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文化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文化概论范文1
所谓的一体化就是从整体上来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融会贯通,将学生的理论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结合,根据教学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来制定整体性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在实际的教学中将培养目标放在首位,以这一目标为指导,将各个教学环节进行贯彻落实。一体化的课程目标设计是按照教学以及社会发展的现状来进行的。所以,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标准来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采取自主化学习的设计模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实现教学方式、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三个教学阶段,将三者融为一体,深入挖掘教学的精髓,这样才能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的前提下,提升其实践能力。
2一体化教学场地设计
对于小型局域网一体化教学来说,教学场地是至关重要的前提和条件,也是达到教学目标的重要平台。现如今,我国各类院校都对这一问题加强了重视,从教学场地的基础设施以及教师的配置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学校的一体化教学场地中可以进行简单的基础实验,这样才能不断提升教学的总体水平。但是,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场地的相关内容进行完善,其中包括设备的投影仪设置,网络工具以及相关的实验软件等等。局域网一体化教学工作对于软件质量的要求比较严格,一些网络仿真软件的应用比较广泛。另外,为了实现一体化教学的水平,在实训室中通常都设置六台计算机,取其中一个为服务器,剩余的计算机作为客户机。这种设置结构对于分组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
3一体化的课程内容设计
从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内容上看,实现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进行课程内容的改革。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根据实际工作岗位的特点来达到教学水平的整体要求。具体来说,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满足于课程的特点,同时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职业要求为前提。对于小型局域网的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设计工作来说,需要对12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和规划,按照教学的进度来进行课程的设置。其中课程项目和学生的分配状况可以从表1中获得。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主要以教学的任务为基本的载体,教师要将实训的内容和具体案例进行确定,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将这些内容融汇贯通。在此过程中,实现教师的教授、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学主体的操作相结合,明确教学目标,促进知识的一体化进程。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一体化教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是保证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教学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已有的教学现状来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找出问题并且和学生们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一体化教学的宗旨所在,在实际的工作中,分组式的教学模式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青睐。另外,在教学得到过程中进行教学的考核也是一种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融为一体,将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实训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质、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手段上,综合使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包括: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教学资源网站,学生获取课堂教学内容的全部资料;使用模拟软件等,从各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概念、熟悉网络协议和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同时,学校通过校企合作途径,邀请企业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相关项目的兼职教师,使项目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5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方式设计是直接影响一体化教学实施效果的重要环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工作过程,遵循“工作背景描述→工作过程演示→小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现场巡回指导→项目考核→项目点评总结”基本教学活动。
5.1背景描述-教师讲授本项目的应用环境,分析相关的工作任务要求和涉及的必要理论知识。
5.2工作过程演示-教师对任务进行相关技能操作的演示,结合视频、模拟软件来完成操作示范。
5.3小组合作完成工作任务-学生在观摩完教师的操作示范后,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实际工作任务的操作。
5.4现场巡回指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深入学生当中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改进方法。
5.5项目考核-教师按照本课程项目工作任务要求完成的实践操作及相关知识,突出过程考核。
5.6回顾总结-老师简要地回顾实践过程,强调常见的问题和故障排除方法,并对每个学习小组的操作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6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突出技能考核,强化过程评价,学生的最终成绩由期末综合实践测试成绩(占40%)、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占20%)和平时项目评价(占40%)三大部分构成。期中期末综合实践测试,有一个综合性的项目组成,现场操作完成。理论知识考核以判断题、选择题和设计题为主,尽力避免需要学生死记硬背题型,通过理论测试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积累知识,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通过课程实施的12个项目考核,依据项目考核表规定的分值,给出本项目实践考核成绩,课程结束时计算出其平均成绩。
