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的核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信息化的核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范文1

关键词:信息化 烟草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57-03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竞争激烈日益加剧,重视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与创造,是企业得以在国际大市场中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与此同时,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给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的气息,本文从信息化与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1 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与特点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和占领市场的最根本竞争元素, 一切经营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应基于竞争力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能够实现企业通过业务达到比自身竞争对手相对来说较高的水平。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进入所属行业市场竞争的基本条件,它不是作为单个的技术能力或者相关的技术而存在的,是企业内部所拥有的一系列的能够互补的知识与技能的结合。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通过与企业的竞争对手进行比较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它具体的存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中。

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有:明显的用户价值;不局限在企业的某一领域或者部门,具有发散作用,能够给企业带来诸多的商机;是企业特有的,具有独特性与不可交易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的综合体是可变的,其价值也具有可变性。

1.2 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由于所处行业的区别,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上不同的企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企业应从自身所处的行业及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自身的企业核心力的构成要素。烟草企业也不例外。

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通常被分为两个部分:(1)运行能力;(2)制度能力。运行能力指的是可以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以不同形式存在的能力;制度能力指的是企业从事核心经营活动的范围,与企业的成本效率联系密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常构成因素有企业战略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企业的市场经营能力及企业的组织协调能力。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其行业所具有的特点来看,主要表现在市场经营能力、物流配送能力、内外部服务能力、品牌培育能力以及资产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

2 烟草企业信息化现状

烟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战略指引下,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平台、统一数据、统一网络”,逐步实现数据集成、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数字烟草建设,有力支撑了“卷烟上水平”。

随着行业改革与发展的不断深入,烟草企业信息化快速发展,成效显著。(1)编制了《数字烟草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要求,确定了行业信息化要切实抓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管理决策三大应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并通过推进行业重点工程项目加以落实,行业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2)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建设为标志,建立了行业卷烟物流网;以卷烟营销系统建设为标志,建立了行业卷烟营销网;以行业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为标志,建立了行业政务网。(3)行业商业、工业、烟叶信息化建设不断提升,较好地支撑了行业的“三个转变”。(4)数据中心建设稳步推进。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得到加强,信息资源的价值日益显现。可以说,行业信息化建设基础扎实,目标明确,推进有力,成果丰硕。目前,烟草企业信息化已经覆盖了企业的财务、烟叶、人力资源、领导决策与产品销售等企业的方方面面。通过信息化有效提升了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必然结果。目前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时主要受以下条件的制约。

3.1 对信息化应用认识不足

我国的一些烟草企业在信息化的应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错误认识。有的企业将信息化建设看成是生产的信息化,忽视了信息所具有的管理及营销方面的诸多其他功能。同时有的烟草企业的管理人员已经习惯于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尤其是一些烟草企业的领导,对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工作重视严重不足,导致企业信息化应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同时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效果也较差。从企业信息化应用的范围来看,信息化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企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的信息化以及企业经营的信息化方方面面。只有从根本上提高对信息化应用的认识,才能在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上,真正的发挥信息化应有的作用。

3.2 对信息化应用规划不足

烟草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内外部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来源渠道极其广泛。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必要的处理,只有经过加工处理的信息才能真正的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从而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但从我国目前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来看,信息来源没有进行必要的规划处理。同时有的企业不同部门间采用的是不同的管理系统,使得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存在,说明烟草企业信息应用规划存在着不足。

在烟草企业的信息应用规划中还存在着信息系统集成的问题,这不仅仅指企业内部的信息整合与应用,同时也包括与企业外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应用。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系统的应用面越来越广,但是烟草企业在信息化的集成问题上还存在着应用规划不足的问题。

3.3 信息化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信息化不只是计算机硬件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从目前来看,企业在应用信息化的过程中组织结构存在着问题,管理制度与信息化建设之间存在着冲突,限制了信息化的应用。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信息化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管理效用的发挥,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3.4 企业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

烟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到其经营管理的内外部诸多个方面。但是有的企业却急于求成,没有从经营战略的角度出发考虑具体的信息化应用策略,使得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系统性。由于在信息化建设中缺乏规划,因而不能将企业自身所具有的技术能力与管理能力进行有效的整合,不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除以上问题外,信息化人才的不足,企业文化建设力量的欠缺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用的发挥。

4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方式

烟草企业信息化的应用从本质上来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在科学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理念的指导,才能克服应用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将科学技术的优势真正的发挥出来。对于信息化的作用来说也不例外,如果要将信息化在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就需要烟草企业真正明确企业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目的。从理念上确定信息化建设在企业中应有的地位,只有在良好的管理理念的指导下,信息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才能真正让企业从中受益。针对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4.1 找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切入点

