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色彩基础理论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范文1
关键词: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创造力;综合课程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职业技术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教育并非是本科教育的压缩,也不是中专技校基础的添加。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应该是既具备一定的科学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的实际动手能力,并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的人才。
1999年4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二界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指出,21世纪“对人的素质要求在变化,不仅是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应变、生存、发展”。大会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突出强调“加强基础文化和基础能力的教学,以增强岗位变化和职业转换的适应性,以及继续学习的可能性。”
1.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人文素质培养
高职建筑设计专业毕业生多分配在丙级设计院进行画图工作,所以现在的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多偏重理科,大量进行绘制图纸的训练,从手绘图到计算机绘图。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是与土木工程相关的知识,以进行建筑施工图的绘制。然而,他们不可能一辈子从事画施工图工作,要发展,就要继续学习,而他们除了工程类的知识外,其他方面如人文、历史、设计意识、空间艺术、地理等的知识却很贫乏。因此,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课程今后应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加重人文科学的内容,注重学生人文底蕴的积淀。
2.高职院校建筑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综合化
要培养建筑设计专业的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就要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建筑设计专业本身偏理科,因为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有很多的时间设置多门文科课程,所以课程综合化势在必行。只有进行课程综合化,才能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内涵、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这就要对美术课和中外建筑史等几门课进行综合化处理,涉及面要由宽到窄,内容逐步深入,由大艺术最终浓缩到以建筑为主题。
美术课应放弃延续从前单一的素描、色彩的训练,在艺术表现技法上应着重速写的练习,进行植物、花卉、建筑、风景等速写练习,学会各种速写工具的表现特性。色彩练习应在写实色彩的基础上着重淡彩写生,运用彩色铅笔、水彩派克笔等材料在钢笔、铅笔速写的基础上进行着色。在理论知识方面,应进行相应的美学理论、美术欣赏方面的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进行讨论式的学习,对外国艺术的发展也相应的了解一些,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中外建筑史课程也应改变从前只讲建筑的发展历程,只重技术的发展,而忽视人类文明的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建筑艺术的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的问题,从社会、政治、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发展来演绎建筑发展的历程。
3.高职院校建筑设计课程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
专业基础理论是技术革新的源泉,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加强专业基础理论课建设,增加传统文化教育内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马里奥・布萨利曾说:当代日本杰出的建筑师们,通过对不断变化的现实世界、日本的传统文化和其自身全新创造力的融合,已经在欧美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日本建筑师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将日本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文化的延续性与文化自身不可避免的变化和更新加以调和的结果。
4.高职建筑设计专业的建设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范文2
[关键词]基本教学原则 色彩构成课程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德芳(1958- ),男,河北唐县人,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室内与家具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室内与家具设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3-0148-01
教学原则是对教学的各项活动本质性特点和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反映。它是指导教学各项活动有效进行的指导性原理和行为准则及依据。在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基本教学原则的确定与有效实施,对教学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色彩设计创新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指导性和调节性及保障作用。
一、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色彩构成课程是高校各类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它在各类艺术设计专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高校各类艺术设计专业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注重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方式,侧重专业理论和专业设计的提高。但是在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基础课程单元之间、基础课程与相关的专业设计之间缺少紧密联系,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如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一般都是以单纯、纯粹的色彩渐变、对比、调和等基础训练为主,缺少与相关专业设计实践环节的有机结合。教学方法单调,缺乏灵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另外,教师综合素质也有待提高,有些教师对基本教学原则缺乏深刻的认识与正确的理解,不能科学、辩证地对待教学各项活动,片面追求现代多媒体教学的表面形式,忽略了课程教学特点,以个人主观的意志代替教学原则,影响到了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
