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范文1

关键词:口腔修复学 口腔医学教学 虚拟口腔教学 CAD/CA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175-02

口腔修复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口腔临床科学,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数字化义齿加工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开辟了全新的口腔修复治疗模式,推动口腔修复治疗向着更加精确、简便、高效、高仿真和有效恢复生理功能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口腔医学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口腔医学本科生教学阶段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数字化实践教学,是顺应新时期下教学发展和完善教学内容的必然趋势。研究人员应用虚拟口腔教学系统(Computerized Dental Simulator,CDS-100)结合CAD/CAM技术对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实现冠桥修复体从牙体预备―印模制取―修复设计―义齿制作的全程数字化教学,对数字化教学系统在口腔修复固定义齿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1 数字化虚拟口腔教学系统在固定义齿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1 固定义齿全程数字化教学的教学过程

研究人员根据固定义齿的临床制作过程,将数字化教学内容分解为以下两个步骤。

1.1.1 牙体预备的数字化教学与评估

登录CDS-100系统后,首先进行课程选择,在牙位选择及定位校正后,系统显示手机、车针、基牙预备状态的同步3D影像,即可模拟临床环境开始牙体预备,在牙体预备过程中可进行车针的选择及更换。通过与系统预设的牙体预备标准相对比,学生可实时对牙体预备准确性进行过程评估。操作完成后,CDS-100可对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进行分数评估,该系统还具备过程的存储记录及回放功能,有助于学生复习操作过程,提高实验室教学质量。

1.1.2 数字化印模制备、义齿设计与加工

牙体预备完成后,研究人员使用KaVo扫描系统(ARCTICA Autoscan)扫描工作及对颌模型,制备数字化印模,利用KaVo multiCAD设计软件对修复体进行3维设计,该系统能通过易于操作的菜单导航引导初学者完成修复体设计,设计流程包括:确定边缘线―就位道设计―内冠设计―雕刻解剖形态。设计完成后,使用CAM系统(ARCTICA Engine)五轴向研磨仪切削加工修复体,最后在结晶炉内烧结完成氧化锆全瓷修复体。

1.2 数字化教学效果评估

为评估数字化虚拟口腔教学系统在固定义齿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选取应用数字化教学的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2013级本科生为研究组,对照组为传统教学方法的2012级本科学生,对课堂作业成绩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组的课堂作业成绩(92.28±2.56)明显高于对照组成绩(89.56±2.02),P

2 讨论

2.1 数字化验教学的可行性与优越性

牙体预备作为最重要的一项口腔修复学教学内容,其教学手段已经从早期的“围观式”教学过渡到仿真头颅模型系统教学,仿真头颅模型系统虽然提高了修复学教学质量,但在操作技能培训中的标准化、实时反馈及客观评价功能上仍有不足。CDS是专门为口腔医学生临床训练所设计的虚拟教学设备,由空间定位系统、互动式模拟实境系统、教学评分系统和三维虚拟技术组成。该系统软件可用于口腔修复学、口腔内科学及口腔种植学的实验教学,如冠桥预备、窝洞制备、开髓术、种植手术导航等。Urbankova等[1]研究发现,CDS训练有助于识别需要教学干预的学生,CDS早期训练不仅能显著提高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而且能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研究人员应用数字化口腔虚拟教学系统(CDS-100)开展了全程数字化固定义齿修复的教学实践,发现CDS-100系统在牙体预备教学中的优点主要有:(1)教学过程标准化;(2)实时评估和反馈;(3)操作过程可记录、存储及回放;(4)三维示教和引导。

CAD/CAM技术在修复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固定义齿、全口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几个部分。可摘局部义齿及全口义齿的数字化修复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尚未在临床推广,而固定义齿的CAD/CAM制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修复效果。有学者[2]报道,椅旁CAD/CAM系统制作的修复体,5年成功率为97%,10年成功率达90%以上。因此,先行开展固定义齿修复的全程数字化实验室教学,培养学生数字化修复临床技能,积累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经验,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笔者学院为满足数字化教学需要,已购置1套KaVo Everest 系统,该系统是一个集数字化信息采集、数字化设计及制作为一体的CAD/CAM系统,能够用于全瓷修复体的嵌体、贴面、全冠、冠桥基底冠或支架的加工和设计。研究人员将CDS-100与CAD/CAM系统相结合,实现冠桥修复体从牙体预备―印模制取―修复设计―义齿制作的全程数字化教学,改善了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作业成绩。

