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外包物业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外包物业管理范文1
[关健词]图书馆业务外包策略
[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a
一、业务外包的产生及其背景
业务外包(outsourcing)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即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其实质是企业重新定位,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塑造和发挥企业自已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构筑自已竟争优势,获得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业务外包因能促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长期竟争优势,并能达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所以在市场经济竟争中日益受到企业瞩目。事实上,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正是通过这种经营策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如世界最大的运动品牌耐克的核心竟争力是运动鞋的设计、应用与研发气垫(nikeair)技术,而所有的制造工业外包给世界各地。微软公司的核心竟争力是创造他的软件产品及其他公司发展策略性合作,提供顾客服务和支持,而其他的工作都是外包。据邓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业务外包上的开支上升了27%,达到了3250亿美元。
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十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受到普遍的欢迎。图书馆将非核心功能通过合同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以便集中自身的力量搞好改变基础结构,提高核心功能的工作。业务外包这一经营管理方法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是正在形成的一个趋势。
1977年日本东京都一份报告称,93所图书馆中有47所将分编工作部分外包。1981年5月15日日本《自治日报》报道,在被调查的542所公共图书馆中,警卫外包的占37.7%,清洁外包的占58.5%。1997年在被调查的全美授学士学位以上的117所高校图书馆中,33个正在进行或已进行编目外包,16所正在考虑。1998年秋美国美国图书馆学会(ala)特别成立了一个“外包工作组”来研究业务外包相关的课题,并在ala的冬季会议上设立了公开论坛来讨论业务外包对图书馆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在我国,从九十年代以来,业务外包逐渐为图书馆所重视和采用,但业务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编目工作方面。
二、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类型
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较成功和成效最好的外包业务有下面几种:
1、采访业务外包。采访业务外包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纲目订购,它实际上是一种图书馆与书商之间的采书合约,书商根据图书馆采访人员圈订的纲目控制范围(如:专业范围、主题控制、出版社控制、阅读水平控制等)和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将选出的图书送到图书馆,图书馆采访人员通过验收将适合的书留下,不需要的图书退回给书商。这种方式可以节约采访人员选书的时间,也能保证所购图书具有针对性。另一种方法是由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征订书目进行圈选,交由书商订购。近几年,地区采编中心和图书公司不断涌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供应商要能发展下去,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竟争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优惠和附加服务,其中包括书目数据的配送以及装防盗条、盖馆藏章、贴条形码和书标等手工处理过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人员,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目的。
2、编目外包。编目外包是国外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且最具成效的一种。早在七、八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图书馆已开始将编目业务部分外包,1967年oclc成立之后,由于它费用低,质量高,oclc更是成了世界各地图书馆编目外包的服务商。在中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全国联合编目中心、calls、地区采编中心的建立,从九十年代开始,各图书馆普遍采用了编目外包方式。编目外包,一方面可以减少编目人员的负担,加快文献处理的速度,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开支,解决诸如待编积压图书、工作负荷不均、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统一编目,图书馆书目数据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3、书目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进程中最繁重的一项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它耗时耗力,很多图书馆都将此业务外包给建库承包商。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外包,包括依据卡片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和到现场依据文献实体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两种形式。前一种方法简便、经济,但卡片信息不全,依此制作出来的书目数据不能达到准确、全面的效果。后一种方法是较为彻底的做法,双方通过签订合约,由承包方派员进驻图书馆,按馆藏文献建库,同时还按照现在的标准全面重新加工。
4、自动化业务外包。自动化业务外包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移植或委托专业厂商设计和开发,服务提供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整套的应用方案,包括咨询、软件系统、实施、运行中的维护、软件的升级、高质量的技术支持等。由于大多数图书馆缺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软件在不断升级,如果相关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由图书馆自行开发,则图书馆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通过服务外包,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支出,还可以直接享受服务提供商提供强径的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的优质服务。
5、后勤物业管理。大学图书馆的行政和后勤虽然没有公共图书馆复杂,但事务性工作很多。近几年来,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各地政府都投入巨资建设新图书馆,新建的图书馆面积都较大,如华南师范大学新馆面积为23500平方米,湛江海洋大学图书馆为23000平方米,新馆的各种设施,包括公共卫生、消防、绿化、空调、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任务很重。通过后勤外包可以使管理层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精力用于业务建设中。后勤外包可以采用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两种,全部外包可以向社会邀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对图书馆所有物业及设施、设备实施统一一体化管理,图书馆只设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物业的宏观管理及与管理处的联络,深圳南山图书馆即是采用此种形式。较为普遍的是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部分外包主要用于:
