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范文1

>> 延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居家临终关怀的初步探索 浅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开展临终关怀护理的重要性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要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与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计态势 株洲市井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对策探讨 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处方调查分析 某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 大栅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设计分析 怎样当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探讨 浅谈区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压力源分析 旧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诊断报告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体系的现状分析及相关对策 临终关怀服务事业 社区医疗机构临终关怀服务现状调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财政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等. 关于做好2012年市政府实事舒缓疗护(临终关怀)项目的通知 [EB/OL].(2012-4-27)[2013-3-28]. .

[3] 上海市卫生局.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舒缓疗护(临终关怀)科基本标准政策解读[EB/OL]. (2012-08-17)[2013-03-28]. http:///website/b/75973.shtml.

[4] 黄小珍. 肿瘤科护士对临终癌症患者家属悲伤的护理干预[J]. 海南医学, 2012, 23(9): 155-156.

[5] 陈萌蕾, 成文武. 姑息治疗对恶性肿瘤死亡病人住院费用变化的影响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2, 29(5): 642-64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范文2

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指标。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镇(区)积极努力,全市已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437家,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已达到99.6%,远远超过省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但是,由于诸多原因,全市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站都依托原村落所建,游离公共服务中心之外,据统计,建在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的仅有97家。为了方便群众,完善和提升公共服务中心功能,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更好地发挥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服务指导和康复等“六位一体”功能,现对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牢固确立“要奔小康,先保健康”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和增强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的功能,健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村(居)公共服务中心建设,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全市小康进程,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原则和设置标准

1.一般每村(居)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超过5000人或地域跨度范围较大,设立多个农民集中居住点的村(居)可以设置两个服务站。

2.社区卫生服务站原则上建在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第二个服务站建在农民集中居住小区。

3.根据《江苏省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标准》,社区卫生服务站业务用房的使用面积确保80㎡(合格站),力争120㎡以上(示范站)。合理设置业务科室,做到布局合理、流程科学。设有全科诊断室、观察室(同时挂健康宣教室)、药房、治疗室、换药室和中医诊疗室,有条件的也可设立计生指导室和处置室。

三、操作方法

1.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纳入村(居)公共服务中心的,应对照标准规范完善,确保面积达标,六室分开,布局科学,流程科学。

2.现公共服务中心如有富余房屋或通过功能调整能调配房屋的,应尽快将社区卫生服务站迁入村(居)公共服务中心。

3.无富余房屋但有扩建条件的应尽快依托公共服务中心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4.待新建公共服务中心和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应将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统一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公共服务中心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以外不得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

四、工作要求

1.强化思想认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是各级政府应当履行的职责。各镇政府要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的重要意义,将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切实落实到位。

2.强化政策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公益性医疗卫生机构,各镇要在资金投入、土地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由镇、村投入资金,建设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给乡村医生执业。对镇、村资金投入确有困难的,也可以先由乡村医生垫资,以后再由村委会逐年返还建设费用。

3.强化技术指导。在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过程中,市卫生局要加强技术指导,严格把好建站质量关。要统一设计2-3套图纸供各村选用,各村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施工图纸须各镇卫生所报经市卫生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工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范文3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中医 预防保健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355-02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Status of Traditional Preventive Health Services in China

Zhao Zhen Bian Li Fu Wenjiao

【Abstract】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TCM basic status in 5716 Community Health Centers in China in 2010, according to the “Guide for Chinese medicine services in the community (Trial)” by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inese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Status of preventive health services from preventive medicine, health care, rehabilitation, etc. The Conclusion is that Chines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 of preventive health services systems have taken shape, the Chinese have basically started preventive health care services under the Support of national policy and implementation. But there is still about 30% loss of services, the implement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further.