2.2 底只教学结合PBL教学法的优越性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模式,PBL实验教学法适合应用于数字化教学系统中。3D数字化虚拟教学不仅能创建一个清晰、立体的教学环境,帮助学生对修复抽象理论的理解,而且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即时反馈及实时评估,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Schwindling等[3]学者比较了常规观看教学视频与小组实践CAD/CAM模块软件的教学效果,结果显示CAD/CAM组对知识掌握情况明显好于常规组,利用CAD软件制作单冠,更有利于学生对数字化义齿设计知识的掌握。笔者在教学中利用CDS-100&CAD的图像处理系统,将牙体预备及义齿设计的过程转化为数字化图像,学生通过电脑屏幕直观、逼真地看到牙体的预备及冠设计过程,并且可以利用软件工具进行基牙轴壁角度、就位道方向、肩台宽度等的测量,从而对牙体预备标准有了深刻认识。利用3D虚拟技术的实时评估功能,学生可以随时将自己的操作细节与标准数字化模型比对,不需要依赖教师的指导,学生就能对操作过程中的错误环节进行自我改进,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及自主学习能力。数字化教学模式符合PBL 实验教学法的教学特点,学生在完成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可返回到问题的初始状态,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在反复循环之后得到理解和巩固。

目前,3D虚拟教学还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及教学内容,数字化教学只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数字化医学的发展,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数字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保证口腔医学毕业生满足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仍需深入探讨。总之,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数字化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临床能力,是口腔修复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Urbankova A.Impact of computerized dental simulation training on preclinical operative dentistry examination scores[J].Dent Educ, 2010,74(4):402-409.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范文2

[关键词]虚拟仿真牙科教学系统;种植体植入术;本科教学;效果评价

口腔种植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该学科涉及多学科交叉,主要包括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材料学及影像学等[1]。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口腔种植学本科教学相对滞后[2]。青岛大学口腔医学院紧跟教材大纲,首次为2018级口腔医学本科生开设了《口腔种植学》课程。国内各大院校口腔种植学本科教学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采用种植模型操作及临床观摩等方法[3,4],其存在教学模型及种植材料费昂贵,不可重复练习等缺点。VirteasyDental虚拟仿真牙科教学系统是一款数字化虚拟仿真牙科教学系统,其原理在于通过控制力反馈装置上链接的模拟手机进行口腔技能训练,将触觉力反馈与视觉的三维图像结合。与其他的虚拟仿真系统相比,VirteasyDental系统创新性地开发了种植模块及种植基础模块,可帮助学生体验种植体植入术的临床实践。本研究将VirteasyDental培训系统用于口腔医学本科生种植体植入术实验教学中,初步评价该系统在口腔种植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及体验。

1资料和方法

VirteasyDental虚拟仿真牙科教学系统VirteasyDental虚拟仿真牙科教学系统配备3D动态眼镜、触屏显示器、3D显示器、显示器支架、触觉臂、模拟牙镜、3D鼠标、模拟脚踏板、可升降主机、无线键盘及电源线。该系统软件部分包括学生操作软件、教师管理软件及病例编辑软件3个部分。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力反馈触觉系统和丰富的临床项目,贴近临床实操场景,通过触觉臂手柄可获得接近真实的临床手感,可进行重复性操作,兼具客观的系统评分体系。

2研究对象

选取青岛大学口腔医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6人。学生均已完整接受种植体植入术的理论部分学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3人。种植模型组学生仅进行传统的种植模型实操,虚拟仿真组学生虚拟仿真培训练习后进行种植模型实操。

3研究方法

3.1种植体植入术操作技能培训

由1名高年资种植科医师(带教老师)带领46名研究对象对种植体植入术相关理论课程进行复习回顾,并再次详细对其讲解种植体植入术的相关临床操作流程及具体考核标准。种植模型组学生按照教师讲解的要点在种植模型上1个种植位点操作练习1h,练习完成后,在20min内完成种植模型左上第一磨牙的种植体植入;虚拟仿真组学生听完教师的讲解后首先在VirteasyDental虚拟仿真牙科教学系统种植学模块的植入术进行重复模拟练习1h,在20min内完成种植模型左上第一磨牙的种植体植入。由2名未参与培训的高年资种植医师对各模型上的种植体植入情况进行系统评分,取每项总分的平均值;待评分结束后,老师需结合评分标准对每位同学的模型进行点评与反馈。

3.2评分细则

①根据口腔种植学教学大纲的要求,从钻针选择(3分)、转速设置(3分)、操作程序(4分)、种植体植入深度(5分)、种植体轴向(5分)、种植体颊/腭向位点(5分)及种植体近/远中向位点(5分)7个方面设立得分点,总分合计为30分,根据上述7个得分点对种植体植入过程进行综合评分。根据临床操作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同的权重分,操作完全正确、无误记满分;每个操作与设定的理想位点存在偏差,根据误差大小进行相应的扣分。②46名研究对象分别对虚拟仿真教学及种植模型教学的教学体验、操作精度、操作灵活性等方面进行满意度整体评价,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及非常不满意。

