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范文1
中图分类号:R197.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03-0012-02
根据巴中市市政府与巴州区区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要求和安排部署,巴州区宕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宕梁卫生院转型而来,于2010年4月正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现就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行半年来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改进措施提出建议。
1 基本情况
宕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现有业务用房360m2,病房3间,床位6张。其中:普通病房2间,床位4张;妇产病房1间,床位2张。设内科、中医科、妇幼保健科、妇产科、牙科、理疗康复科、中药房、西药房和B超室。有职工10人,其中:主治医师3人、医师3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工勤2人。职工中有大专4人、中专2人。辖区服务人口39 860人。目前建立健康档案2 865人,其中60岁以上2 500人,3岁以下365人。2010年4-10月,该中心各项业务收入204500元,其中药品收入122 000元,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费用52 000元。
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优势川
2.1 方便群众看病 该中心位于后河片区,属于城乡结合部,辖区有近4万人口,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方便了老百姓就近和及时看病,实现了老百姓小病在社区治疗的需求,有效缓解看病难的问题。
2.2 费用低 卫生服务中心坚持公益性质,做到药品销售零利润,按药品进价销售,让利于民。各种诊断和治疗收费低,降低了老百姓看病的成本。
2.3 及时报销新农合费用 辖区城郊结合部还有部分农民,在该中心接受诊治结束后可以就近和及时报销部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
2.4 及时出诊辖区群众在深夜遇到突发疾病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可以就近出诊,及时上门提供卫生服务。
3 存在的问题
3.1 业务用房紧张中心不能完全按科室设置房间,不同科室的医生挤在一起办公,药房和医生办公室挤在一起,不符合卫生学和无障碍的基本要求。
3.2 设备配置简陋 医生看病基本还是老三件,仪器配备还不能满足服务功能的需要。
3.3 服务功能还没有完全到位 还没有完全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能,提供全方位的卫生服务。
3.4 人员配备和学习培训还需要加强 中心人员配备不符合要求,而且在职人员也没有接受上级医疗机构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
4 对策
为更好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服务职能,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笔者提如下建议:
4.1 继续加大投入 上级政府要按照公共财政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已出台的各项卫生投入政策,将社区卫生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的增加逐步加大投入。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必要的业务用房和医疗卫生设备、设施,核定安排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建设经费,对人员业务培训和房屋修缮给予适当补助。
4.2 充分发挥职能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要求,体现社区卫生的公益性,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突出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和社区基本医疗服务的功能,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发挥全科医学的特点,在社区范围内,以家庭为单位,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充分体现方便快捷的服务特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4.3 加强医护人员队伍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按照服务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实行以编定员、以事定岗、公开招聘、合同聘用、岗位管理、绩效考核等办法,提高中心职工的积极性。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岗位培训和多种形式的继续医学教育,不断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业务技术水平。
4.4 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规章、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逐步实现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制定人员岗位责任制、在职教育培训制度和各项卫生技术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要制定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制度。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院和区级以上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通过多种形式对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将参保人员在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住院治疗和治疗特殊疾病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从政策上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的正常运行提供保障和便利。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范文2
