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中学教育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中学教育的特点范文1
自我防御机制这一概念由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指人们在面对挫折和焦虑时启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主要通过对现实的歪曲来维持心理平衡。主要的防御机制有以下几种:压抑、否认、投射、退化、认同、移置、反向、合理化、补偿、升华、幽默等。根据对人格发展的不同作用,研究者把防御机制分为成熟型、中间型和不成熟型三种,升华、幽默、压抑等属于成熟的防御机制;反向、移置等属于中间型的防御机制;幻想、投射、退化等属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了解中学生防御机制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还可以促进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一、中学生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
1. 中学生自我防御机制的总体特征
大量研究表明,中学生总体上较多采用成熟型防御机制,如期望、升华、压抑、幽默、利他等方式;投射、认同等防御机制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压抑、升华等防御机制的使用与社会文化和教育方式有关,中国文化强调内敛和与人为善,要求人压抑自己的一些不被接受的观念和冲动,或者把冲动、欲望以社会允许的方式表达出来。在社会期待和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中学生在遇到挫折之后,更多地采用向内升华、幻想的方式来应对,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缓解内心的焦虑,并成为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也反映了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是教育和社会文化在学生身上的体现。
投射、认同等防御机制的使用与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有关,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情感容易出现两极性,好与坏在他们心里是泾渭分明的。所以,很多中学生都有自己崇拜的人物,包括科学家、历史人物、明星、歌星等,他们会对自己的偶像表现出狂热的崇拜,常常搜集这些人物的事迹,效仿他们的行为,并把他们的特征加在自己身上,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是对杰出人士“认同”防御机制作用的结果。但是,过度使用“认同”防御机制,会使学生不能够认清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从而对未来产生不切实际的预期,并沉溺于“一夜成名”的幻想中。
与之相反,中学生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人表现出极度的厌恶,这可能是“投射”防御机制的一种表现,例如,某同学课堂上很爱说话,却很讨厌其他爱说话的同学,发现他人有乱说话的现象就立刻向老师报告,这是防御机制作用的结果。意识到自身的毛病使之产生焦虑,承认自身的缺点等于把自己归于“差学生”的行列,将引起矛盾和不安的情绪,所以只有通过批判别人的缺点来减缓自己的焦虑。经常使用“投射”的防御机制,会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自我认知,不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同时也影响与同伴关系的发展。
2. 中学生自我防御机制的个体差异
受生活经历、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自我防御机制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与人生总体发展方向不同,中学生并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增强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高中生和初中生相比,反而更多地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幻想、投射等方式,这是因为高中生面临更多学习生活压力,增加了防御机制的使用。家庭教养方式也会影响中学生防御机制的使用,长期在冷漠和惩罚环境下成长的青少年,会增加消极和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遇到挫折之后要么寻找客观原因、怨天尤人;要么表现出幼稚行为,退行到儿童时期。消极防御机制的过度使用,会使青少年形成对待事物的固定模式,容易形成人格缺陷。
此外,中学生自我防御机制还存在性别差异:女生倾向于采用退行、幻想、理想化等内化的防御机制,而男生倾向于采用幽默、投射、移置等外化的防御机制。这是由于社会文化对男女生有不同的性别期待,使女生更容易表现出软弱和孩子气,加上女生闭锁心理突出,她们在受到挫折之后,常常向内部宣泄,容易表现出自卑、退缩和回避,严重的甚至通过伤害自己来降低焦虑;而男生则需要勇敢、坚强、智慧,所以男生在受到挫折之后,容易向外部宣泄自己的情绪,打架、破坏物品仿佛是男生的专利,而幽默、利他等行为也成了男生缓解焦虑的主要手段。
二、中学生防御机制的特点对教育的启示
1. 正确理解中学生的自我防御机制
