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常用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常用知识范文1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修辞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修辞的地位
高中语文的学习面是很宽广的,语文的学习方法灵活多变。高中语文的学习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语言表达的应用。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不会学以致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联系不起来,语文的教学应是语言的教学。关于语言表达的运用,修辞学则是研究在特定的语境中运用语言修辞增添文章的色彩。李延扬在《修辞学习》文章中发表题为“语文教学应走修辞学之路”的文章,文章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教学生学修辞。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修辞学一直是占据语文课堂的一小部分,考试中的考题也是机械地套用公式。分析原因,应该有很多说法。但最重要的是高中语文教师没有意识到学好修辞能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及写作能力奠定了基础,所以说高中语文教学中学好修辞是很有必要的。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修辞的价值
修辞是一种双向性的言语行为,是说话者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语言修饰传递出来,运用修辞不仅能让接受者清楚地明白所表达的意思,也体现了说话者的内涵。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掌握修辞的规律和技巧可以大大增加语文课堂的学习气氛,特别是在讲解课文时,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修辞学规律进行文章讲解,不仅能够游刃有余地理清文章的整体结构,而且能够用从每一个词语乃至标点符号中感受文章所表达的语言魅力。例如,朱自清的《春》,相信很多人都喜欢这篇散文,文章仿佛有道不完的诗情画意,作者将人的美与自然的美景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文章一开头,作者就运用了反复修辞格,“盼望”一词的反复出现,表现出了人们急切地期盼春天的到来,这一修辞格的运用,直接吸引了读者继续往下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嫩嫩的,绿绿的。”用了叠音和拟人修辞格。“偷偷”和“钻”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也象征着人类。
二、高中语文的修辞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
(一)修辞教学知识点零散
在平时的高中语文教学中,修辞的教学知识点零散,由于学习课程紧张,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不重视甚至轻视讲修辞基础知识点,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
(二)高中语文修辞教学内容不确定
无论是语文教学大纲还是语文课程标准,都没有对高中语文教学修辞格做出具体制定,这也引发了修辞教学内容的混乱和含糊不清。修辞格是修辞教学的重点,高中语文教师要多练习修辞格的基本知识写作,提高学生的选词造句能力,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过程中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主观思想。
三、提高学习修辞学的方法
(一)高中语文教师通过具体例句对比讲解
常用的修辞格比较多,有些学生很难熟练地掌握。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新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对比的方法给学生们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分析,使学生对修辞格了解并掌握修辞手法。例如在讲解比喻句的时候,需要列举不同的比喻句使其形象化。比喻句分为明喻和暗喻两种,若句子是明喻的话,都会有明显的连接词;若句子为暗喻,本体、喻体都会在句子中出现,但句子中并未出现连接词。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解时要整体性地分析文章,用不同的修辞方式加深学生们对文章的理解。
(二)在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高中时期的学生,对新事物有很强的接受能力,高中语文教师在讲课时尽量把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能够引导学生们发现身边更多的真、善、美。在课堂上通过学习修辞,提高学生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说话的艺术。学生所学的修辞手法,不仅仅是在考试的时候可以用到,平时说话的时候倘若用上几个修辞,会让别人刮目相看。
(三)高中语文教师渗透修辞教学
在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看来,讲课的方式是单一的。他们认为学习文章和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是两个概念,都是分部分学习的,学习知识点比较零碎。修辞手法在学习上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不是在临近考试的时候,抽时间快马加鞭走马观花地给学生们讲解,很多学生在学习之后并不能真正的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学习高中语文修辞教学,也需要渗透性,高中语文教师尽量地让学生多加地练习,特别是在讲解文章中出现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明白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在文章当中的重要性。
