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范文1

关键词:疾病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应急、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功能于一身的“四位一体”综合性公共卫生机构,为国家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固定资产是开展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合理、有效地管理好固定资产是保障人民健康,发展疾病预防控制事业的重要条件,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度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安全与完整,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对完成各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的主要构成

固定资产主要分为行政办公类固定资产和科研设备类的固定资产。行政办公类固定资产为房地产、车辆、办公设备、办公家具等;科研设备类固定资产为科研仪器设备及附属配套设备。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重点

1.切实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度制度,完善固定资产的购进、交付使用、调拨、清查、登记等相关手续,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并且还要制定固定资产损失赔偿办法。

做好固定资产的购置预算。购置部门要提供详细的使用目的并写明详尽的功能等要求.大额资产购前要进行项目可行性论证.避免购置的随意性。

采购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固定资产购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并引入纪检、审计监督机制。

2.固定资产的新增、划拨、捐赠等流入固定资产管理

疾控中心固定资产来源具有多样性,除了预算经费购置外,还有无偿调拨、捐赠等。流入固定资产要有编号、产品名称、厂商、规格、型号、存放地点、使用保管人等详细信息,经有关负责人审批、验收签字,并填表登记造册和粘贴标签,做到账表、账卡、账账、账实相符。

3.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要走出重视固定资产财务管理,轻视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误区。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密切合作,固定资产的新增、报废、调拨、调剂等要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两部门要定期核查,做到帐实相符。

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资产的使用率和完好率,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发生。

4.固定资产的调剂、捐赠、转让、置换、调拨、报损、报废等流出固定资产管理

所有要流出的固定资产,要经主管领导和主管部门批准,批准前要妥善保管,使用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处理[1];经批准流出的固定资产要做好核销账册的工作,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相关规定处理,处理后的残值收益及时上交本单位财务部门,由财务部门上缴国库。

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的管理难点

1.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固定资产管理问题

在遇突发重大疫情或重大自然灾害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为政府疾病预防控制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科学、全面的疾病监测与流行资料等技术支持与参考意见;并派专业人员现场参与指导疾病卫生防疫工作。在此期间,划拨、捐赠、新置、借出、调剂等仪器设备变动较大,设备类固定资产管理波动频繁,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做好应急预案,最好能现场管理设备,重大突发事件过后,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盘查核实,避免出现账实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

2.部门间固定资产管理相互协调问题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一般是行政职能部门,使用部门一般为科研科室。管理人和使用人不一致互不统属,是容易造成有些仪器设备类固定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解决办法:实行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培养即懂仪器设备使用又懂资产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知识教育培训工作,使之掌握最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政策与方法。

3.提高设备类固定资产使用率问题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些可以共用的设备类固定资产,由于放置点涉及生物安全,重复购置使用率不高。应在严格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前提下,建立设备类固定资产共享共用制度,与资产绩效、资产配置、单位预算挂钩的联动机制[2],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作为国家疾病预防事业的重要单位,应结合疾病控制工作实际,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认识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效果,满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展需要。采用政府集中采购和引入监督审计机制,并与绩效考核挂钩,能克服疾病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防止盲目投资和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能,让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疾病控制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行[2009]400号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范文2

疾病控制预防中心作为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在社会发展稳定中承担当着重要的角色。2012年4月,财政部颁布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2号)中有十分明确的规定,事业单位只能从事业单位依据其开展的规定的业务活动中,依据相关法律取得的相应的非偿还性资金作为其收入。由此可见,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运营和支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属于我国财政支持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并不需要承担过多的压力和竞争力。从以往的预算管理工作中发现,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财务收支项目一直是单一的,由此突出的弊端是其成本管理、内部控制、评估等内容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财务部门只是将现金管理简单的放在财务管理工作的重心,认为只将现金流管理好作为评价财务管理工作的完成程度,这是错误的。财务预算的意义不仅在于完成财政部门的任务,或作为通过预算编制向上级部门申请资金的手段,这些都没有将预算的管理作用发挥出来。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注意财务预算工作的开展对于疾病控制预防中心提高竞争力和运营效率的重要意义。