清洁卫生:对于几万平方米馆舍来说,清洁卫生是一项较繁重又不可忽视的业务,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外包给保洁公司来完成,图书馆办公室可以建立明确的检查制度进行监督。
绿化保养:图书馆要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绿化是不可缺少的摆饰品,而图书馆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对这些植物进行保养,因此可以委托给学校的绿委会进行托管,以保证图书馆的花木常青常开。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图书馆领导最为头痛的问题,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活动场所,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图书馆内书籍是易燃物品,同时还保留着大量的文物和古籍,因此图书馆消防安全在后勤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图书馆可以将此项业务交由消防公司来完成,消防公司派专人进驻图书馆,定期检查和更新消防器材,并可以和图书馆合作,开展消防演习,进行消防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消防意识。
设备维护:除计算机设备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包括空调、电梯、影印设备、视听设备等,这些也可以通过合约形式进行委外服务。
三、图书馆业务外包评价
业务外包之所以能被图书馆所用并得以发展,是由于这种模式确实能给图书馆带来很大的利益,有着明显的优势:
1、图书馆实行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专业机构(团体)往往具有规模经济,有着专业程度高和高度效率化,经营成本较低的特点,通过他们来提供服务,可以取得较大的价格优惠,并能节省庞大的人事费用。以采编业务为例,将采编业务委托给地区采编中心完成,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采购取得价格优惠,另一方面,采编中心是一个以采、编、配送一条龙服务为特色的服务机构,在完成购书的同时,实现了随书配送书目数据,有些采编中心甚至帮助图书馆将所购图书贴条形码、书标、盖馆藏章等图书加工工作,而且这些工作是完全免费的。在美国,图书馆成为oclc成员馆后,套录一条书目记录费用是1.5美元(oclc成立之前,美国国会图书馆一条书目记录成本是75美元,ohio大学图书馆是30美元),委托编目,平均才2-12美元。我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据统计,图书馆单独编目,每种图书约10-15元,而套录每种图书是0.3元,委托地区采编中心或书商,编目是免费。
2、节约人力资源,克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的困难。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很难引进和留住高技术人员,因而也使图书馆难以进行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在业务外包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保证自已的先进性。如选购成熟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既可以降低开发软件的风险,也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又如南海学院图书馆,由于是新建图书馆,专业人员少,因此将采编业务全部交由广东高校信息服务中心完成,该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生产制作出标准的书目数据,使南海学院图书馆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员。以联合编目为例,美国ohio大学图书馆1967年共有编目人员15名,每年处理约2.5万种图书,成为oclc成员馆后,编目人员减至5人,每年可处理5万种书,以每名工作人员年薪5万美元计,每年节约工资约50万美元,而全部套录oclc数据也只需花7.5万美元。
3、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可以专注于自已的核心业务,提高竟争优势。图书馆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完成,将使图书馆的管理层可以集中精力实现对业务流程,人员配置进行整合,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竟争优势,保持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
4、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回溯建库为例,如果要完成30多万种中文图书,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自已建库,估计要用1-2年时间,而委托建库商,可能只需要2个月时间。
业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促进图书馆的重心转移,发挥图书馆的竟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直接购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最大缺馅是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对外部技术的严重依赖。一般情况下,技术外包可以产生良好的短期回报,但不知不觉中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只停留在使用上,而不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包括人才),从而损害图书馆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某些技术决窍必须通过开发的过程中才能学会。采购业务外包方面,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增加和学校评估要求,广东高校这几年购书经费增加很快,常常一次拔数百万元,校方限期完成,图书馆将数百万的采购委托给供货商,有的馆甚至要求供货商每种书配5——10册,积压的旧书也配上,从而造成藏书质量的下降。
四、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策略
业务外包主要是透过与外包商合作及关系之调整,以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图书馆仍要承担规划、目标制定、监督标准制定及执行、评估及修正等工作,换言之,业务外包服务质量的好坏,图书馆应负责任,因此在制定外包策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决定业务外包考虑因素。实施业务外包之前,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任务、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评估成本效益,听取各方意见,明确自已的核心业务,从而确定哪些业务与核心业务关联性不大,或是本馆难以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或是自已完成成本高、效率低,这些因素都是图书馆考虑进行业务外包的原因。
2、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签定合作协议。外包商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外包业务成功与否。图书馆应全面考虑外包商的财务、人力资源、信誉、管理控制及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是否熟悉业务、价格水平等条件,在审慎外包商各方面因素后,认真签订外包合约,作为双方共同遵守及管理的依据。合约的内容应包含:工作目标及预期效益、合作范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所有权归属、合约修改与终止、付款方式、培偿问题等。
