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1

关键词:公路施工 企业管理 创新措施

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逐步现代化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转变,实现了企业管理能力的全面提高。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很多管理上的不足和滞后,进行公路施工企业管理的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管理能力、工作效率,是实现企业综合素质增强的重要手段。

一、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概念和重要性

1、管理创新的概念

管理创新作为新提出的一种具有先进意识的创新理念,是指创造新型的,更加高效的资源整合的管理模式,它既是资源有效整合以达到企业目标的全过程的管理模式,也是细节化的管理模式。管理创新的概念既包括了管理理念、组织、制度和技术上的创新,也包括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案等诸多方面的创新,是一种坚持与时俱进的,以实现企业从整体到细节,从理念到管理手段的全面的创新的思维管理模式。管理创新的目标是企业保持自身先进性,更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模式,做到细节化的管理等,运用创新管理思维模式不断完善自身管理模式,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成为现代化的具有创新管理模式的新型企业。

2、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方面,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就必须保证自身管理的先进性和完善性。公路施工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初步形成完善管理模式,但是在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上还处于新陈交替的阶段,随着信息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企业项目管理变得分工更加精细,管理也更加科学和完善,管理理念和模式都在不断的发展和创新之中,公路施工企业要保持自身管理的先进性,就需要进行企业管理创新,不断强化自身细节上的管理,保证企业更加稳定、持续的发展。

二、公路施工企业管理创新措施

1、转变理念,加强创新意识

陈旧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都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保持观念先进性,加强创新意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企业管理层和领导层,应当时时保持自身意识的先进性,重视现代化管理模式对企业效益增强的意义,切实认识到管理创新在严峻市场竞争形势下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企业经营理念和战略管理的创新性,将管理创新融入企业整体战略思想之中,指导企业制定具有创新意识的战略方针和管理方案。

2、加快企业制度创新

公路施工企业的管理创新,除了要创新意识之外,还需要进行根本的管理制度的创新,实现企业整体管理模式的创新。管理创新与企业制度创新是相辅相成的,企业制度是从企业微观机制问题出发,实现企业更好资源优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进行企业制度的创新,要做到企业内部良好的财务管理和成本控制;制定标准的业务流程,作为企业内部活动的参考标准;实现人员的定职定责,方便责任和任务的执行和追踪;规范企业的招投标,项目管理,现场管理、合同管理以及材料采购等具体业务流程,加强领导层的创新意识,形成完善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完善的激励体系和高效的运作机制,促进企业管理深化改革,形成现代化的管理制度。

3、项目管控模式的创新

随着公路施工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的不断完善,传统项目管控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需要进行项目管控模式的创新。公路施工企业要加强项目管控能力,需要建立现代化大管控和智能化管控模式,在施工项目承担过程中,采取宏观管理,区域化重点管理以及项目经理负责相结合的大管控模式,坚持“区位就近,优势互补”的原则,将项目划分成为若干片区,形成总负责和片区项目管理相互协调的管理模式。智能化管控模式通常是针对高端建设项目而设计的一个整合管理平台,将分散的管控职能和各级项目管理进行科学整合,形成企业资源系统集成化整合,形成高端管理体系,将管理层与操作层进行分离,推动企业简单管控向全面的智能化管控转变。通过企业项目管控模式创新,促进企业项目管控能力的全面提升。

4、促进企业管理的全面创新

企业管理创新所涉及的内容众多,除了以上所述,企业管理上的创新还包括很多方面。首先,公路施工企业要建立简约、高效的集约型管理模式,实现管理体系的创新,改编管理混乱,流程不畅的就的管理体制;其次,企业组织框架也需要进行更多创新和完善,形成“扁平型”或网状型等可以缩短管理链条、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框架;还有,企业管理手段也应当进行更多的创新,针对施工企业面广、线长等带来的管理困难制定快捷堆成的信息管理模式,实现全面的现代化管理;施工技术的创新也是刻不容缓的,是企业竞争力加强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证;最后,加强公路施工企业创新文化建设,加强企业整体内部各环节的管理创新意识和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结束语

公路施工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激烈,进行管理创新是公路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必要措施。企业的管理创新首先要转变理念,加强企业创新意识;并加快企业制度创新;加快企业项目管控模式的创新;促进企业管理的全面创新,实现公路施工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提升,时时保持企业管理的创新能力和先进性。

参考文献:

