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变革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化技术变革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化技术变革

数字化技术变革范文1

关键词:数字技术;动画美学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288-01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类正式迈进了数字技术时代。数字技术以其独特的交互性、传播性、可重复修改性被适用于军事、医疗、娱乐、教育、艺术创作等专业领域。而动画是在众多艺术创作门类中与数字技术结合最紧密且表现形式最具特点的。数字技术的发展开辟了全新的创作领域,为动画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动画仅停留在二维平面的状态,使动画更生动、真实、立体,视觉冲击力更强,为观众创造了生理上的感官享受和心理上精神满足。

目前对动画由技术革新所呈现的崭新艺术形态研究较少,尤其针对美学的研究相对薄弱,更多地都是在关注技术层面的一些发展和动态,研究新技术能够带来哪些更震撼更逼真的画面效果,创造更多的感官刺激。其实从根本上来说数字技术仅仅是动画创作过程中的工具之一,能够根据创作者的意图为动画制作画面。观众通过对画面解读,理解和感受画面背后的历史、文学、宗教、情感等信息,由此上升出更深层的审美体会和精神感受。这种精神层面上的体验和感悟,有别于单纯视觉听觉感官上的刺激,不依靠逼真的场景模拟,绚丽的动作特效,基本取决于创作者对动画本身的美学形态定位和观众的审美品位。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数字动画,往往为了取悦观众而盲目地追求运用数字技术制作“精美”的画面效果,但作品缺乏底蕴,可读空间有限。表面上看是迎合了大众对视觉感官刺激的需求,却忽略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理应具备的艺术、文化品质和内涵,对动画创作多元化和动画产业良性发展的影响是弊大于利的。由此,对数字技术时代下动画美学形态变化的研究对提高创作者的美学素养,引导观众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促进动画创作领域的多元化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针对动画美学变革研究的根基是建立在美学学科研究体系上的,它隶属于美学思想体系的一个分支。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人类的审美现象和精神,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所以在研究作为审美对象的动画艺术时也主要是从人的角度出发加以研究,并不是把动画作为与人无关的对象来孤立研究的。将数字动画作品与传统动画作品从制作方法、文化背景、艺术形态、传播途径等方面进行详实严谨的比较,解析提炼出在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结合下产生的全新动画美学形态。以中国传统动画为例,其美学特征体现在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结合,尤其是与中国画、剪纸、泥塑等具有强烈民族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并达到了极高的技术水平。上世纪80年代出品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动画制作结合传统水墨画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其动画形象取材于中国水墨画大师齐白石先生作品中经典的鱼虾形象。动画中所绘制的线条浓淡间有粗细变化,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了生动的角色形象,体现了水墨画线条绘制所讲究的节奏和韵律。有别于同时期国外主流动画结构内使用单色填充的动画上色模式,《小蝌蚪找妈妈》画面中以墨色的浓淡来表现事物角色虚实间结构的变化和体感,具备了水墨画创作精髓“写意”的美学思想。搭配画面中恰到好处的留白,使作品呈现出传统水墨画风格的虚实结合之美、写意之美,成为中国动画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经典动画作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在当前“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特征都发生了变化,动画与传统艺术的结合不再是主流,在这样的背景下,动画的美学特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数字技术的发展让现代动画的创作越来越不受到技术和想象力的局限,增加了与其他更多艺术形式的融合,呈现出一种多层次、多元化的审美特征。而网络媒体的发达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改变了由传统媒体主导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包括动画在内的各类艺术作品以更快捷、更广泛的途径得以传播。在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媒体的共同传播推动下,动画的审美特征从过去重艺术性转变为快速的眼球消费。传统动画的叙事结构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跳跃式、片段式的叙事方式。在画面的处理上现代动画更加绚丽,强调使用3D数字虚拟技术、数字特效等手段来增添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数字化技术变革范文2

关键词: 数字化教材 编制 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0-0075-0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化环境的普及,数字化教材作为高校的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已逐渐被引入各类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为了探索数字化教材的编制工作,提高其教学适用性,本文主要讨论高校数字化教材编制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设计原则等问题。

1 基本内容

数字化教材作为一种现代化、信息化的教材形式,应该包含一些纸质教材必须具有的基本内容,同时,兼具信息化特征。因此,其基本内容大致包括:

(1)教材的内容应具有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涵盖对应纸质教材的全部内容。

(2)教材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形式,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以知识点、章、节或教学单元为依据。内容的组织是以有良好导航结构的Web页面为主,链接有特色的网络或单机运行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课件以知识点的教学单元为单位。

(3)每一章的内容基本包括以下部分:教学要求或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解析、练习题、测试题、典型案例和例题,可供参考的教学资源等。