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考核评分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学生课程满意度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虚拟仿真组学生经过仿真系统培训后,种植体体植入操作过程中操作程序、种植体植入深度、种植体轴向、种植体颊/腭向及近/远中向位点评分均高于种植模型组(P<0.05),虚拟仿真组整体评分[(28.50±0.26)分]也显著高于种植模型组[(27.35±0.30)分](P<0.05)(表1)。46名2018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对口腔种植体植入术的课程满意度调查显示,虚拟仿真组的整体满意度优于种植模型组(χ2=16.05,P<0.01)(表2)。讨论口腔种植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5],种植体植入术是口腔种植学的外科基础,该技术的操作规范性和准确性直接关乎到口腔种植的成功与否。目前,对于种植体植入术的实验及临床前教学主要基于仿真种植模型上实操训练为主。种植模型上操作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如种植模型价格昂贵,无法重复训练操作,难以让学生反复在模型上练习从而达到熟练的程度;模型材质与天然骨组织尚存在差异,无法真实模拟临床种植外科操作的手感等,从而影响其教学效果。虚拟仿真牙科教学系统是一种基于数字化软件、虚拟三维视觉及力反馈触觉平台相结合的教学培训模式[6],克服了传统口腔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缺点,如临床前训练模式与临床操作差异大、仿真教学模型价格昂贵、学生练习强度无法保证等[7]。除此之外,该系统还配备了自动评分及回访分析等多种功能,更好地根据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制定化个性化的实验指导。本研究结果显示,学生先进行了虚拟仿真培训系统练习后,其种植操作程序及种植体植入的位点、轴向等效果均要优于传统种植模型实操组,可能得益于学生在虚拟仿真培训系统上进行多次重复练习,加深了对于种植体植入位点及轴向的理解。而种植模型组其可训练的次数有限,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操作熟练程度。先进行虚拟仿真培训组学生在种植窝预备过程中,可实时观察到操作问题,及时进行相应调整,并培养良好的“手感”,更好地指导临床操作。在学生满意度方面,学生对于虚拟仿真牙科教学系统更为满意,该系统可进行多次重复练习,保留操作结果并针对结果给予评分;还可虚拟逼真的临床场景,让学生更加真实地感受临床的诊疗过程。但是,VirteasyDental虚拟仿真牙科教学系统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配套的常用种植钻针系统尚不全面,需要不断更新补充;该系统手眼配合要求较高,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完成等。

[参考文献]

[1]宫苹.口腔种植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9.

[2]王方,范震,王佐林.《口腔种植学》课程建设及实践[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5,25(4):304-306.

[3]郑园娜,王铭杰,胡琳驰,等.数字化种植引入口腔种植本科课程教学的改革成效评价[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18,42(1):87-91.

[4]鄢明东,尹凤英,白轶,等.仿真模型运用于口腔种植学实践教学的效果评价[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30(8):454-456.

[5]许丰伟,尚将,宋健,等.颌骨仿真模型在口腔种植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7,26(5):573-576.

[6]李雪铃,杨凌,吴淑仪,等.数字化口腔虚拟教学评估系统用于前牙全瓷冠牙体预备评分的初步评价[J].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2020,14(3):187-190.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范文3

关键词:口腔;临床技能;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043-03

口腔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临床能力培养则是整个口腔医学教育中的极其重要的一环,口腔医学生的临床能力是通过临床实践而形成的,它是医务人员顺利完成医疗卫生活动必需掌握的基本能力。目前我们国内的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模式还是按照第一年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第二年口腔医学专业知识、第三年口腔专业实习的培养模式来进行口腔医学教育的。近年来,我国医学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口腔医疗保健要求的提高,使口腔医学教学模式的缺陷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为口腔医学生的口腔临床技能学习时间过短、缺乏医患之间的沟通技巧等。如何培养高质量的口腔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创建培养口腔临床医学实用型人才的教学模式,组成以训练临床综合技能为主的临床口腔医学教育模式,进一步推动口腔医学的教学改革,这是目前本院口腔系一直在探索的问题。

