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看法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1

关键词:工商管理;需求;胜任度;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工商管理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综合行政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管理人才。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选择性很大,但实际上毕业生进入社会后,与社会的匹配性不强,工商管理专毕业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如何加强学生的特定专业背景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如何增强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优势,是当前亟待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工商管理专业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需求的调研,期望探索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一些新思路。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一)调查内容

本次主要是基于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需求调研。

职业能力是指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职业能力决定了一个人是否在某一职业上的胜任度。职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专业职业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三个部分,具体构成如表1。

表1 职业能力构成

职业素质包括责任心,职业道德,学习态度等,是对人内在的一种要求。不同的职业对基本能力与专业能力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某一职业对计算机要求很高,但可能对语言表达能力要求不高。但很多职业对职业素养的要求都很高,所以不同的职业在对职业素质要求上有一定的共性。笔者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特点,通过《天津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从对本专业的需求、胜任度、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及对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五个方面对工商管理专业的做了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问卷的设计

问卷按照被调查者所在企业的基本状况、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需求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胜任状况、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职业素质要求、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议六个维度进行调查。

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在本次调研中,被调查的人员为56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企业的部门主管。共发放56份问卷,回收56份,剔除7份无效问卷(答题不全),有效问卷49份,其中国家机关6份,事业单位21份,企业22份,包括:国有企业6份,民营企业7份,外资企业4份,其他类型企业5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信任度分析

数据表明:在49份有效问卷中,被调查者所在企业对工商管理需求状况是:非常需求者有4个,占8%;较多需求者有2个,占4%;一般需求者有27个,占56%;较少需求者有11,占22%;无需求者5个,占10%。

调查者所在企业过去三年对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的需求趋势为:呈上升趋势的有16家,占33%;呈基本持平的有25家,占51%;呈下降趋势的8家,占16%。

调查结果表明,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的需求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只有少数企业不需要,可以得出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就业面是很广的,市场的相容性很高。就需求变动来说,少数企业处于下降趋势,其余大多处于上升趋势或持平。

从每一种企业性质单独分析需求变动,在国家机关中:呈上升趋势的有67%;事业企业中呈上升趋势的有38%,呈基本持平趋势的有48%;其。可见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在这类企业中有较大的需求。

总之,调查结果表明,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近几年的市场需求是不会有太大变化的从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面和就业总量都是比较乐观的。

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胜任度分析

数据表明:49份有效问卷中,认为工商管理毕业生非常胜任的有4份,占8%;认为比较胜任的有32份,占66%;认为勉强胜任的有9份,占18;认为不太胜任的有2份,占4%;认为极不胜任的有2份,占4%。从整体来看,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度还是不错的,基本得到企业的肯定。

实际工作中,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会由于专业特性,自身对知识的应用在工作中存在各种不足之处,在分析胜任度的同时我们还调查了工商管理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不足情况,统计数据如下:认为能够胜任高级工作,表现出专业水平的有3份,占6%;认为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有19份,占39%;认为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没有反映出业界的发展现实的有9份,占18%;认为高职高专的毕业生工作能力比本科的毕业生实际能力更强的有5份占10%;认为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的有13份,占27%。从这些数据,可以直观的看出工商管理毕业生在企业工作的主要不足之处表现在仅有书本知识,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和职业定位不清晰,能力知识宽而不精。这便涉及到该专业毕业生对知识的一种迁移能力,即一种转化知识的能力。针对较宽的知识面,表现出的不精通,也是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的一个挑战。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得出企业在用人中相对于知识储备更注重实际操作能力,这些高等教育的现状多少有些出入。

3.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适应度要求

基本职业能力包括一般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基本外语能力等。针对被调查企业对毕业生英语的要求,数据处理如下:要求英语四级的有27份,占55%;要求英语六级的有14份,占29%;要求达到商务英语水平的有一份,占2%;要求到托福,雅思的有一份,占2%;对英语水平没有要求的有5份,占10%。由此可得,90%的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英语水平有了要求,主要要求集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针对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统计数据如下:要求基本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有6份,占12%;要求熟练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的有40份,占82%;要求有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水平的有2份,占4%;其他要求的有1份,占2%,从这组数据可以得出,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计算机水平,基本以熟练office为主。

对于文字表达能力,在49份问卷中,有23份显示应该具有,这个比例将近一半,同样显示了语言表达能力在企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4. 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适应度要求

通过对企业更希望工商管理专业学的二级学科,频数分布图如下:

图1 更希望工商管理人员所学专业

从上图可以看出企业对不同专业方向的需求是不同的,对于一般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的频数比较大,目前市场的需求也会更大一下。其他专业会由于有些已经饱和或是国内发展不成熟等原因频数较低。

同时,我们也调查了解了企业对毕业生考取并获得相关证书的看法。调查结果为在49份有效问卷中有5份认为不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占10%;其余44份认为需要考取相关证书,占90%。由此看来考取相关的证书是有必要的,这是对自己有专业知识的一种说明。对于有必要考取证书的44份,如下图:

图2 有必要考取的证书

这里的证书是从事相关行业的一种资格证,是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要求的证明,图2表明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人才人力资源和会计类证书的需求。

针对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除去所必需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信息获取能力外,法律知识,贸易知识在现代企业中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的获取决定一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和企业抢夺市场的速度。法律知识是保证企业受到非法打击的一种自我保护的措施。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期望是与社会背景,国际背景相吻合的,是在不断发展的。

