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物技术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物技术的意义

生物技术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医学检验;生物芯片技术;检测效果

生物芯片技术是一种将大量特定序列的核酸片段或蛋白质,通过微加工的技术将其有序的固定在固体芯片表面的生物技术[1]。生物芯片技术包括三类: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和微缩实验室,前面两种是核酸序列和蛋白质的固定技术,后一种是用硅或玻璃作载体,制作微芯片毛细管电泳体系,主要用于分离和信息检测。生物芯片技术具有高度微型化、平行性、多样性和自动化的特点,现代医学检验中生物芯片正朝着标准、集约、智能的方向发展,其检测效率非常高,但是由于检测花费也大的缘故,因此到目前还不能得到大范围的推广[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前来我院病毒进行肝炎病毒检测、艾滋病毒检测和鳞癌检测的患者各50例,这些患者的年龄包括各个阶段,有男有女,进行肝炎病毒检测和鳞癌检测的年女性患者居多,进行艾滋病毒检测的男性患者居多。在这些患者中有的是直接进行疾病的诊断检测,有些是已经进行过诊治,接着在通过生物芯片技术进行进一步确认和定位检测。这些患者在进行生物芯片检测时临床表现正常,影响检测的干扰因素也进行了排除,因此其检测结果具有临床意义。

1.2方法 将这些前来就诊的患者,采取他们的血液或是病变部位的细胞组织作制作成待检测的标本。然后用相应的生物芯片对这些标本进行基因的分型检测和筛查。与一般的诊断进行比较,就能够得出生物芯片的诊断率和优点了。

1.3统计方法 对得到的结果进行整理,然后制作成表格,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经统计,下面是进行分析,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范围分析,见表1。

进行病毒的检测时,一般采取的标本是血液,在进行生物芯片检测时同样也是采取血液。乙肝病毒有多个亚型,运用生物芯片可以辨别突变点,对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对鳞癌的检测,运用生物芯片技术可以进行区域阶段性的检测,优于组织学诊断。而且标本采取部位的不同,检出率也有差异,生物芯片检测偏差较小,检测的敏感性大大提高。

3讨论

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生物芯片技术的检测率非常高,在早期就能对疾病进行检测。生物芯片技术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在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应用范围和检测意义。基因芯片的应用除了疾病检测外,环境检测、食品卫生安全以及基因食品等都有应用[5]。

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在各领域的检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医疗卫生领域,生物芯片技术对细菌、病毒以及遗传性疾病都有很好的应用效果[2]。因为病原微生物的基因组计划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再加上生物芯片技术的日渐成熟,在临床疾病的医学检验中生物芯片技术的作用于效果逐渐显现出来,不仅能够做到定性的分析,还能进行定量的检测,从而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断的诊断率和准确性。在环境卫生领域,生物芯片技术的免疫芯片及酶芯片等具有十分有效和快速的检测效果。在环境污染物的检测、监测以及评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这些生物芯片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对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对环境中的污染物和致癌物等进行分布与转归的研究,在治理效果和环境改造上发挥作用。在食品安全卫生领域,目前生物芯片技术应用还不是很广泛,但是在这一领域的潜在前景和应用价值是很高的。因为生物芯片具有的快速、准确、多样性、微型自动化等特点,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营养因素的关系时,生物芯片技术能为揭示这些疾病的分子机制提供可能性。

生物芯片技术运用在临床医学检验上已经具有一定的经验,但是任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运用生物芯片技术对细菌、肿瘤、病毒、药物的毒理作用以及遗传疾病等的检测上时,样品制备和标记过程显得复杂,生物芯片的特异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而且芯片的信号检测灵敏度也没有也许增加。因为进行生物芯片检测的花费是很大的,在临床疾病的检验上还不能够得到推广,因此在未来,生物芯片研究的方向应该朝着低成本的方向完善。

总之,生物芯片技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生物芯片技术的前景十分广泛,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多的[4]。

参考文献:

[1]刘晓梅.生物芯片及其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4,6(1):75-77.

[2]李喜莹,李珊珊.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临床检验医学中的应用进展[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1,3(1):62-67.

[3]廖启洪.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3,25(1):30-32.

