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教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物质的量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物质的量教案

物质的量教案范文1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法点拨

本节在学习质量、密度概念及用天平测量质量的基础上,学习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利用公式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的方法。

量筒的容积单位一般是毫升(mL),也有使用立方厘米(cm3)作单位的。1mL=1cm3.

同许多测量仪器(电流表、电压表、天平)一样,量筒也有量程和分度值。

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直尺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可以用量筒测量。用量筒测量体积常用“溢杯法”: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量筒内水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测量石蜡等密度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的体积,可以采用“悬垂法”:先读取悬挂重物被浸没于量筒中液体对应的体积,再将石蜡和重物系在一起浸没于量筒中,读取此时的液体体积,两者的差便是石蜡的体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在实际应用中有重要的意义。

1、问:什么叫物质的密度?怎样计算物质密度?

2、出示一块长方体铁块,问:要测这铁块的密度,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器材测量?记录哪些量?怎样求出铁块的密度?

3、再出示一块任意形状的石块和装在小碗的盐水问:能否用测长方体铁块密度的方法测这块石块的密度和小碗里的盐水?用刻度尺不行,那么用什么仪器来测定形状不规则的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出示量筒,指出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来测量。

二、量筒的使用

指出:量筒中液面呈凹形时,读数时要以凹形的底部为准,且视线要与液面相平,与刻度线垂直。

1、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方法:先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以待测体积的物体放入量筒后能完全浸没,且量筒中的水上升的高度不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值为准),读出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V1;将不规则形状物体浸没在量筒中,读出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被测不规则形状物体的体积。

2、了解这种测量方法的原理:利用等量占据空间替代的方法进行测量。

3、尝试测量一个塑料块的体积。

4、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一些形状不规则且无法浸入量筒之内的固体的体积。

可采用“溢杯法”测量其体积。所谓“溢杯法”即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但现有量筒一次不能盛取石块溢出的水量,可用较大容器盛接溢出的水,再分若干次用量筒测量所接到的水,多次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石块的体积。

5、探究怎样用量筒测量密度小于水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1)压入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蜡块压入水中。蜡块投进量筒和压入水中后量筒中水面所对的刻度的差值就是烹块的体积。

(2)沉锤法:用细线将一个钩码系在蜡块下面,用细线吊着蜡块和钩码放入量筒,钩码先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1,然后钩码和蜡块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V2,V2与V1的差值就是蜡块的体积。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塑料块和盐水的密度

1、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2、各小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调整。

3、各小组汇报实验数据,然后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密度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它与物质种类有关,同一种物质密度相同。

达标自查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和。然后利用公式,计算出物质的密度。这是一种(填“直接”或者“间接”)测量法。

2、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时候,要用量筒来测量,量筒的容积要适量,适量的含义是固体(填“能够”或者“不能”)浸没入液体中。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体积是,密度是。

4、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制造飞机时,应该选用密度较的材料。

5、下列是不同量筒的量程和分度值,小明同学要测量出密度是0.8g/cm3的酒精100g,则应选择()

A、50mL,5mLB、100mL,2mLC、250mL,5mLD、400mL,10mL

6、使用托盘天平的时候,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加减砝码的时候,可以用手轻拿轻放B、不允许把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C、被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

D、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的读数

7、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食用油密度的实验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

B、将适量的食用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以后烧杯的质量

8、下面是小明在测铁块密度时的主要步骤,请你写下正确的操作步骤序号()

A、将m、V代入公式中,算出铁块密度

B、铁块用细线拴好轻轻放入水中,测出水和铁块的总体积V2

C、在量筒中倒入一部分水,测出水的体积V1

D、用天平称出铁块的质量m

E、根据数据V1、V2算出铁块的体积V

9、根据密度的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是物质的性质,与质量、体积无关

能力提高

10、在调节托盘天平指针前,发现指针偏向刻度线中央的右侧。为使天平横梁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调节螺母()

A、向或移动B、向左移动C、不必移动,而移动游码D、以上三种都可以

11、给你一台天平、一把直尺、一枝铅笔,测出一卷细铜丝的长度,写出你的方法。

12、用铁、木分别做成体积相同的实心立方体,问哪一个质量大?为什么?

13、小实验:测量雪的密度

问题:雪的密度在任何地方、不同的时间都一样吗?

材料: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或塑料筒(高约25cm,直径约7cm);

两个塑料袋,一架天平,一个量筒。

操作过程:(1)在冬天时将塑料袋装满雪,记下雪的类型(例如,湿雪、干雪、干粉状雪等)及室外空气的温度;

(2)返回教室内把雪全部倒入一个大碗里;

(1)将一个圆筒称重(m1),仔细地装满雪,不要使筒内留下空隙,再一次将圆筒称重(m2),m2-m1即测得的雪的质量;

(2)取第二个圆筒测量它的体积。方法有二:一是用量具测量;二是将圆筒装满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记录下需要水的数量(mL)

(3)雪的密度等于雪的质量除以圆筒的体积;

雪的密度=

(4)在不同温度下重复这个实验,观察雪的密度在不同温度下是否相同。

14、为了判断一个铁球是不是空心的,某同学测得如下数据:

(1)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器材?主要步骤怎样?