7结束语
体育文化概论范文2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教育产业化”由此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尽管社会各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但教育产业已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社会经济运行体系中去了。
一、我国的教育现状及困境
总的来说,由于受原计划经济体制和苏联教育体制与模式的影响以及在深层次上我国文化传统的内在作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实行的是国家集中计划、政府直接管理的体制。在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原有的教育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
首先,教育投资尤其是政府教育投资增长缓慢,总体水平偏低。按照世界有关标准,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500、600美元时,他们的平均教育预算应分别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2%、3.5%、4%。但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数字,1994年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共教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中,中国仅为2.2%;世界平均水平为5.2%;就连一般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也分别为3.9%和3.0%。即使近年来我国明确提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经过这几教育投资的高成长,现在教育预算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仍不足5%。我国以占世界公共教育经费总数1.4%的财力,支撑着占世界学历教育人口22.9%的庞大教育体系。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投入,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难以解决教育供求的矛盾。
其次,我国教育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教育发展水平不甚高的情况下,投资基础教育能争取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而我国自70年代以来,高等教育急剧扩大,初等教育相对萎缩。在国家教育事业经费中,初、中、高三级教育投入的比例,90年代初为35.22:36.22:21.47。高等教育在有限的财政教育拨款中超过20%,不仅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但从使用效率看,高等教育规模有限,毛入学率仅为5%,远远低于国际水平,而培养一个大学生的投资相当于培养60个小学生和25个中学生,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因此这样的国家教育投资在结构上显然是不合理的。
另据权威部门统计,从1994年到1996年,我国义务教育经费中财政预算内拨款的比重从59.85%下降到54.37%,其中农村学校下降到52.63%。义务教育经费支出中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小学从59.85%下降到51.92%;初中从56.44%下降到49.44%;义务教育中政府拨款的比重比非义务教育的还要低,是政府拨款比重不尽合理的一个方面。
还有,我国现有的财政预算体制对教育发展不利。我国的基础教育原则上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义务教育在财政支付方面实际上由县、乡政府负担。但国家并没有实际的财税政策支持,以增加县、乡政府相应的财政支付能力。如1996年在全国义务教育财政预算中,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0.04%,非常之低。县、乡政府往往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教育的投入,而且在实际使用中还到处被挪用挤占,所以真正投入到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中的费用少之又少。
二、实施教育产业化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了教育产业化的条件。而且一些教育产业化的尝试已经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到现实的社会运行之中了。
1、实际上早在1992年国务院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教育就被明确列为第三产业,而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教育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构成教育市场,交换的商品是教育服务,这与传统意义上服务企业的性质完全一样。尽管由于教育服务产品的受益具有社会性和私人性,但这种复杂关系并不影响教育的产业性质。因此从产业分类学上把教育看作产业是不成问题的。
2、从需求方来看,社会和家庭居民有强烈的教育消费需求愿望,教育产业化呼之欲出。我们是一个13亿人口大国,到2020年将达到16亿,这就决定了教育市场有很大的潜力和拓展空间。而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是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大局。从居民的消费比例看,教育消费的年均增长速度是20%。中国青年报社几年前做过的一项社会调查中表明:85.6%的家庭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而我国目前高等教育18-25岁青年毛入学率不足10%,我国的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而越来越多的人期待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这也导致基础教育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家庭对基础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千方百计为子女选择一所好学校以争取高考的胜利。另外近几年,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费出国留学,按每人每年1.2万美元的低限计算,至少每年在教育上以3亿美元的增率在流出。教育的巨大需求为教育产业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3、教育产业化是缓解我国教育经费不足增加教育供给的途径之一。按同龄青少年毛入学率计,研究生教育我国仅为0.4%,本科生为4%,专科教育为7%,高中段教育为34%,初中段为85%,小学净入学率为99%。2020年要达到本科生10%,专科生20%,高中段65—70%,九年义务教育95%以上,没有通过教育产业化增加教育供给,几乎是不可能的。首先,在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和各级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办学模式单一、办学体制僵化、教育机构冗员严重、教育资源利用率低,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状况。在这些公办教育机构中沉淀着相当数量的物力资本和人力资本存量。若通过教育产业化手段充分利用市场经济资源配置的机制和方式整合这部分沉淀着的教育资源存量,其增加教育市场供给的潜力是相当大的。其次,改革开放后,民办教育教育异军突起,至1999年底,全国有民办幼儿园24643所,民办小学1806所,民办普通中学1702所,民办职业中学689所,民办中等专业和技术学校1036所,民办高等学校20所,分别占相应学校比例的13.2%、0.28%、2.1%、6.9%、12.6%和1.9%,已初步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基础教育到各类职业技术教育较为完整的民办教育体系。另外各类培训机构21309所,年培训量达600万人次。大大地满足了社会的受教育需求。
