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1

随着高中教材体系改革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学活动发生了明显改变,主体性教学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凸显出来,成为高中历史教学实践活动的主要方向。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主体性教学实践还面临一些挑战。本文对这些挑战初步分析之后,以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为例,提出信息技术条件下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策略。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人教版

上个世纪末,我国正式全面进入素质教育阶段。在素质教育的号召之下,主体性教学思想在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得到凸显。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使其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其他教育活动中,并且能够自主地探究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主体性教学思想指导之下,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同时得以体现,教师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做到因材施教,学生做到全面发展。但在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这一教学思想还存在部分阻碍因素,给主体性教学实践活动带来不小的困扰。

一、当前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实践活动面临的挑战

1.高考的巨大压力导致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凸显

历史学科作为高中文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占有100分的比例,是文科学习的重点之一。在高考越来越重要的压力之下,历史学科的教学目的越来越以在高考中获得高分为目标。在这样的目标之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特别凸显教师主体性,教师向学生传授各种历史学科的知识点及考试中的解题技巧,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服从教师的教学安排,以做题和听课为主要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的主体性被掩藏,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不能积极学习。

2.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程度不高

在互联网全面普及之后,高中阶段进入了互联网教育的全新阶段。教育经费的大量支出,几乎每一所高中的每一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但是教师运用这些多媒体设备的过程中,对其功能的实现很是狭小,甚至有一些教师只在教学过程中采用PPT教学,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几乎没有,必然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只是把知识点的内容从黑板上的板书变为了投影仪投影的PPT,依然没有触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性的地位依然牢固。

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的基本策略

主体性教学要求教师既能够发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的强大作用,又能够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产生学习兴趣。在高中历史学科,实行主体性教学,不仅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参与,更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注重策略选择与安排。

1.通过影片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人教版高中历史在改革之后,分为选修部分和必修部分。选修部分的内容比较简单,在高考中考察的难度较低,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实践中,选修部分的教学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以选修一的重大改革为例,学生很难在高中阶段理解这些改革的内在有什么联系,而有一些教师只采取片段式教学方法,在选修一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像必修教材一样的统一指导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影片教学法。例如,针对商鞅变法、北宋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这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三次改革,教师可以利用学校的多媒体,采取网络视频教学方式,给学生播放网络上与这三个改革相关的历史学家们的讲解视频,可以让学生深层次理解这些改革的内在联系,从而达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

2.鼓励学生多在网络上查找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料

对于高中历史来说,虽然高考中的知识点数量有点,但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关键学科之一,历史学科承担着重要使命。主体性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除了课本和课外习题之外,学生难以寻觅到学习资料。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之下,这一缺憾得到了极大弥补,网络上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源极多,只要学生能够利用好网络,必然能够在知识海洋里遨游。首先,针对学生网络学习的习惯,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入门的网络学习网站。如网易公开课、国学网、腾讯儒学、腾讯佛学、凤凰网文化频道等。教师可以在讲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时候,在班级上举办一次“寻找网络孔子”的比赛,鼓励学生利用学校的网络,尽可能多地搜寻网络上与孔子有关的学习资源,最终由教师评判,对寻找到最多、质量最好的学生奖励一本《论语》。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举办一次网络历史学习的讲座,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网络中,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源极多,不管是针对高考,还是平时的历史学习。高中生毕竟是要面对高考的,在高考中取得一个满意的分数是教师教学成果的体现。教师可以在班级上举办一次这样的网络历史学习讲座,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寻找各种各样的历史解题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学科应试能力。

三、结语

新课改以来,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越来越要求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体性,但在目前还存在阻碍主体性教学全面展开的一些因素,如高考的巨大压力导致高中历史教学的学生主体性没有得到凸显、高中历史的教学活动中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程度不高等。针对此,笔者提出通过影片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鼓励学生多在网络上查找历史学科的学习资料的基本策略。

作者:孙然美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王黎明,徐金超.手段•方法•教学观———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的高中历史主体性教学情况调查[J].上海教育科研,2007,02:54-55.