5.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适应度要求

我们选取了职业道德、专业素养、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工作效率、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心强、学习新知识的态度进行选择排序,从中选则四项重要的职业素质,再按主次排序。处于首位的职业素质的频数、比率为:职业道德,27份,56%;专业素养6份。12%;身体素质0份;心理素质4份8%;工作效率1份,2%;良好的协调与沟通能力6份,12%;责任心强5份,10%;学习新知识的态度0份。这组数据可以分析出职业道德是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最为重要的职业素质要求。其次是专业素养、协调与沟通能力,责任心等。这些素质会与一个人的家庭背景,人生经历,个人的价值观有关,是人内心深处更深一层的体现,是不易被改变的一项,相比较而言,知识则更容易掌握,而好的道德情操却不是那么容易形成。这些深层次的东西也是在校期间大家会忽略的一项,对于我们的就业却是必不可少的。从而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6.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建议

通过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企业工作者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的建议有:(1)、加强口语;(2)、加强社交礼仪;(3)、加强商务英语;(4)、公共关系;(5)、心理教育课程;(6)、法律知识课程;(7 )、社会政策研究;(8)、实践课;(9)、人文类课程;(10)、艺术鉴赏类课程; (11)、文学课程;(12)、公司财务管理;(13)、演讲与沟通能力;(14)office高级操作培训;

三、调研结论和建议

通过本次关于天津企事业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的调查问卷,我们可以发现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生的需求也因企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同而不同。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胜任度在企事业单位达到基本满意。该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中的不足之处也表现出一定的共性。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在我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自身的特点塑造自己。高校在培养工商管理人才的时候也可以参照企业需求,社会需求来进行。具体的结论建议如下:

1.突出核心课程,完善教学环节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已经过了30 多年了,目前社会在不断地发展,经济业务的交易运行事项也变得愈加复杂难解。现阶段应该对这30 多年里所有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经验加以分类、整理和归纳,特别是当前中国大多数工商企业面临极其复杂、充满不确定因素的环境,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实战能力、应变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应该采用最符合、最适应我国国情的,贴近工商管理实际的教学材料,让学生在中国的企业市场实情下接受专业知识教学。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职业标准,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课程,如社交口才、商务英语、文艺类课程、中外公司企业文化、职场商务礼仪、职场心理学、办公软件高级课程、社会政策研究课、企业实践调研课等;

同时突出以企业工商管理人才所需能力为核心设计课程模式,在课程教学中引入企业实际管理和技术人员,增强学生对企业实践和相关工程技术的了解;同时改革评价方式传统的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结合试卷或结课论文(期末)、模拟实习公司、章节案例演讲、项目策划书等全方位的对学生具备的职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素养进行考核。

2.学生加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规划

工商管理专业的在校生应该关注近几年工商管理类下二级学科的人才需求与兴趣方向,选择一个细分的专业方向,改变宽而不精的知识结构,加强责任心、培养职业道德同时熟练的掌握office等办公软件,并根据自身就业方向,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3.形成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培养方案

现代企业不仅考察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知道什么,知道多少,更加看重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会做什么会做多少。因此,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在体现本校本学科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应该合理划分专业知识结构和职场能力结构,强化管理类基础理论和实际管理能力的培养。在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工商管理的管理教育要使得将来的管理者形成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基本理论基础。

4.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加强与企业合作

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趋于多元化,学校与企业间应加强合作,定期组织职业素养的综合评价,邀请企业家、专业人士进入大学担任客座教授,让学生能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工商管理类学生对现代企业的了解,从而培养企业所需的工商管理类人才;同时不定期的开展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和纪律教育,通过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断培养专业素养高、沟通能力强、责任心强且实践能力强的优秀毕业生。

(指导老师:赵红梅副教授 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徐侠 石盛林:现代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的需求调研[J].商业现代化,2009(17)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2

爱它,因为它称得上就业“万金油”。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上,你都能看到工商管理专业适用于很多职位(技术类除外),该专业的毕业 生在选择就业时有很大的机动性。

恨它,是因为该专业的毕业生对职场的定位往往都很高,但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并不是都可以做到管理层次的。

一般来说,工商管理也称工商企业管理或者企业管理,这个专业的知识范围较广,学生所学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很多课程,主要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统计学、计算机等,是一门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技术科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叉科学。

学习研究的三大模块(每个院校在研究方向上会有些许不同,此处仅概括参考):

企业管理:研究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主要包括企业的经营战略制定和内部行为优化。

主要有生产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中国企业国际化、创业创新管理、公司治理等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如何通过招聘、甄选、培训、报酬等管理形式对组织内外相关人力资源进行有效运用,满足组织当前及未来发展的需要,保证组织目标实现与成员发展的最大化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用马云的话来说就是:“即使把钱都分出去,只要还有这一帮人,钱还能再赚回来。学了人力资源管理,教你如何识人、辨人。”想知道你的薪酬是怎么被制定的么?想知道你将来工作干点什么才不会被卷铺盖走人么?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会帮你答疑解惑。

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物流就是送快递么?这种看法显然是肤浅的!如果说资源是第一利润源泉,人力是第二利润源泉,那么物流就是第三利润源泉。现代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现代物流系统是从供应、采购、生产、运输、仓储、销售到消费的供应链。

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是要协助物流业务,实现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Right Product)能够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按照正确的数量(Right Quantity)、正确的质量(Right Quality)和正确的状态(Right Status)送到正确的地点(Right Place),即6R,并使总成本最小。

职场人说:

1.工商管理专业的优势

涉猎广泛,无论是从营销到财务,到相关法规,还是从个体技能到领导团队都设有相关课程,都为毕业生成长为一个管理者打下了理论基础。而管理人才在中国企业是绝对缺乏的,一个公司的管理层的水平决定了公司的发展,优秀的管理人才前途无限。

2.工商管理专业的劣势

开设工商管理专业的本专科院校有很多,可能是最常见的专业之一。毕业生输送量过大的局面远远超过其他技术专业,而同时,最能发挥这个专业专长的管理岗位又是企业相对少的职位,供求严重失衡。国内少有企业把毕业生作为定向管理岗位招聘和持续培养对象。至于能否走上管理岗位,关键还是要看在基层的业绩。