四、总结
高中语文常用知识范文2
1实践教学活动过于形式化
除了前面提到的学生主体性不强,教师开展实践教学能力不足等原因,实践教学活动容易流于形式化,如创设的教学活动由于教学条件不允许或是在实际操作中意义性不大等。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应该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将在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但是我国高中学校却知识纯粹将课堂语文教学搬到户外而已,场所变换,实质性的东西还是一样的,这就使得语文实践教学很难进行。
2学校未创设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高中语文教师要想开展好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大力支持。新课改不是一句口号,一份指令性的文件,而是必须付诸实践去实行的新教育理念。而在我国高中学校,普遍将新课改中要求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当做一条政治性纲领,很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教育厅的检查,临时摆装个样子开展几次所谓的实践活动课敷衍了事。学校没有认真对待,没有提供开设语文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条件和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的积极性不高,高中的语文实践课只能是一句空话。
二、高中语文实践活动课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
首先要转变教学模式,从强调教师教学的主体性作用转向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作用,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团结分工协作的精神,通过高中语文的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高中语文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积极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真正将语文知识渗透于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学会语文知识的实际应用。
3.教学活动更具综合性、开放性、实用性
语文实践活动课程质量和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教学活动的设计是否成功,一个好的实践活动课程必须具备三大特征,即综合性、开放性、实用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不仅能够学习到语文本学科的基本知识,还能将其他的学科知识或者是生活工作当中的常用知识融汇贯通,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其次,实践活动课程的开放性,不只是指教学环境的开放性,还包括教学内容、方式方法和学生参与形式的过程的开放性,很好的发挥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而且,将语文这门学科性很强的科目实用化、生活化,让语文走下神台,走向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语文常用知识范文3
一、购置相关工具书,养成勤查常看的习惯,重视养成教育
在新学期开始时,语文教师就应要求学生购买必需的工具书,主要包括:《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新华成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或《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在此基础上,还应提醒学生养成经常翻阅并记忆的习惯。另外,语文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购买字帖来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因为三年后的高考会通过网络进行阅卷,这对考生的书写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学生要在默写课文时练字。
二、切实做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重视知识积累
由于语文的学习过程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学内容也是根据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年龄特征的差异来编排的。但高中语文教材篇目较多,且绝大部分文章篇幅较长,课后练习题很少,而这些少而精的练习题目都是在初中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扩宽和加深而来的,具有很强的迁移性。因此,语文教师在应对上述知识缺陷时,首先应利用各种途径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深入研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不适应,找到其中的差异,然后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其次,语文教师还应大胆尝试积累教学,针对教学的难点、热点及重点进行深刻研究;再次,教师在教学中还应树立教改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要对语文相关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可通过编写补充讲义稿或知识衔接教材的方式来让学生课余自读,从而弥补课时的不足;此外,要培养“小老师”,让其代替教师讲授缺失的内容。