一、加强口腔医学新生的专业社会实践

口腔医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对口腔知识尤其是实践知识的兴趣非常浓厚,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及提升他们的这种兴趣。经过我们口腔系教师的一致决定,在《口腔医学导论》这门课程的教师安排上,从口腔的各个专业及医学基础方面选择了7名教师分别教授这门课程,以期对口腔医学新生进行全方位的专业知识普及,加深他们对口腔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了解所选择专业的概况,这是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在临床实践能力阶段的早期教育,有利于学生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学好基础与临床课程,有助于扩大口腔临床能力的知识面,这是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新的探索点。由于第一学年的学生教学计划中没有口腔医学的专业课程,为了避免学生学习专业能力的兴趣降低,也为了从学生一入校就培养口腔临床技能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医生荣誉感,我们采用参与社会实践的方式来进行教育,包括每一年的“爱牙日”活动,在每年的9月20日组织学生走上街头,零距离的接触口腔病患者,并从口腔预防保健和口腔检查的方面对前来的咨询者进行服务,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医生荣誉感,为其进一步加大专业学习提供了动力。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社区、企业和学校进行龋齿危险因素调查、社区牙齿保健等活动,所有的调查表及活动的安排由学生自主决定,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口腔病患者,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本院举办的全国口腔涎腺病学术会议及口腔医学会成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交流能力和社区工作能力,进一步推动了口腔医学的教育改革。

二、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临床技能培训

口腔专科的学生在第二学年起就开始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在这一阶段,我们对口腔医学的临床能力教学模式做了少许的修改,主要加强了口腔临床实践的教学内容,这其中包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整合了口腔临床医学主干课程中实际操作内容较多的专业课程,考虑到牙体牙髓病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临床诊疗技能较多,而且是口腔医学的核心学科,因此把这三门课程组成口腔临床医学课程群,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腔临床综合诊疗技能,达到培养能胜任基层的口腔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口腔全科医生。我们根据调整后的口腔教学计划和口腔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开设各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在理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数字化教学设备,将数字化教学引入口腔医学教育中,加大对口腔临床操作的视频文件的播放及讲解,现场提供牙齿、模型等实物来引导学生对临床实践的理解,实践证明这样能提高口腔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提高口腔实验室中的教学,我院口腔实验室利用教育部的专项资金购买了14套口腔仿真头模临床模拟教学系统模型,大大提升了本院口腔实验室临床教学的效果,目前可以开展离体牙标本模型和高度仿真头颅进行牙体牙髓病的临床各类洞型的仿真制备、口腔修复学的备牙操作、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手术操作及牙周病等操作为主的临床实验技能培训与考核,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条件,调动学生学习口腔临床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良好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口腔医学生临床实习阶段的培训

为了加强对口腔实习医生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学校学习到临床实习的角色转换,我院每一年都对实习生进行为期一天的岗前培训。安排资深医师就医德、医风进行专题讲座,使同学们加强医德、医风的培养,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医务、质控、院感等科室的相关负责人,分别就医疗安全、医疗纠纷防范、病历书写规范、院内感染知识等内容,为实习同学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口腔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由基础及临床理论教学转入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全面系统的学习阶段,是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实用性医学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口腔医学生的实习教学中,各科室按照口腔实纲要求制定各种口腔疾病的详细的要求,在保证临床操作质量的同时,制定量化考核标准。毕业实习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临床知识,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及实际操作技能,初步学会处理危重和疑难疾病,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临床知识、操作技能的口腔医师。我们对各科的实习要求进一步细化:(1)口腔内科学:通过实习能初步掌握牙体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发病率低的疾病有大致了解。(2)口腔颌面外科学:通过对口腔颌面外科的临床实习,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常见病、多发病能够做出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对一些稍复杂的症状和体征能够做出较合适的解释,实习结束后能完成口腔颌面外科门诊的日常工作。(3)口腔修复学:通过实习能掌握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修复治疗,了解修复学涉及的其他知识和范畴。(4)口腔正畸学: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分类及治疗手段,对发病率低、分类较复杂的错畸形有大致了解。实习期间的教学内容既有口腔临床诊断治疗技能的训练,也有病例跟踪报告、专题讨论、读书报告等。每一轮实习结束后,由科教科和口腔科统一组织出科考试,考核内容包括:口腔基本检查占10%、病历采集书写占20%、病例分析占20%、口腔基本操作技术占50%。

