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的弊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的弊端范文1
[关键词]生物技术;安全要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TM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378-01
前言:生物技术的发展带给人民较多的实惠。人民愈发的感到在生物领域中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能够有效的造福人民,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带来益处。加之目前人民对物质方面的高要求,促使研究人员在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因此,生物技术的发展是时代的潮流,应给予一定的关注与支持。但仍需注意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便会出现相关问题,安全因素便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应在注重安全问题的同时加大对技术领域的研究,避免产生隐患。
一、生物安全的简述
生物安全是在技术领域的整体研发过程中应注重的安全问题[1]。笼统的概述便是动、植物或者其自身所携带的病菌等具有危害性质的物质,当其出现在整个社会中时便会对人体机能与环境产生破环。系统的论述便是人类通过某种社会活动,产生出具有危害人类自身的生物体。此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人类对环境的肆意破环改变某种特定因素、对生物物种的侵袭等。
生物安全问题从人体机能与社会生态两种方面体现。研究转基因食品[2]。生物技术的发展在转基因方面使用程度较大。为迎合市场的需求,部分食品的生产商便想通过生物技术中的转基因手段,研发新型食品。此种做法便把某类生物带到了当下特定的环境中,例如:生产车间、农村田间等场所。当研究人员进行研发及加工的过程中,携带危险因子的生物便留在所处的环境中,某些抵抗力较弱人员便会带有此种因子,潜在的过敏原便形成。在生物制药时。在制药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病毒,能够影响到先前的物种,致使其内部系统混乱,对人体机能与生态方面产生隐含的危害。因此,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生物安全性,防止因研发而产生不利于生态及人类的情况。
二、生物安全测评的重要性
当前来看,生物技术的运用方面转基因是发展最为快速的领域。针对当前世界范围内粮食的紧缺,为满足人口增长带来的食品问题,转基因技术的研发与使用便提上日程。其产生的安全性因素便是在食品产生与运送的过程中管理不足,引发危险性。即波及人类身体与影响整体环境发展。现今尽管在技术领域上有所发展但研究人员应需注意转基因食品带来的隐形危害,在安全方面给予更多关注。
人类身体机能方面[3]。应注重关注病毒、细菌等问题。威胁人类机能物质是当下已经了解到或未知的某些病原。病原经过自身的发展易对人类安全构成威胁,影响人类安全,如禽流感病毒,可变换多种类型,对家禽类及人类都有危害,人们必须引起重视,在生物安全测评方面加大力度。
整体环境方面。体现在物种的侵袭方面。生态中各类物种的栖息与生存具有一定规则,肆意的引进外来物种进入,会破坏现有的平衡,影响整体环境发展。但人们存在一个弊端便是在经济利益面前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以牺牲整体环境为代价获得额外钱财,进而破坏了生态结构。如工业发展中工厂向海洋倾倒垃圾,使得近海区域被大片的覆盖,影响生物的正常生活。许多动物误食垃圾而丧命。因此,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应注重对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多的行为破坏生态平衡,进而影响自身生存。
三、完善生物安全的对策
(一)法律保障安全
当前国家还未出台一部针对生物安全方面的法律规定,在具体出现有关问题时无法保障相关主体人的权益。因此,国家应尽快通过立法,切实保障人类及环境的安全问题。当前现有的生物技术领域的法律文件在内容规定上不健全,应在转基因方面给予一定的限制,合理规范其使用范围,以此推动生物领域的有序发展。在生物验、投入市场等方面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达到统筹的作用。可借鉴澳大利亚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澳洲在法律领域制定一套详细的生物技术法律。所有的技术研发及活动必须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则执行,同时对触犯法律有关规定的行为主体及企业进行严厉的惩治,让其在心理方面有所顾忌,从而规范该领域的行为活动,切实保障国家及民众的安全。
(二)把控生物研发