3、加强对外包商的控制和管理。图书馆把业务外包出去后并非万事大吉,相反,应密切注意并配合外包商进行各项活动。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图书馆还必须对外包商进行有效的监督,重视业务外包的过程管理,尤其是技术业务工作,同时应建立一套可以将服务对象的问题直接反馈给馆方的机制,如提供意见箱、电子公告栏、留言板等。
4、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无论是与本馆职工还是外包商。图书馆与外包商的关系是互相依靠,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双方在充分的沟通与相互理解基础上,加强合作与协调,使业务流程顺利进行。在图书馆内部,外包势必会影响到一些工作人员的利益,如编目外包,从前图书馆内部往往以编目人员为核心人物,知识层次最高的当是编目人员,由于编目外包,他们可能要转变角色,由台后服务走向台前服务。因此,要做好员工的沟通工作,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五、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前景
虽然图书馆业务外包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也存在一些顾虑。但是它体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图书馆职能社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虚拟馆藏比例的上升及联机编目的普及,图书馆内从事信息贮藏与处理的人员将减少,从事读者信息服务人员,尤其参考咨询人员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人员,图书馆的整个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应用等都应加以重视与重新分配。人力删减、经费紧缩、以及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迅速变化,业务外包在图书馆业务的应用层面日益扩展。委外服务不仅促进图书馆从节省成本及提升效率等方面进行创意思考,同时也是图书馆思考改造其组织作业流程、实施机构重组的一项良方。可以预料,随着图书馆管理的改进,业务外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为2001——2002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广东图书馆服务效益与发展政策研究》子项目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雷永立,杨成杰.oclc网络化发展道路的启示.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
56-59
[2]杨谦.美国图书馆采访业务外包模式与方法研究.情报杂志,2002(5),
42-43
[3]王兵.业务外包-高科技时代集团经济发展的方向.科技管理研究,2002(4),18-20
[4]黎震.南山图书馆物业社会化管理探索.图书馆论坛,2001(5),92―93
外包物业管理范文2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业务外包;决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马・克里斯多弗曾说,“在竞争日益加速的今天,市场的竞争不是企业层次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客户期望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生产和供应模式已经很难满足要求。竞争的压力迫使企业改变模式以提高竞争能力,获得生存和发展,供应链管理(SCM)模式因此应运而生。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已经和正在改变着每一个企业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位置。实践证明,成功地运用供应链和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拥有竞争优势的法宝。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业务外包”
(一)业务外包战略的兴起。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物流业务外包应运而生。这是因为随着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原来纵向一体化的经营战略不仅未为企业带来预期的利润,而且组织规模的扩大反而导致企业结构臃肿,反应迟缓,资源未能获得最高效率的应用,企业开始重新配置供应链,企业的组织方式正是在这种整体战略设计下,围绕核心能力展开的。要保证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需要快速的研发能力,高质量、高柔性的生产能力,完善发达的销售能力,全方位的物流能力,而企业的资源和能力是有限的,外包使企业能集中有限资源,培育核心竞争力,创造竞争优势。这样,企业就突破了传统的“内部资源选择”战略。
(二)企业实施业务外包的原因。从长远来看,企业实施业务外包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释放企业资源。企业除了要处理核心业务外,还有其他次要业务需要处理,通过向外配置次要业务,企业可以把释放出来的资源集中处理更具增值性的核心业务,从而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二是分担风险。企业可以通过向外配置资源,分散由政府、经济、市场、财务等因素产生的风险,从而使企业可以变得更有柔性,更能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三是加速重构优势。企业重构需要花费企业很长时间,并且获得效益也要很长时间。而业务外包是企业重构的重要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很快解决业务方面的重构问题。
二、业务外包的优势及风险
(一)物流外包的优势分析。随着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和物流业务的快速发展,物流外包已逐渐被供需双方所认可。企业的物流外包策略,并不是将一块蛋糕分给别人,而是与别人分享更大的一块蛋糕。要利用物流业务外包进行供应链的创新,就必须了解物流业务外包将会为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利益。
1、解决资源有限的问题,使企业更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发展。企业的主要资源包括: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设备、销售网络、配套设备等要素,同时也往往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特别是当今时代,技术和需求的变化十分复杂,一个企业的资源配置不可能局限于本组织的范围之内。利用业务外包策略,企业可以集中资源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使其不断提升,从而确保企业能够长期获得较高的利润,并引导行业朝着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方向发展。当核心业务迅猛发展时,也需要企业的物流系统跟上核心业务发展的步伐,但这时企业自己的物流系统往往因为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局限而相对滞后。此时企业将业务外包,将得到更加专业化的服务,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2、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提高企业的运作柔性。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很充分地利用第三方物流不断更新技术和设备。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不断变化的配送和信息技术需求,此时,第三方物流可以以一种快速、更具成本优势的方式满足这些需求,而这些服务通常单个企业难以做到。业务外包后,大量的业务由合作伙伴来完成,物流外包企业可以精简机构,使企业能够更好的控制经营活动,并在经营活动和物流活动中找到一种平衡,保持两者的连续性,提高其柔性,并能够有更大的应变空间。
