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商管理和金融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商管理和金融学范文1
就金融学专业的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台上,探索符合市场需要的银行、保险、证券等专业方向,构建出“一个专业多
个方向”的金融学专业,最终把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市场急需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本文对设立证券期货
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金融学证券期货
一、引言
金融学专业涵盖的知识内容非常丰富,银行、保险、证券这三个方向的
专业知识是其三大支柱。目前,国内多数高校金融学专业都是不分方向
的,导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内容多而杂,最终培养出的是一批批“样样通、
样样松”型的人才。虽有个别学校作了一定的改革,如将金融学专业改为
保险专业、国际金融专业等,这样做的结果虽然使学生对某一个金融领域
的专业知识有了深入了解,但又导致专业口径太窄,使学生就业时面临困
难。针对这种状况,我们金融教研室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就金融学专业
的建设提出了如下的改革方案:在大金融的平台上,探索符合市场需要的
银行、保险、证券等专业方向,构建出“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金融学专业,
最终把金融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市场急需的高
级应用型人才。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市场调研和专业论证,我们认为在大金
融学的平台上开设证券期货方向、投资理财方向、保险方向是比较适时的,
可作为目前首选的三个方向。下面拟对我们课题组在证券期货方向上的
研究成果作一下总结。
二、开设证券期货方向的必要性
1.我国证券期货市场人才需求众多
目前,社会对证券期货人才的需求的主体是证券期货业投资公司和企
业。具体说来,主要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现有证券期货公司由于业务范围
扩大,需要的人才数量增加较快,尤其是有相关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的需
求更加强烈;二是由于大型企业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要求企业在扩大经
营过程中又能够为企业提供证券期货投资方面服务的人才,此类人才的要
求非常高,同时需求的数量也较多;三是由于证券期货投资导致新出现的
企业类型对人才的需求。在上述三类证券期货人才需求中,第一方面需求
是主要的。
2006-2007年是中国金融业发生巨大变化的一年:金融市场的全面开
放,股票市场重新迎来牛市,国有银行的纷纷上市,外资银行的涌入,外汇
储备规模连连攀升。受整体宏观形势的带动,证券行业同样也经历着迅速
的变化。随着证券市场制度变革加快以及证券行业综合治理力度加大,证
券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大大降低,基本制度建设日趋完备,证券公司经营环
境已有根本改观;同时,以创新试点为代表的一批证券公司资产质量不断
提高,并已形成持续盈利能力,他们的业绩随着经营环境的改善而呈爆发
式增长。2006年下半年,承销业务、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一起成为券商业
绩的助推器,新兴的资产管理和权证业务也将为券商业绩的大幅度增长,
极大地丰富了证券行业产品。而且现代社会,人们对于投资的需求超过以
往任何一个时期,人的观念也有了巨大转变,不再把股票期货看作是投机,
而是认为这是一个自己的资产增值的重要手段,但人们对于股票期货的知
识还是较少,十分需要专业人士给他们合适的建议与帮助,因此,此类人才
的需求数量众多。第二类和第三类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则较高。如果
实现证券期货类投资是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即便没有政府部门的
推动,社会需求仍然会提高。
2.在大金融平台上开设“证券与期货”方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我国加入WTO后与国际金融体系全面接轨,急需大批熟悉国际竞争
规则和现代金融操作的证券期货类人才。而国内本土化证券期货类人才
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各类金融机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以
及教研、咨询、统计、信息系统等不但该类人才需求强烈,而且数量与日俱
增,将长期处于缺乏状态。
(1)证券期货方向更偏重于微观金融层面的研究与应用
当前,国内本土化金融高级人才严重不足,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学校的教育结构、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造成的。与现有的金融学专业相
比,金融学专业证券期货方向更偏重于微观金融层面的研究与应用。多年
以来,我国的金融学科一般侧重于宏观金融层面的研究和应用,对货币供
给与需求、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和金融体系的设计、以及政策分析等等,往
往占的份量比较大。而金融学证券期货方向的建设则正好填补了国内微
观金融教育的不足。该专业的毕业生适应了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金融复
合型、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因而就业前景将持续看好。
(2)证券期货方向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十分广泛
面向金融类服务机构和单位:如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
管理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类经营服务机构。从事风险管理、投资
管理、证券交易、各类金融市场的营销和开发,以及其他各种相关金融业务
和金融服务等。
面向非金融类公司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资产负债管理,为公司融资结
构、投资结构做合理策划,为企业的收购、兼并、重组等设计方案,为企事业
单位的日常运营制定现金和财务管理策略,完成合理避税、理财、套期保值
等工作。
3.开设证券期货方向是金融学专业发展的需要
专业建设是高等院校一切建设的龙头。为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我们
已在金融专业进行了保险方向和投资理财方向的人才培养尝试,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为完善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大金融体系下的学科建设,
增设证券期货方向势在必行。
三、开设证券期货方向的可行性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有雄厚的教学设施和教学基础,完善的教
学和科研体系,较强的师资力量,这些都为完善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
院大金融体系下的证券期货方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一,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学科门类齐全,现有34个本科专
业,与证券期货方向相关的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会计学、国际贸
易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实力雄厚,特别是已有的金融学专业,为开设证
券期货方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证券期货方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
思想是:精选学科带头人,内部协调骨干教师,外部聘用实战训练教师,同
时补充培养年轻教师。
第二,为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我院近年外聘了大量金融专家到
我校讲学或作为客座教授,为开设证券期货方向储备了大量的经验丰富的
外聘教师。同时,金融教研室的科研工作也开展得有声有色,近两年在国
内省级以上刊物近百篇,为证券期货方向的设立提供了一定的科
研支撑。
第三,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方面,我们注重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景
模拟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增加课堂演练的内容,并强化实践环节,把当
前最新金融理论、专业化训练体系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提高学生证券
期货业务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时能迅速进入工作角色。
第四,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积极争取与沈阳及省内其他重要城市的
主要证券期货公司加强联系,采用实习、参观、请专家讲授等方法来开阔学生
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第五,金融学建设得到了学校较大的资金支持。最近,系
里在原有五个相关实验室的基础上,新建了证券期货业务模拟实训室,添
置了许多的相关的实训软件、报刊和图书。目前,工商管理系的实验室完
全能够满足证券期货方向的实验和实习需要。
第六,我们加强了对教师的再培训工作,引进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
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改善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用高素质的
师资力量来夯实教学基础。
最后,为适应迅速发展的地区经济形势,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不断加强
和壮大我院的学科建设工作。目前,我们已对金融学专业进行了部分改
革,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如在金融学教学计划的修订上,我们将理论课分
为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方向技能课,将实践课分为公共实践课、专业
实践课和方向实践课,这种“三位一体”的课程设置模式,为在大金融平台
上设立证券期货方向提供了可能。
3本文受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资助,是“金融专业
工商管理和金融学范文2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市场定位课程体系
