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混合式教学体系

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1

Singh& Reed 提出,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何克抗教授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数字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学习分为浅层学习和深层学习。浅层学习以记忆为特征,关注信息的回忆,是一种低效的学习;深层学习则强调新知识和个体已有知识框架的耦合,关注对知识的领悟,是一种高效的学习。传统式教与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知识本身讲解和传授,忽略了学生主动将新知识耦合到既有知识结构中的需要,轻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混合式教与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情境”对知识建构的重要作用、强调“协作学习”对知识建构的关键作用、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知识建构。显然,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和“首要教学原理”的混合式教与学已经从延伸了传统教与学的概念,混合式教与学和翻转课堂的结合进一步有力地助推了深层学习。

混合式教与学不仅仅变革了教与学的方法,连教与学的目标、教与学的内容、教与学的检验标准都发生了变化。混合式教与学的目的不是要精简成本而是要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

尽管混合式教与学未必适合高职院校的所有课程,但是近半数以上的课程如果采用混合式教与学可以显著提升学习效果。混合式教与学的探索与推广是一个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系统化教学改革工程,唯有探索新的政策支撑体系才能有效地助推混合式教与学的发展。

二、支撑混合式教与学的组织架构

结构决定结果,健全的结构可以保证组织的责权不缺位。混合式教与学不仅实现了线上线下学习的融合,就连其课堂学习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学习从形式、内容和任务上都发生显著变化,新的模式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

在学校领导集体的大力支持下,教师团队、学生群体、教学管理团队、课程制作支持团队及课程平台技术支持团队等相关团体协调配合,构建起了混合式教与学的组织架构,团队协作是混合式教与学组织架构的重要特点。

教师团队是混合式教与学的核心,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助教等成员。教师团队负责课程的开发与设计、课程标准制定、课程资源的设计、制作与维护、在线课程的运营与支持服务、面授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学习效果的检验与评价等工作。这些工作的有效完成需要教师团队的集体协作。团队的课程负责人必须专职、其他成员可以兼职兼任。

课程制作支持团队是教师团队的重要助手,由擅长于多媒体制作技术、动态课件制作技术、以及WEB制作技术的成员构成。该团队主要辅助教师团队将课程建设的思想转化成能够有效学习的网络课程;帮助教师团队将知识技能点表达成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以及具有交互功能的动态课件;帮助教师团队完成课程音视频的录制与编辑;帮助教师团队完成其他与课程资源建设相关的技术工作。团队成员可以专兼职并举,甚至可以来自校外合作,但是团队负责人和核心技术力量必须稳定。

课程平台技术支持团队承担着课程平台建设、运营与维护的重任。团队包括技术开发人员与运营维护人员。专业化的课程平台需要满足与组织文化和组织资源相适应的个性化需求,专门的技术开发力量就是为了满足个性化需求并实现需求随着外部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运营维护人员则负责维持平台的秩序,让众多课程有序共享同一个课程平台,保障平台运行环境的功能健全,性能可靠。如果课程平台采用整体外包,平台技术支持团队也无须学校自有,但是这需要非常可靠的战略合作关系。如果网络课程学习规模较大,选择自建课程平台相对稳妥,尽管课程平台技术支持团队成员可以不必完全自有,但是技术开发和运维的核心人员应该自有并专业。

教学管理团队负责组织、指导、服务和管理混合式教与学的活动,具体内容包括教学活动安排、教学资源协调、学习过程监控、学习成果认定、学习效果评价以及教师工作量认定等方面。教学管理团队存在于学校层面和二级院系层面。二级院系的教学管理团队侧重从专业需求出发对混合式教与学活动的管理、支持和服务。学校层面的教学管理团队侧重从资源协调和教学规范出发对教与学活动进行管理、支持服务。混合式教与学的管理团队可以共享传统式教学管理的成员,但是必须明确专人专岗对混合式教与学活动的责权。

学生群体既是混合式教与学的受益者,也是混合式教与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混合式教与学强调学生主体、自主学习与协同学习,如果学生缺乏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学习过程应付了事,就很容易让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保证学习效果,除了要重视和优化课程设计及课程资源建设以外,因势利导的学习制度与规范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支撑混合式教与学的制度架构

混合式教与学是多方参与,协同配合的作业过程。参与者的背景、意愿、诉求以及行为习惯多有不同,要想充分地调动各方积极性,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按照标准与规范行事,那么就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的政策与制度,让组织中大部分的成员在实现集体目标的同时也成就自我。

支撑混合式教与学的制度架构涉及作业流程与规范、资源配置规则、成果形式与认定原则、队伍建设等方面,具体包括:学习平台建设规划与规范、学习平台使用规范、课程资源建设与评价规范、教与学活动管理规范、学习成果认定规范等等。

1.学习平台建设规划与规范

学习平台不仅仅要满足在线教与学的需要,而且还需要满足各种教学管理的需要。通常教学管理的流程及规范都随组织文化和资源状况而具有较明显的学校特色,个性化的功能开发与扩展是平台建设必须面对的事情。因此,学习平台应该是基于标准的开放环境,它可以适应现实需求的延伸与改变实现相应功能模块的扩展。学习平台的开发可以按周期分步骤逐步完成。

《学习平台建设规划与规范》就是但是从制度层面上明确开发计划并落实配套资源,从技术层面定义了平台开发的各种技术标准及逻辑结构。它主要为学校决策层、教学管理团队以及技术开发团队提供从功能需求到功能实现的沟通依据。

2.学习平台使用规范

众多个性化的课程共享着同一个课程平台,只有让每门课程都共同遵守一个有利于平台高效运行的统一规范才能有效避免课程间在平台上的矛盾和冲突。大量的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都需要在同一个课程平台上并行处理相关任务,功能使用指导、错误纠正指南以及容错提示说明等信息都需要便捷有效地传递到每一个用户。

《学习平台使用规范》就是面向一切用户的使用手册,它定义了平台使用相关的流程及要求,规定了平台共享相关的标准与规则,明确了违规使用的后果及处理方法,确保了平台高效稳定的运行和用户便捷的操作。