[2]陈祥龙.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历史课堂整合易陷的三个误区———以人民版历史必修3《中国的古代艺术》一节为例[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2,03:169-171.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2

一、高中历史有效学习应当强化的几项能力

一是技巧性的背诵能力。高中历史学习中许多知识点需要进行背诵,但死记硬背显然耗时费力,对此,学生应当学会背诵技巧,将知识点中的关键字词记忆下来,也就能够掌握主要意思了。学生还可以自己进行知识点的框架安排,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类别整理出知识点,寻找规律进行记忆,也可以随身携带,一有时间就学习,也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

二是有针对性的回顾能力。要学好高中历史就应当多练习,在强化训练的基础上,学生要重点做好对失误之处的分析研究。每一次训练之后都要针对失分之处进行分析,看一看问题出在哪里,哪些类型的知识点需要进行巩固训练,将错误的题目记录下来,形成错题集,在积累中强化对易错内容的复习巩固,提高记忆效果。

三是开放性的汲取能力。学习高中历史除了要抓住课本之外,还要从各种资源和渠道中汲取历史知识,如互联网、广播、影视节目、课外书籍等等,从这些历史故事之中搜集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习兴趣。这样的活动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有了长期的历史知识积淀,历史学习的难度就会显著降低。

四是深入性的研究能力。高中历史学习中,学生既要记忆好历史人物与事件,还要针对历史表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活动,透过事件表象挖掘内在的规律与情感,这样的学习活动才能更有深度。

二、开展高中历史有效学习与备考的措施

一是及早积累历史知识,实现厚积薄发。对于倾向于选择文科的学生,教师要告诉他们一定要注重提前积累历史知识,最迟在进入高中以后就要强化这一方面的内容,因为历史知识的积淀需要一个过程,无法在短时期内就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在自己时间与精力允许的前提下,学生需要系统地了解历史发展过程,站在整体的角度去纵观历史发展的进程与规律,否则就会出现以偏概全的理解错误。

二是深入梳理内在联系,构建框架体系。高中历史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框架结构,能够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整体掌握效果,使学生对学习思路更为清楚。例如在商鞅变法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建立改革史要素框架:背景(主客观原因)―过程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方面内容)―特点(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评价(对其结局产生原因进行深入全面分析)。建立起这样的框架思路后,学生在其他改革史内容学习时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能够又好又快地记忆历史知识点。

三是强化记忆技巧指点,综合开展记忆。历史学习是一个考验毅力和技巧的双重过程,学生在勤奋学习的基础上,掌握一套科学的记忆理解方法,能够使其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在教学中从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强化记忆方面的技巧进行指导。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记忆规律有所了解,向学生介绍了艾滨浩斯遗忘曲线规律,让学生明白:自己有时候花费时间较多但是记忆效果不理想,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而是因为没有按照记忆规律办事。笔者帮助学生按照记忆规律安排自己记忆的轮次与间隔,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教给学生更为有效的记忆方法,如预习筛选记忆法、形象联想记忆法、逻辑归纳法。此外,笔者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技巧尤其是记忆技巧等方面的研究活动,要求历史学习较好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其他学生讲述自己是如何有效开展历史学习的,在全班推广历史学习经验,促进学生整体学习能力的提升。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近年来,我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体制改革,现如今的中学教学模式已由原来的死板教学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新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了。二十一世纪以来,人们开始逐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也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内容了,教师们在进行教案设计的时候也会加入很多书本上没有的历史知识,让历史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高中历史作为高考的重要科目,学生们非常有必要好好学习,但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必须要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历史。本文就个人对于高中历史学习方法的心得为依据,简要讲述高中历史学习方法,希望能给其他同学以启迪和帮助。

一、高中历史兴趣学习法

伟大的“世纪伟人”、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著名的德国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也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由此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多么的重要,同样高中历史的学习也离不开兴趣。