二、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要求。在基本知识理论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色彩设计原理、色彩设计方法和规律及技巧;在基础色彩设计能力方面,要求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和色彩设计实践训练,将基础色彩设计能够合理地运用到相关专业色彩设计中去,培养学生色彩设计创新能力和专业综合艺术素质,为其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与基本教学原则有机结合的要求。在教学中,遵循基本教学原则,将教学原则融会贯通于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之中,对教学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和色彩设计创新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指导性和调节性及保障作用。
3.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当前是社会和企业根据实际需求选拔人才,要求毕业生与企业“双向择业”,学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局面和特点。所以必须改革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模式,将基础理论知识、基础设计与相关的专业设计实践环节相结合,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以符合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
4.色彩构成课程教学质量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要求。综合素质,即知识、理论、方法、技能、原则、经验等。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到教学原则的贯彻与有效实施;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培养。教师应该努力地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学习先进的教学文化和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三、“基本教学原则”和色彩构成课程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教学原则的贯彻和有效实施,应该结合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把教学原则与色彩构成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使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与实践达到最佳效果。
1.教学整体性原则。这一原则包含着两重含义:一是教学所承担的任务具有整体性,教学任务的完成应该是完整的、全面的,不能有任何方面的偏废;二是指教学活动本身具有整体性,即教学是由一系列教学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注重色彩构成课程的单元教学,进行一些单纯的、纯粹的色彩构成的渐变、对比和调和的基础训练。基础设计单元之间、基础设计与相关专业设计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教学目标不明确,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欠缺。因此,应该遵循“教学整体性原则”,将教学整体性原则融会贯通于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之中,注重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单元之间的连续性、交叉性和系统性。使教学整体性原则在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发挥出重要的指导性和调节性作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中,应该坚持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用理论分析实际,用实际验证理论,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在结合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去分析、解决实际设计应用问题。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基础理论和基础技能及表现。缺少基础理论、基础设计与实际设计应用的有机结合。所以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应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结合课程教学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知识、基础技能训练与装饰艺术色彩设计、平面色彩设计、室内装饰色彩设计等专业设计实践环节相结合。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去分析和解决实际设计应用问题。
3.启发创造性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启发学生色彩设计灵感,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如“结合大自然客观色彩的启示,进行装饰图案的色彩秩序构成设计训练”等。这些具有创意的色彩设计课题,能使学生从大自然客观色彩中吸取艺术灵感,开拓新的色彩设计思路,改变过去等待答案的学习模式。创造性思维训练,应该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不应该过多干涉,教师应该进行启发与引导,师生一起研究和分析,共同解决色彩设计训练过程遇到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因材施教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及兴趣爱好,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差异性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最好的发展。如结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不同内容题材的色彩设计训练课题。如风景、人物或动物的色彩设计训练;也可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学习情况,来选择不同内容的色彩设计课题,如有的学生专业基础好,可以选择专业的室内色彩设计训练课题,提高专业综合设计能力;有的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可以选择基础的装饰图案色彩设计训练课题,提高基础技能与表现。
5.师生协同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过程真正处于师生协同活动、相互促进的状态之中,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师生思想交流,活跃教学气氛,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让学生们心情舒畅地学习理论知识和进行色彩设计训练。教师可提出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专业技巧、设计方法和设计理念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鼓励学生对色彩构成课程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提高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改进和完善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