在发展方式上求突破,创新发展方式,不仅是技术应用创新,更重要的是业务模式创新、资源利用创新等。要依据先进的理念,依托先进的技术,找准创新的切入点,为提升自身的竞争能力来变化,最终成为促进转变发展方式的亮点。比如,专卖体制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专卖管理水平,提高市场控制力等。

4.2 找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出发点

信息化建设,目的就是要有效果、出成果、出效益。在这个层面,行业的工商企业既有共性,又各有侧重。共性主要是企业资源管理的精细化。侧重主要是工业要围绕“四个中心”建设突出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制造智能化;商业要围绕“精准营销”,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提供支撑等。

4.3 找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

在内在质量上求突破,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基础性、系统性、安全性三个核心要素。(1)要切实做实信息化基础性工作。没有标准,不能持续发展;标准水平不高,不能支撑“卷烟上水平”。信息化的标准工作也是如此。高水平的信息化标准要够用、好用、管用。(2)要切实做强信息化系统性工作。当前,行业的工作仍在深化改革、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信息化的业务需求、决策需求也要不断发展变化。为此,要更加重视体系架构建设。通过架构设计,要解决全面性、整体性、一致性问题,同时要解决随需应变的问题,确保信息化可持续发展。行业的总体技术要求、应用系统、数据中心都要形成体系架构。(3)要切实做好信息化安全性工作。信息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带来价值的同时,处理不好也会给我们带来安全的隐患。因此,必须把行业信息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建立有用、适用、管用的安全管控体系,促进和保障行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最后,烟草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或者信息化的实施过程中要制定可操作的考核制度及评价方式。通过完善的评价方法和考核制度可以在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重新确立企业的管理经营方式,从而有效的发挥信息化这一先进技术所带来的管理效益。同时还可以对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与信息化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评价,从而有效的推进烟草企业的信息化进程。简而言之,烟草企业信息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化工程,各个模块之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5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注意事项

上文从实施步骤的角度论述了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接下来对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

5.1 做好企业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

要不断的强化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包括财务信息管理、质量信息管理等等企业诸多方面的信息资源的基础工作。同时还需要不断的加强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中的研究和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5.2 通过信息化实现企业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的整合

从烟草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其自身的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应该是紧密结合的。随着信息化在烟草企业中的应用,企业信息化也应关注业务流程与管理方式的整合,通过这种整合在先进的技术及管理方式的促进下,烟草企业实现企业业务和功能信息化间的整合应用。在信息化过程中,以烟草企业日常经营管理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将企业的发展与信息化较好的进行融合,不断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3 加强烟草企业对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信息化提升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式中还强调烟草企业对外信息化管理的应用。目前较常见的对外信息化管理模式是虚拟企业战略联盟,即由多家独立企业通过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联系起来的临时性网络,通过该网络共享技术,减少成本,发挥出各自的核心优势。同时还可以通过构建网上交易平台的方式来对外进行信息化管理的应用。

5.4 通过企业信息化应用提高烟草企业员工的素质

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应用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烟草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说到底就是提高烟草企业员工的素质。这里面提高素质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1)提高企业管理层和企业员工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的素质;(2)通过信息化的应用来实现提高烟草企业员工素质。企业信息化的应用离不了人,其本身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

5.5 强调信息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

企业文化是烟草企业的灵魂。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给企业文化的培育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方式,烟草企业有必要关注企业文化的信息化,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通过企业诸多方式的文化建设,实现企业的使命和理念,不断的增强企业自身的活力,有效的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综上所述,信息化在烟草企业的应用,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助力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实现企业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双赢。烟草企业通过信息化的应用加大了企业内外部信息的沟通和共享,有效的对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在信息化先进技术的支撑下进行了新的资源配置,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云波.试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维护和提升[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1).

[2]潘建跃.论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机械管理开发,2009(10).

[3]陈昊雯,杨一端,陆振华.烟草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12).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0.037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0-0048-01

1 信息化对中小企业的作用

1.1 信息化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

信息化技术大都依托了计算机等设备辅助企业生产与运营管理,在设备稳定运行的情况下能够极大降低出错率,起到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同时,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企业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技术,使之技术实力大为增加,技术实力的提升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占领市场。此外,在21世纪信息化时代,如何获取市场信息并针对性地处理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对于任何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来说,谁最先掌握足够多的市场信息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1.2 信息化培育企业学习型组织

在信息化时代,员工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竞争的实质在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必须重视员工的知识管理。所谓知识管理,即通过各种途径来获取到最新且实用的信息和知识来加强员工的培训,包括举办讲座、开展交流会、企业间的合作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信息化能提升企业生产与管理的智能化,不仅节省了成本,还提升了生产效率。