无数的经验已经证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培养自己去历史的学习兴趣,想办法让自己喜欢上历史,只有喜欢了,我们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愿意主动去学习历史、去记忆历史、去探求历史的精髓,才能在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高中历史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要想仅仅利用高中三年的时间就全部记住,那确实是非常难的,而且历史是非常繁杂的。且每朝每代都是不尽相同的,对于我们这些课业繁重的高中生来说彻底的学会、记住并学会历史,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历史就是历史,不允许有丝毫的差错,因此如果对高中历史没有充分的兴趣,仅仅靠死记硬背来记住历史事件,那要想学会高中历史简直是难如登天,不但会浪费我们大量的课余时间,起到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很难让我们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取得好成绩。因此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时,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或者从自己喜欢的地方入手,逐渐培养自己对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高中历史就会事半功倍。

二、高中历史信息化学习法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我们这些高中生对于网络都不陌生,而且大多都有自己的电子产品,浏览网络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青年的一种乐趣和娱乐方式。

信息化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让我们在网上休闲娱乐,其实我们在进行高中历史学习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好网络的便利之处,高中历史的知识点非常多,但由于篇幅有限,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一概而过,让我们像丈二和尚一样摸不着头脑,由于不了解事件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所以就很难记住这个事件的时间、人物、地点,这是我们学不好高中历史的问题所在,但现如今网络科技非常发达,所有的历史事件网络上都有,对于高中历史课本中讲解不是特别清楚的历史事件,我们可以在课余事件通过网络找到事件的具体经过,这样了解了事件的前因后果之后,我们记忆这些事件就会非常容易了。

高中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不是单单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我们在课下认真看书、背诵就能学会的,高中历史的零碎知识点实在太多,各种人物、事件、地点、时间,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要想清楚的记忆来不混乱实在难之又难,加之对于历史事件又不太清楚了解,记忆起来更是困难,因此我们要好好利用网络平台来学习历史知识,在网络上阅读历史故事,让我们可以将整个身心融入到历史故事的海洋中,这样就会自然而然的记住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学好高中历史的目的。

三、注重历史的连贯性

高中历史的难学之处在于各种历史事件层出不穷,而且很多历史事件都是交叉重叠发生的,因此记忆起来就有些困难了,其实历史是非常有规律的,完全都是按照时间发生先后顺序而来了,掺不得半点假,我们在学习高中历史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让自己在心里对各种历史事件有个大概的了解,然后利用课余事件梳理整个历史事件,历史永远都是环环相扣的,我们只需要找到其中一个时间点,就可以把所有的历史事件串联在一起,这样我们记忆高中历史知识就会非常容易了,而且还不容易记混,及时有哪个知识点记不住了也不需要太过于担心,我们只要记住一些历史事件就可以顺藤摸瓜从而将所有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等内容都梳理出来了,学习高中历史一定要注重历史的连贯性,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容易的记忆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非常有利于我们学好高中历史。

参考文献:

[1]古红兵.高中历史自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陈金乡.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张亚娜.谈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02:114-115.

[4]杨敏.高中历史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高中历史;考试测量;改革

一、新课程与高中历史学科内容的改革

时下,新课程的改革正在紧张的进行着,高中历史不再像旧教材那样按照通史或者编年史的方式以时间先后顺序,或是按照同一个朝代,把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内容都融合在一个章节里。而是按照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的分类,分e编成不同的必修教材。这样使得高中课本更具有历史专业性,有助于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某一专题的历史知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内容以专题方式呈现

课程内容不再以通史或编年史的方式呈现,而是通过对内容进行精选之后,以一些专题方式加以呈现,它打破了传统的时间顺序与空间范围,避免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的内容重复。

1.课程内容少而精

新课程内容打破了原来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突破了古代史的王朝体系,挑选对高中学生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与历史人物构成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的历史专题,避免了以往知识体系结构的复杂性,减少了学生学习内容,减轻了学习负担。