[1]朱乾震.公路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J].企业研究.2011(12)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2

【关键词】 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特点;培养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目前已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创新是艰难的,也是成败并存的,是对人全面素质的考验。创新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培养人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着力解决的是人的综合素质的创新素质,而创新素质的关键是培养人的创新意识,也就是人的创造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特点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创造力虽然是人的创造性的重要组成,但人的创造性首先是人性,并且是人性的精华。大学生由于个体年龄、心理发展水平以及专业等的不同,其创造性的各个方面都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总的来说,随着心理的发展和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深入,大学生的创造性处于由自我性的创造性向社会性的创造性的过渡阶段,其个体差异十分明显。

由于大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育的转折时期,整个大学阶段周期长,加上大学位于学生生涯向社会生活过渡的连接处和转折点,因而就创造意识的存在状况而言,大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年级不同,专业不同以及环境不同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在创造力方面的差异尤为突出。这一点已为许多心理学实验所证实。

创造意识的发展是个体不断学习和实践的结果,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自我性的创造性过渡到社会性的创造性是人的创新意识发展的基本过程,但这个过程不是自动完成的,需要教育的积极影响。同志在1999年6月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对于高等教育,要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出能够参与社会竞争,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摒弃传统的知识本位、培养继承型人才的育人观念,完全树立起现代的素质本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育人理念。

二、当前我国高等工科教育在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要求培养出的学生既能扎实的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又要具有对相关工程技术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综合能力。而创新意识和创造性的综合应用能力属于硬技术的范畴,不仅有人力、智力的需求,还需要大量的投入来进行硬件的建设。目前我国许多工科专业由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致使实验和实践教学条件远远无法满足创新教育的要求,因此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工程实践性环节薄弱,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理论内容增多的倾向比较明显。此外,存在的问题还有:教材和专业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于先进企业的技术水平;部分教师缺乏在大型企业的锻炼,缺乏工程实践的经历;实验设备落后,且数量不足, 验证性实验过多,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过少,起不到激发学生创新性潜能的作用;还有就是工科学生缺乏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实际动手环节,生产实习注于形式,所有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以培养型人才为主的高等工科教育来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仅靠高校有限的资金投入和实验室资源已无法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各高校要克服等、靠、要的传统习惯,采取多种积极措施,充分挖掘现有办学潜能,多种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增强办学实力。各高校还要不断更新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与方式,及时吸纳科技新成果,在实验内容与方法上为学生提供自由思考与选择的空间;丰富工程训练中心等实训平台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在保障实习实训、课程实验、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教学环节基础上,增加大学生创新基金,完善激励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机制。

三、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途径和应对措施

1、建立大学生工程训练中心

内容可以覆盖传统制造、现代制造、电工电子技术、机电系统测试等实践教学环节。根据本科生理论教学进程及学生能力培养的阶段性特点,建立基础工程训练课程群、工程技术综合实践课程群和专业技术特色课程群。在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方法与手段基础上,采取学生分组团队协作与个性发挥相结合的个性化教育模式,推行项目式与互动式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共性与个性、过程性与阶段性紧密结合的教学目标。

2、对学生开放实验室

可以要求教学实验室在完成实验教学计划任务的同时对学生开放,定期公布开放实验项目,学生可以预约实验的时间,选择实验内容以及自行设计实验项目。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研究性学习”,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开放式和创新性实验教学平台。通过开放实验室和实验设备,通过对传统实验内容的整合,增强实验内容的综合性,扩大设计性实验内容。同时可以将教师科研工作融入实验教学,使基础实验教学体现时代感。通过将科研成果固化为教学实验,可以提高实验的科技水平。还可以在每个实验项目中必做内容的基础上设计选作内容,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必做内容后,继续完成选作实验。选作内容的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入实验课程考核成绩,提高了课内时间的利用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可选做的实验项目和必要的仪器设备,向全校学生开放,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科学研究和各类自主科技创新活动,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创办校园科技创新活动

要坚持“突出学生个性,着眼学生未来”的思想,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学生自主的参与科技文化创新活动,逐渐形成科技文化创新活动培养创新人才的实践模式,这样就可以推动科技文化创新活动的开展,推动广大学生“积极主动、乐于参加”科技竞赛氛围的形成,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科技创新活动可以运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模式。科技文化创新活动除了利用校内资源,推动创新人才的培养,还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创新人才培养平台,来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加强生产实习环节