财务管理专业自1998年被教育部列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以来,许多高校尤其是财经类大学,陆续开始招生,目前已经有几届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的学生走向人才市场。经过几年的发展,财务管理专业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各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对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清晰,进而导致教学计划、课程体系设置没有充分体现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有必要进行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需求。
一、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
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那么这个专业的生存与发展就存在问题了。硕士论文 那么,财务管理专业应该培养什么样的财务管理人才呢?在2000年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财务管理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方案中提出,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的管理、经济、法律、会计与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笔者认为,上述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过于抽象。结合目前人才市场对财经类大学生的需求,财务管理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可以定位为成为未来的工商企业的财务总监(cfo)、证券公司的财务分析师(cfa)以及金融部门的财务策划师(cfp),其中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主要目标。
财务总监、财务分析师与财务策划师需要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呢?虽然这三种职业服务于不同的单位和行业,但是都要求掌握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会计以及资本市场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国际财务管理惯例。也就是说,虽然这三种职业的实务工作有很大不同,但是知识结构却是基本相同的。以cfo的知识体系与业务技能来说,一位合格的cfo要有四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资本运作(投融资)、内部控制、纳税筹划与财务分析。这些知识和技能也是cfa与cfp所必备的。这四个方面的知识要分别与相关的课程一一对应,而技能则主要通过案例教学与开展财务管理竞赛等手段来培养。有了清晰的人才市场定位,在制定或修改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选用教材等具体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有的放矢。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要根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来安排专业课程体系,具体来说,应当根据cfo、cfa和cfp需要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安排专业课程体系。
二、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现状与课程体系建设
自从1999年高校开设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做法。财经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这样财务管理专业就被打上会计学的烙印,课程设置以会计学系列课程为主,再加上高级财务管理等课程。综合类大学和理工类大学往往将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在管理学院(或商学院)下面,与会计学专业并列,比如复旦大学设置财务金融系,招收财务管理专业学生。
培养模式和思路的不同具体体现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主干课的设置上。笔者通过对上海财经大学和复旦大学的对比来研究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海财经大学的专业必修课包括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公司财务(上、下)、审计学、电算化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复旦大学财务金融系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财务分析、财务会计、金融市场、金融计量分析、投资学、国际财务管理、创业投资。从这两所高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上海财经大学是在会计学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而复旦大学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笔者吸收这两所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经验,结合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市场定位,提出财经类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建议(详见下页表)。
在表中,笔者将必修课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两类:专业基础课是所有一级管理类学科专业的学生都必修的,课程安排在大一和大二学年;专业主干课安排在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上半年。医学论文 将选修课也分为两类:一类是类别选修课,是专业主干课的延伸或补充,为达到限选的目的,给出不多的可选项供学生选修;另一类是专业选修课,有较多的可选项,供不同兴趣的学生选修。
三、财务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对于财务管理专业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不同的院校甚至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存在较大争议。主要争议有:如何在教学计划中明确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区别,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国际视野;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否应该专门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1.如何体现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财务包括公司理财或者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三个部分。财务管理专业侧重于公司理财,金融专业侧重于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对于财经类大学来说,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往往设置在会计学院下面,因此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cfo为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市场定位明确之后,还要设置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为不同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主要围绕培养未来的cfo而设置,但是考虑到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相近,可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部分主干课程,比如中级和高级财务会计、投资学等课程,为一部分喜欢会计学或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份可选菜单。总之,财务管理专业的特色一方面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上,另一方面体现在教学计划和专业课程设置上。
2.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不少院校借鉴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设置经验,开设财务管理原理、中级财务管理和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目的是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循序渐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是,财务管理原理课程与中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的划分很难泾渭分明,存在很多重复的部分。因此,笔者建议将财务管理原理和中级财务管理合并在一起,开设财务管理课程。另外,还要对财务管理课程与高级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进行划分。对这一问题的处理,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教材使用结合起来考虑,首先制定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可以考虑以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财务成本管理课程中的财务管理内容为基础作为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关于财务管理课程的教材使用,建议采用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的译本。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又克服了学生的语言障碍,便于学生更多、更有效率地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国内翻译比较好的国际经典财务管理教材主要有两本:一本是吴世农、沈艺峰等人翻译的《公司理财》(stephen a.ross等著);另一本是方曙红、范龙振等人翻译的《公司财务原理》(richard a.brealey等著)。由于这两本教材内容充实,足够一学年使用,所以可将其中与国内财务管理教材内容大致相同的部分,作为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剩下的内容作为高级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讲授。在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方面,鼓励英语基础好的同学对照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机械工业出版社同时出版了这两本书的英文版本),培养学生直接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提高专业英文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结合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些财务案例进行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如何培养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时间比较短,缺少历史经验积累,教学实践环节比较薄弱,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点力不从心。留学生论文再者,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强调在学校里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也不太现实。因此,在教学中还是着重利用案例教学以及财务管理知识竞赛等手段,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结构性思维习惯。