3.课程资源建设与评价规范

课程资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在线学习的效果。课程资源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团队与课程制作支持团队的协调配合。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及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资源评价方案通常是课程资源建设的行动导向。课程资源因其学科特点和学习方式的不同而各具特色,正确定义好个性化与通用标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课程资源的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断与时俱进,针对学习者和技能需求变化而不断完善,这就需要对课程资源进行持续的更新和维护。如何处理好资源新建与资源维护的关系,明确其责权也至关重要。

《课程资源建设与评价规范》明确定义出课程资源建设的目标、标准、配套资源的供给规则、建设参与者的责权利以及课程资源的评价标准与方案,充分地调动课程建设团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有的放矢地致力于个性化课程资源建设。

4.教与学活动管理规范

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任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单向的知识灌输者,而是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在线学习的服务者、线上线下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答疑者以及知识应用指导者。混合式教学的面授课堂也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取而代之的是因势利导的教学活动、针对学生个性化问题的答疑、针对现实任务的解决方案探讨。

学生不再单纯地被动接受课堂上的理论解析,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式带着问题主动参加网络自主学习,通过人机间、师生间、生生间的协同互动参与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通过设问、释疑、模仿、创新等方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完成学习活动。

《混合式教与学活动管理规范》就要适用教与学的需求,分别针对教师团队、学生群体、教学管理团队定义出活动开展的主要流程、活动内容、质量标准、资源配置规则及相关责权等内容,保障教与学活动的有效进行。

5.学习成果认定规范

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116-03

一、混合式学习概述

(一)混合式学习的产生背景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已经给教育领域带来从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模式等的一系列变化。E-Learning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已经在全球得到广泛的应用。

但是,随着对E-learning的研究的日渐深入及实践结果的广泛分析,人们发现,E-learning并不是对所有的教学对象、学习内容都适合采用的学习方式,它缺少了教师的深度参与,学习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国外教育技术界和企业培训界开始试图改造和完善传统的E-Learning,而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因为正好可以弥补单纯的E-Learning学习方式中的不足而开始受到重视及应用。

(二)混合式学习的内涵

其实,混合式学习的说法本来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存在,其意指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例如视听媒体+传统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等的模式。但近年来,混合式学习更多的是被定义为:传统学习方式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结合。但是这种定义仅仅是对表面特征的描述,其应用内涵恐怕更适合于Sing&Reed的说法,即混合式学习是“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与‘适当的’学习风格相契合,对‘适当的’学习者传递‘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的学习方式”。

所谓的“适当的”,即指不能一味追求两种学习方式的平均使用,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选择。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目标分析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泰勒教授提出,教育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三个重要因素,体育教育当然也不例外。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直接指向高职学生,这就要求:首先,高职院校体育教育目标必须具备其独有的、高度的职业性特点,以提高学生职业方面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同时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将单纯的课堂学习延伸到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当中,为全面发展学生的职业素质做出贡献。

明确的教学目标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尤其是采用混合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要更加精准地描述教学目标,分门别类,然后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三、基于混合式学习的体育教学设计问题分析

目前,北京师范大学黄荣怀教授已经提出了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教学设计理论。本文就是采用他的设计论理框架对体育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为了方便阐述,笔者会以自己任教的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太极拳教学为例进行说明。

(一)前端设计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分析教学基本矛盾的主观因素的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学生自身的能力、特征和风格,为将来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它包括学生对学习科目的知识及技能基础、情感态度、学习风格及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

高职院校的学习者处于对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的兴趣比较浓的阶段,他们乐于接受。混合式学习中的网络学习采用的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恰恰会满足他们的这种兴趣,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思维不强、学习的持久力弱的等特点。但同时也要注意到,高职学生也存在着诸如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自我中心等一系列心理行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网络学习阶段并不能“放羊吃草”,必须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制定相应的监控策略以确保学习的有效进行。

2.基于知识分类的学习目标分析

这一阶段是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确定学习应当达到的目标。太极拳教学要达到以下目标:

(1)运动技能目标:掌握太极拳运动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学习有关太极拳的理论知识。

(2)生理健康目标:通过太极拳练习,有效地改善身体各系统的功能,使身心得到全面而均衡的发展,使大多数学生《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3)心理健康目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不仅达到修身养德的教育作用,而且能得到愉悦的体验和美的享受,培养学生自信、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4)社会适应目标:通过理论教学加深对太极文化的了解,使学生掌握健身锻炼的医务监督方法和能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结,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混合式学习的环境设计分析

环境设计阶段要确定学校是否具备网络学习所必需的外部环境。在信息化极度发达的今天,环境要求已经阻碍不了教学活动的执行,小到QQ、博客等非正式学习手段,大到学校学习平台,教师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随意选择。总之,前端分析阶段是对教学情况以及教学起点进行分析,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

(二)活动与资源设计分析

活动与资源设计阶段是整个教学设计的核心,是课程设计中最能够体现混合式学习课程特点的环节。它由学体设计、单元活动设计、资源设计与开发等三个环节组成。

1.学体设计

总体设计环节必须不断追问的问题是,究竟哪些活动和资源适合让学生自学,还有哪些适合典型的教室情境。

在体育教育中,动作的教授并不适合于全部用网络教学呈现,因为这样的教学要求学习者具有高度的学习自觉性,这与高职院校学习者特征不符,而且完全的网络教学缺乏师生互动交流,这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目标而言是很大的弱点。但是,体育理论及情感培养却更适宜网络教学呈现,因为在体育课上,学习者很难静心坐在教室听教师传统的课堂讲授,而优美的多媒体呈现显然要比教师单纯讲授更能吸引学习者,其教学效果一定更佳。

在太极拳教学中,一般以较为简单的24式简化太极拳为切入点。太极拳基本技术与技能的掌握比较适合用传统课堂教授法,因为教师可以与学习者面对面动作示范,并进行精细的分解、讲解,让学习者理解、模仿。另外,教师直接观察学习者的动作,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动作,强化正确动作,传统课堂授课对于动作技能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要学好太极拳,必须掌握身形、身法的要领和运动规律,这一目标处于动作技能领域的高级阶段,靠单纯的模仿很难实现,需要学习者自己探索、发现原理,以多媒体的方式展示教学动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支持,同时,其精准、规范的动作又可为学生提供学习标准。太极拳教学的社会适应目标(学习者情感、态度的培养)及基本理论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缺乏适当的教学法,学习者缺少学习兴趣及学习动机而被忽视。运用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网络教学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即通过教学视频等多方式的展现让学生了解太极拳基础知识,同时,好的教学软件也可以陶冶学习者的情操,加深学习者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结。所以,教师要对学习内容进行仔细的分类,然后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呈现教学。