物质的量教案范文2

关键词:房屋建筑;脚手架安装;质量控制

在本文中,笔者对建筑施工脚手架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并分析了目前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脚手架安装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并在最后针对全文提出了几条关于房屋建筑施工中脚手架的安装和质量控制的建议。

1 建筑施工中脚手架的发展现状

目前国内脚手架主要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为主,缺乏专业的脚手架生产厂家,而且生产技术水平低下,工艺水平落后。面对一些偏远地区还存在使用竹脚手架的现状,其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是必然存在的。虽然之前在我国很多建筑工程中大量使用过门式脚手架,其产生的效果也很好,但是它也被市场逐渐淘汰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究其根本还是质量问题得不到保障造成的,比如使用钢管达不到设计要求、加工精度不够、使用寿命较短等。而同时出现的内爬架施工方法虽然也被大量使用,但是必要的安全措施始终跟不上,造成了安全事故频发。所以就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中脚手架的施工问题而言,还是存在许多问题的,质量、安全措施等都是亟待解决的。

2 房屋建筑施工中脚手架的安装存在的问题

2.1 产品质量问题。在我国专业的脚手架生产厂家比较少,生产组成脚手架的钢管、扣件设备落后,技术和工艺水平比较简陋,所以国内脚手架的质量其实很难得到保证的。然而目前国内房屋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使扣件式钢管脚手架的应用量也随之增加,那么生产厂家也就越来越多,产品质量就大不如前。目前巨大多数厂家为了抢占市场,基本是采用的低价竞争策略,把标准规定的壁厚315mm的钢管改为310~217.5mm,而且扣件也是越做越轻。这些都大大的降低了脚手架的质量,增加了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脚手架安全隐患。

2.2 安装施工问题。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中,脚手架出现倒塌的主要原因是支撑失稳,这一点也是脚手架安装施工的要点所在。一般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是因为很多施工企业在进行模板施工之前没有对模板脚手架进行设计与刚度验算。绝大部分只是依靠主观的经验对支撑系统进行布置,根本没有考虑刚度和稳定性因素。脚手架钢管材料锈蚀或者磨损严重、局部弯曲或者开焊等都会降低钢管的承载能力,是造成支撑失稳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在对于房屋建筑脚手架施工之前相关技术人员没有对工人进行脚手架安装技术交底,同时加之施工现场比较复杂,所以忽略了脚手架的安装和拆除支撑设计要求,从而造成了安全事故。

2.3 市场管理问题。目前在我国建筑市场中,脚手架市场是比较混乱的,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的交易环境以及严格的质量监督措施。绝大部分企业只是一味追求利益,忽视了产品的质量,这样一来部分技术设备以及质量过硬的厂家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甚至造成停产、转产现象的发生。而那些设备简陋,技术工艺落后的厂家在通过劣质产品获取利益的同时,也给建筑施工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3 针对房屋建筑施工中脚手架安装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质量控制措施

3.1 加强完善方案编制与审批。在进行房屋建筑施工前,施工企业应该按照房屋的结构形式、荷载、基础、设备、施工工艺等情况对承重支撑架施工技术进行专项方案预制,以确保脚手架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以及稳定性,对结构重量、测压、施工荷载进行承受。承重支撑架施工技术专项方案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范来进行制定,并且方案必须通过论证来保障其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安全性。施工企业,工人人员必须对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核,最后交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定。

3.2 严格控制脚手架的施工过程。对脚手架的施工,首先必须要求专业的施工队伍对脚手架进行搭设,施工技术人员必须要求持有建筑登高架设特种作业上岗证进行脚手架安装施工。无证人员必须先进行教育、培训之后持证上岗。在正式安装之前项目负责人必须对多有相关人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并签署双方履行协议。在正式进行安装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标准。技术方案。同时要做好搭设实时勘察,积极对已搭设完成的部位进行检查。最后在经过相关人员、单位验收之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3.3 采用安全性能好的新式脚手架。目前性能最好的是门式脚手架,是比较明智的选择。这也是从源头对脚手架安装质量源头控制的重要方法。门式脚手架是目前采用的比较广泛的脚手架之一,其形状主要呈现“门”字型,故此有门式或者门型之称。它主要由主框、横框、交叉斜撑、脚手板、可调底座等组成。起源于美国,主要特点是拆装简单、承载性能好、安全系数高等。

3.4 加强脚手架的检查及安全管理控制。对于脚手架安装质量控制中,加强脚手架工程的检查验收和安全管理工作在后期安全使用的过程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具体的检查和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必须立即要求更换。因为大部分脚手架安全事故是因为没有定期进行检查,从而埋下了安全隐患所至。这一点建立单位必须认真对待,应该积极落实好检查脚手架安装的实际搭设情况,在发现问题之后应该立即要求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在整改完毕之后必须经过监理部门检查验收确认之后在进行使用。