(一)以政府为主导,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构建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是当前深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城市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社区卫生服务功能的完善、网络的健全和运行机制的转换,将对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以及医疗保险制度功能发挥产生重要的影响。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发挥医疗保险对定点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项目管理的作用,促进新型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的形成,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便捷、经济的服务优势,更好地满足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
(二)基本原则。坚持城镇医疗卫生体制、药品生产流通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度三项改革同步推进的工作方针,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研究完善城镇医疗保障制度,不断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坚持保障基本医疗需求的原则,合理确定医疗保险基本保障项目,引导参保人员合理利用医疗服务,确保医疗保险制度稳健运行;坚持严格管理和改善服务并重,强化对医疗服务的监督管理,优化对定点医药服务机构和参保人员的服务;坚持因地制宜,积极推进,配套实施,鼓励探索创新。
二、积极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范围
(三)要根据当地政府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随着医疗保险覆盖面的扩大,积极扩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范围。允许各类为社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基层医疗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以及门诊部、诊所、医务所(室)等机构)申请医疗保险定点服务。
(四)在坚持医疗机构定点资格条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定点资格条件。取得医疗保险定点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须符合当地政府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达到国家规定的医疗技术人员和设施配置基本标准,严格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规范内部运行,有明确的基本医疗服务和药品使用范围,执行物价部门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和药品价格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财务管理制度,管理人员及医务人员掌握医疗保险的各项政策规定,具备医疗保险信息管理要求的基本条件等。
(五)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按规定程序及时审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出的申请及有关证明材料,并及时向社会公布取得定点资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名单,供参保人员选择。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及时根据参保人员选择意向确定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并签订定点服务协议。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要同步审查,均符合条件的要同步纳入定点。对由定点基层医疗机构转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可通过签订补充协议的方式继续定点。
三、切实将符合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支付范围
(六)要在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范围和医疗服务设施标准规定的范围内,根据物价部门制定的社区卫生服务价格标准,对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一般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等基本医疗服务进行逐项审定,明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社区医疗服务项目。要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制定的家庭病床建床标准及管理规范,制定医疗保险家庭病床管理办法,明确家庭病床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的范围。参保人员发生的家庭病床医疗费用,符合出入院标准的由医疗保险基金按规定给予支付。
(七)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公平享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面向辖区居民提供的健康教育、健康检查、预防保健、建立健康档案以及慢性病和精神病社区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其中按规定应免费提供的服务,医疗保险基金和参保人员个人不再额外支付费用。
四、完善参保人员利用社区医疗服务的引导措施
(八)参保人员选择的定点医疗机构中要有1-2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保人员可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其下设的1家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定点。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直接与社区医师签订服务协议的定点管理办法。在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探索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和开展社区首诊制试点。允许参保人员到定点零售药店直接购买非处方药和持定点医疗机构医师处方购药。
(九)适当拉开医疗保险基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中型医院的支付比例档次。不断完善医疗保险费用结算管理办法。有条件的地区,对纳入统筹基金支付的住院和门诊特殊疾病的医疗费用,可探索按病种确定定额标准,由统筹基金和参保人员按比例分担的费用结算办法。
五、加强医疗保险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与服务
