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1
关键词: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现状
前言:工程建筑的成败在于质量,而建筑材料的质量是建筑工程最根本的基础,放任了建材质量的控制与检测,工程整体质量便无从谈起。近年来在一些工程建设中暴露出来的严重质量问题,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建材市场的良莠不齐以及建材检测的控制不力。
Abstract: China's building materials quality control form is very serious, so the research on China's building materials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ver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ty detection, put forward a few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building materials quality inspection measures.Keywords: building materials quality inspection; present situation;
中图分类号:TU5
一、建筑材料质量检测发展现状以前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控制工作主要是以施工的单位来自行进行控制的,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不断的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了以质量监督站为主的质量控制体系。但是建材检测工作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假、低、缺”的现象。假,集中表现在检测的试件假、过程假、数据假、结论假;低,表现在检测人员素质低,检测技术水平低,检测管理层面低;缺,表现在缺乏管理手段,缺乏技术措施。长期以来,检测工作都是沿用了以前传统的手工填表工作,这就造成了工作人员的工作较为复杂,加大了工作量。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技术水平落后,工作效率低下是管理难的主要问题。近两年来,随着一些工程质量检测管理程序的不断开发和应用,许多检测机构也相应摆脱了全人工操作的问题,全面改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检测机构自身的检测和管理水平,以适应当前工程质量管理的主要工作形势。二、建筑材料质量的检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检测项目
检测试验项目施工现场所用的建筑材料品种繁多,进场需检测,试验的材料检验项目要服从国家、行业及当地建设主管部门或(所属有关部门)的规定。比如混凝土用的水泥,需按批检验其安定性,强度,凝结时间和细度。
2.取样试样
取样试样取样要有代表性,一般是以一批材料(不同材料每批数量不同)不同部位(随机抽取规定数量的样品钢材是从规定部位截取),即不仅取样数量要正确。取样部分及方法也要按规定进行。试样的数量关系到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数量过少,取样部分及方法的偏差.都会使试验误差增大.甚至会得出相反的结果;但是,在实际检测中常常出现取样不具有代表性、取样数量不够。取样方法不正确等。
3.环境温度与湿度
温度和湿度对一些建筑材料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故在标准中对材料养护,测试时环境条件有明确规定,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定.试验结果才具有可比性;如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等防水材料,其性能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要求拉伸试验时室温须控制在23℃土5℃,用取自同一母体的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样品制作成9组试件用作抗拉力(纵向)试验,先将9组试件平均分作3个大组,之后再按5℃为一个温差等级分别作拉力试验,其中1个大组试件在标准要求的23℃环境下试验,另2个大组试件分别在28℃和l 8℃的环境下作拉力试验,试验过后分别汁算出每一大组中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结果发现在28℃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比23℃标准温度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低28%,而在18℃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拉强度平均值则比23℃标准温度环境下试验的3组试件抗托强度平均值I高出35%。该试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环境温度湿度对材料试验的影响,因而要求试验时必须将温、湿度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4.试验误差
试验方法须严格按标准规定进行。可是有个别试验人员在作钢筋拉伸试验时只试验到该试件出现颈缩而不将其拉至断裂,这是不正确的,这样势必造成试验结果的误差,但这不属于试验误差,而是人为造成的误差。钢筋不拉断,其测得的伸长率较规定的试件断后伸长率要低,与标准规定相违背,这是不允许的(钢筋焊接件由于不需要测定伸长率,可在试件出现颈缩现象后停机)。试验要求必须准确,以减少误差。