4 对于房屋建筑施工中脚手架的安装和质量控制提出的建议

4.1 加强钢管、扣件、脚手架厂家管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进行综合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坚决割断不合格产品生产的源头。并对生产力较差的厂家进行曝光和警告,设置勒令停业整顿。与此同时,对于一些有较高质量保证的厂家,应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4.2 要求施工给企业必须选择有质量认证、以及可以提供质量保证和检测证书的厂家进行钢管、扣件、脚手架租用。同时建立完善的脚手架安装质量建立制度,并组织质监部门对脚手架安装进行质量监督,坚决杜绝无证产品的使用,一旦出现问题将直接责任于施工企业。

4.3 强化租凭企业的管理,对于无证厂家的钢管、扣件、脚手架必须严令禁止租凭。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相关组织人员应该定期对租凭市场进行质量检测,不合格的产品应该立即报废处理。同时把国内先进的脚手架内型积极的推广给租凭企业以及施工企业。

4.4 建立大力发展专业的模架公司,并对它们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有利于新型模架投放市场,从而提高在工程建设中脚手架的安装施工速度和质量。同时在对施工设备充分利用的同时,还能够提高模架的使用效率,对施工技术的提高、专业施工队伍的培养。改善工人施工环境、施工安全等都是非常有利的。在我国建筑企业的改革发展过程中,由主演也的模架工程公司专业化的对建筑脚手架进行安装。

5 结语

近年来我国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事故频发,造成严重人生财产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负面影响。在本文中通过对脚手架安装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对脚手架安装进行质量控制是非常有必要的。

物质的量教案范文3

关键词: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两岸法律

中图分类号:DF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894(2010)05-0056-08

教育服务是世界贸易组织(WTO)服务贸易体系中重要的服务部门之一,目前已有49个成员不同程度地承诺开放教育服务。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均承诺开放教育服务。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教育服务贸易,特别是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将是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目前两岸的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已经开始启动。研究两岸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方面的一些法律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两岸是否应该相互开放教青服务

是否向对方开放教育服务对两岸来说本不应该是个法律问题。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以中华台北的名义)相继加入WTO,加上1995年加入的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中国在WTO中有4个成员,即“一国四席”。其中,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均在加入WTO时承诺开放教育服务。大陆地区承诺开放除了义务教育、政治教育、军事教育、党校教育和警察教育等部门以外的所有5个教育服务类别(subsector),台湾地区则承诺开放高中教育、高职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其他教育服务。根据有约必守的国际法准则和WTO非歧视原则,大陆地区和台湾地区均应向对方开放境内的教育服务市场,履行WTO项下的承诺义务。但在过去的9年中,由于两岸的政治现实和影响,两岸在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方面的进展不尽如人意。

加入WTO以后,中国大陆制订和实施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1999年,教育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公安部印发《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地区及台湾省学生的暂行规定》的通知,明确了招收台湾地区学生的有关政策。2005年财政部、教育部制定了《台湾学生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积极鼓励台湾地区学生赴大陆求学,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还联合《大陆普通高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台湾地区学生收费标准及有关政策问题的通知》,在各项收费标准方面对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学生给予和大陆学生同等的待遇。2002年起,教育部专门针对大陆高校招收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居民就读研究生发出通知。《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第59条明确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教育机构与内地教育机构举办合作办学项目的参照执行该条例;而且,所有法律规范和政策中的海外留学均包括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接受教育服务的学习与培训活动。由此,中国大陆对台湾地区按照加入WTO时的承诺开放了教育服务中的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和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两种服务提供模式。但是,台湾地区则没有明确的政策和立法履行对大陆地区平等开放教育服务的WTO承诺,并且拒绝承认在大陆求学的台湾地区学生的学历,对大陆学生赴台设置各种限制。由于台湾地区在加入WTO时没有声明对大陆地区援用互不适用条款,因而对大陆开放教育服务是其必须承担的法律义务,否则,中国大陆可以对其诉诸违反WTO义务的投诉。但是,中国大陆并没有因此启动WTO的有关机制,显然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

另一方面,台湾地区高等教育面临的各种困境在封闭的教育服务环境里无法解决,如有台湾学者做了推估研究后指出,台湾社会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社会高龄化现象日趋严重,大学数量偏多,教师数量供大于求。为此,有的台湾学者呼吁增进教育交流与深化国际合作:一方面应实行自由、开放、竞争与进步的政策,另一方面要不断改善体制,提升竞争能力,以迎接欧美国家及近邻地区如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的学生,并且早日欢迎大陆学生赴台。在中国台湾加入WTO之初,即有台湾学者指出,技术职业教育率先进入大陆教育服务市场是因应WTO后教育服务市场挑战的最佳策略。也有的台湾学者指出,台湾的高等教育面临国际竞争的挑战,特别是大陆地区的竞争,台湾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学生、教师、研究、课程跨国性合作等方面均已出现危机,扩大招收外国学生、鼓励学生境外留学、加强推动国际教育与学术合作交流、推广海外专业课程与实习计划、推动境外及远程教学、拓展海外华语市场等措施可以提升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声誉,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的台湾学者甚至提出建立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两岸四地教育共同市场的构想,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选择权,大陆学生赴台可以为台湾教育产业提供进步动力和经济收益,鼓励台湾学生赴大陆求学可以为两岸提供多元化的升学和进修渠道。