当然,公司内部的转岗机会还是很多的。有志于就读工商管理专业的同学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财务:跟钱直接打交道的工作,平时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注册会计师虽然很难考,但大家都明白持有一定分量的资格证是进入好公司的重要砝码。

数据分析能力:做市场销售数据分析,为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如何在大学练就一个好的数据分析能力是在校生应该考虑的。在工作中,精通EXCEL数透,各种函数,公式的运用能极大地提高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一手好的PPT能力也是领导喜欢的,尤其是在外企。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3

一、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货币银行学的教学目的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工商企业产、供、销及人、财、物等方面经营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而要从事这些管理工作就需要学生熟悉货币金融的相关知识。试想不懂得信用工具的使用怎样对企业产供销进行管理,你甚至不懂得怎样付款,怎样收款;不懂得金融机构的运作你怎样跟金融机构交流?不懂得利率与汇率的变动对宏观经济意味着什么,你甚至可能看不懂报章杂志的报道。而看不懂宏观经济局势将会对企业管理带来致命的打击——看一看97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房地产投资者们的惨状吧。

而这些知识我们都可以在货币银行学课程中学到。通过货币银行学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能熟悉金融工具的操作方法和流程并初步学会操作一些主要的金融工具。

2.能熟悉金融机构的运作。

3.能运用金融知识分析媒体对宏观经济的看法,能读懂报章杂志的主要观点及其分析。

4.能运用金融知识分析政府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走向的可能影响,并进而分析对企业的可能影响。

以上这些目标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是很难实现的。

二、《货币银行学》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

传统的货币银行学课程的课堂讲授方法很很多缺陷,这些缺陷直接导致以上目标很难实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的缺陷。目前国内的货币银行学教材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翻译的国外学者的教材,这类教材在理论体系上通常比较完善,而且生动性,实践性都比较好。但是这些教材的例子几乎全部是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和西欧的。很多情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学生很难理解。另一类教材是中国国内的学者编写的教材,这一类教材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中国学者介绍西方货币银行理论的,书中所使用的例子跟翻译版教材没有太大的区别;另一种就是中国学者有自己的思考,然后编写的教材,这一类教材所使用的数据和资料多数都是国内的,介绍的也是国内的金融机构,对很多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但目前这些教材的主要缺点就在于(1)过于理论化,对实践不够重视。譬如,每本教材都会谈到金融工具,介绍主要的金融工具。但所有的这些介绍都仅仅局限于文字。学生学习了汇票、本票、股票等等却不知道他们什么样子。学生知道了汇票有三个当事人:出票人、付款人和收款人,却搞不清楚企业什么时候需要申请汇票,企业收到汇票后应怎样办理结算?中间需要注意一些什么?而这些才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最需要掌握的。现在来看看我们的教学对象——本科学生的情况,他们都是直接从中学上来的,之前很少接触到企业和社会经济的运作,对汇票这些工具有些同学可能根本从未听说!简单的几行文字留给学生的只能是一片空白。针对学生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货币银行学》

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杨波宜宾学院管理系这种知识背景状况,我们必须加强教材的直观性和教学的实践性。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传统的教材几乎全是按章节对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理论等相关内容一一论述,使学生接受知识总是支离破碎的,不能形成一个系统的金融知识整体。而这是不利于学生对宏观经济的整体把握的。

2.授课方式的缺陷:传统的授课方式基本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但是如前所述,由于学生的知识背景极端缺乏,对课程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课堂讲授的理性知识不能直接转化为学生的理性认识,因为它缺少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过程。所以在授课方式上我们必须首先强化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学生的自我学习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

3.考核方式的缺陷:传统的笔试加出勤加作业的考核方式,只能使那些善于死学的同学得到好的成绩。正如前面所讲,一个能够准确回答出汇票的定义的人不一定清楚汇票对企业究竟有什么用处。前者可以体现在文字上,而后者更多地体现在实践中。所以由于货币银行学课程对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学生的实践意义,需要在考核上体现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对货币银行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我们提出如下改革框架。

三、教学模式改革框架设计

1.教材模式改革。界于案例的重要性,我们在改革方案中将强调案例的使用。一般来讲,案例教学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用案例说明理论,二是用理论解释案例所提供的现象。如前所述,传统教材以理论为章节的编排方式使得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我们采用第二种案例使用的方式。我们使用一个完整的金融案例,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金融话题——97亚洲金融危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随着教学的进程,学生将逐渐运用理论来解释这一事件,也可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我们的教材采用如下编排形式:开篇引入两篇文章,在文章中将学生不能理解的部分勾画出来,并在旁提示:链接到某页某章某节——仿网页的浏览方式符合现代学生的信息获取习惯。在后面的章节中按照说明某个现象的要求介绍相关理论知识。并针对文章中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最后,将两篇文章改写,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文章的内容。

2.授课方式改革:在授课方式上,我们在讲授的基础上大量采用其他参与式、亲验式的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讨论。在不容易理解的环节,主要通过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去弄清楚问题,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2)实验。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某些环节的实验。(3)实践。对金融工具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对某些金融市场,如股市要求学生到证券公司实地感受等等。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工商管理专业;特色专业;价值链

中图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8)41-0158-02

一、工商管理专业发展及研究现状

我国工商管理学科在1993年从经济学中分离出来,到2007年有356所高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是高校开设数量最多的十大专业之一,位列第10位,开设率为53%。在2007年中国大学排行榜上工商管理为最热报考专业排行榜中的第三名。