四、新型口腔临床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效

我们连续五年对这种新型的口腔临床技能进行教学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的临床技能培训与考核体系教学改革系统,口腔医学专科教学新模式逐渐趋于成熟,通过学生第一年的社区实践作为临床实践的早期教育、入学第二年的口腔临床技能的专业培训和入学第三年的系统且直接的接触患者学习口腔临床技能,逐步引导学生对标本模型、仿真头颅、动物实体、实际病人的循序渐进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临床模拟环境下进行各种口腔临床医学技能训练,动手能力明显增强,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也提高了。比如学生在实习的一个月后,经过我们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反馈回的信息可知,学生基本上对口腔科常见病能独立做出诊断和基础的治疗;半年后,对较复杂病例,如后牙管治疗、烤瓷冠修复的牙齿预备、全口义齿的关系测定也大体能够较好地独立完成。在全科的质控检查中,口腔医学生所做的后牙根管治疗X片评价得到了极大的增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赞扬。我们对五届实习学生的抽样调查显示,患者对实习医生的满意率逐年提高。在口腔医学生的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中,我们摈弃以往的考核方法,通过检测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侧重知识的综合与运用能力,主要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临床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在临床技能实践考核中重视能力测试,严格进行临床实习的出科考核和毕业综合考核,采用国家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形式(三站式考试)全面考核学生的临床技能。(1)考核的方法包括:①毕业临床技能考核采取二站式方法考核。②考生在指定考核地点,随机分别抽取各站考核试题,分别完成各站考核;考核过程中由考生互相检查。(2)考核的内容包括:①第一站:口腔检查5项,其中一般检查4项,特殊检查1项,口腔检查记录表一份,病例分析包括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依据和治疗设计,测试病种20个,由考生随机抽取一个,包括浅龋、中龋、深龋、猖獗龋、急性牙髓炎、慢性牙髓炎、牙髓坏死、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边缘性龈炎、坏死性龈炎、成人牙周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白斑、感染性口炎、牙齿外伤、智齿冠周炎、下颌骨骨髓炎、牙列缺损、牙列缺失等。②第二站: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及基本急救技术,包括无菌操作测试项目2项:洗手、戴手套、口腔粘膜消毒,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口腔临床诊疗技能包括测试项目4项:开髓术(离体前磨牙或磨牙),龈上洁治术(一区段),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其中龈上洁治术和上、下牙列印模制取由主考官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开髓术由考生在离体牙上操作;上牙槽后神经和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由考生在下颌骨或颅骨模型上操作。基本急救技术:测试项目4项,包括血压、吸氧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由考生考前抽取的1项进行测试,含指定2名考生互相操作和考生对模拟人操作,通过这些临床技能的培训及考核,发现学生的临床技能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用人单位的反馈良好。

总之,在我们数年的口腔临床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合格的口腔医学人才,但目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在临床实践中临床教学讲座较少、临床实习考核制度不严谨、现有的实习基地不足和实验室的临床教学系统数量较少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坚信可以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又顺应口腔医学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参考文献:

[1]陈宁,李谨,杜详永,等.医学生口腔临床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新模式[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253-255.

[2]李旬科,王忠义,郑欣绢,等.接诊艺术与口腔医学生接诊能力的培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4,14(1):56-57.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范文4

关键词:校企合作;口腔医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9.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6)15-0290-01

校企合作模式是职业教育的一种全新形式,以企业合作和赞助的形式,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开拓多条教学途径,提升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丰富了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拓展其知识面,使其拥有更多参与应用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提早接触社会和口腔医学技术岗位,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1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优势

1.1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让学生有了更多接触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实践的机会,能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校企合作模式作为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由企业赞助学校,联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其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持。在校企合作模式当中,企业与学校合作开展有关口腔医学方面的宣教活动,由专业的口腔医学技术人员进行指导,让学生提早接触专业知识,树立更为明确的目标,促进口腔医学专业的教学与学习,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1]。

1.2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校企合作模式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提供了更多实践的机会,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临床实际操作能力。目前,数字化实验开始引进到教学当中,由企业提供设备、技术方面的支持,基于高仿真系统进行临床实践操作的模拟,打破了以往口腔医学临床实践教学的局限性,学生能够获得良好学习和实践体验。比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操作熟练程度有了明显的提升。校企合作举办技能大赛,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的参与进来,锻炼自身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丰富了实践教学的内容。

1.3深入专业前沿

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亲临专业岗位的机会,接触专业前沿的相关只会死机和技术。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不能局限于课本当中,而是需要不断进行拓展和丰富,而校企合作模式则让学生接触到口腔医学最前沿、最高端的理论、技术和设备,加深学生的印象,学生能够从中学习到更多的专业知识,比单纯的理论教学效果更好。在企业的支持下,为学生创造学习临床技能的条件和机会,学生能够从中学到专业临床知识,规范化诊疗技术,为学生未来走向口腔医疗岗位,成为专业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1.4开发科研项目

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当中,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开发科研项目,以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向学校实验室补充硬件资源,大力开展口腔医学科研活动,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锻炼其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其创造性构思真正付诸于实践当中。通过校企科研项目合作,由企业提供研究经费,建设科研实验室,创造良好的研究条件,以取得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对企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培养了更多的科研人才。以宁波天一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为例,该校与深圳新致美精密齿研有限公司、宁波雅博口腔医院、宁波口腔医院展开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最新的科研项目,取得了多项知识产权。