6.教学最优化原则。这一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制约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调控,实施最优教学。在色彩构成教学中,应注重教学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融会贯通,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和作用。不能片面地夸大某个教学原则,更不能使某个教学原则绝对化。在教学与实践中,要实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并不是某一个教学原则所能承担的。因为每个教学原则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因此,只有综合地运用各项教学原则,发挥教学原则的整体和作用,才能有效地、顺利地解决教学各项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才能有效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的。
四、结束语
基本教学原则在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的灵活运用和有效实施,应该以促进和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的专业人才为宗旨;应该结合教学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注重基本教学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融会贯通,使基本教学原则在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中真正发挥出重要的指导性和调节性作用;使色彩构成课程教学与实践达到最优化效果。
[参考文献]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范文3
关键词:课题整合 色彩心理 课题连贯
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是由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组成的。其中色彩构成这一概念是由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伊顿开设的色彩基础课程上发展而来。伊顿主张“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使学生能够对色彩有一个实在的了解,而不仅仅存在于个人的不可靠的感觉水平之上”。①通过他的教学,学生形成了对色彩的明确认识,并且能够熟练地运用色彩,所以色彩构成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实践课。
色彩构成是大一学生的必修课程,他们经过了半年的大学学习,认识上稍有些转机。但对于他们学习基础课程的过程,还是要看作一个“洗脑”的过程。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把学生美术高考学过的视觉习惯完全洗掉,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视觉规律。
一、对于教学不能把训练本身当作目的,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视觉传达
在实践教学中,笔者的教科书采用的是文涛著的《色彩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本教材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很好,内容精炼,虽说文字不多,与现代设计联系密切,是一本实用的书籍。但是结合三本院校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对教材作了如下的实验:
(一)用实践带动思考,对知识进行整合
在实验教学中,笔者把色彩学原理、色彩心理进行整合为一个课题——“色彩的物理、生理与心理”。通过本课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正确把握色彩的物理原理及对人们生理和心理的影响。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曾说过:“艺术最重要的感觉还是归于感性的,感性之后才有理性。”所以把色彩秩序放在色彩心理之后讲授,从感性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分析使学生们从感性的认识提升到了理性的分析。例如:让学生用色彩表达酸的概念和印象;然后思考分析:酸联想到柠檬的味道联想到橙黄色口中发酸的印象;最后引用橙黄色表达对酸的味觉。
诸如此类分别做如下练习:
嗅觉:香,臭
触觉:冰,烫
四季:春,夏,秋,冬
通过以上分析及手绘练习使学生感受到了色彩的魅力,启发学生对生活中色彩的思考和表现。
(二)用课题逐步引导,对色彩理性分析
色彩教学的三个阶段大致分为:
1.色彩的性质: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属性(色彩原理)
2.色彩的分类与秩序:无彩色系,有彩色系,色立体,色的混合
3.色彩的归纳:色彩对比,色彩调和,色调
这三个课题是从色彩现象主观分析及表现到色彩本质的理性分析,再到个人灵感体验和个性探索。为了保障教学过程的连贯性,笔者把色彩心理的实验作业进行详细的理论性分析,引出色彩秩序。
例1:很多同学把“甜”的味道表达为“腻”的感受。通过色彩秩序的学习,这样的现象可以诊断为明度过高,把明度稍减一些,色相就会明确一些。当然这个增减的量,完全是由长期的经验而来。
例2:学生调的色有时近似灰黑,不纯净,这是因为色素的混合是明度降低的减光现象。要混合纯度高的新色彩,用相近的两色如黄+绿=黄绿。两色距离较远的红与绿混出新色为纯度不降的暗灰色。
例3:学生的色相推移的练习为色相对比做好铺垫。明度推移为色彩的明度九调对比做铺垫。
色彩的秩序是一个整体介绍,色彩的对比与调合是局部分析。有了整体的把握,局部研究,学习的线索就很明确了。最后讲色调,色调讲究画面整体把握,它是指构成画面的整体色彩倾向。画面的色调,不仅指单一色的效果,还是指色与色的关系中所体现的整体特征。所以整个连贯性的特征为:整体局部整体。“感性在先,理性在后。”康定斯基说:“色彩和形式的和谐,从严格意义上讲,必须以触及人类灵魂的原则为唯一基础。”在从色彩的物理,生理,心理课题中重点讲心理,而且一直以色彩的心理做立线引导,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与最后的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课题做呼应。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范文4
关键词:《服装设计》 案例教学法 应用 优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077
在《服装设计》中采用的案例教学法,是在西方国家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而形成的一种对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进行培养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能弥补和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呆板、枯燥等缺陷,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灵活地运用服装设计理论知识,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1 案例教学法和服装设计教学