(4)在疑难关键知识点上提供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体系结构。

(5)教材的模块组织结构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内容结构应为动态层次结构,而且要建立起相关知识点间的相互关联、易于操作、方便使用,确保使用者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跳转选择内容,灵活便捷。

2 设计原则

数字化教材的编制应该遵守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主要有:

(1)结构与流程设计要遵循“教材”的隐喻和学生的阅读习惯。既要保持书的框架结构,又要兼具灵活、个性化的特点。流程操作方面要在对学生群体细分的基础上,遵循学生的阅读习惯设计流程走向,操作简单、有效、可控,并能够提供及时的帮助信息。例如,可以设计差异化的学习路径流程、提供帮助说明、使用进度条或以其他形式展示当前学习进度等。

(2)交互设计要遵循易辨识、易触发的原则。教材中的交互行为主要是指学生与教材中各组件的交互,包括交互按钮、使用提示、输入操作等。具体设计时,这些操作要能够满足用户的心理预期,响应及时,使交互行为能够顺利完成。例如,可以将存在交互行为的组件设计为按钮样式,扩大交互区域,减少用户误触操作,提示信息放置在不同页面上要保持位置和样式的一致性,使学生易发觉。

(3)呈现界面的设计要遵循风格明确、配色合理的原则。界面设计主要包括版式布局的设计和视觉设计。版式布局设计是把界面所要显示的内容进行清晰、明了的分组和排列; 视觉设计主要是构图和配色,应该配合主题,突出重点,能够使学生产生视觉上的愉悦。可用、易用是基础,吸引力是重点,过于追求美丽的图片,缺少对关键任务信息的展示,会让学生在短暂的兴奋之后放弃使用数字化教材。例如,在界面中应有到各起始章节、前一页、后一页、上一层、下一层、相关内容的超链接,应提供由关键词(基本概念)和目录树查找相关内容和界面的快速跳转功能。

3 基本要求

经过初步地调查研究,数字化教材的编制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教材的运行环境兼容Windows XP与Windows 7.0操作系统,浏览器为IE8.0以上。

(2)教材中的视像、动画、声音等均应采用通用文件格式(常用的媒体文件格式见右表)。

(3)教材要符合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与纸质教材相配套,内容全面、充实、完整,信息量大。

(4)教材要充分体现其强大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功能,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觉性,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

(5)教材必须满足在单机和互联网上都能运行,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捷等特点。

(6)教材应具有完整、系统的文字与制作脚本,包含有文字、公式、图形图像、动画演示、视频剪辑等,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7)教材文字说明部分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应符合国家标准和文字规范。

(8)教材的操作应该具备简捷、灵活、方便的特点。

(9)编制完成后,应先进行病毒检测,而后检查文字、图片是否能正常显示,声音、动画、视频是否能正常播放。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参考文献:

[1]项国雄.从传统教材到电子教材[J].信息技术教育,2005(5):8-10.

数字化技术变革范文3

关键词:工业化;信息化;数字化车间;两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TP2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作为制造类企业的核心环节――制造车间,则是企业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在经历手工作坊、流水线规模生产等阶段后,以信息技术为依托,践行两化融合的数字化车间建设成为当前制造业车间的发展方向,以各种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手段,融合先进管理思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切实提升车间管理水平。本文也从这个角度出发,通过探讨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思路,提出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模型及相关考虑因素,并对数字化车间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力求为现代企业转型、两化融合的建设提供些许参考。

一、数字化车间的形成及意义

1.制造业车间应用管理的演化过程。当今社会不断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以及管理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工业化以来加工制造行业在技术应用以及管理中得到了几次大的变革,我们从社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在工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每一次有力的变革都会给工业水平带来较大幅度的提升,笔者经过分析将制造业车间应用管理的演化过程总结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作业、单一生产;第二阶段是工业技术引入、流水线规模生产;第三阶段是信息技术引入、信息化辅助生产;第四阶段是信息化与工业化结合,实行两化相互融合。

2.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意义。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带来工业发展的长足进步,充分践行两化融合概念的数字化车间也不例外,通过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解决企业核心环节的两化融合问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业技术的优势,使两者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一方面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平台优势,发挥信息技术的指导及决策分析作用,改进工业流程,指导并促进工业水平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各种工业技术对信息化的支撑和基础作用,做好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已逐步成为现代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二、比较实际的建设思路

1.建设思路的整体考虑

数字化车间的整体建设思路,应该从实际出发,以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应用为手段,以改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为目标,建设符合企业实际,切实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数字化车间。