2.课程内容的设计有较大的回旋空间

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对知识没有作过细与太过具体的规定,这一点做法给教师教学留有较大的回旋余地。教师可以进行补充,学生也可以进行自主选修。

3.新课程的内容更贴切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与社会进步密切联系的内容

课程内容对政治史与经济史的内容在比例上作了一定的削减。特别是删除了一些艰深的制度、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增加文化史、科技史、法律史与社会生活史的比例。增加了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内容。这些内容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具有时代气息。

4.面向世界,更具有包容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历史的好奇心也越来越重。新的高中历史课程添加了世界古代史的内容,而且编入了不少世界史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从宏观发展的角度感受领悟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更好地认识祖国文化,把握对历史的宏观、整体认识。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考试测量命题如何改革

(一)考试测量命题改革的要求

1.为了编制合乎需要的题目,教师命题前,应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材作深入的分析,并根据考试性质和目的,确定题目的取材范围、题目的形式与数量。一个考试测验的好坏与命题时材料是否适当密切相关。

2.历史考试命题应该多创设新的情境,运用多种表达方法,不要直接抄录课本的原文,以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

(二)考试测量命题改革的具体方法

1.优化提炼知识点,形成知识网

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不是按照传统的知识体系编排的,而是采用模板的方式,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课和六个选修课。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政治、紧急、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很多的问题,只有历史的、多角度的看待,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考试测量的命题不可能局限于模板和专题来命制,从考试测量的实际出发,需要对新课标的模板和专题加以整合处理,构建学科体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点。

2.改变命题方式

在新课标下,由于基本知识的确立比较困难,所以在考试测量中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加以缓解。列如,在命题时可以适当增加材料题的比重,在选择题和论述题中也提供材料。如:王安石认为“公私常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下列变法措施中,与解决这一问题有关的是:①青苗法 ②募役法 ③将兵法 ④市易法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命题时多创设新的情境

历史考试命题时多创设新的情境,不要直接抄录课本的原文,以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让学生运用平时培养的能力来思考解决问题。

4.改变评分标准

改变以往踩点给分的方法,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反应出来的学习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分层次给分。

三、考试测量命题改革刻不容缓

考试测量是对学生学习的检验,同时也考察教师的教学质量,又是学生升入大学的重要步骤,在教学体系中尤其重要。如何适应形势变化,做好考试测量工作,跟紧时代步伐,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当前,只有部分省份进入了新课标的实验,似乎改革不那么急迫,但是,考试测量应该体现教学改革的方向,必须和教学改革同时进行,而且考试测量的改革应该立即展开,否则将与未来新课标下的高考严重脱节。

四、结语

伴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高中历史学科的内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考试测量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后课程考试测量的需要。因此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通过优化提炼知识点,形成知识网、改变命题方式、改变评分标准等方式,适应形势变化,做好考试测量工作,跟紧时代步伐。

【参考文献】

[1]于信凤.《考试学引论》[J].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聂幼犁.《中学历史教育论》[J].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高中历史;有效教学;问题;策略

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历史教学不但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教师要创设丰富的历史教学情境,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转变教学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主动建构的历程,而不是将知识硬“塞”给学生。

一、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追问、梳理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最为迫切的任务。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存在哪些问题呢?本人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的转变缺乏引导

初中阶段历史课是否正常直接影响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现行初中教材是按照通史形式编写的,学生只有学好通史知识,知道上下五千年的基本史实,才能掌握、理解深层次的知识。目前,初中历史已经纳入中考范围,这使得初中生的历史水平整体得到提高,然而初中历史课仍然是老师、家长、学生不重视的一门学科,存在教学过程的间断性、应试突击性问题。这种观念一直延续到高中使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历史课的地位,不懂得如何去学习,运用历史知识更不能实现育人陶冶情操的目的。2004年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材由原来的通史变为专题模块史。教师引导学生从初中形态向高中形态转变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2.以考学为目的的应试教学理念