【Keywords】Community Health Center;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Preventive health care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模式的转变,社区医疗是一项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特点的六位一体的崭新的医疗活动,其中预防保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决定了其在社区预防保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社区中医药服务指南(试行)》中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预防工作;能开展2种以上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中医药防治一体化的服务,运用中医理论与技术,参与健康指导和行为干预;居民健康档案中体现中医内容。制定有中医药内容的适合社区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以及亚健康人群的保健方案,并组织实施;应开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养生保健工作。”本文基于2010年全国571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其中东部2677所,中部1750所,西部1289所)中医服务基本现况的调查数据,从中医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对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现状进行分析。

1 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基本现状分析

1.1 中医技术和方法预防传染病

全国共有348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中医技术和方法预防传染病,应用率达60.99%。其中东部1649所,应用率为61.60%;中部1055所,应用率为60.29%;西部782所,应用率为60.67%,见图1,图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传染病预防的初级承担者也是关键的预防环节,因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中医技术和方法预防传染病是一项非常有效的预防措施。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已应用中医技术和方法预防传染病,东部、中部、西部的应用率基本一致。

1.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老年骨关节病等慢性病都一定程度采用了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服务。具体数据见表1。

由上表可看出开展慢性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服务的比例与病种有较大关系。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这三种慢性病的中西医结合一体化服务的开展比例较高,其中高血压的开展比例达到了90%左右,中医的参与度非常高。肿瘤、老年骨关节病的开展比例较低,还应适当加强。

1.3 居民健康档案体现中医内容

全国共有317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体现中医内容,所占比例为55.60%。其中东部1483所,所占比例为55.40%;中部996所,所占比例为56.91%;西部699所,所占比例为54.23%,见图3,图4。

开展社区卫生服务,首先应建立健康档案,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居民健康档案是否体现中医内容是中医药走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基础。居民健康档案体现中医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到60%,说明该项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1.4 重点及亚健康人群保健方案体现中医内容

全国共有347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点及亚健康人群保健方案体现中医内容,所占比例为60.72%。其中东部1637所,所占比例为61.15%;中部1066所,所占比例为60.91%;西部768所,所占比例为59.58%,见图5,图6。

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是疾病的易感人群,这个群体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同样,亚健康人群也是社区卫生的重点服务对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用中医方法对重点及亚健康人群进行保健较为普遍,东、中、西部有一定的差异。

1.5 中医康复服务

全国共有417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康复服务,所占比例为73.04%。其中东部1965所,所占比例为73.40%;中部1292所,所占比例为73.83%;西部918所,所占比例为71.22%,见图7,图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康复服务工作在全国已经得到普遍开展,基本没有地域差异。

1.6 中医健康教育

全国共有428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和健康教育服务,所占比例为74.88%。其中东部2055所,所占比例为76.77%;中部1290所,所占比例为73.71%;西部935所,所占比例为72.54%,见图9,图10。

从开展比例来看东、中、西部都达到了70%以上,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和健康教育比较普遍。

1.7中医药知识开展孕产妇保健咨询及指导

全国共有2786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产妇保健咨询及指导服务,所占比例为48.74%。其中东部1321所,所占比例为49.35%;中部827所,所占比例为47.26%;西部638所,所占比例为49.50%,见图11,图12。

图12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

孕产妇保健咨询及指导服务机构比例(%)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产妇保健咨询及指导服务还不够广泛。

2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到,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推行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已初步形成,各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基本展开。其中,开展慢性病中西医结合防治一体化服务、中医康复服务及中医药防病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已达到了70%,应用中西医结合一体化防治高血压已达到90%,应用中医技术和方法预防传染病、在重点及亚健康人群保健方案体现中医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已达到60%,居民健康档案体现中医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为55.60%,运用中医药知识开展孕产妇保健咨询及指导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比例为48.74%,说明各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融入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但尚有30%左右的缺失,推行工作还应进一步加强。在推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融入社区卫生医疗服务过程中,应重点围绕预防保健、医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方面,推广针灸、推拿、正骨、药膳、贴敷、导引、气功锻炼等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开展社区人群中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慢性支气管炎、肿瘤、老年骨关节病等慢性病的防治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铮,龚勋,陈瑶等.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分析[J]. 中国卫生经济, 2008年10期: 45-47.