3、减少固定资产授资,加速资本运转。企业自建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专业物流设备。这些资源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将物流外包不仅可以减少设施的投资,还解放了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加速了资金周转。
(二)外包企业的风险
1、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指由于市场波动等外部环境造成的风险,如原材料、劳动力价格、消费者的需求波动,以及物流服务市场的波动所造成的风险。物流市场景气时,原材料、劳动力价格、市场服务价格上涨,市场服务价格高于外包合同制定的价格,物流委托方受益;当物流市场不景气时,市场服务价格低于外包合同制定的价格,物流委托方受损。从长远来看,物流外包后委托方更加依赖物流服务商,更关注费用,从而降低了自身的物流创新能力,在合作中处于被动局面。
2、信息风险。信息风险指由于合作双方信息的不对称,从而造成信息沟通不畅,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反馈滞后,信息失真等问题。而当合作双方信息共享后,可能发生由于信息的泄露造成核心能力外泄、竞争对手的模仿,造成企业产品销售量和市场的缩小、丧失,造成经济损失。
3、隐含成本增加。当外包不能达到预期的成功时,39%的企业指出隐含的成本问题。确保第三方物流商完成其职责导致了大量的隐含成本。物流量往往不能预测、客户需求不可预估、需求经常变化、成本常常超出、新的条款经常出现,这些都增加了成本。服务的提供商总是忙于对付各种危机,而不能一贯地按照合同执行。因此,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伙伴关系,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确保第三方物流理解公司的业务,并给予第三方物流商创造更多的附加值机会,当然这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费用。
4、外包决策失误风险。当企业决策者决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时,需要考虑许多因素,例如物流外包是否符合企业发展战略、企业自身是否具有协调物流服务提供商的能力等。但是,流服务提供商的选择非常困难,一旦决策失误,企业就将面临比不实行外包更大的管理问题。
三、物流业务外包决策分析
已明晰业务外包的优势及风险,如何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做出合理的选择,这是企业所关注的问题,也是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下面用交易成本理论和层次分析模型来剖析企业业务外包政策的制定。
(一)交易成本理论。因为大多物流交易中都存在着较高的不确定性,为分析的简便,本文在此仅考虑交易性质中的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两个维度。从资产专用性角度看,高度资产专用性的物流交易适合采用层级外包(自营物流)的方式进行,而非资产专用性的物流交易适合采用市场外包的方式进行,介于二者之间的物流交易则采用层级外包和市场外包
的混合方式。从交易频率角度看,用层级外包的方式进行物流交易比较适合高频率情况:反之,市场外包的方式比较适合低频率的物流交易。图1是将资产专用性和交易频率结合起来分析的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到,阴影左上的部分适合采用层级外包的交易方式,阴影右下的部分适合采用市场外包的交易方式,阴影部分则是混合区域。(图1)
企业自营物流,或称层级外包交易方式是一种内部治理方式,将企业的外部供给变成企业的内部行为,因此它的优势是:如果有必要,可以对专用性资产的投资事宜进行连续调整,而不用考虑、终止或者修改企业间协议。这种交易方式适合于资产高度专用性的情况,尤其在物流活动对企业核心业务具有很强的相关性时更为适用。为了使企业的自营物流投资获得一定的规模效益,因此交易的频率要高,通过高频率的交易来分摊投资成本、降低风险、获得规模效益。当物流交易所需的资源不是专用性的定制资源,则可以通过市场外包的方式使资源得到配置,这种交易方式形成的供需之间的交易对双方来说都不具有太大的价值,因此双方都没有积极性去维持这种关系,也就没有必要签订一个长期合同,这里所讲的市场外包形式如完全物流外包、快运业务、标准化的运输合同等。事实上,完全分散在两端的情况是很少的,大多数企业都是采用介于二者之间的混合型外包方式,混合型外包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指物流业务外包的混合,即物流需求者的部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关的物流业务、高资产专用性物流业务实行自营物流,而其他物流业务采用外包的形式进行:另一种混合型是指物流供给组织采用中间型组织,采用中间型组织进行物流交易是一种介于层级和市场之间的外包交易形式,如物流联盟。
(二)层次分析模型。参考美国学者T.LSatty提出的层次分析法,该方法在经济决策、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进行多准则决策中已获得成功应用。本文借助AHP算法,对物流提供商的质量、成本、技术、交货期等因素进行非量纲化评价指标模糊描述,并且使用AHP法做综合决策,从而建立物流提供商评价指标体系和多级层次分析模型。
1、层次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建立。评价指标具有评价标准和控制标准的双重功能。这里指的是采用递阶层次结构和全面评价指标集(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专家组的评价确定决策评价指标集)。该层次分析结构将考核物流提供商的n个因素,并将其按属性分成若干组,形成条理化目标层、子目标层和因素层。
外包物业管理范文3
[关键词]业务外包;绩效管理;管理体系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1.046[中图分类号]F40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1-0093-03
1研究背景
1.1战略聚焦,内外驱动提高核心竞争力
在电力体制改革等新形势下,电网行业将逐渐将非核心业务外包,聚焦高价值及高难度的某一领域、某一专业工作,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向业务更精、更专方向发展。同时,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依法治企、深化改革等形势下,电网企业既要规避法律风险,也迫切需要提升核心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承担社会责任,顺应国内外经济和电网行业发展。
1.2管理延伸,确保外包业务的工作质量
电网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需要向外包单位机制适当延伸,以形成对外包业务流程的管理规范化,外包业务与非外包业务管理一体化,消除外包业务在外包与非外包模式下绩效表现差异,促使承包单位良性竞争。业务外包绩效管理体系是促进业务外包后管理水平、业务质量不断提升的有效举措。
1.3绩效导向,业务外包绩效管理亟待改进
经过前期调研,业务外包绩效管理亟待进一步完善,很多单位没有外包或缺乏完善业务外包绩效管理机制,仅有简单零散考核,忽视绩效反馈和结果应用,难以起到激励和改善作用。
2理论基础
为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并符合电网行业外包特点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文献研究及标杆分析等方法,在国际前沿的绩效管理理论基础上,结合电网行业特点选择成功成熟的理论及经验作为理论依据。
2.1以4M为核心构建业务外包绩效管理体系
美国思腾思特管理顾问公司建立的4M绩效管理与激励绩效体系,即绩效理念(Mindset)、管理体系(Management)、考评指标(Measurement)及激励制度(Motivation)四个方面一体化体系,成为国际通用的绩效管理体系。
2.2以关键驱动因素提取业绩指标
在为电网企业设置具体的业务考核指标时,采用了关键绩效指标(KeyPerformanceIndicator)理论,从业务外包目标出发,剖解业务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其贡献程度,并将其层层分解,落实到责任单位与负责人,并根据关键因素的重要程度设置指标权重。
2.3在业务外包计划下制订业务外包绩效计划
企业在制订业务外包计划的同时应制订绩效管理计划,绩效管理计划是“三级”考核对象之间双向沟通的过程,其明确公司发展目标,就计划与目标达成共识,确定绩效指标、考核周期及考核方法等,并达成一致的绩效协议。
2.4以平衡计分卡协调指标体系
业务外包绩效管理体系的考评对象主要为公司内部开展业务外包的专业部门、业务的承包方及职能部门和员工的三级绩效考核,主要针对组织进行,在考核指标体系上适用平衡计分卡(BalanceScoreCard),分别从财务、客户、内部营运、学习与发展四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
