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1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能力 教学理论
一、实验与理论相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有了对实验事实的探讨和验证最终才有物理概念的形成和规律的建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细致观察、独立思考、参与物理实验验证,从而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在实验中把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其中,可以加深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并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
物理是实验科学,是“做”出来的,物理规律也是物理学家通过无数次的实验探索总结出来的。例如做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各组认真记录参照车与实验车悬挂不同质量的砝码时的位移,通过计算知道在两车质量一样的情况下,实验车受的力是参照车的多少倍,加速度就是参照车的多少倍,说明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在两车受力一样的情况下,实验车总质量是参照车的几倍,加速度就是参照车的几分之一,说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记录数据,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理解。
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创新研究
1.通过探索性实验教学,培养创新意识。探索性实验是教师引导、学生操作的过程,即教师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给出实验课题,引导学生独立操作,通过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独立探索实验原理,最后总结物理规律的实验方法。探索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激发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探索性实验中,学生进入了科学探索模式,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探索新的知识,是一个由寻求知识到发现知识的过程。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形成创新思维模式,引起学生探索和亲自动手的欲望,为创新提供前提条件。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真设计探索性实验,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索性问题提问,引导学生主动独立探索,在解决各种疑难问题和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
(2)以探索性实验为主,课堂演示实验为辅,培养创新意识。课堂演示实验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直接参与到实验中,只充当观察者的角色。课堂演示实验可以培养学
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探索性实验,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在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手脑结合,把课本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验中,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要重视实验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的安排、教具的改进、问题的设计和解决办法。探索性实验的创新设计对于学生有着很好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注重实验的开放性、多变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教学的创新,适当地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变化,通过改变条件、器材,变化数据处理方法,改变实验原理、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改变实验条件。教师可以改变实验的条件,学生根据新的实验条件,结合以往所学的物理知识,重新制定全新的实验方案,记录、计算实验的相关数据,测定相关的物理量,实现独立制定实验方案和独立完成实验的目标。
(2)改变实验器材。实验器材的改变意味着学生采用全新的实验手段完成实验操作。学生在不偏离物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采用新的实验器材完成实验目的,得出结论。
(3)改变实验目的。物理原理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在相同的实验器材下,变更实验的条件,便可以实现不同的实验目的。教师可以布置新的实验目的,启发学生的物理发散思维,激发其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
3.优化实验教学目标。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在分析教材和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渗透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在实现实验教学创新目的时,首先要优化实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不能太高,也不能随便,除了考虑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实验操作能力等因素,还要考虑在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如何强化创新意识、如何提高其实验创新操作能力。故教师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案设计要始终围绕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实验教学目标要适用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物理学习遇到的问题。
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档案管理 创新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改革不断推进,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除了完成既定的人才培养任务外,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不断有新的科研成果和教育成果产生,在此背景下,陈旧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档案管理手段显然与当前高职院校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不相适应。因此,积极研究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策略,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1.创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高职院校档案资源是保存学校建设与发展历史的重要资料,是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记录。从建校起,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各种图文、影像资料均以档案资源的形式得以保存和管理,使高职院校以往发展历程和政策变迁均有依据可查,对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做好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是促进院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是高职院校办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事业高速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升档案资源的质量,提高档案服务的便捷性和全面性,成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档案管理理论的不断丰富,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有了较大创新空间,借此契机积极引进新型档案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档案技术,以及不断创新档案编研与服务工作有着很强的必要性。