因此,两岸互相开放高等教育服务既是履行加入WTO时承诺的法律义务,也符合两岸经贸关系的全面发展需要,有利于两岸的文化传承与融合,实现两岸人民的福祉。

二、学历,学位的互相认可

跨境教育服务涉及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环境,教育质量也因此存在一定的差异。作为接受境外教育服务消费者的学生,最关心教育质量和学历学位的国际和国内认可程度。总体的国内立法尤其是高等教育服务的政策方面和资格认证机构及其政策往往是阻碍跨境教育服务贸易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不例外。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学位分为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四级,大陆地区高等教育学位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从学业水平和高等教育层次看,台湾地区的副学士学位与大陆地区的大学专科毕业证书相当。台湾地区制订了《外国学历认证法》,人陆地区承认台湾地区主管部门认可高校的学历,因而,两岸互相承认学历学位没有法律上的障碍,更没有文化上的隔阂。但目前两岸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发展的现实是,大陆开放并鼓励台湾地区学生到大陆接受教育服务,并承认其学历、学位,台湾地区的部分高校可以与大陆部分地区在小范围内进行合作办学,如大陆的部分地区与台湾地区高校共同开设课程,通过“拼盘式教学?(如“2+1”,在大陆学2年,在台湾学1年)与台湾院校展开合作,福建省已与台湾地区签署了合作办学的协议,大陆与台湾地区的合作办学试点正式开始。但是,这些协议主要是关于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在大陆开办联合办学机构,没有涉及教育服务的其他提供模式。这是因为,大陆地区已经正式认可台湾教育主管部门核准的台湾高校学历,但台湾尚未认可大陆学历;台胞子女和大陆学生在大陆的台湾学校分支机构修学虽可获得台湾学位,但无法获得证书。加速建立两岸双联学制、教师互相支持教学与研究、交换学生、资源共享、办学经验交流、提升教育质量等已成当务之急。

值得欣慰的是,台湾地区的教育部主管部门计划于2010年承认40所左右大陆高校的学历,并开放1500~2000名大陆学生赴台就学,攻读本科、硕士、博士等学位。这些大陆高

校多为“985”工程重点高校,而招收大陆学生的标准则可能是比照大陆高考成绩,或由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直接规定,或由台湾学校自主招生的办法。但这两个计划均需待台湾最高行政机关批准才可通过。截至2008年底,台湾学生赴大陆就学的学生有大约14000人,他们的学历尚未获得台湾地区的官方认可。目前,台湾地区承认学历的大陆地区大学局限于“985”工程类的重点大学,共有41所。因此,早日欢迎大陆学生赴台,承认大陆学历,才是发展台湾高等教育的可取之策。

应该承认,台湾地区拒绝承认大陆高校的学历、学位有政治因素和本身高等教育发展现实的双重影响。根据台湾教育主管部门的《外国学历认证法》第8条和第9条的规定,大陆高校的学历、学位不属于不予认证的范围,具备了规定的所有认证条件。台湾地区对其他国家的学历、学位予以认可,而对同属中国的大陆地区学历学位一概拒绝认可,只有政治原因可以解释。另一方面,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服务面临日益激烈的外部竞争和内部压力。对于前者,近年来大量台湾学生出境留学;对于后者,老龄化与人口下降使高等教育服务的实际需求持续下降,本地高校保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心态明显,高校之间的互相挤压效应比较明显,对开放大陆高校招收台湾学生的政策心态复杂。但是,从长远来看,只有承认大陆的学历学位,才能吸引大陆学生赴台和与大陆合作办学,这是发展台湾高等教育服务比较现实的途径。

三、学生权益的保护

学生是教育服务的主体和中心,法律应当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们享有法律应当保护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实现。政府可以通过举办公立教育或鼓励、促进发展私立教育(包括允许对外开放本国的教育服务)为适格的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学生也可以通过接受境外教育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教育服务。学生非常关注所受教育服务的质量和相关学业证书的认可程度,因为这关系到他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尤其是在跨境提供服务的情况下。因此,必须保障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并在其权益受到侵害时提供法律救济。

有学者认为,学生的权利包括财产权、生命健康权、自由权、姓名权、隐私权、监督权和受教育权。笔者认为,学生除依法享有普通公民的一切权利之外,还享有作为学生这一身份所特有的与教育服务密切联系的权利,最重要的是受教育权,还包括信息权、监督权、投诉权、获得公正评价权、获得学业证书权和获得司法救济权。在跨境教育服务贸易中,国家应当依法保护和保障学生免受欺诈和低劣教育服务的侵害。大陆地区缺乏系统的保护学生权益的立法,现有的教育立法主要规定保护学生的安全、道德教育和获得学业证书的权利,很少涉及他们在信息服务、教育质量和学业证书等各方面权益的保护问题,如《教育法》第5章规定了学生的平等受教育权、财政自、学习权、教育资源与设施使用权、获得助学金、贷款和帮助的权利、获得公正学业评价、学业证书的权利、投诉和获得救济的权利等。因此,大陆地区的教育立法在保护跨境教育服务贸易过程中的学生权益方面还很薄弱。