生物技术的意义范文2

1、关于本专题的教学实施情况调查

在新课程的培训过程中,笔者常听一线教师谈起大家对这个专题不重视。为了了解本专题的教学实施情况,笔者以网络访谈和电话访谈的方式做了调查,访谈了包括辽宁、北京、广东、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市的十余所重点学校的一线教师和部分省市的教研员。对于本专题具有代表l生的教学实施情况如下:

(1)“区里建议,将这个专题的内容分散到其他不同的专题,比如关于转基因引发的伦理问题,分散到基因工程这个专题。教师们都灵活处理,本专题占不了多少课时,也就2个课时左右吧。”

(2)“如果是新课,我们在某些内容上互动一下,比如一起辩论和探讨克隆人的问题、设计试管婴儿的问题等等;如果是复习课,则主要是教师归纳学生背知识点。”

(3)多数教师表示:“在课堂上简单地讲讲,有时也让学生说几句,一课时完成。”

(4)还有很多老师表示,刚进行新课改的第一年讲了,后来几届压根就都不上了。

至于不上这个专题的原因,教师们都表示是因为“考纲没有明确的要求”。有的老师还说:“涉及的这些内容在通用技术、政治课上都讲,所以生物课就不讲了,节约课时。”

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校和教师没有认真落实“课标”的这条要求。但也有一位教师说:“我按照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让学生辩论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这个学期我开始带高三复习班,又在复习班进行了这个专题的辩论课,效果同样很好”。但同时他也表示,“我所知道的其他学校,这部分内容都不上”。

2、实施本专题的重要性

实施本专题的教学既是“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教育意义。

“课标”在前言部分这样写道:“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人生规划能力,对国家的兴盛、社会的进步、个人的终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还强调,本模块的教学以专题讲座和学生讨论为主。在实施建议部分的“教学建议”中更是用大量篇幅强调了要落实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教育。关注和参加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人教版选修三模块的教材,紧密结合着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引导学生的学习,不仅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不仅是生物科学技术的热点,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在这三大工程教学内容之后,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的教学更是直指科学技术的社会责任问题。因此可以说,这部分内容与前几个专题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又是对前面内容的升华。

社会责任感是一切有理智、有能力的人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应承担的责任的一种意识以及对在履行责任中做出的行为选择、行为过程及后果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研究表明,当今青少年社会责任感总体情况良好,符合社会主流价值需求,但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突出表现就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淡薄。由此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作为素质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有着深刻的意义。虽然造成学生社会责任感缺乏的原因有很多,但作为学校,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的重任,而且学校教育在这方面能起到主导作用。新课程不仅强调德育课程的建设,更明确要求各门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向学生渗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这就要求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体现在德育课中,还要蕴涵在各科课程中。在生物学科中涉及的相关内容很多,选修三的这个专题更是如此。

(1)为什么要时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通过讨论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可以向学生乃至公众传播正确的科学知识,从而造就正确的伦理舆论导向。生活在不同社会中的人类群体,其价值观取向存在差异,对同一个生物技术安全性和伦理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经过讨论,能够引导得出正确的社会舆论,而正确的社会舆论将引导出正确的措施、法规、政策和社会效果,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再者,经过讨论人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会更加全面。比如对社会上关于代孕母亲、库、安乐死等问题的讨论能够碰撞出许多不同的火花,能使相关的法律法规往更加全面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加符合某一个历史阶段民众普遍的伦理道德。

例如,当试管婴儿在三十几年前诞生的时候,曾遭遇来自教会、政府、新闻媒体,甚至是科学届的强烈抵制;但是今天,试管婴儿已经被社会普遍接受了,而且“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兹也荣获了2010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制定了相关规定来规范相关人员的行为,比如我国卫生部制定的《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规范》。但是,近些年来,又出现了“设计”试管婴儿,这可能与目前民众普遍的伦理道德是不一致的,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生物技术的意义范文3