2.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创新策略
为全面创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应采取以下策略:
2.1创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意识
创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理念,提升档案工作创新意识与服务意识,是促进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的必要前提。对此,一方面要强化对档案工作人员的宣传教育,提升其对自身工作的认知水平,使其形成创新工作方法,提升档案服务质量意识。此外,还应强化人性化服务理念、信息化档案管理、全面管理、全过程管理等科学工作理念的宣传,为高职院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创新活动提供启发与可行思路。另一方面强化对高职院校教职工的宣传教育,使其认识到档案资源对自身教育工作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使其在日常教学和科研工作中自觉收集档案资料,为高职院校档案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创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模式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档案收集、档案划分、档案归档、档案保管、档案开发、档案利用等环节,为了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应对各个环节的工作采取合理的创新手段,积极采取信息化、现代化档案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性,以及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与数字化。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对现有档案目录进行数字化建设,建立科学的目录查询系统,并结合档案资源的丰富性,对目录查询系统进行不断丰富与更新。其次,强化电子档案的建设与开发,结合办学特点和档案资源特征建立档案数据库。此外,利用扫描和录入等方法,将重要的纸质档案转化成数字化的档案资源。最后,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教职工的办公系统终端,引导广大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规范上传有价值的档案资料,供档案人员分类和筛选,形成统一的、可共享的档案资料,进而使高职院校档案的归档效率、归档水平和归档质量不断提高。
2.3创新高职院校档案编研工作
以往,多数档案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档案资料的归档和保管,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服务职能认知较低,导致许多档案资源的价值得不到发挥。在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档案人员应打破原有工作思路与工作模式,积极开展档案资源的开发与编研工作,努力提高档案资源的系统性、规范性,为档案资源需求者提供可靠、快速、方便的档案服务。对此,档案管理人员首先要对高职院校现有档案资源的类型划分、特点、优势与缺陷等进行整体把握,从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其次在档案编研过程中积极寻求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对档案资源体系不断完善。此外,还应掌握编制和更新目录检索系统的方法,使档案编研成果及时被档案资源需求者利用,充分体现档案资源应有的价值。
2.4创新高职院校档案服务模式
高职院校档案资源有着较强的服务价值,充分体现档案管理工作的服务职能,不断提高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是创新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近年来,计算机迅速普及,高职院校均具备相当数量的多媒体终端设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成为创新档案服务模式、提高档案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对此,高职院校档案部门应进一步加强档案信息系统的建设及相关数据库的建设,适时结合档案利用者的需求和使用习惯,优化档案信息系统界面,更新档案检索目录,为利用者提供更快捷、更方便档案服务。此外,结合院校师生需求积极开展档案知识讲座、档案展览活动,是拓展档案服务模式的合理策略。
3.总结
创新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是适应高职院校办学及管理工作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者应积极学习档案管理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对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使其更好地为高校师生、领导等档案资源利用者提供便捷、高质量的档案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强,杨凌云.加强高职院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对策的研讨[J].科技信息,2010(33):227-228.
[2]杨未.高职教学档案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J].考试周刊,2012(76):169-170.
[3]钟晓芸.基于“拓延―构建”理论的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创新研究[J].职教论坛,2013(24):32-34.
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3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问题;改进方法
纵观农村初中学校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在师生的教与学上,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农村学校新课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就当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及如何应对谈些肤浅的看法。同时,需要特别提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农村地区主要指的是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
一、农村中学学生的基本现状
农村中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不多、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了解甚少,因此,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所学知识对自己将来的重要性。另外,家长多数文化程度不高,不懂得知识的重要性,也不懂怎样教育儿女,甚至还有家长教给儿女的是“学那么多干什么,会写字就行了”,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夫妻双双去城市打工,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代管。爷爷奶奶对孙子、孙女比较“娇惯”“管不住”,以致形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笔者所任教学班级中,农村留守学生占全班学生的25%,而在这当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困难,缺乏自信、自我约束能力差,纪律意识弱,这也对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二、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一)学生的“学”
1.思想狭隘