5.数据处理
由于各种原因,同一组试件中有时试验数据结果离散性较大。为使试验结果准确,标准规定对一些材料的试验结果数据有取舍的要求。如水泥胶砂强度抗折试验,当三个强度值中有—个超出平均值土16的需剔除该数值,以其余两个强度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若其中有两个测定值超过平均值的土16时,则以剩下的一个测定值作为抗折强度结果。若3个测定值伞部超过平均值的土16时,则须重新检验。混凝土和砂浆的抗压试件强度平均值的计算等都有各自的取舍方法。应予注意,切不可简单地把数据相加计算了事。计算后的数据修正的方法按GB/TF8170进行,其尾数值按四舍五入单双法进位。并按标准规定保留数据的位数。
三、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
1、建筑材料质量标准以及材料质量检测方法材料质量标准是衡量材料质量的尺度,也是建筑材料质量检测的依据,对不同的材料其质量标准也不尽相同。当前常用到的质量检测方法有外观检测,书面检测,无损检测以及仪器检测,书面检测指的是对提供的材料质量资料,测验报告等文献进行审核,书面检测往往是建筑材料检测的第一步;外观检测指的是直观的对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尺寸以及相关标志进行检查,以查看是否存在外观缺陷等质量问题;仪器检测指的是借助于试验设备以及仪器对材料的内部组成以及化学成分进行质量鉴定;无损检测指的是在不碰坏建筑材料样品的前提条件下,采用超声波及X光等技术对材料进行的检测。 2、建筑材料检测项目现场施工所采用的材料必须根据国家、地区及相关部门的检测规定来确定相应的检测项目,如配制混凝土的水泥,依相关规定应对其进行强度,用水量,稳定性以及凝结时间的检测,对于强度大于C35的混凝土应对其进行压碎指标项目测试,对于质地松软的混凝土骨料,应进行密度,颗粒含量以及坚固程度等检测,对于一些高分子的合成防水材料,应按《高分子防水材料》的有关规定对拉伸强度,透水性进行检测。对建筑材料的检测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抽样,且检测项目必须齐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 3 建筑材料取样应具有代表性 我国现行的建筑材料检测标准中对建筑材料取样的数量、方法以及频率均有规定,一般对于同一批材料,要在不同部位随机抽取材料样品,所取试样数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检测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有的甚至会得到相反的数据结果,有的施工单位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未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取样,取出的样品缺乏代表性,数量较少,如钢筋气压焊焊件,标准规定应随机抽取三根做为拉伸试验样品,再抽取三根做为弯曲试验样品,但有的单位仅仅只送检三根钢筋,使得无法判定该批钢筋是否满足拉伸及弯曲标准,最终可能会使不合格建筑材料漏检而被应用于建筑工程当中,埋下工程质量隐患。四、结束语
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总质量,因而每个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人员都应重视材料检测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确定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并按相关要求有代表性的选取适量建筑材料作为检测的样品,在试验过程中必须控制好材料的加荷速度以及材料周围环境的温度及湿度,以确保材料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得到检测数据后,按照相关规范对数据以及误差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得到科学正确的检测数据,除此以外,相关技术人员还应及时的总结检测经验,不断丰富自己的检测理论知识,提高检测试验水平,确保建筑材料检测数据的正确性。参考文献: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2
1.1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1.1.1临床医学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措施①检验前准备工作:记录核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并针对个体情况向患者详细介绍相关检验的禁忌及注意事项;②样品采集注意事项:根据不同的检验,严格制定采样时间以及对患者的个体的要求,不达到要求者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不予采样,对采样部位均根据标本的不同严格要求[2]。1.1.2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措施①检验仪器准备:保证检验仪器的运行状态,仪器后勤保障以及维护及时有效;②检验试剂准备:实验试剂保障供应良好,储备得当,使用时,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按照规定流程做好准备工作,并测试试剂特意有效性;③检验结果数据的整理:保存检验数据,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法律效应,保证检验的时效性及规范性[3]。