1.1应用于家禽的DNA疫苗Ulme等用猪流感病毒的核心抗原NP基因制成DNA疫苗并在小鼠中取得了较好的保护效果[1]。陈化兰[2]研究表明,H7亚型血凝素基因DNA疫苗能在极小的使用剂量下成功诱导鸡免疫保护反应,并有效阻断同源低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在机体内的感染。1.2应用于猪的DNA疫苗Gerdts[3]研究表明,用含有gD基因的质粒DNA构建疫苗,接种猪能诱导抗体的产生并在免疫后9个月还能检测到抗体。对PrV糖蛋白基因的DNA疫苗与常规灭活疫苗进行比较发现,DNA疫苗比灭活疫苗效果好。Macklin[4]研究发现,用HIV1株的血凝素HA和核衣壳蛋白NP质粒做成的DNA疫苗,能诱导猪皮肤黏膜免疫应答,产生保护力。1.3应用于牛的DNA疫苗在大家畜牛中,首次用疱疹病毒BHV-1的gD基因构建的质粒DNA进行免疫,能诱导免疫应答。有研究发现,用gD质粒DNA疫苗,免疫新生牛犊的效果较好,表明在有母源抗体存在的情况下,DNA疫苗仍然可以发挥作用。1.4应用于犬的DNA疫苗殷俊和代长海分别用含有犬细小病毒VP1基因和狂犬病病毒糖蛋白Gg基因的质粒DNA构建疫苗,肌肉免疫接种犬后,产生强烈的体液免疫应答,犬细小病毒疫苗对同源CPV的攻击能获得完全保护,狂犬病病毒疫苗也能获得对狂犬病毒攻击的保护[5]。袁慧君等[6]克隆了狂犬病病毒SRV白的cDNA,并构建了含有糖白的DNA疫苗;小鼠免疫试验结果表明,免疫3次后,抗体水平和细胞免疫水平显著提高,对强毒攻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1.5应用于羊的DNA疫苗将编码的羊绦虫45W抗原基因的质粒DNA辅以佐剂,免疫注射后能产生很强的免疫应答,并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2生物技术在动物病菌检测中的应用

2.1基因检测动物体内的病菌基因检测技术是利用基因标记的方法,通过基因芯片对被测者细胞中的DNA分子进行比对,分析被检测者是否含标记基因的一种技术。它可以在活体动物的分泌液中检测病毒的存在。如果禽类死亡后,仅仅从表型性状难以判断其是否患有禽流感,而基因检测就是一个重要的判断手段。采集活禽的咽喉分泌液或粪便、死禽的肌肉或组织脏器作为样本,采用RT-PCR基因检测技术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禽流感病毒,为病情的判断提供可靠的证据[7]。2.2生物传感器用于细菌性疫病的检测近年来,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和它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应用倍受关注,它主要是将生物活性材料(酶、蛋白质、DNA、抗体、抗原、生物膜等)与物理化学换能装置有机结合,利用生物活性物质的高度选择性,来检测生化物质和细菌性疫病。Bourette等将抗E.coli抗体固定在有孔氨丙基玻璃珠上,构造了流动注射免疫传感器,对E.coli进行检测,时间短且灵敏度高[8]。美国Rochester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从细菌中提取了一种蛋白质作为感觉系统制成硅片探针,如果靶细菌存在就会与探针样本结合,通过相机拍摄探针,便能俘获靶细菌的相关信息,从而进行分析[9]。Kim等建立了沙门氏菌压电免疫生物传感器,通过抗体包被的顺磁小球的磁力加强作用可以检测到鼠伤寒沙门氏菌,而且整个检测过程能在1h内完成[9]。

3生物技术在动物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3.1对细菌病的诊断猪链球菌是一种重要的共患病的病原菌,对养猪业和人都有严重危害。用传统的病原体分离技术结合血清学试验,能够对猪链球菌进行诊断和血清分型,但该方法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且敏感性不高,易产生非特异性结果。拜廷阳等[10]建立了SS9水解探针(TaqMan)模式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方法,与常规PCR方法相比,诊断更加迅速,整个反应可在1~2h内完成,且不需要电泳,其检测灵敏度是常规PCR方法的100倍,并能实现对样品的实时定量检测。3.2对病毒病的诊断动脉炎病毒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症状的一种重要病毒,其突变株可引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刘圆圆等[11]根据该类病毒在Nsp2基因1594~1680处缺失87个碱基的特点,设计了一对特异性引物,利用TaqMan探针,成功建立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很好地区分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病毒和其他病毒,而且没有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现象。