三、切实指导语文学习方法,优化和改进教法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有特殊的结构和要求,因此,高中学生必须根据自身情况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同时,还应根据具体学习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并在适当的时候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目的、有步骤地教给学生一套行之有效的语文学习方法。例如:教会学生如何进行预习、听讲、课后复习、课后练习及小结等环节,以及如何掌握基础知识,如何进行课后阅读,如何进行科学记忆及如何对文言文进行整理和归纳等,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还应让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脑、口、手进行质疑问难。指导学生如何在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多借助一些分析、比较、启示、讨论等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知识迁移,把握各个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为学生营造一个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四、切实进行学生思维和心理层次的衔接,重视课题教学
语文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但这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实现。因此需要教师首先在充分了解学生思维和心理的基础上,实施分层教学,提高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信心。其次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经常跟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可通过谈心或开座谈会的形式来缩小师生之间的差距。再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的长期动力,并将学习动机转变成稳定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有效性,让学生从细小事件中学习感悟。例如通过品读朱自清的《背影》、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李密的《陈情表》等美文佳作,让学生体悟出“情动于衷而形于言”的艺术表达特色,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人的品位。最后,还应利用语文教材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跟其谈心,找出原因所在,帮助学生提高学好语文的信心。
五、切实加强初高中语文衔接意识,重视实践教学
高中语文常用知识范文4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重要性 教学方法
引言
阅读教学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比重非常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学生都离不开阅读,然而现在的高中生对阅读不重视,既没有阅读兴趣,也没有阅读品位和能力,导致学生语文阅读题做不好,理解不上去,考试成绩也无法提高。这种情况形成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还是日常的阅读教育有问题,阅读教学不光要教会学生读书,体会文章的人文内涵, 还应当让学生从读学写。因此,阅读教学还兼具指导写作的任务。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阅读技能是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最常用的技能。从狭义上来讲,想要高质量地完成一份考试试卷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阅读能力的基础。从广义上来讲,无论是与教师、同学、家长进行沟通,还是了解更多的课外信息与知识,每个人做这些事情的第一步都是阅读。然而培养学生阅读技能的重要时间就是高中语文时期,这便成了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之后,理解了书本知识的内涵与精华,并且经过组织讨论之后,相互交换自己的意见,各自取长补短,丰富自己的理解与见解。这样一来,学生们汲取的知识都是自己得到的,而不是老师凭空塞给他们的,所以对知识点的记忆会更加长久,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书本上的知识成为成为学生自己的东西。并且,不仅是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理解的基础,那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一定也会轻松许多。理解便是懂得,再加以学生自己的思想,教学的终极目标也就完成了,这就是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阅读教学现存的问题
教师由于教学时间太紧而占用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时间。这个问题看似不成问题,但又是实际教学中最现实、最普遍的问题。新的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在两个半学期内完成五个必修模块的教学任务,每个模块有四个单元的阅读内容,共八十篇课文,与以前的教学内容相比,阅读教学的量增加了,而教学时间却由原来的每周五节课减少到每周四节课,如果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想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不少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就不得不压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文本的时间,或是干脆取消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教学环节,直接进入对文本的分析,学生缺少对文本的初步感知,就没有个性化理解。