4.是否需要单独开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针对现代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重术轻道”问题,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毫无疑问应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为减少社会贪污舞弊、提高社会诚信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有教师建议开设财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这门课程。
笔者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应当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教师的言传身教至关重要。首先,任课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让学生耳目一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可对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准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其次,在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这门课程中,可以对一些财务舞弊案例进行分析,加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观念。基于以上考虑和安排,笔者认为没有必要专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主要参考文献
①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12
②向德伟.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2003;3
工商管理和金融学范文3
论文关键词: 《金融学》课程 差异化教学 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论文摘要: 当前金融业已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广泛、与日常生活结合日益紧密的服务型行业。在这种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不仅是金融专业学生所必须的,而且是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所必须的。但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同, 对金融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学生专业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一、引言
在现代经济社会,金融业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一个覆盖范围广泛、与日常生活结合日益紧密的服务型行业。在我国,随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财富增加,社会对金融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强,金融创新与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的触角已深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并已成为普通家庭关心的内容。在这种背景下,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不仅是金融专业学生所必须的,而且是其他财经类专业学生,如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管理学、会计学所必须的。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金融学》课程,对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如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学科必修课,可以充实完善其专业课程。对于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金融学》是一门选修课程,供对金融学有兴趣的非财经类专业学生选修。
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专业的特点和培养人才的目标与规格不同,固而对金融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内容、知识结构、专业需求是不同的。再考虑到《金融学》课程内容众多,在短短的四五十个教学课时中,教师不可能将全部内容介绍完,这就要求教师在明确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的基础上,精心安排各专业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差异化教学方法。
二、不同专业对《金融学》的教学要求不同
(一)金融学专业
对于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金融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般是在学生完成各经济类专业共同的核心基础课,如在学习完《西方经济学》后开设。它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正如我国金融学研究的鼻祖黄达先生所言:“金融领域,广阔而深邃,通常只能瞄准一两个方向深入。要想深入一点、几点,必须对金融的‘全局’有必要的、概略的把握。因为没有足够的宽阔基础作为支撑,只求在狭小的范围深入,进到一定程度就会难以继续。而所谓把握‘全局’,就是要求能对金融领域的主要构架如金融理论与金融知识,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国内金融与国际金融等等之间的有机联系,有一个较为全面——哪怕是概略的——了解。”《金融学》作为金融学科体系的基础课程,恰是对金融学进行整体性、框架性的介绍,其中既有宏观金融层面的理论阐释,又有微观金融运行的原理分析;既揭示了金融的运作机制与规律性,又阐明了金融学科所研究的范畴、重要内容结构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鉴于《金融学》对于金融专业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知识体系、基本原理、理论前沿和动态,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良好的理论基础;二是注重对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开拓视野,提高思考的广度、深度与高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实践证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我国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就是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这样才能产生进取的精神。若通过《金融学》的学习,学生能激发对金融的兴趣,这将会对学生未来的深造、职业生涯产生重大的影响。
(二)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
纵观中外古今,实体经济的发展最后都离不开资本的运作,而在当今社会,金融的作用越发凸显。因此,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有必要系统地掌握货币、信用、利息、银行等多方面的理论与业务知识,能够运用货币信用方面的理论与业务知识,更好地从事企业投资管理、市场营销、企业风险管理等活动。因此,不少高校已经把《金融学》作为一门必修课程。
与金融学专业的学生相比,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在金融理论方面的要求可以放低些,但应注重金融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联系实际和融会贯通,使学生掌握与其专业的业务活动联系紧密的现代金融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从而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能灵活运用现代金融基本知识和业务技能来进行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和风险管理等活动。
三、不同专业的《金融学》教学内容应有所侧重
《金融学》课程内容繁杂,涉及货币、信用、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货币供求、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和金融监管等问题,几乎涵盖了整个金融领域。教师如何在有限的课时里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以保证教学整体水平和质量,并兼顾不同专业的需要,是《金融学》教学中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个可行的方法是在界定基本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安排差别化的教学内容。基本教学内容是各专业教学中都必须覆盖的,也是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以实现各专业学生掌握该课程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要求,例如金融学的基本概念、金融市场的基本情况、金融中介机构的构成、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等;而差别化的教学内容是教师根据所教学生的专业特点、专业需求而进行的选择性教学。