(十)要将有关部门制定的用药指南、诊疗规范、处方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等有关办法或标准纳入定点服务协议,作为日常监督检查和年度考核的内容,并与费用结算相挂钩。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定点服务评议活动和信用等级评定,建立定点医疗机构费用信息公布制度、违规行为举报制度和参保人员满意度调查制度。要根据日常监督检查、考核评议以及参保人员满意度调查的结果,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定点资格和定点协议的动态管理。对不规范医疗行为严重、发生医疗保险欺诈行为、定点考核不达标以及参保人员满意度低的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要解除定点服务协议,追回医疗保险基金损失,并报请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取消其定点资格。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范文3
会议听取了卫生部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意见的汇报。会议认为,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卫生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明显改善,为保障人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疗体制改革通过试点摸索了经验。但也要看到,在城市卫生事业发展中还存在优质资源过分向大医院集中,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短缺、服务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群众基本卫生服务需要等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努力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到底如何深化改革?如何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呢?会议和指导意见中的一些关键词可以让我们逐渐对将来的社区卫生服务有一个初步了解:
关键词组一:公益性 政府主导
会议指出,发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坚持公益性质,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多渠道发展;坚持以调整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为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以地方为主,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说,国务院出台的文件明确提出,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各级政府要加大力度,保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们探索近十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结论。如果这一点不能够保证的话,就将影响到整个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与此同时,我们要引入社会力量,要解决好政府主导和利用社会力量共同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问题。当前各地也有一些探索,怎样既引入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又保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出现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这仍然是一个考验。尽管现在有一些经验,但是这仍是下一步工作中需要解决的,要处理好政策和实际操作的关系。
小结:社区卫生服务必须是公益性的,为了保证公益性,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政府主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大对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地方政府要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服务投入机制,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给予必要的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
关键词组二:首诊制 双向转诊
会议指出,政府鼓励各城市试推社区医院“首诊制”,探索建立社区医院与附近大医院的“双向转诊”制,努力实现城市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方便居民在社区看小病,发现大病症状向临近大医院转诊,减少患者辗转求医的环节和花费。
在社区开展首诊有几大好处:第一,能够合理分流门诊病人。大家现在说看病难,最突出的是到大医院排队挂号难,实际上在国外,大医院几乎没有门诊部,到大医院看病都是由社区医生转诊,社区医生能够帮助患者找到更合适的医院和医生。作为一个居民,不可能对各大医院的特点、某一个医生的水平了解得很清楚。但是作为社区卫生机构,由于从事这个工作,了解这方面信息,会根据每个居民的实际需要进行转诊,所以,在社区首诊有合理性。 第二,费用低。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就是能够保证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得到有效和价格低廉的治疗。如果出现一些症状,不到社区,而是直接到大医院,不仅挂号费劲儿,而且按大医院的服务模式,必然会多做一些检查,费用就高了。
1997年中央提出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时便在探讨如何把社区的工作和医院的模式有机结合,构成新型的城市医疗体系。双向转诊是这个体系中一个有机的联系纽带。截至到目前,许多地方都在探索不同方式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的双向转诊制度,出现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核心都是一个,就是要两者明确各自的职能定位,形成优势互补,而不是互相抢夺医疗市场。实际上,如果它们的职能定位准确,双向转诊是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的,会把社区的门诊服务和医院的治疗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小结:就推行“社区医院首诊”有何困难的提问,卫生部妇社司司长杨青坦言,就目前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水平来看,这还是一个难题。不过他透露,各城市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目前正在努力提高对社区卫生的投入和技术扶持。杨青认为,目前要培养居民“小病在社区,大病转诊到大医院”的观念,首先应提高社区医生的疾病诊断、大病发现和健康管理能力,让居民感受到到社区医院首诊方便、安全、便宜。