1.3 信息化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

“三分技术、七分管理”,为了真正发挥技术的优越性,必须对组织机构、管理制度进行有计划、合理的调整,只有在优化经营过程、强化管理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建设,使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经营决策和管理,将之进行有机组合并使之协调运作,在完善的管理制度的约束下科学有序地开展运行,以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向现代化企业管理水平靠近,进而实现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增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利润的目的。

1.4 企业信息化有利于企业外部效应的形成

信息化是现代化企业的重要特征,其外部效应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企业自身的创新意识与效应。对于企业而言,创新不单单指的是技术与工艺,还包括管理制度的创新,企业组织结构的创新。其二,企业的内部管理效应。信息化不仅对企业的技术产生巨大影响,对于企业的管理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人才的引进、培养、培训等,关系到企业的长远发展,是企业信息化外部效应的重要体现。其三,企业营销效应。企业营销不仅是企业信息化最重要的推动力,也是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外部效应。

2 通过信息化提升我国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2.1 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工程

虽然我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我国中小企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多不足,尤其事企业技术层面较为薄弱,强化技术创新与改革是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就技术创新而言,包括新技术的研发、应用、改造与升级。技术创新能力包括市场调研能力、技术开发能力、技术决策能力等。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其一,与当地高新技术企业或高校之间开展合作,以加快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其二,加强中小企业现有技术与设备的改造升级,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使传统产业获得新的活力;再次,围绕网络经济,启动企业上网工程、围绕智力投资,实施人才战略、建立技术创新基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2.2 加快实施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对新的管理要素及其组合的引入。我们可以把中小企业看成一个生态系统,资源、流程、组织、市场和客户是其组成部分,在日常管理中应及时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引入网络化管理理念,将日常管理中的大事务通过网络化的形式加以管理,实现对生产、经营、销售、人力资源管理、合作伙伴之间的信息交流等诸多环节的现代化管理,以充分发挥管理在企业竞争中的作用。

2.3 实施信息同盟,形成集群核心竞争力

信息同盟是将诸多具备共同意愿或具备合作意向的中小企业联合起来,建立一个共同联合的对外网站并选择一个最佳的企业或第三方机构来运营。网站数据库中含有各个企业的相关信息,实现各个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对外而言,由统一的网站来进行宣传,提升中小企业的实力;对内而言,各个企业之间按照实现约定的原则实现资源的分配并完成各自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各个企业内部的核算彼此独立,仍然可以自行肚子开展业务。

利用信息化促进中小企业形成集群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就是“信息同盟”。“信息同盟”是指若干独立中小企业以信息为纽带、以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系统为手段、按照共同遵守的制度组成的联合体,共同开发、享有市场信息资源,同时进行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实现提升联合战线上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3 结 语

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企业唯有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并保持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由于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致使诸多企业管理者尚未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且信息化建设必定会耗费的一定的人力与物力。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改变认识,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欧.企业信息化建设伴随企业成长[J].办公自动化,2014(2).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范文3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竞争力;影响

一、引言

目前,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壮大起来,但这也使得企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由于国家基础建设的投资迅速增长以及国外市场的迫切需求,一批中小企业已经摆脱生存的困境,迎来了做大做强的黄金时代。但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过程中,有些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跟不上数字时代快速发展的节奏,这使得不少中小企业错失了商机,深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竞争力的种类形形,对中小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至关重要。那些能使整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数字时代,信息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优势,为企业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组织协调机制、对外影响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是让消费者得到好于或者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产品、服务以及文化。其中,创新是竞争力的灵魂,而信息技术则是竞争力中的精髓。

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必须立足于长期绩效,而不是权宜之计的竞争优势;第二,企业的优异绩效与企业的信息技术、创新意识、营销能力息息相关,而不仅仅是由良好的外部环境所致;第三,核心竞争力是指同行业的竞争;第四,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由潜能转化为效益的动态过程。

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要素:1、企业的外部环境;2、企业的内部因素;3、企业家的影响力。在这三个要素当中,企业家影响力是最为核心的内容,他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策略、企业的远景规划、企业的形象与定位、企业的文化、企业的规章制度,而这些都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中之重。

三、关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1.信息化建设要与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相结合

中小企业在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改革传统方式下的管理体制,精简组织结构、转变经营机制、更新技术设备。如果只是耗费了大量的财力,装上先进的管理软件和技术软件,而不从根本上改变旧有的管理体制,不仅难以正常发挥信息化建设的作用,还可能会让企业陷入各部门之间难以协调的尴尬境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办公自动化,它强调的是引入先进的管理体制,它要达到的目标不仅仅是管理手段的升级改造,更重要的则是管理思想的创新与升华。

