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1

关键词:高中英语 学本课堂 提问模式 提问技巧

提问在课堂中成为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手段之一,是课堂互动的基础。教师提问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表达的机会,在学生中引起讨论,从而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交际能力,同时,教师可通过提问来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最后,教师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观点。本研究根据对两个班级连续两周的观察和录音记录资料的分析,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手段,试图寻找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中的提问模式以及在不同语言层面上进行变换提问的技巧和教师不同的提问模式对学生语言产出的影响。

一、教师提问的界定及分类

教师提问是指英语课堂中为引发学生的反馈,教师以疑问句或以升调形式产出的任何话语。对教师提问的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如从提问形式上可以把教师的问题划为Wh-和Yes/No 两类; Long 和Sato (1983) 从提问的功能上把英语教师的问题划为两大类、七小类(见表1) :

以上问题类型的划分只是相对的,对于同一个问题的划分,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在实际操作中,问题的区分一定要依靠语境来判断。本文重点分析同一位英语教师在两个班级所提的这四类问题,比较对不同语言水平的学生,其提问模式的异同以及对学生语言产出的影响。

二、研究问题与方法

1.研究问题

本研究试图寻找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中的提问模式以及在不同语言层面上进行变换提问的技巧和教师不同的提问模式对学生语言产出的影响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 在两个不同英语水平班级,同一位教师的主要提问模式有哪些差别?

(2) 在学生未能理解问题时,教师采取哪些变换提问的技巧?

(3) 教师不同的提问模式对学生的语言产出有哪些影响?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一位任教10年以上的有经验的英语教师。笔者对其所任教的两个高一班级(实验班A,男生31名,女生21名,中考入学成绩平均分为90.5分;实验班B男生24名,女生29名,中考入学成绩平均分99.7,两个班级英语水平差异较显著)在第5周进行连续5节课时的观察和录音记录。课后访谈该教师,请其分析在这两个班级中提问模式的异同以及原因,再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教师提问类型分布对比

通过对转录文字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该教师在实验班A共提问191 次,在实验班B共提问130 次,各种类型问题的频数统计如下(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两个班的相似点有:

1) RQ和DQ在八类问题中所占比例最大。在实验班A中,RQ和DQ共计158个,占班级问题总数的79.5%;而实验班B的RQ和DQ共计118个,占班级问题总数的86.0%。这也是众多研究者关注RQ 和DQ 的原因之一。

2) DQ在两个班级问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RQ,这验证了Long和Sato(1983),所发现的结果,即英语教师所问的DQ明显多于RQ。两个班的主要差异在于: 1) COM 和CLA 问题尽管在总数中所占比例很小,但从表3可以看出这两类问题在实验班A的数量明显高于实验班B。2) 在问题总数方面,实验班A(199) 多于实验班B(138)。原因主要是在实验班A,教师不得不对同一问题多次重复、释义或从不同角度提问,而每一次重复提问都被计算在总数之内。若从不同问题的个数计算,则两个班的问题总数相差无几。在其他几类问题上,两班相差不大。

2. 教师变换提问技巧

变换提问技巧是在学生听不懂提问时,教师试图把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手段。从录音资料中可以统计出实验班A只有3次提问的思考时间超过3秒;实验班B只有2次提问的思考时间超过3秒。对绝大部分的问题,教师提出后只留1-2 秒的停顿。同时,该教师以重复、释义、增加内容等手段不断提示学生。这一点在实验班A尤其突出。该教师在两个班中所采用的主要技巧有:

1) 从时间上讲,教师降低讲话速度或延长停顿时间。如实验班A中的问题“How-did-the-author-describe-this-man,the engineer ?”。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讲话速度明显减慢,在无学生回答的情况下,又通过其他方式连续对该问题问了5 遍。

2) 从语音上讲,教师刻意突出某个或某些词的发音。如“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live performance’?”,在读“live performance”时教师对每个词的发音都非常清晰,甚至有些夸张。