(一)金融学专业
如前所述,对于金融学专业学生来说,《金融学》是其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在课程安排上,《金融学》一般是在修完《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后开设的,同时又是以后陆续开设的《中央银行学》、《证券投资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国际金融》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因此,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一方面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让学生对金融有个全面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内容重复或遗漏。具体来说,对于金融学专业的课程内容重点有三个:一是学生应深刻理解金融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如货币、信用等基本概念,利率决定理论、货币需求理论、货币供给理论等。这些内容是金融学专业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的基础,因此对他们来说,这些内容不是简单知道就可以了,而要全面、深入、准确地掌握;二是教师在授课中应侧重对金融学框架的勾勒,让学生对金融领域全面、清晰地把握。而对于具体的宏观金融问题可以适当简略,这些内容学生已在《宏观经济学》课程中接触过。微观金融方面,有关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内容也无需介绍过细,这些内容在后续的专业课程里都会有详细的介绍;三是引导学生对现实中的金融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并密切关注金融理论研究前沿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
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讲,他们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或多或少要与货币、银行打交道,但是对理论要求没有金融学专业的学生高。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可以适当降低理论深度,如货币供求理论、利率决定理论、金融监管理论等可以简略地说明,而增加与所教学生专业有关的、实践性的内容。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与贸易有关的金融知识,如信用工具、金融市场、商业银行业务和国际金融危机等方面内容的介绍。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应增加与企业管理活动紧密联系金融知识的讲授,这些内容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如商业票据、股票、债券、期货市场等。(2)企业管理人员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打交道时所需掌握的基本金融理论知识,这关系到企业资金的运营问题。具体如商业银行运作机制、业务范畴,金融市场的运作机制,证券发行业务等。(3)国家宏观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如货币政策对企业投融资的影响,汇率政策对企业的影响,等等。 (三)非财经类专业
非财经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抱着兴趣来选修这门课程的,激发学生对金融的兴趣,使他们了解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金融知识是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精简理论性较强的货币金融理论的讲解,将重点放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货币银行学知识中,如各种金融产品的比较、家庭理财的理念等,还可以介绍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金融问题,如对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的介绍,可侧重介绍危机对企业和老百姓生活的影响等,而对于危机深层次的原因的理论分析则可以简略些。
四、区别不同专业,采取有差别的教学方法
与《西方经济学》课程相比,《金融学》课程内容多而庞杂,不似前者的体系清晰完整,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经常感到知识点零散,找不到学习的重点。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等课程相比,该课程理论性强,内容单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据不同专业《金融学》课程设置特点及课程性质,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以达到各自的教学目的,是教师在《金融学》教学应认真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一)金融学专业
如前所述,对于《金融学》课程,金融专业的学生除了要全面掌握金融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点、知识体系、基本原理、理论前沿和动态外,还要培养专业兴趣和专业学习能力。因此,教师首先要把《金融学》课程中的知识点、理论讲通、讲透。在此基础上,再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金融的兴趣,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我认为一个较好的方法是在每次课开始时拿出5—10分钟,对一周的财经新闻进行回顾。这样有两个作用:一是能让学生了解中国和全球金融情况,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现实的习惯,这对《金融学》这类社会性学科的学习是必要的。二是在新闻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能引发学生对金融问题、金融现象的思考,加深学生对金融理论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达到以上两个效果,教师首先应注意财经新闻的选择。一周内国内外发生的财经新闻往往很多,如果都讲,时间上不允许,也没有必要。新闻选择可以有这几个视角,一种是选取影响重大的事件,如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另一种是结合目前的热点和所学的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如近年如何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一直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介绍金融市场、金融中介机构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看到一则题为“淡马锡来到荷花池”的新闻。新闻的主要内容谈到新加坡淡马锡公司通过设立富登信实服务有限公司给成都的莲花池批发市场的商户发放贷款。这则新闻事件本身很小,但我希望能以小见大,以此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思考。新闻标题提出后,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觉得很奇怪:该标题是什么意思?一下子就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接着我由浅入深介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存在问题等,最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应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整节课教学效果很好,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课后不少学生和我进一步探讨该问题,有的学生还着手写这方面的论文。
除了选题的问题,教师还应注意新闻讲授的方式。介绍新闻不仅仅是希望学生了解该事件,而是通过该事件引发学生进一步研究和思考的兴趣。教师可以在介绍新闻时结合学生已学过的金融学原理,精心设置问题、提出问题,启发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具体事件中提炼出事件背后蕴藏的道理,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可以考虑一学期组织学生就当前的热点金融问题进行2—3次的讨论,以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查阅、整理资料,学生进行思考、交流为线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现在不少高校由于扩招,师资相对不足,很多时候是大班教学,组织讨论的方法会由于学生人数众多而影响讨论的效果,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就热点金融问题撰写小论文。对于初次写论文的学生来说,论文的要求不宜过高,主要是希望通过写论文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字数、格式上可以适当放宽,但需强调的是杜绝抄袭。
(二)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
对于非金融学财经类专业的教学,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降低理论深度,提高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性。在基本原理、基本的知识点介绍完之后,通过具体的案例,如介绍金融实际热点问题,突出金融知识的运用性。此时对于金融热点问题的选择与金融学专业的选择有所不同,教师应尽量选择一些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进行讲授。例如在介绍货币政策时,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近年中央银行的调息历程,解释中央银行每次调息的背景、原因、作用机制,以及对企业、老百姓银行投资、贷款的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就一个问题,如信用形式、银行存贷款利率等,鼓励学生自己去找资料、发现生活中的金融学,采取教授与讨论相结合的组合式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蒋天虹.关于应用型本科《金融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9,(5).