高中历史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应对高考,还是把知识与能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政治思想教育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从而实现历史教学中学生知识学习、能力提高、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的统一。然而当前很多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以应对高考为主,在课堂上只让学生记忆考试内容知识点。对于一些非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一概不讲。据调查,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课本上拓展的知识没有进行讲解,或者只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这样学生很难理解所学知识的全面性,记忆的效果也就不是很好。以考试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以考纲为基础,不重视学生三维目标的培养,这无疑会降低高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性。

3.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历史知识本身具有枯燥性的特点,有着众多的知识点需要记忆背诵,因而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足够的兴趣,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实践证明,一个现代的中学生去阅读一本历史书,包括教材,只有他真切地感到他所读的是一本对他当前的生存和幸福有益的作品,他才有阅读下去的兴趣,由“论他”变为“论我”。同时,中学生只有从史学中领悟到真实深刻的人生,只有从对历史探寻中引发出自己的泪水和笑声,只有通过史学拨动自己的心弦,他才能体验、领略到历史的风采,历史才能给他带来极高的热情。但从当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来看,学生的兴趣并没有被激发出来,一方面是由于一些教师以应对考试为目的进行教学,并不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对激发学生兴趣缺乏经验,没有掌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如果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不能促使学生去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进而也就无法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针对高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处理策略

1.实现初升高教学形态的转变

这种形态转型包括学习观念转型、考试观念转型、学习习惯转型、学习方法转型等。学习观念转型要从开学之初就开始培养,教师从总体上向学生介绍高中历史教材的构成特点,使学生明白自己将要学习、理解和运用什么,使学生对历史课重视起来。另外,详细介绍新高考方案,使学生由原来历史是副科观念转变为历史是高考科目观念。使其意识到高中阶段历史课除去必要的基础记忆之外,也要重思考、重理解和重能力。考试观念对于现在的学生和家长影响很大,要让学生了解高中历史是文科必考科目,对历史科目的考试观念改变了,会促使其端正学习态度,加深对课程的认识、对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转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堂听讲和课后复习的习惯。学习中学生不能只简单记忆知识点,应该注意培养“老师为什么是这样呢?”“与我平时感觉怎么不同呢?”的思考方式。对于学习中“吃不饱”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课外“加餐”。学习历史不能仅局限于教材,学生应该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拓展知识面。

2.转变教学观念

作为历史教师,应当明确自己的责任,应对高考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然而如果教师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围绕应对高考展开,那么就很难真正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标要求历史课堂上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能力与情感三方面的教育。传统教学重知识的传授,习惯于“满堂灌”,而轻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历史教学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标,高中历史新课标对历史教育的育人功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对学生而言,通过历史学习,要培养学生对以人为本,善待生命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要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全人格,要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其次要求学生树立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对祖国的责任感。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新课标要求我们要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成为主导者。学生主体参与教学,就是学生进入教学活动,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作为历史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中学生活和学习内容的好奇,在教学中充分展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自己的教学魅力,提高学习活动的吸引力。同时,努力发展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独立性和自觉性,真正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实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穿插一些活动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1)活动的主体性。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制定计划,选择活动的方式、时间、地点、伙伴。(2)活动的互动性。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身边的历史故事、人物、民间传说)相结合,以达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只要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能发掘学生的潜力,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新时期,为了适应有效教学的需要,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进而更新教育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充实自我。只有这样,高中历史新课程才能焕发出活力,历史课堂教学才能达到最大的效益,真正满足社会与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学生才能在认知、能力与情感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学考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高效课堂;高中历史;对策;措施

前言

学习历史知识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一门考试科目,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不仅可以增加人文知识修养,还能树立唯物史观、提升个人思想境界,同时还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但在调研中发现,很多高中生反映历史老师的“一言堂”教学模式很乏味、枯燥,导致了他们学习效率的低下。历史作为小科,课余时间多被语数外作业挤占,所以,要提升历史教学质量,首先必须把控好课堂教学的有限时间,将历史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才能现减负增效的功用。