教师要留给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的时间,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有层次的阅读文本,而不是以自己的讲解取代学生的阅读。有的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一堂课从头到尾唱独角戏,学生无须读课文,只要用耳听、用脑记就可以了。这样的课堂上,只要老师知识渊博,功底过硬,能把文本讲深讲透,讲得深入浅出,讲得生动传神,学生不读课文也能听得明白。但是,学生所得的却仅仅是老师所讲的,自己的感受、见解、质疑就谈不上了。如今,诸如此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以代替学生独立阅读文本的现象有很多。尤其是学习文学作品时,教师动辄就播放电影电视剧片段,那些动感十足、色彩艳丽的画面的确能够吸引学生,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但是,这样却会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应该让学生多亲近文本,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去感受作品的魅力。
三、阅读教学的途径
第一,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力求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以课文为例子和凭借,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迁移和延伸到课外阅读,提高语文能力。第二,在抓好课内阅读写作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鼓励学生多读经典名作,多作探究性和创造性的阅读,提倡多角度的、个性化的阅读,除了为高考而读书,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自己的爱好与潜力在更加个性化的相对宽松自由的阅读中发展。反过来,人文素质高了,也是有利于考试拿到好成绩的。多写读书笔记,持之以恒,一直坚持到高考前夕,因为,语文不同于数理化,其结构不是逻辑性、阶梯性的递增,而是潜移默化、循环滚动的,有如水中养鱼,积以时日,方见成效。若能长期保持学生对阅读写作的兴趣,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有了良好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加上得当的做题训练,高考拿到好成绩不是难事。而语文尖子生的高考成绩的突破也在此举。高一学年进行个好探究性阅读。也就是说,从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对学生的阅读范围、角度和思路等方面少干涉,甚至不干涉,即由着学生“性子”选择阅读对象。这种个性兴趣探究性阅读,目的是锤炼学生的自主探究性阅读习惯和方法,为其日后深入地自觉地学习语文锤炼基本功。在这一阶段,特别需要教师有一定的魄力,即要敢于“放手”,敢于放开。当然,说是由着学生“性子”阅读,并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进度,阅读数量等等都要由教师精心策划,最终要求学生形成读书笔记。只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进一步地遵循语文的学与教的基本规律,在语文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阅读教学就能登上一个新的台阶,呈现美好的前景。
四、结语
阅读能力的提升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高中语文教师在不断思考创新性阅读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即使有了阅读的方法,没有阅读量的储备,还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方法的来源是阅读,方法的掌握还是阅读,方法不能替代阅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足量的阅读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鲍慧莉.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阅读教学.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
[2]王世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开放型阅读教学.文学教育(中),2013
高中语文常用知识范文5
关键词:句群 高考试题 衔接与连贯
句群是在语义上有逻辑联系,在语法上有结构关系,在语流中衔接连贯的一群句子的组合,是介于句子和段落之间的,或者说是大于句子、小于段落的语言表达单位。在连贯话语中,句群是相对独立的语义――句法单位,它以一定的方式为组合标志,可以从语流中切分出来。①
1981年《中学语法系统提要》开始把语法教学的范围扩展到句群,80年代以来汉语界对句群的探索迅猛发展,至今仍方兴未艾。有关句群衔接与连贯的高考试题的出现也有十余年,特别是近几年,不论是全国卷还是地方卷,这一题型频频出现,更加引起广泛重视。本文主要结合高考试题和课文,寻找句群的衔接与连贯在形式上的标志,希望有助于中学语文教学。
一、词汇接应
1.运用关联词语
句子和句子之间运用关联词语来组合是很常见的现象。通常有:
(1)并列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成对用的有“一方面……另一方面”、“首先……其次……最后”等;单用的有“也”、“又”、“还有”、“否则”、“与此同时”、“另外”等。例1: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②(高中语文第三册――16《短文两篇・我为什么而活着》)用“首先、其次、最后”关联,并列关系鲜明清楚,条理清晰地表达出作者“寻求爱情”的原因。
(2)承接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于是、便、接着、然后、后来、终于、最后”等。例2:其中的一个就是她;但是我不认识。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才有人指着一个学生告诉我,说:这就是刘和珍。(高中语文第三册――9《记念刘和珍君》)“直到后来”承接上句,前后连贯,说明鲁迅与刘和珍的认识过程。