2.单元(活动)设计

这一环节是对总体设计的具体量化,即对每一节课、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确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顺序等一系列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较高的要求,然而却不是本文的关注焦点,因此不做详细分析。

3.资源设计与开发

这里的资源主要是指网络教学资源。体育教育毕竟不像其他文化课的传递那么复杂,其要相对简单,所以对教学资源的要求也不是特别高,有条件的教师可以自行制作,没有条件的可以在网络上找到很多备用资源,有些甚至比自己制作的更要精美,更具文化内涵,更能吸引学习者。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证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丰富性是指资源数量要多,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积累过程,不必一蹴而就;而多样性是指数据类型的多样性,可以含有视频、动画、文本、音频等不同的类型供学习者选择。

(三)教学评价设计分析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定、衡量,并给以价值判断。也就是说,教学评价的评价内容包括教学活动过程和教学结果。而不同的学习方式有不同的学习过程,所以其评价方式也要有所区别。

在混合式学习中,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呈现,从而得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以,必须多种评价方式混合使用。

传统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一般采用测验,即考试的方式进行,可以由教师自己组织、设计、实施,通过观察学生的动作技能依据教师的标准进行评价。而对于网络学习的评价较为困难的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之间进行网络学习时予以监控、观察,详细记录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为以后评价提供依据。除了教师评价,还可以适当采用学生互评、学生自评量表等定量评价方式与定性评价方式多种方式结合来进行评价。如果在教学中还有小组合作等学习形式的参与,在评价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评价小组合作中学习者的学习表现情况。

虽然在一般的教学设计中,评价环节总是放在设计最后进行讨论,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评价仅在教学之后进行。实际上,教学评价按照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也被称为教学前评价或前置评价,主要用于对学习者个人情况的“摸底”,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为了及时了解阶段教学结果、学习者存在的问题等而及时反馈、改进教学;总结性评价是结果性评价,即通常我们所采用的期末评价,同样,它除了能检测教学效果、评价学习者学习情况,还可以为教师继续改进教学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教学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而多种评价方式的混合使用,既可以兼顾到结果性、过程性的等多种学习成果的特性,全面地、发展性地检测学习者的学习成果,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

四、结论

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3

混合式学习是当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指综合运用不同学习理论、技术手段以及应用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它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注重对教学媒体的优化选择与组合以及彰显传统课堂教学与E-Learning的有机融合,实现对远程教育的革新和对网络教学的超越。文章在分析混合式教学具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凸显学习者主体地位;拓宽信息渠道、提高传递效率等功效的基础上,阐述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构建的教学形式、学习形式、课题操作及评价体系,最后提出“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教学活动的管理,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丰富个人知识体系;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等四个方面推动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型的策略。

关键词:

现代教育学;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创新;转型途径

混合式学习是远程教育的主要手段,它秉承传统的教与学的理念,不仅创新教学模式,还注重教育对象的适应性和需求性,能够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满足当前教育对象的实际需求。人才的培养不仅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还受到教学模式的影响,因此,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应把握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混合式学习模式在教学主体灵活互动、教学媒体优化选择及教学方式有机结合等方面的优势,为高校网络教育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扩大远程教育规模,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益。

一、混合式教学模式对现代远程教育的功效分析

1.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能够有效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同时学生能够更加凸显其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传统的课堂模式下,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体,把传授课本知识作为首要的任务,并且教师把控所有的教学环节。相比之下,在网络教学的框架内,学生主要通过计算机终端和网络等在线媒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够自主选择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具有个性化的特点。教师不再是操控整个课堂的主体,而是起着引领学生学习方向的主导作用。学生可以结合教师所设定的学习方向和自身的学习特点来选取所学内容,还可以调节自身的学习步调。因此,混合式教学就是结合二者的特点来实现教师和学生各自发挥其最优的功能,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

2.混合式教学拓宽信息渠道,提高教学信息的传递效率。通过混合式学习模式,学生在接收课堂信息的过程中不再是单个通道的接收,而是在多个有效信息通道中选取最优的信息传递渠道来接收课堂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众所周知,衡量课堂教学成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学信息是如何传递并且传递效果如何。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教学信息能够多渠道进行传递,不仅通过教师等教学实体传递,还通过网络媒体等虚拟工具来传递,这样不仅为学生接收教学信息提供可选择性,还能够增加教学信息量,便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这是混合式学习模式非常突出的一个特点,它体现出这一教学模式在信息传播和选择上的便利性和服务性的特点。

3.混合式教学能有效组合多种教学媒体,并发挥其各自的功能。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各种教学媒介和手段都成熟和完善起来,为混合式学习提供选择教学工具的便利。混合式学习既能够发挥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中现场指导教学的重要作用,又能够发挥网络教学的远程距离优势,不但结合二者的优势,而且避免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从而具有非常明显的教学优势。具体来说,混合式学习能够根据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适当的教学媒体:在适合在线学习的情况下,教师通过网络媒介来传递丰富的教学信息;在适合课堂教学的情况下,通过现场指导重点为学生答疑解难。因此,混合式教学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和学习效果来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并调节上课进度。在混合式学习模式中,教师要能够科学地选择并且组合教学媒体,根据课堂实际合理安排一种媒体或多种媒体组合教学,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尽量减少教学过程所需成本。