即便如此,工商管理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工商管理既是一级学科专业,又是二级学科专业,与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并列,这种划分导致人们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认识产生偏差。2004年教育部的调研得出管理类专业在开设的过程中存在雷同现象,社会对管理类专业存在一些不良看法等结论。2006年,上海大学校长论坛上甚至有部分校长建议本科应取消管理、法律等专业。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现状,很多学者都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同时教育部也强调要进行专业的特色性建设。

本文认为对工商管理专业特色性的建设,管理者们应从更宏观的角度着眼,更细微的地方入手,借鉴价值链的思想进行专业建设。

二、价值链及价值链分析的意义

价值链理论是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价值链在经济活动中是无处不在的,上、下游关联的企业与企业之间存在行业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的联系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之间也存在着价值链联结。价值链上的每一项价值活动都会对企业最终能够实现多大的价值造成影响。

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揭示: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不只是某个环节的竞争,而是整个价值链的竞争,而整个价值链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企业的竞争力。

这种思想也同样适合于专业建设。在竞争激烈的专业建设过程中,如何才能差异化地满足社会对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人才需求?如何从每一项价值活动中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如何从不同的价值活动环节中建设与竞争者相区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应紧紧围绕社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从每一项价值活动以及价值链整体上形成各自的特色。

三、工商管理专业价值活动构成

工商管理专业建设应用价值链思想,首先得正确划分价值活动,然后对不同价值活动进行检查鉴别,考察自己专业的价值链结构并将它同竞争对手的价值链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哪些环节可以形成区别于竞争对手,并能为顾客创造更多的附加价值。

借鉴波特的观点,作者对工商管理专业的价值活动作以下划分:见下图(略去利润环节)

明确各项活动后,我们需要对每一项活动的价值进行检查鉴别、比较,但对于以上各项活动,社会以及学生的关注点与目标各有不同,对其考核与比较的指标亦存在差异,但常规而言,各项活动的评价考核指标如下:

一般性管理:考核指标为相关部门的服务效率与效果。

人力资源管理: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指标主要为教学科研成果以及员工的满意度和工作积极性。

技术开发:在高校中主要指设计符合社会以及学生发展需要的规划方案,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核心,是形成差异性的关键,也是专业竞争的核心。

采购:高校的采购可以说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源,二是各种其他设备与耗材,考核的指标是高质量低成本。

内部后勤:是高校内部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保证,人们关注的是其高效率、高质量完成。

制造:在高校中即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人们希望用最好的“技师”、采用最好的“工艺”、使用最好的设备,“灵活柔性地”高质量完成既定的人才培养设计方 案。

外部后勤:关注点是保证百分百的学生安全地走出校门,到达就业单位。

营销和销售:考核点应该是准确获取信息与宣传信息。

服务:考核的关注点应该是高质量的后续服务以赢得美誉度。

正如前文所说,目前大家的关注焦点主要在“技术开发”与“制造”环节,而对于其他环节的特色建设并不明显,是否在其他环节社会用人单位都没有需求?其他环节是否也可以形成满足客户需求的差异性?

事实上,目前很多高校已经开始在“采购”与“营销和销售”环节上采取很多措施,但从很多高校的管理体制上仍然可以看出,上述两个环节与专业的“技术开发”和“制造”环节存在脱钩现象,如学工、教学两个系统两张皮,很难从价值链整体上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对于售后服务,几乎没有学校开展这项工作。

四、价值链基础上特色化成功的条件保证

虽然人们可以寻找到市场对管理类人才需求的差异性,但这种差异的市场化并不一定成功。因为差异化的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或受一定因素的影响,如学校的规模、实力的差异、学校总体的定位等。

(1)避免不适当的特色。有意义的特色通常来自于买方的追求和可以衡量的价值。特色必须以满足一定的买方购买标准为基础,如果专业不能正确地划分买方市场,即使差异化战略也无法满足任何一个买方。

(2)特色专业建设的组织保障。特色化的建设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制度的突破与创新,组织运行的非常规性。这也要求在行政管理上要奉行灵活性。而目前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正越来越深地陷入行政官僚体系的弊端中,请示、汇报、批准每个环节下来,时间也快结束,甚至在请示一圈后不了了之,这些弊端是特色专业建设中的障碍。

(3)组织内部要有完善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特色的建设就是一项艰巨的创新活动,创新总是伴随失败的风险,以结果为导向的管理体系以及严格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往往也会制约教育者的创新积极性与主动性,如何处理好规范性与创新性的平衡,如何激励教员以及基层管理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是特色专业建设中的一项永恒的课题。

(4)部门之间的协调是特色形成的保证。在实施专业特色化战略时不仅要有很强的专业建设的“研发人员”、“生产人员”,还要有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并且,其专业建设的目标与方案应该与专业市场调研等职能之间有很好的协调性。

目前,很多高校在专业教育与学生管理中采用的教学、学工两张皮系统,学生的来源、去向、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度等信息一是不全,二是两个系统不对称;教师创造性地教学与培养方案设计者之间缺乏沟通的积极性;培养方案的设计者缺乏真正深入社会调研的动力;学工系统与培养方案设计者之间缺乏沟通等。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性差导致专业的特色性建设更加困难。

作者单位: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强化;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现阶段企业逐渐将发展目标从提升经济效益方面进行转变,现如今更多的是关注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可以稳定、持续性发展,这种理念的转变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的规模化。在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想要提高自身的实际管理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内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企业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培训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化,现代企业想要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一、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