3) 从词汇上讲,在学生听不懂的情况下,教师常换用一些基本词汇或高频词。如实验班A中的第129 个问题“To foreshadow the following what ?”,在无学生回答的情况下, 教师紧接着问“What happened later ?”,这样,问题难度降低,许多学生都参与回答了这个问题。

4) 从句法上讲,教师提问的句式较简单, 以简单句和并列句为主,只有极少数的复合句。

在实验班A中,只有7句为复合句;在实验班B中,只有11句为复合句。实验班A的提问中还有一个突出特点是教师使用选择性疑问句,这使问题难度大大降低,而实验班B这类问句并未出现。此外,教师在变化提问时还采用一种标记性问句,如 “This is also used for what ?”。这类问句在实验班A出现了12 次,实验班B出现了11 次。教师多次使用这类问句的动因可能有两个:一是由于what 的移位,这类问句可引起听者更多的注意,从而达到了强调的目的;二是这种句式恰好符合汉语的思维习惯,学生对这种句式处理起来更加容易。

3. 教师提问模式对学生语言产出的影响

教师不同的提问模式会对学生回答的长度和复杂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表4对比了RQ和DQ 两类问题对学生回答长度的影响,句子长度以包含的单词个数计算;表5对比了RQ和DQ 两类问题对学生回答的句子结构的影响,句子复杂程度按句子类型划分,分别为简单句、并列句和复杂句。

提问类型

单词个数 RQ DQ 总计

Total Average Total Average Total Average

实验班A 156 11.8 76 2.8 232 7.3

实验班B 345 12.3 83 2.3 438 7.3

表4 RQ和DQ 对学生回答的句子长度的影响

(注: Total = 单词总数; Average = 每句平均单词数)

提问类型

单词个数 RQ DQ 总计

句子结构 Si Cd Cx Si Cd Cx Si Cd Cx

实验班A 9 3 3 60 0 0 69 3 3

实验班B 45 2 2 26 0 0 71 2 2

表5 RQ和DQ对学生回答的句子结构的影响

(注: Si = 简单句;Cd = 并列句;Cx = 复杂句)

从表5 可以清楚地看出:

1) RQ类问题引出的学生回答最长。对于DQ类问题,由于大部分是yes/no 问题,学生的回答通常只有yes 或no 一个单词。因而,从学生的语言产出看,RQ类问题比DQ类问题更益于学生的英语习得,尤其是在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

2) 虽然RQ类问题在实验班A出现的频率较少(见表4) ,但学生回答的平均长度与实验班B几乎没有差别。这说明在教师反复的提示下,即使程度较差的学生也可以产出较长的话语。因此,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应有意识地从一些基本的、知识类问题逐步过渡到一些开放型、认知度较高的问题,而不是随意提问。

无论教师提问的类型如何,两个班学生的回答都以简单句为主;并列句和复杂句出现的频率很低,可能主要有两个原因:1) 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关。由于两个实验班的学生刚入校后不久的新生,口语表达能力有限,因而句子结构相对简单;2) 师生对话属于口语体。口语中长句和复杂句出现的频率本来就比较低。

4. 结论

本文主要讨论了同一位教师在两个不同英语水平班级提问模式的异同、变换提问的技巧以及不同类型的提问对学生回答的影响。从对语料的分析可以看出:

1) DQ和RQ是EFL课堂中教师提问的主要模式,这两类问题在两个班中的比例都占到了80 %左右,其中,DQ 明显多于RQ (约3 : 1)。主要原因是教师以讲解课文为主,绝大部分的问题教师都是“明知故问”,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教师变换提问的方式是多方面的,无论从语速、语音、语调、词汇、句法以及语篇等几方面都有所变化。

3)两个班中的学生对RQ类问题的回答都比DQ类的回答要长得多。此外,RQ类问题对学生的认知层次也要求相对较高。从长远看,这类问题更有利于学生的英语习得。

本研究的局限是仅选择了一位教师和两个班的课堂教学作为语料分析样本,所以得出的结论还不具有概括性。因此,有关英语课堂中教师提问在英语习得中的作用还有待做进一步的横向和纵向研究。敬请各位专家评委给予批评指正,以利于我在以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秦丹凤、张真真,大学英语课堂提问与焦虑控制[J].黑河学刊,2012/12