2.5以标杆企业为参照
———QCDMSER在研究业务外包绩效管理体系时,调研选取行业外部和内部的优秀标杆企业实地对标分析,借鉴标杆企业成熟成功的经验,如上海大众等业务外包成熟企业采用QCDMSER绩效模式对业务外包进行管理,即:质量(Quality)、成本(Cost)、交付期(Delivery)、员工(士气)(Manpower/Moral)、安全(Safety)、效能(Efficiency)、评价结果以及结果分级管理(Result/Rank)指标对外包方开展周期性的动态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外包方综合考评,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借鉴QCDMSER业务外包绩效管理模式,并遵循SMARTER原则设计出符合电网企业特点的评价指标。
3业务外包绩效管理体系的整体思路
基于电网行业对安全可靠极高要求的行业特性,在确保工作质量的业务外包前提下,将电网企业内部成熟成功的管理机制延伸至业务外包管理,业务外包绩效管理体系设计应以公司战略发展为导向,紧密结合业务目标与行业特征,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设置关键绩效指标,将关键指标层层分解落到实处,从绩效计划、执行、考评及改进对整个业务起到控制和引导作用。最终将绩效考核与评价结果反馈至相关单位、组织和个人,进行改进或激励,进而形成业务外包绩效管理体系。
4业务外包绩效管理体系的落地实施
为使得业务外包管理体系具有操作性、可行性,我们建立了业务外包三级考核及其对应的考核指标体系。一是建立企业对专业部门或下属单位业务外包工作的整体管控水平的评价与考核,即业务外包管理成熟度评价,包括承包单位资质(企业资质、业务资质、安全资质、企业信誉、管理评价)、合同规范度、文件符合程度、成本费用、岗位规范管理程度、承包单位多样化引进等的考核评价指标;为防止专业部门或下属单位对外包业务以包代管,专业部门/下属单位的业务外包工作开展最终绩效以业务外包绩效综合得分计算,即业务外包管理成熟度及外包业务绩效评价的加权得分。二是建立对承包单位的外包业务工作的评价及考核,即外包业务绩效评价,包括财务与非财务的考核内容及质量管理(包括质量管理机制及工作成果等)、成本费用、交付期限(包括工期进度、响应速度等)、人员管理(人员供给、员工技能等)、安全(电网运行安全、信息/技术安全、资金安全、人员安全、现场管理、资料管理)及工作效能等全面的考核评价指标。三是建议承包单位建立对外包员工的绩效管理,实现绩效落地。如图3所示,结合业务外包绩效管理模式QCDMSER、平衡计分卡BSC、关键成功因素法KSF及SMARTER原则,结合业务特性,设计外包业务考核评价的关键绩效指标及其权重。为使考核结果用以绩效激励及改进,将对业务外包管理成熟度、外包业务绩效评分考核结果进行分级管理,并且,专业部门或下属单位业务外包的最终管理结果以“业务外包综合绩效得分体现”,其计算方式为:业务外包综合绩效评分=业务外包管理成熟度×20%+外包业务绩效评分。业务外包管理成熟度、外包业务绩效评分和业务外包综合绩效评分三项评分的分级方式为,得分大于100分为“超出期望值”,为“卓越”;得分大于或等于80分且小于100分为“优秀”,建议精益求精实现从优秀到卓越;得分大于或等于80分且小于90分为“满意”,需要明确指定持续改进计划;得分大于或等于70分且小于80分为“合格”,需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得分大于或等于60分且小于70分为“亟待改进”,需要开展限期整改;得分小于60分为“差”,必须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评分扣分、停止或取消业务外包等措施予以整顿,并根据承包单位的年度历史绩效水平,对承包商进行分级管理。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没有反馈的绩效管理只能称之为绩效考核,因此在公司职能部门、专业部门或下属单位、承包单位、外包员工等建立双向的绩效反馈及辅导机制,检查绩效达成、探讨绩效改进、制定未来绩效协议并传递绩效管理文化理念。绩效考核评价的结果运用是业务外包绩效管理的最后一环,应让绩效说话并奖惩分明,对外针对表现优异的承包单位可以提高其供应商级别并在本单位招标中给予适当加分或通过其他形式奖励,并鼓励承包单位采取多种方式表彰或奖励业绩突出的外包人员,对内应对业务外包工作开展业绩突出的本单位各专业部门或下属单位予以表彰或奖励。无论是本单位各专业部门或下属单位,还是外部承包单位,业务外包工作开展不善的,都应责令整改或停工整顿,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处罚。
5总结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建立业务外包绩效管理体系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在业务外包项目总体框架和要求下,以提高组织与团队的业务完成效果为目标,注重计划与实施过程,制定全面、细致、完整的业务外包绩效管理体系,设置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并将考核结果运用于实际,会对提升承包方业务水平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对整个业务外包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S].2010.
[2]孙宗虎.关键绩效指标实操全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美]默尔•约翰逊,威廉•雷德蒙,等.组织绩效[M].陈进,译.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徐姝.企业业务外包战略运作体系与方法研究[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
外包物业管理范文4
【关键词】服务外包;调查分析
服务外包业是将原由企业自身提供的具有基础性的、共性的、非核心的 经营活动外包给外部的专业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的经济活动,目的是借助外部优势资源发展核心业务,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服务外包业的发展是优化外商投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重要方式,是扩大大学生就业、提升劳务输出水平的重要渠道,对促进我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全面了解河北省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服务外包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将今年的冷门英语专业更好地转换方向提供参考意见,本课题组对河北省服务外包人才企业管理现状、企业效用、我省外包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
一、 河北省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管理现状分析
目前河北省共认定服务外包企业519家、服务外包培训机构61家;评定服务外包示范园区5家、服务外包产业基地2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0个,在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服务外包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提出,2015年全省服务外包总收入将达到300亿元人民币,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50万人。截至2012年底,全省申请认定服务外包企业的数量超过1000家;评定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8个,产业基地20个,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20个,并创建了全省服务外包产业数据库。2012年全省服务外包执行总额超200亿元人民币,居全国第7位,其中离岸外包执行额1.5亿美元,居全国第17位,同比增长30%。河北省政府已经将建设环首都经济圈计划定位为全省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因此相应的服务外包企业人才管理相应而生。我省在服务外包人才管理上存在若干问题,主要体现在:高等教育机构培养的人才无法满足服务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省内合格的外包人才流失于京冀地区;符合跨国公司要求的和具有相关的技术和项目管理能力的高级人才缺乏。河北省每年有几十万人毕业于大中专院校,但是,既掌握核心技术又能够用外语进行顺利交流的高尖端人才却很少,造成了高级人才的空缺,表现为,学生普遍缺少项目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这就迫切地要求设计出一套符合我省实情的服务外包和组织内部人才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通过理论的探索调查为企业具体的制定服务外包人才管理策略奠定基础,从而通过有效的和有针对性的服务外包人才管理最大地促进我省服务外包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河北省服务外包人才管理中的企业效用