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在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学习引导,让学生根据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这是一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主要是从三个方面进行教学的:首先,课程设计。在传统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中,课程的设计主要是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了理论资料和学术观点的介绍上,没有根据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使得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和实际之间产生分离。其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方法。在高职院校进行的服装设计教学还是以应试为主,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这种教学方法比较呆板,讲述的内容也较为抽象,学生也更注重表面的设计形式,对服装设计的方法等没有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即使学生有这个能力,也没有对其进行发掘,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方法将师生之间的关系拉大,抑制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影响到了学生对问题分析、处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1]。最后,学生的服装设计技巧。在传统的服装设计教学中,学生虽然可以熟练地掌握服装设计技巧和一些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际问题面前,学生仍然是手足无措,不知道从何下手,在实际的服装设计中很难真正地进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案例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经历,让学生正确面对服装设计行业中出现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各种状况,为以后进入服装设计行业做准备。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仅体现了教学目的,也会加深学生对服装设计教学内容和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在案例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研究,对实际案例的精华进行归纳和总结,将案例和理论放在一起,可以让学生更加清楚、更加清晰地看出问题的所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对学生的问题处理和判断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学到的服装设计知识[2]。让学生参与到案例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锻炼,帮助学生成长和成才。
2 案例教学法在服装设计专业中的应用研究
服装设计专业涉及的知识很多,不仅包含了服装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工作流程,还包括了色彩、构成等审美艺术,学生要在学习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并将美学思想和美学认识体现在服装设计中,让理论知识和美学思想在服装设计中得到升华。将服装设计的理论和实际进行结合,从服装设计概念和种类等方面进行入手,对服装设计的基础条件、设计者的基础知识结构、服装设计原理等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和阐述。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服装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服装设计的内容、条件等进行掌握和熟知,有独立解决服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3]。
例如对学生进行衬衫成衣案例展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中,如:向学生展示衬衫成衣图片资料、将衬衫着装效果图画在黑板上、衬衫成衣T台展示、学生身着成衣进行体验等,通过以上的方法向学生直观地进行案例展示,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感知衬衫成衣的特征,然后对其进行分析、探究。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时,从整体效果上进行尺寸对比分析、对案例中展示的衬衫成衣造型特征进行比较、对其工艺特征进行比较,然后进行讨论研究,教师指导学生选出最优秀的衬衫制图,然后进行评价、交流,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各自的作业进行总结和评价,使学生在训练中得到发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采用案例教学对《服装设计》课程有以下的优点:第一,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服装设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对服装设计技能进行掌握,认识到服装设计的特性,以及掌握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第二,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对将服装设计中出现的组合和变形形式等进行掌握,将学生的服装设计以及设计形式进行扩展,正确地认识服装设计。第三,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认识服装的款式、面料、色彩等之间的关系,对服装设计的针对性、时尚性等进行确定,能够正确处理服装设计的流行性和时代性。第四,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习服装设计的学生掌握服装设计的创意、表现形式、思维方法等,让学生找到服装和艺术之间的切合点,发现服装的流行趋势,设计出相关的服装,将服装的设计、定位等进行确定。第五,在服装设计专业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可以辨别不同服装的流行趋势,找出不同服装设计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关系。
在《服装设计》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服装设计的技巧和方法,选择合适的方法,灵活地运用服装设计知识,解决在实际服装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达到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目标。
3 小结
通过对案例教学法的总结阐述,对其在服装设计专业中应用的优点等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服装设计专业采用案例教学法是一项非常可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活学活用,正确认识在服装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服装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正确地认识服装的流行、发展趋势,根据这些对服装设计进行定位。
参考文献:
[1]李天应.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服装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希望月报(上半月),2008,(4):22-23.