农村学生往往对狭隘实用性方面考虑较多,思想上轻视。他们觉得思想品德课与“语数英三科”相比实用性不强,因此,对思想品德课就往往马虎应付,这种缺乏自觉的学习态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视野狭窄
如今的考试形式采用开卷方式,考试题型多是些开放性试题,且内容又大都贴近城市疏离农村。相对而言,农村学生视野较城市学生狭窄得多,面对试题,只能答些从书上看到过的内容,至于那些联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的题目就只能是凭想象,乱猜测了。这样,成绩自然受影响了。
(二)教师的“教”
1.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较深
他们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思想较为守旧、对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探索与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教学资源缺乏,新课程专业引领落后
农村学校普遍感到实施新课程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虽然部分教师参加了一定级别的培训,但是,由于受自身素质和群体环境的影响,转化率不高,起不到实施新课程的“骨干”和“带头人”作用。
三、对农村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改进的一些建议
以上种种不尽如人意的状况不改变,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实施。那么,怎样去改进呢?笔者认为,还需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进行更新和改进。
(一)学生的“学”
在地位上,学生不再是教师的追随者,而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觉行为者,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如何强化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显得十分重要。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激励、唤醒、鼓舞。”
要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学会学习,可以通过:
1.激发学生想疑、敢疑
对于学生提出的有独到见解的问题,要给予肯定和重视,使其感觉到成果的喜悦。即使有的问题有失偏颇的立场观点,也不能教师动辄就批评指责,这样一来,学生思维的“火花”就会泯灭,造成不敢想、不敢说的局面,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就无法进行了。
2.生疑善问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生疑善问是激发思维的种子,是创造的动力,没有生疑善问就没有思考,认识就不会有发展,创新思维能力就无法形成。
(二)教师的“教”
在指导思想上,教师不是用同一模式去要求学生,而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将统一要求降低到最低的程度;在地位上,教师不再是真理的代言人,不再是权威,而是活动中的参与者,是参谋、顾问、咨询人员。同时,教师要改进教学,还应该做到:
1.教师应树立新课程教育理念
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精神以及关注现实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2.教师应该树立平等意识,公正对待学生
教师在上课时,应持平等、公平的心态去面对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
3.教师应该有创新意识、改革精神
面对新课本,要有新思维、新方法。教师要勤于学习,乐于交流,努力使自己的备课思维和授课意识与课改要求相适应。
4.教师应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教育界有一句老话叫“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而在当今社会,“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教师平时的知识积累很重要。
总之,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实践,需要学校及有关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增强思想认识,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将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冯根水.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2.
[2]陶学忠.创新能力培育.海潮出版社,2002-12.
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4
【关键词】 化学 教学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7(b)-0055-01
1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及重要的参与者,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及时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拓展广阔的空间。为此我们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经验,在教师间开展实验技能竞赛、观摩课比赛、实验专题研究会等活动,使教师的综合素质不断地提高。每次实验除准备书本中的仪器外,对学生可能提出疑问所涉及的药品、仪器也事先准备好,我在做铁丝燃烧所需的仪器外,还准备了镁条、铜丝等。请一个学生在空气中点燃镁条,面对耀眼的白光,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也想在空气中将铜丝、铁丝点燃,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即并非所有金属都能在空气中燃烧。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大家展开激烈的讨论,有的说温度太低,有的说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较小。我不置可否,只是说:“请大家看书,看谁最先使铁丝燃烧起来”。一个同学站起来说:“我来试试吧。”只见他把木条缠绕在铁丝的下端,点燃,放入氧气瓶中,结果木条燃烧很旺而铁丝却无任何变化,同学们也很失望。我启发大家说:“这个同学想法是正确的,那么问题出在哪呢?”大家陷入沉思,不一会儿,又一名同学上前折去一半木条,如法炮制,活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对铁丝燃烧现象及条件有了深刻的认识。由此可见,教师的素质直接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2 合理设计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
我们知道恰当的设疑等于给学生铺起来创新思维的桥梁,理想的设疑则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教师的设疑必须有目的性、趣味性、启发性及科学性。设疑能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而明确的目标设疑,使学生上课伊始就处于疑惑与矛盾之中,从而引起按正确的方向积极思考。在铁与硫酸铜的反应中,我是这样做的,你们会变魔术吗?学生都说不会,接着我话锋一转说“那好,我今天就变个魔术给大家看,魔术名叫《点铁成金》”。同学们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顺势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提问:“是什么原因使铁变成金的呢?其他金属放入其中也能成金吗?这里的“金”是“黄金”吗?如果不是,那又是什么?大家在满足感官愿望后,有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植下了创新意识的种子。
3 开发演示实验给学生以创新的空间