(3)选择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成对用的有“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单用的有“还是”、“要不”、“或者”。 例3:天鹅悠闲自在、无拘无束,它时而在水上遨游,时而到岸旁嬉戏,时而沿着水边,藏到灯芯草丛中,时而离开它的幽居,回到有人的地方,享受着与人相处的乐趣。(2005年高考语文试题全国卷第一大题第4小题)用4个“时而”贯穿前后,丰富地展现了天鹅多姿多彩的生活习性,生动形象。
(4)递进关系:这类句组的后句之前常用“更加、甚至、特别、特别是、至少、况且、而且、并且、更、尤其”关联。不能用成对的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也不能单用“不但、不仅”。例4: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高中语文第三册――9《记念刘和珍君》)前后用“况且”连接,层层递进,论证愈加有力,作者所要表达的悲愤之情也得到步步推进,层层升华。
(5)转折关系:这类句组中间常用“但是、而、然而、可是、虽则、只是、而况、却、否则、相反、不、不过”等关联,有时也用成对的关联词“一方面……另一方面”、“这就是说……而不是说”等。例5:这是一个古老的小城,面积不过八十公顷,人口不过二十万,却有着千年的沧桑历史。(200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II第六大题第18小题)先说这个古老的小城面积小,人口少,接着笔锋一转,用一个表示转折的“却”字突出其历史悠久。欲扬先抑,用“却”衔接,前后连贯,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赞颂之情。
(6)因果关系:这类句组常在后一句前或句中用“所以、因此、因为、就因为、原因是、就是因为、正因为这样”等关联。例6: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高中语文第四册――2《项链》)先摆出结果,再用“因为”说明原因,表达自然,层次清晰,引人入胜。
(7)假设关系:常用的关联词语有“那、那末、假若、假使、倘若、如果、就”等,不用“如果……那末”等成对关联词。例7: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譬如从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2005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第六大题第22小题)先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譬如”举例来说,证明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2.运用指代词语
常见的是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由于语篇的最后体现形式是线性的,所指在多数情况下出现在指称词之前,有时也可出现在其后,前者为回指,后者为下指。例8:咱们画图,有时候为的实用。编篡关于动物植物的书籍,要让读者明白动物植物外面的形态跟内部的构造,就得画动物植物的图。修建一所房屋或者布置一个花园,要让住在别地的朋友知道房屋花园是怎么个光景,就得画关于这所房屋这个花园的图。这类的图,绘画的动机都在实用。(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试题第六大题第22小题)第一句是中心句;后面两句各举一例说明实用类画图;最后用指代词语“这类”回指,小结前两句。例5中的指示代词“这”下指后文所要叙述的“小城”。
3.运用时间词语
通常是用时间名词、时间副词和表示时点或时段的名词性词组。例9: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高中语文第三册――9《记念刘和珍君》)前后用时间副词“此后”衔接,表明事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展,作者的悲愤之情也随之愈加强烈。
4.运用处所词语
运用处所词语组合句群,在记叙文,特别是游记中很常见。通常是用处所名词,也常常表示处所的方位短语、名词性短语或介词短语。例10:吃完早饭后,继续南下,就进入喀什河和巩乃斯河的草原带和森林带。在北坡五花甸草原上,你可以看见新疆细毛羊群和奔驰的伊犁马群。在南坡,带状分布的原始云杉林海连绵不断,棵棵巨杉像一把把利剑,直插云天。(2003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六大题第23小题)分别用“北坡”和“南坡”这两个处所词引出对上文“草原带”和“森林带”的介绍,层次清晰,前后照应。
5.运用数量词语
运用数词、数量词来组合的句群,组成句群的几个句子之间常为并列或总分关系。例11:我在我的《略论语言形式美》里,指出语言形式美有三种:第一是整齐的美;第二是抑扬的美;第三是回环的美。(高中语文第六册――5《语言与文学》)先总说,再用三个序数词分述,层次鲜明,一目了然,构成一个完整的总分句群。
6.运用词义之间的关系
词汇在意义上有各种关系(同义、反义、上下位义等),运用这些词语来衔接句群。这种衔接看似属于意义手段,实际上还是可以归属形式手段。因为任何语言单位都是意义和形式的统一体,任何手段都既是表达一定意义的形式,又都是通过一定形式表达的意义。既然如此,我们希望寻找形式上的显而易见的标志是可行的。如:
同义关系:例12: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得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妈妈,你为什么哭呀?”(高中语文第三册――12《泪珠与珍珠》)上句用“掉眼泪”,下句换用“哭”,表达相同语义,衔接自然。
反义关系:例13:18岁的青年,大概只有憧憬;80岁的老人,多半只剩回忆。(高中语文第五册――2《人是什么》)上下两句分别用“青年”与“老人”这一对有相反意义的词语,对比强烈鲜明,给读者以震撼,发人深思。
上下位义关系:例14:其时已是20世纪初年,欧美的艺术家正在酝酿着新世纪的突破。罗丹正在他的工作室里雕塑,雷诺阿、德加、塞尚已处于创作晚期,马奈早就展出过他的《草地上的午餐》。(高中语文第三册――11《道士塔》)先总说再举例论证,第一句的“欧美的艺术家”包括后文的罗丹等人,点面结合,论证充分。
整体与局部关系:例15: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从几座坍弛的来看,塔心竖一木桩,四周以黄泥塑成,基座垒以青砖。(高中语文第三册――11《道士塔》)先描写整体的“塔”,然后镜头推近,对准局部,分述“塔心”、“基座”。既给人整体印象,又让人体会到局部的细节。
7.运用词汇重复