鉴于人民对物质的需求加大,以及部分商人在利益面前的屈服。生物商品的生产与使用范围加大。第一:药品的使用,打着生物新技术的产品愈发增多。对药品的生产与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得任何人及企业以高科技手段或超高的疗效为诱饵,欺骗民众竞相购买。当前保健品受到众多老年人的倾爱,厂商夸大药品的作用,提供虚假的信息误导民众。老年人花费较多金钱购买的药品毫无用处有时甚至延误病情的治疗,在精神及身体上都对民众造成侵害。因此,严格把控生物药品的研发。在企业制药时定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并及时制止,在源头处遏制行为。对制药人员进行知识培训,传播正确的思想意识,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第二:DNA的使用[4]。DNA的使用本身在某些领域是由较强的作用,但当前人们在运用时便会出现不当的表现。如克隆问题,在人类伦理方面体现的尤为严重。克隆一直是社会所辩论的问题,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同在。在伦理的平等性上,克隆存在自身的弊端。因此,在人类克隆领域的限制是必要的,加强各国的法律制定,让生物技术的发展有相关的界限,避免其触及到敏感领域。
(三)把控物种进口
社会的发展使得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交通的便利方便了民众的生活需求。但同时应看到的是,过于便利的物流在生物的运送方面存在不足。第一:食物的进口。食物从海外引进已经是一个极其普遍的问题,无论是日常必须品还是生活奢侈品。中国家庭的餐桌能够吃到美国的特色食物,满足人们对美食的需求。但仍需注意在事物进口时对动植物检疫的管控。一些食品问题高发的国家,应注重关注从此国运来的食物,如牛肉,自身极易携带病毒,人们使用后易得上疯牛病。因此,各城市的检疫部门应高度关注国外引进的食品,在源头处遏止危险的进入。第二:活体物种的进口。现今的人们喜爱养宠物,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一部分群体喜爱饲养蜥蜴、毒蜘蛛等带有病毒威胁的动物。其会在境外购买,运送的过程中包装隐蔽以此逃避检查,相关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境外的包裹,避免此类活体动物流入中国境内。此类带有毒性及病菌的动物在饲养中会把细菌传播给人类,其若继续繁衍后代,此种病菌便会影响整个国内的平衡系统,进而对生态及人类的未来带来隐患。因此,及时发现境外活体动物的流向,切实保障民众及社会的安全。
结论:当前生物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时代趋势,既然不可避免要涉及此类领域,那就要在研发及治理的过程中投入更大的力度。在保证生物技术发展的同时加强安全性问题的研究。应正确认知生物技术的概念,知晓其自身的重要性,在意识领域上正确对待。其次注重在生物技术的运用上存在的弊端,在实践中总结相关经验,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制定合理且由有效的对策,相关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加强对生物安全问题的思索,让生物技术在正常的范围内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刘杰,任小波,姚远等.我国生物安全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4):387-393.
[2] 贾晓娟,刘文军.我国生物安全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6,(04):445-451.
生物技术的弊端范文2
关键词生物技术;南方果树;应用
生物技术涉及的范围较广且内容极其丰富,自从出现以后便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关注,且被广泛的利用在如今的生产生活中,对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该项技术被十分广泛的应用在了农业生产中,对提高农业产量与保障经济效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1无病毒植株培育技术的简要介绍
无病毒果树的培养工作主要是依靠一些没有病毒或者是含有病毒较少的果树茎叶所培育繁殖出来的。此外,借助人工培育技术对外植体实施一些专业手段能够促进其微繁,在较短的时间里能够生产出较多的优良品种的树苗[1]。外植体包含了整个植物的大部分部位,而植物的营养器官包括了茎尖,叶芽等植物器官,植物的品种存在不同还有器官的差异性都会对诱导产生一定的区别。
1.1柑橘
首先将进行过细致消毒后的茎尖接种到MS+KT0.5mg/L(单位下同)+NAA2.5+2,4-D0.25+叶酸0.1+VB10.1+抗坏血酸5.0+核黄素0.1+蔗糖5%的培养基上,27℃暗培养10~25d转入BA0.25+NAA0.1的MS的培养基上,在27℃的光照之下,培育大约1个月便会出现茎叶器官分化芽,之后再转入生根培养基上能够使得芽上长根发育成较为健全的植株体系。如果想要得到丛生芽,能够通过含ZT0.5和BA0.5的MS培养基上继代。
1.2桃