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指的是企业管理人员学习补充法律、金融以及商务方面的知识技能,增强管理人员的实际管理水平,保证企业工商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实现对这些知识技能的高效应用,方便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想要提高自身市场竞争能力,必须要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这种方式,对于企业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强化企业管理培训工作中的重点就是强化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首先,可以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现阶段我国企业管理人员普遍存在学历较低现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缺乏专业的知识技能,导致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说结构缺乏合理性、管理过于分散等。借助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方面的知识素养,增强实际的管理方式技巧,实现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方便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可以合理、高效的进行。其次,通过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现阶段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我国企业的发展形势非常严峻,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要通过加强工程管理培训的方式,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对经济发展的脉络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当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和不足时,可以及时选择有效的解决措施,将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再次,借助工商管理培训能够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形势,自从加入WTO之后,我国企业受到经济全球化影响不断加大,企业的生存和发挥已经逐渐与世界经济市场融合在一起,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受到市场空间、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使得现代企业所处的国际环境形势来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现代企业必须要有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先进的管理模式、科学的管理理念,通过工商管理培训能够更快速的实现这方面的目标,可以提高现代企业管理水平,转变企业的管理模式以及管理理念,帮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环节的变化。最后,借助工商管理培训可以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现代企业必须摒弃之前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与行业转型和升级的趋势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断优化改善自身的经营结构,做好企业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学习到先进的方法、概念以及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对现有的经营模式进行反思、改善,使其向着科学化、有效化的方向去发展。

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目的

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与企业内部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从现阶段主流的市场营销理念方面分析,企业工商管理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实际上,当前我国多数企业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方面的认识严重不足,仅局限于之前的产品决定市场模式,正因此,企业对于工商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企业的工商管理难以适应市场变化。1.工商管理理念与市场营销理念理念属于对事物正确认知的前提,在我国,理念只存在于各个学科的书本上,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应用,实用性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缺乏足够的重视,人们往往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工商管理本身的内容方面。这种现象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与我国的市场经济形势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受到经济发展方面的需求,直接进行市场需求的供应,这种模式下肯定会导致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在现代市场营销理念中,对于工商管理理念的重要性有清楚地表达,市场营销理念的正确性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因此,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如果在工商管理理念方面没有清楚正确的认识,那么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就仅仅是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无法起到很好的帮助。2.对工商管理培训的纵横分析从横向考虑,工商管理培训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工商管理人员在我国企业中往往有专门的职位,比如说市场营销、流程管理等,其工作内容往往与企业的内部运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这种情况下,难以将企业工商管理的真正价值以及最大效益发挥出来,在了解了很多企业之后发现,企业的工商管理并不是在工商管理理念上建立的。因此,需要企业对自身的经营理念进行相应的转变,如果工商管理培训过于形式化,那么不仅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同时工商管理工作还难以实现预期的目的。从纵向进行考虑,工商管理理念需要建立在企业的发展规划上,同时和企业的内部机制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根据企业发展需求以及运营需求,对现有的工商管理组织进行调整和完善。3.工商管理培训的重点和要点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将培训的重点放在工商管理理念上,保证受训人员对工商管理理念有清楚全面的认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对于工商管理理念有正确认识的管理人员,具有更强的创造能力,同时实际综合水平也较高,能够实现对企业发展和目标规划的有效促进。工商管理培训需要保证培训的结果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保证受训管理人员有着专业的技能和素养。4.对管理人员的要求在工商管理培训之后,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第一,对于经济学、管理学以及企业现代管理方面的知识原理有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第二,能够实现对工商管理理论的当前发展前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第三,掌握企业管理基本流程;第四,学会资料查询以及文献检索能力,有着卓越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科学探索能力;第五,人际沟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有显著的提高,对于企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进行分析,提出一些看法建议;第六,对我国企业基本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国际管理标准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三、企业在工程管理培训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1.企业缺乏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现阶段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大多选择流水作业的方式来进行,更趋于形式化,导致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就企业自身而言,由于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工商管理培训系统在企业内部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尤其在中小企业,工商管理意识更加薄弱。很多企业将发展的重点更多的放在经济效益上,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投入力度严重不足,为了减少企业的经济花费,为企业其他方面的工作留出足够的时间,许多企业直接放弃在工商管理方面的培训,或者仅仅开展次数较少的培训,在培训管理体系方面缺乏规范化,导致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往往受到财力、人力、物力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工商管理培训活动难以高效、正常进行,实际培训工作难以起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多数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的机会更是严重缺乏。2.工商管理培训师资力量差现阶段,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处于起步阶段,对于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严重缺乏,到时实际的管理体系缺乏规模化以及系统化,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企业内部缺乏足够的师资力量。与企业培训相比,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特点较为突出,就培训讲师而言,需要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不仅要保证培训讲师有足够的学历条件,同时培训讲师还必须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积累,有着丰富的企业工商管理水平。部分企业为了降低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花费,选择的培训讲师往往由企业员工临时担任,或者选择的培训的讲师能力无法满足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需求,导致实际的培训工作难以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企业的管理人员由于得不到专业的理论指导,导致自身的综合素养难以得到提升,最终企业的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提高。3.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较为单一企业在工商管理培训意识方面的宣传力度较差,很多企业的管理模式还较为落后,停留在传统管理模式上,导致参加培训的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在培训过程中学习态度不积极,只是为了完成企业的培训任务,或者得到相关的培训证书。现代企业需要对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行转变,对现有的管理内容进行创新,增强培训人言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还需要加强工商管理方面的实战演练,为管理人员积累大量的培训经验,增强管理人员对管理问题的实际解决水平和解决效率。,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在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方面的制度,之前的考核更多的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这种考核方式只能实现对管理人员理论知识方面的考核,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更多的是为了培训管理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这种传统的培训考核方式很难取得理想的考核效果。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需要将其与传统的培训模式加以区分,不能依照传统的考核模式来检验工商管理培训的培训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人员难以将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的发挥出来,最终导致培训失去原有的工作和意义。

