、缩短工期或提高工程经济效益的合理化建议,均应以书面形式提交监理单位。合理化建议书的内容应包括建议工作的详细说明、进度计划和效益以及与其他工作的协调等,并附必要的设计文件。

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协商是否采纳施工单位提出的建议。建议被采纳并构成变更的,监理单位向施工单位发出工程变更指示。特别是施工单位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使建设单位获得工程造价降低、工期缩短、工程运行效益提高等实际利益,应按专用合同条款中的约定给予奖励。

(2)施工单位要求的变更。施工单位收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发出的图纸和文件,经检查认为其中存在属于变更范围的情形,如提高工程质量标准、增加工作内容、改变工程的位置或尺寸等,可向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提出书面变更建议,变更建议应阐明要求变更的依据,并附必要的图纸和说明。

施工单位提出的工程设计变更由施工单位发出《工程变更联系单》申请变更,总监办初审同意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负责人现场会审并签署意见,完成《工程变更申请会签单》,施工单位根据《工程变更申请会签单》填报《设计变更申请表》、《工程洽商记录》按程序报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收到施工单位的书面建议后,应共同协商,确认存在变更的,应在收到施工单位书面建议后的一定时间内作出变更指示。经协商研究后不同意作为变更的,应由监理单位书面答复施工单位。

变更设计在未经批准之前,不得施工。个别项目因施工程序或工程抢险等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停工等待时,仍需取得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代表认可后方能施工,且须尽快补办审批手续。

二、发生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条件与类型

在施工过程中,若存在下列情形,可以按规定对原设计作出相应的变更。

(一)原设计存在如下问题,可以按规定对原设计进行修改。

1、设计文件中存在错、漏、碰、缺;

2、由于勘察设计资料不详尽,导致设计不准确甚至存在重大问题或隐患;

3、原设计与自然条件(地质、水文、地形等)不符,无法按图施工。

4、设计文件中的明显错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设计单位工程师均有义务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并按程序履行报批手续。

(二)根据合理利用和保护环境资源、提高工程建设成效的需要,在下述情况下,可以按规定对原设计进行修修改。

1、为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投资;

2、在不降低工程质量标准,不降低使用功能的前提下,能减少工程数量或降低工程成本或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的设计优化;

3、有利于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改善施工条件的设计调整或修改。

(三)因城市规划、文物保护、环境保护等的要求,经论证后可以按规定对局部工程设计进行变更。

(四)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或建设工程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提出新的工程技术要求,如建设理念、建设规模、技术标准的改变,在按规定履行审查和批准程序后可对原设计进行变更。

三、发生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作用

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是施工图纸的补充,与施工图纸具有同等重要作用。施工阶段,有效的设计变更文件是设计文件的补充和完善,是施工合同的组成部分,施工单位不得拒绝,由此增减的投资金额,按规定程序批准后,纳入合同中计量支付,由于施工单位过失引起的设计变更,应有施工单位承担相应的全部费用,并将追究施工单位的责任。

工程设计变更应当以提高技术标准、节约建设资金和节约资源、方便施工、利于营运为目标,符合国家有关建筑工程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符合建筑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要求,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工程设计变更前应进行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避免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

四、发生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造价监理工程师的审批程序和注意事项

1、工程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应授予专人处理工程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一般由造价监理工程师和专业监理工程师共同处理工程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在处理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时,造价监理工程师应当综合考虑进度、质量、投资和合同等情况,以防在某些环节上发生脱节。

2、在处理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时,造价监理工程师要严格按照《监理委托合同》中监理内容及职责的有关条款从事,不得出现越权行为。

3、造价监理工程师审批工程设计变更及洽商时,要坚持按规范、规程、工艺标准、验评标准审批,不得迁就施工单位失误造成变更或洽商。未经造价监理工程师签认的工程设计变更或洽商不计入已完工程量。

依据以上监理的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审批制度,并结合实际的工作经验,造价监理工程师审批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时,须从以下几个要点来注意把控:

第一、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应有整齐的格式、属实的内容、有效的签字,并在及时的时间内提出,保证真实性。

每一项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均应采用《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中要求的格式;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不得随意涂改,必须符合整洁的要求;每个单位工程的洽商要按照办理的日期,统一编号,顺序排列,妥为保存、归档、管理;每一项工程设计变更图纸、资料和技术审定,包括已批准的设计变更报告单,均应纳入技术档案资料,并作为施工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每一项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的内容应明确、具体、属实、齐全,工程图示应符合有关规范要求,语言应准确、肯定、严谨,深度应满足施工和预算要求。无特殊情况不得后补,不允许出现造成既成事实后再办洽商的情况;

