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相关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意识相关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意识相关知识

创新意识相关知识范文1

关键词:国际采购知识共享企业创新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已经变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资本,企业更加注重对知识和智力资源的管理。但是由于信息和技术的全球化发展,知识资源却越来越分散到全球的不同区位,知识的有限性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知识资源,已经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国际采购作为企业间关系网络的一个分支,对知识共享有重要的加强和促进作用,能为企业提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新视角和新观点,给企业带来多样性和异质性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在全球环境下,企业必须重视国际采购的重要性,加强与国际采购商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共享,提高企业创新绩效,构建竞争优势。

本文是在前人论述和研究的基础上,从国际采购这支具体的网络关系形成出发,研究知识共享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二、相关和理论回顾

1.知识共享

目前,对知识共享的研究主要从企业外部获取和企业内部交流两个方面入手。相应的研究有:陈剑峰等提出集群内企业间的知识共享是技术创新集群存在和发展的关键;刘敏,徐凯等指出企业应该将资源获取建立在外部价值网络上,以促进企业产品创新;Gao认为,对于不复杂的创新,可以通过外部获取可以避免自身开发与结果的不确定性。Konght和Zander指出企业通过知识共享获取的外部技术和新知识可以提高企业的知识储备,降低企业自身技术研发的成本负担,有效地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等。 国际采购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采购就已经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Monczka和Trent把国际采购定义为战略进化的最终阶段;在考虑是否采用国际采购时,Monczka,Trent 和Nassimbeni等学者是以产品的购买价格作为主要的影响因素;Handfield等将更多的因素考虑在内,如较长时间的前置时间、运输成本、关税以及文化差异和交流问题;Weber et al考虑了净价格、质量、服务和灵活性;Das和Handfield等讨论了国际采购的实时性和不相容性;Matthias Holweg , Andreas REichhart等学者将国际采购影响因素归纳为静态成本、动态成本和隐性成本,并通过建立总成本模型加以计算。

三、通过文献和理论回顾推出的结论

在本文中,为了便于本文的研究,将影响国际采购的因素重新划分:损失因素,得益因素和宏观条件。损失因素是指进行国际采购可能的弊端,包括采购的运输成本、关税、及时性、文化差异、交流问题以及服务等;得益因素是指国际采购相对于国内采购的优势因素,包括低成本的资源、先进技术和设备,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稀缺资源等;宏观条件是除损失因素和得益因素以外的主客观条件因素,包括采购方的全球态度战略,在全球立足的可能性,获得国际竞争等以及供应方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政治经济环境等。

1.损失因素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影响国际采购的损失因素,会让采购商在采购过程中有形或无形地增加采购的成本和风险,会对采购商的决策产生消极的影响,往往由于考虑到这些因素,致使采购商拒绝与国外供应商合作,而选择与当地供应商合作

结论1:损失因素与知识共享是负相关的 得益因素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企业出于对得益因素的考虑,才加强了进行国际采购的决心和信心,于是积极地与国际供应商联系和合作,加强企业间知识的交流和分享。 结论2:得益因素与知识共享是正相关的

3.宏观条件与知识共享的关系

很多时候,即使是进行国际采购的损失因素大于得益因素,即企业面临着成本和风险的增加,企业也会进行国际采购,主要原因就是宏观条件的影响,如企业制定全球战略,想在某一地区开发新市场,就通过国际采购加强对这一地区的了解和在这一地区的树立形象扩大影响。宏观条件对企业间关系网络的建立和知识共享有一定的影响。

结论3:宏观条件与知识共享是正相关的 知识共享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由于竞争压力不断提高,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积累相应的创新需要的知识,并且进行自主创新具有高风险性,所以企业要想构建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外部学习,加强对知识的外部获取和整合,从而实现知识积累,推动企业技术和产品的创新。知识获取为企业创造了新的“生产机会”,而知识共享又为知识的外部获取提供了一条便捷而行之有效的途径,所以知识共享能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结论4.1:知识共享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是正相关的

结论4.2:知识共享与企业产品创新绩效是正相关的

四、建议和结论

1.重视国际采购的影响因素与知识共享和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

国际采购与知识共享和企业创新绩效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知识共享,影响企业创新绩效,从而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竞争优势和企业绩效,所以我国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必须重视国际采购的影响因素,并且要根据国际企业采购考虑的因素,增强得益成本的作用,削弱损失成本的影响,并改善国际采购的相对应的宏观条件,积极主动的自我更新和创新,来增加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承接更多的国际采购,促进知识共享,提高企业创新绩效。 加强与国际公司的合作,积极构建关系网络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知识资源和技术资源越来越分散到世界各地,尤其是分散在国际化大企业之中。企业要想获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和合作,通过参与国际采购的相关活动,积极构建企业之间的知识网络,促进有效知识的交流和共享,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形成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引进和学习先进的知识为我所用,大力发展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在知识共享过程中,要积极的获取,吸收,并进行自主创新,实现真正的企业创新

