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数字化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兴数字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兴数字化技术

新兴数字化技术范文1

关键字:建筑信息模型,参数化设计,数字化设计

1、前言

近几年建筑数字化设计越来越受到设计院和高等院校的认可和重视,建筑信息模型、协同设计、节能设计、参数化设计、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和概念在数字化设计领域已经逐渐成为了主流的建筑设计观念,而由于这些技术的出现数字化设计也在建筑设计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新一代的建筑师必然要注重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应用它们。

2、参数化设计和建筑信息模型

参数化设计就是把设计的限制条件,通过设计软件和代码与设计思想输出之间建立参数关系,使二者能相互关联。这些参数可以是建筑设计理念、建筑材质、建筑构造、建筑结构等信息,而这些参数可以通过软件和代码进行灵活控制,从而达到不同设计方案。实现这一技术的主流软件有DP(Digital Project)、Revit系列(Architecture、Structure、MEP)(图1)、GC(Generative Components)(图2)、Grasshopper(基于犀牛)、基于一些软件二次开发的脚本(常用的有基于Autocad、Maya等)。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是近年来在建筑业出现的数字化建模新技术。BIM技术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它为设计和施工中的建设项目提供相互协调的、内部一致的及可运算的信息。由于BIM技术是基于三维数字技术和参数化设计的理念,所以基于BIM理念的软件能实现对设计图纸的“一处更新,处处更新”。可以通过BIM技术可以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MEP设计、建筑施工、建筑运营管理相联系起来,使设计人员更专注于设计,从繁琐的绘制图纸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运营管理人员更专注于管理。同时BIM技术包含建筑的可运算信息,在建筑设计阶段可以和建筑分析软件进行整合,很方便的对当前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实现这一技术的主流软件有Revit系列、Archicad、Microstation等。

3、基于BIM和参数化设计的建筑设计流程

1)、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整个建筑设计流程的开始,建筑师通过软件或者手绘把自己的建筑思想和理念表现出来,即形成建筑概念设计,在当代数字化设计的潮流下,可以通过BIM和参数化设计完美的实现建筑师的思想和理念。建筑师的建筑概念设计形成以后,可以根据是否具有异型构建而决定采取什么样的概念设计软件,概念设计是什么类型的建筑、建筑外观是否含有异型构件、建筑理念是否有逻辑关系等等,根据以上问题可以选取在概念设计阶段采用Revit系列软件还是Grasshopper等参数化设计软件,当存在异型构建和方便用数学的方式表达时,在概念设计阶段可以采用Grasshopper等参数化设计软件进行概念设计。如果概念设计是比较规则的体量则适合采用在Revit软件内进行概念设计(图3)。

2)、细部设计

在Grasshopper等参数化软件生成的概念体量可以通过Revit提供的与犀牛的接口完美的转换到Revit系列软件中,不管是在Revit和Grasshopper中生成的建筑概念体量,都最终可以回归到Revit系列软件中去,在细部设计阶段,借助数字化的手段,在体量分析的基础上,借助于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可以很好的完成透视图、三维模型、各种平立剖面的制作(图4),同时由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真实性,有助于建筑师和甲方更好的了解建筑结构、材料、面积等参数,AUTODESK Revit Architecture设计软件采用了先进的参数化设计技术大大缩短了建筑设计的周期和大大提高了建筑设计的效率。在Revit中进行细部设计、构件构造设计、构件材质设计非常方便,由于Revit系列软件采用了族库系统进行设计,所以在构建建筑信息模型时,只要选择好相应的族库进行搭建即可,在进行模型搭建之前,首先要设置好构件的信息(构造信息、外部尺寸信息、材质信息等),然后再进行模型的创建。

3)、施工图设计

基于BIM和参数化设计的建筑设计,同时拥有了这两者的优势,可以随时更换方案或者短时间内设计多套方案供甲方遴选,在模型完成的同时生成建筑各种二维图纸,这些二维图纸和三维模型是关联的,可以实现“一处更新,处处更新”,彻底把建筑师从绘制施工图的牢笼中解放出来,使其更能关注自己的方案设计和建筑表现效果。