2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新思考

2.1明确专业定位

校企合作模式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应该明确专业定位,以高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校企合作应该拥有共同的教育发展理念,企业为校方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等资源的支持,推动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实践平台和就业岗位,而校方则将所培养的技能人才输送至企业,并为其创造价值,对于校企合作来说无疑是双赢。在教学当中,着重提升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与应用实践紧密结合,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育体系,加强专业监督评价和约束激励,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共同前行。

2.2创新教学模式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需要根据社会对于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创新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丰富和优化教学内容,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制定特色教学计划。将教学与岗位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聘请企业当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作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的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口腔医学教学的专业性,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之外,还需要向学生传授临床实践经验,对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十分显著的成果,在企业提供技术、设备、资金等资源支持的基础上,在教学方面进行深入的创新性探索,为医药卫生高等教育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实践平台,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充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基于校企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为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连英.高职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2:57-58.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范文5

目前用于人工测量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X线头颅侧位片在半透明的玻璃纸或醋酸纸上人工画出颅颌面轮廓线,确定标志点,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测量这些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和角度。二是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使用图像输入设备将图像信息输入计算机内并显示于屏幕,人工使用鼠标在屏幕上确定标志点。由于计算机辅助测量分析软件均为进口产品较昂贵,利用现有条件在DR机上装入头颅定位装置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并充分利用DR屏幕定点,线距及角度测量的功能,研究开发出一种简单实用的头影测量法。现以Steiner分析法为例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在DR(staffeⅢ型)工作站窗口登记姓名、科别、出生年月日、程序等,DR调整到头颅侧位拍摄状态,使患者眶-耳平面与地面平行,收紧头颅定位架,拍摄。图像传输到显示器后,在工作站窗口先对图像优化,再调节对比度亮度大小等。①鼠标点击确定的标志点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到第二个标志点,至此两点之间的连线已完成。②点击Measure length测定常用线距。③用上述方法继续连线后,点击Measure angle测定并记录两线之间的待测量角度;④点击打印图标打印测定结果及图像:在显示器上显示和打印测定结果和图像。

结 果

点击Analysis菜单,采用辅助线的测量方法,点击Measure angle可测出常用头影测量角,点击Measure length测定常用线距,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和打印。

讨 论

DR所得到的定位影像在显示器上都可以对其进行对比度、亮度以及大小等方面的调整,清晰显示常用的测量标志点,利用相应的软件操作技术对每一个测量标志点进行标记、连线、测角、记录结果,最后对影像及结果进行打印,免去了传统硫酸纸描片的烦琐过程。如有院内局域网,各科室的计算机终端就可以对其进行测量分析,不用冲洗胶片,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由于该影像经严格定位后拍摄,因而具有可靠的对比性。DR行头影测量除可直接测量SNA和SNB外,其余各角均可测定。本项研究开发的测量方法是一种方便、实用、准确的头影测量法。

参考文献

口腔医学数字化技术范文6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数据库; 三维重建; 牙齿形态; 修复前预测

[中图分类号] R 783.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3.06.02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在临床上要求前牙美容修复的患者日益增多,并且患者对前牙修复体美学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其美观、自然,还特别强调个性的扩展和体现[1]。但由于患者对修复专业知识的欠缺,同时涉及修复美学问题,修复医生和患者的认识难以统一。以往,患者对修复后效果的认识是通过医生的描述来想象的,由于没有直观的感受,患者对修复后的效果往往充满疑惑,从而导致患者在治疗前缺乏修复信心,或者修复后牙齿未达到患者的期望效果而产生医疗纠纷。

如何在修复前预测出修复体的外形,让患者在术前更加准确、直观地理解修复后的效果,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许多学者[2-4]都进行了前牙修复体外形的设计研究,这些研究均以照相机、摄像机拍摄的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处理的是二维图片,还不能对牙齿进行三维显示。与传统的静态二维图像相比,更加接近现实的三维图像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国外先进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系统能在计算机上营造出真实、直观的口腔三维场景,有利于复杂信息的传播和交流。但国外的CAD系统核心技术保密,设备价格高昂,在国内临床推广运用困难。本研究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采用3Ds Max三维动画设计软件,结合数字化三维成像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在个人计算机(person com-puter,PC)上建立前牙计算机模拟修复系统,意在开发经济、实用的前牙修复体外形设计系统,让每名口腔修复医师可以在普通的计算机上完成一些较为复杂病例的修复前模拟设计工作。患者也可参与设计,提出自己的要求,最终模拟的效果图还可以传递给技师,作为制作修复体的参考,从而增加医患间的沟通,加强医技间的信息交流,提高前牙修复体的美学质量。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和设备