在我们研究的高考试题中,这种衔接手段出现的频率最高。可能主要是由于这种方式最简单直观、清晰明了、显而易见,毕竟考生只是高三的学生。例10中第一句有“草原带和森林带”,下句紧接着就重复“草原”一词,衔接紧密,考生也比较容易一眼看出,作出判断。
二、运用特定的句式
有些句组运用一些句法手段,如偶句、排句、问答、省略等来组合。例3中用四个“时而”构成排比,形式整齐,一泻而出,生动地展现了天鹅的灵活。例16: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高中语文第三册――9《记念刘和珍君》)运用对偶句式,“惨象”对“流言”,“目不忍视”对“耳不忍闻”。形式整齐,对照鲜明,强烈地抒发出作者不忍目视、不忍耳闻的悲愤之情。
在目前的高考试题中,不论是排序题还是选句填空题,考查的都是句群的衔接与连贯知识。在解答这类试题时,我们认为首先应该通读文句,了解大意,找出话题。明确的中心意思,是构成句群的前提。抓住中心,是我们解题的前提。其次要理清思路,辨别层次。按照句群的功能,可以把句群分为记叙句群、描写句群、说明句群、议论句群等。不同的句群,其顺序结构也不相同。描写句群,多采用时间、空间顺序;叙述句群,多采用总分、并列、时间顺序;说明句群,多采用总分、空间、时间、主次、因果顺序;议论句群多采用总分、分总、并列、递进顺序。把握这些常见结构顺序,有助于理清杂乱句序。然后寻找文中的标志性衔接手段,在形式上和意义上相连贯照应。最后统读,全盘统读,逐句推敲,如有不当,再行调整。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可以适当融入相关知识。比如在讲解课文时,多让学生关注课文中句子之间的衔接手段,也可以挑出其中的一些重点分析,辅以相关练习,提高学生对这些形式手段的“敏感度”。
句群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与许多相关学科的兴起和发展息息相关,如语用学、语境学、话语语言学、计算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研究句群,对语言科学、发展逻辑、文学和作文法等都有直接意义。目前,国内外语言学家都很关注这一学科的发展,并且投入了大量的精力逐步进行深入地研究。我们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注释:
①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句群》,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18页。
②本文中涉及的课文用例均引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高中语文教材,2004年版.
参考文献:
[1]吴为章,田小琳.汉语句群[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2]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3]刘哲.论话语的衔接手段与话语的连贯及语义分层[J].外语学院学报,1994,(3).
[4]黎泽渝.从句群说到语法的综合性教学.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5]陈倩.句组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5).
[6]郭二唐.如何调整紊乱句序.太原教育学院学报,1999,(3).
高中语文常用知识范文6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36-0013-01
在我国教育教学中,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其改革的重要目的就是构建有效课堂,而何为有效课堂,如何构建有效课堂?也成为了广大高中语文教师孜孜不倦探索的一个问题。有效课堂就是指教师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做到课前、课上、课后各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方法,达成准确、深刻、有思考的教学目的,并给学生带来愉悦、轻松、平等的课堂体验。
一、转变观念,灵活教学,寓教于乐
语文教育作为学生学习及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最常用到的基础教育,是非常重要且不容忽视的。在语文教学中,学习资源和供学生实践的机会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所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从思想观念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注重提升学生的表达、沟通、理解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日的教学实践中灵活教学,不拘于书本和考试,引导学生理解课本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人生观念。
例如,在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时,一句“满地黄花堆积”,首先,可以让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哪个季节会落得满地黄花,那个季节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以此来把握词人创作此词的内心情感。其次,可以截取“黄花”一词,以四君子中梅兰竹菊并列齐名的内涵,延伸、拓展四君子的起源,咏颂四君子的诗篇及其各自表示的含义。再次,还可以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激发他们思考。如:《台》的歌词中,作者通过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或者引导学生思考张艺谋的古装大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利用满城的这一突出的艺术效果想要表达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和情感,再结合《声声慢》的词,让学生思考在文学创作中可以被赋予哪些思想情感。
二、制定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寓教于学