营养器官培育桃树无病毒植株与快速繁殖,首先要采用茎尖0.5~1.0mm或茎段0.2~0.8mm以MS为基本培养基,再加上BA和ZT诱导分化与增殖,借助1/2MS大量元素和铁、1/10MS微量元素以及有机成分、BA0.5在温度(25±2)℃、1500~2000lx、16/8h光暗周期在1个月左右。
1.3李子
利用处于生长期的嫩梢或者处于休眠期的芽作为外植体,利用MS+BA0.1+GA30.1+NAA0.05+蔗糖30g/L+琼脂0.6%培养基,滤纸桥进行培养工作,26℃、3000~4000lx、16h的光照下1~3个月便初步的成长起来慢慢长出叶子,之后移至生根培养基中发育(去掉BA、GA3、NAA、加入IBA1.0),在黑暗之中7~9d比较便于根系的发育。
2花药培养技术
花药培养技术被较为广泛的利用在南方果树的种植培育中,通过从一些果树上获取花药植株。一些植物研究工作者对“岵山焦核”和“陈紫”荔枝的花药培养工作,利用体细胞胚胎的发育然后取得单倍体荔枝植株[2]。此外,还有一些植物研究人员对“东壁”龙眼的花粉实施了技术水平先进的花药培养工作,同样也较为成功地得到了单倍体花粉植株。此外,花药培养技术还广泛的利用在草莓、葡萄等植物上,成功的获得无病毒草莓植株以及三倍体葡萄植株。
3胚培养
依据一些研究人员的工作成果得知,胚培养技术在果树种植过程中有着较多的应用。借助胚培养的手打un能够让一些无法孕育种子以及一些孕育种子能力比较弱的果树品种更好的繁育果实,从而提高果树的产值与产量。相关技术的应用主要是胚抢救等方式让其产生后代[3]。
3.1桃李
胚胎培养技术主要应用在特早熟以及早熟的桃李上。姚强[4]等一些植物研究工作者通过实践在桃幼胚时机恰当的培养期、培养条件加上胚重对幼胚发育的作用等不同的方面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索与研究。红美丽李的子叶及去掉子叶的胚在较为合理的培养基上可以诱导发育出不定梢,存在的缺陷便是其再生率较低。此外,还有大量的植物研究工作人员在胚培养方面取得较大的成绩。
3.2龙眼与荔枝
关于生物技术在果树上面的应用在最近几年的时间里有着较多的突破和创新。杨永青、魏文雄壁”与“红核子”品种存在差异的龙眼进行了幼胚子叶培养,通过一些专业的手段和方式获得了龙眼的再生植株。此外,也有些植物工作研究者通过利用焦核龙眼败育前期的幼胚通过技术培养成果树幼苗然后再借助胚状体发培育出再生植株。还有许多人通过胚培养技术在植物方面取得较大的成就。
4生物技术在南方果树的应用技术
4.1生物肥料在南方果树的应用技术
生物肥料主要是借助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与其代谢物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所需养料。它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果树生长所需的一些营养元素,减少植物的病害,促使果树所生长的土壤中所含有的矿物质活化,促进果树根端更好地吸收水分及一些营养微量元素。果树的生长对营养的要求比较高,一般的化学肥料会导致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增多,使果实不够美味,还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后果。所以,在南方果树中会选择生物肥料来促进果树的生长。
4.2生物农药在南方果树的应用技术
生物农药主要包括生物杀虫剂与生物杀菌剂两大类型,其中生物杀虫剂主要有阿维菌素、苏云金杆菌、白住菌、浏阳霉素及华光霉素等,生物杀菌剂主要包括多氧霉素、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农用链霉素及武夷菌素(Bo-10)等。一般的果树遇到虫害会选择化学农药作为防治手段,但化学农药也存在许多弊端。例如,会使树病虫害的抗药性提高、环境污染等不良影响,还可能导致果实残留有害农药对人体造成危害。而生物农业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因此也受到南方果树种植的青睐。生物农药残留量远低于化学农业,相对比较安全,是一种无公害防止病虫灾害的主要方式,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到南方果树的种植中。
5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生物技术也逐渐取得较大的突破和创新。生物技术在带给人类便捷与利益的同时,也被广泛的利用到了果树的培育中。对生物技术在南方果树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了解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创新。但生物技术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技术零散、转化率低及基因调控对品质的影响等问题。综上所述,只有研究与创新才能更好地将生物技术造福人类。
参考文献
[1]王俊丽,彭士琪,葛会波.生物技术在果树学研究中的应用[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2]吴雅琴.我国生物技术在落叶果树育种中的应用现状[J].河北果树,2002(4).[3]姜小文.生物技术在南方果树研究中的应用[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2).