4生物技术在动物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基因治疗技术可将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靶细胞,以纠正基因缺陷或者发挥治疗作用[12]。1990年,第1例基因治疗的成功使得利用基因工程治疗疾病成为现实。目前,基因治疗越来越多地受到科学界的关注。4.1基因治疗药物研制重组腺病毒-p53抗癌注射液是我国和世界上第一个基因治疗药物。它的研制成功开创了基因治疗药物研究的先河,这种广谱的肿瘤基因治疗类新药能够杀灭癌细胞,可与放疗、化疗、热疗协同作用,具有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激活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13]。4.2动物疾病治疗基因治疗在动物疾病治疗中应用于多个方面。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血液方面的疾病,其基本策略是把一些与血管生成有关的因子如血管生成素-1(Ang1)和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通过合适的传递系统转移到靶细胞,使其在靶细胞内有效表达,从而达到治疗因相关因子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的目的。此外,还可以治疗某些炎症和内科疾病[14]。目前,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已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得到证实,部分临床试验亦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结果。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从理论走向实践,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5生物技术在动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生物技术的意义范文4

1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于再造烟叶生产

微生物技术应用于烟草发酵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较早,利用微生物改良烤烟品质的研究在国内也越来越多[7]。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微生物发酵技术主要应用于原料和萃取液或浓缩萃取液的处理方面。

1.1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于原料预处理

造纸法再造烟叶用的原料含有蛋白质、淀粉、果胶、木质素等大分子物质,化学成分较为复杂,具有一定的不协调性。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分解生产原料中对品质不利的成分,从而降低造纸法再造烟叶的木质气与刺激性,改善其口感,提高其内在品质和可用性。Gravely等[8]提出用E.caratavora培养液降解烟草中的果胶和用Asetgillus及Aspergnlusoryzae降解烟梗中的纤维素的微生物消化方法。于兴伟等[9]直接用微生物发酵法处理生产再造烟叶的烟梗,采用黑曲霉对烟梗进行固态发酵,以发酵后烟梗中果胶残留率为指标,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并放大到150L固态发酵罐。通过黑曲霉酶解作用,使烟梗转变为水溶性物质及固形物两大部分,其中,固形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如果胶、蛋白质等)得到有效降解,这两种物料均可作为再造烟叶的基础物料。郭刚[10]提出了使用木质素降解菌及降烟碱杆菌发酵处理造纸法烟草薄片生产原料,发现上述菌种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再造烟叶内在品质,而双菌种混合发酵能明显改善再造烟叶的内在品质。原料经发酵粗酶液处理后,木质素和烟碱含量下降,刺激性明显减轻,口感变好,香气变浓,内在品质明显提高。

1.2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于萃取液处理

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利用水浸提萃取烟草原料得到萃取液,再经多效浓缩制备得到浓缩萃取液。上述制造工艺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原材料物理性质的改变,原料的固有化学性质并未完全改变,燃吸时仍存在木质气较重、辛辣灼热感较明显、余味差等质量缺陷。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上述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合理调节化学成分的组成;增加香气成分;降低烟碱。

1.2.1合理调节化学成分的组成

为了合理调节造纸法再造烟叶中化学成分,提高再造烟叶的品质,有研究利用微生物对萃取液或萃取浓缩液进行处理,并检测其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等成分,发现经微生物发酵处理后的再造烟叶的糖含量明显下降,糖碱比、糖氮比趋于合理,处理后再造烟叶的整体吃味质量有所提升[11~12]。

1.2.2增加香气成分

烟草中酸性香气物质能够改善烟草酸碱度,赋予烟气味和芳香特征,使烟气柔和、适口。常用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来衡量烟叶香气的强度。烟草中主要的中性香气物质有β-大马酮、3-庚酮、茄酮、新植二烯等。碱性香气物质包括烟碱、吡咯、呋喃等[13~14]。程昌合等[15]将烟草萃取浓缩液在45℃醇化处理数日,经过醇化处理后烟末浓缩液中的挥发性组分增多,且主要致香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处理后烟草薄片的香气量、协调性、木质杂气和余味等方面有较明显地改善。但究竟是何种微生物在醇化过程中起作用(包括增加香气成分的作用),论文并未给出明确的结论。张晨等[16]利用酿酒酵母对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过程中的烟草萃取液进行了转化增香处理,处理后的萃取液增香效果明显,其挥发性致香成分增加一倍。酿酒酵母处理对再造烟叶的烟气平衡作用明显,且增加了香味物质,处理后的再造烟叶烟气协调性更好,余味明显改善,并且含有香气成分。可见,微生物在烟草萃取液中的转化应用值得深入研究。