4)、建筑表现

建筑表现阶段由于在构建建筑模型时,建筑构件的材质信息已经被赋予,而且Revit系列软件是基于参数化参数化理念开发的,内置了高级的渲染器,所以可以对建筑模型直接进行渲染生成照片级的效果图(图5)。

最后通过其他平面软件把Revit和Grasshopper生成的效果图、图纸和程序代码合理的组合起来,形成最终的方案文本(图6)。

5、结束语

建筑信息模型和参数化设计已经被广大建筑师所熟知,但是在国内应用这两项新技术进行建筑设计的设计师和设计单位还比较少,主要瓶颈在于设计师已经习惯于cad的工作模式,一时还很难从这种模式中解放出来,另外参数化设计需要建筑师有一定的程序设计基础,这也是阻碍设计师应用这一技术的因素。但是作为新一代的建筑师应该放眼未来,尽早接触建筑信息模型和参数化设计理念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解决这些障碍的关键点所在。在建筑设计理念的转变和cad模式在实际工程中碰壁的现象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建筑信息模型和参数化设计必将在建筑设计领域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高岩.参数化设计-更高效的设计技术和技法,世界建筑 2008.05:28-33.

[2]李建成.建筑信息模型与建筑学专业的教学,建筑教育 2009.02:58-60.

[3]陈峰,王成.数字化设计类课程改革与实践, ART PANORAMA 2009.01:156.

新兴数字化技术范文2

关键词 紫皮花生;钴60;辐射诱变

中图分类号 S562.2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2-0022-03

紫皮花生是含高蛋白、高精氨酸、高硒、高钾等物质的特殊花生品种[1-3]。我国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紫皮花生的研究工作,中科院油料所选育出了中国第一个中育一号紫皮花生,后来有江西的赣花9号[4]、辽宁的辽风花1号[5]、安徽的黑花生91-1[6]等紫皮花生育成的报道,使紫皮花生成为了中国的特产,对我国花生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但是,由于紫皮花生是普通花生的一种突变体,现在的育种资源十分有限,品种资源重复利用现象严重,亟需丰富紫皮花生的资源,把紫皮花生的新品种选育,从目前单一产量目标型转为综合性状选育型提供基础和可能性。

辐射诱变技术具有后代稳定较快、可缩短育种年限[7-8]的优点,已经成为农作物育种中重要的物理诱变手段,并在育种实践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9]。钴60辐射诱变法的作用机理是利用射线照射使细胞染色体产生损伤和畸变,以引起植物性状的变化,产生新的资源,利用新资源进行处理,获得所需的植物新品种。现在人们常用辐射诱变作为一种新资源创制的手段,以补充育种资源的短缺。本项目就是利用辐射诱变技术来处理紫皮花生,探索其辐射诱变在紫皮花生新品种选育上的应用方法和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本项研究所用的紫皮花生资源有B、J、S、G、H共5个,分别来源于北京、江苏、山东、广东、湖南5个不同的地域,分别用600、400、200、0 GY剂量的钴60 γ射线进行辐照处理,并于2016年4月对处理后的种子进行发芽率、发芽速度测量,由于种子数量的限制,用于栽培试验的品种只有3个,即品种G、S、J。播种后测量出苗率、成苗率、全株鲜重、鲜果重、干果重、分枝数、分枝高、百果重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紫皮花生的发芽率与钴60 γ射线辐照处理的关系

不同剂量的钴60辐照处理下不同品种花生的发芽率如表1所示。对钴60辐照剂量为600、400、200 GY和CK的花生发芽率用DPS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的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处理的发芽率呈显著差异,其中品种B发芽率最高,也是最耐辐照处理。不同处理的发芽率的差异没有极显著差异。不同品种对不同处理剂量反应不同。没有经过辐照处理的花生种子发芽度没有任何差异,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钴60 γ射线辐照对紫皮花生的发芽率有影响。