工商管理和金融学范文4
(一)财务管理专业亟须清晰定位。
由于财务管理和会计学、金融学专业较为接近,因此在专业定位上,既要突出财务管理的专业特色,又要与会计学和金融学有所区别。就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的比较,前者重点是理财,着重资金的规划、筹措与运用分析;后者重点则是会计实务,着重企业经营的数据核算。就财务管理专业与金融学专业的比较,前者的重点是企业金融,后者的重点则是面向金融市场。各地方高校在对本专业进行定位的时候,应借鉴成功高校的经验,立足于自身,在充分体现学校特色的基础上,突出企业资金管理和风险管理的专业特色。因此,省属地方高校应将财务管理专业定位为以财务管理专业基础知识为基础,将会计学、金融学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服务于公司理财和企业金融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二)适应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来确定的,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化基础知识和实务技能,力求培养出具备财务管理及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具备会计核算、管理会计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投融资决策、财务报表分析和税收筹划能力,能为各类组织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战略方向及工具应用指导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作为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做了大量人才需求调查后结合社会对财会类人才技能需要而开设的各门专业基础课程,必须适应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积极建设优质课程,并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专门人才。在课程教学内容上要着重精选出针对能力培养具有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增加实务训练的内容。
二、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教学体系改革思路
目前,我国开设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高校越来越多,但由于许多地方高校财管专业建设不成熟,没有突出特色,实践性教学投入不够,甚至办学指导思想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财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省属高校财管专业应在提升办学层次、完善课程体系、加强专业建设、开拓实践环节方面下工夫,培养具有理论和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即创新我国地方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依据社会对财会人才的需求,根据地方高校自身培养人才的类型、地域性特征以及学校办学条件等,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再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出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均衡发展的课程体系,并加强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的建设,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模式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学科理论的要求来确定,其中本科层次教育应重素质、重基础、重知识面的协调发展。省属地方高校应按照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研究应用型人才成长需要的知识结构,强化基础知识和实务技能,着重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制度设计能力、价值创造能力、风险规避能力和财会工作组织能力等较强实务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合理构建财务管理课程体系。
省属地方高校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根据“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形成结构合理、相互衔接、功能互补的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即以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利润分配管理等为框架来设置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精选出针对能力培养具有实用性的理论知识,增加实务训练的内容。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应以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为核心,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实践性教学师资队伍。一方面可通过让理论知识较系统的在校教师分期、分批到企业顶岗实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在实践中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部分在企业财会部门或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人员,担任兼职教师。
(四)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
加强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实用技能,必须将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省属地方高校应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交互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等教学方法融入到教学中。通讯视频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广泛应用到教学中,加速财务管理知识的传播和更新,使财务管理教育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
(五)狠抓实验室和实训建设。
省属地方高校要重视财务管理实验室建设,为实验教学、师生科研以及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提供良好保障。从“学做分离”转向“工学结合”,以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为导向,通过典型工作任务构建学习情境,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校内通过3D实训平台进行财务经理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财务报表分析以及财务沙盘实训,按企业财务和业务部门及真实企业职业环境和岗位设置组成学习小组,扮演不同的职业角色,独立和分工协作完成项目和任务,让学生真刀真枪演练,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
近年来有关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研究正在大力开展,一些地方院校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准办学定位、突出办学特色、提高社会认可度,进行了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的大量研究和大胆尝试。因此,围绕三峡大学应用型本科建设目标,2000年至今,财务管理专业建设团队多次到企业进行毕业生的需求量、毕业生的能力要求、人才培养的满意情况、需开设课程的建议等方面的调研,并积极地进行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讨、论证、改革和实践。
(一)宏观上更新培养理念,明晰本校财务管理专业定位。