1.2.3降低烟碱

烟碱含量过高制约烟草薄片的发展和应用。目前,国外研究者已从环境中分离了多种烟碱降解菌,对节杆菌属细菌代谢烟碱的机理研究较多[17];国内主要集中在烟碱降解菌的分离和上部烟叶中烟碱的降解等方面[18~19]。实践证明,微生物降解法是去除或减少烟草中烟碱的有效途径。袁勇军课题组从种植烟草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高效烟碱降解细菌DN2[18],并初步报道了该菌在烟草薄片制备液中的应用情况[20],之后又研究利用菌株DN2降解烟草薄片制备液中的烟碱[21]。结果表明烟草薄片制备液中烟碱降解的最适条件是:添加0.1%的酵母膏,使用氨水将pH调节到7.0,接种15%种子液,培养温度30℃。在上述条件下,采用30L发酵罐对烟草薄片制备液进行3个批次的半连续发酵,烟碱的平均降解速率为140.55mg/L/h,高于其他烟碱降解菌株,为其工业化应用提供了技术性参考。但目前采用微生物技术来降解烟草薄片中的烟碱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2酶技术应用于再造烟叶生产

随着酶学研究的深入,利用酶技术改善烟草品质已成为烟草行业的研究热点,国内外许多专家和学者应用酶技术改善再造烟叶品质方面也进行了许多探索。酶技术应用在造纸法再造烟叶方面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原料预处理、浸提萃取工序(包括洗梗工序)、萃取液或浓缩萃取液中添加酶,个别也有应用于涂布工序的研究报道。

2.1酶技术应用于原料预处理

在浸提之前对原料进行加酶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降低其中的不利成分,增加原料或其浸提液的香气成分,提高浸提率等作用。林翔等[22]利用复合酶液对烟梗的梗丝进行喷撒处理,发现经复合酶处理2h的梗丝,总糖含量提高至22.8%,糖氮比和糖碱比均得到了提高,主要香气成分总量提高了27%,梗丝的香气品质得到了改善,感官总体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闫亚明等[23]在烟草原料中加入酶制剂,对不易水解的大分子化合物进行酶解,再将酶解后的烟草原料进行浸取、浓缩,浸提率得到大幅度提高。葛少林等[24]发明了一种造纸法烟草薄片的制造方法,首先采用酸性蛋白酶、果胶酶、淀粉酶对烟草原料进行生物降解,使得烟草萃取液中美拉德反应底物的含量得以提高。

2.2酶技术应用于浸提萃取工序

为了减少造纸法再造烟叶中的不利成分,很多研究用酶作用于再造烟叶的浸提萃取工序。基于现有制梗丝技术和洗梗工艺条件,有研究尝试通过加酶洗梗处理,对烟梗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适量降解,发现果胶酶、纤维素酶、复合蛋白酶对烟梗的降解效果非常显著,有助于提高再造烟叶品质[25~26]。针对造纸法薄片刺激性大、木质气重、口感差等问题,郑小嘎等[27]通过在造纸法再造烟叶生产工艺烟梗浸提过程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梗丝经酶处理后,刺激性明显减轻,口感变好,香气变浓,内在质量也得到显著提升。李鲁等[28]指出在烟草水溶液中用米曲霉的真菌蛋白酶,在适宜的条件下随着酶添加量与酶解时间的增加,烟草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同时酶解液中可溶性氮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步增加。在烟梗和烟末萃取过程中加入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和蛋白酶,研究发现在适宜的酶处理萃取条件下,烟梗和烟末的蛋白质、总纤维素、果胶的转化率和还原糖含量比热水萃取有大幅提升[29]。可见将酶技术应用于浸提萃取工序可有效将烟梗中大分子物质进行转化分解,但具体的工艺条件需要进一步优化。