化学实验的主体是学生,以往演示实验都有教师一人包办,学生很难接触。现在我们采用师生共同实验的方法,教师主要强调安全因素,大部分由学生操作,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多给学生的创新空间。在一氧化碳还原性的教学中,我准备了所需的仪器,问谁来组装该套装置?不一会儿一位同学按课本组装好装置,我请大家谈谈对此装置的看法,有的同学说此装置好,好在尾气用气球收集起来,不会污染空气,有的说不好,用气球收集尾气转移及除杂均不方便,不如再用一盏酒精灯把尾气烧掉;大家经过激烈的争论,统一认识:既然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需加热,那么将尾气燃烧产生的热量用来加热氧化铜,不就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了吗。于是一种便于操作、环保且节能的一氧化碳还原装置诞生了:尾气由带橡胶管的导气管连接起来,放于盛放氧化铜粉末的直玻管下方的酒精灯上点燃;从而有效保证了反应的顺利进行,这些活动增强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4 第二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5
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能力和人格,来满足当代知识经济时代对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需求,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结构的特殊调整时期对现代人才规格的需要。
因此,探讨分析将创新意识和创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专业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的必要性和方案实施的具体措施在当今高校教育中具有非常必要和重要意义。
一、引言
目前各个高校培养目标中所提到的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传统的高精尖理论型、学术型人才而言的,是指掌握直接应用型知识和具有更具体实践能力的人才。而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就是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则强调培养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前瞻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尽管目前我国大多数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或多或少的加入了要进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要求,但是,就目前高校的总体情况而言,创新创业教育的学科基础薄弱;创新创业教育意识淡薄;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明晰,方法途径单一,流于形式、表面化的工作,未起到真正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
本文希望通过探讨对将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融入学生的专业教育的改革实践和研究,对高校经管类专业教育中如何融入创业意识和创新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规律,进行一般性的归纳总结,为实现向同类本科院校其他专业进行推广提供可靠地理论支持与可行的实现路径;为未来开展进一步的深化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二、国外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实践
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经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在经济比较发达的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是特别注重人才的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而且在目前已经通过多年的实践,逐步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CBE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必备职业岗位的能力为目标的专业培养。其模式核心完全是从社会职业岗位实际需要出发,分析不同职业的人才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的需求,之后,再根据职业所需的能力,重新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制定课程开发计划,开展教学,最后通过合理的考核标准,对学生是否达到规定的能力进行考核。CBE模式改变了传统公共课基础课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充分强调社会需求的岗位群能力,课程结构的重心和专业方向都是完全保证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二)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代表的CBET模式。这个模式,非常注重以能力为基础进行教育与培训,最关键的是组织专家对能力标准进行确定,并且成立了针对此模式需求的国家资格委员会,形成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使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制度化。通过确定国家能力标准,制定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证书认可,增进在校学生对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视度。
(三)德国为代表的双元制模式。这一模式主要是采取企业和学校双元方式,共同担负培养专业人才的任务,教学和岗位培训都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的。同生产紧密结合,学生在校更多的参与企业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以生产性劳动方式进行这种专业实践培训。企业提供培训基地和人员,对学生展开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
三、我国国内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践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当中的创业教育实践主要有三种创业教育模式:
第一种是强调创业教育是重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强调构建创业所需知识结构,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民大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是将学生的第一课堂与第二课教学,堂充分的结合起来,进行深化开展创业教育。
第二种是以强调提高学生创业知识、创业技能为重点,在我国主要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行商业化运作,通过建立大学生的实践创业园,还为学生提供资金资助,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实现对学生创新创业给予巨大支持扶持。
第三种是以强调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为中心的,在我国主要是上海交通大学为主,在上海交通大学,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更多添加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除此之外,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多创业资金和技术咨询。
近年来,我国高校当中,厦门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特色明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该校成立的创新创业园区。他们与英国中兰开夏大学,联合开展了就业能力与创业精神研究的项目;与日本佐世保高专合作的通过日中交流培养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技术者的项目。
他们的专业课教学特别提倡由企业家导师授课,并且将许多创业精神作为课程已纳入教学计划。而且在教学规划当中要求所有本科生都必须取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2个学分方能获得学位。他们还联合企业开办创新创业实验班,联合设计培养方案、选派师资、参与培养等,实验班深受学生欢迎。此外,他们打造的创业项目体验与孵化平台,收效颇好。大大地激发了校内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
四、以经管类专业为例探讨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入专业教育的措施