2.2 紫皮花生成苗数、株高和分枝数与钴60 γ射线辐照剂量的关系

6月25日测量每穴苗数、最高株高和每穴分枝数,测量结果见表3。对不同处理进行DPS分析,成苗数、株高、分枝数分析结果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辐照剂量达到600 GY对品种G的成苗率影响达到极显著状态。品种S和J在不同处理下成苗率都没有达到极显著差异,其中品种J在差异上比S要大。品种G和J在株高上不同处理有较大的差异,但品种S的不同处理株高差异不显著。品种G的分枝数量在200 GY时比CK有所增加,但不显著;相反,其他品种均比CK减少,其中随着剂量增加,减少数量呈显著差异。

2.3 不同辐照剂量对紫皮花生的生物质产量和花生干果产量的影响

收获时测量植株鲜重和花生果实干重见表5。对植株鲜重和干果重数据差异的显著性进行DPS分析见表6。从表6可以看出,除超大剂量外,其他剂量对植株鲜重的影响是正面的,其中少量剂量照射对植株鲜重增加量象品种G就达到了显著水平。

干果重品种G对辐照剂量反应较显著,剂量达到600 GY时,产量为0,而剂量在200 GY时,还有增产现象。钴60射线照射对品种S的产量影响全是负面的。而品种J在200 GY和400 GY的照射剂量时,产量有所增加,但不显著,而剂量达到600 GY时,减产达到极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钴60辐射对紫皮花生的发芽率不同品种之间呈显著差异,有些对照射敏感的品种,用不同剂量照射,发芽率显著不同。成苗数的表现与发芽率基本一致。辐照对植株株高影响也有差异,有些品种敏感性较大,株高差异显著。辐照对紫皮花生的分枝数影响较大,有些品种在不同剂量的照射下产生差异达显著水平。植株鲜重也与品种有关,有些品种对照射敏感,不同剂量照射会产生出显著差异,有些品种不敏感,差异较小。干果产量上,有些品种辐射剂量小时能促进增产,而超大剂量照射可以致死而没有产量[10]。

总之,辐照对紫皮花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与剂量、品种有关,需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本项试验栽培试验场所的光照不均匀,同时其栽培密度没有与品种特性相适应,这些因素对试验结果会有影响,需要在下一步研究中设法回避这些影响因子的影响。

4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黑花生栽培技术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09(6):14-15.

[2] 李冰,肖益龙,王虹,等.黑花生脂肪油营养成分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1(12):33-34.

[3] 李双铃,崔凤高.对我国花生育种工作的思考[J].花生学报,2003,32(增刊1):88-91.

[4] 邹晓芬,陈志才,宋来强,等.黑花生新品种赣花9号的选育[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5):24-25.

[5] 潘德成,王晓光.黑花生新品种辽风花1号[J].新农业,2012(4):39.

[6] 范育科.特种黑花生91-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安徽科技,1999(12):32.

[7] 许燕,张绍龙.我国高油酸花生育种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1(1):43-45.

[8] 彭振英,王兴军,田海莹,等.花生60Co-γ辐射诱变和突变体库的构建[J].核农学报,2016,30(3):422-429.

新兴数字化技术范文3

关键词:地形 测绘 技术 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1.地形测绘技术的自动化

1.1 GP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先进的全球定位系统,它主要是借助于GPS 的终端、网络传输以及监控的平台这样三个要素来维持自身的运行,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高定位精度、优化的操作性能以及较短的观测时间等测绘优势,其在国家的航天以及军事领域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在更宽范围的基础上开展地形勘测工作提供着极大的帮助。本文下面就对其各方面的优势进行一下具体分析:首先,GPS 技术具有非常完备的系统功能,能够对整个国家的大范围到个体城市的小范围之间的各个地域进行有效的定位测量,使各个地形环境下的地形都得到技术测量的覆盖。以GPS、RTK 的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来讲,这种技术通过构筑具备极高性能的地形测量系统,使得测绘的技术人员对测量的地点进行准确及时的有效定位,并且还可使测绘人员对于的数据的具体测量以及获取都能够在较为稳定的环境中具体开展。其次,GPS 技术具有非常强大的抗干扰的能力,能够突破低于环境以及设备具体操作等相关因素对地形测量工作造成的限制,从而使测量出的数据实现对于真实数据的最小的误差,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测量数据的精度。而且,这种技术还能够对数据信息实施动态全过程的有效监控,使工作人员及时地对测量数据进行调整及补充完善,从而帮助工程建设的开展达到对于各方面地形变化的有效的应对。再者,GPS 能够实现尽可能高的定位精度,使50km 以内的相对的定位精度被控制在6~10m,而100~150km 之间的则能够达到7~10m。1000k m 的则能够达到9~10m,而且,其对于工程的精密定位具有非常小的平面位置的误差,从而为具体的地形绘制工作提供最为精确的数据。而且,GPS 技术需要极短的时间就能够实现对于观测任务的具体开展,以20k m 高度的静态定位工作为例,其时间只需要15~20min 就能够实现。

