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策略
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必须真正的意识到创新意识对学生的重要性,了解创新意识的含义,努力的改变自己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对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强化,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才会真正的有计划,有目的,确保创新意识培养的有效性。
一、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培养原则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真正的体现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这包含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的一些学习和活动以及实际的生活实践。而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而言,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渠道,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必须遵守下面的几项原则。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动力,老师在小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必须将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只有学生真正的产生了兴趣,才会更加愿意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其创新意识才会有明显的提高。
(二)产生质疑。
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时候,应该有意识和目的的进行一些疑问的设置,重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只有学生产生了质疑,那么其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有明显的提高,其思维的积极性也会提高。只有有了质疑和疑问,学生才会更加愿意去深思,才会真正的进行创新。
(三)启发思考。
思考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和启发性都比较强的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更加容易投入到思考中去,通过思考,学生才会更加容易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措施进行问题的解决,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四)培养动手能力。
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应该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比如说在讲到圆的时候,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来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通过动手,学生的思维也会被激活,进行探究的兴趣也会有明显的提高。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必须重视其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增强创新意识的方法
(一)创设相关情境。
在小学数学中,想要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便有必要将情境教学的方法运用进来,进行数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方面的意识。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可以鼓励学生说出更多的解题思路,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的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是非常有利的,学生的想象空间也会得到一定的拓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境的创设,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情境创设的时候,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教学的内容进行,在提高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同时提高其创新方面的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以往,小学数学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过度的重视知识的传授,一般情况下都是老师讲课,学生被动的听课,学生的思维往往都是跟着老师走,自己的主动性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老师必须真正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的时候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给学生机会让其独立的进行问题的思考,这样其创新意识才会提高。
(三)发挥学生想象力。
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应该将学生的想象力真正的发挥出来,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办法比较多,比如说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设计一些趣味性比较强的问题;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等等。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和其思维创新能力有着直接关系的,所以,老师在进行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必须认识到想象力的重要性,并将其积极作用发挥出来。
三、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中出现的问题和相关事项
(一)抓住灵感。
在进行小学数学学习的时候,每一个学生的思维习惯以及思维方式都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但是在进行创新意识培养的时候,必须重视瞬间产生的灵感,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后续的思考和研究,从而提高自己创新方面的意识。
(二)改革教学方法。
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某一类的题型,会经常将一些固定的思路和解题公式传授给学生,这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变革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突破,改变以往固有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的时候应该更加的开放,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三)提升自信心。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都不够自信,不愿意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说出来,怕老师或者同学笑话自己。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能够进行问题的思考和发现,却不愿意进行问题的表达,这就导致了学生研究问题不够深入,自身的创新意识也没有很好的被发掘出来,这对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是非常不利的,所以,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重视氛围的营造,将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更好的调动起来,给学生更多的鼓励,这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是有一定帮助的。
四、结语
对于学生而言,其创新意识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必须认识到创新意识对学生将来发展的重要性,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行一定的引导,鼓励其更好的进行创新。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老师还应该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采取正确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刘福艳.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中国校外教育,2013(34)
[2]朱晓燕.重视引导启发,激励创新意识――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教学方式变革[J].小学时代(教师),2010(03)