二、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式学习模式建构的路径探析

1.教学形式的路径分析。混合式教育本质上是传统教学形式和现代教学形式的结合,具有强大的教学优势。首先,通过远程教学来消除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地域限制,实现教学资源的自由流通,最大限度地减少教育环境的限制,这是混合式学习模式最核心的特点,但是与师生面对面的教学相比,混合式学习不但能够提供知识传授的便利,而且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现场教学的优势。具体来说,混合式教学在内容上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教育者利用远程教学网络系统将授课内容和实时画面传输到教育对象所在地点,二者无论是否在线都有机会实现交互式学习,教育对象对哪些知识点有疑问可以随时登录远程教育系统进行实时对话或留言,这样教育者和教育对象可以实现线上实时互动,被教育者的问题也可以及时得到解答。二是教育者通过定期组织面授来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这样教育对象可以更好地发挥主动性,实现更高效率的自主学习。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充分分析基础上,确定哪些内容适合网上教学,哪些内容适合面授教学。对于面授教学部分,由于远程教学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很难实现将所有教学对象集中到一起面授,因而可将面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学习中心教师的学习辅导,即定期将教师和学生组织起来,针对课程学习状况面对面交流讨论;另一方面,为网络教师的讲授和答疑,即通过视频会议、聊天室等方式实现实时答疑。这种教学方式极大地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人性化管理水平。

2.学习形式的路径分析。混合式学习模式具有学习主体和学习对象分离性的特点,这就决定教育对象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进行两种学习形式,即自主性的学习和互的学习。由于学生在有些学习阶段不是和教师面对面进行的,那么学习时必须通过自身的学习,搜集学习资料,整理学习笔记,准备考试。当前,我国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程度偏低,很多学生缺乏主动性,与教师讨论很少,因而受到教师的指导相对较少。为缓解这一矛盾,教师需要在远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指导,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给学生安排合理的任务和目标。教师要充分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了解学生学习动态和精神动态,及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相关的支持。教师可以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供相应的参考方案,让学生能够学会通过多种方式掌握模块式学习的方法,自主选择需要重点攻克的章节内容,这样既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够保持学习状态,避免自主性学习的弊端。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制定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准确把握教学节奏,将学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到教学中。互学习是混合式学习中另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形式,教师通过推动班级学习小组或全体的建设来达到互助学习的目的。通过互助学习小组的讨论和规划,学生可以激发学习热情,从而快速地构建知识体系。在这种学习形式中,教师可以安排小组代表进行疑难解答,统一分发学习材料,就某一学习专题进行重点探讨等。学习小组之间可以在研习教师所发的资料后,进行实时的探讨和交流,针对某类难点问题向教师进行在线请教。

3.课题操作的路径分析。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课题研究是学生必要的学习任务之一。由于地域交通条件的限制,很多学生无法按时按量完成课题任务,而学生在校外由于缺乏必要的工具手段也无法很好地完成课题,导致很多具有实践意义的课题因此而被搁置或者取消,降低远程教育的质量。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推动下,课题研究受到的环境限制越来越小,很多仿真型课题被应用在教学中,能够满足大部分课题研究的需要。但是随着教育内容的增多,课题研究越来越具有复杂性,很多模拟性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混合式学习的课题操作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很好的路径。首先,在对学生进行远程教学时,利用模拟课题研究系统来在线进行课题研究,将课题的步骤和规范通过系统反复示范给学生,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题研究的过程。其次,学校组织专门的课题研讨会,对模拟课题进行专门解说和作答,并通过现场讲解来让学生彻底弄懂课题的内涵、性质、步骤和目标。具体来讲包括两大方面:一是要通过加强电子信息技术设备的支持,充分提高网络在线教育的质量,确保能够在在线系统中实现课题研究的框架性建设。学生可以在远程演示的过程中明确课题的构建过程,充分认识课题的各方面框架。二是要教师和学生线下积极配合,教师根据学生的课题研究范围制定相应的课题任务,为线下研究工作提供良好的规划;学生在线下积极完成课题任务,学习各方面的课题知识,并围绕课题任务搜集相关的资料,为面授讲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4.评价体系的路径分析。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比较优势在于评价体系具有双重标准,能够良好地反映出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和课题研究完成情况。评价体系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日常的学习表现情况,二是期末课题完成情况。两种评价体系要以日常评价为主要基准,着重考查学生平时课业完成情况。远程教育的不足在于很多学生线下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教育质量堪忧。通过两种评价体系同时进行,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只关注期末考核成绩而忽视平时的学习表现。在进行平时的课业表现评价时,教师要充分做好教学活动的策划和引导工作,建立完善的线上线下评价标准,注重学生的教学参与,确保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中真正学到知识。同时,教师也要为期末考核做好充分准备,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定考题,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为最终考核打好基础。对于评价体系的路径,需要教师和学生从两大方面着手进行创新:一是学校要转变评价理念和思想,更加注重学生日常的表现,形成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科学考查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网络线上教育系统中,教师需要实时监控和管理学生的行为活动,通过图表的形式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日常表现,对于容易出现学习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引导,使其能够充分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教师要对各种教学活动制定相应的考查要求,例如,可以在布置在线作业时通过具体的题型来调整评分结构,侧重对学生的主观题进行评价。在课堂现场时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课堂参与度的考查。二是教师要创新结果性评价活动,丰富结果性评价形式,改革传统的考题评价形式,将学生的实践活动纳入到结果性评价中,从而更加科学和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成绩。

三、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型的策略分析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日常在线学习活动的引导安排,合理分配学习任务,适时地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对某些重点、难点问题定期以讲座的形式集中解决,或者通过在线会议的形式统一为学生解答疑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牢牢抓住重点,对典型的问题要详细地进行解释,并布置有关的考题供学生练习,并在适当的时间进行统一的讲解。另外,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比如,头脑风暴或者群组讨论等形式来活跃在线课堂,提出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在线教育活动和面授教育活动的效率。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保证在线教学活动的质量,又要注重搞好当面辅导培养的活动,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持续地进行交流和互动,保证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推动教学评价活动的实施。

2.要加强教学活动的管理,督促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除了教师的学习管理工作,还需要教学辅导人员做好日常的教学活动管理工作,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各方面的服务。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辅导人员要对学生课堂表现和线下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掌控,通过在线系统统计学生的作业上交情况和实践活动完成情况,了解学生的课业情况和参与程度,督促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对学生的思想情况跟踪了解,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辅导方案和培养目标。教学辅导人员要通过各种实时交流手段了解学生线下的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并反馈给学校和教师,监督学生及时完成各项课题任务,参与到各项在线教学活动和面授讲座中,做好服务学生的工作。