(二)执行缺乏效率

财务预算制定必须遵从一定的规范程序,预算在经过批准之后,在每一个执行环节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如果需要调整更改,那么就需要进行进行一定的审批,但在现实际工作中随意对预算变更的现象十分普遍。当然疾控中心的工作难点在于,其一,疾控业务的安排是对于突发性事件的处理,很难进行科学预料和估算;其二,对财务预算的执行缺乏监管,往往在前三季度的预算执行的余额较大,年终的最后一个季度进行突击花钱的现象十分普遍。财政资金的社会投入的效益目标没有高效地发挥出来,而对下一年的预算编制起不到参考的作用,种种不规范因素导致了当前财务预算的执行效率十分低下。

(三)体系与方法不完善

很多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由于对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正确认识,财务管理体系往往都不健全,尤其是制度和人力资源的配置上的缺陷。由此出现问题的问题就是很多,如在疾控中心进行设备资产的购置,对已有资产的折旧、报废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处理并不科学;另外,对疾控中心的药品,医用用具等资产的购入,建立合理的库存机制和配套的财务管理机制,以免造成资产的浪费或资金积压;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由于财务知识过时,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

三、加强疾控中心的财务预算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对财务管理预算的重要性的认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必须深入认识相关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完善相关的预算管理工作的组织体系。普及财务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各个部门认清职责,合作配合、共同参与,将财务预算管理工作的开展落到实处。此外,各部门对相关的财务管理预算的工作质量建立相应公正、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对相关工作机制的缺陷,进行渐进式幅度的调整,营造一个合理健全的机制。可以进行不定期的考核评价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组织培训并且鼓励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的学习,完成知识的系统更新,从而为机制的完善奠定基础。必须设立相应机制帮助部门进行沟通与协调,确定财务预算中存在的差异性,并深入了解探究生产财务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促进财务预算工作的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开展。

(二)加强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社会的各类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高效的信息化建设帮助疾控中心提高工作的效率,减少人为的失误造成的损失,所以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对疾控中心的工作开展极为重要。面对社会突发的传染病疫情,疾控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大大提升疾控中心的科学化建设水平和效率。同时,现代信息系统能够帮助疾控中心的工作更为连续、系统、全面地进行开展,为财务预算管理的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而且可以为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同时,对预算工作的执行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监控,一旦发现了异常,信息系统自动预警可以及时提醒相关部门进行处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便了对疾控中心的业绩指标完成情况的评价,能够大大地提高预算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范文3

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工作是其基本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卫生防疫的各项工作都要以卫生检验所提供的科学数据为准,因此卫生检验工作非常重要。

1 近年来,在基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检验工作容易被忽视,检验力量有下滑的趋势,分析有以下原因

1.1 大型仪器设备老化 受经济条件限制,一些陈旧的仪器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在工作条件不太稳定的情况下,测出的数据其准确性可想而知。

1.2 检验人员出现断层现象 这几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单位几乎没添加新的人员,检验人员更是短缺。卫生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没有新生力量的补充,原有人员在尽力完成现有的检验工作任务之后,没有太多时间学习新的检验技术,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1.3 人员培训欠缺 受经济条件制约,在检验技术进修培训方面还有大片空白,一些新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我们没有机会接触。

2 卫生检验工作在疾病预防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1 在食品安全方面 为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200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为了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就要增加对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提高技术水平尤为重要,卫生检验工作是增强食品安全控制能力的重要技术支撑。

2.2 在饮水安全方面,可以为政府监管提供饮用水卫生监测数据,开展水传播疾病因素的监测工作,对可能发生的水污染事件进行预警预测。

2.3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可以配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标本,现场毒物快速检测,实验室对毒物进行精确分析,为中毒患者的医疗救治和下一步再寻找毒物污染来源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建议

3.1 面对新的复杂的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仅要具备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还要有先进的样品前处理和分离富集纯化设备。

32 加强卫生检验技术队伍的建设

不仅要配置相应的专业人员,还要为他们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其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工作经验。

3.3 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范文4

【关键词】 疾控中心;疾病预防;疾病控制;对策

【中国分类号】 R4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304-01

疾病预防与控制的范围包括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三种疾病,一是传染病、营养不良性疾病和孕产期疾病,二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三是伤害与职业病。实际工作中,人们所指的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主要是关于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即狭义上的疾病预防与控制。在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务院体改办等8个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指出要在原卫生防疫站基础上,对其它卫生预防资源进行整合,分别组建卫生监督所和疾病预防中心,为政府卫生防病工作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为专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笔者结合近几年疾控机构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以下问题。