2.信息化建设要与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相结合

管理是企业内部永恒的话题。利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建设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目的是加快企业的内外信息沟通,提高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信息化建设必须与提高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相结合,着力提高企业管理层的综合素质。倘若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仍然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那么,这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将只能成为一件昂贵的摆设,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3.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要先进与实用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要求中小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既要目光远大,又要脚踏实地,遵循企业的实际状况,兼顾企业的长远规划,追求先进,立足实用,讲求实效,紧紧扣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题,重点突破,摸索出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的信息化建设方法,力争达到先进而不花哨、实用而不落后的目标。

四、关于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和世界先进国家的企业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我国的行政壁垒过高,兼并机制刻板,中小企业规模小,结构雷同,靠兼并联合来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难上加难;第二,不合理的贸易保护主义导致价格扭曲和产业竞争过度;第三,创新意识落后,只顾眼前利益,投入吝啬,人才匮乏,山寨产品大行其道,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第四,中小企业缺乏协同竞争意识,造成各地产业趋同、产能过剩和经济效益低下,再加上某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造成的重复建设,既不能合理地调配资源,又难以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信息化建设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信息化建设就是把信息技术应用于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等领域,不断提高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信息化建设与中小企业的管理相融合,可以使企业的竞争战略推陈出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1.信息化建设能够推进业务流程重组、优化组织结构

传统的组织结构臃肿、笨拙,横向沟通困难,这将使得信息传递失真、企业缺乏活力、对外反应迟钝。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愈发惨烈,消费者的需求趋向多样化、个性化,传统的管理模式已不适合日益多变的市场环境。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组织处理信息的方式,导致了组织结构的巨大变革,推动了业务流程再造乃至优化了组织结构,原有的多层次金字塔型结构被具有创新精神的扁平化“动态网络”所取代。一方面,企业内部的网络管理系统取代了中层管理部门,增强了上层领导与底层员工的直接交流,精简了组织结构;另一方面,工作组成为中小企业的中坚力量,管理方法从控制转向参与,通过对等的信息传递来协调各部门、各小组之间的活动,使信息交流及时,反馈更加灵敏,提高了中小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应变能力,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潜能和创造性,促进了经验的交流,提高了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信息化建设有效地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市场份额

信息化建设直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第一,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可以降低产品的设计费用和生产成本,降低了产品更新换代和新增功能的成本;第二,信息化建设能使企业减少库存,降低管理成本;第三,信息化建设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扩大了产品的知名度,提高了产品的市场份额;第四,信息化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竞争模式,使中小企业通过“虚拟经营”赢得生存空间,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信息化建设加快了技术创新,提高了产品差别化

随着电子商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普及运用,提高了企业获取新技术、新产品的速度,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多拓展市场的机遇,从而提高了企业驾驭市场环境和了解消费者需求的能力,促进了企业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技术创新,及时调整经营战略,不断向市场提供差别化的产品和服务,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

4.信息化建设可以提升中小企业的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中小企业在利用信息资源方面更加灵活、快捷、开放,增强了企业管理层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方案选择能力,激活了管理层的思维方式,减少了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随意性,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及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当然,信息化建设不只是企业硬件水平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IT素质,有效地利用各种管理软件,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六、信息化建设中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策略

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以信息化建设为重点。

1.中小企业应掌握核心技术

中小企业只要拥有了核心技术,就能够快速地推出消费者满意的新产品,这是企业领先竞争对手的关键所在。企业要学会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市场前景,做好市场调研,提前作出对策,然后预先进行产品的开发与研究,在产品成型的时候,利用企业的网站平台以及其他的电商平台,打出广告,把产品快速地推向市场。

2.中小企业应建立顺畅的虚拟营销网络

营销网络是中小企业推销产品和服务的根据地,其主要作用是市场调查、营销宣传、产品销售、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在选择虚拟营销网络时要注意产品的特点,容易数字化的产品可直接上网营销;而对某些有形产品,还必须依靠传统的配送渠道来实现,即便如此,也可以利用企业网站来提高渠道的配送效率,减少人为失误和时间耽搁造成的消费者投诉。在建设网络营销渠道时,首先要注意采用让消费者放心、容易接受的方式,目前采用货到付款方式能够让大多数的消费者认可。其次,设计订货系统时,要注意采用“购物车”的方式,边看物品边比较选择,在购物结束后,一次性进行结算。最后,一定要建立顺畅的配送系统。