1.2 GIS 技术在地形测绘中的使用

GIS 是地理信息技术的简称,它是以计算机为载体,通过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将定位的相关数据进行处理的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的统计和分析,有效地对地球表面事物特征和地理方位等进行结合,通过计算机处理并生成的图像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利用这一信息绘制出所需要的图纸。这在地形测绘的自动化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还需要更加努力的来完善这一技术,使地形测绘的结果更加精确。

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地形测绘技术,GIS 这种地理信息系统对传统的地形测绘技术实施了极大的改进,它通过使用计算机技术能够从测量学、地理学以及几何学等各个方面对地形进行数据测绘,使得地形测绘的工作实现了又一次进步。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这种技术作用所赖以实现的几种功能:首先,信息采集、编辑、处理及分析的功能。GIS 技术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对地理信息融合汇总的数据库技术,地形测绘的工作人员在将所采集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之后,就能够利用技术自动地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筛选,并改正其中的错误信息,将所有有用的信息保存下来。然后,GIS 技术就会应用自身所具有的管理数据的结构体系来对这些保存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将分析完成的相关数据传递到存储的数据库中,从而为用户对信息进行查询、编辑等提供便捷的途径。最终,GIS 技术能够帮助用户达到对于各种数据信息的管理。其次,测绘的制图、调配、建模的功能。GIS 除了具备完善的数据库技术之外,还有一项非常良好的制图功能,数据库对各种实体的地形数据实施与属性数据的融合处理,然后会为用户自动地生成一种涵盖所有有用数据的地形图片表格。而且,它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分类调配,按照用户要求进行细部的道路交通以及行政区划等的图形绘制。同时,GIS 技术为了使其绘制出的表格或图形等能够在更真实的基础上接近地形的实际状况,从而为测绘工作提供高精度的参考,还能够实施建模的技术功能,为测绘人员提供各个方面的数据对比及参考。

1.3 遥感技术的应用

随着地形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RS 技术的出现已经实现了各个方面对传统测绘技术的优化,逐渐成为测绘工作人员的首选技术方式。这种RS 的遥感技术,主要是通过接收及处理来自地球表层各种地形所散发的电磁波信息,进而在高层空间或者是外层空间环境中实现对于这些信息的扫描、摄影以及传输、处理,为测绘人员提供数据参考。本文下面主要谈论一下这种技术目前应用的分类:首先,RS 技术中的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这项技术现在主要应用机上面,它借助于航摄仪对地面进行持续的相片摄取,然后通过对各种图像信息进行分析,能够利用立体测绘以及调绘等技术为地形绘制出完善的图案。其次,它还包括无人机技术,即通过无线电遥控来自主控制无人飞机,使无人机实现对于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实施。

遥感技术是一种空间探测技术,遥感技术是从19 世纪最先出现,并逐渐发展运用到了现代的空间探测。遥感技术可以准确的获取地面的三维信息,利用遥感图像来专题地图,实时的监测地面,第一时间反馈地面信息,出现情况时人们可以及时的采取一定的措施。遥感技术的实时监测可以随时了解城市的变化,通过分析对城市建设作出合理的设计,使道路建设和房屋建设更加的合理。

如上所述的三大空间技术在地形测绘的自动化技术中是必不可少的高端技术,三者的结合使用可以为经济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图形图纸奠定了基础,因此,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关系。