[4]姚强,王德春,吴钰良,等.桃、油桃和蟠桃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再生[J].上海农业学报,1990(3).
生物技术的弊端范文3
【关键词】高中生物 课堂教学效率 生活化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 全体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47-01
新课改运动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教学效率最优化”。也正因为如此,基层教育工作者纷纷致力于研究、探讨如何切实提升自身所教学科的实际课堂教学效率。笔者不才,在高中生物的教学实践中对提升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现将个人教学认识与感悟总结如下,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真正推动高中生物教学效率及质量的优化与提升。
一、落实生活理念,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所谓“生活化教学”,即是指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现象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学“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这节内容时,笔者就向学生列举了“兰花的微型繁殖”这一既与学生现实生活实际相连,同时又与学习内容息息相关的实际例子。具体如下:兰花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植物。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兰花进行繁殖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用种子进行繁殖,但是由于兰花的种子较小,且胚非常纤弱,所以兰花的种子内几乎储存不了可以用来支撑繁殖的营养物质,这也是兰花在发芽早期很容易出现夭折情况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是采用分根方法进行繁殖。但是,这种做法最大的弊端在于兰花的繁殖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很难利用在大规模、大范围的兰花种植上。正因为如此,科学家在兰花的繁殖上采取了“微型繁殖”这一先进技术,只需要取兰花上的一个茎尖就能快速繁殖出大量的优质兰花植株……
如此,借助“兰花的种植及繁殖”这一实例,笔者就向学生创设了一个贴合现实生活实际的生物学习氛围,而这些都为他们始终保持对“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这节内容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获取高效率、高质量的学习效果做好了充分的前提准备。表明了“生活化教学”之于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切实可行性。
二、利用现代技术,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实践运用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发展的一大流行趋势,并为学科教育注入了诸多新鲜的活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师应当结合所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恰当而合理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笔者对上述理念进行了积极的落实与贯彻,并切实获取了预期中的理想教育效果。如, “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的教学目标为:能辩证认识生物技术的利与弊;面对纷繁的观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对待“生物技术发展”的科学态度和理性思考。而为了更好地达到上述教学目标,笔者就在课堂教学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播放了关于“生物技术”的大量信息及资料,其中包括:克隆技术的利与弊、试管婴儿技术的利与弊、社会各界关于克隆技术、试管婴儿技术所持有的不同的观点以及他们各自观点背后的理由支撑……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辅助下,学生的视野范围得以开阔,学识见识得以丰富,而这些很显然都有利于他们形成并树立正确的“生物技术发展”价值观念:生物技术的正确运用,能为人类社会带来诸多福利;但是,要防止滥用和误用,更不能在违背伦理观念的基础上使用。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利用现代技术,有利于显著提高高中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面向全体学生,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是新课改大力提倡的教育理念之一。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不能继续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及方法,而应当从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主观学习需求出发,有意识、有针对性的为学生个体制定契合其主观实际情况的教育策略,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才是高中生物课堂效率真正得以提升与优化的最根本体现。
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就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有区别、有差异的教学策略。以课堂提问来讲,针对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就会提问难度较小,偏重于基础的问题,以此使学生享受到成功回答问题的愉悦,并由此进一步坚定学好生物的信心;而针对学习基础较扎实的学生,则会提问一些难度稍大,更侧重于发散思维、拓宽视野的问题,以此推动这部分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实践表明,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教学”的理念,能更好地获取“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这一课堂教学效果,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与优化。
总而言之,高中生物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认知结构出发,必须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利用出发,如此,才能真正满足所教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也才能更好地诱发及调动他们的生物学习动机,并以此为基础切实优化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生物技术的弊端范文4