3.中小企业要创建自己的品牌

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在竞争惨烈的市场面前,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因此,中小企业都需要创建自己的品牌,都要树立品牌就是信誉、品牌就是价值的理念。

信息化建设是品牌创建的核心支撑平台,品牌信息化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它将为中小企业获得更多的消费者,为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互联网对品牌的诠释更贴切、更深入人心,品牌与互联网的完美结合是中小企业的努力方向。互联网的有效推广是促进中小企业提升品牌战略的锐利武器。

企业的形象好那就是一个高端品牌,企业的形象不好只会给消费者留下低端的印象,而互联网是树立企业形象最佳的宣传工具,所以,中小企业一定要理顺自己的内在需求及总体规划,通过信息化建设,把企业打造成市场竞争中的高端品牌。

七、结语

中小企业完全可以利用船小好调头的优势,充分借鉴先进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积累的技术、经验与教训,高屋建瓴地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通过对企业内外的信息集成和整合利用,全方位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郭萍,翟秀文.信息化与企业竞争优势[J].北方经济,2001,7.

[2]冯英健.信息化与企业经营战略演变[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1.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范文4

[关键词]信息化;内部审计;企业发展;质量;效益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257-01

1 现状

1.1 领导重视、投入较大,信息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近些年公司对信息化建设更加重视,每年投入数百万元资金用于信息系统研发及运行维护。目前,公司开发及投用的信息系统多达50多个,覆盖生产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如生产管理方面的SEMS系统、LIMS系统、装置自控系统、燃动优化系统等;财务管理方面的财务核算系统、资金集中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等;企业管理方面的自动办公OA系统、合同管理系统、绩效考核系统、审计管理系统等。

1.2 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生产自动化应用较成熟

公司多年来积极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计算机网络光纤实现全面覆盖,所有微机全部纳入生产局域网管理。公司主要岗位工作人员计算机使用率达到100%。特别是APC系统的应用,在优化操作、提高收率、卡边操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公司APC控制器投用率达到98%以上,保持了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的先进水平。

1.3 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不断深化,信息集成度不断提高

2012年,公司对ERP系统进一步升级,实现了SAP-HR(人力资源)模块的应用和物资供应功能模块的提升。SAP-HR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人力资源关键指标的在线监控及核心业务的过程管理,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综合分析与决策支持。物资供应功能模块的提升,实现了物资需求计划、配送、质检、MRO功能提升、合同系统优化调整等5项内容的集成管理。随着ERP系统应用的不断深化,公司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基本实现了统一管理。

1.4 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推进,信息化办公初具规模

近几年,公司借助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统一门户服务器创建了公司信息门户,完成了信息门户10个栏目的建设,以及邮件系统、绩效考核系统等11个应用系统与信息门户之间的单点登录,并对36家二级单位的网站进行了升级、历史数据迁移。2012年,公司对公文管理系统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与升级,初步实现了公文处理、合同审批等业务的移动办公,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1.5 审计信息化工作在审计查证和风险防控上探索创新

几年来,审计人员在经济责任审计、自销产品销售管理审计、资金管理专项审计等审计工作中,充分利用AIS强大的多条件查询、抽样、数据组合、计算、分析等功能,快捷有效地开展线上审计,为发现审计线索,追溯到各个业务环节,提升了审计质量和效率。在深化应用AIS等审计查证系统的基础上,公司还开发了审计管理信息系统,树立风险防控理念,对审计发现的典型问题、整改情况等内容通过信息平台推进审计业务公开,促进举一反三,起到审计警示作用。

1.6 信息化发展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

信息化工作的深化应用,对于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减少管理成本,以及为管理者提供经营信息,为领导层分析、决策提供参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公司生产执行系统(SMES)开发投用后,实现了生产调度部门和统计部门的数据同源,以及调度日报的自动生成,时间较以往缩短了1小时;能源管理由原来的月平衡提升到“日跟踪、周确认、月结算”;将统计人员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数据的审核分析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差距

2.1 难以满足企业对效益实时监控的需要

对企业效益实施实时监控,向决策管理层及时、准确地提供经营管理信息动态,对于企业实现效益目标最大化、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存在很大的难度。一是信息系统作用分散,难以发挥整合效益。二是事后算帐的管理模式,难以实现动态效益实时监管。

与中国石化系统内部的兄弟单位之间,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整合,部分数据难以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与同系统、同行业之间常规信息难以直接实现实时对比分析。这种“信息孤岛”的存在,给审计分析带来了难度,只能通过间接的方法获取信息,费时费力,也给生产主管部门造成了不便,影响了操作优化的时效性。公司每月对月度经济效益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对比,为下月经营管理提供依据。这种模式尽管能够较客观的反映企业一段时期内的效益管理情况,但仍是一种“事后算帐”的模式,无法实现企业效益实r测算。