1.1.3临床医学检验后的质量控制措施①审核检验结果:严格保证工作流程的准确交接,如:录入检验信息、采样编号、审核检验操作仪器、完成检验报告单、反馈检验结果等一系列工作,避免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②建立报告签收制度:完成检验后,由专人将检验报告单统一送达,临床检验室要针对科室的具体情况,明确规定检验报告单的保存方法及时间,便于对于检验结果进行复查[4]。1.2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检验结果的准确率比较自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之日开始,实验组与对照组从业人员专人专属,所有参与实施的试验人员认真负责,严格遵守流程,定期自查,获得结果数据真实可靠。A组为实验组的检验准确率为97.1%,103例检验患者中有1例临床血液学检验,1例临床化学检验,1例免疫检验出现数据不明确,在再次检验时予以纠正,未对患者的诊断造成影响。B组为对照组的检验准确率为91.3%,103例检验患者中有3例临床血液学检验,2例临床化学检验,3例免疫检验出现错误,1例微生物学检验出现数据不明确,其中人为因素导致者为77.8%,仪器及试剂原因无法正常工作者61.2%,在再次检验时予以纠正,未对患者的诊断造成影响。经统计分析认为,两组在检验准确率的比较中,A组具有相对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患者满意度分析A组为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8.7%,B组为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2.4%,两组比较A组具有相对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3
【关键词】 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我院检验免疫检验血样150份,根据在检验过程中是否采取了质量控制措施,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80份,血清胰岛素(INS)25份,C肽15份,甲胎蛋白(AFP)10份,Ca724 10份,Ca199 8份,Ca125 6份,癌坯抗原(CEA)6份;对照组70份,血清胰岛素(INS)20份,胰岛素抗体(IAb)10份,甲胎蛋白(AFP)10份,Ca检测10份,Ca199 8份,Ca125 6份,癌坯抗原(CEA)6份。
1.2 检验方法 所有标本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验,检验仪器为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所有检验试剂皆为罗氏诊断原装试剂[1]。
1.3 质量控制方法 质控的方法是通过全程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对标本的采集、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对影响检验的因素进行充分考虑,采用罗氏诊断所提供的质控血清作为室内质控血清,然后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血清样本检验结果进行比对,分别对质控前后5年内的两组免疫检验结果的质量差异进行统计,以平均变异指数(VIS)来表示其差异性[2]。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将两组的检验效果从血清胰岛素(INS) 、C肽 、甲胎蛋白(AFP) 、Ca724、Ca199、Ca125以及癌坯抗原(CEA) 七个方面进行比较,实验组平均变异指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进行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过程中,标本的采集应是首要的环节[3],而影响标本的因素主要包括采集的时间,止血带使用的时间,采血时所采用的姿势,抗凝剂与消毒剂的选择等等。比如说对于采集时间的选择,不同的时间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如果将样本采集的时间放在早上4点至6点之间,就会有这样一种现象产生,即标本内的内分泌峰值就会进行阵发式释放,因此,尤其是对于一些药物或者激素类的测定,对采集时间和采血姿势均有较高的要求。所以对于此类标本的采集,采集的时间不宜间隔太久,并应取中间值作为最终的标准值。对于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除了标本上有所规定外,对于检验过程中仪器设备的选用与试剂的选择也要做一个详细的考虑。要保证仪器设备要有一个较好的性能与工作状态,要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校正,保证工作质量;要保证试剂的选择符合检验要求。本组实验中,所采用的试剂包括质控血清均为原厂试剂,因此具有良好的溯源性,采用的仪器设备为全自动免疫分析仪,而对于所有标本的检验均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本组150份免疫检验血样,其中的80份在检验的过程中采取了有效的质量控制,即在检验的进行了全程质量控制(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对标本、检验仪器设备以及试剂或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均有所考虑,检验结果出来后对各项指标平均变异指数进行核查,将两个组进行比较,实验组要优于对照组。可见,在检验过程中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将有助于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资料[4]。
参 考 文 献
[1] 黄舒婷 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中外医疗,2009,28(24): 122.