对于台湾地区而言,教育服务立法也体现在对地区内接受教育服务的学生权益的保护方面,如《国民教育法》和《强迫入学条例》对义务教育的规定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教育基本法》第8条规定了对学生学习权的保障,第15条规定了学习权受到侵害时学生可以得到公平救济的原则。但是,义务教育不是台湾加入WTO时承诺开放的教育服务范围,而且,这些法律与大陆地区的相关法律一样,不能有效解决跨境教育服务中的学生权益保护问题。

在跨境教育服务贸易过程中,除了以商业存在形式进行的合作办学和以自然人流动(presence of natural persons)形式的外籍教师模式处于学生来源地政府的实际控制之下,海外留学和以远程教育(distance education)为主要形式的跨境提供(cross-border supply)模式均直接脱离学生来源地政府的实际监控,低劣的教育服务品质成为危害学生权益的重要因素。因而,跨境教育服务贸易也会产生诸如缺乏国际性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和保证体系等一些损害学生权益的政策性问题。

对于大陆和台湾地区而言,学生所在地的政府部门如何通过法律途径保护学生的信息权、获得公正学业评价权、获得学业证书权、投诉权和获得救济权,需要双方进行谈判,特别是在现实条件下,可以通过正在谈判的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onomic cooperationFramework Agreement,缩写为ECFA)一揽子协议,建立高等教育服务贸易法律与政策协调机制,促成高等教育服务贸易的健康发展。

四、教育投资和教育投资者的保护

ECFA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投资保障。对于两岸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而言,投资保障主要表现在两岸的教育投资和教育投资者的保护立法与实施方面。教育服务由教育投资者(政府投资的除外)投资的教育机构提供。资本的目标是利润。在教育服务领域的投资不同于公益捐赠,投资的逐利本质也必然体现在教育投资中。与其他投资不同的是,教育投资的利润往往被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立法保护教育投资的安全和教育投资者的收益权有利于维护教育投资的良性循环。

大陆地区现行的教育法即把教育界定位为公益事业,但是,教育的公益性质并不必然妨碍教育投资获得利润。大陆地区的教育立法一方面允许私人投资(包括外资)从教育机构的收入盈余中获得合理回报,而在另一方面又把各类各级教育机构划归为公益范畴,否认教育机构获得盈利的权利或目标。这有可能有助于保证教育的公益性质,但也可能挫伤投资者投资教育的热情,促进私立教育发展的目标可能受到影响,特别是在不少发达国家把教育服务作为重要的出口产业的形势下,很难吸引高质量的国际教育资源和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均暗示大陆地区客观存在法律允许区分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教育机构的情况。大陆地区的教育法律体系承认和保护教育机构对投资在教育机构的资产拥有财产权,并把它们的投资收益包括在机构财产中,这不足以为投资者在教育领域持续投资提供动力。

大陆地区的《台湾同胞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保护台湾同胞投资者的投资、投资收益和其他合法权益,但这是指台湾地区的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作为投资者在其他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投资。因此,《台湾同胞权益保护法》旨在保护台湾地区企业和个人在大陆地区的商业性投资活动。大陆地区现有的教育法律制度把教育确立为公益性社会事业,明确规定禁止以营利为目的的办学活动,回避了教育投资的概念。因而对台湾地区居民或企业在大陆的教育投资保护语焉不详,缺乏明确规定。但是,根据目前大陆地区的立法制度和体制;可以由国务院制定专门的保护性规定,或由教育部制定临时性规章,也可以在ECFA中予以明确协议来解决这一问题。

从台湾地区方面来看,《私立学校法》第82条规定,外国人或依法律认许之外国法人可以在台湾地区设立私立高级中等以上学校;第83条规定,外国人或依法律认许之外国法人

可以在台湾地区设立专收具外国籍之学生的私立高级中等以下学校及附设幼儿园。目前为止,台湾地区教育服务对大陆地区的开放仍然局限于大陆学生赴台短期交流,尚未到完全开放大陆学生自由申请到台湾高校就学的阶段,属于开放接受大陆海外留学的初级阶段。对大陆高校到台湾设立合作办学机构尚无可以预测的时间表,因此,目前没有涉及对来源于大陆的教育投资保护的问题。但长远来看,随着两岸交流的常态化和便利化,教育服务贸易的双向互动不可避免,台湾地区未雨绸缪、适时制定保护外来教育投资的法律规范应当可期。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过ECFA确立教育投资保护的基本原则和大致框架比较可行。

五、知识产权保护

跨国教育服务的阻碍因素主要之一就是知识产权保护。EcFA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保护知识产权。教育服务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教育服务标识、商标、专利和著作权。