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想要更准确、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就要提前制定教学目标。准确的教学目标是保障所有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而制定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首先要深刻把握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的宏观教学目标,只有把握了宏观教学目标,才能在宏观目标的范围内,结合各单元各个文章的知识点,进行有序分摊。当前的高中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小的教学单元都把几篇同类文体的课文有机、科学地编排在一起,所以每个单元均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而每篇课文的编选方式和习题设计也都是为实现单元教学目标而服务的。正是由于高中语文的课本基础知识、单元内容的编排、诗词文言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各自有序,这就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例如,同是表达人物情感的高中语文必修五中的三篇文言文,表达手法不同,但都真挚动人。《项脊轩志》善于撷取日常琐事,通过细节描写来抒情言志,表达家人、手足之情;《逍遥游》(节选)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抒发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陈情表》中,作者运用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文字抒发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三种抒情手法各有不同,但都让读者感触颇深。
又如,在必修一的第三单元中,《想北平》是作者老舍因思念自己故乡所作,文章用衬托手法从平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小事入手,书写自己强烈的对于家乡北平的主观感受,读者可以从作者朴实平凡、京味儿浓烈的措辞中感受到他的思乡心切;《我心归去》同样表达了作者刻骨铭心的家园之思,却运用富有哲理的语言款款道来,读之让人心生感叹;《乡土情结》中大量引用古诗词,不仅显示了作者丰富的文学底蕴,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而且使得文章情感更加生动、真挚。由此可见,教师应在学生研究性自主学习的热潮下,支持学生自主分析文章表达方式的差异所造成的表达效果的区别,而理解课文内容的相似性编排,也有利于学生真正学得牢靠,记得准确。
三、注重课堂氛围,寓教于活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切不可要求学生枯燥地读课文,划生字,分析段落,解答课后问题,也不能单纯用多媒体讲解知识点,否则,就会让学生陷入僵硬、死板、毫无活力的学习氛围中。有效的课堂不仅应该做到教师有效地教,也要做到学生有效地学。例如,教《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可以利用历史上中国国土被法西斯侵占,国人被列强残忍杀害的历史知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他们更真切地体会刘和珍作为爱国青年殒身为国的悲壮之情。
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人的思维处于活跃、敏感的最佳状态时才能学好新知识,面对新的挑战。因此,想要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新知识,就必须营造好的课堂氛围。好的课堂氛围应是轻松、愉快、有序的,能促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充满激情地讲课,鼓励学生面对困难积极克服并努力跟上教师的思维。其次,教师应适度幽默,只有幽默风趣、引人入胜的讲解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水准、性格、知识面等情况设定独特的讲解形式,如选择声音条件适合文章情感需要的学生进行朗读,或分角色朗读,或教师自身以情景再现的方式为学生表现动人的情感。例如,教学《致橡树》时,就可以选择一名男生、一名女生分别朗读,让学生切身体会在旧社会里,一位新时代的女性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男女平等的自由之情。
四、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寓教于练
在当今以研究性自主学习为主的教育氛围下,教师不应该只是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应该发挥其引导作用,积极、客观地引导学生在课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例如,在教学《祖国山川颂》时,可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去过的山川景点,或自己身边的优美风景,让学生自主讨论,说出喜欢山川风光的原因及不喜欢的原因,刺激学生思考,也可分小组进行研究讨论。自主研究可以锻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的能力,以自己独特的观点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解决分歧能力等。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将来走入社会所必需的综合能力,也促进了作为母语教育、人文教育基础的语文教学。
总之,在现代高中语文的教学任务中,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转变旧时填鸭式教学为现代适应研究性自主学习的教学观念,制定好明确、有序的教学目标,灵活运用身边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最真切地体会文章情感,并结合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达到语文教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严洁英.如何构建高中语文有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4,2(42):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