每一项工程设计变更图纸、变更工程数量均由设计单位根据要求进行审查和签字,建设单位根据需要负责组织审查。签署的资料应清晰可辨并为原件。每一项工程设计变更应有设计单位有效的签字;每一项工程洽商单应有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及其建设单位的四方有效签字;每一项工程洽商单应注明提出单位。

通过整齐的格式、属实的内容、有效的签字,及时的提出,来实现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格式内容真实性的控制。

第二、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应符合工程建设的相关规范、标准,不得随意违背,保证合法性。

工程建设行业的相关法律、规范、标准,是进行一项工程的最基本的依据与前提,参与工程建设的各个主体都必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违背。

同样,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也必须依照工程建设行业的相关法律、规范、标准,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建设标准;不得随意影响主要结构功能或使用功能;不得随意增或减工程内容;不得随意超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定的工程承包合同范围。

在实际工程建设管理中,造价监理工程师审批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时,若发生上述情况,也应预先取得建设单位同意后方能按照相关条款办理。实现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合法性的控制。

第三、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应在约定的时间内由造价监理工程师及时进行审批,保证时效性。

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一般发生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因此对于审批时间的把控至关重要,造价监理工程师若不注意时间的把控,反而会影响工程的进度控制,进而产生后续不可估计的损失。

造价监理工程师在收到相关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后,应及时安排时间、协同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批各项相关内容,与相关方协调沟通后,提出意见。必须保证在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前提下,及时审批完成发生的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并追踪发生的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落实情况。

按照合同文件及有关规定,以下情况(不仅限于)不予办理工程设计变更:

1、因施工单位施工前未及时发现设计错、漏等而盲目施工造成返工或数量增加的;

2、因施工单位未按照规范、设计要求和监理指令实施造成的工程质量不合格而返工的;

3、因施工方法不正确、工序不合理或保障措施不到位导致工程返工或数量增加等;

4、缺乏安全、环保措施以及缺失相应设施导致费用增加的;

5、利用清单项目不平衡报价,为牟利而变更施工方案产生的工程费用增加;

6、虚假数量、串谋增加数量或改变填料、结构物形式等;

7、对施工图的理解不够,或对地质、地形、气候条件不熟悉导致方案改变、工程返工、数量增加;

8、施工单位未经同意在施工图和技术规范要求以外实施的工作量;

9、合同中虽未明确但按技术规范和施工工艺要求必须实施的辅助工作内容;

10、对能够预见的特殊事件未采取措施,或不可预见的特殊事件发生后未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或采取措施不力的;

11、按合同文件规定,应包含在保险中的自然灾害等风险因素造成的损失;

造价监理工程师通过及时审批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实现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时效性的控制。

第四、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应保证在最大程度满足工程项目需求的基础上实现最优的造价控制,保证最优价。

在实际工程中,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发生,由于众多的、复杂的原因不可避免,但作为一名造价监理工程师,在发生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情况下,有责任与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共同协调,找到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亟待解决的工程问题的最有效解决方案,这个最有效方案必须考虑到可以满足工程建设的功能要求、可以不影响工程建设的整体进度、可以最理想的节约工程建设的投资。实现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最优造价的控制。

第五、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应及时与建设单位沟通协商,提早做好工程总投资造价的预防与控制,保证预先性。

一个工程项目,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总是要么引起投资增加、要么引起投资减少,作为一名造价监理工程师,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应经常与建设单位沟通协商,了解与熟悉工程项目的进展状况,对于已经发生的工程项目引起的工程造价做到心中有数,对于会造成工程总投资的工程项目做好预防与控制。实现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单有预防的控制。

总之,造价监理工程师从认真遵循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监理工作制度,到严格把控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的监理审批程序,环环相扣,步步严谨,最终实现以最真实的内容、最合法的程序、最有效的时间、最优的造价、最有预防的控制,审批工程设计变更和工程洽商,把控好工程建设的整体投资造价,满足各方利益需求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F-1999-0201)[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9.

[2]车春鹂,杜春艳.《工程造价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杜红霞.《工程造价审核的重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6).