生产实习的目的是为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着重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重大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但当前,不少高校的生产实多变成参观学习,既调动不起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没起到提高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作用,而实践能力恰恰是创新人才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生产实习前,要制定好详细的实习计划、实习内容,还要对实习地点提前进行考察,看是否能满足实习所具备的条件。要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平台。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加强学校与行业内有影响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实习结束后,还要对实习效果进行评估。

我们应该看到,大学教育从具体内容看毕竟属于专业教育,大学教育培养人、发展人的创造性是在专业教育活动中进行的。因而,大学生的创造性发展是在一种特定的环境,即专业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完成的,这就使得大学生的创造性显示出极强的专业性特点。我们应该结合每个大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营造出良好的氛围和环境,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潜质得以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鲁洁.挑战知识经济: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J].上海高教研究,1988.12.

[2] 李卫衡.浅谈大学生的自主创业[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4.

[3] 刘维清.学士学位人才培养研究[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3

【关键词】物理教学;创新意识;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074(2009)05-0196-01

物理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各种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提高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以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应该是我国教育的头等大事。物理教学在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上具有优势,因为物理本身就是由物及理以理思物(即把各种物质运动规律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来分析新的人们未知的物质运动),因此,每个物理教师应担当起应有的责任。

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力,而中学则是形成创新习惯的关键时期。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具有做出前所未有的事情的情绪、意志、良心和对客观现实的正确反映。但是,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的创新,科学家的创新对全人类而言是前所未有的,而学生的创新是对自己或者对全班同学而言是前所未有的,但就其对人的价值而言,二者是等价的。

当今世界各国非常重视教育改革,是因为21世纪国际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其创新意识上。创新意识的培养关键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各种领域的任何一种创新都是和基础教育分不开的。学科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脱离了具体的学科知识,创新意识的培养往往会落入空谈。我国的中学物理教学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和研究的还很不够.教师在教学中也较少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当然,创新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长期的培养过程。

实施物理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发展的具体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要把具体的教学任务细化到各个层次(各章、节)的教学目标之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主要经过如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教师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都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合理组织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培养创新意识

思维从问题开始,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思维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来分析研究面临的事实或问题,从而找到创新性解释这些事实或解决这些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和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这种心理品质是构成一个人基本素质的重要方面。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讨论、争辩,逐渐使学生养成乐于问、善于问的好习惯。在学生提问时,即使他们所提问题有失偏颇,异想天开,教师也不要加以指责,要保护他们好问的积极性。

2激发创新欲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多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解释,最好能在课堂上复制出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建立物理模型。此举不仅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创新欲的表现,而且也能形成师生间的互动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

3实施创新行为

实验创新行为自主性实验是一项很直接的方法。所谓自主性实验就是一种让学生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已掌握的仪器知识,根据教师提供的实验题目,自主查阅参考资料,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选与组装实验设备,自拟实验操作步骤,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实验。与传统实验相比较,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

4形成创新能力

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必须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造条件,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越多,能提出的问题就越多,思维就会更开放,想象力就会更丰富,就能够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提出探究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水平对问题的成因及结论进行猜想。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猜想和假设应该有根有据,合乎情理,而不是胡猜乱想,应在对这个物理现象进行分析和研讨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知情况或直觉提出看法。猜想活动要贯穿整个探究的全过程,当原来的猜想被否定或又发现新的情况时必须进行新的猜想。

5塑造创新个性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4

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工作,一直是素质化教育方针推广执行过程中的重大课题,需要引起相关指导教师全面关注。尤其是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期间,主张学生独立收集关键性数据信息并在逻辑推理等途径支持作用下,建立起完善化的科学概念理解体系。至于究竟如何在现代小学科学教学中,激发完善学生的创新意识,相关措施内容将具体如下所示。

一、维持课堂氛围的愉悦性,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各类科学知识并锻炼创新意识

小学科学课程十分注重对人的素质教育,即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各类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逐渐迎合多元化改革发展需求,最终顺利过渡成为兼备实践应用技能和创新意识的人才。主要措施就是结合诸多校园实际和课题内容创设生动化教学引导情境,令小学生群体主观学习兴趣得以全面性激发,进一步愈加积极主动地介入到科学学习活动之中,保证细致化观察、分析各类科学现象,最终顺利培养社会要求的创新意识。如在开展热的传递知识点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考虑沿用游戏情境导入的方式,令学生相互搓手真切体验当时手部之间传递到的热量;之后教师便可利用课件演示令学生观察各类生动化图片,保证至此主动探索各类新知并成功锻炼创新意识。事实证明,唯独确保小学生成功激活热爱、学习、应用科学的兴趣,才能引导他们不断深入地观察、反思、探讨、创新化地解决各类科学问题。