(一)围绕社会需求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人才培养方案。面向社会对学生的需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设计专业教育培养方案中,在必修课程部分,开设创业教育实践课。使学生在校期间都能够获得创业普及教育。不断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专业课教学中加入创业教育类模块课,针对专业核心需求对专业实务进行策划、拓展。尤其在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中提供学生进行专业创新的机制,结合专业发展,在专业选修课中开设创业教育的讲座,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新人才培养方案。
(二)设计以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改革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目标要在现有专业课程体系中深度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中实施深度的创新创业教育,使其受众面更广,将创业问题置于专业案例背景下思考,营造逼真的专业课教学行业、专业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
根据不同专业课程的应用需求,设计合理实际的课程内容、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增添补充渗透、结合、强化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实现创业教育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延伸专业知识教育。
(三)形成师生协同的创新创业能力与专业训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将创新创业教育深深渗透于现有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职业生涯规划、研究项目等为载体,加强师生协同,促进教学相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师生协同,深化课堂的启发式教学、研究式的课题教学,强调科研成果反哺本科教学;强化中小企业案例教学,积极鼓励、支持与指导学生参与到专业教学当中,在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时,将现实社会的创业实例纳入教学案例,用典型案例分析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促使学生从案例中感悟创业理念,并激发创业热情。
(四)建立健全与专业教育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保障措施。加强专业教师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培训,增强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加大专业课的专业教师在职的企业实践挂职锻炼力度,提高教师职业业务素质和能力;通过邀请专家、学者、知名企业家、成功的创业者担任创新创业教育的兼职教师。
实现教师队伍的多元性、实践性和灵活性。配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由导师指导帮助学生制订不同期限的学习计划,提供选择专业方向的引导,带领学生参与科研实践,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构建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学习生态系统环境,完善拓展校企合作。实施配合创新创业教育需求新的专业教育考核评价模式,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变单一的闭卷的传统的专业教育考核评价模式为多种形式的综合考试方法,采取多样化的考评方式,评价标准应体现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意识与创新教育正在发生着十分可喜的转变:从我国的名牌大学试点,到普通应用型本科高校;从面向有创业意向的学生到全体学生。但是我国高校大都将创业意识与创新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环节来强调,而在日常的专业教育中,该如何强化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的培养与训练,做得还远远不够。因此,此时提出将创业意识、创新能力培养深度融入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专业教育当中来,是及时又恰当的。
如何强化创新意识范文6
如何强化数学思想方法,使数学教学和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充满辩证意识和自觉意识,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我认为,有几条是最基本的策略,
一、把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到教学过程
本来,数学思想和方法是蕴含于教材之中的,这就要求教师先行体悟,既要明确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要有一个全新而强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j同时,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过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多次孕育,反复渗透,即把某些抽象的数学思想逐渐融进具体的、实在的数学知识中,使学生对这些思想有一些初步的感知,进而形成自己的意识,高中数学是由学科知识与数学思想方法组成的有机整体,其体系是沿知识的纵向展开的,而蕴含在知识中的思想方法是纵横交错,前后联系的,所以数学思想的渗透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略去数学知识发生过程,而应把握好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契机,如概念的形成,问题的被发现,思路的探求等,这些过程都是渗透数学思想的契机,课堂教学必须在知识生成与发展中让数学思想方法落地、生根、发芽,例如由小学的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到初中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再到高中的长方体、三棱锥体积的计算,就孕育并渗透有等积变换思想和类比思想,又如,在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一章结束时,可用两角和的余弦公式,通过化归的方法,把十个公式推导出来,这化归的过程,就是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形成过程,在立体几何“空间的角”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领悟“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的形成过程中所隐含的“转化思想”,使学生认识到将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是学习立体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
二、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促进思想方法逐渐生成
数学思想及其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几节“专题课”所能奏效的,需要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需要经历渗透、反复、逐级递进、螺旋上升、不断深化的过程,特别是学生个体的差异,认知水平、思维灵敏度的不同,会使数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有所差异,因而更需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例子、方法,给以不同的指导,逐步推行数学思想方法,这个过程必须经历渗透模仿,熟悉应用和创新发展几个阶段,教学过程务必遵循循序渐进原则,使思想生成按照曲折式发展和螺旋式上升的逻辑顺序,逐渐升华,例如对分类讨论思想的教育,最初由学生接触的对数开始,让学生初步接触分类讨论,对高一的对数函数的教学,可设计一组练习来渗透分类讨论:遇底数的分类例子:底数不定的两个值的比较;遇真数的分类例子:真数不定的两个值的比较;遇对数函数增减性的分类……
三、解决数学问题,力求突出思想方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