三、积极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尽管从理论上说教育产业化有充分的依据,教育产业化对我国教育的发展和解决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现实中某些条件离教育产业化相距甚远,如果操之过急,可能欲速不达。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1、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从整体上把握教育产业化
教育产业化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市场化,即是在政府干预下的市场化。既然政府的作用是为了克服市场的缺陷,那么教育产业化在引进市场机制提高教育效率的同时,必须依靠政府的作用保证教育自身目的的全面实现。政府要建立一套全新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运行制度,并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监控机制,包括法律、规章制度和政策,相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手段。只有当政府具备很大的监控能力以后,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宏观协调作用才能真正到位。
现阶段教育产业化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这里的公平是绝对意义上的公平,即无论是在宏观层次上还是在微观层次上,只要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和教育条件改善,我们都可以视为公平程度的提高。如果从相对意义上来理解公平,即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的扩大视为不公平增加,那么,在微观层次上教育产业化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导致教育不公平的加剧。但是,追根究底,这种不公平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所致。要做到完全的、高水平的公平,那只能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政府有能力为任何一个人提供足够的教育机会和完全平等的优良的教育条件下才能实现。所以,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现实的选择。
2、根据市场经济要求,平稳地推进教育产业化。
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自身属性与特点,对各类教育进行组织与管理。
首先,就初等普通教育而言,虽然初等教育的投资可以由社会、私人承担,并由市场来决定其发展;但考虑到初等教育是一种基础性的国民教育,其发展往往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精神素质的普遍提高,并制约整个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发展。为了在全社会范围内为初等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使每一个适龄青少年都能比较平等的接受初等教育,以保证整个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对初等教育的投资与管理,原则上讲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来承担,实行相对集中的投资管理体制,以加强政府对初等教育发展的组织与协调,确保初等教育这一国民教育的健康、均衡发展。而不能由私人和市场来自发地决定。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可适当发挥社会和个人对初等教育投资的积极性,以便扩大社会对整个教育投资的来源。
体育文化概论范文3
关键词:批改作业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目标
作业是学生在学校期间最重要、最经常的学习活动,它对于巩固课堂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都有重要作用。它是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的主要手段,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的依据。它主要由布置作业、做作业、批作业、改作业几个环节组成,是构建学生知识结构、形成基本技能的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通过作业的做――批――改,达到学习的目的,完成学习的目标。
但现行的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把这一完整过程分裂了:学生完成作业后由教师全批全改学生不参与批改过程,只是被动接受批改结果,经过调查分析,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和能力的提高,作业不能及时讲评修改,不利于信息的正确及时反馈,同时,现行的作业批改方式加大了教师工作量,不利于教师进行研究和改革。
我校的课题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把学生的作业大胆地放给学生去批改,我们可以把批改作业与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注重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直抒己见、互争互辩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批改作业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成果
(一)批改作业的几点要求
1.批改要蕴含感情
作业是学生辛勤劳动的结晶,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切不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否则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使他们心里反感,甚至打消做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如能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精批细改,在作业本上写上一两句或表扬或鼓励的话,相信学生做作业的效果会更好。
2.批改要认真仔细
不管作业量大小,教师在批改时都应认真、仔细,正确使用批改符号,而且要把修改符号写标准。批改语文或作文时,评语不可太简,书写更要工整。
3.批改要及时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中信息反馈越是及时恰当,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越好。作业训练尤其如此。教师应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反馈作业情况,这样也可以避免因错误在学生脑子里停留时间过长而打下“烙印”,以致造成纠错的反复性与艰巨性。