我国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等很多方面,较之于国外大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而且现在的企业创新水平也相对较低,所以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获得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符合采购方的要求和需求,达成长期的采购合作关系,就必须重视知识要素的积累,进行自主创新,通过技术升级实现产品升级,使我国的产品或服务由产业链的中端向两端攀升,即由贴牌生产(OEM)向研发与自主设计制造(ODM)、研发专利技术和国际贸易、自主品牌制造(OBM)转移。

本文通过对知识共享和国际采购等相关和理论的研究,分析和归纳了国际采购影响因素,知识共享和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其结果对我国企业如何根据国际采购的影响因素,调整我国产业结构,以加强与国际企业的交流和合作,从而在知识共享的关系网络中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知识和技术,构建我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有一定的帮助。

文献:

[1]李桂华,卢宏亮 .供应商品牌溢出者、品牌关系质量与采购商重复购买意向:基于采购商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0(4):71—82;

创新意识相关知识范文2

【关键词】 治疗依从性;原发性;高血压;心脑血管事件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有效控制能够有效避免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同时还能够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河南焦作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 13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治疗依从性对于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分析 , 希望能够进一步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 , 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了 2009年 5月至 2011年 4月期间本院收治的 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其中男 69例 , 女 6例 , 年龄 29~78岁 , 平均 54.2岁。全部患者均根据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被确诊 , 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 , 排除存在严重的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 , 排除其他不适宜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

1. 2 方法 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应用 12.5 mg的氢氯噻嗪以及 10 mg的依那普利进行治疗 , 用药 1次/d。然后根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用药表现将其划分为依从组和不依从组 , 其中 , 依从是指患者依照医嘱进行治疗 , 用药的时间累计达到了整体用药时间的 80%, 其他为不依从。本研究中 , 依从组患者共 59例 , 不依从组共 77例。平均每隔 30d对患者进行一次随访 , 连续随访 20个月 , 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以及对心脑血管事件进行记录。

1. 3 观察项目 临床观察的相关项目主要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血压以及心脑血管事件。其中血压的测量应当在每日上午的八点至九点之间进行 , 在测量血压前 15 min内患者应当停止吸烟 , 静坐休息 10 min后再进行血压测量。患者在治疗前的第 15 d应当测量 3次非同日的血压 , 然后计算出平均值作为治疗前的血压值 , 注意测量时应当保证每次测量的均为患者的同一侧手臂。心脑血管事件主要包括猝死、心力衰竭、脑梗死等不良事件。

1. 4 统计学方法 运用统计学方法借助 SPSS14.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 其中计量资料的处理结果通过 -x±s来表示 , t检验, 卡方检验 , P

2 结果

2. 1 依从性状况 136例患者中的依从组的 59例患者在治疗 12个月后对于血压水平不低于 140/90 mmHg, 或者收缩压下降幅度低于 30 mmHg, 舒张压的下降幅度低于 10 mmHg的患者的患者将氢氯噻嗪的应用量增加到了 25 mg, 而不依从组中的部分患者则自行停药、更改药量或者应用了其他种类的降压药物。

2. 2 治疗结果 经过连续 20个月的随访 , 依从组患者的收缩压同基线值相比下降了 (18.8±21.5) mmHg, 不依从组下降了 (7.2±7.9) mmHg, 依从组患者的收缩压改善效果明显优于非依从组 ( P

2. 3 心脑血管事件 在随访过程中 , 依从组有 1件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不依从组有 5件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以及 1件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 依从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不依从组 ( P

3 讨论

最近几年来 ,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转变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在不断增加 , 加之人们对高血压缺乏知晓 , 治疗意识较差 , 使得高血压的控制率一直较低 , 进而使得同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以及致死率一直居高不下 , 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生命安全。当前我国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已经达到了上亿人 , 而知晓率仅在四分之一左右 , 控制率则仅为 3%左右 , 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控制血压 , 本文通过对不同治疗依从性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探讨发现 , 依从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由于不依从组 , 依从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 1.69%(1件 )也明显低于不依从组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7.79%(6件)。由此可见 , 较高的依从性有利于高血压的控制并且能够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相关医疗单位以及社区在以后的高血压控制及治疗中应当特别注重加强对患者的医疗知识宣传普及 , 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以及遵从医嘱治疗的重要性, 进而做到积极配合医嘱治疗, 依从医嘱用药。