[2]吴庆芳,中学英语课堂提问的调查与分析[J].新西部(理论版),2012/04

[3]叶洪霞,对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技巧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03

[4]Barnes, D.1969. Language in the Secondary Classroom in Barnes et al.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2

1.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传统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大都处于只听不说的地位,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结果就是对于语言文字的理解大都是老师的思想,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使得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与现下倡导的学生主体教学地位是相违背的。

从教学体制来说,高中语文教学的主旨虽在于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及语言艺术,但最终都需要面对高考的检验,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语文教学难度,致使高中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偏向于考试,教学模式以考试题型进行,很多知识都是老师单方面地讲授,导致学生的回答过于模式化和套路化,譬如,高中语文中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古诗词中作者的意境和思想,可针对考试,学生更多地体会文章的措辞、作者的背景等形式上的内容,无法从根本上体现学生的自我思想。

从学生角度说,高中学生面对的是众多学科的高考压力,尤其很多学科需要大量地进行习题练习,这会花费学生大量学习时间,加之大多数学生对于语文学习都有一种学了多年很容易的不科学认识,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同时,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大都是“只听不说”,和老师的交流比较少,学生思想不能有效反馈,对于考试只是套路地回答,使语文教学变得应试化。

从老师角度说,教学方式大都是传统的对学生讲,讲的内容大都是课本内容,也就是“照本宣科”,虽然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定义相较于过往有了较大改变,要求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重在文化素养及知识技能的培养,但老师在借助信息技术等外界力量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没有较规范的大纲指导,使得在实施过程中大都依靠自己的经验,造成教学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课堂氛围过于沉闷呆板,最终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现象。

2.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不同于其他阶段的学生,除了自身对知识的追求外,还需要面对众多学科的考核压力,课后时间几乎都被各种习题占用了,所以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决定性作用。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于语文的重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较其他学科少,且高中学习压力较大,语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压力下得到思想的放松,可以体会语言的奥秘、文化的艺术,这样的教学除了实现知识的学习外还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与此同时,高中学生课后学习时间紧张,对于语文学科,大多数学生只有课堂有限的时间,只有高效课堂才能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的最终教学目标,才能够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3.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

纵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情况,学生学习被动、老师教学死板、体制不够完善等现状都是客观存在的,因此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因此我将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的探索简述如下:

3.1课前准备

任何知识的掌握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学习也不例外,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要想获得高效,势必需要课前充分准备。高效语文课堂的构建需要老师和学生双方的准备,从老师角度说,老师在课堂上处于主导地位,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及知识的合适导入。针对现下高中学生语文学习情况,传统教学方式已经远不能满足高效的要求,所以老师备课时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等贴近学生生活、吸引学生的教学方式,可以采取多媒体播放或将课件做成PPT,选取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影像资料等方式,在课堂上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从学生角度说,学生需要课前对课本内容进行预习,不需要硬性规定多长的预习时间,但必须进行这个过程,保证学生对自己即将学习的知识有所了解,有整体认知,以及能够形成自己的思想。老师和学生双方的课前准备可以拉近老师和学生对知识的距离,甚至引起共鸣,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大的促进意义。

3.2课上实施

课上不仅反映老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还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探析,因此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选取。要想实现高效课堂需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实现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地位。在实施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譬如,老师可以与学生适时适当地交换教学身份,让学生扮演老师的角色,从宏观上更好地理解课本知识,自己主动思考教材主旨、文章思想,促进学生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同时,老师还可以适当改变教学方式,譬如,教学中可以采取情景教学,让学生参加教材内容的演练,让课本知识在课堂上重现,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教学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对于高校课堂的构建有积极意义。