关键词组三:职能 预防保健
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职能已经被多次强调,但是在总结前几年的发展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社区卫生服务在落实预防保健工作中不到位,主要的原因就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运行机制,如果不能保证它的公益性,不能保证运行经费,可能就会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问题。所以,这一次国务院出台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预防保健方面的功能。
在英国的社区里,高血压、糖尿病人整整一年都不到大医院去,因为在社区全程管理下,如果社区医师认为某个病人有需要,会把大医院的专科医生请来,根据患者个人的情况对处方进行调整,然后在社区继续观察。这次的“指导意见”特别强调,要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预防保健方面的职能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指导,把一些工作从预防控制中心移交给社区做。因为社区更贴近群众,他们有能力做得更好,做得更细致,这是国务院的“指导意见”里重要的内容。
小结:社区卫生服务中预防保健职能的加强是社区卫生服务公益性的重要体现,所以预防保健功能将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项目。
关键词组四:医疗保险
“指导意见”指出: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在医疗保障中的作用。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引导参保职工到社区就诊。积极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截至到现在,从医疗保险制度来讲,国际上分几大类型,主要包括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医疗保险制,以德国为代表的社会医疗保险制,还有以美国为代表的以商业保险、市场机制为主的保险制度。但是,这些国家都无一例外把社区服务作为医疗服务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在我国,把一些合格的社区卫生机构纳入到医保定点单位当中,很多地方没有落实,这是影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原因。这次国务院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将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到医保的定点单位中来。
根据国际的经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能够为医疗保险起到一个“守门人”的作用,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卫生部门将积极配合社保部门,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我们也希望社保部门能够按照国务院的指导意见要求,尽快把一些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到定点机构之中,这样会使社区居民能够更多、更好地利用这个机构接受服务。否则,因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在社区看病的费用不能够报销,无形中就会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同样,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在老百姓心目中的认可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小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纳入到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之中,而且将会得到比大医院更加优惠的报销政策。
关键词组五:人才 队伍建设
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说,作为卫生行政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大培训社区医生的力度。为什么需要培训?是因为社区服务不同于医院模式,虽然看起来都是医生,但是在社区和在医院工作确实不同。基层医院转变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是简单的把牌子一换,昨天是街道医院,今天是社区服务站。在国外,社区医生叫全科医生,就是要求知识面全,要对辖区内的老百姓的常见病有足够了解,而且对大病能早期发现。所以,对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是下一步的重要工作,
指导意见指出: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建设。推进全科医师和护士岗位培训,建立医院和预防保健机构支援社区卫生服务的制度,鼓励和组织大中型医院医务人员到社区为居民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准入和退出机制,改革人事管理、收入分配制度和财政补偿制度及方式,确保服务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能不能做好,非常重要的一个制约因素就是合格的全科医生。从数字上看,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需要10万人,但是现在真正接受过规范化培训的仅有几千人。卫生部应该加大这方面的力度,这在国务院的“指导意见”里有明确的规定。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范文4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CHSIS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基础管理、医疗管理、预防保健和综合管理四大功能系统。其主要特点是把医疗同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相结合把费用使用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把行政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从而使该系统能够为管理机构提供决策支持能够为科研机构获取包括卫生经济学等方面信息。
设计原则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遵循实用、先进、稳定、开放、可扩展、安全和经济的设计原则。
实用性与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考虑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业务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要求进行适度的技术选择及设备选型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的线路资源和设备资源实现资源复用避免重复建设。
