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1

一、提供自立活动及自主学习的创新空间

在小学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则需要数学教师将充足的创新时间和广阔的创新空间给予学生。比如,在“21.5÷5.3(保留两位小数)”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在不作任何暗示的前提下,让学生自己尝试着计算。通常学生会根据以往常规性的数学计算方法进行思考,要对两位小数加以保留,则需要除到小数点后三位,有些思维较为活跃的学生能够将思维定势——“保二除三”打破,除到小数点后两位时,借助于余数比较能否达到除数的1/2进行判断到底是“五入”还是“四舍”,进而将结果直接确定出来。这样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便能够有效的避免受到教师“先入为主”的束缚,占有广阔的思维空间,享有充足的思考时间,从而将创新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

二、激发创新意识,引导质疑问题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方法就是鼓励学生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管学生提出的是复杂的问题,还是简单的问题,是深刻的问题,还是浅显的问题,数学教师均应当由正面引导学生,大力的鼓励学生问难质疑,并且将有着较高思维含量的问题抓住,正确的指引学生置身于钻研中,以此便能够将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的激发出来。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坚持把“教”向“引”转变,将学生被动的学习向主动的学习转变,要尤其注意“引”的教学设计。其一,要“引”的奇异,促使学生对数学问题产生探索的欲望,对数学问题产生好奇心,进而将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其二,“引”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其三,“引”要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贴近,以此更容易启发学生的思维;其四,“引”要注意强度、广度和深度,从不同角度使学生积极思考,究底寻根。

三、注意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通过分析发散思维的特点可以知道,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发散思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当中,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勇于打破陈规,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使一条思路能够向多条思路扩展,使一个方向的思维模式向多个方向的思维方式转移,也就是在诸多方案或者假设中,紧紧的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在诸多的联想中,择取最合适、最理想的一种设想,从而将标准的固定结论得出。数学教师应当积极的为学生创设发散思维的机会,经常性的安排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良好氛围,多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逐步培养学生,进而养成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比如,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四、激发创新,沟通纵横

简单的来说,创新思维就是有创见的思维,就是从不同程度、不同方向进行组合及再创造,以此得到独特新奇的、有价值的创造成果诸如新方法、新知识、新经验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并且要不断的鼓励学生从反方向去认识事物、看待事物,从相反的角度去思考,这样独具一格、别开生面的教学,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独特新奇的去发现,并且在学生知识的学习中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举例而言,对数学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顺向思维的掌握,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逆向思路的理解。比如,在应用题中的“鸭比鹅多四只”,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不将原来题意改变的基础上,说出“鹅比鸭少4只”、“鸭减少4只与鹅一样多”。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进行训练,而且还应当将更多思维的训练发展机会提供给学生,对开放性的一些数学习题加以设置,使学生不仅善于多向思维发展,而且习惯于单向思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创设教学情境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2

关键词:兴趣;模式;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76-01

创新意识对个人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小学阶段就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一、创新情境数学教学模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通过不同的情境来讲授知识能够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由情境可认启发学生对解题思路的独特的想法与思路,这一过程既是形成数学构思的过程,也是展开合理解题思路的思维过程。在情境教学模式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创新思维,并积极主动地发表对解题思路的见解,从积极参与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培养起来了。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数学语言的使用要与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相适应,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情境教学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教学“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准备各种圆柱形的实验品,如圆柱的玻璃器皿、圆柱木块等,分发给学生要求其动手量出长、宽、高等所需数据,并通过实践来求得体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自己总结出计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并引导学生是否可以用切割、计算体积差等方式求得体积。