[3]杨祝玲.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华章,2014(12)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2
一、要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人的智慧能动性的最高表现,也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这一学科时,要怎样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建议:语文教师要创设创新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小学生思考,要鼓励小学生勤奋思考、敢于质疑、大胆发言,要让创新真正地走进课堂,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小学生,善待小学生,要和小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小学生心中没有顾虑,变得勇敢、活跃,才能让小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二、增强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增强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实就是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且能够主动地去学习语文,了解语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创设丰富的、新颖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要提高小学生对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兴趣,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才能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对学习语文学科的积极性。当然,小学生对事物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不是说有就有,说激发就能够激发出来的,就算激发出来了,依照小学生的性格特征,相信也会很快消失。那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身为语文教师就要想办法了,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尽一切努力维持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所以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需要用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亲切的教学态度,新颖的教学方式,开放的教学模式等等,来抓住学生的眼球和思维,以保证能够维持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扩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要重视一题多解,要诱发小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思考问题,并引导小学生大胆地尝试,这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意识。语文不是一门单单局限于课本的内容,现实的生活是与语文息息相关的,所以我们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去学以致用,去练习当前的实际的生活,这才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学以致用是指学生能够将在课堂当中学到的知识内容应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扩展学生的思维,可以帮助小学生能够灵活地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在语文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如果学生能够在实际的生活当中灵活地应用课堂知识,那么就说明我们的教学目标实现了,我们的教学成功了。
四、勇于探索,是学好语文学科的重要条件
勇于探索,是学好语文学科的重要条件。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赋予小学的语文课堂一层神秘和有趣的面纱,让学生更有兴趣主动揭开这层面纱去探索,去发现。所以,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对学生多提问题,多问几次:为什么这么做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对一个新的知识内容要进行巧妙的设疑,做铺垫,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去发现,去思考,学生自己也就会在心里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做呢?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这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能够自己解决问题。这样做可以让语文知识更加深刻和牢固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加强学生学习的意识和动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3
一、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小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创新教育能使小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改善,从而起到提高其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效果。
2.有利于小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的本质是新,是独特,是与众不同。因此,创新是与个性的发展相辅相成的。实际上,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就是其个性发展的过程。
(二)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1.有利于我们树立新的人才观。创新教育所倡导的全新人才观主要包含下列内容:第一,人才的非标准化。因此,我们学校在培养人才时,就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第二,几乎人人都有创新潜力和创造能力。随着科学、有效的教育、训练活动使这种潜力发挥出来,浮出水面,得到发展,有的人甚至成长为创新型高级人才。
2.有利于我们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许多方面是相悖的。大力开展创新教育,有利于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3.有利于学校教育条件及各种硬件设施的改善。
4.有利于学校形成自己的良好风格、特点,构筑良好的校园文化。
(三)有利于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学生,更具鲜明的时代特征,更加适合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我们的学校为祖国各项事业源源不断地、适时地输送具备上述创新三要素的合格人才,各项事业自然会健康发展,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
二、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的对策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基地,实施创新教育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打基础,应大力提倡和开展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积极鼓励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新型人才的涌现,为知识经济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根据当前小学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要真正使创新教育成为小学教育的主流,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_一)转变教育观念,奠定思想基础
转变以继承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树立着重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重视综合实践训练,培养学生利用多门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各展所能,并充分挖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转变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树立新的学生主体观、人才观、全面发展观。培B创新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创造性劳动奠定良好的基础,当然这并非否定教师的作用,反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应真正成为“导师”。