[2]姚云,侯万里,卢祖洵等.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年09期:46-47.

[3] 党勇;?傅鸿鹏;?赵琨等.2008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联系城市工作进展情况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年04期:39-41.

[4] 任建萍,郭清,蒋建敏.农村卫生适宜技术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09年03期:28-30.

[5]刘玲玲,王丽,戴真.加强社区公共卫生网络建设的探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年04期:25-26.

[6]王宜静.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年04期:31-3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范文4

一、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基本原则。坚持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质,注重公平、效率和可及性。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坚持区域卫生规划,立足于调整现有卫生资源、辅以改扩建和新建,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坚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中西医并重,防治结合。坚持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

(二)工作目标。力争到年前城区、市以街道(镇)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到年前县、县以街道(镇)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到年前其余县(包括东侨开发区),以街道(镇)办事处为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覆盖率为100%,全市在年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标准化建设的全部任务。建立起符合我市实际,以二、三级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技术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其他社会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改善,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向社区的格局初步形成。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利用比例和综合服务满意率明显提高,力争达到35%和80%。

二、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按照市城市总体规划及区域卫生规划的基本原则,以每个街道办事处和城乡结合部街镇为单位,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约3-10万。街道办事处范围较小,居民不到2万的可与毗邻的街道联合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步行15分钟以外或辐射半径1.5公里以外)的区域,人口相对集中达0.6-1.2万人左右的,根据居民医疗需求可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主要由公立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伸举办。毗邻区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设置原则上应相距1.5公里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独立法人机构,对其下设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实行一体化管理,其他社区卫生服务站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

通过调整现有卫生资源,对政府举办的城市街道卫生院、一级医院和部分二级医院进行结构和功能改造而转型设立。同时大力推行公立医院举办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模式,鼓励二、三级公立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向社区延伸,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城乡结合部撤镇改街的卫生院在年之前要全部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符合标准要求。按照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体,以诊所、门诊、护理院、养老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三、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要以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主,建立新型的卫生服务模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具有公益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免收门诊挂号费。开展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社区传染病防治、社区慢性病防治、社区精神卫生、学校卫生与健康促进、社区妇女保健与生殖健康、社区儿童保健、社区康复与老年保健、社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社区医疗和社区护理工作。要完善服务功能,开展融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优生优育宣传、咨询、指导、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以及随访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提供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急救、临终关怀和心理卫生咨询等服务。要采用适宜技术和药物,既保证疗效,又做到费用比较低廉,还应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中医、康复、理疗等服务。

实行先试点、后推广的方式,对残疾人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恢复或补偿劳动就业功能而实施的治疗、训练等康复项目费用给予扶持和补助。具体扶持、补助办法由卫生、财政、残联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

四、加强社区卫生服务队伍的建设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补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公开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实行公开招聘。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法定的执业资格,且经过规范化培训后方可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并定期到上级医疗机构学习进修。

推进医院与社区之间的人才交流。公立医疗机构、防疫、保健和健康教育等部门是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二级以上医院必须把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作为体现公益性职责的重要内容之一,成立专门的业务科室,指定人员负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三级医院至少承担所在地2个,二级医院至少承担所在地1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帮扶责任。调整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预防保健机构的职能,把适宜社区开展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交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承担并按照“费随事走”的原则,予以相应经费保证。按照省卫生厅有关规定在社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师,凡符合条件的均可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的临床类别和中医类别全科医学专业中级考试;已转为相应资格的全科医师按有关规定变更执业范围后从事全科医学工作,在晋升上一级资格时,其转前和转后年限合并计算。退休卫生技术人员应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原单位应保持其退休待遇不变。