一、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现状

在2000年以后,我国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了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经历了2003年抗击"非典"的斗争后,公共卫生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届也日益重视这一问题。经过几年来的大力发展,我县疾病控制体系建设有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制定了各类应急预案。逐步的建立和完善各级重大疾病预防控制法律法规体系,使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有了法律和制度保障。

虽然经过我国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很多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控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些传染病在近几年来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通过分析近几年各城市递交的疫情报告:出现麻疹疫情;每年新增肺结核患者高达200多例,肺结核发病居高不下;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首例以来,截止到目前,全国已累计发现二十多万例HIV感染者,发病率达到了1/3,发病的患者中有4/5都已死亡。同时,近几年来,手足口病处于高发态势,对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各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长,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危害,每年都有很多人死于上述疾病。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已经从以往的防治传染病,过渡到了逐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病。

近几年来随着医改工作的深入反应推进,我国各级政府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逐渐加大了资金投入,拿出了专项经费用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和业务工作开展等。虽然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对于大部分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来说,显得很无力,对很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都是通过二类疫苗接种服务、卫生监测等公共卫生服务等来自筹资金进行发展。实际政府投入的事业经费很难充分的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使得日常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专项调查以及购置和更新大型仪器设备等经费都无法得到满足。特别是在添置必备的仪器设备上,亟待解决。如国家在2007年7月1日颁布实施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经费,仪器设备不到位,一直不能全面的开展检测工作。此外,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在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上很大,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享有的医疗资源十分有限。而且,卫生资源大部分配置在大中型城市以及大型医院。据统计,我国约80%的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地区,而且大部分又分布在东部大城市,城市中的医疗资源有2/3都分布在大型医院。据统计,整个疾控机构所有设备的总值,还比不上一个区人民医院的设备价值,而我国人口大多数居住的农村地区,卫生医疗资源缺乏,缺医少药现象非常突出。农村地区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能力很差,已成为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必须破解。

二、疾病预防控制的对策

㈠强化政府主导作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县体现各级政府为公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社会的职责。必须确保每个公民都享有基本的卫生保健权利,政府要发挥在制度建设、经费投入、资源配置以及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确保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公益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关键就是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责任机制。政府必须继续加大多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经费投入,一是硬件方面的能力建设,如基础建设、设备建设等,二是人才队伍的建设;同时,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事业财政运行的监督机制,对经费的投入和使用都进行有效的制度监督,使个性政策得到充分的执行和贯彻,再是落实政府的责任,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年终考核。要着力解决当前部分疾控机构存在的受利益驱动,公益性质弱化引发的问题。政府要大力推进疾控机构改革,工作的重点就是落实疾控工作的公益性。政府还应该建立长效的疾病预防控制的财政投入与补偿机制,使疾病预防控制的经费投入,尤其是用于重点疾病防控的专项经费得到保证。还要逐渐的加大对监测与防治研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经费投入,使疾控经费有了保障,扭转当前存在的疾控机构创收倾向,降低群众医药费用负担,同时加大疾控机构人员的工资待遇,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

㈡创新服务理念,加强服务能力:每个城乡居民的健康安全都与基本疾病预防控制服务息息相关,是疾控机构工作的重点。在工作中必须创新和完善服务模式和流程、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新型的疾病预防控制、科研和服务一体化工作格局。从技术性、学术性和服务性三方面入手,坚持以群众需求为中心,以工作需求为导向,提高服务水平,就必须要调整服务体系,科学、优质、准确地履行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提高基本疾控服务的水平。同时,要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免费的疾控服务,确保人民群众共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还应该加强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疾控工作,在政策上、资金上、待遇上倾斜,确保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到同等的免疫接种、疾病预防等基本疾控服务,缩小城乡居民基本疾控服务差距,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