四、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措施

1.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为了强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需要建立专业性的培训管理结构,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工商管理培训意识。首先,企业可以在日常工作活动中经常开展关于工商管理方面的活动,增强企业工作人员的积极主动性,加大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帮助企业正确看待工商管理培新。只有企业领导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重视度,能够使企业员工在工商管理培训工作中有足够的重视,保证之后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足够的积极主动性。其次,企业需要提高加强在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培训力度,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环境进行适当的改善,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增强工作人员培训的积极主动性。企业要提高对管理人员工商管理培训意识培养的重视度,增强企业员工工商管理培训的责任意识,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将自身的潜能充分的挖掘出来,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最终提高企业的实际管理能力。2.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水平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升,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因此,企业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必须要对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方面内容有足够的重视。完善的师资团队建设,必须要配备科学合理的师资系统,严格选择工商管理培训方面的老师,建立工商管理培训师资认证体系,从管理水平、思想道德、专业素养等多个方面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老师进行考核,只有保证老师的各项考核内容合格之后,才可以为员工开展相应的工商管理培训工作。另外,企业还需要对工商管理培训老师进行定期的培训,保证其一直有先进的教学方式,能够与时代的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制定出新颖、高效的管理教学方案。企业在教师招聘渠道方面还需要适当的扩宽,选择多种培训方式,吸引更多的在培训方面的人才专家。企业管理人员还需要加强与其他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提高在企业管理方面的经验积累,增强自身的综合素养,提高实际管理水平。3.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进行优化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有着复杂性的特点,在培训过程中有着非常繁重的任务。就企业而言,工商管理培训工作的有效进行存在较大的难度,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挑战性非常大。只有不断优化工商管理培训,才能使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获得显著的提升。在进行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内容方面的改革,工商管理培训与企业其他方面的培训相比,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企业需要对工商管理培训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培训老师可以选择多媒体、网络等多种技术手段,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要提高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有效结合。另外,还需要建立和健全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相应考核制度,保证考核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做好培训人员的考核工作,增强管理人员接受培训的积极主动性。对现有的考核内容进行完善,使得考核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端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对考核的意义有正确的理解,保证考核人员的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增强其管理水平,将管理人员向着全面化的方向去发展,更好的服务于企业,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训方式进行完善企业工商管理培训工作有着高层次、高质量、复杂性高等方面的特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人员在进行课堂教学培训时,需要与自身实际情况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对现有的培训方式进行改善,使得传统的培训方式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去发展,保证课堂教学的多方位以及多渠道性。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中,可以通过职业发展规划、案例、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来天宫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工商管理培训的认知度。比如职业发展规划,可以制定十年、二十年的发展目标,如未来十年的职位、薪资、对企业的贡献度等。讲师在进行工商管理培训时,可以借助松下公司企业的相关的发展规划,早在1950年,企业就已经将发展规划做到2200年,讲师通过这方面的案例,能够更好的引导员工对企业管理有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保证企业稳定、健康的发展。5.企业领导以身作则为了保证工商管理培训更有效的展开,企业领导需要以身作则,提高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员工对工商管理培训有重新的认识。在实际的工商管理培训过程中,企业领导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到培训工作中,也可以将工商管理培训融入到企业的文化建设中,企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感受到企业领导对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在完成工商管理培训之后,企业领导还可以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经验总结,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学习,鼓励员工对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6.做好整个培训周期的规划和调整首先,在培训前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培训的讲师需要得到企业高层的认可,获得企业高层的全力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之后的培训可以实现理想的培训效果。在培训前,培训人员需要对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在培训内容方面,需要对培训资料进行全面整理,借鉴其他企业的培训经验和以往的培训经验,详细的备案培训的内容以及重点。还需要做好培训内容的改善和优化工作,保证培训内容与现阶段市场实际情况以及需求相一致,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其次,在培训过程以及培训后考察方面,目前企业对于培训过程以及培训考核缺乏足够的重视,往往再完成考核之后没有对成果进行考核。实际上,工商管理培训的考核主要是对培训工作有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因为工商管理培训的对象是企业的管理人员,并非企业单个员工,因此,工商管理培训考核是十分必要的。最后,在工商管理培训人员方面,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对于企业的发展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命脉,同时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工商管理培训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为企业之后的发展打基础,虽然现阶段企业有着足够的人才资源储备,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还是离不开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的支撑,需要提高对高素质人才的重视度。

五、结束语

现阶段虽然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对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首先,提高对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的重视度,其次,加强工商管理培训的师资水平,再次,对现有的工商管理培训模式进行优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还需要对对现有的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培训方式进行完善,企业领导需要以身作则,做好对整个培训周期的规划和调整,保证企业工商管理培训能够达到理想的培训目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艺潼,杨玉娟.浅谈工商管理培训对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意义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6,01:72-73.

[2]胡锦,方明.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OL].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9).

[3]刘杰.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6,28:208.

[4]张霞.浅谈如何加强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经营管理者,2017,03:155.

[5]刁肇明.试述如何加强企业工商管理培训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J].现代国企研究,2017,02:51.

[6]尹斯琪.从人才培训方面浅析如何提高企业工商管理水平[J].商场现代化,2013,28:133.

[7]陈蕾.企业工商管理培训策略探讨[J].企业导报,2014,18:122+120.