[2] 卓蔡连 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医学信息,2011,24(7): 48244825.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4
影响医疗设备临床应用安全的因素
1医疗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
有些医疗设备在设计生产的时候就存在一定的缺陷,还有很多医疗设备为了追求利益完全是粗制滥造。这类医疗设备应用于临床,将严重影响临床的诊疗工作,甚至会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据统计,设计、生产及上市前由于临床验证的局限性而产生的安全问题约占10%~20%。
2使用操作不当
目前医疗设备品牌型号繁杂,各种功能也越来越多,临床医护人员缺少系统的操作培训,存在适应症选择不当甚至不会使用、乱使用,使得医疗设备没能在临床的诊疗工作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甚至起到了相反的作用。由于临床使用不当或错误操作、维护管理不善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占50%~60%。
3设备运行环境、性能退化和故障损坏
很多医疗设备对使用环境要求相当高,有些需要在无尘或层流环境下使用,有些则需要在恒温、恒湿的环境下使用。实际情况是很多医疗设备的使用都达不到设计的要求。由于患者多、医疗资源有限及医工人员短缺等种种原因,造成很多医疗设备都在超负荷的工作,造成设备性能退化;各类原因引起的故障损害而产生的安全问题占20%~30%。
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
质量控制(QC)的概念最早形成于工业制造领域,其目的在于控制产品和服务质量,包括确定控制对象、制定控制标准、编制具体的控制方法以及明确所采用的检验方法等过程[3]。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临床应用质量和患者安全,提高医院综合效益[4]。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管理医疗设备需要在医疗设备的采购、安装验收、使用、淘汰和报废等整个寿命期内建立起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通过一整套管理和技术手段,定期和不定期地核查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采取相应纠正措施,使其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能直观地反映医疗设备在使用和维修中的各项性能、指标,让医学工程师对医疗设备是否安全作出正确判断[5]。
1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内容
医疗设备使用质量控制伴随着医疗设备从进入医院使用到淘汰报废的全过程。医疗设备使用质量控制的主要工作有:计量管理、质量检测、维修、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及淘汰报废5个方面。(1)医疗设备的计量管理:医学计量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临床应用质量和使用安全,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医学计量关注的是医疗设备自身的性能指标是否准确,能否达到临床使用的技术要求和安全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规定,对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加强计量监督管理、规范计量行为。医疗机构必须建立相应的计量管理体系及实施管理制度,对强制检定的医疗设备、器械计量工作实施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的管理。为了确保医学计量器具所出具的结果准确、可靠、有效,必须依据国家《计量法》的规定对医学计量器具定期进行检定。(2)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是医疗设备应用安全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医疗设备的质量检测指根据计划定期对在用医疗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性能测试,及时了解和掌握在用医疗设备的性能状况,确保应用质量和安全使用,达到最佳诊疗效果,将对患者伤害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程度。质量检测方式可分为:①验收检测:指医疗设备到货安装后在正式投入使用前所进行的相应测试阶段;②状态检测:指医疗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对医疗设备主要技术指标进行的全面测试阶段,以确保医疗设备始终处于最佳性能状态,并及时发现医疗设备性能的变化程度;③稳定性检测:指为了确定使用中的医疗设备性能相对于一个初始状态的变化是否符合质量控制标准而进行的检测,并对检测情况进行汇总,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完善质量检测工作。(3)医疗设备的维修: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目的是减少设备故障率,提高使用率,降低医疗设备运行中的损耗和成本。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电路故障、机械故障及设备软件故障等,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只有及时排除故障才能保证设备安全、有效地使用。因此,不仅要求医学工程人员的技术熟练并且精湛,同时还要求其时刻做好维修准备。对临床科室而言,设备出现故障时医学工程人员能否及时到达现场,在短时间内找出问题并排除故障最为重要。医疗设备维修是医学工程人员赖以存在的基础,具有工作任务重,技术含量高,难度最大的特点,维修工作做不好,质控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维修工作不能放弃或弱化,还应加强,这是医工人员的生存之本[10],维修不是简单的进行修补,而是医学工程人员与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技术进行的较量,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和网络设施,随时与厂商或商、维修热线电话或专业网站取得联系,进行技术咨询,加快排除故障的时间。目前,维修主要有3种方式:自修、厂方维修和第三方维修。(4)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和预防性维修:医疗设备的保养维护是构建医疗设备安全使用体系的基本保障。医疗设备的日常保养维护,对保障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①应根据设备的性能要求,对设备进行内外除尘清洁,、机械检查和坚固,及时检查和更换易损部件,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维修保养记录,对维修保养情况和故障现象等进行详细登记;②对医疗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是确保医疗设备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医疗设备效率的有效措施。PM是周期性地对仪器进行一系列科学的维护工作,医学工程人员根据设备情况、厂家资料与风险分析制定不同的详细检查和测试方法,针对设备的外观及附件、安全性能、功能检查进行常用性能指标测试和调整、电气安全测试、软件系统的测试、数据整理和备份等。PM能及时了解掌握设备的性能状况,减少故障及维修工作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保障医疗设备安全使用,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5)医疗设备的淘汰报废:医疗设备淘汰报废是医疗设备质量控制过程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医疗设备的报废原因一般为自然生命中止、技术寿命完结、行令禁止及精度降级等。医学工程人员要按照质量控制检测标准对申请报废的设备进行技术鉴定,严格把关,给出客观真实的鉴定报告,应该报废的设备坚决报废,决不允许医疗设备“带病”工作。3.3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获准上市的合格的医疗器械在正常使用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任何与医疗器械预期使用效果无关的有害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说明医疗设备的风险范围有可能超出了可以接受的程度。2008年12月,我国正式出台《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对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定义、上报原则、流程等做出了明确的具体规定。因此,建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对于医疗设备的质量控制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数据统计和检测