4.批改要因人而异
批改作业时要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不要墨守成规。对于一些成绩差的学生,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坚持不与别人横向比较而与本人纵向比较的方法,只要发现学生有进步,就要适当提高分数。对于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平常的得分已不能让他们“怦然心动”。为了激励这些学生,教师就可以打破常规。
(二)批改作业的几种方法
1.教师重点面批
即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一部分学生,尤其对班级中尖子生和较差生的作业,采取当面批改、现场解说的做法,而不以一般性的态度对待他们,也不以界定答案的正误为终极目标。大量的考评实践显示,作业面批更好的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针对每个学生的知识差异,批改作业当堂当面进行,方法应因人而异,这样做对于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是相当有效的。当然很多人认为这是对较差生所用的一贯手法,而重点面批这一艺术性批改策略对于促进尖子生的学习同样非常必要。因为在前后左右的一片赞扬声中,许多学习一贯拔尖、成绩向来优异的尖子生,容易滋生自满心理,看不清自己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而当面批改、响锣重敲的做法恰能有效地消除这种隐患。而且这样的批改方式对作业的反馈校正更快,更有效的起到了作业应有的效果。
2.互改与自改
这里的互改,主要是指让同桌同学或前后同学相互交换各自的作业,并进行认真批改。而所谓自改,则是让每个学生都来扮演教师的角色,以批判者的眼光来严格地审查和评估自己作业的正误与优劣。实践显示,这两种艺术性的作业批改策略,也有其独特的优化教学的功能。心理学表明:小学生对于别人对其寄托希望时会体现出相当强的责任心。因而同学互改作业往往能在一定意义上进行比教师更为细致的批改。他们常常会就作业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乃至符号提出质疑、反复琢磨。这种求全认真的态度也会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督促自己不再“重复”那些亲自发现的问题。自改法的经常运用,往往有益于学生此类习惯的形成。当然,互改和自改这一策略的实施也不是无条件的。它要求教师在实施时须注意学生的优差搭配问题,尤其要防止两个差生搭挡互改作业的情况;同时还要重视批改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使学生真正有效地投入到作业的互改与自改过程中。
3.生评师
要改变以往都由教师评学生的传统,使学生也能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教师在课前,把布置给学生的作业自己先做一遍,就像数学教师“下水作业”一样,我们估且称其为“下水作业”。通过“下水作业”,教师为学生做出一个示范,同时把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隐藏于习题中,给学生提供一个错例。对于多解的问题,列出几种解法,以便给学生以启示。课上,利用复习提问的时间组织学生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由于学生从长期受教师评价过渡成为评价教师,积极性很高,批改的自然很认真。在逐题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时,学生进行了一次系统的反思性的思考与评价,弄清了正确答案,理清了思路,加深了对问题的认识。更可贵的是:自己的思维与教师的思维相碰撞而擦出的“火花”,使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真正的理解,搞清楚弄明白。
4.让学生尝试与体验成功
(1).二次记分法或者第二次批改
传统作业批改是一次性工作,往往是教师经过一番审阅,然后给予一个成绩,或者再配以结论性的评语,工作便算完结。在别人看来,教师批改作业一丝不苟,撰写评语认认真真。而在实践中,学生对作业成绩尤其是书面评语只是一看了之,甚至看也不看,根本不按评语去思考和改正,以至于陷入作业屡做,错误屡犯,学习进步缓慢的不良循环。二次计分摒弃以往那种一次性评分的做法,由教师对学生的试卷、练习及作业先打一个基本成绩,并配以切中要害、恰如其分的评语;然后将作业发还学生,要求他们对照评语,深刻反思自己的作业过程,认真修改相关作业;直至达到要求,再追加成绩。事实表明,二次计分这种艺术性策略的实施,一方面能有效地纠正学生对评语只看不行动的不良态度,调动他们及时修改自己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逐渐养成仔细检测作业过程、自觉优化作业思路等良好习惯。总之,作为教师应该舍得送分给学生。
如果说一道题不是单纯的粗心所致,而是没有弄清算理。或许在他的头脑里这已经成了思维定势,这样就可以对学生的作业暂时不评等级,指导他去复习课本上的同类例题,并先加以眉批:“请参考××例题后重做。”等学生弄懂了算理,把错题纠正以后,再进行批改。
(2)一题多改多评价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业达到较高水平,得到自己满意的等级。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业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一题多改多评价的方式,逐次提高等级的批改策略。当作业发还学生之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或者补充更好的解题方法,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为了增强实效,教师还可以在前一次批改时,加些启发性、鼓励性的眉批。换句话讲,应尽可能的克服机械化的批改习惯,更好地引导和发挥学生的潜能,从而达到作业的最大功效。
5.批改方式要创出新意
(1).巡改作业
所谓巡改作业,就是指教师在布置完作业后,走下讲台,来到学生中间,手执红笔,边巡视学生边批改作业。这样做可以随时鼓励学生,及时纠正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而且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学生订正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2).回批作业
即学生对老师的批改进行回批。有时教师还要进行二、三次批改。一般情况下,老师先布置作业,然后学生完成作业,教师批改作业,最后做错的学生订正作业了事。这种处理作业的方式不只是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还对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起到督促的作用。尤其对那些成绩好的同学来说,遇到小问题可以得到及时的解决。而回批作业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3).轮流面批
平常学生做作业和老师批改作业是分开的,其实这是不合理的。轮流面批的反馈方式可以使学生及时知道自己的不足。“面批”绝不是当面批评,如能采用面批与鼓励相结合的方法,效果会更好。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不同习题、不同学生的特点,创造性地批改,如学生互批、多次加分、家校联批等,以激励学生的作业热情,并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
6.批改学生的“典型作业”
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每天做“下水作业”让学生去批改。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批改学习委员、小组长或某个学生的作业,做为“典型作业”,以代替批改教师的“下水作业”。批“典型作业”的教育示范作用与批教师的“下水作业”大致相同,在批改学生“典型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反思和讨论,得出正确答案,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评价能力的训练。