先进性与成熟性相结合的原则:所选用的技术及设备应反映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水平在设计中采用成熟的技术体制同时具有一定的前瞻性、符合较长时期内通信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确保系统处于主流及先进地位。
标准化与开放性原则:选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网络接口类型及协议系统应具有高度开放性和厂商无关性确保不同品牌及型号设备之间的兼容性和协同运行能力为用户业务开展提供灵活且较少约束的开放环境。
高可靠性与安全性原则:应从系统结构、技术措施、设备选型以及厂商的技术服务和响应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确保网络运行的安全可靠和容错能力。
易于扩展和升级的原则。
良好的可管理性和可控性原则。
基本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应具备以下基本功能:①调档:能方便地应用IC卡或直接输入档案号、身份证号、姓名、电话号码等调出各类档案。②输入:根据菜单提示界面以档案原样展开采用人机交互方式录入信息。方便地应用系统预设辅助录入系统、自动生成编码以及逻辑判断自动生成家系图等防止或减少录入错误。③查询:采用简单查询和复合查询模式能随时调出某人的档案或随时查询档案中的某个项目。④统计报表:对同一份档案中的内容及不同档案的相同项目进行汇总并计算相应的指标自动生成统计报表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情况统计、预防接种统计、孕妇基本情况统计、药品消耗、经费核算等报表。⑤数据分析:系统按条件对数据分析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行描述性统计如性别、年龄、职业、疾病等生成统计图和统计表。二是推导性统计分析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等。⑥数据生成与评价:系统根据录入信息可自动生成高血压等级、BMI、腰臀围比值、预产期等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病人可按血糖、血压值生成时间动态趋势图。⑦筛选、排序:按条件系统对数据进行任意筛选、排序。⑧输出:以多种方式输出如屏幕、打印机、软盘等。⑨联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卫生局、医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个人之间可经电话线连接通过Internet实现在线服务也可建局域网实现数据资料共享以及一些其他数据处理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的意义与发展趋势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范文5
本文分析我市目前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促进双向转诊发展的建议。
1 双向转诊发展现状
目前,我市已建成1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346个,覆盖了32个区县约500万人口。按照市政府规划,到2010年,全市将新建200所社区卫生机构,覆盖人口达到1000万,主城区及中心区每个街道都将拥有一所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步行不超过15分钟,就能到医院接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居民“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双向转诊看病模式将成为我市2010年社区卫生规划的重要内容。2006年重庆市开始着手推行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试点工作,渝中区作为重庆市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试点区,率先在重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重庆市急救中心推行双向转诊。两家医院均与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4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制定了双向转诊条件、程序及监督管理制度,双向转诊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双向转诊存在的问题
2.1 病人转入容易, 转出难:目前,转入病人的人次数在转诊病人中所占的比例均偏大, 且转入病人绝大多数来自下级医院, 而从平级和上级医院转来的病人少, 转出病人则多流向了比原住医院等级高的医院, 而向平级和下级医院转诊的病人少。这主要是由于转诊医院之间经济利益分配关系还未完全理顺,医护人员及居民对双向转诊制度认知度不足。
2.2 相关配套支持政策不够完善:在当前医疗改革的要求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承担居民慢性病、常见病的诊疗工作, 并要提供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六位一体”的全科服务, 以发挥社区卫生服务连续性、主动性的特点, 从而整体上提高我国居民的健康水平。而目前, 我市公费医疗政策还是直接定点大中型医疗机构;物价部门还没有合理调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收费标准, 没有在收费上与大型综合医院拉开明显差距,体现不了社区卫生服务在节约医疗费用、降低患者医疗负担的优势;许多有社区特色的卫生服务项目如家庭病床等还没有纳入医保范畴等,影响了双向转诊的开展。
2.3 未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双向转诊条件、程序和监督管理方法:在实施双向转诊过程中遇到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病人需要转入(转出),该如何转诊,如何实现便利、畅通的转诊。目前我市对双向转诊条件、程序和监督管理方法尚未制定出统一的标准。虽然上述两家市属医院已着手制定了局部范围的转诊条件、程序及监督管理制度, 但还不够完善, 不能在全市范围推广和统一。
2.4 社区医疗机构自身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患者舍近求远,即使是在社区医院就能诊治的疾病,也要到市内甚至国内一流医院去诊治。这样,不但患者要耗费大量时间和财力,同时也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之所以形成这一现象,关键在于患者对社区医院信任度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4.1 投入不够,社区医院设备匮乏:我市主城区多数社区医院在硬件上存在先天不足:许多社区医院的医疗器材只有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氧气筒。如:渝中区抗建堂社区卫生服务站连冰箱都没有,值班医生一直埋怨某些特殊药品无法冷藏储存。而抗建堂社区卫生服务站、金银湾社区卫生服务站等还是全市的规范化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他档次更低的可想而知。重庆市卫生局的最新调查显示,我市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去年人均投入仅仅0.45元。