采取多渠道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培训。年起东医院、市医院、市中医院为全市社区卫生技术指导医院和转(会)诊责任单位;各县(市、区)医院、中医院为辖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定点技术指导、临床培训基地和转(会)诊责任单位,免费接受社区卫生人员轮流到医院进修并与其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及时将在二、三级医院已明确诊断、基本控制病情的恢复期患者、慢性病患者转回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治疗和随访,完善转诊服务网络。辖区妇幼保健院(所)、疾控中心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业务指导单位,东卫校为全市社区卫生理论培训基地,县、县、蕉城区、福鼎市、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全市社区卫生培训实习基地,到年全市社区卫生人员岗位培训全科医学率要达到80%以上,年要达到100%。鼓励和促进社区卫生人员参加在职学历教育,力争到年有80%的专业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

五、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的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领导,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维护居民健康、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以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列入工作目标,作为社区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予以组织实施,并纳入政府绩效年度考核内容。市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组成的社区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领导,建立社区卫生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督查评估制度。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卫生行政部门是社区卫生服务的行业主管部门。市卫生局负责制定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实施计划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建设标准,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各县(市、区)卫生局负责制定辖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监督和管理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负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审批,依法严格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技术服务项目的准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对年度考核不符合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给予黄牌警告,限期整改,整改后仍未能达标者,取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资格。负责对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日常监管、考核、标准化建设和从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增长水平,逐年增加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补助包括:按规定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经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基本建设、房屋修缮、基本设备配置、人员培训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以前按国家规定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等方面的投入和支出。按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从年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不低于15元/人/年,经费由省、市、县(市、区)财政负担。我市享受一般转移支付待遇的8个县(市)在省级财政按每个服务人口平均给予补助8元/人/年的基础上,县(市)级财政给予不低于7元/人/年的补助;蕉城区、东侨开发区在省级财政按每个服务人口平均补助6元/人/年的基础上,市级财政给予蕉城补助2元/人/年,蕉城区财政给予补助7元/人/年,东侨开发区财政给予9元/人/年的补助。按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原则,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对象中的流动人口补助经费,由各县(市、区)财政自行负担。县(市、区)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建设经费用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标准化建设、房屋维修改造和基本设备配置,市财政给予适当支持,为保障社区居委会工作顺利开展,要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政策给社区居委会落实相应的工作经费。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继续完善涉及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医疗保险政策,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管理办法和医疗保险费用结算办法,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范围。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经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引导参保人员首诊到社区和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发改委要将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重点建设项目,争取引导资金扶持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

物价主管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要科学制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充分体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益性质,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成本要合理补偿,不高于当地一级非营利性医院收费水平的原则制定。

规划部门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应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纳入规定的社区用房面积中进行统筹规划,与居民住宅同步建设、同步投入使用。建设管理部门应按规划协调落实社区卫生服务用房和明确产权归属。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所需药品、医疗器械管理,确保医药安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范文5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落实政府惠民措施,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负担,促进基本医疗服务的社会公平性,探索适合区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政府公益政策,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进一步落实基本医疗的政府责任,强化医疗卫生公益性,发挥政府在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地位,切实降低群众医疗负担,促进社会公平。

(二)坚持基本。要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发挥政府资金的最大效率,满足广大群众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保障居民基本健康权益。

(三)稳妥实施。稳妥推进基本药品按医院供应价标准收费政策,总体设计、分步实施,率先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施行,待条件成熟后将逐步扩大到其他公立医疗机构。

三、适用对象和基本药品范围

(一)适用对象

在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农村卫生室以及世博家园门诊部、静安新城门诊部)实行基本药品按医院供应价标准收费。

(二)基本药品范围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参照《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零差率收费西(中)药目录》和《市郊区村卫生室基本用药指导目录》,遵循质优、价廉的原则,确定《区按医院供应价标准收费基本药品目录》,基本药品目录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调整完善。