[2]王玉萍.刍议服装设计教学与学生专业素质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54-55.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范文5
设计色彩作为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建立在一般性色彩写生基础上的新探索,该课程使学生了解、掌握色彩的基础理论以及造型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富有针对性的课题训练,对客观事物的色彩、造型进行观察和分析,再对其进行梳理与提炼,通过夸张、变形、分解重构等表现手段将具有色彩的事物最终呈现在画面上。通过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认识和学习构图中的构成方式、色彩的表现技巧以及设计中的形式风格等方面的问题,逐渐区分开绘画写生与艺术设计的相互关系,形成更为科学的色彩审美观,为以后在专业性的设计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色彩知识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这样的一个基础性课程也正面临着一些实际教学中的困惑。首先是学生基础方面。近些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学习美术设计类的考生有所增多,各类美术培训机构蓬勃发展,但是考生的实际水平却有所下降,有很多考生都是在最后几个月通过临时集训出来的。特别是在高职院校,考生很大程度上是本科院校筛选剩下,其审美观和实际绘画水平有限,学生的美术基础参差不齐就给课程的教学设计设下了难题。
其次是教师的个人教学思路和风格方面。尽管高职教育在近些年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很多地区,特别是部分内陆地区,受思维的禁锢,很多老师会将自己在本科的学习经历和理念带入课堂,将该课程变成纯艺术的色彩基础。而且这种传统的绘画写生教学方式也会让刚经过高考培训的同学产生疑问和厌学情绪,不能和之后设计专业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也有部分学校和教师为了开陈出新,在课程中过多的进行设计构成方面的尝试,把该门课程完全变成了色彩构成,这种现象甚至在有些高职教材中也有所见。这种架空高职学生基础的方式也给学生后面真正进行专业设计时带来隐患,没有达到设计色彩本身科学塑造学生色彩审美观的初衷。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时常围绕上述问题进行思考和实践。目前高职院校的设计艺术相关专业虽有着各自不同的专业要求与适用范围,但在色彩基础教学方面却有着共通之处。这种共通性主要体现在色彩设计思维的训练、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化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针对这种共通性我们做了部分尝试。
1.教学设计与专业结合
具体教学方式依然以色彩写生为主,但这个写生并不是对着静物的真实摹画,而是通过结构色彩、归纳色彩、装饰性色彩的深入教学与训练,放弃过多的光影、立体的训练,通过平面化的色彩处理与平面设计以及电脑制作技术相衔接,成为下一步的专业设计课程、将来的就业岗位所需求的基础技能。打破单纯课堂教学的模式,从提高学生审美和设计感觉入手,加强课程外参观、讲座和实践的内容。
2.教学内容模块化
在教学中采取分块量化的模式,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授课。
(1)通过黑影训练,让学生掌握构图和构形。通过黑白灰训练,让学生掌握构色中的明度对比。
(2)在归纳写生的教学中,学生以概括、提炼的色彩来表现对象,注意将对象明暗对比拉大,加强光影跳动的感觉,并以归纳手法将明暗与色彩归纳为套色关系。
(3)通过限制色彩的教学要求,让学生充分了解设计色彩的基本理论,利用色彩并置的色变效果和色彩借用的手法,组织和灵活运用好色块的对比调和关系。
(4)了解意向性装饰色彩,向设计性色彩过渡。通过写意性倾向、表现性倾向、寓意性倾向、抽象化倾向等方式来表现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交融而形成的心理形象,强调对画面意境的追求。
3.教学与实际项目相结合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设计色彩作为一门学生进校后的基础专业课程,不太能够通过少量的学时达到完成专业化的设计成品的要求,但是也可以在这方面有所尝试,既符合走产学结合之路这样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譬如在课程后期的作业设定上逐渐倾向于实践,学生分组完成有一定设计意味可投入市场的实际作品,打破传统色彩纸本绘画的禁锢,运用一些方便学生处理的材质如环保袋、T恤、抱枕套等,将学生所学的色彩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实物的设计上。
另一方面,将课程内容与专业工作室项目的结合,进一步加强课程的实践环节,充分体现职业院校的特色与优势。我们把工作室和其他企业的合作项目的前期色彩设计这一小部分作为该课程的一个实践项目,根据企业的实际要求来设定作品的要求。学生在分组完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将学习到的色彩知识学以致用,更是通过演示作品,报告项目完成的思路与价值等方式来提高自信,在协作、交往、研讨、评价过程中去体验如何做人,培养团队精神与创造能力,提高社会能力与素质。
色彩基础理论知识范文6
“一些大学功利化,什么都和钱挂钩,这是个要命的问题……一所好的大学,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针对于艺术设计专业来说这种功利的思想体现在对绘画技能、电脑技术等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放松创新思维的训练,忽视知识的应用及实践动手的综合素质训练。致使现今的学生出现设计思维保守、创新思维匮乏、逻辑思维混乱的现象。
二、针对设计基础课现状,我们提出的以下观点作为解决方法的参考
1.科学合理地安排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教学
并改进教学方法。在基础课方面全因素素描应缩短课时,着重训练学生结构素描,以加强学生对形体的分析能力、光影感知能力、色彩感受能力为主,同时注重学生专业兴趣和审美趣味的形成,从中挖掘学生的优势,找到适合他的发展方向。传统的写实性的造型基础课和针对于设计专业量身订造的“设计素描”与“设计色彩”不见得适合于此。我们必须跳出“技术培养”的框框,将临摹、写生、构思绘画、手工制作这四部曲按难易顺序进行,才有可能实现由技术训练向思维训练的过渡。我们可以从每年级需要学生掌握的技能和培养能力做横向考虑,再以循序渐进的目的进行竖向联系,进而形成知识网格系统,最终达到技艺两全的目的。具体方向的基础课应有一定的专业倾向,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方向的初步了解,同时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细心谨慎的素质养成。在专业的基础课中,不过分注重学生技术的娴熟,专业的素质养成是在对技术的精益求精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运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在基础课程内容与方式上都应该有所改变,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专业素质是专业基础类课程最核心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2.在实践性教学中实施校企联合
打造双师素质团队。让学生与企业面对面,考察企业的工作现场,通过企业中优秀的设计师的分析、讲解,增强对课堂设计由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向实践项目过渡重要性的认识,并在实施应用的过程中,巩固课堂教学知识,获取实践经验和新的知识。四个学年课程设置要保证在基础理论间有内在逻辑性,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在一定意义上表现为实现教育最常见、最根本的传统手段。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