[4]陈建国,高显义.《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范文5

关键词:宋代 成本核算 质量管理

宋代成本核算思想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注意成本与质量问题。从行业上看,工商业比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较注重成本与质量,因此宋代的成本核算与质量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工商业方面。

(一)矿冶业与榷茶成本核算思想

宋人在矿冶业中比较重视生产的成本、产出及利润等。王禹 在《江州广宁监记》中对铸钱的成本与利润进行了粗略的核算,最后得出铸钱“其为利也博哉”,即赢利高的结论,进而认为铸钱可以和盐铁酒课利同为国家财政收入的支柱。他说:“铸钱之费八万八千三百六十贯四百五十,得实钱一十万一千六百三十九贯五百四十五,其为利也博哉!与夫租庸调之入,盐铁榷酤之课,相为表里,助国用亦重事”。王氏这里铸钱之费主要应包括铸钱原材料、工钱以及管理官员的俸禄等,其利润是:实钱101639.545贯-费用88360.450贯=13279.095贯。据王氏核算,赢利率约为15%。当时(约宋真宗在位初期)铸钱是赢利的,而且与其他官营行业相比,15%的赢利率还是较高的。

北宋末年,杨时也对当时铸钱投入与产出进行较精细的核算:“今钱一千重六斤,铜每斤官买其直百钱,又须白 和之乃能成钱,除火耗锉磨损折,须六七斤物料乃得一千。铜自岑水、永兴数千里运至,其脚乘又在百钱之外,薪炭之费、官兵廪给、工匠率分,其支用不赀,细计千四五百钱本方得一千,何利之有?”显然,杨时的铸钱成本核算比王禹 精细了不少。据他的核算,北宋末年铸钱的成本已明显超过产出,每铸一贯钱亏损四五百文,亏损率达40%-50%,可见当时铸钱已赔钱赔得很厉害。北宋末年铸钱的亏本,是蔡京铸行当十钱的重要原因。

宋代官方十分注重工矿业的成本核算,订有成本核算标准,作为考核坑冶经营赢亏的依据。“崇宁元年,提举江、淮等路铜事游经言:‘信州胆铜古坑二:一为胆水浸铜,工少利多,其水有限;一为胆土煎铜,土无穷而为利寡。计置之初,宜增本损息,浸铜斤以钱五十为本,煎铜以八十’。诏用其意。诸路 冶,自川、陕、京西之外,并令常平司同管干。所收息薄而烦官监者,如元符、绍圣敕立额,许民封状承买”。游经在制订成本核算标准时,首先依据的是胆水浸铜成本低利润高而胆土煎铜成本高利润低;其次采取谨慎性的原则,在确立成本之初,应当把成本订得高一点,核算时获利相应就减少了。而且诸路坑冶究竟是采取官府直接经营还是由民间承包主要就取决于获利的多少。如皇 五年(1053年)十月宋仁宗下《罢课利不及七万贯场务官诏》,规定:“三司,自今京师百万仓、左藏库、都商税务、榷货务、东西八作司、文思院、事材场、南北作坊、店宅、曲院、内香药库、裁造院作坊、料物库、西染院、陕西折博务、解州盐池、缘边便籴粮草、诸茶场、榷货务、转般仓、米仓、银铜坑冶场、盐井监,仍旧举官监当,其余场务课利不及七万贯者悉罢之。令有司选差人”。

宋代对成本的核算有时作为政府实行重大决策的主要依据。如嘉 三年(1058年)十月,“三司言:‘茶课缗钱岁当入二百二十四万八千,嘉 二年才及一百二十八万,又募人入钱,皆有虚数,实为八十六万,而三十九万有奇是为本钱,才得子钱四十六万九千,而辇运麋耗丧失,与官吏、兵夫廪给杂费,又不预焉。至于园户输纳,侵扰日甚,小民趋利犯法,刑辟益繁,获利至少,为弊甚大。宜约至和以后一岁之数,以所得息钱均赋茶民,恣其买卖,所在收算,请遣官询察利害以闻’。诏遣官分行六路,还言如三司使议便”。三司通过成本核算,得出官府直接垄断经营茶叶,才得茶利469000贯,这里还没扣除运输中的损耗和有关官吏、兵夫的衣食杂费等。而且榷茶造成对园户的侵扰以及因私茶而触犯刑法的人很多。鉴于榷茶获利少而弊端大,三司建议让茶户交纳茶税,然后让他们自由买卖。由于三司的榷茶成本与获利核算有根有据,富有说服力,朝廷采纳了其建议。