2.三大技术紧密结合

使用三大技术的结合使用,能够全面的实时监测地表信息并及时的传输信息,而且能够实时的监测出现的自然灾害,及时的传输自然灾害的情况。在研究地形地貌的过程中,利用这三大技术,不仅能够提供地形地埋的准确信息,还能使人们对这一地形地貌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评价,比如地质的结构,地貌特征及岩石的构造等,这都是建筑工程中的保障性工作,是进行安全性建设的基础保障。

3.及时进行计算机软件的更新和开发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使得在地形测绘的自动化过程中不得不及时的对计算机软件进行更新和开发。测绘软件的性能越好,测绘出来的结果就可以更加的精确,工作的时间也可以减少,大大的提高工作的效率。测绘软件是高效工作的基础,因此,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数据信息也是不断变化的,数据库的更新使得在测量的过程中信息数据更加准确,所以要及时的更新数据库信息,保证测量数据的精确性。

4 地形测绘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分析测绘技术在当前的测绘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的环境中,将主要实现向数字化、智能化、集成化等方面的发展,并实现对于3G技术最新应用。3G 技术作为最新的移动通讯技术,能够实现对于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各种数据信息的高速传递,将其运用到测绘工作,必将使测绘人员实现对于地形状况的直观化以及高清晰化的把握。同时,测绘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还将从软件技术以及数据库技术等基础方面的更新换代实现高速发展,软件将实现在速度以及自动化方面的提升,而数据库则将实现容量、处理效率、管理能力方面的完善,从而为3G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应用提供良好的数据处理功能以及软件自动化工作功能。

结语

随着地形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自动化在测绘的过程中已经是必然的结果,在这一结果下,必须更近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提高自动化的程度,精确测绘的结果,使得自动化技术在地形测绘中不断地发展,不断的深入智能化、数字化及自动化的方向全面的发展,加快我国的经济化进程。

参考文献:

新兴数字化技术范文4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the digital topographic model was developed and popularized, the patterns are replacing and will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panel instrument topographic survey, topographic measurement become mainstream model. [ Key words ]: GPS;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digital topographic survey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6-0020-02

引言

测绘技术是一个很古老的学科。随着历史的改革,测绘技术已拓展成为一门庞大的、系统的多分支的学科。地形测量指的是测绘地形图的作业。随着市政规划和工程建设的需要,地形测量的重要性日益提高,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近两年来相关测绘技术的发展并先后应用于地形测量,为地形测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开展GPS技术数字化地形测量应用研究对地形测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在我国,获得数字地图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原图数字化、航测数字成图、地面数字测图。但不管哪种方法,其主要作业过程均为三个步骤: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地形图的数据输出。

1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简单介绍

1.1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仪器设备硬件条件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仪器设备从控制测量到成果成图输出大致需要GPS接收机、全站仪、计算机、绘图仪以及与之相关的平差计算成图软件、数据传输、交换附件、通讯器材等。仪器设备配置水平较常规地形测量是一个质的飞跃。

1.2数字化地形测量工作的人员素质条件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技术人员应当熟练掌握测量专业技术、熟练掌握计算机及测绘软件的应用技术,这对测量人员的技术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组织

数字化地形测量是工程施工与规划的基础,同时由于数字化地形测量需要较高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因而需要良好的组织。

1.3.1测量工序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工序可概括为两个环节:一是控制测量与计算机辅助平差计算;二是碎部数据采集与软件编图成图。

1.3.2测量方案

数字化地形测量项目的作业方案根据仪器设备条件确定,仪器设备条件不同,作业方案变化各异。 一般可选用静态GPS网作基本控制,导线(网)、动态GPS作加密控制,支导线(点)补充测站点,全站仪、动态GPS碎部数据采集,进而计算机软件机助成图的作业方案。

1.3.3常规测量方法

在生产工序上,数字化地形测量不一定要遵守先控制、后测图的原则,控制测量、碎部测图可以同时进行,甚至可以是先测图后控制,只是后者需将碎部成图以控制点为基准借助成图软件进行测站纠正。