一、教师要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准确定位和把握教学目标

要提升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历史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材内容,把握重难点,制定教学目标,科学选择教学方法。在深入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要求高中生哪些知识点需要识记的,哪些需要理解的,哪些需要概括归纳与分析的,然后在教学设计中要努力体现新课改精神,需要老师讲解的详解,需要学生分组讨论进行互动探讨,哪一部分需要认真思考的,要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可将历史章节内容中的历史知识点、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在了解教材中文本中的关键人物、历史事件、重要影响的基础上,同时要强化高中生的研学与探究能力,发动学生探讨历史事件对当时历史发展的影响和社会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二、激发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学生只有兴趣浓厚时,注意力才能集中,思维也活跃敏捷,识记效果才会更好。为此,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必须以注重激发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为前提。历史课堂上尽可能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故事、用学生感兴趣的历史背景材料进行精彩导入,在学生注意力集中之时,将本节课的重难点一一阐述,提示他们记住考点,并在理解的基础上会灵活运用。历史课堂,还应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性,拓宽高中生的历史知识面,切忌单纯地宣读教材与划重点,这样高中不容易理解,也难以储存重要历史文化信息。为此要更新教学理念,激发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设法调动高中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本学科功底深厚、见多识广,还要考虑到高中生的兴趣爱好,一方面将与课本知识相关连的背景材料,灵活运用到老师课堂上来,用幽默风趣的言语讲授给高中生听,营造一种生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俗话说的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与守其规。”高中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之后,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强烈求知欲,此时,倘若历史教师能在成功地预设问题,然后引导高中生探求新知,就能轻松驾驭课堂,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三、教师转换角色,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标进一步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所承担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学过程就是师生交流互动,动态生成与教学相长的统一过程。教师应按新课程标准要求重新定位自己、转换角色,摒弃传统一节课由教师一人主导“一言堂”的传统授课模式,转换角色,成为学历史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教师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引路人。例如在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时,历史教师结合后教材介绍的背景之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组织学生分组开展搜集材料、展开讨论,期间,历史老师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看法和见解,不足之处再和蔼地予以纠正,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学习共同体,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从知识的传播者到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者之角色转换。

四、革新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与措施。历史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构建出一种高效课堂。不仅要研究学情、深挖教材,最为重要的还必须革新教学方法。在走访调研发现,有部分学生反映,历史教师常用的“讲练结合”方法,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会导致课堂缺乏活力,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思维空间受到挤压,教师在讲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可部分学生容易走神,甚至打瞌睡,这样以来就制约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为此,历史老师要依据高中生朝气蓬勃、活泼好动的特点,革新教学方法,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例如可运用“班班通”,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信息承载量大,能增加学生感官的视听效果,学生注意力集中,印象深刻,思维活跃,在此基础上,很容易完成预设的既定目标。实践证明,此法要比历史教师一人单纯的讲授效果好的多。总之,历史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构建一种高效课堂,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五、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

课堂上的强行灌输不如学生的自主学习,要打造高效课堂,就要设法激发高中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要激发高中生的参与意识就要设法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为此,历史教师在授课前就要精心备课。教学过程也要推陈出新、新颖别致、生动有趣,能吸引高中生的眼球,使学生感到历史学习很轻松、和谐、且富有情趣,而不是一种备战高考的紧张心绪。要实现这一点,历史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深入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精神,然后根据教材,采用能调动高中学生积极性的新颖教学模式,例如小组合作模式、自主探究模式等,面向全体学生,扩大学生的参与面,采用激励性原则,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重点表扬那些偏科、文科基础比较差的、自信心不足而不敢开口的高中生,以鼓励为主,在传授学习方法的同时并指明下一步的努力方向,让这一部分学生逐渐喜欢上历史课,不再将历史学习看成一种心理重负。另一方面,对于文科基础较好的高中生,可以因材施教,引导他们成立历史学科学习兴趣小组,每周抽空安排学习与探究任务,引导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张敏.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探究[J].新课程学习,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