扬州优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江苏省扬州市 225000
【摘 要】利用过滤技术生产的过滤产品也在市场上受到了广泛欢迎,包括我们习以为常用的抗生素、培养液等产品。本文对深层过滤技术在生物制药工艺中的应用做了一个简要的刍议。
关键词 深层过滤技术;生物制药工艺; 应用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时代的快速发展下也快速提高,人们开始对生活持有另外一种更高的态度,环境的污染成为了科技的发展带来的弊端,我们生活的这片大地上逐渐遭到了侵蚀,人们患病的几率大幅提高,疾病演变出来的种类也是一天天在上升,这就需要我们的医疗水平达到更高的水平来保障人们生命健康安全,而生物制药工艺在此环节中无疑是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因此,现代的科技水平必须在医疗方面研究出更加有疗效、更加有保障的药品,在生物制药工艺中采用深层过滤技术,成为了医学领域发展的铺路砖。
1 所谓深层过滤技术
有了深层过滤技术这个概念就必然会有与之对应的表面过滤,因为不用的机理从而给出了这样的划分。这两类过滤方式已经开始逐步运用在生物制药工艺行业中。
深层过滤的滤材一般都是由纤维构成,过滤介质之间的通道通常都是十分曲折并十分细长的,正因为被过滤的杂质颗粒要比介质内部的空隙小,所以颗粒就会在纵向深度中被滤材捕获。在热运动和流体的动力作用下,通道壁面会流一些料液中的细小杂质颗粒,静电吸附以及表面张力会截留这些杂质颗粒。[1] 与之对应的表面过滤则只是在滤材上布置统一的孔径,并在滤材表面完成相关工作,只需在滤材上布置统一的孔径,由于孔径的大小不同,滤材就会选择性的在其表面留住起步需要的悬浮杂质颗粒。
2 我国生物制药工艺的发展现状
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国家生物制药工艺没有在较早的时间起步,丧失了发展的优先权,但发展速度却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快的了。我国在这段发展迅速期研制出了对市场有足够影响力并给予好评的生物制药产品,但是由于研究经费的短缺和生物制药行业人才资源的不到充足供应,使得我们的科学成果不能在有效时间能投入到实际运用当中,如此的不良运行状态也导致了我国此行业的长远利益的不到保障,部分的学子也动摇了攻坚这一专业的决心,长期这样则会使我国的生物制药工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日子遥遥无期。
3 深层过滤技术在生物制药工艺中的应用
由于在生物制药工艺中对过滤介质的精度要求十分严格,过滤产品的供应商就通过增加滤材的密度从而得到较小孔径的方法来使得精度有所提高,但是此方法虽在一方面满足了企业对于产品的需求,却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经过科技的发展,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ZETAPLUS 这种滤材,很好的解决了因压差问题和流速问题带来的弊端。
生物制药工艺料液的很多介质中都存在负电荷,我们通常的处理方法是通过机械过滤和静电吸附两种办法将杂质处理掉,较孔径大的颗粒可以通过机械过滤的方法直接除去,较孔径小的颗粒则可以让其在在较低PH 的环境下带负电荷,吸附于带正电荷的树脂上。在实际运用过程当中,深层滤材有正电荷,过滤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有所提高。
3.1 发酵液的澄清工艺
发酵结结束并进行对料液的粗分离之后,仍然有一些其他杂质成分会存在于提取的上清液中,这些带有负电荷的细胞碎片等成分就可以采用ZETAPLUSS 这种滤材来对这些成分深层加工,通过对接卸拦截和静电吸附的有机拦截,我们获得了较高的通量和极小的压降,提高了产品的质量,简化了工艺的制作流程,因此效率上大幅度提高,直接上提高了我们生物制药工艺的水平。
3.2 除去多余的大分子杂质
细胞碎片是一种脂性多糖物质, 由各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在革兰阴性细菌外壁产生,分子量达到了上百万,如此大分子量的物质会对机体造成比较大的危害。
[2] 在医学上以往都是用活性炭进行重复性吸附的方法来除去这些细胞碎片,但是这种方法事倍功半,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却没有收到理想的结果。而深层过滤技术SETAPLU SP 则是这个方面的一大进步,机械拦截和静电吸附的方法结合使用,有效的消除了使用活性炭吸附的弊端,制药的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节省了基础成本,创造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3.3 小分子物质精提取工艺
在医学方面有很多分子量很小的药物比如抗生素,传统的加工方法是过滤、浓缩、结晶等物理方法,[3] 这种方法有已经无法适应先在节奏较快的加工工艺复杂,效率低,加工精度不够这种基本性问题成为桎梏生物制药工艺发展的牢笼。在ZETAPLUS 深层过滤技术可以将传统工艺简单化,对于存在于工艺料液的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用静电吸附的方法除去,简单快捷更具有操作性和安全可靠性。
4 深层过滤技术在制药行业中未来的发展
生物制药产业在社会中已经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们依靠生物制药水平的提高来保障自己的生活不受到日益复杂的环境的困扰,我们不能放缓在生物制药技术方面前进的脚步,依靠深层过滤技术的生物制药行业也将是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我们已经在现在的发展中见识了深层过滤技术的惊人功效,时间就是本钱,现如今我国依旧主要依靠借鉴外国的先进技术理念和制作经验,在自我创新上有欠缺,高端人才的欠缺使得这一现状无法再短时期内得到有效的改观。
5 结论
深层过滤技术在制药行业中的运用使我们生物制药功能工艺有了明显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更重要的事情是继续向前发展,需要国家的支持,人力物力的积极投入,对技术的复杂性有一个本质的了解,我们并不是为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看齐,而是真正能够以合适的方法研制出对人们有益的动力,造福社会,造福全人类,为了人类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 深层过滤技术在生物制药工艺中的应用分析[J]. 生物技术世界,2013,05:94.
生物技术的弊端范文5
【关键词】生物技术 微生物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2-0014-02