1.3.4简码法数字化地形测量

简码法是数字化地形测量过程中,观测员给每一个碎部测点赋于一个自定义编码,并依据这种自定义编码编图成图的一种数字化地形测量方法。其作业流程为:外业数据采集内业概略编图草图外业补充调绘内业详细编图外业巡回检查最终成果成图。

1.3.5人员组织

数字化地形测量的一个作业组采用简码法时宜按一名技术员+一名测量工人编制,一个项目由多个作业组施工的宜专设一名核心技术人员负责质量检查、成果资料汇总、电脑维护等。

2.地形测量中常规测量方法的缺陷

2.1测量范围不广。一般性的借助人力或一般机械进行测量的方法,由于其技术含量有限,操作起来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测量范围有限。

2.2搜集到的用于路线测量控制的起算点间一般很难保证为同一测量系统,国测、军测、城市控制点往往混杂一起,这就存在系统间的兼容性问题,如果用不兼容的起算点,势必影响测量质量。

2.3国家大地点破坏严重,影响测量作业。由于国家基础控制点,大多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完成,经过30多年,有些点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被破坏,有些点则由于人们缺乏知识遭人为破坏。在这些地区进行路线测量作业,往往在50km以上均找不到导线的联测点。这样路线控制测量的质量得不到保证。

2.4地面通视困难往往影响常规测量的实施。一般地形的控制点要求布设300m范围内。但由于通视的原因,这一条件难以满足,甚至在大范围密林、密灌及青纱帐地区,根本无法实施常规控制测量。

3.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精度讨论及影响

3.1控制点点位精度

如果控制点的平面误差以本级控制点相对于上一级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小于图上0.1毫米、高程中误差小于1/10测图基本等高距来衡量,即使是1:500地形测量,无论是GPS网还是导线网,控制点达到上述精度要求并不难。以支导线形式布设测站点时,应当根据使用的仪器及成图精度计算确定支导线最大长度及最大连续支站数。

3.2碎部点测绘

无论是用动态GPS、还是用全站仪进行碎部测图,就碎部点坐标而言,其精度是保证的,而且有足够的精度余量。用动态GPS进行碎部测图时,由于卫星信号、天线外形影响,加之无法进行偏心观测,针对居民地和地物较多的大比例尺测区宜持保守态度。用全站仪采集碎部数据时应当根据使用的仪器及成图精度要求限制视线长度,对于大比例尺测图必要时还须进行偏心观测。

3.3数字化地形测量的思考

作为地形测量模式的变革,数字化地形测量将在以下几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测绘单位仪器设备的更新改造;测绘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以及测绘专业教学内容的修订完善;数字化地形测量工作的规范化;数字地形图的精度讨论及标准确定;数字化测量条件下测绘单位生产与技术管理讨论。

4.GPS用于数字化地形测量的特点

4.1测量范围广。GPS技术由于由高策低,测量范围可以很大。可按需布设控制网,简化加密级别,省去联测过渡点。

4.2测量精度高。随着GPS技术的日益成熟和快速发展,现今,生产性作业精度可建立起比常规测量精度更高的控制网。

4.3各个联测点之间不要求通视,不必建造高规标。

4.4观测自动化程度高。外业用电纽操作,内业用计算机处理数据,作业时间短,效率高。

4.5测量成果可得三维地心坐标,优于常规测量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系统分离状况,有利于宇航科学、导弹发射等空间科学的应用。

4.6星座布置完成后,可24h观测,在雨、雾、雪等条件下亦可全天候作业。

5结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及测量仪器的智能化,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从传统的测绘技术(例如电子测距仪、经纬仪、水准仪和平板仪)向3G技术、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化发展,GPS技术的出现与不断完善将会进一步推进地形测量技术的改进,完善和丰富地形测量方法。推动了测绘技术自动化技术的活跃和革新,测绘技术朝着自动化、实时化、网络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使地形测量更快速、简单、精确。

参考文献

[1] 刘慧《GPS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2007 5.