1.1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范围。数字化车间的建设范围,应当以企业实际业务范围为主,业务涉及的加工制造、物流、管理和维修等环节均应纳入数字化车间的管理范围,即数字化车间应该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需涉及车间业务的方方面面,这样才能发挥各个环节的联动作用,提高整体水平。从数字化车间的整体建设范围及规划上,应当通盘考虑,应用到业务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使车间业务的点、线、面各个层次均纳入管理范围。

1.2 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模型。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工业控制技术的优势,以建设高度自动化和高度智能化,尽可能降低人工参与的自动运转的制造车间为目标。通过智能设备、自动化技术、自动识别技术、AGV 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实体设备的自动控制和运转,通过信息技术的数据采集、信息传递、监控和广播等技术的应用,进而实现将整个车间建设成一台结构合理、动力充沛的自动运转的机器的数字化车间建设目标。

2.可用技术探讨

2.1 数字化车间的网络建设。数字化车间的网络建设是串联各项业务,使之互相协作的保障,根据目前技术的发展,需要配套建设的网络环境包括工业以太网网络和工业自动化网络,以用于支持工业现场设备、模块、系统等等之间的通讯和关联。

2.2 数字化车间的应用技术考虑。技术进步是推动企业发展变革的原动力,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也是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依托,通过各种技术手段的应用而使科学技术为生产服务,将技术进步转化为实际的生产成果。通过前面对网络建设及硬件支持的分析,综合考虑数字化车间的建设模型,可以将建设数字化车间所需的基本技术手段总结如图4 所示。

图4 数字化车间技术手段

3.数字化车间建设中需注意问题

任何事情的全面实施都需要进行全盘考虑,针对问题的多面性需要进行全盘考虑,在进行数字化车间的建设的过程也必当如此,这样面对数字车间的建设过程就能够更加清晰的给予认识,在建设的过程中就不会因为小问题而给整个项目带来损失,笔者针对整体过程中所出现问题进行总体分析,认为在此期间所需要格外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在建设的过程当中需要注意安全生产问题;②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分析问题,切不可盲目照搬和教条主义;③在项目建设中需要分析技术可行性问题;④发展创新问题。

三、数字化车间应用展望

为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提升国民经济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通过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在基础的工业单元层面对信息化和工业化进行有机整合,实现两化融合的科学发展。可以说数字化车间的建设不仅是科技发展的必然产物,更是两化融合的发展要求。

从国家两化融合的发展规划可以看出,数字化车间是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新时期工业化进程中科学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良好切入点,数字化车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仅适用于制造行业,更可因地制宜的推广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多个行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助力,提升国民经济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侯闯.“十二五”MIE服务为先――记2010第五届中国制造业信息化新年趋势论坛暨2009MIE创新之星风云榜颁奖盛典[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04).

[2]杨海成,江彦,丁常彦,白云川.跨国精英关注中国“十一五”制造业信息化大势[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02).

[3]张艳,于巧稚.中国制造业信息化转型期的新思考――“十二五”MIE中国机会高端座谈会纪实[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04).

[4]黄迪生,张心耘,任海霞,刘炜,赵恒,李晓波,姜剑,杨维明,王可,彭旭,胡玉文,胡其登,张慧,张蕾,江彦,白云川,丁常彦,王征.创新设计正当时――三维CAD普及与深化应用研讨纪实[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10).

数字化技术变革范文4

自从20世纪70年代起,计算机技术开始应用于图书编辑出版领域,并且引发了一场技术变革。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手工编辑方式,数字编辑出版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对传统编辑出版的企业来说,积极应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变革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数字出版技术带来的变革

20世纪70年代起,西方国家开始将计算机引入编辑出版领域,从而引发了图书编辑出版行业的技术性变革。而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一些大型报社开始尝试数字化的编辑出版技术,从而开启了我国的编辑出版数字化时代。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主要经历了四个时代,分别是语言传播时代、文字传播时代、印刷传播时代和电子传播时代。而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则无疑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将人们从运用电子设备传播信息的电子传播时代带入了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数字传播时代。

对于传统编辑出版而言,数字化编辑出版系统的出现无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出版技术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工作质量,都远远超过了传统编辑出版模式。数字出版技术改变了传统的纸质图书的出版流程,最新的编辑出版系统已经能够实现在线式的自主服务。以百度开发的在线编辑出版系统――百度文库为例,作者在上传自己的文字作品后,经由网站编辑审核文字内容,剩余工作都将由智能的数字化编辑系统自动完成。使用数字编辑出版系统时,一个网站编辑能完成过去几十个专业编辑能完成的工作。