创新意识相关知识范文3

关键词: 化学实践; 新课程理念; 创新教育;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4-0116-01

我们教师要在中学化学中实践创新教育,我感到有以下几点应该注意:

一、变革思想观念,不断学习相关知识

培养创造型人才,全面实施创新教学,思想观念上的更新是首要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创造力或潜创造力,只是看能否很好的开发出来。而人才的开发,就是人的创造力或潜创造力的开发。正是深信每一位学生都会成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大步提高,才能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虽然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但基础也不应只限于书本知识,还应包括基本的观念、态度、情感、行为、学习能力等。现代社会对公民和人才的素质已提出了新的要求。仅仅具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这“双基”是不够的,还要具备基本能力和未来公民应有的基本观念、情感和态度,要“四基”并进。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并不能提高知识技能的学习质量,要真正搞好基础知识技能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认识到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在教学中,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课堂,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真正的去按自己的意志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果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教科书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实践活动中的学习,不重视实验教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将永远是一句空话。

每位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都应顺应潮流,适应新时代的教学、不断学习新知识。21世纪是高科技、高信息的社会。在信息化社会,知识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我们仅靠现有的知识已不能满足时代教学的需求,从而要求每位教师都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名学习型的教师,这样才不至于被快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同时创新教育实施中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也更密切了,教师不能满足于所教化学学科知识的学习,还应学习一些相关知识。必须提高英语、数学、物理、生物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新课程教材中与现代科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只有通过学习现代的教育理论,才能领会好新教材的教学理念,使教育教学观念符合新的形势。

二、创设有利于创新意识形成的环境

在教学中创设一种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必要前提。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作为教师应运用绝妙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欲望。例如趣味实验激趣法、表演法、创设情境法、游戏法等。有些老师,不肯轻易接近学生,认为应该严肃地去传授知识,学生要怕老师,不肯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结果无法创造一种平等民主、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在一种只要求整齐划一,把学生作为工厂中流水线上的产品的教学中,必然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是只能面向过去,成为经院式的人才,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三、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加强学法的指导

化学知识是人类观察自然现象,通过归纳、对比、联想等一系列的科学方法总结出来的,化学知识的学习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生善于利用科学方法提高学习水平。例如联想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联系起来并推广到同一类事物的过程,通过联想可以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一旦让学生掌握了联想的方法,就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受着当地生活习俗、文化传统、道德观念、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只有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在思维上的表现。我校学生大多数生活在较封闭的贫困山区,亲身所见事物较少,知识来源的狭窄导致思维途径的狭窄。在思维方式上,表现出较强的直观性、单向性和求同性。行为上给人一种寡言、拘谨、固执的表象,缺乏鲜明个性和年轻人的活力;能努力学习,渴望提高成绩,但又往往不愿改变自身固有思维习惯,表现出较强独立性与排他性。习惯于死记硬背,缺乏举一反三与知识迁移能力。

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我在教学中提出明确又严格的要求:上课前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使得听课有针对性。听课时作好笔记,并且对预习、笔记的情况进行检查。上课时眼、耳、口、手、脑并用,力求当堂消化。课后及时复习,在熟悉和理解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再做作业。每做一个题目,都可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四、教师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创新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应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应用现代的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等教育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以规律施教,不断探索教和学两相宜的教学方法。注意分析、理解国内外取得成功的可用于创新教学的教学法,如:“实验――探究”模式、“交往――合作”模式、发现法、自学辅导教学法等。这在我们这些教研力量相对薄弱的学校,借鉴移植别人的做法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捷径,但借鉴、移植不是不加发展的全盘接受,只有通过进一步实践,改造,才能派生出更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的新的教学方法。要使设计的教学方案教学效率高,教学媒体的选择也是重要的一点。现在可用到的媒体种类越来越多,除常用的挂图、幻灯、模型、录像、实验等外。电脑多煤体在化学教学中的使用,使得一些原来的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突破,如在演示物质微观结构、反应机理等方面,其效果是只靠黑板粉笔所无法匹敌的,同时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质量。