新兴数字化技术范文5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

一、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现状

高新技术企业对于新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变化的消费者需求,高新技术企业正在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实力的重要因素。截至到2003年末我国共有各类企业1000多万户,其中有高新技术企业28600家,其中98%是高新技术中小企业。2003年初我国累计投资额为200亿元,其中85%以上集中在软件、信息通讯、生物医药等国家重点发展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投资风险高。高新技术企业对资金的需求表现出明显的阶段特性。由于投融资体系不完善,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主要是自我积累,资金匮乏现象较多。许多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面临融资困境,极大的制约了发展速度。

证券化是近几十年来国际金融领域中发展最快的金融工具之一,是一种衍生证券技术和金融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开始兴起,逐步发展到全球,20世纪90年代更是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现代市场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稳定信用关系上的经济,失信行为极大地增加了交易成本和投资风险。目前已经有一定数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尝试采用无形资产证券化手段进行融资,其理论还处在探索形成阶段。

二、高新技术企业信贷融资渠道存在的问题

1.我国抵押担保机制不完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可抵押物少,抵押物的折旧率高。企业资产评估登记要涉及土地、房产、机动车、工商行政及税务等众多管理部门,再加上正常贷款利息使抵押担保费用更高,高新技术企业难以承受。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无形资产比重较大,资产评估中介服务不规范,属于部门垄断,评估准确性低。评估登记的有效期限短,与贷款期限不匹配,在一个贷款期限内重复评估,导致工作效率低、信贷费用高的不利局面。无形资产的评估机制不健全,导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无法拿出更多的抵押物。

2.我国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我国信用担保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很多。如担保机构数量十分有限,目前在保中小企业户数仅为中小企业总数的13%左右,更难以满足中小科技企业的担保需求。担保功能薄弱,累计担保责任金额仅为可运用担保资金总额的2.5倍左右,没有起到放大的作用。担保机构的资金规模及业务量有限。2002年累计仅为28717户中小企业提供了担保,累计担保金额仅598.18亿元,担保金额与数量均严重不足。据调查目前仅有20%的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其他机构担保时要求提供相应的抵押品或再担保以及互保。没有形成合理的与金融机构之间的风险共担机制。

3.我国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我国还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无形资产支撑证券的评级是投资者进行投资选择的重要依据”。而我国的信用评级制度不完善,评级机构的体制和组织形式不符合中立、规范的要求,评级机构的运作不规范,信用评级透明度不高,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难以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地评估。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所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必然影响资产支撑证券的市场接受程度。

三、完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无形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

新兴数字化技术范文6

关键词:制药行业;信息技术;自动化

我国的制药行业既是传统产业和现代产业的合体,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药产业是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一体的集中型企业总称。制药行业所涉及的领域为:化学原料药及制剂、中药材、中药饮品及制片、抗生素、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卫生医疗器械、制药和药用包装等一系列品项。制药行业对社会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对于保护群众身体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推进作用。

1.制药行业概况及发展措施

1.1我国制药产业贡献和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制药行业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实行。与制药行业有着合作关系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GMP认证制度、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及降低出口率等等。

根据目前我们的国家形式分析,我国的各项医疗器械的生产和研发都处于低水平,产业多而小、散乱生产的现象严重,待升级和优化的行业与日俱增,这为制药产业提供很大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由于基层医疗市场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改革推进,政府在基层医疗市场优先采购国产医疗器械政策,使得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占领了先机,国家政策已经为国内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预留了很大的市场空间。

1.2我国制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方案

制药行业如果想得到进一步发展,以下措施具有推动的作用。首先,改变药品的营销战略,结合自身的企业特色进行个性发展。其次,建立健全的制药能力,保证药品的质量,占领药品主市场。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即将自动化信息技术应用到制药行业。利用科学技术提升制药水平,利用信息技术保障药品安全性。

2.我国制药行业的发展趋势

在国际上,制药行业是传统的制造业的代表。随着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制药行业正在由传统制造业向信息智能化转型。二者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一下三个方面。第一,制药行业信息技能智能化主要研究的是制药的生产系统过程和整体性、网络性的生产设施的建议和完善。第二,制药行业信息技能智能化的生产的主要方式涉及到整个制药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将个人和科技软件进行互动,从而使工业化生产更加便捷。第三,制药行业信息技能智能化的物流交换主要是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物流网等一系列资源,既能够将现有的物流资源供应方的效率大大提高,还能够使需求方能够快速获得与之相匹配的物流服务支持。