我省目前对于服务外包专门人才的管理尚处于探索过程中,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高校学术界,关于如何对于从事服务外包人才的管理问题的解决,以及建立两者间合作关系和对外关系没有统一的可行性方案,与服务外包相关的必要政策、法律环境相对不完善, 各企业布局分散很难形成集聚效应。根据调查显示,在校企合作中,仅有35%的企业愿意支付人才培养费用;17.5%的企业愿意支付一半的人才培养费用;57.5%的企业认为合作中双方都有投入,多数企业普遍希望资金资助到企业。而我省企业尚不具备专业的教育实训条件,也没有独立的相关部门和人力承担高校生的实训任务。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又过多地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缺乏相应的教师资源合理引导学生的实训知识导向,高校与企业的人才对接方面没有相配备的培训和合作体制。部分企业在高校的积极争取下吸纳部分高校生进行实习,实习期短,效果欠佳。
三、河北省服务外包面临的主要问题
河北省经济发展滞后,与国内国际企业接轨较少,且外包企业群体一直没有强大的外部资金力量注入与合作,外包出口总量偏小,外包产业发展相对其他地区优势不突出,我省从事外包企业的人数相对较少,多集中在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还不具备承接出口外包订单的能力,还未形成优势集聚的品牌效应和品牌特色。绝大多数企业并未建立自己的境外信息和营销渠道,因此与国外客户无法建立正常贸易关系。另一方面,河北省服务外包人才缺失是主要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的交流沟通能力较为薄弱,开拓欧美市场的难度比较大。高校毕业生在服务外包活动中实践操作能力是将来高校重点培养目标。服务外包也的发展要求双方经常性地谈判、沟通和协调,因此对于从业管理人员的外语和商务信函写作方面水准较高。企业需要高层次的软件设计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既懂外语又懂软件开发的复合型人才,而这些人才却相应比较缺乏。另一方面,高校相对培养的企业外包人才相对缺乏,高校专业设置与企业急需人才不相匹配,企业对于相应专业人才缺乏语言、专业实践方面的培训,而具有复合专业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流失京津地区较多。同时企业专注于生产,加之缺乏高学历科研人才和高尖端科研设备,对生产和产品的改善缺乏科研推力。
四、企业员工的英语水评调查
企业员工中三分之二的人具有英语四级水平证书,将近98%的服务外包企业,尤其是从事离岸外包的企业,都对员工的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特别是口语和写作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且普遍认为其员工英语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当前需求,专业/行业英语被认为是最需要学习的内容。目前大学英语教育过分专注于对英语语言的理解和基础知识的培养,而不是英语与行业知识的结合运用,针对服务外包岗位实际开设的英语课程还远远不够,学生也很少有机会接触到有关服务外包企业和外包项目所需的英语技能。这导致培养的学生不能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有效、准确地应用英语,自然无法满足服务外包岗位的需求,大学英语教育与服务外包行业人才需求脱钩现象严重。大学英语课程中应嵌入以学科、专业内容为依托,拓展专业英语知识,开设如商务英语、金融英语、法律英语、工程英语、IT英语等行业课程,为学生以后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打好语言基础。
五、 高校人才输出调查
河北省每年毕业本专科大学生35万人,不乏金融、企业管理、工程设计、国际贸易方面人才,但是具有相关服务外包专业知识、IT 技术背景和较强外语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短缺,因此,出现中高端人才稀缺,企业困于人才瓶颈无法扩大规模、承接高新技术业务,而另一方面低端重复培养人才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河北省 2011年底将石家庄经济学院列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和认证中心, 每年从河北省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1万人进行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培训,是各高校将来人才培养方面尝试的新开端。
我省已制定近五年服务外包提速推进实施计划,通过“一极突破、两带提升、示范带动、多点支撑”的统筹布局,合理安排全省服务外包发展规划,加快服务外包资源向省会、沿海和环京津地区聚集,以高科城市带本省城市发展。根据京冀政府达成的共识,双方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建成若干个与北京对接的产业园区辐射并带动我省地区外包业发展,这五年将是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向我国转移的黄金期和战略机遇期,这对河北省服务外包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省政府可从政策方面给予服务外包企业大力的支持,减轻企业的财力负担,为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政策支持环境。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有本身特色的发展策略,积极进行品牌宣传,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如何以大学英语和大学特色专业为依托结合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需求提升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能力和人才取向理念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策略方面,坚持人才先行,支持服务外包企业与高等院校、企业培训基地建立互利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出适合本地的实用型、技能型应用人才,并引进海内外服务外包高端人才作为导向。校企两方面应通力合作,校方的人才输出方面应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点,既注重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要加强学生以学科、专业内容为依托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促进语言教师与专业教师一体化发展,即专业人员或专业学科的专家和语言教师共同担任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河北省正处于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时期,服务外包产业对于河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迅速发展极为重要,河北省各高校也应抓住机遇,为我省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应用人才。
外包物业管理范文5
[关键词]电网行业;业务外包风险;风险管理
1深刻解读,从研究背景找寻关键驱动