(二)培养具有研究素养的教育型小学教师是小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
经过改革开放后30多年尤其是新世纪以来的教育大发展。我国已经从一个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一个人口资源大国。因此,培养具有研究素养的教育型小学教师是符合国家教师发展目标导向的,是顺应小学教育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潮流的,也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所在。
(三)构建灵活多样,互相协调,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发挥作用体现价值的小学教育管理体制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4
>> 浅析小学美术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试论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 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 浅析美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课改美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职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高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政治 >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社会文明的进步,让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大大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一个学科的教学任务。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更能够让小学生获得更多的创作灵感。教学的创新,要求教师利用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以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题,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创新能力;方法;研究
创新,会促进人类的进步。在教学活动中开展创新教学,会让教学质量得到提高。21世界,是人类智慧与意识水平提高的新际元。更多的人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创新元素,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小学美术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小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学科。在美术教学中,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让教学水平大幅度上升。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小学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是小学美术教学发展的必然。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还不乐观。下面,我们就来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分析:
1.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不足
教师开展创新教学,意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才能让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但仍然有一部分教师的创新教学思想意识不足。这些教师没有认识到创新教学的积极作用,认为只要讲解完教材中的内容,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培养与提高,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教师没有认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让创新化的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实施存在困难。
2.小学美术教学内容局限性大
加强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对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进行扩展。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是如此,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去接触美术资源,才能促进小学生思维开放性的提高。小学生一直学习课本上的知识,那么他们的想象基础也只有课本中的内容。目前,很少有教师自主自愿地进行美术教学内容的扩展,给小学生提供主题相关的课外内容,这对于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来讲是极为不利的。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教师利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具体建议性方法如下:
1.激发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让学生具有好奇心与求知欲,才能促进学生融入到美术学习过程中。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成长阶段,他们很容易对未知的事物产生探究与学习的兴趣,更乐于刨根问底,积极地对事物进行思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去发现美术学习中的奇异因素,从而调动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兴趣激发的方法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小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主体。
比如在讲解《万花筒》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在小学生面前自己玩一玩万花筒,并且夸张的表情与言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看到教师的反应,也会很想看一看万花筒。利用小学生的热情,教师先向小学生展示几张万花筒的美术作品,让小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去认识万花筒中的世界,再让学生去观察真实的万花筒。在这样的课堂中,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得到提高,也会在实践观察中找到更多创新的美术作品创作灵感,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2.开展丰富的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让小学生成为美术知识的发现者与探究者,对于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小学生都渴望自己成为美术知识的征服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能力上的提高。教师需要从小学生的美术学习需求入手,开展一些有利于小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课堂活动,给小学生创造创新意识提高的机会。
比如在学习《纸片插接》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小学生们准备一些插接可用的各个形状的卡片,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创造自己的作品。教师先为小学生展示几样自己做出的不太理想的作品,让学生找到自信心,本着超越教师的目标进行大胆创新。在动手实践中,小学生会意识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也会在快乐心情的引导下想到各种好的创作点子,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3.应用激励式评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激励性的评价,往往会给小学生更多的正能量,让小学生具有美术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应当被更多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利用正面的语言、饱满的情感以及科学的方式对小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肯定,赞扬小学生,从而让小学生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每一个小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成为教师鼓励的对象。无论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都渴望得到教师的重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小学生鼓励,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创造出更好的作品。