3. 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制药产业的应用

3.1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制药系统的应用

自动化信息技术的药业应用表现在新建无菌制剂生产线空调控制系统,生产环境监测系统,第三方生产设备数据采集系统,生产视频监控系统,门禁控制系统,自动仓库系统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之相适应的是企业通过加热,冷却、加湿、减湿、过滤、通风以及换气等一系列手段。保证制药生产环境的温度、湿度、清洁度、气流速度以及气味等一系列项目达到制药所要求的水平,保证药品的合格和质量的优化。

3.2.自动化信息技术在生产线的应用

在制药的过程中,无菌原料生产线除了生产视频监控系统和文件控制系统等应用外,自动化在无菌原料生产线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3.3自动化信息技术在生物发酵的应用

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制药过程中的化工合成原料药和生物发酵等生产线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制药的化工合成生产工艺过程中,制药的生产过程不但复杂,而且生产工艺耗费的时间较长。在制药的过程中,除了控制点比较多以外,还包含了一些其它复杂的控制对象。最具有代表性的药品控制对象就是PM值的监管和控制。药品的PM值直接控制着药品产品的质量指标和药品的产品晶型。

对于生物发酵工业的信息自动化过程,与化工合成原料药相对比较具有一定的成熟技术。在补料控制下的逻辑控制的关系逐渐得到优化。最关键的一点是,生物发酵工业的信息自动化的控制器,在扫描周期的选择上得到一定的保障。当然,染菌产生的节能性和在减少发酵系统的阀门的选择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在制药系统自动化膜过滤回收等其它过程中,自动化信息技术都得到广泛应用。

3.4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在制药的执行系统和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中,自动化信息技术也发挥着一定的作用。部分制药企业在规划实施信息技术自动化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制药行业合规性这一关键点。针对自身企业的需求,选择适合药业的制造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开发商二次开发的难度,保证制药项目实施的质量。

4. 自动化信息技术对制药企业的影响

在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制药企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目前,在我国的制药企业的生产方式上,大多数制药行业普遍采用的是间接生产方式。即:在每一步药品的生产操作后,都需要停下来进行核实检查,并且要进行实际的体验,在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步的生产步骤。而在自动化信息技术的引导下,利用科学的分析技术,针对上述批量生产的药品生产方式进行转变和发起挑战。

通过科学的分析技术,为制药企业提供了时事性、连续性的产品质量信息。与此同时,将样品的批量生产转化为连续化生产。在连续化的生产过程中,可以进行不间断的质量检测,不必在生产的过程中进行中途停止治疗检查。而且,在产品过程后,药品可以马上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便捷程度大大提高。

在将来的制药行业,采用连续性的生产方式将会作为药企主要的生产手段。连续性的生产方式,能够提高设备使用效率,使足够多的药品原材料集中在一起,从而生产出大量药品去满足市场需求。在保证药品合格质量的前提下,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率。

5.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制药行业的实施重点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和规划,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正在引发制造产业内部的变革和产业的升级。在大力推动药业行业,积极自动化信息技术的改革,为新的生产方式、新的产业状态、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制药的自动化信息技术的重点包括如下几种:第一种,新机制和新化学的药物抗体;第二种,药物产品的全新结构和多肽蛋白药物的制备;第三种,具有临床优势的新型疫苗、具有个性化治疗的药物及中药的创新发展;第四种,除此之外在影像医疗设备和医疗器械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创新改革。利用自动化信息技术,将医疗设备的能力和功能进行严谨的升级。

6.总结语

制药企业一体化功能的优化,不但能大大缩短工程项目的工期,还能够提高设计质量自动数据的对比。近年来,自动化信息技术在国内外的各个行业都获得很大的发展。在保证设备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自动化信息技术对的长周期优质的项目运行发挥着极大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制药企业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对于自动化控制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科学技术是处于不断地运行过程中的,信息技术在自动化的发展背景下也将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