2.3酶技术用于萃取液处理

在萃取液中应用酶技术同样也可以将果胶、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行生物酶降解、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化学组成、降低烟碱、增加了萃取液中的致香物。马林[30]研究了烟碱脱氢酶在造纸法烟草薄片中的应用。发现在烟草薄片提取液中加入2%的烟碱脱氢酶酶液(m/m,酶浓度1.0mg/mL)及过量的NAD,40℃下反应16h后,烟碱降解率为50.58%。经过烟碱脱氢酶处理的烟草薄片的烟气品质得到提高。马东萍等[31]将酸性蛋白酶、复合果胶酶、复合中性纤维素酶和中性脂肪酶配制成改性添加剂,可烟梗提取液中导致烟草燃烧后出现糊焦气、木质气、蛋白焦臭气的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果胶等大分子化合物降解为水溶性的小分子化合物。

2.4酶技术应用于涂布工序

有研究报道[32]将酶制剂用于制作涂布料应用于再造烟叶中,得到的再造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内在吸味的甜度感相应提高;总烟碱增加,劲头提升;蛋白质减少,杂气减轻;氯、钾、钙、镁含量也减少,对再造烟叶造成的负面影响相应降低;重要致香物质都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将其应用于卷烟产品中,口感更舒适,满足感更强,烟气细腻、飘逸、协调,焦油量和一氧化碳含量也明显下降。

3展望

生物技术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传统武术 ;中学体育课;运动伤害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o carry out the study, in rhythm with the rhythm of movements such as a warm-up could easily be neglected or omitted, so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artial arts, to posture and movement requirements must be standardized, curriculum must also be ordered to carry out, these ar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avoid sports-related injuries to further protect the security needs attention.

【key words】traditional martial arts;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sports injuries

        武术在我国有悠远的传统,在中学体育课中武术很受欢迎,武术课有别于一般体育课程,它着重在下半身肌群的活动,武术练习对于上半身肌群的活动量也非常大。在燃烧脂肪的效果上是非常显著的,而且由于套路等动作的编排上不同,身体的重心常会不断的改变,甚至只有单脚支撑的情形,但对躯干的稳定性的强化,也就是核心肌群的锻炼,有很好的效果。中学生武术课,在配合节奏的律动中热身动作的练习,往往是容易被忽略或是省略掉的,因此对教师和学生在安全及运动伤害避免上,下列几点是需要注意的。

        1规范的姿势要求

        武术练习前期,保持核心肌群,也就是身体躯干的适度收缩和紧张状态。关节维持弹性不锁死,包括踝关节、膝关节、脊椎、肩关节、肘关节等,特别是肘关节常常在出拳时使力过度造成伤害,必须特别注意。

        在练习中,有些学生常会自行仿效拳击手防御的姿势,整个上半身不自然的向胸部紧张收缩等动作,其实是不必要的。因为中学生武术的设计,主要是以有氧运动为主,所以上半身及肩带保持在正常位置,保持舒适的紧张即可,不需要过度耸肩缩胸展。

        2规范动作的要求

        当进行到练习有攻击动作的时候,例如:拳击、肘击、膝盖攻击或踢腿等动作,应将身体配合攻击方向,做适度的旋转,包括踝关节、髋关节和脊柱。除了可以增加攻击的力道和距离,还能够保护关节与肌肉不会过度的扭转,避免运动伤害。

        2.1特别注意攻击的力道。应该明确的是,用力的时机并不是完全在肌肉群强烈伸展的瞬间,反而是在收的瞬间。也就是说,学员在出拳或是踢腿的动作,应避免出全力,而是以点到为止的方式,再配合适当的力量收回,以防止关节完全锁死,减轻对关节所造成的冲击磨损。

        2.2利用离心力和侧向摩擦力加压。当练习膝盖攻击或是踢腿动作时只有单脚支撑全身重量,所以支撑脚的膝关节应该放松不锁死,充分利用旋转和身体移动时着力点的离心力和侧向摩擦力抵消部分压力,才能避免将全部的体重加诸在支撑脚。而且练习下半身攻击动作时,重心会随着攻击方向,往相反方向移动。也就是前踢时,重心是往后移动的。无论侧踢或后踢也是一样,重心会改变,所以核心肌群更要保持较好紧张的状态,整个上半身,包括腹肌及下背部肌群共同出力收缩时,而其人体重力线应是垂直的,这样才能维持身体稳定及避免脊柱扭伤和拉伤。