2、操作应用的不规范性制约着管理效益的提升。

信息化归根到底还在于人的应用。笔者在开展公司日常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发现,这样的问题并不鲜见。如按照物资库存管理规定,物资入库、出库应当严格履行程序,在ERP系统中办理入库、出库手续,但在开展炼油改扩建项目工程结算审计中发现,存在部分物料以“白条”形式借出用于工程建设而未在ERP系统中维护出入库信息的现象。

3、信息化支持效益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当前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对效益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实时预警能力不强。公司虽然能够对炼油生产装置工艺指标、产品质量等实现动态监控,但对效益管理产生的风险尚不能完全做到有效预警,这也导致了这些问题屡查屡犯。二是公司IT内部审计工作相对滞后,对信息化工作自身存在的风险监管不够,对信息化应当在哪些方面深化应用、如何更有效地支持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等情况缺乏系统、深入的研讨。

4、信息化管理模式滞后于信息化发展要求

主要表现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有待进一步加强。一是组织建设方面。公司信息技术管理中心在体制上不属于公司直接领导下的职能部门,隶属层级不高,信息化工作推动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制度建设方面。需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化标准管理体系,完善信息化整体规划,促进信息资源有效整合。

3 建议

3.1 加快推进企业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

在制定信息化建O规划时,可重点考虑以下信息化架构需求:一是从业务运作与管理决策的需求出发,分析功能需求,建立企业整体管理效益信息化功能模型;二是对企业业务与管理活动涉及的信息及时进行分析、规划,抽象提炼出信息分类体系,提供使用、共享、集成、预警和管理信息的策略;三是构建实现信息化功能的应用系统及相互集成的模型;四是建立支撑应用系统运行的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应用服务平台框架;五是在企业发展战略和IT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建立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组织体系,实行一体化管理,统筹谋划信息化建设及管理工作。

3.2 进一步强化信息化综合应用管理

(1)在应用广度上,从局部应用向全局应用拓展。

要从目前信息管理在生产、物资、营销、财务、人事等核心业务模块的局部应用,向覆盖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全面综合应用转变。重点要进一步整合信息资源,加强ERP各个运行模块与电子商务、生产管理、合同控制等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使各级管理人员通过适当授权就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应信息,从而为部门、单位、上下级之间加强协同管理、推进全局工作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2)在应用深度上,由信息统计向支持效益转变。

要改变目前信息系统大多应用于业务处理层面的情况,加快研发管理效益综合信息的智能分析系统,由传统的数据采集、信息统计向集统计、分析、风险评价、效益前景预测等综合信息化应用为一体的转变,实现信息资源的增值利用,降低企业决策风险。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范文5

[关键词] 网格计算;信息化;建设;作用;影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11. 037

[中图分类号] f270.7;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11- 0059- 02

现阶段,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资源利用率低,各类复杂问题无法采用企业当前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处理。针对这些情况,一种新的技术——网格计算应运而生,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1 网格计算的特点

网格计算的思路是聚合分布资源,支持虚拟组织,提供高层次的服务,比如,分布协同科学研究等。网格计算通常具有虚拟性、共享性、集成性、协商性等特点。

虚拟性是指将现实中存在的资源与用户虚拟成网格资源和网格用户。网格资源主要向外界提供具有虚拟化特点的接口,网格用户主要利用网格资源提供的接口对网格内所有资源进行全面访问。

共享性是指对网格内的所有资源共享使用。广大的网格用户除了能对所有网格资源共享使用外,一个网格用户也能够共享使用各网格资源。

集成性是指网格能够把各管理领域、各管理平台、各种能力的分布在不同地域的所有资源全部集成起来,从而产生一个有机体,对各个区域中使用资源的相关者加以协调。

协商性是指网格资源需求人员与网格资源提供人员彼此沟通协商,以获取良好的服务,实现具体的需求。

2 网格计算对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及影响

2.1 作用

网格计算能够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节约企业成本,提高企业效益,以下介绍网格计算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2.1.1 企业信息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

为了使信息资源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前提条件是要保证信息资源达到共享目标。信息资源共享水平的高低完全由信息的连通状况来决定。众所周知,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是最核心的任务,然而在网络建设及发展中常常会发生信息“孤岛”现象。网格计算主要是将整个互联网整合成一个超级计算机,以确保互联网中各种资源的应用处于连通状态,防止出现信息孤岛,实现计算机资源、数据资源、知识资源、信息资源等的高效使用。