五、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

创新意识相关知识范文4

【关键词】应变;应变率成像;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86-0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0月——2012年12月治疗40例冠心病患者,12例患者为女性,28例患者为男性,患者年龄情况为42-73岁。40例都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70%的冠状动脉主干狭窄至少有一支。正常对照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42岁,经病史、体检、心电图、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器质性心脏病。40例患者都应用经桡动脉或者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仪器为IE33型诊断仪,厂家为飞利浦公司,应用3.6MHz的频率。患者进行检查的为左侧卧位的。给予患者连接好检查所需心电仪器,进行心动超声检查,二维成像后,对患者图像进行分析,并将其进行存储。应用软件对图像进行分析研究。40例患者在手术之前1-7d及手术之后3-6个月分别进行上述检测操作。根据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推荐的十六节段划分法,将左室壁分为侧壁、后间隔、后壁、前间壁、下壁、左室前壁。再将其分为16节段。因为心尖段应变率测值受角度影响较大,未进行统计研究。故测量12个左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转化信号显示模式,测量收缩期峰值应变,取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都使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的分析整理,应用t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P

2 结 果

经统计分析显示,40例患者与正常患者的各项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运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技术对健康人和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治疗前后局部心肌的纵向运动进行了系统分析:健康人左室壁同一室壁收缩期应变率的绝对值及应变的绝对值基底段高于其中间段,不同室壁同一水平节段间应变与应变率相同,应变曲线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整体趋势为单峰曲线:随心脏收缩,心肌纵向缩短,应变由0值向负值发展,于心电图T波终末(收缩期末)前后达最大应变,舒张期又渐恢复至0点,包括3个主要波峰,即收缩期基线下方的S峰,舒张期位于基线上方的两个正向波,舒张早期的E峰和舒张晚期的A峰,曲线轮廓整齐。经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后病变节段的应变和应变率-时间曲线波形趋于正常,轮廓趋于整齐,原降低的峰值较治疗前明显上升,但较正常心肌节段仍减低,有些节段PSS波消失。应变和应变率成像能够定性、定量地评价局部心肌运动功能,并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参考文献

[1]Hiroshi T,Masaaki U,Hiromi S.Costive usefulness of myocardial velocity gradient in detecting ischemic myocardium by a dobutamine challenge.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1998,9(26):92-96.

[2]肖羚,李向斌,张熠,等.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分析.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6,14(8):89-92.

创新意识相关知识范文5

【关键词】预防医学;本科生;科研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19-01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No:2012360】。

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总书记也强调指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①。当今社会人才竞争激烈,成为创新型应用型的复合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医学本科生除了必须具有过硬的基本知识,理论及技能外,更要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是国家赋予高等学校的使命,更是社会发展的要求②。在此情况下,加强和完善医学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十分迫切。文中以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为例,对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预防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必要性

(一)科研有利于本科生专业学习的促进和提高。预防医学本科生所修的专业课程基本上都包括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儿少与妇幼卫生,这些都属于公共卫生,公共卫生俗称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范畴。因而预防医学本科生对专业知识的牢固掌握和应用非常重要,但是单纯的理论课知识性授予很难达到牢固掌握和应用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最终发现自己所学知识根本没有掌握也不会用。而科研实践的内容恰恰与已学过的书本知识相结合,在科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同时帮助学生学会理论指导实践。经历了这个过程之后,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就会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学以致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课本知识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课本基础知识的积极性。

(二)科研有利于本科生拓展知识面,培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科研时,经常发现自己缺乏太多的相关知识,经常需要带着问题了解和学习很多课本上所没有的前沿知识。为了解决一个研究课题,通常需要很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交叉。因此,本科生在进行科研工作时,可以学习和了解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前沿知识,先进科技,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此外,这些知识通常是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资料或者咨询老师获得的,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也解决了很多科研问题,因此本科生参与科研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科研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提升综合能力。到目前为止,本科生科研训练不足,科研素质不高仍是一个普遍现象③。虽然预防医学本科生学习过做科研的具体知识,从选题到最后的数据整理分析都有相关的课程支持,应该说预防医学本科生接受的科研方法相关知识是所有本科生中最系统最全面的,但是当他们进行毕业设计时,仍然一塌糊涂,学过的知识应用效果并不好,也就是理论与实践不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因而让本科生参与科研,边教边学边做,是对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科研素质提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另外,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定位为科研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让本科生参与科研,通过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日后顺利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生深造做好了铺垫。