首先,教育者在观念上应该明确,防御机制虽然是通过对现实的歪曲起作用,但是其存在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它可以使学生从痛苦的体验中解脱出来,恢复心理平衡,维持心理健康。所以,当学生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客观原因,极力贬低自己得不到的事物,对未来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时,表明他们此刻正经受着焦虑和不安的困扰,同时也在为消除焦虑努力着。此时,教师不用急于批评和否定他们的这些思想和行为,而应该帮助其找出焦虑背后的真正原因,帮助其客观地分析自身存在的不足,引导其使用最合理的应对方式。自我防御机制是学生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而采取的一种方式,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现象,对恢复心理平衡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成熟的防御机制本身就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且偶尔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也不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只有长期使用不成熟的应对方式,才会形成消极悲观的人格。在理解了这种防御机制存在的必要性之后,教育者应学会引导学生更多使用升华、利他、幽默等成熟的防御机制,使他们减少不成熟防御机制的使用。
2. 不同防御机制区别对待
当学生启动不同防御机制时,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更多使用“认同”“投射”和“压抑”等防御机制。
认同防御机制的使用,使很多中学生都狂热地追星,电影明星、歌星等都成了他们的偶像和标榜个性的话题。当学生对这种偶像有狂热的“认同”时,空洞的说教是没有任何作用的。教师应引导学生不仅要看到偶像成功的一面,更重要的是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努力以及其他优良品质,例如,一些学生非常崇拜周杰伦,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他不仅歌唱得好,而且对妈妈很孝顺,他在成功的路上也经受过很多挫折,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才成功的。明星身上的这些闪光点,对学生会有很强的感染力,他们会不自觉地把这些优点内化于自身。此外,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发现他们和榜样之间的共同之处,还要使学生认清榜样和自己之间的差异,而不能盲目崇拜榜样,或者以榜样自居。一些对学习厌恶的学生,认为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富翁没有读完大学,也可以成就自己的事业,所以就以第二个盖茨自居,并效仿其退学创业。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盖茨并不是因为退学才成功的,社会条件以及自身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了他的成功,而现实中他们和盖茨有很大的差异,单纯的效仿和认同是没有意义的。
投射防御机制的使用,会使学生不能够正视自己的缺点,把自己的态度、欲望、错误归咎于他人,常常批评取笑其他同学,这种防御机制不仅影响其人际交往,还会使其形成怨天尤人的不良品行。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应引导其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同学身上的优点,鼓励其主动赞美他人。同时,引导其辩证看待事物、正确认识自我,学会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发扬优点、克服缺点。
压抑防御机制在中学生中使用的频率也很高,学生受到挫折后把不良情绪压抑到潜意识,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焦虑,但一味地压抑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会使他们形成自卑、怯懦等性格。让学生学会宣泄自己的情绪,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宣泄的途径有很多种,如写日记、和朋友交流、找心理老师帮助等,让其学会倾诉,重视并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在遇到挫折之后,主动去寻求帮助。
3. 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
那些缺少关爱,在冷漠和惩罚环境中成长的学生,容易使用破坏性的防御机制,把怨恨、愤怒都移置到其他人或者事物上,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给他们更多的积极关注,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例如一些学生,虽然爱调皮、爱打架,但是在体育或文艺方面表现突出,教师可以让他们在这些活动上担当重任,并及时表扬。此外,还要让他们学会爱与被爱,爱自己、爱朋友、爱家人,在体验爱的过程中释放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对于男生和女生也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女生的教育中可以从知、情、意三个方面入手:情感上让他们学会积极悦纳自我,不以怨恨自责来否定自己,不以虚幻的自我来补偿内心的失落;认知上学会努力发现自己的优点,客观看待世界;行为上,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客观现实,不退缩、不回避。对于男生的教育,应让其学会冷静全面地看待问题,遇到挫折不要冲动;同时也无需过多压抑自己的情绪,学会通过正当的途径,如体育运动等来宣泄情绪。
防御机制是通过无意识的方式起作用的,所以教育的引导也应该“润物细无声”,在学生受到挫折之后,不用批评指责,也无须一味鼓励,他们可以通过防御机制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教育者的职责是引导学生把焦虑的能量以社会允许的方式宣泄出来,学会在升华、幽默,利他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中学教育的特点范文2
一、想方设法,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
1.微笑――让学生感受爱的温暖
微笑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除隔阂,产生亲切感。当新生入学来到陌生环境时,作为心理老师的我总是微笑着友爱地对待他们,学生们自然愿意和我接近,碰到困惑和烦恼,他们就会主动找我倾诉,请我帮他们解答。
2.倾听――让学生释放心灵的苦闷