一是战略优先,内因外力驱使提高核心竞争力。随着中国发展的经济新常态、依法治企、深化改革等社会趋势以及电力体制改革等战略发展,电网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及新挑战。业务外包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策略,实施业务外包,将非核心业务转移出去,借助外部资源的优势来弥补和改善自己的弱势,从而形成并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向着业务更精、更专方向发展。二是前瞻预防,系统设计风险的先期预防管理。安全可靠运行是电网行业的首要要求。电网企业的各个业务单元,在业务外包的策划及准备阶段、实施阶段、退出阶段的各个环节,都存在着巨大的业务外包风险。在充分调研国内外、行业内外业务外包风险管理的经验基础上,运用既科学先进又成熟成功的风险管理理论和机制,将业务外包风险控制在“未病”状态,对电网行业业务外包的成功推进具有领航效应。三是问题解决,配套完善切实可行的体系机制。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整合外部优质资源,规避所有风险,仍然存在许多风险需要辨识、评估及控制。业务外包是促进企业发生重大变化的催化剂,因此需要企业在开展业务外包的同时,不能以包代管,必须结合业务特性,梳理、分析电网行业业务外包风险,并建立配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及机制,为电网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高及业务外包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2切中肯綮,为业务外包风险管理提供方法理论
为了全面管理业务外包的风险,本文从风险管理的经典理论、法律及行业文献、标杆企业成功案例和企业实际等方面,结合精益管理工具FMEA等,经过大量理论研究、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等,萃取风险管理成熟成功的方法论及最佳实践,引导并规范公司相关风险管理模式在业务外包过程中向外包单位延伸。第一,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将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双双纳入其中,它是一个多向的重复性过程,任何组件的失效都能够且确实对其他组件造成实质性的影响。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由内部环境、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控等八个相互关联的要素共同组成,并贯穿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之中,成为完整的闭环管理体系。第二,《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等电网行业内外的政策相继出台,对业务外包的风险管理进一步指明方向。第三,针对业务外包开展成功的标杆企业,包括通信、电力、石油、化工及电子和汽车制造等不同行业、不同性质的企业进行了调研分析,以掌握风险管理方法理论及政策制度在企业的实践运用情况,为实际运用奠定基础。第四,通过综合调研、专题调研等多种方式,在不同组织层面、不同职能及不同试点单位,充分了解电网行业的业务外包风险管理现状,总结归纳好的方面予以推广,明确界定需要改进的方面予以防范。整合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相关法规及行业文件、标杆企业最佳实践及全方位调研等理论依据构建业务外包风险管理机制模型。
3操作落地,整合理论实践形成操作流程
为使业务外包风险管理得以操作落地,整合COSO风险管理框架、《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等相关体系及政策等,制定了电网行业业务外包的风险管理操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明确管理目标。开展业务外包风险管理要努力实现战略目标、合规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和减灾目标的落实。第一,应确保将业务外包风险控制在与总体战略目标相适应并可承受的范围,不能仅为解决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企业长远规划。第二,确保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框架范围内规范加强风险管控是业务外包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第三,确保企业与承包单位之间就风险管控的措施得到真实、可靠及有效的落实,及时了解承包单位的意见和需求,并把企业的各个政策对承包单位进行公开、透明地宣传,消除沟通不畅带来的不良因素。第四,确保企业业务外包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措施的有效执行,确保外包风险管理机制进入一个连续不断、循序渐进的累积、改进和提升的良性循环,确保经营管理的有效性。第五,确保企业建立针对业务外包重大风险发生后的危机处理计划,保护企业不因灾害性风险或人为失误等遭受重大损失。二是开展风险评估。明确业务外包风险管理目标后,企业应对收集的业务外包风险管理初始信息、外包业务管理措施及其重要流程等进行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步骤。第一,开展风险识别工作,是指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是否有风险,有哪些风险,企业应当重点关注并识别与电网行业业务外包紧密相关的风险。第二,开展风险分析工作,是根据外包风险发生的概率与危害程度,确定风险的大小和主次,以有的放矢地制定外包风险管理措施。基于电网企业精益化管理的成功实践,采用失效模式分析(FMEA)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它是基于数据分析的风险防控方法,目的在于识别及评估一个业务(活动)在实施过程中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影响,分析如何消除或减少潜在失效的发生,并找出改善措施。计算方法为:风险度(RPN)=严重程度(SEV)×发生频数(OCC)×探测度(DET)。第三,开展风险评价工作,是根据风险分析得出的风险度值(RPN),评价该风险对企业实现目标的影响程度等,SEV大于等于8或RPN大于等于280的风险项目是高风险,RPN大于等于120且小于280的风险项目是中风险,RPN小于120的风险项目是低风险。三是采取风险控制。根据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围绕业务外包工作目标,确定合适的业务外包风险的总体策略及具体措施,并确定风险管理所需人力和财力等的配置。第一,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根据业务外包的工作特性,分别采取规避(终止)、减少(控制)、分担(转移)、接受(保持)四个策略(如表1所示)。第二,实施风险管控方案。企业应根据业务外包风险采取应对策略,并对每一项高风险及中风险制定具体解决方案,包括风险管控的具体目标、组织领导、管理方式及业务流程、所需条件和手段、风险事件应对策略及具体措施、人财物的资源配置等。风险控制应满足合规的要求,坚持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风险控制与运营效率平衡的原则,针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各个管理及业务流程,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方案,并配以相应的程序和政策。四是实施监督改进。企业应以业务外包的重大风险、重大事件和重大决策、重要管理及业务流程为重点,定期对各职能部门和专业部门的业务外包风险管理工作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检验,要根据风险管理手册中的风险应对策略进行评估,对跨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控方案进行评价,提出整改建议,出具评价和建议报告,及时报送企业高层或分管风险管理的高级管理人员。内审部门应至少每年一次,对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开展业务外包的有关部门和业务单位的风险管理工作及工作成效,进行监督评价。
4结语
随着电网企业内部依法治企和电力体制改革等趋势发展,外部业务外包市场的逐步成熟和专业分工的不断细化、深化,业务外包将逐步成为电网企业的常用经营策略,同时业务外包也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必须采取预防措施管控各业务单元、各阶段及各环节的各类风险,建立和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规定业务外包的范围、方式、条件、程序和实施等相关内容,明确相关部门和监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强化业务外包的全过程监控,防范外包风险,充分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支持电网行业实现业务发展的集约化、体系化、法制化及精益化。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S].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S].2010.