(一)教育服务商标和标识保护

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中,许多外国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包括培训和考试服务)享有良好的声誉,其标识和商标往往就是优质的标志,使用这些标识必须得到其权利持有人的许可。在跨境教育服务过程中,此类商标和标识使用最广泛、也最可能受到侵害的是在商业存在的模式下,因为在跨境提供和境外消费模式下,教育服务提供机构本身不必发生移动,能够较好地控制此类商标和标识的使用;在自然人流动模式下,外籍教师通常以个人身份到教育服务进口国提供教育服务,一般不涉及他人或其他教育服务提供者的商标或标识使用。在商业存在模式下,如果标识和商标作为资本投资,就应该得到更严格的保护,因为他们已经成为办学机构资产的一部分。除非得到明确授权,办学机构没有权利再授权他人使用。现实中也有一些通过降低教育质量或诽谤的形式损毁著名商标声誉的事件发生,前者可以通过暂停或终止使用的方式解决,后者则可以当作侵权案件处理。

在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过程中,作为教育服务提供者主体的高校的名称及其简称或缩写、校徽或其他特别标识都可能是商标侵权的目标。有大陆学者已经提出高等学校申请驰名商标注册与保护的问题。他们指出,对高校的名称、特殊标记、声誉等知识产权的保护必须予以重视,以防止不正当竞争、维护声誉、保护形象、保护消费者。大陆地区《商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律规范虽然都规定了服务商标,但均没有明确高等教育机构名称或标志是否可以注册为商标甚至认定为驰名商标,且此类立法偏重于商业性活动中的商标权保护,对现有立法明确界定为公益性事业的教育服务基本上排除了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台湾地区的《商标法》也对服务商标有类似的规定。在两岸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中,还可能牵涉到大学名称相同或相似的问题,如两岸均有清华大学、中山大学和东华大学等高校,对将来两岸高等教育服务贸易中可能发生的教育服务商标和标识注册和使用争议应当未雨绸缪,早作应对准备。

(二)教育服务过程中的著作权保护

在跨境教育服务贸易中,著作权主要体现在跨境提供和商业存在两种服务提供模式中,这是因为,这两种服务贸易模式最可能牵涉到实体的和无形的教育资源的跨境流动、使用和转移。人们开始担心跨境教育服务贸易中的著作权保护,尤其是学习数据。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就曾新东方教育技术集团擅自使用GRE试题。这一案例说明,在跨境提供教育服务过程的著作权保护已经越来越重要,因此产生的国际争端也会增多。

大陆地区的《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双方的教育机构均可以用知识产权作为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投资。《著作权法》规定了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情形,其中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的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而台湾地区《著作权法》则规定,依法设立之各级学校或教育机构,为教育目的之必要,在合理范围内,可以公开播送他人已公开发表之著作,但利用人应将利用情形通知著作财产权人并支付使用报酬。由此,台湾地区对著作权的保护较之大陆地区更为严格。现在的问题是,在两岸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过程中应该对同样的权利给予同等的保护。两岸均是WTO成员,应遵守《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规定的义务,但TRIPS国民待遇与限制和例外的条款仍然不能完全解决著作权保护的差异问题。因此,在ECFA中作出规定是比较现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三)教育服务过程中的专利或专有技术保护

高等教育服务兼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从科研角度讲,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可以产生于高等教育服务提供过程之中,专利或专有技术是教育服务的重要成果,这在理工科高等教育机构表现尤为明显。对于两岸高等教育服务贸易而言,很多情况下都可能涉及专利技术或专有技术的传输和运用,对二者的保护自然成为权利人关注的焦点。

目前,两岸高等教育服务贸易尚未进入实质性开放阶段,但根据发展的趋势来看,随着台湾地区开放的力度逐渐加大,两岸合作办学、大陆学生赴台就学和大陆教师赴台及台湾教师赴大陆高校任教应当可期。在两岸合作办学过程中、或者自然人流动(教师流动)中发生的专利申请和使用、专有技术的适用与保密等问题在两岸现有的专利和专有技术法律规范体系中难以全面解决,应该引起两岸立法部门的重视。

六、结语

物质的量教案范文4

一、在备课中,要从“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去设计教学方案,使教师充当参与、促进和指导的角色

在研究教学方法时,应多思考如何与学生沟通、交流,如何从教学的“独白”转向“对话”。设计师生互相交往、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让师生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我们应认真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的差异,找准新知识学习的切入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情绪,设计课堂教学,把握学习的鼓动点;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差异,根据对象确定分层施教,使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进,消得了”,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只有这样,在掌握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体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使每个人都获得身心的愉悦,并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发展。

二、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要立足于了解整个中学阶段的教材,弄清本与本、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氧化还原反应,初中讲,高一第一学期讲,第二学期还要讲,但每节都各有侧重点。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应思考如何把握各侧重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机的联系起来,让分散的知识点连接成线,形成网络,使之更系统化,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运用。