对工商管理专业的看法范文6

项目资助: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2013JSJG107);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GJY2013002、GJY2013058、GJY2012061、GJY2012014)。

摘要:目前,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就业难和企业招不到满意的工商人才的现象并存,市场需求和高校人才培养相脱节。以江苏常州3所本科院校为人才供给方调查范围,以江苏苏南162家企业为人才需求方调查对象,就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现状和人才需求问题展开了供需双向的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指出现阶段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以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给出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专业 人才培养 调查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社会对于专业人才需求由数量和规模逐渐向质量和内涵转变。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及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化,社会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向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成为高校面临的现实问题。工商管理专业作为高校最为普遍的一门专业,目前正面临着专业人才就业难和企业招不到满意人才的现象并存,市场需求和人才培养的脱节较大。那么,如何提高人才质量来满足市场需求就成为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致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因此,本文以常州本科院校为例,从高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双向角度进行调查,探讨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二、基于供需双向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调查

1.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供给方调查:基于江苏常州的部分高校

(1)问卷设计

问卷的调查空间范围为常州本科院校,包括常州大学、常州工学院和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江苏理工学院未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调查对象为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三(四)学生。鉴于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等构成,所以问卷主要依据这几个方面进行设计调查,了解专业学生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看法及培养意见。同时,考虑到人才培养的就业要求,在问卷中又增加了专业学生对就业所需能力和就业期望的调查。问卷发放形式有直接发放和电子邮件两种。本次调查共发放200份问卷(其中常州大学100份,常州工学院和河海大学常州校区各50份),回收有效问卷184份,问卷回收率为92% 。

(2)常州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培养目标现状调查结果。主要考察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从培养层次、培养技能和就业去向三方面展开调查。从培养层次调查看,52.2%的学生认为学校培养的是高层管理者,然而现实是企业对基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需求量较大,培养定位与市场需求存在偏差。对培养技能定位来看,69.6%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培养的是以实务为主的应用型人才,还有近1/3的学生认为培养的是以理论为主的高级人才或理论研究工作者,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现有培养目标是认可的。对就业去向的调查,43.5%的学生更倾向于去企事业单位及相关政府部门,其中政府部门倾向高达26.7%,但是还有近一半学生还对自己工作去向不够清楚。

第二,课程设置调查情况。对应增加和减少的课程的调查显示,学校对课程比例的安排与学生的意愿存在偏差。学校的公共基础课和公共选修课的比例超出学生预期,分别有45.7%和39.1%的学生认为这两种课需要减少。65.2%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专业课安排太少,特别是实践类课程,导致毕业后难以胜任专业化分工。在对课程关联性的调查上,只有21.7%的学生认为所学课程的关联性很大,说明专业课程设置明显存在关联性不足特点。对于课程类型的调查,54.3%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设置偏重于理论课程,实践型课程安排较少;23.9%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布局不是很合理,有时会出现课程先修后修顺序颠倒问题;13%的学生认为课程存在重复设置问题。

第三,教学方法调查情况。目前,高校一直都在积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如进企实习)、项目教学、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同时还开发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调查结果显示,92.3%的学生认为教师更注重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说明近年来常州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实践类型的教学,这也是符合现在国内高校教学方法改革的趋势。然而,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联合培养的效果来看,只有32.6%的学生认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效果较好,出现这一结果原因可能在于:一是教师缺乏实践经验;二是一些社会因素阻碍学生进行管理实践。

第四,教师能力情况调查。主要考察教师整体教学业务水平和教师实践能力水平。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教师比例中具有企业经验、实习经验和实践经验的比例越高,对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越好。从教师整体业务水平来看,26.1%的学生对教师的综合水平评价一般,还有17.4%的学生教师教学、知识能力水平的评价不太好或很不好,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代教师业务水平需要提升,这可能跟现在高校“重科研,轻教学”有很大关系。而对教师实践能力调查来看,只有8.7%的学生觉得教师有着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或实践经验,而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缺乏企业管理的经验,侧面反映高校应进一步推进和保障教师进企实践,走校企合作路线,才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

第五,毕业生能力和就业期望调查。在需要加强的各种能力上,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经营与决策能力需要加强,23.9%的学生认为组织协调能力也需要加强,表明学生认识到这些能力培养对就业有着重要影响。从专业学生就业期望来看,通过学校学习和锻炼,过半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41.3%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期望一般,当然也有6.5%的学生持悲观态度。学生对就业前景不乐观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未能充分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二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技术能力缺乏信心;三是部分学生没有良好的人生规划,对未来迷茫,导致就业方向不清晰。

2.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方调查:基于江苏苏南城市的部分企业

(1)问卷设计

企业需求方的调查主要向常州、南京、无锡、苏州等地企业发放问卷,包括能源性企业、制造业、服务业、纺织业等。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放问卷,共发放问卷份200,回收问卷162份,回收率为81%。问卷从人才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进行设计。问卷需要企业对各个指标重要程度给出选择,分5个等级,分值分别为1-5分,通过均值对问卷进行统计描述。对于得分均值超过3分的指标即可认为这个指标重要程度较高;反之,小于3分者表示这个指标重要程度较低。

(2)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需求调查结果分析

第一,企业对专业人才知识方面的需求调查。营销类知识、统计知识和财务类知识的重要程度平均值分别为3.420、3.130和3.123。其中,营销类知识重要程度最高,说明企业对营销人才需求比较迫切,因为营销理念对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和收益都有着重要影响;当然,财务也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反映企业整体运营情况,因此企业一向对于财务和营销人才比较重视。

第二,企业对专业人才能力需求的调查情况。主要调查企业对大学生能力的需求,包括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英语能力、捕捉商机能力等六种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计算机英语能力的重要程度平均值分别为4.068、3.994、3.809和3.235,可以看出企业比较重要的这些能力。

第三,就业职业素养方面的调查现状。员工职业素养主要指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本文从人际关系和敬业精神两个方面考察。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是企业员工职业素养的重要方面,分值为3.142;其次,要求员工要有较高的敬业精神(3.062),这两项也是现代职业素养培训中非常重要的两项指标。

三、基于调查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现阶段常州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第一,校企缺乏沟通,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事实上,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雷同、人才培养规格和教育趋于同质,人才培养层次和类型无法区分。可以说,很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都是要培养高层次、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应用型管理人才,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调查中半数以上(52.2%)的学生认为本专业就业职位定位是高层次管理人才了。