微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涉及面广、实用性强、受益面宽、与生产实践紧密联系和发展迅速等特点,在生命科学领域中越来越受重视,在整个学科设置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生命科学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长沙医学院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开设于2010年,是一门新开专业,如何结合医学院实际情况及生物技术专业特点和科技发展的要求,让学生及时掌握最新的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是目前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教学中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针对生物技术专业特点,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从三个方面提出自己的点滴体会,期望能够对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 明确课程地位、合理修订教学大纲
1.课程地位
根据生物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将微生物学作为生物技术的主要专业基础课。微生物学课程的作用,一是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二是为学生今后从事相关专业工作提供丰富的微生物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学生只有具备了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才能更好地到与之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经营、科研和管理工作。
2.教学大纲
在教育改革思想的指导下,结合专业特点,我们通过教学实践不断反思和总结,重新修订了医学院“微生物学教学大纲”和“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在大纲中明确了本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对某些章节内容的学时数进行了一定调整,突出了重点内容,减少讲授时数,增加自学、研讨时数;对每一章内容都从“掌握、熟悉、一般了解”三个层次进行分解,形成知识结构体系;每章结束后安排15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己总结和讨论章节内容,调动和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例如,“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中“细菌细胞壁组成结构”等重点内容更为突出,所占课时比例增加;学习“真核微生物”时,让学生查阅文献,写出“酵母菌/霉菌在生产中的应用”的综述并安排小组讨论;在学习“微生物遗传”内容中补充微生物的基因组结构。在实验教学大纲中,笔者对实验顺序做了适当的调整,将“培养基的配制”和“消毒灭菌”实验分别作为第一、第二个实验;将“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如“革兰氏染色”和“微生物菌落的观察”等实验进行有机组合,形成连续、系统的综合大实验。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中还加入了自主设计性实验,由学生分组进行。教师提供几个可选主题,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最后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大纲中明确规定,实验考核不及格不能参加理论课考试,实验技能考核占微生物学总成绩的20%。
二 合理选择教材,注重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更新
目前,国内出版的微生物学教材很多,但真正适合生物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学教材却少见。另外,我国教材建设明显滞后国外,出版周期长。为此,在准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首先应根据专业和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国内外优秀教材,同时要随时关注和紧跟学科发展动态,及时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系统性和合理性。
1.教材的选择和调整
教材是沟通教与学的桥梁,是教与学的基本依据,选用具有系统、完整的微生物学学科知识体系和反映当代微生物学领域最新成就的优秀的教材,是确保微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选择了袁生教授主编的《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作为教材进行试用。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结合精品课程建设,汲取、借鉴和参考国内外一些优秀教材的长处的基础上,加强了对微生物现代分子生物学前沿、微生物多样性等知识,以及当前热点问题的介绍,并且在教材编排比例上做了新的尝试,是一本内容全面、简明扼要、结构合理,并适用于综合性大学生物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微生物学课程的教材。同时,笔者将周德庆先生编写的《微生物学教程》、武汉大学沈萍教授编写的《微生物学》等作为参考教材,这两部教材内容较新、知识性强,汇集了学科近期研究进展,资料翔实、信息量大。既避免了单纯靠一本教材所带来的局限和不足,拓宽了学生在微生物学领域的视野,又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还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课外学习的参考资料和网站(如《微生物学通报》、生物谷论坛等),让学生自主地了解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沿与动态,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2.根据教学需要,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课程由于其内容庞杂、微观形态学内容较为抽象,在有限课时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学中容易出现主线不清、体系不严谨等问题,而且如何在学时相对减少的条件下,处理好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经典内容与现代科技的发展及最前沿的研究内容间的关系是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首先遇到的问题。为此,首先,要深入研究和领会教学大纲,仔细钻研分析教材,理清脉络,形成立体的知识结构体系,突出重点和难点,与实际应用统一起来,然后再系统地、有侧重点地传授给学生,完成大纲的要求。其次,避免课程间内容交错重叠。笔者对交叉内容进行了适当的优化整合。例如,“微生物的代谢”一章,生物共同的代谢途径部分为生化课的重点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重点讲解微生物特有代谢途径及其作用和应用意义,如乙醇发酵、乳酸发酵、生物固氮等。又如“微生物遗传变异与育种”章节,对于在分子生物学课程重点“遗传物质及基因表达调控”等内容仅作简要概括或让学生自学。此外,适当补充微生物学在工业中的应用等相关教学内容,如在每讲完一大类微生物时,补充相关微生物工业和产品相关内容,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微生物学的兴趣,又注重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