        3有序课程的要求

        中学生武术学习有别于一般体育运动,其动作更为复杂,难度也较高,如有音乐配合,所使用的音乐不应过快,以防止肢体抢节奏而造成的不必要的意外损伤,以及学生在体能和肢体的柔韧等方面不相适应,容易造成肌肉或是关节急性或是慢性的伤害,为了达到要求及目标,所以课程应该有序、持续、连贯。

        3.1教师应在正式开始上课练习之前,事先将基本动作逐一说明,并用数分钟时间模范教学练习,确定学生能够理解在脑中较熟练的掌握要领。

生物技术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蓝莓;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

蓝莓果实营养丰富,且有预防血管老化、强心抗癌及明目等保健作用。基于蓝莓的独特保健功效及广阔的市场前景,世界各地兴起了蓝莓的栽培热潮。笔者根据近几年栽培实践,将蓝莓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蓝莓的生物学特性

1.1蓝莓的主要栽培种类

蓝莓为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全世界约400个种,我国约91个种28个变种,主要分布于东北和西南地区。

目前,已栽培利用的主要有3个种类: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1]。

高丛蓝莓主产于北美温带、亚热带,是目前全世界人工栽种面积最大的蓝莓种类。高丛蓝莓又分北方高丛、南方高丛和半高丛等。南方高丛蓝莓需要低温休眠的时间短,适合南方种植;半高丛蓝莓是高丛蓝莓与矮丛蓝莓的杂交种,树高一般为0.7~1.5m,适于休眠期较长、寒冷的北方种植;北方高丛蓝莓适宜于在休眠期稍长的北方种植,树高通常2~3m。

矮丛蓝莓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沿海地区,以野生资源为主,树高不足0.5m,适宜北方寒冷地区种植,它分布在高丛蓝莓的北界。

兔眼蓝莓原产北美洲亚热带地区,树高2~5m,树势旺盛,抗旱,耐热,长寿,丰产,对土壤酸度的要求幅度宽些,休眠期与需水期均较短,适合我国南方地区栽培。

所有蓝莓均喜光,在排水良好,并富含有机质的酸性土壤(ph值4.2~5.5)上生长良好。

1.2蓝莓的形态特征

蓝莓为灌木,树体大小及形态差异显着。树高0.3~5.0m,多年丛生,有常绿也有落叶,单叶互生,叶全缘或有锯齿。花冠常呈坛形或铃形。花瓣基部联合,外缘4裂或5裂,白色或粉红色,雄蕊8~10个,短于花柱,由昆虫或风媒授粉,花序多为总状花序。多数品种成熟时果实呈蓝黑色,有的品种为红色;果实有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梨形,平均单果重0.5~2.5g。果肉细软,多浆汁。种子细小,食用时可随果肉食下不影响口感,根系多而纤细,粗壮根少,分布浅,没有根毛[2]。

1.3蓝莓的生长、开花和结实习性

蓝莓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可多次生长,以二次生长较为普遍。在我国南方,蓝莓1年有2次生长高峰,第1次是在5~6月,第2次是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幼苗栽植后第3年生长明显加快,新枝萌发多并生长旺盛,年生长量可达1m以上。

当年生枝顶端多形成花芽,花芽从顶端向下进行分化,每一枝条可分化的花芽数与品种和枝条粗度有关,高丛蓝莓一般4~7个,兔眼蓝莓3~6个;花芽在节上以单生为主。各种蓝莓的花芽分化期不同,矮丛蓝莓和高丛蓝莓在7~8月开始分化,兔眼蓝莓从6月中旬开始;9月底至10月初,蓝莓的花芽分化已经完成。从形态上看,蓝莓花芽肥大,呈椭圆形或近球形。花芽以下为一些窄尖的营养芽和休眠芽。