依据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与地域特点对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进行明晰定位非常重要。由于人才需求的实际,决定着专业选择、建设和发展的方向。地方高校必须树立专业建设动态调整的理念,从地方经济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区域经济的特点及当地财会人员需求的现状,有侧重地进行专业及方向的选择。一是就业区域定位:2009年坐落在宜昌市的三峡大学作为水利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综合性大学,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为人才培养目标,坚持“求索”校训和“双服务”发展战略(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水利、水电行业),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三峡区域是连接我国东西部经济的重要纽带之一,也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域之一。随着宜昌市建设特大城市以及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需要,宜昌本地各行各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会不断增长。因此,作为省属地方高校的三峡大学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培养学生的就业去向应立足宜昌,服务湖北,辐射三峡,面向全国。尤其是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在宜昌本土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有关部门具体从事财务管理、财务分析、税收管理及资产评估等实务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二是就业层次定位: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有别于重视理论的基础性与系统性的学术型教育,又有别于注重实操,而缺乏理论根源的技术型教育。三峡大学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教育培养的是既懂财务管理基本知识又懂现代财务管理实操技能的高层次财务管理人才。三是就业岗位定位:三峡大学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及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有关部门财务管理岗位群,包括出纳、核算会计、总账会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投资部经理、投资部助理、理财部经理、理财部助理、融资部经理、融资助理等。因此三峡大学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符合市场对财务管理人才岗位的需求。
(二)微观上适应学科发展,重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工商管理和金融学范文5
人之一生,立功、立德、立言。而不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社会服务上,黄伟旋先生都谨守“信”之一字,以诚待人,严己守信,以诚和信让人自觉产生亲近,以诚和信来获得他人的信任,以诚和信来赢得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
他这一生最大的满足,不是有形的钱、财、物,而是因以诚待人,因对他人的关爱、责任、爱心、奉献,而收获的一种人生最大的快乐,被人需要的感觉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在黄伟旋先生目前的人生轨迹里,他的事业轨迹曾经发生过很大的转变,但唯独服务社会的习惯,和那颗服务社会的心,却一直没有改变过。
从1973年开始工作,到1980年他就加入到义工的工作中,服务青少年,而后通过这个契机,加入到元朗青年商会,以这个平台,更好地为青少年服务。从1984年加入到1995年被推举成为该会会长,期间并参与总会董事的工作,继而加入元朗公民教育委员会、元朗区议会、元朗大会堂等地区服务团体,他用二十多年时间真心真意地去慢慢拓宽自己的服务层面、范围,而自己也在不知不觉间被潜移默化地改变。
他变得更加亲切,与人相处时,总会令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不会产生些许排斥的情绪。而正是这种改变,为他日后的事业开展,埋下了深深的铺垫。我投之以桃李,报之以琼瑶,每每想起来,这确实是他事业上最大的帮助。
黄伟旋先生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他是家中长子,还有四个弟弟,家庭的经济环境只能容许他在完成初中一年级之后便要出来工作,帮助补贴家用。可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在晚上继续进修,最终完成高中课程,而且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获老师赞赏。
到1980年初,他已经晋升为公司的管理层,不过与其它员工不同的是,他深得老板的器重和信任。一方面是他本身能力出众;另一方面,他有股子不断进取的劲头,在白天工作之余,或者是星期天休假的时候,都会去选择进修,学习工商管理和金融财务管理知识,不断地自我增值。因而公司很多事情都由他负责,所以各方面的能力得到锤炼。
这样顺风顺水的日子在1986年的时候发生了根本性地改变。随着老板几个儿子陆续从国外回来,慢慢地接手公司各项事务,他意识到,自己的发展机会到头了。就好像站在玻璃屋顶的下面,望上去依然有蓝天白云,似乎看不到尽头,但伸出手去,却可以切切实实地触摸。他知道,自己的前途需要作出一个决定。
黄伟旋先生显然是一个果敢的人。恰好那时候一个同学从国外归来,从事过保险行业,因而告诉他做保险是一个很不错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这令他怦然心动。但也有要好的朋友反对,认为他的性格不适合在保险行业发展,因而诚恳地劝慰。这种情况下,黄伟旋先生由衷地想去试一试,不下河又焉知水深水浅,况且他想知道自己学的财务管理和人事管理知识,在保险行业是否有用武之地。
理清自己的思路,黄伟旋先生果敢地走入保险行业,加入友邦保险,他用两年的时间来适应环境,在这个行业里立足,成功地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没想到的是,在社会服务多年所养成的那种亲和的气质,在这两年里却切切实实地帮了他大忙。
被人需要是最大的满足
做保险,需要认识许多朋友、主动跟人接触、主动跟人沟通,还要令到人家接受你、信任你、喜欢你。这一切,对于原本有点内向,不习惯于主动找别人的黄伟旋先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一次事业上的转身,是华丽,还是黯然收场,都需要取决于他面对新生活的勇气。毕竟在工厂做事的时候,因为负责很多事务,因此许多物品的订购,都会有别人来主动找他,主动来配合他。而如今从事保险,却完全地反了过来,他需要走出去,去主动找别人,那种感觉是截然不同的。
“不过可能我以前对人不错,做社会服务工作比较投入,给人感觉形象不错。他们不一定跟我买保险,但都愿意听我介绍一下产品,起码敲门的这一步没有太大的阻碍,比别人多一次机会。我这时才知道,原来以前对人的感觉是有效的,因此令人对我多了一分信任,少了一分怀疑。”黄伟旋先生有点庆幸地说。
第一步的困难,就在这样的机缘巧合下慢慢地迈过。慢慢地,黄伟旋先生的客户多了起来,身边的朋友多了起来,而他也一头扎进了友邦保险,一直坚守着自己的事业岗位,将保险认定为自己一生的事业,而如今,他已经成为友邦保险的资深分区经理,创下许多的销售业绩。
但过往的职业生涯,却留给他太多的感慨。由客人拒绝他,然后变成他的正式客户,再到相信他,然后跟他做好朋友,把他当做身边一个可以依靠的朋友,这些都令他对于这个行业有着深深的感受和体悟。与之伴随的,一些开心的、难过的经历,也成为他人生之中难得的精神财富。
有一位客户,由一个陌生的拜访,而最终成为他的客户,但后来意外受伤而住进医院,他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帮助客人处理相关赔偿事宜,比客户的亲人还早一步到达,信守自己的承诺(他曾经说过,客户如果出现意外,会第一时间赶到),令客人感到惊讶,也令朋友感动,感动于他做到自己的承诺,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地出现。回想起来,这种满足感,都是他人生中开心的事情。
但也有令他感到难过的事情,是因为他切实地感受到客户因为意外而产生的痛苦。其中就有一个客户,50来岁的两夫妇很恩爱,他们没有子女,后来太太发现患有肾病安排进医院换肾,但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偏在这个当口,客户发现自己患上癌症,令他很彷徨。太太知道这个消息,哭得死去活来,黄伟旋先生唯有给予他们安慰,尽量地帮他们解决一些事情,尽量地配合客户所需,希望他们可以从打击中走出来。
这一些切身的经历,在令到黄伟旋先生开心、难过的同时,也令他去深深地思索,自己从事这个行业,所带给人们的,究竟是什么?“我想,是他们用得着我们的服务。”或许,人生最大的价值就是懂得付出,被人需要的感觉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非为虚名只是诚心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我相信我从事保险行业以来所交到的朋友,无论这个朋友是分开,还是在将来,我们都会是好朋友,他会感觉到我和他的关系如何的亲密。”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就如此,在保险行业多年,黄伟旋先生更是对此深有体悟。也许人生重要的,不是他所购买到的,而是他所创造的;不是他所得到的,而是他所付出的。只有诚恳待人,严己守信,很多事情都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因为这本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因而现在除了对自己的团队,在对新进人员,对刚刚升职的分区经理等行业内人员进行培训时,他都会强调如何去与客户沟通,如何令自己产生一个信心。“第一就是要诚实,不能骗人,骗了人也骗了自己;还要有打拚的心态,因为保险是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事业,多劳多得;还要愿意去学习进修,因为社会进步了,很多专业知识我们要学习,不然人家在进步,你在后退;而最重要的,是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的佣金,这种心态很快就会被客户发现。”黄伟旋先生如是说。
可以看出,以诚待人是黄伟旋先生一以贯之的人生态度,不论是在事业中,还是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他都是秉承这种态度,以诚心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当然有人曾经问他:“你参加那么多社团,是不是蜻蜓点水,是不是为了一些虚名?”