三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选择正确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许多学生反映微生物学课程“听得懂、理不清、记不住”。因此,继续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只会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地将微生物学基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归纳、对比式教学法
对于知识点零乱、分散且容易混淆的内容,可以通过归纳与比较其间的异同,使知识点层次清晰、分明,也可减轻学生记忆的难度。如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比较;真病毒与朊病毒的比较;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的比较;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菌落特征的比较;消毒与灭菌的比较;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等。比如,G+细菌与G-细菌细胞壁的比较可从四个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和说明:细胞壁结构;肽聚糖含量与单体结构;革兰氏染色反应;磷壁酸、LPS的有无等。归纳和比较法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列表比较,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又能提高其自学能力。
2.实例教学法
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多引入与生产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或有趣事例。例如,讲到“蕈菌”的时候,可以查阅最新文献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常见的食用蘑菇的培养过程,引出真菌繁殖的生活史;开始“病毒”一章的学习时,通过简单介绍当时SARS流行情况,引出其病原体—冠状病毒,讲到“亚病毒”时引入疯牛病的例子,激发学生学习病毒的兴趣。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对学生起到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3.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有些内容与当前热点问题有关,可以提前几周布置作业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写成综述或总结。如讲到细菌耐药性时,可以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和分析当前细菌耐药性研究的进展,包括耐药菌种、耐药机理及可采取的措施等,上课时分组派代表发言讨论,最后教师总结。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的能力,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提高了学生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4.多媒体课件的合理利用
微生物的微观形态特点使得微生物学的教学变得抽象、难以理解,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把在显微镜下的影像信息搬到教室中,使课堂教学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细菌、真菌、病毒的显微世界及鞭毛运动、噬菌体复制、担孢子形成的过程可以通过色彩丰富、生动形象的动画展示,再配有优美的音乐和解说,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讲课效率。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板书与多媒体的有效结合,避免多媒体画面富于变化而带来的讲授内容条理不清晰的弊端,在板书清晰的主线框架的前提下正确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
四 结束语
以上是笔者根据微生物学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为搞好课程教学而进行的一些改革实践和探索,并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医学院生物技术专业开设时间不长,微生物学课程作为生物技术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教学改革工作任重道远,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同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思考、总结和深化,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沈萍、陈向东.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生物技术的弊端范文6
研究性学习是让学生模拟科学研究的过程,从选择研究方案,实施研究过程,到研究结论的得出,都由学生自主操作,而教师是活动的关心者和合作者,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更有效地体验如何去获取知识,如何将自己的各项技能和各种能力得到最大限度地发展和提高。在研究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处理各种事物中体现出来的计划性、灵活性、独立性等,显示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这一新的发展变化使学生更能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人才需求的新要求。正是由于研究性学习的这一特征,使得研究性学习成为高考改革的重要途径。
研究性学习在生物选修课程中的运用
新课改形式之下,以学生探究为主,强调师生互动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具有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一方面,生物学科本身固有的特点决定了研究性学习的适用性。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而生物教学也同样应该以自然界存在的特别是身边存在的生物体以及生命现象为教学的对象,这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探究课题和实物材料。另一方面,研究性学习还敦促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有掌握和控制全局的能力,有对生命科学动态的密切关注,而且更加深刻地理解现代教育理论,并使之再应用到教育教学环节中,让教师丰富和完善自己,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