有些农村学校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受到歧视讥笑,备受冷落,内心极度苦闷。作为心理老师要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体会到旁人对他的重视,使学生在倾诉中心灵得到释放。我们老师从中了解学生,才能对学生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
3.淳淳善诱――培养健康心理
朋友是人生旅途中必不可少的伙伴,特别对农村学校高中生来说,朋友更是缓冲成长中的烦恼,融化内心焦虑的主要心理支持力量。因此,来到新环境中就要尽快融入新同学的圈子中去。另外在农村学校,有团委会、学生会、广播站、文学社等学生组织和各种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既锻炼交际能力,培养协作精神,构建良好人际关系,也能使自己尽快融入到新生活当中。目前我校开展多项球类、棋类等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多引导多组织新生去参加这些活动,效果真不错,促进了他们相互认识,丰富了他们的学校生活,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培养了一个个和睦融洽的团体。
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现阶段的农村学校高中学生,大部分是中考落榜者,上农村高中学校是他们无奈选择。如何引导这些学生克服厌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也是我们老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1.亮点诱导――培养兴趣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引导农村学校高中生根据自身的优点、长处,选择参加自己的兴趣活动。教育他们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不必因中学学习成绩不好而自卑甚至厌学。教育他们以兴趣为主,在兴趣的学习中,鼓励引导学生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突出优势,通过培养兴趣,感悟学习潜能,积极地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稳中求进,一点一点进步。现在农村学校已有先进的电脑室等,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快捷操作,如遇到难题时可快速“百度”一下,让他们在这里感觉到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自学能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目前农村学校教育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鼓励学生除了课堂学习,还应积极通过其它途径获得知识,如课余时间去图书室或到网上查阅相关资料,培养阅读的兴趣,使他们养成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懂得获取知识的方式和途径,逐渐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优化择学心理――满怀信心考取理想大学
1.树立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社会永远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对于农村学校高中生来讲,只要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结合起来,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求学竞争,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
2.认识自我,准确定位
中学教育的特点范文3
一、科学性
科学性,这是教学中使用语言的基本特征。语言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课堂上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完整。生物学作为一门科学,科学性的语言表述也是必须有的。首先体现在能够准确地表述课本中概念和生物学规律能,其次能用语言客观正确地解释生物的多样性现象。语言的准确性是生物学科教学的核心。作为新时期的生物学教师,只是简单的掌握课本知识是不够的,面对新时期的学生,生物课教师不仅需要准确地理解课程中的概念、规律,还应进一步把握其本质内容,通过准确的语言把事物现象及本质描述出来。
二、严谨性
教学语言的严谨性是在科学性的基础上,即对具体课本中的概念、生物规律的解释,生物现象的描述,不仅要准确,更重要的是要严谨恰当。比如,“能量”不等同于“能源”、“胚囊”不等同于“囊胚”、“脂肪”不等同于“脂质”。再就是指对概念的描述要确切、肯定,不能出现“可能”、“也许”、“应该”之类的非确定性词语,避免学生获得的信息无法准确帮助他们进行知识理解和建构。同时,还要注意一些限制语的使用,以避免把问题绝对化。
三、生动性和趣味性
课堂上语言的生动性,是指将课本中较为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将复杂的理论通俗易懂化。生物课堂上的语言生动性必须在保证语言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基础上,把抽象、复杂的内容变得形象、浅显和熟悉,便于学生接受和掌握。课堂中的语言生动性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轻松学习。
在讲到气体交换时,我们可以将气孔比喻成与外界气体交换的窗户,将气孔的关闭的行为比喻成人类的双手合十。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较容易的理解和接受较为抽象的气体交换行为。这样的例子在生物教学中还有很多,作为教师要求我们用扎实的基本功,将课本知识生活化,善于去挖掘和发现这样的例子,最终来服务于我们的教学,运用生动的教学语言让我们的学生更加轻松的去学习和理解,达到新知识的构建的目的。
生物的课堂语言的艺术性不仅体现在语言的生动性,更重要的是语言的风趣性上。在讲到植物的时候,我曾做过这样的讲诉,植物是生物生存的基础。但是植物的命运是不幸的,植物从来不会主动地惹是生非,但是其他生物若想活下来,即使不直接食用植物,也得摄取靠植物生活的生物。植物永远处十食物链的最底层。课堂的语言的生动风趣可以使本已较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同时更重要的是可以创造相对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进而调节学生的心理状态,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