2.4.2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我市社区医生约1万名,其中全科医生仅3000多人,社区医院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尚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阻碍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社区医院其实是“换汤不换药”,人还是原来企业医院或街道医院的人,换了块牌子而已。二是有些社区医院聘请的是退休的医生或刚从卫校毕业的护士,有些社区医院把刚大学毕业分来的年轻医生派到社区去锻炼。市卫生局统计显示,全市半数社区医生没经过专门的岗位培训。
2.4.3 社区医生收入较低:我市社区医生的平均工资水平为1000元左右,他们的期望工资则为1800元。而在北京等大城市,社区医生最低年薪为2.8万元,最高的已经达到4.5万元。我市社区医院病人少、医生收入低,技术无法提高,每年都有人以考研或跳槽等方式离开。目前我市一万个居民仅配备有1名社区医生,而社区卫生规划则希望一万居民至少配备有2~3名社区医生,因此应尽量通过提高社区医生待遇来吸引更多全科医生从事社区卫生服务。
3 双向转诊对策思考
3.1 改革运行机制,加大社区医院的扶持力度:双向转诊制度的完善需要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将病人留在社区,才能长期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审批和执业登记管理,严格按照基本标准和服务功能要求,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明确执业范围,健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二是建立社区基本医疗服务项目清单、基本药目清单、基本诊疗技术目录等规范管理制度。规范收费,严厉查处乱开药、乱检查、乱收费等不合理医疗行为。三是完善考核机制:改进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加强执业监管,建立逐级考核、多方评价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绩效考核评价机制,把辖区居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考核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业绩的重要标准,对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工作人员,要及时调整、退出,保证服务质量。四是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扶持力度,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要提供工作经费,配备基本设备和房屋等设施,将社区卫生服务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推进社区建设、扩大延伸收入自主分配权等方面给予实实在在的支持,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发展条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2 明确其功能定位,出台双向转诊实施过程的相关规章制度: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结构调整,对其功能进行合理定位。社区医院在服务内容上应该进一步向预防、保健、康复、咨询、健康教育等倾斜。在医疗服务中,进一步提高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和改善服务环境,以质优价廉、方便舒适的服务吸引社区居民。综合性医院则需提高住院服务的水平,提高对急、重、疑难病症的诊治水平,提供良好的医疗环境。同时继续加强在妇女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的特色服务,及开办新的特色服务。
在实施双向转诊的过程中应明确规定,向上转诊的指征主要包括诊断不明确的疾病, 复杂疑难疾病、危急重症、诊断明确但条件所限无法治疗的疾病等;向下转诊的指征主要包括康复期病人、诊断明确的慢性病人等;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设立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负责接待转诊病人, 监督双向转诊的实施, 保证双向转诊的真正畅通, 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医疗服务。
3.3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应向社区卫生服务倾斜:双向转诊的运作需要良好的环境支持,国家政策明确规定把符合基本医疗保险有关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大型医院就诊时可实行不同的医药费用自付比例,引导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诊治一般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具体提出以下建议:(1)加大社区医院和大型医院间医疗服务价格的差距,并且应实行差额较大的费用自付比例,从而通过价格杠杆引导患者和参保人员在社区医院和上级医院之间合理流动。(2)将合格的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全部纳入医保范畴。(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病床报销比例应高于综合医院,引导病人向社区转诊。
3.4 合理调整医疗机构间的经济利益,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从一定意义上讲,实施双向转诊是转诊机构经济利益的分配活动。因此,在以病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兼顾转诊各方医院的利益才能使该项措施长久地实施下去。建立双方能够接受的转诊利益规范,如签订转诊合同或协议,是保证双向转诊持续运作的内在要求。这种转诊合同或协议,围绕着转诊机构的经济利益,规范和明确合同或协议双方的转诊责任和行为,如转诊的条件、转诊程序、联络方式、奖惩措施等。
3.5 加强全科医生的培养,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全科医生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标志。因此需要制定全科医师培训规划和相关配套政策,根据实际情况, 缺什么“补”什么, 尽快培养出与国际接轨的全科医生, 以保证社区卫生服务质量, 吸引更多的病人就诊。一是定期召开定点医院相关专家和社区医生的座谈会,加强专科医生和社区全科医生的沟通和了解,促进学术交流和业务往来;二是制定相关政策,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三是鼓励医院专科医生进入社区实践,了解社区医生的具体工作和双向转诊的程序,以便更好的开展双向转诊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特点范文6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医药需求;供应链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122-03