比如在讲解《漂亮的花边》的时候,教师先让小学生们进行自主创新,在绘画完成之后,引导小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对于自主完成作品的小学生,教师都要给予肯定,例如可以从花边的样式以及颜色搭配方法上给予赞扬,让小学生意识到创造的美好,从而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深入发展与人类教育观念不断更新的今天,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小学美术教学,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形成,个人价值观的规范有着重要的作用。端正教学思想,利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是促进小学美术教学进步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李承辉.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初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06)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创新意识;数学;核心素养;数学教学;提升策略
创新意识的提升从学生个人层面看其意义在于促进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核心素养,培养灵活多向的思维、求真尚美的数学精神以及热情积极的生活态度。从社会层面看其意义在于数学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现代中小学教学中,数学创新意识是对被应试“绑架”了的思维的解放。它不仅是对数学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更是人们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实践中都会用到的思维武器。
一、中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基本内涵及其提升基础
1.创新意识的基本内涵创造力、创新意识是不同范畴的概念,两者不可混为一谈。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要求和规划自己的发展的精神态势[1],是一种内在的思维,属于心理品质的范畴;而创造力则是指人们在问题情境中,不墨守成规,灵活运用知识经验,开展能动的思维活动,产生某种具有价值的新产品的能力,属于能力的范畴。由于中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有局限性,要求其在数学科学领域探索或得出新的成果、解决新问题是不切实际的。中小学生的数学创造力,主要指能用新的思维解决当前问题或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渗透于各个学科,在数学领域中其特指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方法和规律,但又不局限于规则进行探究思考,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致力于创造出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思维方式。另外,创新意识和数学核心素养也是一种交叉的关系。数学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建立在其他基本素养之上综合性更强的素养。它不仅仅在数学核心素养中占有一席之地,文化的传承与选择、科技的改革发展、人类进步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它。数学核心素养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其各部分都得到合理发展才能起到理想的实际效用,不然就会造成木桶效应。简言之,数学创新意识广泛存在,并在数学核心素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数学核心素养也有许多子结构,数学创新意识就是其中之一。2.创新意识的提升基础(1)以综合素养为知识技能基础。数学创新意识的提升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它需要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运算能力等思维能力做支撑;同时,它也需要一定的学科知识技能做基础。例如,在小学数学“三角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入手,通过“裁剪”和“拼接”的转化思想来推出结论。推导求证这类知识点迁移的过程,于学生而言就是再发现的过程,是发展创造意识的契机,但是若没有几何直观、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等核心素养与基本的算数几何知识做基础,教学都难以开展,更别说发展创新意识了。(2)以兴趣动机为情感基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理解)、好(喜爱)、乐(兴趣)是学习的三种境界,而创新意识往往只有在“乐”这个境界中才能充分发展。兴趣是与学生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无形的心理动力,能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促使学习者进行深度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意识的立锥之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种基本需要———想让自己是一名发明者、创新者、思考者。这种心理在小学生的心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教学必须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否则,它就会因逐渐失去兴趣和激情而消失。”[2]传统教育中,兴趣和动机通常是可有可无的配角,如今已逐渐转型成为教育舞台上的主角之一,是创新意识培养中的情感基础。(3)以学校社会为环境基础。人在接触不同的事物时会觉得耳目一新,思维会更加活跃,没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和因循守旧的教学模式是对创新意识的抑制。学校应当充分挖掘校园文化的多元性,适时更新教育环境(例如灵活多变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起着促发的作用,激发他们创造的欲望。
二、中小学数学创新意识的影响因素及其提升条件
1.创新意识的影响因素(1)依赖思维。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源丰富便捷,但是对资源的过度使用则会让思想产生惰性,形成思维依赖。首先是对教师、教材的依赖。笔者曾碰到过这样的情况:课堂上教师让一位学生做他没学过的知识点的练习题被拒绝,理由是“没有学过,所以我不会”。学生没有主动思考探究的动机,遇到这种陌生情况,就给自己找了个似乎合理的台阶,“将来老师会教的,到那时我就会做了”,这其实是对教学的一种依赖。其次是对教辅和互联网的依赖。遇到问题就条件反射似的四处查资料,以期找到现成的答案,这种依赖思维会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弗莱登塔尔说过“数学是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需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我们也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也就是在创造数学中学习数学。”[3]依赖思维对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道隐形的屏障,阻碍了学生进行创造探究的脚步,教育者应当把握好学生独立思考和寻求帮助的平衡关系,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摆脱依赖的习惯。(2)定势思维。定势思维是指以熟悉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4]数学问题是变化莫测的,当情境发生改变,定势思维就会带来消极影响,它阻碍主体跳出原有思维模式用创造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创新意识也随之被扼杀。(3)直觉顿悟思维。直觉思维指停止对一个问题的思考去做其他事,一段时间之后忽然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际上是产生了顿悟。它与创新意识和定势思维都有联系,如果说定势思维对于顿悟起抑制作用,那么创新意识就起着催化作用。离开原有情景,换个角度分析线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成功解决问题的经验会强化学习者对于创新意识的把握和运用,二者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过程。2.创新意识的提升条件(1)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在应试教育的“指挥”下,数学往往以公式和抽象的定理呈现给学习者,愈加功利化的数学给人以枯燥乏味之感,失去了应有的活力。学生在数学面前往往是被动的,思维中创新的火花无法得到释放,因此,数学情感的培养对于创新意识的提升至关重要。首先是要领悟数学价值。数学模型具有极大的数学价值,它是对实体事物的高度抽象概括,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蕴含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对数学价值的领悟和认同还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良好情感和兴趣。