3.3课后反馈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程教学;建议

高中语文的内涵和深度相比小学、初中来说,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不少高中生反映对高中语文都不是很感兴趣,觉得很枯燥,如果老师的讲课方式没有什么新颖之处,更会加重这种心态。所以,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这种问题,积极解决这种问题。

一、适当改变师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和地位

以前课堂上,总是老师在不停地说,学生只是坐在教室里听,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完了,学生并没有接受多少知识,课堂上睡觉的、做别的作业等各种行为。这种现象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出现是很平常的。而在课改后的课堂上,老师应该一改以往的作风,将学生放在核心位置。

二、营造活跃的语文课堂氛围,多提问

语文课堂本来是一种多彩多样的课堂,但是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现如今在各个学科中语文课反而是大家最不重视、感到无聊的课堂。因此,笔者建议在课改以后的语文课堂,应该有一种活跃的氛围,而不是压抑和死气沉沉。老师应该多提问,学生应该积极配合。在这个提问与回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氛围,最关键的是可以让学生对语文有兴趣,学到更多知识,考取好成绩。

三、老师除教授课本知识外,还应该设置多样的活动

传统教学就是老师按照正常的教学流程把课本知识教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提倡老师可以花一点心思,在课堂上设置一些活动,或者让学生试着来讲课。这种形式比较新颖,可以给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

四、针对语文各个板块而教学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4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情感教学 教学应用

1.引言

语文是高中教育教学的基础性学科。在传统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课文讲解,已经无法满足高中语文教学要求。当前,高中教育教学兼顾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语文教学具有人文性特征。学校和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及日常学习情况,在语文教学中蕴含情感教育,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育人功能,推进现代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空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2.1建构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和教师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主体,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多关注知识的传播,忽略学生的情感元素,使语文教学比较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日常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也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语文教师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课堂及日常教学中,加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真正实现高中语文教育教学目标。以《送东阳马生序》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结合求学经历对文章进行讲解,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关注度,与学生达成共识。

2.2培养学生的情商。

当前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商,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对课本上形形的人物形象进行深度剖析,让学生对各种人物性格具有明确的了解,培养学生的情商[1]。

3.高中语文情感教学应用探究

与其他学科不同,语文学科极具感染力,教师既要立足课本,又要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充分体现语文课堂的情感特性,在课堂教学中实现知识和情感的双向渗透。

3.1充分挖掘课本中的情感元素。

语文教师要立足于教材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认识,并结合具体教学要求,对其进行提炼和拓展等,以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课文的深度解析,并对语文课本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深度挖掘,在语文教学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以《破山寺后禅院》为例,教师不仅要对诗中描写的场景进行解析,为学生营造一种清晨古寺的意境,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的情感进行渗透,让学生感知古寺禅房的幽静,体味作者当时的情感和心境。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情感教学,能够从内心深处感染学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得到心灵的熏陶和精神层面的享受,实现高中语文教学诉求。

3.2借助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朗读,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能引导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把握。语文属于语言性学科,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性和生动性,在该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高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优美的篇章,教师要安排学生朗诵这些富有情感的语篇,让学生在阅读和朗诵过程中感受到语文课文的优美。教师要注重在朗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示范和引导,让学生在该过程中感受语言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等,以这样的方式长期感染学生,将其吸引到文章的意境中,不断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使他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3.3营造意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意境是文学作品中的一大特点,其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独特的审美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想象,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感受到心灵的触动。以姜夔的《扬州慢》为例,该词立足侧面对扬州的萧条之景进行描绘。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勾勒出该词所描绘的画面,学生闭上双眼仿佛看到古都饱经战乱后的破败和萧条,似乎听到了空城中回荡着低沉的号角声,从而体味作者的无奈和悲怆,以更好地理解该词的意境。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情感教学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对脑海中有限的知识和经验等进行整合,以对作者的情感及作品所传达的思想进行深度了解[2]。