(二)李诫成本核算思想

宋代李诫在其名著《营造法式》中强调加强质量管理的同时,对生产成本也主张予以详细核算。他提出进行成本核算的标准是“本功”。“诸称本功者,以本等所得功十分为准。”这就是说,将本来应得或应耗之“功”确定为十分,以此为标准予以计算。李诫的“本功”核算是针对建筑营造过程中各个项目所应消耗的原材料数和人工数,据此对实际作业情况和耗费予以核算。如果实际工程有所扩大,项目有所增加,即以“本功”十分为标准适当地予以“加工”;反之,“减亦如之”。

对原材料的核算方面,如果施工中工程建筑在用材上有所增减,就要“各随所用细计”,对原材数相应地予以增减,从而准确控制施工中原材料的使用,以便减少工料耗费,降低成本。李诫主张对于原有旧料或建筑部件,凡能继续使用的,都要充分利用,“或有收旧及已造堪就用而不须更改者,并计数于元料账内除豁”。对于新用材料,要本着节约的原则,切不可大材小用或予以废弃。“凡材植,须先将大方木可以入长大料者,盘截解割;次将不可以充极长极广用者,量度合用名件,亦先从名件就长或就广解割”。“务在就材充用,勿令将可以充长大用者,截割为细小名件”。对于“余材”也要充分利用,“凡用木植内如有余材……即留余材于心内,就其厚别用,或作版,勿令失料”。总之,要千方百计减少原材料消耗,以节省成本。

在人功方面,他提出了两种核算方法:其一,以时计功,即按照劳动时间长短计算人功。他指出不同季节劳动日长短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夏季劳动日长而冬季较短,“若一等定功,则枉弃日刻甚多”,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他主张:“功分三等,第为精粗之差;役辨四时,用度长短之晷”,即按一年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将劳动日分为三等。其二,计件算功,即根据劳动者完成作业量的多少计算人功。李诫依据不同工种定出计件算功的标准,如搬运工于30里外运物一担,往返一回为一功,往返距离共达1里运物60担亦为一功;若于60步外往返运物,每180担一功,如不及60步者则每短一步加一担,若自己掘土并搬运,在60步以内每70尺一功,如地质坚硬或土中夹有砂石瓦砾者减20尺。如筑墙工开掘墙基每120尺一功,若就土筑墙者其功加倍,若用草和木桩就土筑墙每50尺一功。

李诫所采取的以时计功和计件算功,颇有点类似于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似可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有关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某种雏形。

宋代质量管理思想

(一)铸钱质量管理思想

宋代官方比较注重铸钱的质量,制定了提举司检验成品制度,以此来把住质量关。《宋会要辑稿》职官43之131-132载:(政和)五年二月十八日,河东路提辖检踏措置坑冶钱监司奏:“承朝旨节文,铸到钱每季令提刑、提举司分诣再行看拣,别无粗恶不堪方许行用。契勘本路诸监院每季铸到钱直至次季看拣了当方许支桩。其被差官有事故或先承他司差委者,有经半年未曾看拣,委是有妨应时桩拨支遣。今乞将诸监院每月铸到钱于次月内令提刑、提举司再行看拣。如巡司官巡历未到,不能亲诣,即乞令逐司上旬内就钱监院邻近州县差官看拣,如被差官先承他司差务,除军期急速外,并乞限三日先次起发,于当月内看拣了当,方许承当别司所委事......”从之。

由此可见,提刑司、提举司对铸钱的检验制度相当严格:其一,铸钱只有当检验质量合格方许投入市场使用;其二,提刑司、提举司对每月铸到钱必须在次月内检验完毕,其时间限制相当紧迫;其三,如果检验官本人无法亲临,可以指派邻近州县官代为检验;其四,如检验官承接其他公务,除军期急速外,必须先把检验铸钱质量任务完成之后,才能再承担其他任务。

宋代规定如铸钱坑冶所铸之钱质量不合格,有关官员必须受到处罚。如熙宁十年(1077年)六月壬申,“诏提点浙江等路铸钱坑冶、太常少卿钱昌武罚铜十斤,监官侍禁崔坦差替。坐改置太平监大炉铸钱怯薄也。令三司自今诸路铸钱并依省样,毋辄改规模、多求增数。委提举司点检”。宋代对钱监官考核的主要内容就是铸钱数额以及质量问题,并把这两者量化成数个等级,作为奖惩的依据。