其次是让学生充分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在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对成败进行合理归因,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及时反馈。再次是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设置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利用生活现象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同时也让他们看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注重对公式原理的推导,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追本溯源,真正让学生经历“建模”过程,体验数学之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5]最后,在教学中不应当将数学局限于“数学”之内,而应利用学科之间横向联系,促进知识迁移,激起对其他学科兴趣的泛化。(2)强化教师的培养意识。教师首先应当创新观念、能力和人格。创新离不开模仿但也绝非全盘照搬,模仿是中小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可以用自己的创新成果来激励学生,起到外部强化和榜样作用。其次要有正确的学生观,要相信不管是数学大师还是小学生,他们身上都有创造的潜力,并且有创造的欲望。学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由微而至著的生长过程,任何思想都有可能迸发出独特的创造灵感,因此教育者应当做好旨在提升学生创新意识的准备,并在教学中抓住培养学生创造意识的契机。(3)营造创造性的环境氛围。环境有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是教育可利用的隐性资源。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自由平等的课堂氛围,摆脱教师与分数的权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塑造主动思考的创造意识。其次,数学教育应当利用好生活中的资源,开展趣味数学竞赛或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等实践活动。应用是学生进行创造最主要的动机,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实际创新中提升创新意识尤为重要。最后,要把这种思想传达给每一位家长,让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家庭中也得到重视,发挥教育合力的作用。
三、中小学数学创新意识提升的策略
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儿童生来就有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恰到好处的教学过程对儿童创新意识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课堂中的基本策略表现为通过独立思考(生长)讨论交流(发展)教师引导(提升)实践应用(巩固),以提升创新意识。这条主线看似易把握,若要真正使其发挥提升创新意识的作用,还需要更加具体的策略的配合。1.给学习留“余地”中小学生数学课业负担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生的主体地位受到重视,并强调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给学生学习留“余地”,一是“时间余地”。传统的教学不仅是满堂灌,拖堂占用自习课等现象还很普遍,学生连做作业的时间都不够,又谈何发展创新意识。这里所说的“时间余地”并非指拿出时间来给学生休闲娱乐,而是通过积极思维,帮助学生跳出数学,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超越一般的角度来思考数学。留出一定的时间来放手让学生进行创造性探索,个性化地解决问题。二是“思维余地”。教学要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着眼于最近发展区,给学生提供带有一定难度的内容,鼓励学生深入思考,发展潜力。在基本知识和练习之余,还应该让学生尝试解决层次更深、综合程度更高的问题。思维具有独特性,在最近发展区内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习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是“个性余地”。生活中的数学是见仁见智的,许多答案并不一定就是最佳方案,课本中的数学虽有着标准答案,却也有着无穷的解题思路。教学中武断地否定与标准答案不符的思考无疑是对创新意识的扼杀,教学要留给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在个性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意识。2.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人们对没有把握的事物总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学习也不例外。要克服这种心理上的恐惧,首先是要正视失败,犯错误是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同样是有价值的学习经验,错误越多并不代表能力越差。正如爱迪生所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恰恰许多灵感和顿悟都是在尝试错误中产生的。其次是克服对评价的恐惧,这是他们害怕表达自己观点的原因之一。在集体学习中,当情境模糊,抑或对自己的客观判断把握性不是很大时,学生通常为了逃避消极评价而不自觉地选择从众。教师可以通过灵活的教学问题,利用头脑风暴法减轻群体压力给学生造成的心理恐惧感(例如秤有哪些用途、测算圆形花坛的周围扇形座椅的面积、如何统计期末考试成绩等)。可以以班或者小组为单位进行,先向学生介绍这种方法的特点,再鼓励他们开阔思路,集思广益,说出自己所想到的一切线索和想法,不论正确与否。头脑风暴是一种有针对性地提升创新意识的方法,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灵感,它的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反馈的延迟性,即非即时评价性,对于提出的观点不能立即作出评价,要将讨论的目的定位在尽可能多的思考和观点,而不是观点的有效性和正确性。评价的延迟可以克服学生对评价的顾虑,“不计后果”地进行自由思考,有意识地生产出创造性思维产品。二是评价的积极性。众多的创新结果中,肯定有巧妙的也有笨拙的,不论水平高低都不宜做消极评价,应当看到每种思维积极的一面,热情地赞扬学生的创造性工作,激励学生今后充分利用创新意识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全员性。教育不止为了学生的发展,更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轮流发言、无记名默写或者两两讨论法等都是很好的办法。要发展想象力,首要措施就是缓解压力,转变教育观念,从绝对的应试中走出来。现如今小学减去了升学压力,初中知识的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是高考大纲不动,应试就依旧是中学教学的指挥棒。教师在升学率的压力之下,对课堂和学生的控制性增强,教学行为表现为对特定目的的追求,对于课本中的定理公式背诵多于理解、固定情境应用多于创造性应用。无形当中就将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这种控制性的管理氛围压抑了学生的想象力,将创造意识也扼杀在摇篮当中。其次是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实验观察、类比模拟、发散求异、多方联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提升创新意识。4.进行非常规性思维训练非常规性思维是突破定势的重要途径(如逆向思维、证伪思维、发散思维及转化思维等,也包括对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归纳思维等常规性思维进行协调的新颖独特的组合),这类思维往往是引导人另辟蹊径、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钥匙。数学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对数学史上思想成果的学习来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再发现”,创新意识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渗透于创造性思维活动中逐渐累积而成的。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维角度,教会他们在各种思维中灵活转换,对他们创造性思维的锤炼有独特的作用。总之,数学核心素养中创新意识的提升是教学的基本任务,每个人都具有发展潜力,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情感的基础上教他们学会思考,积极实践,开阔思路。力求培养个性化思维,让创造成为一种习惯,让数学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得到提升,成为每个人都具有的基本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创新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49.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上)[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57.