二、预防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的可行性

(一)参与科研符合预防医学本科生的心理需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能,他们本身有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只是他们的这种潜能和欲望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激发,所以他们非常愿意参与某项科研活动,从而体现自我价值同时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另外,他们迫切想将自己所学应用于实践,进而检验所学,巩固所学。尤其是预防医学本科生,他们所学的课程基本包含了科研方法的全部内容。从如何选题,如何设计,如何确定样本量,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做试验,试验过程中该如何取样,如何减少混杂因素,如何避免偏倚,直到最后的数据分析整理该用什么样的软件和程序,如何结合学科知识及数据结果得出合理结论全部都可以在具体的科研活动中得到应用,因而预防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完全符合学生希望学以致用的心里诉求,取得教学研相长的效果。

(二)从入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学生刚踏入大学校门一切都很新鲜,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从一开始就让学生具有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想法,并将创新意识的思维模式贯穿于各种活动和整个教学中。在这种主导的培养模式下,学生日后进入科研活动中才能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同时,入门时就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科研是一种艰苦的科学探究行为,绝非依赖浓厚的兴趣就能完成的。从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遇到困难积极开动脑筋,打破常规,寻求各种方法来解决问题,永不言弃。培养学生始终以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做人,做事,做科研,严禁弄虚作假。

(三)建立预防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招募平台。学校可制作网页作为科研招募平台向师生公布开放。学生参与科研的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得到科研相关训练,从而提高自身素质和核心竞争力;而作为老师,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素质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除了科研之外老师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投入精力,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与学生共同提高。有了这个平台,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科研课题挂上网页招聘一定条件的本科生,同时提供一定的劳务费,符合条件的本科生可以去应聘。这样学生既可以得到科研训练,又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助,还没有在社会上打工的风险,又有打工的约束力,学生,老师,家长都放心。而老师也可以在其他事情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科研上,学生操作部分只要做好监督和指导工作就可以了。两全其美,达到了双赢甚至多赢的效果。

总之,将本科生参与科研纳入到本科生培养计划之中,是高校发展的趋势,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绝对的必要性和极大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罗志伟.培养大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探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120-121

[2]昂海松.在教学科研实践中感悟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08(7):34-36

创新意识相关知识范文6

1(略)

1.1(略)

1.2学生的相关学科知识基础参差不齐,学习兴趣不高

运动营养学课程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知识、体育锻炼的营养、运动员训练的营养3个方面。目前教学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同教育背景的学生相关学科知识储备差异比较明显。在中学受过完整课程教育的学生,知识基础较好,但缺乏相关的运动体验。一些体校或武校的生源,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但对运动训练的感受较深。但对于大多数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营养学基础知识部分因为与运动生物化学和运动生理学密切相关,学习起来感觉深奥、抽象,难度较大,学习兴趣也不高,而对于体育锻炼和运动员训练的营养等知识相对兴趣和需求要高一些。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动力,它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必要手段,因此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积极、有效的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是运动营养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

1.3以往的教学模式单一

运动营养学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单一的教师授课为主,以考勤、作业、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虽然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引入增加了授课的生动性,但单一的授课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学生各种层次的需求,也无法体现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体育院校的学生思维活跃、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很强,单纯的理论课讲授使得学生参与意识下降,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如何克服这些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和弊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新时期的具有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的大学生,是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目标,改进运动营养学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2运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

2.1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因为运动营养学与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理学的关系密切,授课教师必须扩展和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增加学科延展性和趣味性,在学习营养学知识时,适当复习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如在讲授运动与宏量营养素章节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糖在不同运动状态时供能的方式差异的理解,可以让学生分别进行200次高抬腿、400米跑、1000米跑后根据自身体会,学习磷酸原供能系统、糖无氧酵解供能系统和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差异。同时可以打破章节顺序的约束,把力量性和耐力性项群运动员的膳食营养要求中对糖的需求这一部分知识适当提前,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切身体会中获得知识。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最大的兴趣莫过于用课本的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困难,最成功的体验莫过于在生活和训练中感受和运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

2.2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为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科学发展观,我们在运动营养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了“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方法。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方式,是一个“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研究-总结反思”的教学过程。设置PBL教学法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4]。

2.2.1学生授课法学生授课法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主要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课程学习,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展开讨论和制作教学课件PPT,最后每组选出代表对新课内容进行讲解,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讨论、评价,总结优缺点,最后由老师点评、打分。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学生知识,而应教会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学生授课法改教师单调地讲解为学生主动地学习,最后还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而且使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印象深刻。在运动营养学教学中引入学生授课法旨在强调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体验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通过钻研、讨论、提炼等过程,学习新知识,并使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制作教学软件的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和创造性教育的精神[5]。

2.2.2案例讨论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