(二)李诫质量管理思想

李诫的《营造法式》不仅注重成本核算,而且也十分重视工程建筑的质量,在质量管理上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思想。

1.营造规格标准化。李诫对各种工程建筑的规格均提出了严格的标准或要求。他将建筑分为殿阁、堂屋、厅堂、厅屋、门楼屋、廊屋、散屋、亭榭、行廊等类型,对各种建筑的大小规格、椽数、立柱数、铺砖瓦数,都分别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统一营造规模,保证工程质量。如对于筑墙就规定:“每墙厚三尺,则高九尺。其上斜收,比厚减半。若高增三尺,则厚加一尺;减亦如之”。对于筑基则规定:“凡开基址,须相视地脉虚实,其深不过一尺,浅止于五尺或四尺”。李诫要求所有的营造活动都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行事。

2.操作程序规范化。操作程序规范化是实现营造规格标准化的重要保证,故李诫对此十分重视。他将建筑营造分为十余项不同的专业工种,对各专业工种的操作程序均提出了规范化的要求。如在《泥作制度・用泥》中规定:“用石灰等泥涂之制:先用粗泥搭络不平处。候稍干,次用中泥趁平。又候稍干,次用细泥,为衬上施石灰。泥毕,候水脉定,收压五遍,令泥面光泽”。

3.选材用料精确化、合理化。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李诫对选用各种建筑材料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他将各种原材料按其规格、质量等划分成不同的等级,主张根据不同建筑物的要求予以合理选用。如他谈到木材的选用时说:“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他对各种建筑用何种木料,或哪种木料用于何种建筑,均作了严格的规定。在《营造法式》中甚至连各种建筑所用砖瓦、钉子的型号、大小长短规格等也作了详细的说明。

总之,李诫的质量管理思想能从营造规格、操作程序、选材用料等关键环节入手,并能从十分具体细微的尺寸、大小、形状、质地、专业工种、工序等着眼,构建了一个十分系统、精细的工程建筑质量管理系统,在注重质量的同时,还对成本进行详细准确的核算。这种管理思想在中国古代工程管理思想史上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结论

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使人们在经济管理思想中已充分注意到成本核算与提高质量的管理。政府通过成本核算从宏观方面考核官营场务坑冶的经济效益,甚至作为国家重大决策的依据。李诫质量管理思想能从营造规格标准化、操作程序规范化、选材用料精确化合理化等关键环节入手,并能从十分具体细致的尺寸、大小、形状、质地、专业工种、工序等着眼,构建了一个十分系统、精细的工程建筑质量管理系统。

当代,对于企业来说,战略定位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一个企业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而言,可能会具有多方面的竞争优势,但是它们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最基本的竞争,即低成本、高质量和差异化。由此可见,成本核算和质量保证对于一个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非常重要。宋代在经济管理思想中对成本核算的重视与应用,在质量管理思想中抓标准化、规范化和精确化等,这些原则至今没有过时,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王禹 .小畜集[O].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2.杨时.龟山集[O].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

3.脱脱等.宋史[O].中华书局,1977

4.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O].中华书局,2004

工程管理和工商管理范文6

【关键词】艺术专业;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

一、非艺术院校艺术类专业开设工商管理课程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国内非艺术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其范围涉及经贸、工业、农林、建筑等几乎所有的高等院校,其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然而这类专业的快速成长其内在素质却远跟不上其规模的膨胀。当前主要的问题有教育模式陈旧、专业理念与培养目标脱节、课程设置滞后于社会实践、结构不合理并且设置随意性大、理论与实践脱节以及教学内容浅显、粗放、缺乏新意等问题,加之师资素质有待提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更谈不上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因此,如何使非艺术类院校的艺术类专业教学反映时代特点,满足经济文化产业发展对艺术人才的巨大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人才素质,已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1.艺术类和工商管理类课程相互割裂

艺术类课程关注艺术技能与技巧,工商管理课程注重管理理念与方法,两类没有融合。众所周知,工商管理理论博大精深,它的研究假设和研究主体往往建立在市场经济中营利性组织尤其是工业企业的基础之上。简言之,它的研究更多地是面向制造业等工业组织。而制造业的运行与运营与文化产业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运行和运营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文化产业下的经济性组织或营利性企业有相当大的行业特殊性和差异性。艺术类学生需要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详细讲解文化产业下各艺术门类的具体市场主体的运行状态与规律。