3.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成绩。学生是远程教育的学习主体,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出来,对于提高学生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努力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能够有效地减少人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浪费,提高学校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学校需要努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利用线上的自主学习服务系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完善在线系统学习资源的构架,挑选出典型的学习材料供学生研究;完善在线交流系统,方便学生随时作业、查看同学对话、接收教学资料等。针对大部分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在线讲解,充分利用图表等形象生动的讲解手段,解答时深入浅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空余时间研习课本和资料。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针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多元化评价机制。评价机制离不开教学资源的利用,因此,在建立评价体系前,需要综合利用各项教学资源,首先,要通过资源的整合优势来发挥其对评价机制的促进作用,充分实现信息资源、媒体资源等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教学评价体系的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畅通多元化的评价渠道,将课堂线下评价和网络线上评价结合起来,不仅要注重对学生本身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价,还要对其课堂参与度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评估。最后,需要构建完善的教师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吉兵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冯伟,张治勇.混合式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2(2):46-48.

[2]马国刚,熊文,张清学.现代远程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J].中国成人教育,2012(13):130-132.

[3]董燕.基于混合式学习理论的现代远程教学模式构建———以“秘书资格证书专题”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2(7):33-34.

[4]金一,王移芝,刘君亮.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分层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37-41.

[5]阿不来提•瓦依提,王建虎.基于混合学习的“远程教育学”课程设计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9):64-67.

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4

【关键词】汽车电子技术;混合式教学;改革

前言

混合式教学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或理论,而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使它逐渐得到了普遍的关注。它主张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二者优势互补,从而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1“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分析

1)学习理论的混合:混合式学习的学习策略需要多种学习理论的指导,以适应不同的学习者,不同类型的学习目标,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资源的要求。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探索式的学习。2)学习环境的混合:我随时准备学习,但我不想总是被教导。一个理想的混合式学习模式综合了多种功能,能够使学习者参与多个正式、非正式学习活动。它是建立在完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环境中,从信息到教学内容,从技能评估到支持工具,从训练到协作环境,一切围绕学员展开。3)学习资源的混合:精心开发的在线课程、生动趣味的讲师面授、同事的经验分享、全面的资料积累等,把资源尽可能多的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建立"一站式"的学习,形成强大的企业知识管理中心,实现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体系化、体系知识数字化、数字知识内在化。4)学习方式的混合: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将网络学习与课堂面授有机结合。有实时与非实时、同步与异步的教师讲授,可进行讨论学习、协作学习,基于"合作"理念的小组学习,还有传统和围绕网络开展的自主学习。将正式培训与非正式学习无缝对接,让企业学习浑然一体。

2“混合式教学”模式理论方法

1)准备:让学员了解基本的技能和大体的框架,帮助学员改进学习的技巧,以帮助学员顺利进入下一步骤。2)阐述:旨在向学员阐述所学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和关键概念,以及该学习对他们的价值。3)传授:着重讲解程序、原则、概念和流程,旨在帮助学员掌握技能。4)尝试:帮助学员在安全环境中体验新技巧,以强化对所教授内容的理解,并达到长久保持的效果。学习途径:虚拟会议或工作组、课堂、模拟、同事间角色扮演、个人指导、虚拟会议向导。5)评估:向学员提供了在安全环境中应用新技能的效果的反馈,从而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该技能。学习途径:在线学习、事前评估、事后评估、测试、学习向导。6)支持:通常是进入正式工作环境中的第一步,学员可以在这里选取正式学习中获得的原理、概念等关键知识。7)指导:提供了来自资深经理人、同事、导师和专家的幕后支持,让学员能综合自己与他人的经验。8)互助:让学员在团体内和其他学员共同解决问题,这一步骤加深了学员对于技能的理解。

3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措施

1)课程标准的改革。通过对汽车服务行业进行调研分析,将汽车服务职业领域的生产、服务等实际工作内容和过程设置为课程的模块,把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设置为典型的课程项目,由多个课程项目组成课程模块,建立与职业岗位实际生产、服务密切对接的课程标准。2)专业教材的编写改革。根据与职业岗位实际生产、服务密切对接的课程标准,组织专业教师编写适合“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高职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材。3)信息化师资队伍的建设。信息技术在给高校教学提供信息化服务,也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具备良好的信息化水平、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掌握足够的现代教育技术。所以为了适应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教师在参加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培训外,更应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4)考核标准设定。a)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分课前预习考核、课中态度考核、课后复习考核。b)期末考核:期末考核为课程任务考核,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配以相应的分数权重得出课程期末成绩。

4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平台的建设

高校教育信息化在于充分利用以电脑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和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一种全新的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以此高校教育信息化背景,搭建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的学习模式,实现教学目标。该混合式教学平台结构,以汽车电子技术专业主干课程《汽车音响系统检修》为例说明,分为首页、任务公告、课前预习、课前自测、课堂学习、实训指导资料、课程论坛、成绩管理、汽车音响之家等部分组成。1)首页:呈现授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主要目标、课程主要内容等信息;2)任务公告:任务内容及所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等信息;3)课前预习:提供教材、任务PPT、任务微课等教学资源;4)课前自测:提供任务课前预习的自测题等;5)课堂学习:提供课堂教学所用的任务教学计划、教案、教材、任务PPT、任务微课等教学资源;6)实训指导资料:提供任务所需的维修手册、维修电路图等资源;7)课程论坛:师生学习交流平台;8)成绩管理:根据学生课程考核规定,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掌握和成绩评定。

5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效果

自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来,一是增强了网络化环境成长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二是促进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三是弥补学生差异化,做到因人施教。

6结束语

目前混合式教学模式已在各级院校中得到了推广和开展,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使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知识更易理解和直观,也使得教学氛围更为积极融洽,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实现教学目标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李欢.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6(04).

[2]侯晓音.浅谈城市轨道交通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项目化设计[J].群文天地,2012(18).