[3]弗莱登塔尔.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M].陈昌平,唐瑞芬,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1):3.
[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59.
[5]顾亚龙.以文化人:小学数学文化的育人视界[J].星教师,2016(2):9-27.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129-01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的基础,语文学习得如何决定着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及理解程度,可见语文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即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开始注重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思维,最终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那么,教师应该怎样构建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呢?
一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小学语文创新性教育理念的基础,创新教育需要改变以往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老师占据着主导地位,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们虽然可以很好地掌握基础知识,但却不能使学生们的思维空间得到开发,也不能使其创新意识得到延伸,最终使学生都变成了“书呆子”。因此,开展民主教学,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前提,师生关系相处融洽,学生们就会积极地学习知识,从而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
二 挖掘出教材中的空白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没有兴趣也就没有思维,兴趣与情感也是相伴相随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勾起学生们的好奇心,打开他们的情感闸门,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想学语文、爱学语文,最终激发其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本原文的基础上,挖掘教材中的空白内容,并提出课文中未提到的延伸性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还能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 探究领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探究学习需要教师根据学生所学的内容,精巧地设计问题,使学生可以在阅读中学到知识、发现问题及找到解决办法。另外,借助多媒体,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们的探究积极性,从而调动起学生们学习语文的主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点拨和阅读,唤起他们的记忆表象。当学生们神思飞跃、情感激荡时,请其讲演或运用多媒体再次调动学生的直觉思维,从而使语文教材中的人物生动活泼,景物也逼真如画。这样对处于不同水平的学生而言具有不同的教学意义。对于优生来说,可以鼓励他们挖掘自身潜能,打破常规,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优生提高的过程,既可以鼓励中、差生再学习,又可以推动他们再进步,从而使学生们从中得到艺术的享受,更加热爱语言文字。
四 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其创新思维
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就是从没有疑问到有疑问,再从有疑问到没有疑问的过程,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就存在着创造。质疑并不一定表示每次都对问题存在创新性见解,或是可以将问题进行创新性解决,虽然如此,但它仍然是最有机会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发现并提出问题需要一个训练、培养的过程。小学生是一个爱问问题的群体,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会根据自身的经历,针对遇到的问题,寻找独立的见解,甚至大胆提出问题。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并给予指导。如果学生的观点与教师的思想不一致,教师也不应扼杀学生的独特思维,以免学生的创新思维受阻;如果教师对于学生的想法给予鼓励及肯定,学生就会从中获得自信,从而激发起自身的创新性思维。
五 重视语文课堂活动的创新
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语文课堂活动,营造出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如投影仪、多媒体等,利用声音及画面对学生产生的感知、产生的强烈冲击,增强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强化记忆,从而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课文的内在意义。另外,教师还应抓住课堂上或课下的有利时机,适时地向学生们讲述学习语文在平时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运用,使学生对学习语文可以持有正确的态度。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现实意义以及社会价值,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质量就会得以提高。
六 结束语
教育教学的改革,促使教师要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汲取经验,总结教训,运用现代化教学模式,构建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思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要求,创造性地选择并重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并且培养、鼓励他们用其自身的创造性思维模式解决学习及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其了解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并真正地爱上语文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小学语文的创新教育思路。
参考文献
[1]胡开皎.试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创新思路[J].教育教学论坛,2012(22):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