黄伟旋先生用行动作出生动的回答。其实回首过往,从他最初走上服务社会的道路开始,他就一直没有停下脚步,从义工到社团,再到社团领导,他一步比一步走得远,但却一步比一步带给人的更多,他的真诚,令他在2005年获得了特区政府颁发的“行政长官社区服务奖状”,也赢得人们的尊重:非是为此虚名,而是确实有心。
有心就够了。有心才会在事业之余,毫无保留地投入到社会服务中;有心才会在意识到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后,慢慢地将服务社会的重点转移到学生上,转移到青少年上。他的名片上,所印的职务,譬如元朗区公民教育委员会、元朗公立中学校董会校董、国际青年商会参议员、香港特别行政区杰出学生联会顾问等等,清晰地揭示了其服务社会的主题。
黄伟旋先生尤其关注大学生的社会活动,因为他认为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毕业之后,并不能马上融入社会,他们会面对许许多多在学校不曾遇到过的问题。在这种考虑下,他经常会跟大学生们一起交流,每个月有固定的时间为他们举行讲座,让他们认识到,学业固然重要,但进入社会的准备,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更为重要。他曾经指导香港中文大学的学生开展社会活动,将一个学校型的活动,慢慢开展为一个地区型的、区域型的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筹备活动中,在与社会的交往中,逐步地得到锻炼。
黄伟旋先生为此默默地付出着,他是特许寿险营业经理,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但他人生重要的,却不是他所学到的,而是他所传授的。当细细地体味这个过程中每一个细节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他最大的快乐,正在于他所创造的这些价值当中!
工商管理和金融学范文6
关键词:国际金融;教学改革;国际贸易专业
新世纪以来,随着贸易和金融的全球化步伐日益加快,培养适合未来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是每个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国际金融》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所有专业课中“教”与“学”的难度也是最大的。新世纪新形势下新的问题不断涌现,探索与研究《国际金融》的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
《国际金融》是从货币金融的角度研究开放条件下,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时实现问题的一门学科,在结构体系和教学要求等方面与其他课程相比有很大不同。对其特性的把握是搞好教学的基础。
(一)理论抽象晦涩,而且更新较快
《国际金融》属于宏观经济学范畴,许多原理和理论比较抽象、枯燥,而且内容丰富口径宽广,缺乏具体性。比如国际收支调节理论、汇率理论和利率理论等章节,内容复杂模型众多,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很难理解。同时国际金融相关理论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较快,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新问题不断涌现,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学习新理论、研究新现象,单纯靠教材靠老师无法解决问题。但另一方面国贸专业实践性又比较强,学生比较喜欢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训练,对于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比较排斥,所以教学难度非常大。
(二)数学能力与实践能力要求较高
《国际金融》是金融学的分支,需掌握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尤其是外汇与汇率、金融投资与风险管理等章节计算众多,要运用数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经济类专业的学生数学能力普遍不如工科,在学习时面临较多障碍,熟练使用数学工具其实是学好所有经济类课程的前提。此外,《国际金融》对实践能力要求也很高,不但有其特殊性且远高于其他课程(如《进出口实务》、《报关实务》等)。因为他要求的不是简单掌握标准的程序性、重复性工作技巧,而是综合素质能力的提高。学生要能理论联系实际,全面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为将来做应用型金融服务工作打下基础。
(三)知识的综合性和关联性强,与其他课程联系紧密
《国际金融》很多知识在其他课程中已经提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比如国际收支调节、汇率形成机制、政策组合搭配等很多内容就是《宏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学习又要具有一定的会计基础,相关货币需求与供给、利率的管理等知识又离不开《货币银行学》基本原理。经济管理类很多课程其实是互通的,要求温故而知新,全面学习、理解并掌握。要熟练掌握《国际金融》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学生必须通过其他授课老师的先行铺垫工作打下牢固基础,学一门忘一门、存在侥幸心理的学生学不好《国际金融》。
二、《国际金融》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重新定位
《国际金融》教学改革首先是在新形势下对教学目标做出调整。入世以来企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对人才的要求也从“量”过度到“质”。除了传统的营销、外语能力外,对于那些熟悉金融和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商务谈判等知识的人才也是求贤若渴。《国际金融》作为国贸专业主干课程,既能为将来从事国际贸易宏观管理、认识世界金融经济形势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也能为从事外贸进出口报价核算、经营管理风险的防范及投融资安排提供业务上的指导。因此,《国际金融》教学目标应由以往单纯的传授专业基础知识向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培养转变,由单纯注重课堂教学向模拟实战、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转变,由单纯注重教师授课向积极开拓学生思维、启发学生自我探索与研究转变。
围绕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国际金融》教学内容体系也要进行同步调整与更新。随着金融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汇率风险与国际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资本金融市场的发展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于所有企业而言,防范汇率风险,规避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积极利用多种融资渠道增强自身实力,是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故授课时要增加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资本流动与风险管理等知识的比重。在中国外汇储备已经突破3万亿大关,国际经济纠纷不断的背景下,对于储备管理、国际协调及货币体系改革等方面知识学生也要积极掌握,这与我国当前经济的发展现实紧密联系。为了凸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推广素质教育,实践教学部分也要加大授课比重。综合而言,以上内容是编写教学大纲时重点强调的几个方面,也是和传统教学内容体系相区别的地方。
三、《国际金融》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的改革比教学目标与内容体系的重新定位更为关键,也是《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教学