㈢构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新框架:根据机构整合,预防归口,综合管理,功能重组的原则,调整疾控中心的工作科室,对疾控中心实验室的传染病预防、检验,慢性病预防以及健康教育等科室的技术力量进行重点强化。从而,在疾控中心建立以传染病防治,预防医学检验,慢性病防治, 预防性和法定健康体检,职业医学,环境医学, 全民健康教育等工作为重点的疾病预防、研究、控制、服务的新型框架。同时,还要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各类专业培训,把防疫工作者培养成一支专业素质高,知识全面的复合型防病队伍,能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立起健全的各项业务工作的等级管理体系,把常规的、基本的以及具体落实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都下放乡镇,逐步在居民区建立"区域卫生服务网",充分的利用好乡村这块资源,把疾病预防控制服务带到千家万户。使基层防病的重要关口和前沿阵地作用得以实现,实现疾控中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知,在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受到政府的重视是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政府重视是关键,资金支持是保证。创新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引进各种专业高素质人才。同时,要充分的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网络体系,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各实效性。各级疾控部门还要增强自身竞争力,积极拓宽有偿服务渠道,通过充分挖掘自身潜力来不断完善与发展自我,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庆锋.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09,(04) .

[2] 葛永宏. 山东省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困境分析与解决路径研究[D]山东大学, 2007 .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范文5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0年6月30日成立,距今经历了14年的风雨。疾控中心的工作职责是对传染性疾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其中传染性疾病包括39种国家法定传染病和新发、突发的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则包括大众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没病防着,有病处理。”邓瑛对疾控工作的内容做了一个简单概括。他说,疾控工作讲究主动出击,将影响人群健康的因素有效的消除,将卫生隐患消弭于无形。

站在抗击传染病最前沿

步入新世纪的这十几年来,邓瑛总是像个镇定的将军一样,站在北京市疾控工作的最前线,传染病大军一波又一波地来袭,也无法撼动他半分。他深知,北京作为首都,人口众多、流动性强,疾控工作不能有丝毫疏忽。“2003年抗击非典,2005年H5N1禽流感病毒肆虐,2008年负责北京奥运会的防控工作,2009年抗击‘甲流’,2011年又有了H7N9病毒……”这些年的种种冲击,也给邓瑛带来了宝贵经验。“首先消除传染源,将患有传染病的人进行隔离;然后切断传播途径,提醒市民开窗通风,减少集会。最后要保护易感人群,为没有患病的人群接种疫苗。”他总结道。

主动向健康隐患亮红灯

要把疾控工作做好,离不开健全的监测体系。据邓瑛介绍,通过70个监测网和几乎覆盖所有医疗机构的网络直报系统,北京市疾控中心可以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疾病防控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了给适龄人群接种肝炎、麻疹、水痘等疫苗外,对于没有疫苗的传染病,比如痢疾,我们会以健康教育为主,让市民注意便前便后洗手,食品充分加热等。”邓瑛说,“对于生活习惯和工作条件引发的慢性病,疾控中心会长期进行人群检测,提出预防的方法。”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范文6

    1.1科室的建设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承担着各类疾病防治及国家项目的常规日常工作。门诊部作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一个对外的服务窗口,它不同于综合医院的门诊部,其重点突出的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科室相对应建立的对外窗口,是一个主要包括健康咨询、健康体检、健康干预、健康指导、预防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具有疾病预防鲜明特色的门诊部。门诊可设有:①体检科:主要针对人群中亚健康人群的健康检查,对人群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为亚健康人群提供行为干预和生活方式指导,提高其生命质量。②牙防科:主要开展学生的牙防工作。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学生,尤其是中、小学生龋齿患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深入学校开展学生龋齿患病的普查,给予诊治,对学生不良生活习惯进行行为上干预的工作已刻不容缓;并对存在地方性氟中毒的氟斑牙给与相关的健康教育及干预。③影像科:既可以进行常规体检,又可辅助完成国家的相关项目,配合其他部门进行职业病筛查,还可以为中心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④皮肤、性病科:对性活跃人群提供检测及行为干预,有针对性地为公共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进行检测;对性工作者提供指导与干预,宣传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⑤预防接种科:扩大预防接种在人群中的范围,开展辖区儿童接种、查漏补种,改变人们普遍认为疫苗接种只是针对儿童的心理,提高成人接种疫苗的比例,扩大疾病接种种类比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及肺炎疫苗等,普及老百姓的疾病预防知识。⑥特检科:针对新疆地方性特有疾病如黑热病、布鲁氏菌病及包虫病等进行检测,提高流行区的检出率,降低患病率,为有关部门的科研工作提供合格、充足的技术参数。⑦慢性病防治科:对糖尿病、高血压等进行临床指导,为他们介绍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同时开展社区服务,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普查,给予社区内患慢性病的居民提供治疗及生活方式上的干预;另外还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立特定的科室,如结核病科、美沙酮科、艾滋病免费治疗科等[2]。