必须对质量控制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信息和数据加以收集,并进行分类、归档和处理,从汇总后大量的原始检测结果中提取统计学信息,总结出设备运行维护中的规律,对质控工作效果以及人员绩效作出评估。质控结果对下一步设备的购置与临床使用提供了来自一线的客观参考数据,为医院决策层实时掌握医院设备运行情况提供数据参考。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5
随着临床质量的迅速发展,检验和临床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高质量的检验结果能够迅速、及时地为临床诊断、防治疾病、科学研究提供准确的实验论证依据。因此,临床检验质量的高低是衡量医院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提高检验质量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先决条件。临床检验是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脱落物等标本,通过目视观察、物理、化学、仪器或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并强调对检验全过程(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采取严密质量管理措施以确保检验质量,从而为临床、为病人提供有价值的实验资料。下面就如何提高检验质量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分析前控制
分析前的质量保证是整个质量保证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送检标本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基于两个基本原则:①必须满足检测结果正确性的各项要求;②检测结果必须能真实、客观地反映患者当前病情。应尽可能避免一切干扰因素,因当这些干扰因素存在时,可以是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或者是检验结果并不反映患者当前病情。首先要告知采集标本之前患者应该准备什么,注意什么,要在患者最适宜状态采集标本;其次在采集标本时,要注意采集标本的最佳时间,要采取有代表性的、最合乎要求的标本,采集标本的容器上要注明完整的患者信息,防止混淆,还要标明标本时间及检验项目;最后标本采集完后,要由专人及时、安全、有效的把标本运送至临床检验实验室。
作好这项工作仅有临床实验室的努力是不够的,这项工作只有在该医疗机构统一领导下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中才能解决。
2分析中控制
要提高检验质量,检验工作人员的素质是关键。检验人员的素质主要包括高尚的思想品质和科学的工作态度、精湛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所以临床检验工作者要有计划的出去进修学习,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运用多种形式提高检验人员的业务技能,指定主管检验师或检验师对新上岗人员带教经考核合格后方能单独上岗。
客观地选择和评价分析方法。应注意的内容有:检测的原理,具有原始参考文献;试剂和参考物质的组分,提供的量及容器开启前后它们储存的要求;试剂和参考物质的稳定性;可能的危害、适当的安全预防措施及职业安全和卫生管理指南;产生废物的类型、量和处理;标本要求。
质量控制是实施医学检验质量保证中的一部分。他将质控物和待测标本一起进行试验操作,从控制值来了解分析过程的质量情况,同时使用一些统计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严格控制“外来”误差。同时开展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评价(EQA)是检验质量管理的关键。IQC可监测和评价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和稳定性,也可间接评价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主要是为了检测实验室测定结果的重复性。EQA主要是测定实验室的结果与其他实验室之间的差异,评价的是实验室测定的准确度。
3分析后控制
正确的检验结果报告单是给临床科室提供诊疗措施的有效载体,也是检验科分析后质量控制工作的必备环节。检验结果出来以后,要进行审核。审核的主要内容首先应掌握整个检验过程是否在控,这是检验结果真实可靠的基本保证。其次对医师所申请的检测项目有无漏检、漏项,难以解释或错误结果的复检等。再者就是要建立特殊检验报告单或急、危患者的结果复检制度等。
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同检验分析前、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一样重要。分析结果的正常与否、分析结果的值是否接近真值、报告结果是否排除了各种可能影响检测的因素等都要靠分析后的质量控制来完成和识别。
4加强实验室的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检验仪器自动化、网络化的实验室应用,使传统的手工检验分析实验方法变成了历史,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明显提高,商品化试剂盒的规范使用和检验工作者系统化、经常化的业务知识培训,使检验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统一化日益完善。随着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不断健全和完善,要充分应用网络资源优势,将相关的检验方面的信息设立网页便于临床医务人员随时查阅,熟悉实验室诊断与疾病变化的相关规律。检验科要不断和计算机网络专家交换意见,充分发挥实验室自动化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的功能特点。
参考文献
[1]陈军政. 加强检验科的质量管理与临床科室的联系[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05,20:68
医疗质量控制措施范文6
[关键词] 微生物检验;临床应用;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46.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9(b)-0166-03
Quality control discussion of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DONG De-ping
Clinical Laboratory,Hai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600,China
[Abstract]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refers to the process of putting test samples like secreta,humor,excreta,and blood in different inspection instruments and reagents for assay,separation,cultivation,and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microorganisms from the body by combining with multiple disciplinaries such as biology,chemistry,and statistics and so forth.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the diagnosis of clinical disorders and has obtained great effect,which serves as a key factor in improving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clinical effect.The accuracy of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outcomes directly influences on patient′s effect and prognosis.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control as required can improve its effect in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ensure accuracy of inspection results,decrease the misdiagnosis rate and rate of missed diagnosis,and guarantee patient′s curative effect and prognosis Quality control of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nal quality control and external quality control.The former includes inspection personnel,sample collection and transportation,method,instrument,reagent,and culture medium,etc.