硬件: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卡瓦盛邦公司,美国),本研究中扫描范围为16 cm(直径)×6 cm(高度),X光设备输出120 kV,电流5 mA,曝光时间4 s,共生成528个断面图,精确度0.25 mm。计算机(DELL公司,美国)配置: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为Pentium Dual-Core,内存2 G,硬盘250 G,显示器TFT LED,分辨率1 280×768,显存256 MB。

软件:Windows XP操作系统、Microsoft Visual C++6.0语言编制数据库系统程序(微软公司,美国),Mimics逆向工程软件(Materialise公司,比利时),3Ds Max中文版9.0软件(Autodesk公司,美国)。

1.2 方法

1.2.1 前牙外形数字化 利用南昌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教研室保存的标准牙模型,其牙形态依据中国人牙冠的解剖形态特征雕刻而成[5]。使用硅橡胶印模材翻制各颗标准上颌前牙的牙冠印模,超硬石膏灌注。模型的表面光滑,无缺损和突起,对模型进行修整,保留完整牙冠。用游标卡尺分别对每个前牙进行测量,并与王惠芸[6]的恒牙测量统计数据进行校正,选择符合中国人牙体测量平均数据的石膏模型牙。最后将其固定于CBCT扫描仪工作台上扫描,获得重建的二维断层图像,以DICOM格式存储。

1.2.2 模型三维重建 将扫描的标准牙齿模型的DICOM数据输入Mimics软件,重建出牙齿三维模型(图1),以STL(Standard Template Library)格式保存。

1.2.3 建立标准牙齿外形数据库 将标准牙三维模型作为提供修复体设计的模板保存于数据库中。进行模拟修复设计时,提取数据库中的标准牙数据作为构造修复体外表面的模板,可以缩短设计的时间,提高设计效率。

1.2.4 建立上颌前牙形态修复效果模拟修复系统 在Windows XP环境下,以3Ds Max三维动画设计软件为核心,MS SQL SERVER2000数据库为后台,前端应用程序使用Microsoft Visual C++6.0 编写,建立上颌前牙修复体外形的模拟修复系统。将数据库与3Ds Max软件连接,进行修复体外形的修改和设计(图2)。

1.3 临床应用

选择在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需要前牙美容修复的5例患者在治疗前运用本系统进行模拟修复,探讨模拟系统的应用效果。

2 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三维模拟修复系统的界面设计简单,操控方便简捷,便于临床医师操作使用。模拟修复的效果真实可靠,与最终临床修复效果非常接近,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修复信心。

典型模拟修复病例:患者方某某,女,45岁,因“前牙牙列不齐”就诊。2月前已接受了完善的牙周治疗。专科检查:11、12、21、22唇向错位,11、21近中舌向扭转,11、12间及21、22间均存在2 mm间隙;上下前牙呈深覆、深覆盖。上前牙牙龈颜色正常,无牙结石,牙周探诊深度2~3 mm,牙无明显松动。全景片示:11、12、21、22牙槽骨吸收达根长的1/3。

治疗计划:患者牙周条件欠佳,为了调整咬合,分散上前牙力限制其移动,建议上前牙联冠修复。为了改善前牙美观效果,必须进行矫正性的牙体预备。对需要进行牙体长轴矫正的11、12、21、22进行根管治疗。

征得患者同意后,上下颌制取印模,灌注石膏模型。利用CBCT分别扫描上、下颌模型以及上下颌牙尖交错的咬合模型。将扫描得到的DICOM数据利用Mimics三维重建,以STL格式保存。三维重建的上下颌模型见图3。登录数据库,将患者的就诊信息和三维模型输入保存于计算机中,以便将来查询。

在数据库中选择患者拟修复牙相应的标准牙模型后直接点击“合并”按钮,就进入了三维动画编辑软件的界面中。为了提高模拟修复的效率,首先选择病例中的上颌模型,选择F3网格显示的快捷键将上颌模型网格化,选择“修改器可编辑多边形三角形面片编辑”用鼠标框选拟修复的临床牙冠沿颈缘去除(图4),然后在F5快捷键的操作命令下合并标准牙三维模型。

患者上前牙前突错位、有间隙,模拟设计时需诊断性排牙,内收前牙,尽量使覆、覆盖正常。将标准牙冠依次调入,根据缺隙近远中径、牙龈缘、牙弓弧度、咬合空间等修复实际情况将标准牙体模型通过移动、旋转、FFD修改器进行定位和调整。 最后精修,将破裂面在网格化编辑下修补、优化、平滑(图5)。

标准牙冠位置基本定位好后,将模拟修复后的3D效果图(图6A)与患者进行沟通,再根据患者的要求修改牙冠的外形,直到医患意见达到一致。患者可以从任意角度预览和观察修复后的美学效果。患者对预期效果图满意后,将其传递给技师,制作出美观、自然、符合患者个性特征的修复体(图6B)。