从企业层面来看,数字编辑出版系统的发展反映出一个巨大的出版市场需求,正是因为有这种需求,才会对高效率的出版系统有所需求。可以预见,未来的出版行业将迎来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版企业内部也将重组转型,以谋求更好的发展。

而就编辑出版工作层面来说,数字编辑出版技术将会产生一种倒逼效应。数字编辑出版技术的出现将淘汰相当一部分低端的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同时对编辑出版的专业性以及学术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数字化编辑出版从根本上变革了传统编辑出版工作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在数字编辑出版时代,利用计算机完成繁杂琐碎的出版工作。同时打破了编辑工作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工作的地点和方式也更加灵活多样,作者可以随时随地投稿,数字化编辑出版系统可以随时随地提供编辑出版服务。同时,数字化编辑出版工作具有高度的协调性,是对传统出版行业的一次技术性颠覆,优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审稿效率

在如今的信息化时代,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利用计算机撰写文章,并通过网络或者邮寄储存的方式进行投稿,这种方式无论是对作者还是出版社而言,都极具便利性。一方面,对作者而言可以节省投稿成本和时间,也可以避免因为稿件丢失而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对出版社而言,则可以有效地节省稿件的管理成本,降低丢稿率,并且提高审稿效率,从而避免因为自身专业局限性而导致的主观误判。

在传统的编辑工作中,编辑往往需要在作者的手稿上进行加工,对手稿的完整性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同时,由于排版工作是由编辑和排版人员共同协作完成的,彼此之间的合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从而造成错误排版或审稿质量问题。而这些复杂琐碎的工作都会对审稿周期、稿件质量等产生消极影响。而在数字编辑出版模式下,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类问题,减少编辑过程中不必要的环节,在确保审稿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审稿效率。

随着数字化编辑出版方式的出现和推广,传统纸质图书的出版模式及工作流程将被彻底取代,随之而来的全新的数字编辑出版工作模式将编辑人员从过去繁杂的、周期性的枯燥工作中解放出来,使编辑工作人员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创造力的劳动。另外,互联网提供的信息能够帮助编辑工作人员更加迅速和准确地判断信息稿件的价值,提高工作的效率。

由此可见,对传统编辑出版来说,数字化编辑出版系统的革命性是毋庸置疑的。这种革命性不止体现在技术的变革上,更多地体现在整个行业的运作模式上。数字化编辑出版系统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图书出版行业,推动图书出版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阶段。

综上所述,数字化编辑出版技术对促进整个图书出版业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这样一个数字技术发展的浪潮中,对传统出版企业来说,积极调整心态应对数字化浪潮是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而对编辑工作者来说,应当从提升自身的学术修养、专业能力出发,充分掌握数字化编辑出版技术,为编辑出版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数字化技术变革范文5

关键词: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084-01

2011中国教育信息化峰会上,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发表了题为《教育变革-全球趋势和经验》的主题演讲。对于这种新的教育模式,Brian Gonzalez表示:“未来有个很大的趋势,我们把它称之为――颠倒的教室。”这一观点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结合学校目前正在探索的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笔者也深刻地感到我们的教育在发生着快速的变革,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在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其优势。因为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部学习终端,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灌输式”学习的不足,在教学中越来越凸显其优势。那一对一数字化课堂与常规课堂相比,它究竟能够改变什么?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又有哪些有效变革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学校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来进行具体说明。这是学校初步探索出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数学教学模式框图。

基于网络环境下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数学教学模式框图

这种教学模式是小学数字化学习的创新与发展,它是从网络信息技术带给人类活动方式的深刻变革入手,实现了网络信息化教育模式建构的新突破。它追求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能力的人才,以适应数字化社会的需要。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下数学教学模式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变“单向灌输”为“多维互动” 。二是从“大众化”到“个性化”。 三是由“封闭式”教学到“开放式”教学。四是由注重“学习结果”到关注“学习过程”。下面笔者就来具体解析一下这个教学模式的几个构成环节。

环节一:课前网络自学。教师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提出自学要求。学生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自学,并在微博上进行交流。教师及时浏览回复学生的问题,有针对性做好课堂面对面的教学活动设计。通过课前网络自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创造了交流互动的机会,提高了学习的效果。教师则通过对学生微博的浏览回复整理,有针对性的进行了深度备课。

环节二:交流展示。师生共同交流展示课前自学的内容、收获,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通过交流展示,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整理和语言表达能力,获得了自主学习的成功体验。

环节三:问题讨论。可以是对学生在微博或课堂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也可以是教师有目的地提出一些挑战性、拓展性的问题,师生讨论。通过问题讨论,一方面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了数学思维。