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稳定性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小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课程,才能在兴趣的驱使下展开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教学本身具有理论性强的特点,理论的讲解枯燥乏味,难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也有很多小学生对数学课程有着厌学情绪,这时教师就要注意采用新鲜多样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兴趣。例如,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等形式,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展现数学的乐趣,提高学生在学习数学上的兴趣。数学课上教师还要注重将数学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拉近数学与小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认识左右、上下、前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座位编号的方式,利用学生的座位编号并进行确认练习,学生在相互认识的互动中对左右、前后、上下形成认识,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通过交互合作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开展学生之间的交互式合作能够形成学生之间思想的交流,对其创新意识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交互式的合作中学生通过交流可以对所讨论的问题产生不同角度的认识和思考,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其创新意识。通过交互式的合作,在学生之间能够对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带领学生走曲径小路,观赏美景时就可以假设问题:对于曲折的小路,如何计算出它的长度?并号召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有的说用尺子,有的说用步测……通过学生之间交互式的合作讨论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思维产生启发,这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在创新思维的引导下,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势必会增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通过一些有效的训练方法来实现,例如逆向思维的训练,有时会对数学问题的解答产生更为简便高效的作用;联想思维的训练,能够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对全面思考问题具有很好的效果,联想能够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

四、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177-01

小学数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是承担着培养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表述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了方向。如何走进新课程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尤其是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才能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圈子,这个问题对于我校来说特别重要。传统原因"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考,学生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课业负担重,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才能适应课题改革的需要,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儿童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创新是小学生潜在具有的一种朦胧意识。那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的体会是: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目标要做到"上不封顶"

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师教学思想的充分体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有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立上,我始终坚持"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下要保底",是指要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完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达到教学大纲中规定的"了解"、"掌握"、"初步"、"熟练"等程度的要求。"上不封顶"是指教师在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教材,敢于突破自我。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越活越好,思路越宽越好,质疑越多越好,方法越奇越好,速度越快越好,争论得越激烈越好,观察得越细越好。这样的教学目标的确立,不仅有利于基础知识一和基本技能教学目标的完成,同时也为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我会学"

创新意识,确切地说不是在"学会"中形成的,而是在"会学"的基础上形成的。"学会"是学生侧重于接受知识,积累知识,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会学"是学生侧重于掌握学法,主动探求知识,目的在于发现新知识,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因此,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学"变成主动地"学"。教师的"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十分注意"引"的设计。一是引要奇异,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有趣,从而创设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兴趣;二是引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到并不深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引要符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实际,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容易受到启发,创设学生勤于动脑,富于想象的氛围;四是引的深度,广度、坡度要适宜,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喜欢从问题相关的各个方面去积极思考,寻根挖底等等。

在设计好教师"引"的前提下,我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一是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二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三是带着"这是唯一的吗?"质疑去自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于无疑处见有疑,从而激发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其它途径和办法,即求"新",这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萌芽。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练习要使学生"跳一跳,摘果子"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4

【关键词】创新意识;教学方法;宽松氛围;创新活动

在小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营造宽松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情,有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只有在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热情才会高涨,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探讨、主动解答,激烈讨论和实践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萌发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要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等弊病,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思考解决问题。教师也要尊重学生,不轻易否定,更要保护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敢发言、想发言。如有一道求未知数X的例题:一个数除以4,商为502,求这个数。一般的解题方法是:设这个数为X,则X÷4=502,所以X=2008。而有一位学生却列出了这样的算式:X÷502=4。同学们有的不同意,认为题目的条件已经定好了,4是除数;有的则认为这样列式方法虽然不同,但是结果一样,是完全可以的。老师就顺势让大家对之进行讨论,学生在各抒己见中统一了思想,原先持否定态度的同学也点头同意了。整个教学过程积极、宽松、民主,教师给了学生充分动脑、争辩的机会,并虚心听取了学生的解析,随后给予适当的引导和表扬,使学生们体会到了教师对他们创新思维的尊重,以及创新给自己带来的成功感。

二、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创新兴趣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要改变以传统的知识传授和单纯讲解为中心的教学思路。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创新的生长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要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甚至萌发创意的想法。

教师采取的主要方法应该是以构建学生主体地位为宗旨,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着重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可以适当使用教具、学具以及媒体手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并把自己的创新品质带入课堂学习中来。

三、组织动手实践,重视创新活动。

实践是创新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数学规律往往是人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后提出,并通过科学实验加以验证的。数学知识往往具有很强的抽象性而不易被学生理解,而要解决这种数学知识抽象性和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应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在做中想,在想中做,以作促想,以想导做。学生通过大胆猜测、提出假设、充分验证,从而获取新知识,养成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也发展了自身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注意的是鉴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所选的实践活动内容应该是符合小学生实际发展水平、贴近儿童生活的数学问题。