[Key words] Bacteriological examination;Clinical application;Quality control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医师诊治疾病提供可靠依据,避免误诊、漏诊等情况,贻误患者的治疗时机。本文主要探讨微生物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质量控制措施,为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的诊疗效果。
1 概述
微生物检验涉及生物、化学、统计等多学科知识,指将人体分泌物、体液、排泄物、血液等检验样本,应用各种检验仪器及试剂检测及化验,分离、培养、鉴定机体内病原微生物的过程[1]。有研究显示,微生物检验可为临床医师提供具有价值的分析资料,保障疾病诊断的准确性,是降低疾病误诊、漏诊概率的关键因素,已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研究可知,微生物检验不仅可用于疾病治疗前的诊断工作,还可以指导医师制订正确的治疗方案,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通过检验结果使医师掌握治疗进展,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调整治疗方案及持续监测病情,提示微生物检验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
美国医学研究院(IOM)对临床检验指标的具体要求为及时性、安全性、公正性、有效性以及效率性,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检验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2]。有研究显示[3],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分为室内质量控制及室间质量控制,其中室内质量控制又称内部质量控制,由检验机构自行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检验质量,包括检验人员、样本采集及运输、方法、仪器试剂、培养基等;室间质量控制应由上级质量控制中心定期发放标准参考品,医疗机构实验室检验完成后上报结果,质量控制中心根据检验结果考核及评价,其目的在于使各微生物实验室检验质量达到一致水平,及时发现实验室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掌握各实验室微生物检验能力,同时可对检验人员技术水平进行有效培训及提高。医院实施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为医师提供对患者病情具有重要价值的诊断、治疗及判断依据,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检验服务质量以及服务利用率的目的。
2 室内质量控制
2.1 样本
样本采集质量控制涉及护理人员及患者本身。采集前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相关要求,如空腹、饭后等,了解其病史及药物治疗史,排除既往疾病及所用药物可能造成样本检验异常后,根据样本采集规章制度实施样本采集。有研究显示[4],患者实施样本采集时心理状态可能影响其体内分泌物、血液等组成成分,因此造成微生物检验结果异常。护理人员实施样本采集前应指导患者进行充足休息,讲解样本采集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例举临床成功病例,缓解其紧张、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使其以最佳心态接受采集,保障样本采集质量。应尽量留存规定采集量或偏多样本,避免样本采集量过小导致致病微生物检验失败,提高微生物检验准确性。采集完成后护理人员应按规定保存并及时送检,根据样本来源及检测目的不同,保存条件也不尽相同,如低温、避光等。保存及送检过程均应遵循无菌操作,检验人员在接收样本后应及时检验,避免采集与检验间隔时间过长而造成污染、变化等情况,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检验人员接收未符合相关要求的待检样本可有权拒绝实施微生物检验,由采集人员重新采集合格样本后方可实施检验。
2.2 仪器及试剂
微生物实验室所需仪器均应由正规渠道采购,经上级质检部门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使用过程中应按要求定期养护,出现故障应及时报修,维修完成后应使用标准曲线校正后方可正常使用,指派专人做好养护及维修记录。试剂应由正规厂家采集后按要求入库保存(避光、干燥、低温等),及时清点库存掌握存储情况并清理过期试剂。若仪器需更换使用试剂,应用标准曲线校正后再实施微生物检验[5]。
2.3 环境
微生物检验实验室建设、使用标准应符合国家规定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相关要求[6],实验室温度应维持在22~28℃恒温状态,定期灭菌,确保通风状态、照明、悬浮微粒、噪声、湿度、震动及电场等因素达标,若条件允许可组织专业人员定期检测实验室内环境,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2.4 培养基
培养基是微生物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基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应掌握培养基相关知识,根据样本及培养对象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培养基湿度、pH值、灭菌等情况均可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如进行结核杆菌培养所需培养基pH值应为6.8~7.2,该pH范围有利于结核杆菌生长繁殖,若所用培养基pH值不符合标准(过高或过低)则可导致结核杆菌培养失败,贻误患者的治疗时机。培养基制作完成后应给予正确灭菌,消除非病原菌对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但灭菌条件可对培养基pH值及凝胶强度造成影响,最终将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因此应严格控制灭菌条件[7]。