蓝莓的开花期因气候和品种有明显的差异,正常年景蓝莓在我国南方3月上、中旬开花,北方为4~5月;花期一般15~20d,最长达40d。花在一个伸长的轴上着生,构成总状花序。花开的同时营养芽开始发育成营养枝,营养枝生长到一定程度(长度不等)便停止生长,顶端最后一个细尖的幼叶变黑成黑尖,黑尖约2周左右脱落,至2~4周后,位于黑尖下的营养芽长出新枝,并具有顶端优势,即实现枝条的转轴生长,这种转轴生长在南方一年有3~5次。夏季最后1次新梢上紧挨黑尖的一个芽原始体逐渐增大发育成花芽,占据了顶端的位置。从枝顶花芽往下还能形成多个花芽,第2年春天开花并结果。其下的营养芽又发育成营养枝,而结过果实的短小枝秋后逐渐干枯、脱落。

蓝莓多为异花授粉植物。高丛蓝莓自交可孕,但可孕程度在品种间有明显差异;而兔眼蓝莓和矮丛蓝莓一般自交不孕,因此在生产上须考虑多品种搭配建园,以提高产量。蓝莓的花受精后,子房迅速膨大,大约1个月后增大趋于停止,之后浆果保持绿色,体积仅稍有增长。当浆果进入变色期与着色期后,浆果增大迅速,可使果径增长50%。在着色以后,浆果还能再增长20%,且甜度和风味变得适中。同一果穗上的果实不同时成熟,果穗顶部、中部的果实先熟,成熟时间一般在6~8月。同一品种和同株树上的果实成熟期一般在30d左右;在贵州麻江和江苏南京,兔眼蓝莓早熟品种6月中旬开始成熟,晚熟品种7月上、中旬开始成熟[3]。

2栽培技术

2.1园地选择

根据蓝莓的生态适应性,先确定适栽区域,即气候条件适宜区,然后进行种植地块的选择。在选择种植地块时要首先了解或测定土壤ph;其次,要尽可能选

择土壤疏松、富含有机质而且排灌条件良好的地方,若是山地要尽量选择阳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过15°,大于15°时要修筑2m宽的梯田;立地类型以荒山地、低产松林改造地最佳,坡地退耕也可。但退耕地的栽植成活率不如松林改造地的成活率高,而且病虫害和杂草也比松林改造林地多,使生产管理成本增大。在南方丘陵山区,结合商品林基地建设,推广种植蓝莓,既能改善生态环境,又调整了林种结构,还可以增加山区群众的经济收入[4]。

2.2品种配置与定植时间

异花授粉是提高蓝莓产量和果实大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丛蓝莓自花结实率高,而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多数品种自花结实率极低或不结实。异花授粉可使高丛蓝莓的坐果率从67%提高到82%,使兔眼蓝莓从18%提高47%。因此,在蓝莓的种植园内,至少需配置2个以上品种相互授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为2~3∶1,即主栽品种2~3行,授粉品种1行。

在冬季不很干旱的南方,以秋季至早春萌动前定植最好。一年生苗的定植深度在15~20cm,而且要扶土踩紧压实,做到“三扶两踩一提苗”。在秋冬季干旱的地方以雨季到来时定植为宜;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一年四季均可定植。在贵州麻江夏季定植,也能达到95%以上的成活率。

2.3定植密度与整地

高丛蓝莓定植密度以1.0~1.5m×2.0~3.0m为宜;兔眼蓝莓常选择1.5m×2.0~2.5m;半高丛蓝莓选择0.6~1.2m×2.0m。在国外,实际栽培密度常根据机械化程度而定。我国南、北方,可以根据实际经营目标选择适宜的密度。

定植前挖定植穴称为整地,整地(定植穴)规格为1.0m×1.0m×0.5m(长×宽×深)。种植半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可适当缩小整地规格,对兔眼蓝莓可适当增大整地规格。定植穴挖好后,将取出的泥土掺入磨碎的松树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匀后回填入穴内,回填土要以高出地面20~30cm为宜,在土壤酸度不够的情况下可掺入适量硫磺粉。

3参考文献

[1] 邵春英,崔自亮,杨艳丽.蓝莓优良品种介绍[j].麦类文摘(种业导报),2007(8):36.

[2] 聂飞,韦吉梅,文光琴,等.蓝莓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管理技术[j].中国果菜,2007(3):25-27.

[3] 马艳萍.蓝莓的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与营养保健功能[j].中国水土保持,2006(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