1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药物需求调查
我国医药服务终端主要为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连锁药店,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服务备受关注。搞好社区卫生服务,努力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要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有力保障,需要研究社区医药需求及供应链管理,从体制、机制上探索解决原有医药供应链长度过长、中间环节过多、药品价格居高不下等问题的有效办法。为了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现状,笔者设计了社区医院和患者(社区居民)两种调查问卷,社区医院调查问卷主要包括以下问题:正常情况下来社区医院就医的病人日均数量、一般来社区医院就医的病人的疾病种类、本社区医院需要的医药用品的数量及种类、医药用品采购与物流渠道(集中配送/分批采购/单种采购、直接药厂进药/一级批发商进药/二级批发商进药、运输方式采用己方运输/药厂/中间商代购运输承包给第三方物流)、是否购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用药参考目录外的新药、运输包装与货物装卸、配送药物的频率、药品的仓储、关于多余/过期药品的处理、医用垃圾的处理、花费在物流方面的费用等。社区居民调查问卷包括基本信息,病人生病时对医院的选择标准会有某些偏好,在健康时对于保健的态度等也会有一些偏好,问卷中设计了一些可能会影响居民做出选择的选项,请被调查者对每个选项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
1.1 项目调研中所调查的社区医院分类
所调查的5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有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设立在居民社区里的医院,负责一定区域范围的卫生工作,其下属有一些社区卫生服务站,具体数量由所管辖区域大小决定。大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药品采购同时兼管医疗垃圾的处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宗旨就是让“社区居民小病不出社区”,社区医院医治不了的疾病,患者再去大型综合医院医治,达到病人分流的目的,缓解了“看病难”的问题,政府通过集中采购药品,同时药品限价销售,也解决了“看病贵”的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立在居民社区。由于社区的大小不同以及社区周边的医疗状况不同,所以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大小规模也不同。大型社区里所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模比较大,工作人员达到十几人,小型社区里所设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模比较小,工作人员只有两三人;还有一个影响社区医院规模的因素就是该地区的整体医疗水平的高低,包括周围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数量,是否有三级医院以及交通是否便利等。
1.2社区医院的日就医人数及疾病种类
社区医院存在的价值在于社区居民的普遍认知和接受程度,直接表现就是社区医院的日接待人数,所以社区医院的日就医人数是衡量社区医院的作用大小的重要指标。就所调查的5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来看,社区医院日就医人数大体分布在30-60之间;一些小型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工作人员少、地理位置不佳或地处大型综合性医院附近,缺少特色服务等原因,日就医人数仅为10人左右;一些规模大、设施齐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则可接待100-200人,最多的达到日均600人,就医人数与大医院成千上万人不可比拟。来社区医院就医的病人的疾病种类多为中老年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还有一些常见病,如感冒、外伤、肠道疾病等。因为社区医院距离近,而且是医保定点单位,很多中老年病人又需要长期看病开药,所以他们会选择这里;对于年轻人,感冒发烧之类的小病也会选择方便的社区医院前来就医买药。
1.3社区医院的药品种类和药物配送
社区医院就医的病人的疾病种类决定了社区医院需要的药品种类,大多为300种左右。基本上为规定的限价药,但由于其中不包括儿童用药和保健药品等,一些医院也会在该范围外选择日常所需药品,总数量为400种左右,药品的种类以针对常见病为主。为了安全起见大部分医院不会选择医生不熟悉的新药,遇特殊病人会建议转院,少数医院会根据情况选择进新药。以目前北京市为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网上订药,药品由医药公司统一配送。订单提交后48小时内就可以送药上门,由送药人员负责装卸工作,大大方便了社区医院工作。大部分医院每周进一次药品,根据规模不同还有一周两次及两周一次的社区医院。在遇特殊情况可以随时补药。为保障配送及时、有效,目前北京市负责一级配送的两家医药企业嘉事堂(负责海淀与门头沟的配送)和医药股份公司(负责其余区县配送)会与各个区县的药材公司合作,它们作为二级配送,这样就缩短了运输距离。运输时间基本为半小时内,郊区县会稍有延长。运输车辆为面包车、金杯车、厢式货车之类的小型运输车辆。因为订药频率高,不会出现运送大量药品的情况,使用这样的车辆一般不会造成运输空间浪费,且行驶方便、灵活。配送企业遇到的问题是统一配送费率不能应对实际需求的动态变化。
1.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对社区居民的调查显示大部分人是接受社区卫生服务的,认为就医方便,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可以医治。但是也有一些居民认为社区医院的医疗水平有限,药品品种少,更愿意选择市、区级大型综合性医院。中老年人比较看重就医的方便程度,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以及是否为医保定点单位,年轻人大多对后者并非十分看重。要想使社区医院得到更多认可,提高专业水平很重要,如果只是充当一个药店的角色就很难称之为卫生服务机构了。同时现在平价药房已深入社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一种威胁,要求社区医院显出自己的特色,可以增加一些贴近百姓生活的项目,如保健、体检、讲座等,不但使医院收入增加,居民也能从中受益。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系统建设亟待加强。现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了电脑并采用了上网采购药品的方式,进行电子化管理,但是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系统还没有建设。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使社区卫生服务站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实时沟通,通过网络采购药品,可以降低采购成本,强化绩效管理。