3 讨论

3.1 三维数据采集的方法

三维数据采集技术是三维重建技术工作的基础和前提。由于牙颌模型本身的不规则性和复杂性,获取数据时需要同时解决精度、完整获取模型信息、效率与过程自动化等问题。目前常用三维数据采集的方法有接触式测量法[7]、三维激光测量法[8]、层析三维测量法[9]、光栅投影测量法、计算机断层扫描法等。

计算机断层扫描法不受被测结构表面形状复杂性、材料性质和表面光滑程度的限制,现在被广泛用作获得3D数字外形的扫描工具。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已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机体运动模拟以及生物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Tajima等[10]使用CT重建下颌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Pileicikiene等[11]使用螺旋CT建立正常颌骨及关节盘的三维有限元模型。Damstra等[12]利用CBCT三维重建下颌模型。

本研究利用CBCT来获取模型的三维数据,采用DICOM格式存取和传输CT数据,避免了信息丢失,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计算机辅助建模[13]。将DICOM数据输入Mimics软件中采用三角面片无限逼近的方法直接重建三维表面形态。此法简化了建模中提取轮廓线的过程,大大缩短了建模的时间。

3.2 数据库结构

数据库总体的设计思想是用患者的信息数据库管理标准牙体数据库和后续的设计软件。本研究建立的数据库是一个通用的、开放的数据库,可以灵活地进行数据信息的录入、查询、增加、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可以将标准牙齿形态数据和任何一位患者相关联,减少了数据重复存储,实现了标准牙齿形态数据信息重复利用。患者信息数据库可以根据就诊患者的多少来扩充,标准牙齿形态数据也可以根据修复设计需要进行扩充。

3.3 三维动画设计软件

前牙修复的效果主要是以视觉评价为基础的,涉及大量的形态学问题。对于复杂空间关系的口腔来说,牙颌组织的三维图像比传统的二维图像能够更加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信息。本系统用3Ds Max三维动画设计软件将修复体外形在计算机中用具体、形象、逼真的三维实体来直观展示给患者,弥补了以往简面图和枯燥文字叙述方式的不足。3Ds Max可在一个界面上打开多个视图窗口,任一窗口操作所产生的改变也会在其他窗口中显示。医生和患者可以同时从多个角度预览和观察修复体的外形。医患沟通时可以根据需要在计算机中随时调整修复体的外形,达到“椅旁”进行修改的功能。也可以制作成简单动画的方式向患者展示,利于患者准确地理解医生的设计方案和修复的效果。最后可以将模拟后的3D效果图交付技师作为制作修复体时的参考。此模拟修复系统很好地增加了医、患、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为制作出美观并符合患者个性特征的前牙修复体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本研究初步建立的三维模拟修复系统的界面设计简单,操控方便简捷,不需要用户精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便于临床医生操作使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智能化:实现标准牙体的精准自动定位,无需较多人工干预;2)精确化:能模拟实际动态的咬合过程,使最终的模拟修复效果更加符合现实口颌系统;3)逼真化:模拟真实修复体的色彩,并对修复区域相对应的颌面部软组织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1] Heravi F, Rashed R, Abachizadeh H. Esthetic preferences for the shape of anterior teeth in a posed smile[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2011, 139(6):806-814.

[2] 王远勤, 王臻, 于蜀良, 等. 前牙修复体形状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方法学研究[J]. 上海口腔医学, 2001, 10(2):125-127.

[3] 黄晋杰, 谭建国, 栾庆先. 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7, 42(7):387-390.

[4] 王泉. 上颌前牙计算机模拟修复系统的开发和应用[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5] 皮昕. 口腔解剖生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0.

[6] 王惠芸. 我国人牙的测量和统计[J]. 中华口腔科杂志, 1959, 7(3):149-155.

[7] Persson A, Andersson M, Oden A, et al. A three-dimensional evaluation of a laser scanner and a touch-probe scanner[J]. J Prosthet Dent, 2006, 95(3):194-200.

[8] Kuroda T, Motohashi N, Tominaga R, et al. Three-dimen-sional dental cast analyzing system using laser scanning[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 1996, 110(4):365-369.

[9] 王勇, 刘明丽, 霍平, 等. 人工牙解剖形态三维坐标系的建立[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06, 41(11):684-686.

[10] Tajima K, Chen KK, Takahashi N, et al.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from CT images of tooth and its validation[J]. Dent Mater J, 2009, 28(2):219-226.

[11] Pileicikiene G, Surna A, Barauskas R, et al.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stresses in the maxillary and mandibular dental arches and TMJ articular discs during clenching into maxi-mum intercuspation, anterior and unilateral posterior occlu-sion[J]. Stomatologija, 2007, 9(4):12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