体育文化概论范文4
《体育旅游概论》(柳伯力,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年版)就是应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体育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在市场,而且可以衍生出很多新的供给产品,因而体育旅游聚集了广泛的关注点。特别是随着现代化交通工具大量普及,人们的消费需求逐渐变得多种多样,人们开始了解到乡村旅游迅速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旅游方式。而体育旅游也是一种独特的户外休闲娱乐活动,它和乡村旅游存在许多相同的地方,只有把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促进二者的发展壮大。而且,两者的结合对于更好地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更好地发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作用具有积极的意义。总体来说,《体育旅游概论》一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者对乡村体育旅游的论述是非常新颖的。一直以来人们对体育旅游关注的重心都在城市,而相对地忽视了乡村的体育旅游。乡村地区丰富的自然条件和人文体育旅游资源促进了体育旅游活动的开展。目前,乡村旅游活动和体育旅游活动逐渐融合为一体,而体育旅游活动也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体育旅游概论》一书就从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两个方面论述了体育旅游对乡村的影响。首先,体育旅游对乡村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有助于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有助于带动农村经济增长,有助于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助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作者又阐述了体育旅游对乡村社会价值的影响,例如可以促进农民的健康,更新r民的观念,提高乡村的知名度,有利于乡村景观的保护和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作者还指出了体育旅游可能给乡村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出了促进乡村体育旅游业发展的相关办法与措施。
第二,论述内容全面,结构完整、视角广阔。本书论述内容全面,论述了与体育旅游相关的多个方面。比如,生态旅游的萌生和发展,生态旅游包含的生态旅游资源,如何去开发生态旅游市场,生态旅游与社会经济、城乡发展、社会休闲、生态环境等的关系,生态环境该给人们的文化体验,以及生态环境的各种分类,生态环境安全救援体系。此外,作者对书中某个知识点的论述也是多元的。比如,作者在阐述中国学者关于体育旅游的定义的时候,就从三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即社会学角度、市场学角度和旅游学角度。这种全方位的论述,不仅彰显了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作者活跃的思维习惯,而且让人们对体育旅游有更加透彻的认识,拓展了读者的眼界。
体育文化概论范文5
课程体系是一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课程体系的概念,学界一般有以下两种阐述:一是课程体系是指按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心理,根据专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设计的各门课程的系统;二是课程设置是指根据特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受一定的教育目标与教育价值观的决定和制约。笔者选取了国内部分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并将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进行分类并进行系统的分析。
我国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从内容上来分,一般可以分为三个板块,新闻学理论及技能、体育运动基本理论、文学语言类知识。而各个高校的不同课程体系主要体现在不同板块的课程数量结构的区别。
(1)新闻学理论及技能类课程开设情况。作为体育新闻专业的主干课程,新闻传播类课程是各高校在课程设置中的核心和重点,这也是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研习的课程内容。从数量上来看,新闻转播类课程一般为13门上下,几乎占了专业课程的50%。虽然在开设的课程科目数量上,各高校并无太大差异,但在开设的科目内容上却存在明显的不同。
很明显,在开设科目的选择上,各高校也将不同的人才培养理念融入了其中。如在北京体育大学的新闻传播类课程中,并没有出现传统的“采、写、编、评”课程,而是出现了广告学、公共关系学这样的课程。由此可见,该校并没有将新闻行业作为毕业生的唯一就业培养方向,而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其他传媒产业发展。这与北京地区人才密集,就业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不无关系。与北京体育大学相似,广州体育学院在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中也加入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媒体经营管理课程,将经营类课程加入课程体系,体现了广州体育大学与其他高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向,同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沿海地区的区域特色。
(2)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体育新闻专业是新闻学与体育学的交叉学科,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体育新闻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兼具新闻类学科能力和体育类专业知识的综合型人才。在进行体育新闻专业课程设置中,几所高校都在课程体系中加入了一定数量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
从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看,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的开设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不同的高校对于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理念的区别。