2.学校的投入不足

艺术类开设工商管理类课程的初衷和目的都是为了培养有艺术素养又能在公司企业从事市场策划和商业推广的高等复合型人才。现在非艺术院校在这一块引起了重视,但是投入非常有限,教学设施和经费紧张,实验室和创新平台设备简陋。开设工商管理课程的教学计划体现了这一点,如学时非常有限,例如管理学通论2学分,市场营销学2学分,除此以外,几乎再没有此类工商管理课程。在极其有限的学时内,教师几乎只能将管理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简单原理讲授清楚,根本没有时间去延伸去拓展到具体的行业内的具体经济性组织的微观内部经营与管理,而事实上,学生真正需要在这一块有专门的导师来引导,而市场和用人单位也正需要专业技能强,一来就能用的毕业生。

3.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教师的重视和投入不足

应当说,学生对工商管理课程是很重视的,因为他们很清楚自己的未来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以成为艺术大师为坐标的,他们更多的可能是走上艺术市场成为艺术品和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和纽带。基于这样的专业定位,学生普遍要求教师的课程传授具备较强的针对性。但事实上,当前高校的普遍情况是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师生比越来越高,高校的重点越来越向科研倾斜,资源和激励措施更多地向学术研究流动,普遍的情况是教师上课不受重视,高校的指挥棒导向与上课不同的方向。学生的整合性课程几乎没有,艺术与管理相融合的课程学时、学分极其有限,教师没有动力也没有精力去更多地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笔者看到一份市场营销学试卷,考生是包括营销、管理、法学、中文、艺术设计、动画等大部分文科和艺术类专业,一份试卷十来个专业使用,没有任何差别对待,并且上面的内容没有一个字与法学、与中文、与艺术专业相关。比较简单的题目,学生们考起来却相当吃力,可以推断,平时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定是不好的,学生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照本宣科,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基本点即可。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没有任何意义,对教师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根本原因是没有政策激励。

4.校企合作没有落实,订单式生产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来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

当前许多的校企合作都流于形式,没有达到推动学生进入企业半工半学的目标,订单式生产不仅与实习基地有关,更意味着学生毕业甚至实习开始就能直接上岗。实施“订单式”培养非常依赖“双师型”的教师,要求教师上了讲台能授课,到了一线能操作;既能传道、授业、解惑,又能解决生产难题、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双师型教师的不足,也制约了高校实践教学的成效。

二、以工作室为载体,建立灵活的教学机制,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

从根本上说,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就是通过工作室这个载体,促进资源共享和创新交流,通过机制保障,推动师生参与校企项目和横向课题,打造多学科交叉教学和实践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

(一)外部环境要素分析

1.文化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以及高速发展的总量

2.文化产业市场化、规范化发展的巨大需求

3.文化创意企业的急速增长与人才瓶颈

4.职业化的专业经纪人队伍的建设需要程。

5.高等院校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器的迫切要求

6.整合资源,通过一体化合作,推动校企联动

(二)内在机制运行分析

1.非艺术类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办学特色与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依据教育部的规定,“特色专业……应该是在专业建设的观念上有独特性,人才培养的手段上有新颖性,课程设置、知识和技能的结构上有科学性,产教结合架构上有独创性……”与普通文理科的教育方式相比,艺术教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各分支都应当特色鲜明,那么如何在落实这种特色,值得我们思考,课程整合是一个勇敢的尝试。举例来说,图画书的创作和出版,如果定位为给中小学生阅读的,以职业介绍和导航为主题的系列图画书,就涉及艺术设计、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等多学科多门类课程。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它必须首先进行文字创作,再根据文本和主题创作图画形式,最后装帧出版。大致流程如下:(1)选取职位,进行工作分析,产生职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规范;(2)根据职位说明书和工作流程表,扩展到职位所涉及的管理问题与案例,通过案例寻找管理原理与方法,然后形成解决文案;(3)根据文案确定绘画形式与风格;(4)最后形成图画书;(5)出版与发行。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涉及到前期市场调查、目标市场细分、战略定位,涉及到中期艺术创作与技巧,涉及到后期编辑、出版、推广和营销,甚至涉及物流管理。在完整的过程中涉及项目的经营管理,涉及工作室的战略与运营,涉及创作团队的创建与管理,涉及主创人员的激励和人力资源管理。