三、要注意教材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周密考虑教学措施

如何突出重点,如何突破难点,怎样做到深浅适宜,怎样使课堂语言清楚准确而无语病。在备课中要经常考虑到学生会在什么地方迷路,自己如何点拨。要经常考虑到教材的什么地方需要铺垫,便于学生掌握。哪个地方需要停顿,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哪个地方需要重锤敲击,引起学生的重视。总之,要站在学生的位置多问几个为什么。有经验的老师,对理论性强的抽象概念多举例,以讲为主;有些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则以练为主;对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及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盐类的水解等则可边讲边练边评,一个类型一个类型的过关;对炼铁这一节,若总结成一原理、二进口、三出口、四阶段、五方程就容易记忆。

四、要注意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教师精心设计的结果,是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它对学生提纲挈领的了解所讲内容,对于把握教材的关键性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板书也是增强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板书的原则是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知识层次清晰。如炼铁内容教材上写了四页,将板书可设计为:

一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下用还原剂CO把铁矿石里的铁还原出来。

二进口:进料口、进风口。

三出口:渣出口、铁出口、高炉煤气出口。

五、要注意精选习题,做好课后巩固

如何精选习题,如何把学生获得的概念、知识点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进一步深化或适度引申,进行匹配的强化训练,如何加强教材部分内容的交叉结合,使之与高考试题层次接轨。如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有一个习题8问,除基本类型外,它还涉及溶液稀释的计算,两种不同浓度溶液混合的计算,两种溶液反应的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与百分比浓度的相互换算,密度的计算,囊括了中学里所有溶液浓度计算的基本类型。通过此题,既复习了初中相关内容,又巩固了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掌握了解题思路与方法,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要注意进行课后反思

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反思,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与提高。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案作为教师教学思想、方法轨迹的记录,也是教师认识自己、总结教学经验的重要资料。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一旦放开,真正活起来,就会有很多突如其来的可变因素,学生的一个提问、一个“发难”、一个突发事件,都会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提出挑战。

教师在课后把这些突发事件记录下来,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反思、体会和感悟,则可以帮助自己总结和积累经验,形成一套能适应教学变化的、能出色驾驭课堂教学的知识体系和本领。

总之,教学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好的教学方法又必须在备课中思考和筛选。只有把课备透、备熟,上起课来才能随机应变,左右逢源,才能把要讲内容有声有色地传授给学生。

物质的量教案范文5

关键词: 多媒体;化学教学; 因材施教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多媒体技术的成熟与普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应用给化学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以图文并茂、形象的动画等表现形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东西的理解,使课堂更形象生动,很受化学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也为提高学化学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但很多化学教师在实际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却不管实际情况,以为多媒体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管教学内容是实验操作,还是有关物质结构,都一味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这样不但不能发挥好多媒体的作用,相反会给化学教学带来负面作用。所以我认为在下列情况下适宜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微观粒子宏观化

由于化学是研究微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要揭示微观物质内部的世界,但我们用肉眼是看不见的物质内部世界的,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模拟微观粒子的组成和结构。如食盐溶于水,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模拟溶解过程,可清晰地把NaCl晶体的溶解过程展示给学生。首先在画面上出现一杯水,要看见水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从结构上要看出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把NaCl晶体投入水中后,水分子的正极一端去吸引Cl-,负极一端去吸引Na+,Cl-和Na+分离,然后水分子把Na+和Cl-分别包围起来,即NaCl晶体在水中完成了溶解过程。学生通过多媒体演示,直观的认识了物质的溶解过程。这样比只有文字叙述的效果要好很多。

二、反应过程形象化

由于化学反应的过程是很抽象的,以前我们只用口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如我们在怎样理解“为什么有新物质产生就是化学变化”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说明:A、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裂后打乱原来的顺序再重新组合,就构成了新的微粒,这样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因而物质就变成为别的物质,达到了揭示化学变化的实质。B、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没有破裂,仅只拉开或缩小了粒子间的距离,因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就没有变化,提示了物理变化的实质。这样做比枯燥的记忆概念就轻松多了。能够较为顺利地将书本理论信息处理为学生自己的可见知识,效果更佳。

三、物质结构空间化

在讲解分子或晶体的空间结构时,如能借助多媒体的图片或flas,这样学生对分子或晶体的空间结构能一目了然,尤其在讲解有机物 的同分异构体和晶体中的晶胞结构时,更能体现其优越性,如在同分异构体时,我们用flas模拟原子或原子团的位置变换产生的了不同的同分异构体,我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

四、现象信息扩大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规律都建立在实验基础上。但由于时间、观察条件、器材等因素的限制,很多实验无法实现或难以观察,借助多媒体技术,利用视频、音频、动画等效果的结合能模拟实验的过程,弥补常规实验的不足,增强实验的效果。

例如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整个过程反应速度快,由于反应的容器――烧杯不是很大,反应物钠也只不过是绿豆大小的固体,若只采用演示实验,由于教室人太多,坐到后面的学生一般看不清实验现象,只有坐在前几排的学生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其他学生就无法对其描述。若采用实物投影仪,将所演示实验现场摄像,并直接投影在荧屏上,学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实验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但是由于多媒体教学,仅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也不是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效果就一定会好,多媒体并非用得越多越好,要做到需用则用,不用则弃。要根据教学进程,选择最有利教学的时机,用于最需要的关键处,不要为“装饰”课堂而用课件。因为你的技术最先进,多媒体课件做得最好,还得靠人去完成,其次,如用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它不可能代替真正的实验,因为有很多现象现在还无法模拟,如气味、动手操作等,因此我认为在下列情况下,最好不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1.教师本身的教学业务水平和电脑操作较低时,最好不用