在现有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各大高校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主要有两种开设形式。一种是开设纯体育类课程,该类课程旨在提高学生体育类知识,凸显学生的体育特长。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北京体育大学一直以“大体育”的办学理念建设体育新闻专业,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对于学生的体育特色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中,共开设有7门纯体育类课程:体育概论、体育人文社会学概论、运动人体科学概论、体育教育训练学概论、运动项目概要、民族传统体育学概论、奥林匹克运动;另一种开设形式则是将体育类课程与新闻类课程融合,形成交叉类课程。该类课程淡化了体育特征,转而将体育融入到新闻课程中。这类课程在各高校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都有出现,但数量不多,课程内容也大同小异。以广州体育学院为例,广州体育学院在进行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中,着重毕业生的媒体适应性,在课程设置中也一直淡化学生的体育特色,因此仅开设有体育媒体通论一门体育新闻类课程。
(3)在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体育运动基本理论类课程中,我们还可以总结出一个特点:无论开设的是纯体育类课程还是体育新闻类课程,内容上基本都限于理论类课程,而且多以体育人文类的课程居多。这也反映出现在阶段体育新闻专业建设中,高校普遍将体育与新闻的结合点放在体育人文方面的现状。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我们也就不难找到专项体育记者缺乏的原因。
(4)文学语言类课程。在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文学语言类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一类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这一类课程在各高校的开设情况无论是数量还是内容上都区别不大,开设数量一般为4到6门,内容上基本以文学概论、中外文学史、古代文学和文学作品阅读为主。
在课程内容选择问题上,依上文所述,国内现阶段高校体育新闻专业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主要采用的是新闻类课程+体育类课程+语言文学类课程的结构形式。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应用型人才,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一直将工具应用型课程放在首位。因此在新闻类的课程开设上,就不能简单的照搬本科体育新闻专业的课程,而应该将主要的课时放在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课程上,其中主要包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新闻摄影、相关工具软件(如排版软件、图片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 (下转第115页)(上接第107页)
体育文化概论范文6
Seminar是为了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和深入的掌握教学内容,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为形式的一种教学模式[1]。Seminar教学模式在17世纪的欧洲大学已经出现,由于该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并且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能够最大限度地进行教师、学生之间的多角度、多层次互动, 从而深化对某一主题的认识,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2]。因此Seminar教学模式成为国外大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在本科教学阶段就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Seminar教学模式有以下一些特点:1)可以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知识[3];2)有利于促成发散性思维的现实转换、激发创见[4];3)为参与者提供了相互激励的空间背景和相互竞争的学习机制[4];4)有利于实现和强化团队合作研究[4]。目前Seminar教学模式在我国高校中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不但在研究生阶段而且在本科生的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Seminar教学模式虽然在我国高校本科阶段教学中越来越多得到运用,但在体育专业本科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很少见。
由于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即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专业学生文化课成绩与其他专业本科生相比较差。经验表明,在大学本科教学过程中他们往往表现出重视技术课,轻视理论课的特点。因此在以往的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由教师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往往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体育概论是体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从宏观层面上加深对体育的理解,在体育专业理论课中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宏观性和理论性较强,并且在大学一年级就开设该课,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运动实践经历往往难以适应该课程的特点,造成学习兴趣下降,往往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因此为适应当前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他们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有必要适当改变已有的单一教学模式,笔者在沈阳体育学院2012-2013教学年度第二学期大学一年级体育概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在尝试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也提出了解决思路。
2 体育概论课程Seminar教学模式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2.1 对Seminar教学模式的作用认识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学模式仍然以教师讲授、学生听讲为主,体育概论课程在沈阳体育学院大一年级开设,绝大多数学生依然无法摆脱在基础教育阶段已经形成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本门课程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上课的目的只是为了“混”学分,缺乏深入探究和批判性学习的精神。由于在本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中采用学生自愿的原则,上述因素导致学生总体而言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较低。
针对这种现象,在本次改变体育概论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引入学生为主导的Seminar教学模式的尝试过程中,笔者采取改变原有的评分体系,提高实践成绩比例的方法。对积极参加Seminar教学模式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实践成绩加分奖励,以提升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在部分班级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学生积极参与该模式的意愿得到提高。