四、情感性
英国罗宾乔治科林伍德说过,语言是一种思想性活动,它的功能在于情感的表现。任何特定思想的表达都是通过表现伴随它的情感而实现的。
在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限制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通过生物课程的学习,去启迪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的情感在生物的课堂上得到升华,让学生明白对生命的美,让他们更加热爱生命,感谢大自然,继而让他们拥有一个纯洁的心灵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课堂教学知识,通过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达到情感的共鸣,进而更有效地服务课堂教学。
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教学语言,使生物教学中的语言特点得以升华和体现。
1.科学性中渗透趣味性
在中学生物的讲解中,毋庸置疑,语言的科学性是放在首位的,通过准确地表述让学生明白生物学规律和各种生命现象。但是要把相对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刻挖掘教材,灵活运用课本知识,通过生动、风趣的语言将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深入浅出。对于学生,风趣的语言,精彩的故事都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可以勾起学生的兴趣。最终有利于学科知识的构筑。在知识的传递过程中,要避免语言的模棱两可,语言表述要准确,恰当,在此基础上要体现语言的趣味性。适当的使用比喻等语言技巧,可以很多抽象的、深奥的基础知识化难为易,方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往往严肃的面孔,刻板的语言,会让学生感枯燥和乏味。对于学生而言,知识的传递要结合兴趣的培养,兴趣才是知识最好的传授者。学生对课程的浓厚兴趣,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对知识的学习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育中渗透情感性和艺术性
中学教育的特点范文4
一、情境性
在情境教学中,既体现了教学的形象性,又有情趣的激发,更有师生创造力的发挥。教师从学生审美心理出发,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借助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完成形象的感染,实现情感的体脸,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设计各种教学情境,再现教材的相关内容和景观,使教学贴近学生。具体说来,教师用美的语言,借助实物的演示,音乐的渲染,图画的再现,角色的扮演,变语文课文中的“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从而进入“物我同一”、“情景交融”的境界。这时,学生由“近”感受到“真”,由“真”感受到“亲”,随着情感体验的加深和扩散,并在认知活动中不断延伸、发展,其审美情感、道德情感也随之受到良好的陶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以“思”为中心,在情感的熏陶中展开联想,发挥想象,活跃思维,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情境性”是中学语文审美教学的突出特点。
二、互动与交流性
教材是审美客体,教师和学生,既是审美的主体,也是被互为观照的审美客体,它们的主客体地位是常变的,但是在构成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时候,必须通过教材这个审美中介。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自己的审美经验,对教材形成一定的审美理解,通过教学对学生施加审美影响;而学生在独立理解教材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引导,自身主动的学习,形成一定的审美心理,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审美理解,同时,又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反作用于教师,对教师施加影响。因而,在审美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主动的学,形成审美活动的互为交流与互为反馈。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从传统的教师主动,学生受动变为师生互动的关系。语文审美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师生之间在理性和情感上进行的动态交流过程。课堂上,教师在深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美的教学手段,将内容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又通过作业、讨论、回答问题、课外活动等方式,将信息反馈给教师。这种交流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在师生之间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密集不断的信息交际。师生在这种繁杂的交流中,传递审美信息,协调各自的行为,使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以发挥,师生之间主客体的转化顺利进行,教与学活动空前统一。
三、针对性