(三)收费标准

基本药品按照市物价主管部门统一公布的医院供应价向就诊人员收费,未纳入市统一招标的药品,按市物价主管部门统一公布的最高零售价/(1+15%)的标准向就诊人员收费。

四、药品采购

根据《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全收全支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闵府办发[]49号)的有关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基本药品需求,在区药品采购平台上统一采购配送。

五、经费补偿

(一)计算方法

基本药品补偿数额=(市物价主管部门统一公布的最高零售价-市物价主管部门统一公布的医院供应价)x实际销售数量

未纳入市统一招标的药品补偿数额=[市物价主管部门统一公布的最高零售价-最高零售价/(1+15%)]x实际销售数量

(二)费用承担

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产生的药品补偿费用由医保基金承担。非城保人员产生的费用由区、镇两级财政按35%:65%比例分担。区级承担部分纳入年度部门预算管理,按月划拨各镇(街道、工业区)财政所,各镇(街道、工业区)财政所匹配镇级承担部分,并在十日内将补偿资金(含区级部分)足额拨付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三)补偿方式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总额预付管理,合理确定医保承担费用。

符合平均门急诊均次费用和复诊率控制指标要求的社区卫生服务药品补偿费用中,由财政承担的部分应按月结算。区卫生局每月汇总补偿金额,向区财政局申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汇总本单位补偿金额向所在镇(街道、工业区)财政所申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到补偿费用后按月划拨入区药品全收全支专用账户,纳入药品全收全支管理范围,按照《区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全收全支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规定进行分配。

六、监督管理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要求,严格执行基本药品按医院供应价标准收费的政策,对基本药品目录进行公示。医务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适宜的诊疗手段,因病施治,合理、安全用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政策范文6

[关键词] 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责任制;社区卫生服务;全科医学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4(b)-125-02

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以契约服务的形式为家庭及其每个成员提供连续、协调、可及性的综合医疗保健服务模式,倡导社区首诊,是改变医生坐诊模式、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水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重要途径。2010年起,上海推行以家庭医生责任制为主的社区卫生新医改,为市民构架能提供全天候医疗健康咨询和转诊联络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成功与否,与家庭医生服务能力、社区居民的医疗观念、卫生政策制度密切相关。现将推行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对策分析如下:

1 存在困难

1.1 社区家庭医生服务能力不足

1.1.1 家庭医生人力资源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家庭医师组织共同指出:在新世纪中,平均每2 000人口就要配备1名家庭医师,才能满足人们对基层卫生保健的需求。目前我国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 4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 000多个,拥有10万社区医生。但经过正规培训的家庭医生只有几千人,这些数字反映出我国家庭医生的严重不足[1]。

1.1.2 家庭医生培养制度不健全,导致人员结构不合理,医疗服务水平差。全科医学把患者及健康看成一个整体,具有整体医学观的特征。它不仅涉及专科医学的服务内容,而且还涉及社会医学、行为医学、预防医学、医学哲学等学科领域。但是很多卫生技术人员对行为科学、社会医学等学科知识完全没学过,经过正规家庭医生培训或正在接受家庭医生培训的医师只占10.0%~22.4%[2];调查发现,家庭医生培养存在诸多问题,如培训时间太短、缺乏实践、重点不突出、课程内容太多、形式化气氛太浓、上级部门重视程度不够、学非所用、培训速度过快及培训内容缺乏新进展等[3],导致培养效果不理想;另外社区家庭医生职称低、学历低,医疗技术水平普遍偏差,患者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乏信任和认同[4]。

1.2 传统医疗服务观念根深蒂固

不管社区居民还是医务人员,传统的医疗服务观念仍旧根深蒂固。人们对于一级医院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变的认识只存在于框架和名称上的改变,忽视整体转型的内在改革和内涵建设。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卫生服务体系中,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地位与作用缺乏深刻认识。大部分居民不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具体项目,让居民真正得到实惠的项目利用率明显低于基本卫生服务项目。在深圳市的居民调查中发现[2],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服务、药品购买利用最多,家庭病床和住院利用为倒数两位,健康教育、老年保健、精神卫生、社区弱势人群保健等工作开展有限。