3.4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学有助于建构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及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具体课堂教学内容,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并在具体教学中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融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心灵熏陶,不断提高他们的思考力和判断力。教师要摆脱传统以单方面讲解为主的语文教学模式,注重课堂互动性及教学内容多样化,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语文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借助微小的手势和动作等与学生进行语言和形体上的沟通,不断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激励,以调动高中生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语文课堂氛围更和谐、热情、饱满,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获得心灵及精神的满足。

4.结语

情感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极具适用性。学校和教师要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及语文学习情况,对教学资源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整合,满足语文教学的情感诉求,不断激励高中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使高中语文教育得到真正的改观。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个性化阅读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111-01

高中语文已经经过了小学跟初中的基础教育,因此更加趋向与修养的塑造跟艺术的感染,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比较趋向语文内涵的一种体会跟品位。我国高中阶段的高考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高中语文的横向发展,使得高中语文教育比较偏于应试化跟套路化发展,对学生文化培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阻碍的当代语文的发展,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倡导个性化跟素质能力化教学,让学生的文化知识不再是停留在课本上,课堂里,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外界的语文魅力。用客观的逻辑思维来判断外界的信息,教会他们如何运用个性化的语文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主体意识比较失落:虽然现在新课改已经在全面实施,但是语文课堂上的教学仍然存在着学生读书时间比较少,思考时间短,缺乏语言训练时间,缺乏独立思考问题。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有指出:“要关注学生的语言积累以及语感跟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在阅读和鉴赏以及表达交流中,掌握到语文的学习方法,增强语文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跟探索能力。”然而在语文课堂实践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

(2)课堂讲解分析方法比较繁琐:内容上的繁琐在课堂上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从头到尾进行分析,不管课文内容的难易程度,方法的琐碎造成了阅读教学趋向于程序化、模式化。

(3)高中语文课本内容比较陈旧:新课程的改革并没有改版高中语文的课本内容,现代的课本里大部分都是文言文,现代文的内容也大部分是上世纪的知识,这样的语文课本知识对学生来讲是不足够的,需要利用现代的知识来填充丰富。里面的知识点也需要引导学生利用当代的思想观点进行分析,这样才能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社会以及时代的需要,一味地停留在当时的时代需求,造成了学生对事物的难以理解,比较容易混淆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陈旧落后的语文课本容易桎梏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的思想变得呆板不灵活。

2.实施个性化阅读

(1)进行课前自主预习:充分的课前预习是保证课堂阅读进行顺利教学的首要步骤,也是巩固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基础,在实践个性化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提前预习,设置“预习表”跟“反思表”,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并思考阅读的内容。

第____课《____》预习表

第_____专题整合反思表

(2)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方法:大致看下内容,初步理解文章,以学生的阅读习惯情趣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来选择朗读或是默读,全文阅读或是重点阅读,边读边想边记录,以此来获得初步了解,了解文章的内容题材、思想情感以及艺术手法。大家可以把阅读所得到以及所产生的联想跟想像在课前交流,大家互相讨论补充,这样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结构等的印象,通过重复阅读理解别人的见解,完善自己的认识,提出更新更深层次的理解。老师总结学生的感受后,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对解决关键问题进行引导分析,教大家灵活的进行阅读。

3.优化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

(1)强化学生的训练意识:语文知识有一定的技能型,在阅读教学中要着重与语言的练习,不能够把机械的做题代替真正的语言训练,这样就是失去语文课原有的特色个性,现在是一个注重学生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阅读教学需要遵循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如果缺乏了对语言的感受就会失去对文章主旨的真正了解。比如在学习《拿来主义》的时候,学习这篇文章的关键在于学习作者所提出的中心论点的方法跟作者论证方式以及文章语言的特点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围绕这些知识设计一些比较合理的问题,将学习的重点引导到学习写作驳论文的方法。比如在学习论点知识时,要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论点出现的位置,陈述论点的语句的特点等,引导学生理解比喻论证的特点作用以及如何使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写作。让学生了解这些规律,再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提升学生阅读的质疑能力:阅读要有创新和个性就需要有质疑精神,没有质疑就不会有探索和思考,阅读再多的文章也不会有进步。在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质疑能力训练,让他们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老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分类,了解他们是在篇章的结构或是词句理解方面、情感表达抑或是在表现形式方面,然后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组织教学,让学生共同讨论完成解决这些问题,最后让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评点,让大家了解对于不同类型的文章该如何提出问题的方法。这样的训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模式也提高了他们的质疑能力,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展示了个性,在阅读过程中由被动转变成为了主动。