高中生物分为必修和选修两个模块。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选修部分成为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之一,也是本次课改实施过程中的一大挑战。2016年7月广东开始使用全国卷,高中生物高考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选修部分的考核以大题形式出现在选考题部分,选修1和选修3各一道题。比起以往单选或双选的考察形式,这种大题形式的出现对知识点的考查更加深入了,这对学生和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以及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三个模块。一般情况之下,高考主要考查的是选修1和选修3两个模块,所以在教学中一般只会选择教选修1和选修3的内容。选修模块的设置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其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是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
与必修模块相比,选修内容理论性没有那么强,也不会过于抽象,大部分跟生产生活联系比较紧密,这样的内容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而言也更适合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另外选修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以往经验,一般都是以专题模块的形式开展,这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选题素材。
以选修3研究性教学为例,选修3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生态工程、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这五个模块的内容,每一个模块都可以成为很好的研究课题,教师可以先针对这几个模块的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可以是视频或者文字图片资料,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人生目标,自由选择相关的专题进行课题研究。若学生选择基因工程技术专题,可引导学生思考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是什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在哪些方面有应用?转基因食品安全吗?基因工程的优势和弊端是什么?近五年高考基因工程部分考查的内容和形式分别是什么?社会中哪些职业会涉及到基因工程?
课题小组通过合作探究模式,查找资料解决相应的问题,可以向相关老师或专业人士求助,整理Y料进行做成PPT或者word文档,小组协作向全班同学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学需要对该部分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指导或者补充,最后进行知识点总结和习题测试。
这种将课堂还给学生,关键部分教师进行总结补充的教学模式,结合了传统生物教学和新课程的要求,一方面可以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研究性学习在生物实验课程中的运用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课的模式,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导,学生接受为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差、不会设计实验、缺乏实验技能迁移和创新能力。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需要转变观念,重视实验教学过程,在教学模式上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主观能动性作用。在实验过程中多让学生参与,实验准备阶段可以尝试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材料,自己探究实验过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这样他们对实验的探究热情将会大大提高。如果能将一些验证性实验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那么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在探索中自己寻求答案。曾经在别的学校观摩过一次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课,教师在讲完原生质层的概念后,提出如何证明原生质层是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接着让学生利用已有的实验材料或自己携带的材料分组开始进行实验探究,有用30%的蔗糖溶液作渗透剂的,有用20%的蔗糖溶液作渗透剂的,或者用10%的食盐水来做渗透剂的,还有用红墨水做渗透剂的,在试验材料的选择上有用洋葱内表皮的,也有用洋葱外表皮的,分别探究这些试剂的作用,实验完后,小组成员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好的实验结果进行经验分享,不好的实验结果也分析失败的原因,最后其它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提问,整堂课下来,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实验结果也多种多样,教师评价针对性强,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自由度和开放性,学生在探究中寻找自己寻找答案
一直以来,对于大部分时间呆在教室上课的高中学生来说,实验课非常宝贵,学生的积极性也很高,如果能将实验课程模式进行转变,形成这种探究实验课的模式,相信学生实验课质量会更高,对提高生物学学习兴趣将会大有帮助,同时也能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不拘泥于固定模式,创新活跃的思维。
总之,研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渗透是多方面的,在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学生得到的锻炼是多方面的,教师也进行了自我教育,提高了自身素质。
参考文献:
[1]白林.高中生物选修部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探究[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