四、确定主体地位,保障创造空间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新课改”;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对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语言文字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而思维又制约着能力的发展。因此,我国应把母语教育—语文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并寻找一些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去。小学语文不仅是重要的基础学科,还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尤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价值,而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创新能够将这种价值发挥的淋漓尽致。

一、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方法都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需要小学生去发现和探求语文的奥秘,有心理调查显示,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需要基本的语文知识和素养,还需要积极的心态,特别是创造力。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对某位语文老师很要好,那么对这位语文老师讲的课就会很感兴趣。所以,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当中,会真诚、平等的与学生相处,交流彼此的思想,给学生营造一个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勇于创新的开放式教学氛围。比如在阅读课上,语文教师可以使用激励性言语,比如“哪位同学最棒?”、“谁给出的答案最好?”、“相信大家都是最棒的。”等等,这些激励性言语可以给小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语文的氛围,使小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坚持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和教师、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一)采取多样化手段突显学生个性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以读懂书本上的课文为目的,而“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把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面:基础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弹性目标。基础性目标要求语文教学达到教材“双基”的要求,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发展性目标要求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个人综合素质;而弹性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潜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小学语文教学更加灵活多变,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二)教学内容应符合学生多样化需要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育,单靠教材和传统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达不到学生学习语文的需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教材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阅历,使语文教学活动丰富多彩。小学语文教学要打破常规,向实际生活走进,引导小学生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要比教师言传身教的效果好得多。比如在语文阅读方面,语文教师可以让小学生走进社会,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使阅读课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同时实践活动要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学生结合所学过的语文知识,增强自身的语文素养和水平。

(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性思维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新鲜的事物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就是小学

生心里的创新意识。有时候这些意识是幼稚、错误的,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这种意识给予鼓励和支持,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小学生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培养思考问题的方法,从而让学生获取有用的语文知识。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学到尽可能多的知识,以开阔他们的思维,增长见识。

二、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方法的意义及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小学语文创新性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在语文教学训练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获取有用的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创新性教学可以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轻松抓住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思想,胸有成竹的做出阅读理解习题答案;在小学生作文方面,创新性教学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写作思路,培养学生的文采和写作技巧,让学生写出好的文章。

(二)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性教学方式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开展语文课外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和条件,其中课外阅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课外阅读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加阅读量,让学生知道更多的信息,还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创新意识使学生愿意和别人交流合作,做起任何事情都会觉得轻松愉快。

(三)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会在愉快的课堂中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小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创新性教学能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让教师更好的“教”,学生更好的“学”,使学生融入到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当中,越学越爱学,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创新性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一定程度上讲,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自身的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模式,树立全新教学思想,同时把它们付诸于实践,真正做到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使自己成为新型小学语文教师,为国家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娜娜.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J].学周刊,2011(24).

[2]白彩英.建设学习型社会需重视小学生阅读工作[N].太原日报,2011.

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研究范文6

教学本身是在不断变化、不断创新的,创新教育其实就是把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新课程教学的实施者,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己任,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利用反馈信息、设计多样化的练习等来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创新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

在小学阶段的各门课程中,数学学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之间共同交流经验、交流情感、互相启迪心智、共同创造的过程,还是学生参与认识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互相作用中统一发展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就是教师。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是学生课堂行为的引导者,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坏。本人认为,当代教师必须要做的重要工作就是创新教学思想,改革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和充实自身的教育教学手段,以全面开展创新教育。

一、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着眼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真正将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

21世纪最受欢迎、最具竞争力的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当前,我们广大数学教育者面临的重要课题就是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转变其固有的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思维,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教学水平,要求教师具有扎实的基本功,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能够驾御全局,随机应变;能够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数学教学活动。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理论、新事物、新概念、新学说、新设计和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及主动探索精神,所有的发明与创造都源于人们的创新意识。

通过数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重视例题的选择和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允许学生“插嘴”,师生之间进行良好互动;动手与动脑相结合,使学生的时间得到释放,使学习的空间得到拓宽等。

二、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