中学语文审美教学通过悄感熏陶,用情感拨动学生的心扉,帮助他们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辨别是非、美丑,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激情,形成较为高尚、恒定的理想、情操和道德品质,造就健康的个性,促使青年一代成为和谐发展的人。与小学阶段相比,中学语文教材具有基础性和文学性特点。小学语文强调识字、写字、解词、造句、阅读、背诵等,较偏重于识记;中学语文则强调正确领会词句含义,理解文章脉络层次,把握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语文基础知识比较系统,大大加重了抽象思维和艺术性,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文学教学是语文审美教学的特殊性之所在。中学语文审美教学针对语文教材的这两大特点,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美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能力训练,促进思维的发展,使他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对人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激起热爱美、追求美的真挚情感,使心灵得到净化,情操得到陶冶,审美能力得到提高,这种功效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
四、美育与德育、智育的互诊性
中学教育的特点范文5
一、数学语言教学的重要性
所谓数学语言是一种符号和图形语言,它以人工符号和图形来表示数学中的各种量、量的关系、量的变化,在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以及图形和它们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说数学语言是指用来表示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活动的专门语言,是储存、传递和加工数学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而数学语言教学,就是将数学语言和教学语言有机的融为一体的教学语言。数学本身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内容的传递﹑学生对知识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来实现和体现。好的数学教学语言,可以把看来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有趣,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体现数学的思想和内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课程理念:“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而师生之间的交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语言是思想的直接体现,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灵的门扉,是引导学生开启知识的千门万户的钥匙,它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而高超的语言艺术又是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紧张、严肃、充满压抑,学生的厌学情绪普遍存在。改变这种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语言的严谨性、准确性、精炼性、形象性、幽默性等方面下工夫,让数学语言随着新课程的推进也“与时俱进”。数学教学语言需要它独有的风韵格调。比如说,说话内容要准确科学,说话态度宜亲切自然,表达感情要朴实动人,声音语调讲究抑扬顿挫,语言格调庄重得体,又要诙谐风趣……,还需讲究科学性、启发性、简明性、可接受性等等。教师要讲好课,必须讲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二、数学语言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现有的条件下,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模式仍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数学教学自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数学教学语言的表达对学生数学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针对当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从数学教学的个性特点出发,以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的理论为依据,认为数学语言教学应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一)数学语言教学应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是数学学科最明显的特征,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要求主要体现在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严谨性及逻辑性上。
(二)数学语言教学应具有规范性
这是指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符合语言的约定俗成或文明规定的标准。包括语句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及数学语言的句法规则。口头语言方面,要发音准确、清晰,能正确读出数学表达式;书面语言方面,书写格式及几何作图应符合数学学科应有的规范化要求。
(三)数学语言教学应具有准确性
教师对有关的数学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要准确,不能使学生产生不必要的疑惑和误解。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规范,就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模糊的理解。
(四)数学语言教学应具有严谨性