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5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混合式教学;教学设计;ADDIE;

作者简介:李逢庆,主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学习科学、高等教育信息化与大学变革

进入21世纪以来,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交融共生中,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席卷世界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以OCW计划为代表的开放课件项目和视频公开课的融合创新,最终质变为在线教育大规模变革的引爆点——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自2012年起,短短3年多时间内,众多研究者和实践者从起初对MOOC引起的“一场数字海啸”的惊呼[1]到基于“问题视角”对MOOC热冷思考[2]的迅速转变,最终促使在线教育“后MOOC时代”[3]的新型在线课程学习模式——SP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腾空而出。SPOC是一种将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相结合,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以本校的课程设计与开发为主,将MOOC课程内容作为课程资源或嵌入或引用的“相交模式”[4],已成为当前高校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实践方式,并由此引发了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为高等教育研究者、实践者和管理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在教育技术学的以往研究中,混合式学习(BlendingLearning)是与混合式教学最为相近的表述,如余胜泉等[5]、张其亮等[6]众多研究者在使用BlendingLearning这一名词时,将混合式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概念直接等同;Singh等[7]在对混合式学习进行界定时,连续用5个“适当的”,强调其目标是取得最优化的学习结果,将混合式学习的关注点聚焦于学习的主体——学生。与混合式学习不同的是,混合式教学从教师的主导地位出发,关注如何帮助学生取得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基于上述对混合式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概念界定,本研究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指在适当的时间,通过应用适当的媒体技术,提供与适当的学习环境相契合的资源和活动,让适当的学生形成适当的能力,从而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

一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面向全体学生的掌握学习理论

起源于工厂标准化、流水线式生产思想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采用标准化的教材、统一的教学方式、统一的教学媒体以及标准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等实现标准化的教学过程。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被迫选择以中等水平的学生群体作为参照,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进程安排和教学评价等活动,其结果必然会导致学生之间出现学习差异和成绩分化的现象。学生成绩分化的正态分布曲线反过来继续强化教师的教学设计,并最终形成一种教学设计与学习成效的恶性循环。然而,如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而且富有成效,那么学生的学习成绩就应该是一种偏态分布,即绝大多数智力正常的学生的学习成绩能达到优良甚至优秀。基于上述认识,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8]。

掌握学习理论提出后,世界各国教育界进行了大规模的掌握学习实验,但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彻底解决学与学生个别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尤其是优秀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使该理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时隔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信息技术对于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天然优势得以彰显,掌握学习理论为混合式教学尤其是课前知识传递阶段的学习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以问题为中心的首要教学原理

美国犹他州立大学教授Merrill[9]的研究表明:只讲究信息设计精致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产品,虽然这些产品的质量是上乘的、外观也颇吸引人,但由于其并非按照学生学习的要求加以设计,因此只会强化教师讲授式的教学。在结合社会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多种代表性理论的基础上,Merrill提出了以问题为中心的“首要教学原理”,认为当学生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时,其学习会得到促进。

围绕面向真实问题的解决,Merrill提出了有效教学的四个阶段:激活、展示、运用和整合。其核心思想是,只有当教师的问题设计是面向真实世界且给学生提供相应的问题解决指导的时候,学生的有效学习才会发生,教师的教学效能才会得到提升。这一理论的提出,将教学推向了更加复杂广阔的真实世界,不仅强调教学设计要关注学生真实世界劣构问题的设计及问题解决方面的指导,而且要求教师转变讲授式教学理念,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协助者、促进者。

3关注高阶思维养成的深度学习理论

布鲁姆将认知过程的维度分为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10]。观察当前的课堂教学可以发现,教师的大部分教学时间仍然停留在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的记忆、复述或是简单描述,即浅层学习活动。而关注知识的综合应用和问题的创造性解决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活动,并没有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得到足够重视。深度学习理论研究者正是基于对孤立记忆与机械式问题解决方式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教师应该将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作为教学目标的一条暗线并伴随课堂教学的始终[11]。

在当今的大部分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较少帮助的浅层学习活动,发生在教师存在的教室之中;而当学生试图进行知识迁移、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等深度学习时,却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基于此,以翻转课堂为代表的混合式教学,将原有的教学结构实现颠倒,即浅层的知识学习发生在课前,知识的内化则在有教师指导和帮助的课堂中实现,以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提升。

4促进记忆保留的主动学习理论

依据信息加工理论,所有的学习过程都是通过一系列的内在心理动作对外在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心理学教授梅耶正是从这个观点出发,讨论了学习过程模式中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认知科学家的研究表明,主动学习是促进知识由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的最佳方式。结合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可以发现,被动地接受教师教学中传递的抽象经验和观察经验,学生的记忆保留时间较短,学习效率低下;由于做的经验能以生动具体的形象直观地反映外部世界,故主动参与性的学习活动能够促使记忆长期保留——这与中国近代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12]的教学方法论不谋而合。

正由于此,为促进学生的记忆保留,在混合式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协助和指导,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参与到真实问题解决的实践活动中,并与同伴协同完成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与内省获得知识和技能,掌握问题解决的思路与方法,并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实现自我超越。

二ADDIE教学设计模型的构建

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模型是教学设计理论的抽象化图形描述,以其精简化、可视化、操作性强等特点,成为教育、培训领域课程设计与开发的指导性设计模型。体现通用教学设计特征的ADDIE教学设计模型,涵盖了教学设计过程的一系列核心步骤,它将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分为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等五个步骤(如图1所示),以保证高效地进行课程设计与实施[13]。

1分析阶段

对于混合式教学的课程设计而言,按照系统论的观点,教学系统要有明确的目的,课程体系要有整体性、要与学生有明确的相关性,并与教学环境相适应。因此,分析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以及教学环境分析。

教学对象分析主要从学生的共同特征、已有知识储备、学习风格等三方面出发,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媒体和策略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活动的组织策划等提供实施依据。