2.5 人员
实施微生物检验的工作人员均应持证上岗,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吸收国内外先进微生物检验方法并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微生物检验完成后,工作人员应按要求填写检验报告并及时告知主治医师检验结果,若医师对检验结果表示异议,检验人员应分析检验过程中是否出现质量问题,如干扰物、环境、试剂及仪器精密度等,经复查后检验结果仍与医师判断不符,则应进一步分析患者的治疗用药、样品采集过程等可能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步骤,及时纠正问题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8]。
2.6 方法
应严格按照国家、地方、行业制订的各类微生物检验方法完成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若某项微生物检验内容目前无任何标准方法,则应查阅知名书籍、技术组织、权威期刊所涉及的检验方法,根据自身检验条件及设备选择合适方法并实施验证、鉴定,将验证及鉴定结果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并获得许可后方可完成本次微生物检验[5]。
3 室间质量控制
室间质量控制是检验微生物实验室能力的主要措施,由国家或省级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定期检查各级实验室检测水平,若条件允许可在定期检查基础上实施不定期抽查。室间质量控制主要评价内容为实验室实施致病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的工作能力及工作条件,其目的既是对实验室工作能力的鉴定,又是对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效果的检验[9]。室间质量控制内容如下[10]:①染色镜检确定微生物鉴定方向;②分离、培养、筛选、鉴定致病菌株;③应用氧化酶、血浆凝固酶、脲酶、触媒、染色、鸟氨酸脱羧酶等相关生化检验。检验质量控制中心将未知样品发放至各实验室后,对检验人员操作技能进行考核,根据检验结果总结实验室室间质量控制效果,以提高检验人员理论知识及技术水平的掌握情况。
4 小结
随着临床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微生物检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诊疗过程中并取得显著效果,是提高疾病诊断正确率及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微生物检验工作人员应提高自身责任感,积极按要求实施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措施及室间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效果,确保医师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降低误诊、漏诊概率,保障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值得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Hayashi T,Arai G,Hyochin,et al.Suppression of spermatogenesis in ipsilateral and contralateral testicular tissues in patientswith seminoma by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beta subunit beta subunit[J].Urology,2011,58(2):251-257.
[2] 李燕平.重视质量控制,提高检验质量[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28(2):219-220.
[3] 刘美琴,丁艳涛,赵惠红.临床免疫检验的分析前质量控制[J].实用医技杂志,2012,14(22):102-103.
[4] 代碧珍,杭永伦.血常规标本的采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J].泸州医学院学报,2014,11(1):9.
[5] 王淑香,王新香.提高临床检验质量的几点体会与建议[J].医学动物防制,2013,8(17):214-217.
[6] 谢达禄.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3(4A):223-224.
[7] 李顺君,杨明清.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系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4,18(3):44-46.
[8] 谢达禄.实验室管理与质量控制要点[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1,23(4A):223-224.
[9] 丛玉隆,张卓.现代科学技术与检验医学的变迁[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13,25(6):48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