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科学,数学中用来表示定义、定理、性质等的语句,都是十分确切和精练的,有时候甚至多一个字和少一个字都不行。例如“ 除 ”与“ 除以 ”,一字之差,意义完全不同。
(五)数学语言教学应具有逻辑性
所谓语言的逻辑性就是严谨周密,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符合逻辑,不能前后矛盾。
三、数学语言教学应用策略
要提高数学语言教学效果,让教师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使课堂变为生动活泼的课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切实加强数学语言教学实践应用:
(一)数学语言教学达到准确规范,严谨简约
中学教育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中国学习者特点;大学语音教学
一、针对中国学习者特点的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文化针对性的语音教学
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语音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用英语交流的质量,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说话者的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仅从对英语学习的作用来看,良好的语音不仅能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还对单词的记忆大有裨益,并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对语音习得和语音教学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的理论,也有不少优秀的著作问世,但它们大多数都是从整体的角度普遍地讨论语音教学,似乎所有以英语为二语或外语的学习者之间没有任何差别。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很显然。中国学生和西班牙学生在学习英语语音时遇到的困难和容易犯的错误肯定是不同的。于是对于西班牙英语学习者来说十分理想的语音学习方案很可能完全不适用于中国学生。因此,任何试图涵盖所有以英语为二语或外语的学习者的理论或教学法都应该被视为有固有缺陷的。Politzer和McGroarty早在1985年进行的调查中就发现并提出在语音教学中关注文化差异的必要性。于是有学者提出了有文化针对性的(cuhure soecific)语音教学(Robertson,2003)。这就意味着所有的研究、理论以及教学资源必须开始把更多的注意力由关注共性转向关注个性,关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英语学习者的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和依据进行研究和教学。
(二)中国大学学生的英语语音现状
在中国大学进行的语音教学就必然要针对中国学习者的特点进行。在我国,大部分进入大学的学生都经过了六年甚至以上的学校英语教育,词汇积累和语法水平都已达到一定水平,但语音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前两者。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在初、高中学习英语时。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听、读、写上,往往忽略在考试中没有一席之地的语音。因此大部分进入大学的学生语音仍处于较低水平。他们普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语音问题。如元音发不准,辅音连缀发音困难,加音、吞音现象严重,重音位置不正确。朗读或口语表达时语调平淡无节奏感、亦或是南腔北调、怪腔怪调。
对于这些学生,语音教学的一些通用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帮助的,但更关键的是要针对我国大学学生普遍存在的语音特点和问题,有的放矢地研究策略、进行教学。
二、中国大学英语语音教学方案
通过某些学者的调查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在语音学习中对一些特定的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词和句的重音位置、朗读或口语表达时的语调等语音问题尤其感到困难并时常出现错误。本文作者将对这三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大学语音教学方案。
(一)音段音位
对于英语初学者,有必要让他们全面了解英语音段音位的特征,而在大学的英语课堂上,我们应更关注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发音习惯。下面谈到的是学生中出现的主要一些音段音位的发音问题。
吞音是中国学生在音段音位上常犯的错误之一。被吞掉的通常是辅音。比如在说短语“children's book”时。将“children's”最后的[nz]音漏掉。
发音错误也是大学英语学生在音段音位上常犯的毛病。以下我们列举几个常见的典型错误。
误发辅音在中国的有些方言中没有如“vast”里的/v/音,当这个音出现在单词首时,来自这些地区的学生容易用/w/替代/v/进行发音,如将“veep”误发成“weep”:由于在汉语语音系统里没有像“ship”里的,,这样的发音,许多学生就用/s/取而代之,于是,有时候听见他们念“see”和“same”,而他们实际上想要表达的是“she”和“shame”。有些学生将出现在词尾的/l/,误发成/r/,结果“pull”听起来像“poor”而“fall”听起来像“four”。还有学生总是将元音前的/n/和/l/混淆,于是“know”和“low”、“name”和“lame”听起来没有区别(Kenworthv,1992)。
如果学生总是混淆两个音,教师有必要将它们对照起来交替地单个示范发音以便学生辨认和区分。接着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最小对立体练习。下面是针对区分//和/s/的一个例子。
为练习学生的识别能力,教师将以下不完整的句子写在黑板上:
They're going to______the wine.(ship)
They're going to_____the wine.(sip)