2 社区医药供应链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跟其他医院是有本质区别的,医院的主要服务是治疗大病重病,社区卫生服务主要是做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和基本医疗工作。实地调查和近年来社区卫生服
务机构的发展现状说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点基本固定,就医病人多为中老年疾病和常见病,医药需求特点表现为数量稳定、品种变化不大。既不同于高级别医院的医药需求,也不同于药物品种范围广泛的药店,为医药压缩流通环节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做法是社区药品实行政府集中采购,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也有部分地区是政府组织一定数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集体采购。
在社区医药流通渠道中采购由政府医药管理部门承担,或者政府部门组织社区医院集中采购,流通企业的主要功能是统一配送社区医药,配送费率基本上通过招标固定。实际上社区卫生服务是依靠政府的行政办法提供公共产品,体现出社区卫生的公益性。提高社区医药供应链效率,简化生产企业、医药流通企业到终端的流通环节,实现信息透明可视,是目前医药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要形成供求信息共享、信息及时交换的供应链,要求医院自身和供应商的信息系统比较健全,现在只有少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健全的信息系统,需要政府加大投资或者制定政策引进企业投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信息系统。
社区医药供应链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追求各自的利益,患者希望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满意的服务,医生希望以恰当的服务获得合理的报酬,社区医院存在的价值在于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收益,医药流通企业和生产企业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对社区医药供应链的集成和管理就是平衡各方面的利益,达到人人都能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最终目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实际上是市场主体,而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流通渠道中采购、销售、配送三统一的政策使生产企业丧失了市场定价权,通过固定费率招标遴选的药品配送同样使流通企业陷于被动接受的境地,使制药企业利润降低,有的甚至出现亏损,流通企业面临同样的困境,社区医药配送的特点是批次多、数量小,带来的问题是配送成本高,入不敷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与企业的营利性是矛盾的,医药流通涉及生产、采购、销售、物流、消费多个环节,保证社区用药的前提条件是给生产企业、流通配送企业都留有一定的利润空间,才能调动相关环节的积极性,社区医药供应链才能长期稳定地运营下去。
流通环节少、结构简单的社区医药供应链与普通产品(服务)供应链有很大区别,普通产品与服务供应链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中心,是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间形成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供应链上追求整体利益、整体竞争力和赢利能力;供应链上一般有典型的供应链主导企业,主导企业是生产企业或者是流通企业,企业之间依靠经济手段发生联系,主导企业协调供应链的各方利益、控制经营绩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企业间的资源,如以药店为终端的医药供应链。而社区医药供应链的形成完全靠行政力量将各个环节联系起来,而各方所追求的目标是不同的,甚至是冲突的,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之所以进入社区医药供应链,主要原因是社区医药消费需求目前数量不大,在企业经销总量中80%-85%都是供给大医院的,药店和社区医院的份额不会超过20%,但社区医药需求的潜力非常巨大,2008年9月初南京、苏州等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人次已占当地门急诊总量的40%左右,目前企业保本甚至赔钱生产、销售和配送社区用药是看好未来潜在的大市场。
社区医院的公益性与企业的营利性之间的矛盾如何协调是这一供应链管理的难点,短期来看社区医院以其方便的地理位置和限价药品降低看病成本,确实分流了一部分病人,近期收效明显。但长期来看又产生了新问题,生产企业的生存和配送企业的经济效益受到影响,医药费用降低实际直接来自这两类企业的让利,供应链管理追求整体利益、整体竞争力和多赢,如果只看到患者的利益而忽视了企业的利益,这条供应链的合作关系就不可能维持,如何随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而与相关企业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据统计全国共设置2.3万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若按平均每家每年药品、器械销售额为60万元计算,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市场份额将达140亿元,约占2100多亿元的总市场容量的6.7%,目前社区医药占有比较低的市场份额。如果没有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大环境,以目前医院垄断80%的药品市场现状来看,医院是医药工,商企业最大的买方,垄断了药品销售市场,对广大患者而言医院是具有绝对垄断地位的零售商,单方面强调社区医药供应链的构建和运作,而社区医院采购药品的市场份额不能有效提高的话,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不过是良好的愿望。既然社区医药供应链是政府主导型的,政府的作用就非常重要,未来社区医药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应该由政府相关部门针对社区药物的生产、采购和配送环节、品种选择、销售定价、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有力措施,保证安全有效的社区药品生产和经济方便的药品供应,提高社区医药供应链的竞争力,使其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