4.总结

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不仅能够使教学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能力和勇于质疑的人。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课本知识范文6

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开始实施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新课改中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以学生为主导,要利用各种方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国学是语文的基础,将国学引入语文课堂不仅能够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还能很好的将中国优秀的国学文化传承下去。本文首先给出了国学融入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其次从课本、课堂以及老师三个角度具体分析了国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关键词】

浅析 国学 高中 语文课堂 实践 意义

怎么样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更感兴趣,怎么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需要深思的问题。我们高中语文是高中三大基础课系之一,对学生的总体成绩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老师必须要采取有效的办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国学指的是中国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带有中国民族性的文化。国学是语文的基础,也是语文的精髓。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入国学是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

一、国学融入语文课堂的意义

1.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

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中站住脚,就必须要继承和发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国学融入课堂可以让学生更加亲近本民族的文化。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国学的学习是相当有价值的。

2.能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我们的时代更新发展很快。每天呈现给学生的内容也是很杂乱的。我们很多的高中生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国学是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它能够帮助学生改变不好的习惯。国学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给我们指明了道德的方向。因此可以说国学的学习能够提升高中生的道德水平,为我们国家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3.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

国学是语文的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样也是语文的一部分。国学学习不仅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古人的优秀的写作风格,还给我们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另外,学生如果能够理解国学中的词以及句子,那么课本中其他文章的理解也就变得简单多了。

二、国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1.教材中的实践

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深思熟虑选择出来的,都是优秀的,能给学生带来启发的。这些文章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到优秀的古代文化,还能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的国学文化。

(1)老师在介绍国学中作者以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的时候,不能独立的讲述人物以及历史的介绍。要将人物放在时代这个大背景中介绍。要挖掘出古代人物的人格魅力以及文化意义。例如在我们介绍陶渊明的时候,不能简单的介绍陶渊明的思想以及他的主张。我们要把他和他生活的背景联系起来介绍,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他的感受。

(2)我们要挖出课本隐藏的深层次内涵。我们的文章不仅仅是带有古代汉语的作品,他还是具有美感的作品,还是包含作者思想感情以及他们主张的作品。因此,我们在研读课本的时候,要把作者隐含的深层次的内容挖掘出来。

(3)要准备和课本相关的课外材料。课本中给出的文章不能够完全的将一个时生的故事讲述清楚,也不能完全的概况传统文化。我们老师要给学生找一些和文章相关的材料来让学生延伸了解。但是我们也要注意文章的难度不宜过难。必须要适合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通过课本以及课外延展学生就能对国学有深刻的了解。

2.课堂实践

(1)我们要鼓励学生进行自学。国学的魅力是要靠学生自己去挖掘的。处于高中时期的孩子他们有了一定的国学基础,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完全能够胜任。

(2)我们要改变原始的枯燥乏味的国学课堂学习。之前的国学学习一般都是老师带着学生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这就使得国学课堂毫无兴趣可言。学习国学最重要的是感悟,因此我们要多鼓励学生朗读,一遍一遍的读。我们要给学生创设一个优美的意境,把学生带入国学的世界。学生只有自己去感受国学的美。才能真正的接受国学。(3)课堂作业也是能够提升素养的重要手段。我们老师在留作业时要注意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要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国学内容的理解。

3.老师实践

我们老师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国学素养。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只有老师很好的掌握了知识,教出的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所以说我们高中语文老师一定要先丰富自己的文化功底,要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这样我们老师才能真正的讲好语文课。

【结 语】

总之,国学博大精深,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语文的根。我们高中语文老师要精心的研究国学文化,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国学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和传承优秀的国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