然后教师播放完整句子的录音,学生将听到的词填入空格内。
为了练习这两个音的正确产出,将以下句子写在黑板上:
Sew her the dress.(sew)
Show her the dress.(show)
You're going to have to save.(save)
You're going to have to shave.(shave)
学生两人一组,学生甲任选一个句子并朗读出来,学生乙辨别他说的是哪个句子。然后角色互换。
误发元音学生几乎都能正确发出现在词尾的双元音/ei/,比如:“say”、“stay”等。而当其后紧跟一个辅音时,学生就很容易将它误发成如“pet”里的//音,于是“date”听起来像“debt”,而“mate”听起来像“met”。另外,中国学生很容易混淆出现在像“food”里的/u:/和“book”里的,/u/,这是由于在汉语里他们相互是对方的变体(Kenworthy,1992)。
训练易混淆元音的正确发音,最小对立体练习仍然很有帮助,如下面所示:
They laid the mice before us.(laid)
Theyledthemice before us.(led)
She has brought back some fool bottles.(fool)
She has brougt back some full bottles.(full) (二)重音
单词重音在英语中,一个单词的重音模式是确定这个单词身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族语使用者很大程度上依赖重音模式来辨认单词。以“pro-ducfivity”这个单词为例,其正确的重音模式应该是“pro duc tiy i ty”,而当一个重音被错放在“-duc-”上。而又一个重音被放在“-ty”上,即“pro duc tiy ity”,就会被误认为是“productive tea”.这当然会造成严重的误导。此外,一旦一个学习者习惯了某个单词不正确的重音模式,当别人正确地说出这个单词时他将无法辨认。因此,重音位置的正确对于学习者接收和产出英语都十分重要。
中国大学学生应当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的英语重音知识。因此在这个阶段,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注意单词重音的转移现象。学生由于习惯了单词一种形式的发音,例如名词形式“eduction”(education),就很可能盲目推断对于该单词的其他形式,重音也是放在相同位置的,于是将“educate”误读成“educate”。为提高学生对单词重音移位的意识,下面的活动可以作为参考:
将以下成对的词写在黑板上,并请几位同学大声朗读:
national——nationality
economy——economic
cigar——cigarette
问学生们是否发现这些单词的重音位置有所不同,教师也可自己再读一遍,以便他们辨识。这个练习可以融入常用词缀的课堂教学中。在介绍词缀时,教师可以适当介绍英语后缀影响单词重音模式的几种主要方式:1)重音保留,即对重音的位置没有影响;2)重音吸引,即将重音吸引到后缀上;3)重音转移,即将重音转移到除后缀外该单词的其他音节上(Poedjosoedarmo,2007)。教师可将以下后缀写在黑板上:“-ity”、“-ment”、“-ary”、“-al”、“-ical”、“-(graph)y”、“esque”,并要求学生想出带有这些后缀的词,然后通过朗读比较,判断这些后缀对重音模式影响的方式。
句子重音在英语对话中,说话者总会暗示听话人的话语中不同部分的重要性,这是通过句子重音来实现的。在英语教学中很有必要指导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运用句子重音,以便他们在听话时能抓住新的有价值的信息,在说话时能有效地传递想要表达的内容。
既然句子重音跟该句内单词的相对重要性关系紧密,那么指导学生判断句子中的重要信息点将对掌握句子重音十分有益。但“重要”是一个相当抽象的概念,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活动使“重要”具体化。下面这一活动可以作为参考。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自然而然会只选择重要的词语而省略所有不重要的,那就是发电报的时候。教师可以模仿这一生活事件设计一个教学活动。
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纸条。上面有这样的信息:“I've been here in Dalian for my winter vacation,I in-tended to go back today,but the heavy snow blocked the expressway,Therefore.I won't be able to leave here until 48 hours later when the road is supposedlycleared.”然后要求学生根据纸条上的内容,挑选出尽量少的词语给他的公司发一封电报,费用是每个单词五元。当他们完成挑选任务后,一些同学将单独念出完整的信息,用重音强调他们所选出的单词,其他同学记下重读的词语,最后评出谁发的电报最简洁明了。
(三)语调
语调是语言可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语调可以传达态度,通过不同的语调形式,我们可以知道说话者是询问信息、提出建议、表示惊讶还是仅仅做出陈述。正如Kenworthy(1992)所指出的,尽管音调的变化不会导致单词的无法识别,不恰当的语调形式也如同错误的发音一样可能引起严重的误解。
汉语是声调语言,因此它的使用者对语言中音调的变化还是比较敏感的。但是,他们所熟悉的仅仅是单个音节中的音调变化,而对一长段发音中的音调变化还很陌生(Kenworthy,1992)。于是英语中的语调及其功用对中国学习者来说是新的概念。他们很容易将平淡无起伏的汉语调子用到英语中,使英语听起来单调乏味。然而,语调的教学并不容易。通常的方法是反复练习,但这种传统的反复操练十分枯燥并且收效不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幽默的或贴近生活的材料供学生朗读,或让学生自己编故事、编对话进行表演,并提醒他们随时注意节奏和语调的变化,甚至鼓励他们夸张地运用声音进行表演。不过总的来说,语调是语音学习中最难把握的部分,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它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学生长期在英语环境中潜移默化习得的。因此,学生也许没有必要花过多的时间有意识地对语调进行学习。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