[3][英]保罗•霍普金(PaulHopkin).风险管理:理解、评估和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M].第2版.蔡荣右,译.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4]白世贞,国彦平,陈化飞.服务外包业务管理流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5]马林,何桢.六西格玛管理[M].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6]李媛,王津培.企业业务外包风险控制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3(12).
外包物业管理范文6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理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3.1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产生及现状
业务外包源于现代企业的创新经营管理方法, 是指一个机构向外采购或委托外间厂商前来代为处理自身业务的管理方法。实施业务外包可使企业有效地把社会的有关资源充分调动起来, 促进企业将有限资源和能力集中于自身核心业务中, 利于创建和保持长期竞争优势,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证质量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竞争中, 业务外包日益受到国内外各行各业的重视。20 世纪90 年代, 业务外包的方法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并采用, 后逐渐被引入我国图书馆界。在20 世纪80 年代初, 日本京都市立图书馆率先实行委托管理 , 目前业务外包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已普遍存在, 且外包的业务十分广泛。而我国在这方面的尝试范围有限,近几年才在我国出现项目明朗、内容规范的图书馆业务外包。
二、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利与弊
1.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的优势
(1)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提高办馆效益
业务外包是图书馆的一种经营战略和管理的一种新理念。具体而言,它整合利用图书馆外部最优秀的专业化资源,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效率、充分发挥自身核心竞争力和增强图书馆对环境的迅速应变能力,是一项共生进化的举措。业务外包能利用社会优质的智力和物力资源来提高图书馆整体的服务能力,克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文献资源、资金等的困难,大大地提高办馆效益。业务外包有助于节省文献采集、加工、流通的转换时间,不但可以提高劳动效率,保证作业质量,而且可以大大节约图书加工的成本,使图书馆有限的经费实现最大的效益。
(2)开拓和深化图书馆业务职能
业务外包催生图书馆自身承揽外部业务能力的提高及服务功能延伸。同时,业务外包使得不少图书馆将一些事务性、技术性工作逐渐外包给专业化的公司或部门来承担,促使图书馆改进原来的业务工作流程,把目光和精力更多地转向信息增值服务和信息研究服务领域,不断开拓和深化图书馆业务职能。
(3)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在于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使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业务外包使得图书馆可以利用外部的优质资源,包括技术设备、文献信息和人才,极大增强图书馆服务的能力。
2.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存在的弊端
(1)业务外包使得图书馆失去学习机会和核心能力培养机会
目前,图书馆在业务外包上确实获得了一定的效益,降低了一定的成本,但同时也失去了获得关键技能和构建未来核心能力的机会。如图书馆将数字化开发和网络建设承包给一些专业性的电脑公司,弥补了人员技术的弱势。但同时也助长了图书馆工作人员不求上进,不钻研业务的惰性。业务外包可以利用馆外的资源,但这不是业务外包的最终目的,提高图书馆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提高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才是最终目的。
(2)潜在的成本增长和新的竞争对手形成问题
降低作业成本是诱使图书馆选择业务外包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是随着业务外包的公司或商家的市场越来越集中,就有可能形成新的垄断性力量,这样会使被承包方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因此,业务外包既孕育成本节约的优势,同时也隐藏着成本增长潜在的风险。
(3)业务外包的质量问题
由于业务外包往往都属于短期行为,这样就会引起由于外包合同的短期性或松散性,使得外包的业务在质量上受到一定的影响。如将流通上架、倒架的业务承包给学生或临时工,作为一个新手难免会出一些差错,况且勤工俭学的学生最长的承包期限为4年,责任心以及工作的主动性都会因短期行为而打折扣。这些外包出去的岗位还会面临着承包人的频繁更换,对更换的人员要重新培训等问题,影响业务的连续性和工作的衍接性。
3.完善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对策
(1)正确确定业务外包的范围
高校图书馆在实施业务外包时, 要考虑的是哪些业务必须由自己完成, 哪些业务可以外包给其他单位来完成, 这一决策的关键是把握住图书馆的核心能力, 因此, 仔细分析并确定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尤为重要。图书馆利用现有的资源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 这就是图书馆的核心业务, 围绕着核心业务所形成的有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专有的服务能力就是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2)注重把好业务外包的质量关
高校图书馆对外包的业务要把好质量关, 首先要正确选择业务外包商。业务外包, 很重要一点是将业务外包给谁的问题。必须对承包商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对其经营的成本状态以及产品质量、信誉度、资金实力状况等方面做一客观的分析评价, 一般要从公司内部管理状况、公司整体形象、技术与经验、服务质量、信誉等因素来考量。
(3)注意把握业务外包的策略
高校图书馆要实施业务外包, 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分析阶段。确定需要业务外包的项目并制定实施策略。二是评估和确立方案阶段。高校图书馆的主管领导和部门领导必须认真听取专家和读者的意见, 在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后, 写出一份详尽的可行性报告。
(4)及时掌握业务外包的进程
高校图书馆进行业务外包时, 应采取渐进的方式, 先从影响最小的业务出发, 避免因短期利益牺牲长期利益, 也可以给馆员一个适应改变的缓冲期。图书馆业务外包不是孤立的, 业务外包策略的制定应与图书馆的发展战略相一致,并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及图书馆工作重点的变化及时修正外包策略, 这样图书馆才能获得持续发展的优势。随着服务对象、信息需求的变化, 图书馆重新组合工作流程时, 外包策略要随时调节, 并与图书馆内部管理相配套。在业务外包的开展过程中, 在某些方面图书馆的自身能力发生变化时, 一部分外包业务可以转由自身进行。
作者单位:黄冈师范学院 图书馆
参考文献
[ 1] 余秋英.高校图书馆业务外包探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