教学内容是实现教学对象向培养目标确定的能力转变的支撑性材料。随着人类对知识内涵认识的深化,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知识分类进行了界定,如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等。目前最为权威和流行的一种分类方法是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知识分类观点,即知识可以分为知道是什么(KnowWhat)的事实知识、知道为什么(KnowWhy)的原理知识、知道怎么做(KnowHow)的技能知识和知道是谁(KnowWho)的人力知识[14]。实践表明,混合式教学的内容分析依此知识分类观点进行知识分类,对于明晰教学目标、把握重难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教学环境是实现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和载体,也是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保障。混合式教学环境主要包括网络数字化学习环境和课堂教学活动环境——网络数字化学习环境包括网络硬件环境的配置、网络学习平台及其可用资源的建设、学生可用网络学习设备的环境配置等软硬件环境资源;课堂教学活动环境主要包括实验活动室、支持合作探究的研讨型活动室、便于开展讨论辩论的活动室以及便于汇报、展示和交流的多功能教室等。

2设计阶段

基于前述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设计阶段主要包括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策略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学习评价设计等四个方面。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设计是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灵魂之所在,对后续阶段起着统领作用。结合对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方面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阐述,并由此确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使得混合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的放矢。

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策略设计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选择并确定信息传递的通道以及师生开展教与学活动的组织方式。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核心区别之一,就在于教学媒体选择和教学策略设计的不同——传统教学中教学媒体的选择主要考虑如何更加有助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呈现,而混合式教学中教学媒体的选择更多地偏重于哪些媒体形式能够更好地支持学生的学习;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策略设计需要考虑教学组织形式,如采用课堂环境的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讨论辩论式学习以及课下真实任务驱动的研究性学习等,以真正将“学生为主体”落实在具体的教学策略设计过程中。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是在教学策略确定之后,围绕学习活动而开展的具体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学过程设计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这一个环节,而是围绕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学习活动而进行整合的设计,包括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设计和网络学习资源的设计、课堂教学与研讨活动的策划与设计、课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等环节。

学习评价设计是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本研究认为,可以通过学习过程的评价(如学习平台的用户日志和在线测验完成情况)、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价(如组内自评与互评、组间互评、师生互评)和课程的期末考试等三个方面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

3开发阶段

立足于分析、设计两个阶段,开发阶段重在选择合适的教材资源,同时制作、开发各种辅助学习资源,以生成具体的教学单元内容。在开发阶段,课前需要完成与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的配套资源的开发,主要包括自主学习任务单的制作和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在线配套课程资源的建设。需要重点强调的是,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引导学生利用配套学习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学习支架,因此,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在线配套课程资源的开发活动应该基于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的学习任务设计;同时,要注意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导学案的区别,明确自主学习任务单中任务设计的核心是将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转换为面向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以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旨在通过借助合适的教学媒体,将虚拟环境的优势和现实环境的优势相结合,开展教学和研讨活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认为,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可以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具体实施后文将作详细论述)。

5评价阶段

混合式教学设计的价值体现依赖于评价阶段,而评价主要包含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贯穿于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各个阶段,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并在后期阶段中对教学设计方案予以不断完善;总结性评估则在教学实施完成后进行,主要就学生的学习成效、知识掌握、能力养成、价值观完善等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鉴,并据此修正教学设计的五个步骤,通过迭代式的循环,形成混合式教学设计的最佳实践。

三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流程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仅从ADDIE教学设计模型出发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讨论,并不能体现出混合式教学的特点。因此,有必要对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流程展开讨论,以便为高校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更加清晰的操作流程上的指引和经验参考。

为此,本研究在借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15][16]的基础上,按照“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来逐步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出了三阶段式的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1课前阶段

在混合式教学正式实施前,教师需要将设计并已制作好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和以微视频为核心的在线配套课程资源上传至学习平台。自主学习任务单可以分为三个部分:①学习指南部分,可以为学生提供课程和教学的相关信息,如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习方法的建议等;②具体任务部分,明确要求学生通过观看微视频并应用相关的配套资源,完成与教学重难点相关的学习任务;③困惑建议部分,学生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提交至学习平台,教师据此可以把握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状况,并了解学生的问题之所在,以便利用网络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解答和指导。

简而言之,课前阶段是指学生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内容,利用网络学习平台上的相关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完成教师设定的任务,并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相关困惑及建议提交至学习平台,形成课前自主学习反馈;教师则利用平台提供的讨论区、聊天室或QQ群、微信群等网络交流工具,与学生进行同步/异步的交流与反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

2课中阶段

课中阶段伊始,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采用集中讲授或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答疑解惑。网络平台无法完成的个别化指导,也可以在课中阶段通过面对面的方式来完成。在课中的典型任务探究阶段,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探究问题,采用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既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让其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又要保证在有限的时间内协助学生取得较大的学习效益。指导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不仅要给予学生知识和技能上的支持与帮助,更重要的是要综合运用如头脑风暴、世界咖啡馆等活动组织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指导教师要给予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以方法上的指引,并提供适当的决策支持服务,以保证合作学习活动的顺利开展。

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活动结束后,便进入课中的成果展示和交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作品展览、限时演讲、辩论会等形式,展示研究性学习成果,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在此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予以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反思在知识、技能上的收获,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经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反思和总结,并开展自我评价,建构自我意识。

3课后阶段

课中的展示和交流完成后,学生根据教师和其他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提炼自己的学习成果和反思总结并提交至学习平台,以进行更大范围的交流和传播。教师一方面可以将其作为过程性学习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其转化为可重用、可再生的学习文化资源和教育改革资源,以促使教育系统进入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超循环”和自组织系统[17]。

混合式教学体系范文6

一、以线上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运用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以线上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成功走进了高校的课堂。但是,由于线上教学模式在我国开始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在教师和学生方面都暴露了一些不足。对于新闻传播学这一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以线上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日常教学的需求,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一)教师对线上教学经验不足,影响授课效率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以线上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是一个崭新的面孔,在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大规模开展线上教学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对高校教师来说,他们大多都是资深教师,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形成和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但线上教学的大规模运用,就意味着教师要抛开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方法,重新开始探索一套新的教学方法。此外,线上教学侧重于通过电脑或手机等外部工具、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给学生授课,就必然会对教师的线上操作、设备使用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这些都需要教师去重新摸索和学习。除此之外,新闻传播学课程对实践性有较高的要求,线上教学从根本上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对于新闻传播学这一复杂性、多元化的学科来说,相关教师会面临更大的挑战。在这个过渡阶段,教师的授课效率难免会受到影响。