第二,专业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有待完善,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灵活性。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就业范围广、职业选择多、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第三,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水平不高。通过调查发现,在常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学分大约占了80%,实践类课程仅占20%,其中实践类课程还包括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设计),加之很多实践类课程还是属于软件类课程,可想而知实践课程的比例远比20%还要低。除此之外,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更少,部分实践类课程还是由没有经验的教师来承担;专业实验室或实践中心几乎是面子工程,且实验设备老旧,未起到建设目的用;校外实习基地大都扮演参观角色,形同虚设,外聘教师几乎没有发挥作用,也没有相应的校内课程与之匹配;实践教学管理和保障措施不够健全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在常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水平。

第四,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职业素养训练明显缺乏。调查发现,学生和企业都非常重视综合能力培养,这是就职的基本条件。然而,现有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设置所传达的是专业更侧重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训练的课程少之又少。

四、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以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为例,为了解决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高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下列对策建议。

1.专业认证视角下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

所谓专业认证就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高校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技术和职业能力,为社会输送从业能力过硬的专业人才。截至2014年底,常州大学已有三个专业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同年召开了文科专业认证推进会。因此,在专业认证工作推进下,工商管理专业要重新审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一是创新培养理念,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参照专业认证标准,2014年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即秉承常州大学商学院“专业化、行业化、地方化、国际化”战略办学路径,以服务行业和服务地方为宗旨,以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为专业特点,打造坚实理论基础、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具有跟踪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脉搏、拥有战略前瞻和国际视野的卓越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的现代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二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调整并完善现有培养方案体系。近两年,工商管理专业教师与地方企业、行业专家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实习基地、职业能力等方面多次深入交流,对培养方案进行多次修改:扩大经济管理基础类选修课范畴;增加双语课程比例;增加综合实践课程比例,如企业经营模拟、供应链与物流综合模拟、生产管理模拟等体现不同专业相关课程整合的专业综合实验;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增加综合设计性、研究创新实践项目,如创业模拟、实习仿真等实训项目;强化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毕业选题应用研究。

2.提高企业参与度,推进产学研协同人才培养工作

产学研合作对于提升高校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常州大学位于常州科教城,该科教城已发展成为一个以集约发展、资源共享而闻名的高等教育园区,并被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教育园区建设单位、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和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培养应用性创新人才的主要基地。同时,常州大学周边还有六所高职院校,具有有利的产学研实践环境。为此,一方面,依托常州科教城、“常州现代服务业研究院”①和“国家与江苏石油石化发展战略研究基地”②,积极拓展社会资源,继续推进校校协同培养、校企协同培养、科教协同培养、国际协同培养,共建校外实习和实践基地,积极为大学生营造多样化的实践应用环境、提供实习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大力吸引企业、科研院所参与专业的教学实践活动,联合建设重点领域学科和专业,将企业用人信息与要求渗透到专业人才培养,促进培养方案体系的不断完善。最后,还应努力寻求企业与高校间利益平衡点,建立企业与高校良性互惠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为专业人才培养服务。

3.积极整合拓展实践资源,搭建全流程、一体化的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除了常州科教城资源外,常州大学商学院已有省级实践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创业学院及50多家实习基地,这也是工商管理专业主要的实践实习场所。然而,事实上这些资源并没有被充分利用,资源利用较分散。为了有效发挥这些实践实习基地作用,常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将结合专业培养方案体系,整合现有实践教学资源,积极拓展实验教学模块,打造创业与企业经营管理全流程、一体化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在考虑课程关联性、专业间与学科间的融合性,按实验的基本知识、思想、方法结合学生能力安排和组织教学,逐步形成了由基础性实验、课程综合实验、专业综合实习、学科综合实习、创新创业类实践等五类实践课程构成,实验课程及实践活动分布在不同年级阶段,从易到难、从简单到综合、从注重传授知识到注重创新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循序渐进、逐级提高的实践教学体系。此外,针对不同阶段实践教学课程,整合校内外资源力量,开展相关实践项目研究,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搭建虚拟实践教学网站,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及相关教材,真正将专业内涵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统一起来,打造特色的工商管理专业。

4.坚持“走出请进”策略,建设良好的师资队伍

面对师资队伍普遍缺乏实践经历的问题,各高校应继续坚持“走出请进”策略,完善相关机制,改善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教学质量。“请进”策略包括:第一,针对有丰富专业实践背景和经历的人才,学校应适当放开人才引进条件。第二,应该直接外聘相关领域的企业家、管理人员、相关资格技师等作为专兼职教师,优化教师结构。“走出”策略包括:一是学校鼓励并允许教师到第一线就亲身体验企 业运营与管理工作,积累实践管理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合作项目,结合实践项目开展研究工作。当然,不管是请进,还是走出,最重要的是双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能够充分交流与合作,编写适合本校、本专业的课程教材,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促进特色课程和特色专业的建设。

5.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保障措施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高校应不遗余力地保障人才培养。主要做到:一是资金保障。学校每年应定额或定比拨付专业建设、实践教学平台、实验项目等方面的资金使用,改善专业实践教学环境;同时,鼓励学院或专业系部自筹资金,开发融资渠道,促进专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人才保障。一方面,学校应建立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的制度和办法,借助常州科教城平台,积极广泛的参与产学研活动,不断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应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和办法,不同类型人才应区别对待,特事特办。三是激励机制保障。建立有利于教师开展实践科研项目和科学研究的激励机制,制定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创新比赛的鼓励政策,并作为优秀学生或职称晋升的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1]姚晖.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

[2]许慧清.培养医科女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探索和思考[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3):253-255

[3]朱平利,魏想明.地方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差异化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27):217-218

[4]佟金萍,马剑锋,刘建刚等.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类人才的跨界培养及驱动机制分析[J].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