首先是多媒体教学,它主要采用图表、视频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比传统的文字讲授好很多。目前高校里已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但还停留在充当演示工具的层次,未能真正发挥优势。其实我们完全可以综合使用多种多媒体形式,《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全方位利用多媒体技术。比如讲解世界主要金融市场、金融危机等内容时完全可以让学生观看专题教学光盘、金融题材电影等音像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再比如讲解一些逻辑性较强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时,为了避免空洞说教,可在PPT中加入示意图或者简单的动画,笔者采用了这些方法后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是通过网络技术手段实施教学。这里面要注意搭配问题,应是课堂教学为主,辅以课外网络教学。我们要建立专门的课程网站,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大纲与计划、章节重点与作业、自我测验、留言答疑等,有条件还可以加上授课资料和录像,便于学生课外自学。这些是常驻内容,还可以随教学进度定期增加一些热点专题。师生课外互动也很重要,网络聊天已普及,我们可以借此实现师生的课外交流,拉近师生距离。经济类课程共同特征是热点多变化快,网络教学可以使信息零距离传递并及时更新,先进性远超过课堂。教材选用也很重要,高教版杨胜刚、姚小义主编的《国际金融》配有专门的网络课程网站,资料齐全,附带的学习卡可让学生直接通过网站自学。笔者实际使用中效果不错,值得推广。
(二)加强案例教学与双语教学
首先,案例教学是加深知识理解的最好途径。当下很多高校在推广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是其中最简便易行的一种。它讲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总结,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国际金融》案例丰富,具有来源广泛、题材多样和时效性强等特点。比如在讲解“外汇和汇率”时,可加入人民币汇率问题的案例,讨论影响汇率波动的各种因素及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而讲解“外汇储备”时,可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外汇储备的管理及运用。案例的选择是成功关键,要遵循两大具体原则:第一,案例要选择早有定论的历史事件。案例教学主要是以史为鉴避免重蹈覆辙,所以要避免无谓的争论。第二,案例要选择非常典型的事件。案例本身应有一定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所以要精心筛选那些经典的有价值的案例。转贴于 其次,实施双语教学是由《国际金融》自身特性决定的。它研究的是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的均衡问题,具有很强的涉外性,双语教学是培养学生涉外经济活动能力的最佳选择。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用英语对专业术语、基本原理进行一定程度规范表达是起码要求。为了在未来工作中与外籍客户顺利沟通和协作,更要不断通过各种英文媒体(尤其是国外网站)获取最新信息和发展动态。双语教学中有两个问题要特别注意:一是避免注重形式忽略内容,英语只是一个语言工具,对基本原理和理论的深入掌握才是目的;二是避免纠结内容忽略难度,如大幅降低难度会导致课程内容过于浅显,这不利于知识掌握及后续课程跟进。成功的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度”,中英文教学必须灵活,英文授课的比重要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高低而定,同时也要根据讲课内容的难度灵活变化,否则效果适得其反。
(三)大力提倡推广实践教学
《国际金融》目前严重缺乏实践教学的支撑,很多经管类课程其实都是如此,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是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对于实践教学我们不能单纯以实验、实习去理解,针对《国际金融》这种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实践教学的途径可以是多方面的,不应拘泥于具体形式。《国际金融》实践教学可从理论实践和操作实践两方面着手:
1、理论实践,包括课堂讨论和课外讲座,目的是丰富学生理论知识提高素养。首先我们可以经常将一些理论难题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在课堂进行讨论,通过互动实现师生交流与共同提高。学生加深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师也可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讨论教学有一定流程,先要做好动员精心选题,如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然后分组讨论,教师同时及时给予引导;最后教师总结,形成讨论报告或者小论文等成果。其次我们可以定期举办一些学术报告会,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讲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专家型讲座,主要针对与课程联系比较紧密、影响很大的社会热点问题;二是实务型讲座,通过聘请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国际金融相关业务的一线骨干(如中国银行外汇交易业务员)进行操作性理论指导。通过听讲座以及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操作实践,包括校内实验室模拟实践和校外实习基地社会实践,是实践教学的重点。首先是模拟实践,这需要建立专门的金融实验室,一般包括“金融教学”和“模拟交易”两大系统,既可提供即时证券、外汇、期货等金融市场的相关行情和资讯评论,也可同步进行相关模拟交易活动。如讲解外汇知识时,可安排学生进行外汇模拟交易,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习外汇投资的技术方法,亲身体会外汇市场的风险。其次是社会实践,校外实习基地可满足需要,这也为学生提前进入社会、从事相关金融工作打下基础。笔者课余时间经常带领学生到银行、证券公司或外贸公司等校外实习合作单位进行参观实习,这种学以致用、言传身教的做法很受学生欢迎,增强了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不管将来从事外贸工作还是金融服务,都能从中获得很大帮助,很多甚至提前实现了就业。
四、结语
作为《国际金融》授课教师,诚然应在掌握课程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思想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具备理论实践能力、竞争适应能力的优秀人才。但换个角度讲,课程学习包括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方面,单纯教师讲学生听只会事倍功半,因此《国际金融》教学改革重点应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思路应是先启发引导,然后设计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自学,最后做分析和总结,这样才能把“教”和“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教”真正实现学生的“学”,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尤其要强调的一点。
参考文献
[1]孙钧.国际金融教学方法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