当资源共享目标达到后,企业连接到互联网上的闲置资源就会被有效地利用。比如,在时差为12个小时的各区域中,一个区域夜晚闲置下来的信息资源能够提供给另一个是白天的区域使用。如此一来,资源就会得到良好利用。

2.1.2 企业信息化效益增强

企业实施信息化的主要目的是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合理节约边际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通过网格计算技术能够促进企业目的的实现。首先,在企业对信息资源产生新的需求时,可采用网格计算技术,无需投入太多就能够对互联网上的共享资源加以使用,这充分说明运用网格计算能够让中小企业在不购进价格相当的计算机情况下就能运用到性能高的计算机。其次,企业应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来开展有偿服务活动,以提高自身的收入水平。

2.2 影响

网格计算虽然对企业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着影响。

2.2.1 对软硬件的建设造成的影响

以往企业在构建信息基础设施时,经常盲目投资,购置先进的、性能好的硬软件。而运用网格计算后,不必采用这样的方式,因为使用网格计算后,我们能够对互联网中的各类资源加以使用,其中涵盖了研究中心当前使用的高性能的资源,由于软件对使用端没有太大的要求,也就是瘦客户端,所以,企业应将重心放在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效利用当前的资源,并非盲目购进价格不菲的软硬件。因网格计算中的各类资源都可以实现共享,因此,企业应加快构建氛围良好的信息资源环境,提高信息资源管理水平。

2.2.2 对网络建设造成的影响

网格计算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各种服务均是由互联网提供

,中间少不了会涉及各种数据的传输,因此要想提高数据传输水平,应不断推动网络建设,其中包括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网络应用软件的开发、高速网络的建设等,保障网路带宽及传输水平。

2.2.3 对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造成的影响

在网格计算中,必须做好资源共享的安全控制工作。网格计算能够跨越很多企业、很多系统或者个人,它们在安全控制方面的要求及使用的安全措施都不一样。因此,相较于其他一般的信息系统,网格计算的安全控制工作难度更大。网格计算技术应及时提供访问控制等安全管理机制给站点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自己明确何种资源能够共享、具体的共享人、何种资源不可以共享。安全控制机制涵盖了身份认证机制、访问控制机制。对于企业而言,应充分考虑技术(如网络防火墙、病毒防范等)、制度、人员几方面的因素,保障信息系统安全。网格计算还会导致信息管理、服务工作发生巨大的变革,摒弃传统的静态、被动的服务模式,实现动态化、主动的形式,不再采用以往单向的信息传递,而是朝着多向的信息交流方式转变,信息服务机构的优势作用大大提升,信息服务会越来越健全。

3 结 论

综上所述,网格技术在我国还未得到全面普及,还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安全问题、规范问题、资源共享中的经济问题等。随着我国社会的迅猛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对高速计算的需求越来越大,信息资源需做到共享,当前使用的网络技术与网络环境已难以满足信息化发展需求,急需利用网格计算来促进企业信息化快速建设。此外,网格计算技术会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前行,建立以网格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平台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主要参考文献

[1]尹锋,许向阳,李学勇.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其对信息资源管理的影响[j].图书馆,2007(3).

[2]张建华,孟晓明.网格是企业信息化的理想平台[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11).

企业信息化的核心范文6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信息化建设;企业管理

[DOI]10.13939/ki.zgsc.2015.40.114

1 管理会计的发展

管理会计的前身是成本会计,传统的成本会计注重会计核算,主要是为了给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成本资料。一方面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是事后核算,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另一方面,预算控制是管理会计研究中的两大重点之一,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研究,因此预算控制实践和理论的共同发展,为管理会计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管理会计的形成和会计职能的变化和企业内容的拓展紧密相连,是企业对市场环境改变的适应,是企业改变经营管理的结果,促使管理会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革;二是管理理论和科学理论的发展。由于受技术革命、行为科学、信息论、系统论、耗散结构论、控制论、决策论、协同论等理论影响,管理会计将在21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日渐重要。而管理和会计的有机结合使现代的管理会计具备预测支持、决策支持、控制、规划、评价等功能,由原始的成本预算控制发展到企业信息的各领域。

2 管理会计和信息化融合的重要性

21世纪是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的时代,企业引进信息化技术和构建内部网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管理自动化,信息化的建设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创新力的同时,对企业的管理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企业要紧随时展的脚步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就必须把管理会计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为企业的综合运营和决策提供信息资源,实现企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