(二)学生脱离传统课堂的约束,自控能力明显降低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一种面对面的互动模式,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课堂秩序的监督者。面对面互动式教学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敬畏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懒散心理,起到一种监督的作用。在以线上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使用电脑、手机等外部设备进行学习,脱离了传统课堂的约束,加之自身所处的环境,身边难免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诱惑,使学生很容易失去自控能力。新闻传播学教育已从普通高等教育向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的方面发展,形成了多种方向、门类齐全的新闻传播学教育领域,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采访拍摄、新闻策划、软件学习等,这些内容都需要教师的监督指导。因此,单一的线上教学对新闻传播学这一学科来说,缺少必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由此看来,以线上教学为主的混合式教学非但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而还可能会降低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教学效果乏善可陈。

二、混合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相结合的可能性

混合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是当前教育界比较认可的两种新型教育模式,两者既有差异性,又有共性。其共性都是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为两者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通过“任务驱动”可以进一步促进混合式教学的良性发展,优化和改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常态化发展。

(一)混合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发展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经过了20余年的发展,其概念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技术应用阶段、技术整合阶段和“互联网+”阶段。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混合式教学是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线上教学的优势相结合,是一种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把线上教育、线下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行整合的全新教学模式,追求的是网络学习和传统教育的深层次融合,以构建智能化、动态化的课堂。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又称“抛锚式”教学模式,最初是由Vanderbilt大学认知与技术小组率先提出的。该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前为学生设计特定的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及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自主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最终完成任务以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技能以及能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混合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的内在联系

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学教学模式早已无法满足对新闻人才培养的需要,而混合式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新闻传播学教学模式。其中,混合式教学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课程资源实现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那么“任务驱动”教学则强调师生在新闻传播学课程中要以任务为中心,围绕特定的任务进行互动式学习。两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看似大不相同,其实无论是混合式教学,还是“任务驱动”教学,都主张“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如果说混合式教学为新闻传播学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那么“任务驱动”教学则是提供了实施这一理念的具体教学手段,这种内在联系就为“任务驱动”教学和混合式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性。

三、新型教学模式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具体应用

21世纪以来,媒介环境的激烈变化给新闻传播学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技术给新闻业带来的诸多变化,就必须对新闻传播学课程进行改革。新型教学模式———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其教学改革的具体方向。其通过转换师生角色、建立有效地评价机制等方式,来有效地实现该模式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具体应用,为我国的新闻传播学教学模式的革新做出新的探索。

(一)转换师生角色,以任务为中心

1.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掌控着教学活动的整个进程并充当关键性的角色,可以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因此,要想实现新型教学模式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常态化应用,第一,需要教师实现角色的根本性转换,发挥其主导作用。由于娱乐时代的来临,学生往往注重感性的乐趣而非理性的思考,认识问题容易流于表面或过于肤浅,所以,教师要灵活结合当下的热点事件,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传播学的相关理论进行深度分析。在选取热点事件时,可以尽量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通俗易懂的新闻进行讨论分析,通过教师的引导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第二,还应该建立师生平等交流机制,不仅要加强线下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也要实现线上网络平台的交流,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互动关系,从多种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重新审视学生的地位,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负责传授知识,而学生则居于次要位置,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接受知识。在构建新闻传播学新型教学模式时,强调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要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例如,在《传播学概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围绕每一章的知识点,提前向学生发放课程PPT,并推荐传播学相关书籍以及相应的公众号等,让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设计新闻传播学的课程任务,通过线上作答、课堂讨论等多种形式,打破学生传统的被动式接受知识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体会到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在新闻传播学新型教学模式的常态化应用中,学生是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和新型教学模式探索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教学模式革新中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针对性地进行任务设计,以任务为中心

“以任务为中心”是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环节,该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对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大纲的梳理等,基于此来设计任务。首先,教师设计教学任务,既要考虑到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在任务中融入经典的新闻传播学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前的具体课程设计小组任务,例如外出采访拍摄、制作新闻节目、参加“大广赛”等专业比赛;其次,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根据个体之间知识水平的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维度的任务,实现个性化教学;最后,针对任务本身,教师要学会灵活设计,既要紧扣当前的教学内容,同时也要尽量贯穿整体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推荐相应的新闻传播学经典名著,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纵深发展。

(二)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评价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学生只是作为被评价的对象,没有评价的参与权。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则认为,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有单一局限性,而应该把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纳入教学评价体系当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首先是教师评价,教师需要在各任务环节层层把关,例如,新闻课题的选择、采访大纲的审查以及策划方案的拟定等;其次是学生评价,针对每个学生或每组学生提交的采访视频、广告作品或新闻报道,学生之间互评互鉴,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是学生要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不仅要注重对新闻传播学理论要点的学习和掌握,也要着重提高自身的新闻实践能力和新闻素养,做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媒体人。

2.评价内容多样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考试是其中的一项关键内容,因此在教师和学生、学校和家长之间营造了一种“唯分数论”的现象,而且大多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作为最终的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考察,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弊端。针对这一问题,新型教学模式———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主张注重对学生平时课堂任务的完成度以及思想道德品质建设的评价,以这两项内容作为传统教学评价的补充,打破“唯分数论”的单一局限性,以此来实现评价内容的多样化。另外,考虑到新闻传播学课程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严格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组织策划、采访、写作等具体的实践活动,并根据学生的表现加以量化考核。但因为新闻传播学对书面表达和逻辑思维有较高的要求,所以传统的考试环节也必不可少。根据新闻传播学课程具体的教学活动,教师要学会灵活运用多样化的评价内容对学生进行整体考察。

3.评价方式智能化

长期以来,国内现有的教学评价机制的不足之处在于:评价方式单一,缺乏个性化。“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学会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和线上平台,实现教学评价方式智能化。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学习通、班级群等,向学生推送新闻传播学前沿论文,并相应地设置一些题目,学生在截止日期前提交答案,教师线上批改评价并给予反馈意见。此外,还可以利用学习通等APP进行线上签到、实时线上交流、课堂随机提问等智能化的评价方式进行评价,避免传统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可以为最终的教学评价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此外,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教学评价方式的智能化,这样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学评价的不足,也充分发挥了评价对教学的总结和反馈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