1.3 卫生政策和制度

1.3.1 政策补偿机制不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责任制需要必要的物质基础保证,需要一个相应的转型机制和配套的体制环境。受药品零差率、诊疗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的影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人次增加[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品收入减少[6]。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的项目如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均为免费的公益性工作,做好做实上述事项需投入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目前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各种补偿机制均存在缺陷[7],使社区卫生服务内涵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1.3.2 缺乏成熟的考核机制。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一种新兴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缺乏成熟的考核机制。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注重社区卫生服务的公益性,服务质量是考核的重点。但是服务质量考核没有严格的界限标准。虽然可以把社区居民对家庭医生的满意度、知晓率、依从率、管理率等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但是在考核过程中,这些指标可能与实际工作情况会有较大偏差。

2讨论和建议

2.1 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素质

规范全科医学培训,针对培训人员的基础情况,结合家庭医生工作内容,突出重点,加强实践,开展多层次的全科医学教育,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服务水平。建立家庭医生骨干培养制度,与二、三级医院建立培养协议,鼓励二、三级医院的医生到社区卫生机构定期坐诊、带教,同时鼓励家庭医生到二、三级医院进行实习,以提高业务技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一批高质量、高素质,能在社区卫生服务中起到骨干作用的高层次医生。做好社区家庭医生的注册准入制,逐步建立家庭医生的责任感和信任感。

2.2 加强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的宣传,改变传统医疗观念

相关部门和机构应该采取多种形式、多种层次开展对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宣传,提高居民的知晓度。家庭医生责任制是一种契约式服务。通过签约明确责任,建立关系。但是国内的文化传统对签约或合同总有一种戒备心理,担心签约后受诸多约束。通过宣传,明确家庭责任医生的服务方式和内容,形成社区家庭医生契约服务的良好社会氛围。签约服务务求实效,循序渐进,切忌强制签约,片面追求签约数量。探索出一整套合理的服务和技术模型,成熟后再逐步覆盖全部人群。另一方面,针对社区普遍人群,要加强宣传预防保健与社区卫生服务相结合的成功形象,转变居民重治疗、轻防保的传统医疗观点,逐步转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等于门诊部的认识误区。

2.3 完善考核机制

逐步健全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各项考核制度,按照覆盖率、群众满意度、知晓率、医疗服务质量、合理使用医疗费用等方面制定考核标准,加强管理,建立信息公示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2.4 政府倡导,落实配套政策,完善补偿机制

各级行政部门应给予积极配合和支持,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将家庭医生制度纳入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包括房屋、资金、服务、管理等项目[8],拓展和完善该服务的筹资渠道。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因药品零差率、诊疗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导致的亏损建立补偿机制,实行长效管理。对家庭医生责任制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出台政策,提供政策保障。可以探索家庭医生责任制服务模式的医保制度,降低签约患者个人支付比例,使家庭医生能够以较低的收费和医药费用自付比例吸引社区居民,实现社区首诊,专科转诊,逐步体现医保守门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金姝.我国社区首诊的研究现状[J].预防医学论坛,2010,12(2):151-154.

[2]尹呈良,于倩倩.社区首诊制推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卫生软科学,2008,22(3):230-232.

[3]詹志强,方华贵,何振彬,等.深圳宝安区社区健康服务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3,17(1):26-27.

[4]何钦成,马亚楠.社区首诊制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J].中国卫生经济,2006,25(8):47.

[5]陈琦,王娜,王君丽,等.药品零差率销售的实施对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4):3842-3845.

[6]张崖冰,胡善联,何江江,等.上海市药品零差率政策实施效果的初步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0,3(6):23-36.

[7]顾亚明,李鲁,胡崇高.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七种补偿模式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0,(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