目前,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已经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中,无论是生活习惯、生产方式,还是企业生产、企业经营、企业管理都在发生巨大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化建设的加强、客户管理的系统建设、资源计划的系统开发、物料计划的系统使用等具有现代管理会计的管理思想,都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紧密相连的体现。正是由于信息化技术和管理会计的结合,才使信息实现高质量和高精度、组织构架和管理理念实现变革、工程流程实现精简、企业成本有效降低、运作效率有效提高、企业效益有效增加。

3 企业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1)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基于机械化,实现控制和检测的自动化。目前的自动化形式主要是计算机辅助生产设备、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等。

(2)管理过程的信息化。计算机产生后就已逐步应用到企业中,在40多年的应用历史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管理信息、主管信息、事物处理、决策支持等系统。

(3)办公的自动化。办公的自动化是指通过信息化技术来提高办公人员的办公效率和办公效能。目前较为常用的有桌面出版、文字处理、电子邮递等系统。

(4)集成一体化。把不同的应用集成一体形成多功能系统,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

(5)企业内部管理。在企业的内部管理方面,信息化技术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能,可以提供企业横向和纵向沟通的协作环境,从而使企业的总体目标能够有效完成。

(6)企业外部信息沟通。在企业外部的信息沟通方面,信息化技术可以增强企业和企业、企业和客户、企业和供应商、企业和政府、企业和社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联系,使企业可以在最短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从而及时、准确地进行决策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由此可见,企业信息化的管理可以使组织架构扁平化,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企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整合,极大地促进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4 管理会计中的信息化模块

4.1 会计事务的信息系统

会计事务的信息系统主要是满足会计核算的工作要求,把会计人员从手工记账和手工报表的烦琐工作中解放出来,该系统以账务处理、会计事物处理、报表管理为主,系统功能主要是会计核算的信息系统和会计管理的信息系统。

4.2 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

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把信息处理和计算机技术作为管理手段,把财务管理的模型作为基本法,把业务系统和会计系统的信息数据作为依据,对财务管理进行自动化的实时处理,从而有效控制业务活动。例如:产品订购中,系统可以自动提示经济订购的批量和需要补充的产品库存等。

4.3 财务决策的信息系统

财务决策的信息系统是较为灵活的信息交互式系统,可以有效解决随机变化或者难以预测的问题。财务决策的信息系统通过良好的交互性,使财务人员可以展开“what-if”的分析,并根据不同模型制定可行方法,对随机事件中的可能结果进行预估、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有效地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准确、全面的信息,并做好财务风险的事先预防。

4.4 财务经理的信息系统

财务经理的信息系统是把会计事务的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财务决策的信息系统有效结合的信息交互式系统,不仅可以使经理在数据仓库的基础上,挖掘数据、发现数据特征、预测环境变化形势,还能使财务管理人员方便、灵活、多角度地了解问题。

4.5 组织互联的信息系统

组织互联的信息系统使财务部门和其他部门、企业和关联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自动流通,为企业管理的计划、分析、组织、控制、预测、决策等管理环节提供全面及时的信息支持,从而确保企业的生产和经营。

5 信息化技术对管理会计的影响

5.1 分析视野的扩大

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服务的,其原始信息的资料源于财务会计,因此比较局限。20世纪80年代末,企业管理从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发展成为横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基于价值链管理的横向一体化模式使企业不再单纯地关注自身产品。由于供应商、客户、市场变更、竞争对手等诸多因素都会对企业管理和决策产生重大影响,而局限于企业内部的管理会计显然不能适应企业管理的规划、预测、决策、评价,因此要通过计算机技术打破管理会计传统的空间概念和时间概念,使分析视野扩大化。一方面,供应商和客户之间通过信息共享,使生产协调、库存可见性提高、物流效率提高,订单实现率改善,在进行高效快捷管理的同时,给企业竞争提供更大优势;另一方面,最大限度地获取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的信息,来改进企业的产品,加强企业的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5.2 实时化和动态化的信息处理

传统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于会计内部,这就导致管理会计只能进行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但是信息技术融入管理会计后,企业的信息不再是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进行录入,而是通过分类设计和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接口,实现价值信息及时、准确地加工处理。这样不仅可以使信息化处理实时化和动态化,还能根据信息特征,进行分类存储,同时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集成企业生产中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并且在价值链中根据不同情况实现不同程度的资源共享。另外,管理会计要随着企业信息化发展而发展,具备全局性、长远性、开放性、多元性、外向性、战略导向性等特点,使信息化技术和企业的经营管理紧密相连。

参考文献:

[1]韩洪云,王乐乐.管理会计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融合[J].经济与管理,2004(10):55-56.

[2]张继德,刘向芸.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4(21):119-122.

[3]李晓虎.管理会计信息化实施路径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1.

[4]皮春华.浅议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