    1.2人员的建设

    包括门诊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门诊部工作人员相对复杂,既有编制内的在职员工,又有编制外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有临时聘用人员,这些人员融合在一个门诊部内,由于每个人的素质不同,加之其工作目的和态度也不尽相同,因此要使工作高速、正常运转必须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①要加强业务培训,使职工了解和掌握医学科学的发展动态。通过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使之跟上时展的步伐;通过加强服务规范教育,使职工严格要求自己,按各项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减少工作失误。实践证明,具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疾病预防门诊生存与发展的关键。②要注重加强职工的医德培养。建立道德约束和法制管理相结合机制,做到依法治医与以德治医相结合,使职工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其责任感,明确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树立起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③要尊重每个职工。以人为本,实行人性化管理的人文管理理念是现代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质就是要在实施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人为服务对象,以人为工作主体,解决人的需要,强化人的合作,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良好氛围,突出人的智慧、思想、道德、精神等因素的重要地位。④劳逸结合,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严格绩效和考勤制度,对违反工作制度的工作人员根据情况给予纪律和经济上的处罚;对勤奋工作、业绩突出的人员给予名誉和经济上的奖励。门诊的制度建设门诊的各个科室要严格执行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严格按照卫生行政部门颁布的行政法规开展工作。制度化建设使工作、行事有章可循,是处理医患关系尤其是处理医患矛盾时的重要依据,是不发生重大医疗事故的重要保障条件。

    2门诊建设的管理

    一般来说,门诊机构管理可分为两部分:门诊机构的经营管理(包括人、财、物、信息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业务管理(包括医疗、护理、检验、科研等)。与此相适应,门诊机构有两套相互独立、相互依赖的管理机制,即经营管理机制和业务管理机制。门诊机构业务管理机制主要处理医疗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医学的应用和实践,有相对独立的规律和要求,一般不受社会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直接影响。门诊机构运行机制则主要是处理医疗活动中人与人、人与机构及社会的关系,包括门诊机构内部领导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劳动组织制度、经济运行与补偿制度等内容,受制于整个经济体制,也受制于门诊机构的管理体制。营利性门诊机构的管理,应以市场经济原则为指导,但这并不是说可以牺牲杜会效益。相反,作为具有特殊行业性质的预防医学门诊部,无论是营利还是非营利性的机构,始终应将杜会效益放在首位。所以,一切诊疗应坚持杜会效益为首位,实现杜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以提高杜会效益促进经济效益,通过提高经济效益、增进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

    2.门诊的营销

    门诊营销在门诊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营销方案可以带来良好运转和经济收益。门诊的营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专家坐诊:目前常见的方法,是大医院的医生(一般是退休)到门诊定期坐诊,以此提升门诊技术形象。若无此方面资源,可设法打造门诊内权威医生品牌,建设自己的专家品牌。好的专家旁边都有一部分患者,患者又是单位宣传口碑的重要媒介。②价格打折和优惠促销:将国家的政策和疾病预防控制项目相结合,把健康教育与门诊服务结合成一体,提高患者的认可度和门诊的知名度。③办理健康优惠卡及免费的广告宣传单:结合国家项目和门诊的实验室组织健康体检,办理优惠卡及费用包干,既增加社会效益又增加经济效益。④口碑传播:首先靠良好的服务赢得患者自发的口碑宣传,其次就是门诊有意识地引导口碑传播。常用方式是分阶段提炼典型案例,在患者就诊时,由医务人员“不经意”地透露出来。⑤贴心服务:对待患者宛如亲人,入门诊如回家般舒适,让患者感觉到温暖。⑥联合推广:在当地电视台插播健康教育宣传时附注门诊广告,提高门诊的公信力。⑦努力提高门诊的外部形象,给患者以可信感,同时注意加强门诊内部的广告宣传,提升患者对疾病的敏感意识。⑧搞好公共关系:即做好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监督部门、新闻媒体等的公共关系,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另外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不同宣传主题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撰写和完善各种健康处方。充分利用媒体造势,积极地参与和组织每个“主题活动日”的活动,扩大门诊部的影响,从而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