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其备课要求更高,不但要按传统教学方式写好教案,而且要写好多媒体教案,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浑然一体,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化学知识,而且要有一定的电脑课件的设计能力和操作水平,还必须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的操作方法,多媒体课件制作的一般方法,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很好地驾驭教学课件,灵活应用课件,随机应变地处理某些偶发的小故障,使现代化教学手段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不要用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操作的实验

物质的量教案范文6

初高中衔接,是高一化学教学中师生共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值得初三老师反思和推敲的话题。我根据自己上学的经历和同行的感受以及一些大学同学的看法对2008-2009届初三学生制定了针对性的措施,并对他们高一的学习进行了跟踪调查,在衔接问题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2教学状况

2.1 教师的教学状况

从对新课程化学教学调研情况来看,有很多教师多年来一直带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教材很不熟悉,而一些初中老师常年带初三,对高中化学教材也很陌生,因此在教学中常常出现内容脱节的现象,很难把初高中新教材内容有机地衔接起来,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由此可见,加强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方法的研究,是提高新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2.2 学生的状况

我所在的学校学生生源状况参差不齐:初三分为统招和扩招,统招生是小升初时摇号并参加选拔考试进入学校的,他们学习习惯好,思维灵活;扩招生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让更多的人享受南外教育,他们中也有优秀生,但绝大多数是降分录取的,他们大多数学习习惯差,思维混乱,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不能完全大锅饭用同一个教案,在教学的引导中也要注意方法。高一年级的学生生源质量相对均衡,因为他们是通过中考选拔的,因此相对来说这样的班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

2.3 教材的状况

江苏省从2004年初三开始使用新课标配套教材,从 2005年高一开始使用新课标配套教材,我所在地初三、高一都在使用人教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感觉有必要重新审视初高中化学学习衔接这一课题。

3知识点思维导向性的初步探究

针对上述教学状况,尤其是我所在学校的特殊性和学生的特殊性,我们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我认为从思维导向性上着手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学生的思维习惯好了,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下面我就初高中衔接的障碍谈谈如何利用思维导向性来初步探究解决这个障碍的方法。

3.1初高中衔接的障碍

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都可能会在知识衔接上遇到一定的障碍,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它又有其独特的地方。下面我首先来分析一下学生可能存在的一些障碍

3.1.1 认识的障碍

从初中化学到高中化学,对物质及其变化的认识将经历一个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即不仅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学习物质性质,还要求从定量的角度去研究物质组成及其变化。初中也涉及了一些定量关系但比较简单,高中是以物质的量为中心,联系物质的质量、数量、气体体积、溶液的浓度。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定量计算变得简单明了,提高了对化学计算的要求,使计算更好地为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服务。初中阶段是以简单物质来认识化学,从宏观角度来认识化学反应,而高中阶段则是从多个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梳理,不仅从宏观角度还要从微观角度认识化学反应,要对化学反应的快慢、限度等问题进行探讨。这要求学生在学习时须认真体会物质的各种分类方法,在适当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

3.1.2 知识的障碍

初中化学是启蒙学科,其教学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具备基本素质,知识比较浅显,不强调系统性。高中化学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知识逐渐系统化、整体化,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具体问题,还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3.1.3 思维的障碍

初中学习要求学生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而高中化学知识复杂、概念多、理论性强,学生须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领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对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3.2 如何解决初高中衔接的障碍

上面是我对学生在初高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解决学生在学习时存在问题的重要性。我在教学实际过程当中,还发现有一些问题用初中的知识很难解释,而学生又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因此如何掌握回答的技巧是一个值得初三老师认真对待的问题。我在教学当中得到了同事的大力支持,特别是我的教学师傅孙夕礼校长,他指导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的思维导向,提出备课过程中建立思维导图,课堂上给学生搭建思维梯度。这些使我的教学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交流的过程进展顺利。

思维导图的建立其实是提高备课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措施。它不同于一般的框图,而是设计一个教学途径或方法等思维过程连接每个知识点,就像一个桥梁一样实现知识点的互通,这样做的好处是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死背教案,从而使教师的备课过程实现了创新。

对于搭建思维梯度,我觉得这是解决初高中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下面我以一些课堂教学的案例来诠释如何搭建思维梯度。

在有关化学计算的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搭建了“要从化学思维的角度去解决计算问题”这个阶梯,并且告诉学生如果仅仅有数学知识而没有化学思维是不能解决化学计算问题的,否则科学家就不用建立化学这门学科了。在高一刚入学的时候,学生开始面对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而这个时候恰恰是需要化学思维解决问题的,如果没有这个化学思维,学生就会对化学学习失去兴趣,化学就变成了他的噩梦。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