2.非艺术类院校艺术类专业目标与课程定位

艺术类专业现在开设的工商管理课程知识陈旧、专业性深度不足。没有专门就文化产业下各艺术门类的具体市场主体进行细分,并深入调查研究,得出针对性的研究。现在的课程设置应当说是滞后于实践的,好像什么都涉及了,什么都学到了,但都是皮毛,泛泛而谈,又似乎什么都没学到。客观地说,学到了几个基本概念和几个原理,但要应对具体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根本不可能。何况那几个概念和原理早就老掉了牙,根本不能跟上时代潮流,没有与时俱进。

另一方面艺术类大学生的专业认知与学习需要却非常明确,要求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广西艺术学院有一份调查提出了一个问题:你认为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40%的受访学生认为本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具备艺术与管理相结合的专业优势”;有29%的学生则认为是“具备营销策划管理实际操作能力”;还有18%的学生认为是“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人文素养”,另有12%认为是“艺术技能和鉴赏能力”。

3.细分就业市场需求,开拓课程设置新思路,拓展就业面

从近几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状况来看,艺术类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往往没有明确的职业定向。在专业细分的条件下,许多毕业生却投身于专业的延伸行业或相关行业,甚至完全超越大艺术类的行业领域,从事与本专业学科完全无关的行业。专业归属于行业的对口弹性较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广泛性。以浙江传媒学院2009届毕业生就业(含创业)行业的分布为例:从事广告/市场/媒体/艺术的占28.4%,从事销售/客服/技术支持的占19.2%,从事生产/营运/采购/物流的占13.3%,其余的分布在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电子、服务业、会计/金融/银行/保险、生物/制药/医疗/护理、建筑/房地产、人事/行政、咨询/教育等诸多领域。

4.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强烈要求

在大学教育中,实现以课程教育为平台,构建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根据学业阶段的不同,分层次进行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布局。整合性课程正好可以介绍最新的职业生涯分析的工具与方法,帮助学生能尽快定位优势职向。如SWOT分析法、人格测试、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等,这些工具的使用,能帮助艺术类大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个性特性、职业发展评估等职业生涯的关键要素,从而确定“自己能做什么,职业要求什么,自己应该如何才能适应职业要求”。

5.整合性课程可以搭建教师资源共享的平台,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专业师资力量严重滞后于市场的需求,教师自身实践经验不足,课程讲授空洞,没有针对性。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学习国外的经验,加强师资的培训。其次,走出去,送教师进入公司企业实战。也可以派青年教师到一些专业成立比较早、教学水平比较高的院校进修。有必要引进“外脑”,实现中外合作。整合性课程以较小的成本,通过交流和共享,可以实现整体提升。

三、开设工商管理整合性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措施

1.引入工作室制,使其成为课程的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我们可以借鉴中国美术学院“两段式与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投入,保障优良的教学设施和充足的经费,良好的工作条件,人性化的管理机制和有竞争力的激励举措,灵活的结构机制,推动整合性课程做出实际成效。

2.在课程结构上,整合性的课程设置必须坚持将艺术学与管理学相融合,与艺术鉴赏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心理学、统计学、会计学等诸门学科相关课程相结合,将艺术策划、艺术传播、艺术营销等新型应用门类学科作为主要的教学研究内容,合理安排各类课程的结构和比例,加大实践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以案例调研、专业实习和媒体技术运用作为特色教学手段,从而构建以创新性、复合性为核心,有突出地域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3.在课程内容上,整合性课程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子产业进行主题细分,如出版、传媒、会展、艺术品拍卖、画廊、动漫等不同行业进行独特设计。把课程融会到实践中去,指派适当数量的专门的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到各种行业中的公司企业实习,通过实战性的实地观摩和比对,真正增强学生的组织策划、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认知能力,巩固理论学习的成果,并深化对之的理解。注意一定要尊重学生来源的多样性,考虑他们的实际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

整合性课程不仅涉及校内多学科,而且涉及校外与校内资源的整合,要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姻,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开发、技术训练、信息交流、生产制作,重点放在大学、科研机构与文化创意企业合作上,引导人才进行科技创新、人文创意和创业,帮助文化创意企业与大学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研发,帮助文化创意企业与跨国公司共建研发机构、技术联盟和产业联盟,促进高校科技研发和成果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