2.2 存在畏难心理
一方面由于主客观等因素的影响,体育专业的大一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缺少Seminar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缺乏积极主动探求知识、批判性的接受新知识的意愿;另一方面由于体育概论课程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与体育专业学生以往的知识基础和运动实践经历相差较大,这也会造成学生对学生为主导的Seminar教学模式产生畏难心理。
为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并能够使学生较为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实施学生为主导的Seminar教学模式过程中,笔者选择了体育概论课程中部分较为与大一学生知识基础和运动实践经历相匹配的章节作为教学内容,并以2-3名学生为小组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既解决了学生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而产生的畏惧心理,也可以培养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形式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同时由于与他们的知识储备的匹配度相对较高,学生参与该模式的积极性也较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2.3 学生教学手段运用不够合理
2012-2013教学年度第二学期笔者在沈阳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和休闲体育专业体育概论课程中部分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学生主导的Seminar教学模式。经过前期的准备和倡议,这两个专业的部分学生自愿参加该次教学模式改革。虽然这些学生总体而言经过认真准备,但大部分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分别出现了一些一定程度上的教学手段不尽合理的现象。问题出现较为有代表性的有教学重点难以把握,教学难点不易讲解透彻,照本宣科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对教学内容的深入了解,缺乏案例教学,也缺乏与听课的学生之间的互动,造成教学效果难以令人满意。
上述一些在学生为主导的Seminar教学模式中的典型性问题出现后,笔者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在参与的学生进行教学之前,对他们进行了大量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具体对策如下:在辅导过程中使学生明确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尤其针对教学重点给出所需的参考文献,使他们在讲授过程中能够突出重点,能够引用足够的案例把教学重点和难点讲通讲透。同时由于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自然而然的避免了照本宣科的现象。充足的案例讲解也能活跃课堂气氛,降低参与者的紧张情绪。在辅导过程中还强调教学互动以及把听课学生分成小组,并合理组织组间讨论等辅教学手段的重要性,使参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较好的把握教学进程。实践证明通过这些辅导,大大地改善了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性的学习能力,提高了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也为他们提高综合能力提供了机会和可能,同时也丰富了体育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
2.4 教学过程中其他一些不规范行为
由于主客观等因素的影响,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的大一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缺少Seminar教学模式的实践经验,也导致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经常出现一些教学过程中不规范的行为。例如对多媒体的适当的运用。目前我国众多高校教学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包括沈阳体育学院在内的很多高校都具备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条件。利用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首选的教学工具。同时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也已经熟悉多媒体教学模式,但学生在参与Seminar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过度依赖课件,而忽视了合理利用板书等其他教学工具的利用。并在授课过程中将教学内容较多地展示在课件中,容易造成听讲者注意力分散。第二,Seminar教学模式实践经验的缺乏也导致学生产生紧张情绪,出现多余的表情或动作等,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笔者在引入Seminar教学模式的尝试过程中采取课前辅导形式,对参与学生制作的课件提出合理建议,并鼓励学生积极备课,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消除参与学生的紧张情绪,笔者在课堂准备部分安排一些相对较能活跃课堂氛围的组织形式,使讲授者能够以较为放松的心态完成教学任务,达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下转第129页)
(上接第116页)3 结语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新形势下,对体育概论课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情况下,笔者针对沈阳体育学院体育专业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了引入学生为主导的Seminar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发现了该专业学生在Seminar教学模式中较多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思路,取得了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结果也表明,这种以学生为主导的Seminar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以及提高综合能力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学生为主导的Seminar教学模式能够成为体育专业包括大学一年级在内的各年级学生灵活教学方式的一种有效选项。
【参考文献】
[1]BiechE. Kurse und Seminare erfolgreich durchführen für Dummies [M]. Weinheim:Wiley-VCH, 2008.
[2]刘兆伟,陈紫天,赵伟.引导自学研讨―――试论研究生培养中的教与学[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39-43.
[3]张晓华.Seminar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1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