环节四:分层训练。教师给学生发送练习题或让学生直接进入专题网站进行进行不同层次的练习,教师远程监控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对学生的练习情况当堂进行评价、分析、指导。通过分层训练,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环节五:应用拓展。这个环节主要是补充数学在生活、社会中的应用事例或知识延伸、拓展的题目。通过知识的应用拓展,不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眼光,发展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环节六:总结交流,微博互动。可以是教师发起课后拓展话题,师生互动交流。也可以是学生发起话题,师生互动交流。在课后微博的交流互动中,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的动态,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数字化技术变革范文6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受到相关领导重视。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医院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给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工作带来全新变革。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顺应这种趋势,从技术、制度、人员等方面采取措施,更好顺应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创新管理方式,促进医院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提升。

一、数字化时代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的意义

在信息技术和扫描技术得到不断利用的前提下,医院档案管理方式面临变革。因此,采取相应措施,顺应数字化趋势成为提升档案管理有效性不可忽视的工作,其重要作用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实现档案管理数字化模式。在数字化时代,很多医院档案管理逐渐由纸质档案向电子档案转变,利用扫描设备和计算机将纸质档案数字化,推动医院档案管理模式转变。一般而言,医院的人事档案、检验信息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形成大量的以电子文档为主的医院档案信息数据库。并进行编号,方便资料存储和查询,推动医院档案管理方式变革。

(二)节约存储空间并保护档案。医院档案信息资料丰富,工作量大,涉及人事、科研、病例、财务等多个方面。传统纸质档案虽然能起到一定效果,但工作量大,整理、保管、查询比较困难,并且需要占用大量空间,防潮、防水、防鼠害的任务紧迫。而在数字化时代,可以将这些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形成电子档案,通过光盘或磁盘将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进行存储和查阅。这样不仅节约档案资源的存储空间,还有利于确保档案资源的安全可靠,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

(三)确保档案安全和利用效率。对医院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然后将其存储于磁盘和硬盘,并做好备份工作,有利于确保医院档案信息资料的安全,防止档案资料丢失。另外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之后,还可以设置相应的目录,使用者中只需要输入关键词或编号之后,就可以方便地查阅档案信息资源,便利档案资料查阅和使用,有利于促进档案利用效率的提升。

二、数字化时代提高医院档案管理有效性的策略

数字化趋势的出现,给医院档案管理带来机遇,推动档案管理方式创新,有利于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但在实践中,一些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相关制度不健全,制约管理工作水平提升,需要采取完善措施。结合管理工作需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有效提升医院档案管理的有效性。

(一)建立专门的数据库。重视医院档案管理的网络化环境建设,管理人员应该结合医院档案管理需要设置专门数据库。实现对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根据医院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将医院各类文书方案的档号、分类号、题名、形成时间、主题词等录入计算机,建立医院档案管理基本目录数据库。档案数据库包括人事、病例、财务、科研等档案信息,构建强大的数据库,满足查询需要,为档案管理提供有效的服务。

(二)重视技术防护工作。对于医院档案管理数据库,为确保其安全,应该重视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的应用,做好病毒查杀工作,重视软件更新和升级。加强数据库的日常巡视,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计算机数据库安全。重视电子档案备份,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档案资料完整,满足档案信息资源使用的需要。

(三)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医院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数字化档案资料完整。重视档案资料分类处理,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制定医院档案数字化管理规范标准,明确管理目标和流程,促进档案管理水平提高。

(四)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引进计算机技术使用水平高、档案管理理论扎实、工作责任心强的管理人员,不断充实管理队伍。建立完善的管理培训制度,加强管理制度,数据库使用,数字化档案维护等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能熟练利用数据库、计算机、扫描设备、多媒体、互联网等开展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促进医院档案管理水平的提升。

(五)注重档案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意识,确保医院档案信息安全。档案数字化处理之后要做好存储和备份工作,防止数据丢失。并重视密码技术的应用,对档案信息设置密码,防止非法访问,保证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与可靠。同时还要加强计算机、硬盘、磁盘的管理,避免受到黑客攻击、病毒或自然灾害等影响。加强医院数字化档案存储、传输、处理、维护等各个环节的管理,有效保障医院档案信息资源的安全。

三、结语

总之,数字化时代,医院档案管理面临全新变革,同时也给档案管理带来新的机遇。例如,数字化趋势愈加明显,信息技术和扫描技术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给医院档案管理带来更大的便利。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顺应数字化趋势,重视信息技术应用,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促进医院档案管理效率提高,进而实现对医院档案资料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武蕾.医院综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探讨[J].城建档案,2016(4),76-77.

[2]陆伟华.医院数字化档案建设面临的困境及消解方法分析[J].管理观察,2016(3)上, 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