二、激励学生勇敢质疑和实践,争取维护发展他们的创新性思维体系

作为新时代下的小学科学教师,有必要赋予学生愈加丰富的探究式学习机遇,确保日后能够更为理想地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实践。质疑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初始节点,毕竟唯独确保小学生能够独立发现问题,才能保证该类群体可以灵活性思索和解决问题。如在开展将固体放到水里的课题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将预先准备的苹果、树皮、铅笔等器具,放人盛有足够数量水的容器之中,透过实际观察发现哪些物体可以漂浮,哪些物体会下沉。整个教学方案布置拓展过程中,小学生都必然保持怀疑的态度去观察并且开展重复性试验操作,更重要的是在体验学习和合作探讨环节中,掌握物体沉浮等科学规律。

三、做好课堂和生活际相互联系的工作。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

须知任何科学知识都源自于自然生活。因此,在现代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透过诸多实际生活状况中挖掘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学习素材,确保小学生创新意识不断愈加强烈,并且能够自主投入到后期更高等级层次的科学知识体验生活之中。

(一)结合实际生活状况导入全新科学课程内容

良好的新课内容导入,可以说是提升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基础,毕竟其直接决定着小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思维创新程度。如教师在开展太阳和影子课题内容讲解活动期间,第一要务便是鼓励每个学生阐述个人心中理解的太阳,确保他们表述完毕之后,则向该类群体提问每天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哪个方向落下、阳光照射下的物体有何特征,进一步引发小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索并顺利锻炼出所需的创新思维意识、技能。

(二)融入生活实验加深小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实效

科学源自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小学课题中阐述的诸多科技创新成果都必然是在生活中研发设计的,目的是令小学生能够全面适应今后各类生活状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考虑引入较为常见且有趣的情境,激励学生深层次思索并理解各类知识点。如在进行运动方式课题内容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考虑引入日常生活中荡秋千、滑滑梯等多重趣味性情境,令他们能够自行掌握运动方式,并且顺利激发出合理的探究和创新技能。归结来讲,科学就是生活,作为现代专业化小学科学教师,唯独确保在课堂上紧密地联系科学课程内容和生活实际现象,才能令学生真切体验复杂的科学和生活世界,进一步在互动发展过程中乐学、会学、学会。

四、尊重并信任学生,令他们及时体验意识创新的趣味性和成功的快乐韵味

尊重、信任作为一类神奇力量,能够发挥出比千言万语更加强悍的震撼力度。尤其对于小学生群体来讲,他们更加倾向于获取教师的信任和尊重,这样才能令他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基础上,顺势改正以往遗留的诸多缺陷。须知小学生个体身心上必然存在显著差异,而科学教育的核心动机便是辅助他们及时发现个人优势、劣势,并且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最终令他们成为可用的人才。如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探索的机会,并鼓励他们大胆提出质疑,令他们各自的天赋和才能得到充分发展,真正在科学探索过程中感悟学习的乐趣。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5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物理教学 渐进培养

随着新教材的实施,新教材不是变难了,而是更优化,更合理了,同时也增加了一些与时俱进的新知识。因此的我们的教学模式也要发生相应变化。才能顺应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纵观历史世界各国、各民族的竞争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其核心在于人才素质,而人才素质的优劣则体现在其创新能力上。因此,中学阶段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

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由于高考的因素,往往十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得还很不够.而在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该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当然,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长期的、全社会人人都参与的培养过程。下面我简单阐述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要着重解决的三个问题。

一、物理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师不仅仅要灌输知识,而应该启发学生认知。新教材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要得到极大的尊重,教师不必注重师道尊严,而更应做良师益友。他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

二、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实施创新教育,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发展的具体能力以及思想品德教育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想象和创新个性。

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渐进培养,主要经过如下阶段: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欲实施创新行为形成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个性。

(一)教学设计渗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备课时,要认真分析教材、学生状况,注意落实好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始终有目的地渗透创新意识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教学目标(即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创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因为有一些在教师看来是不起眼的小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机会。教师要在挖掘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切入点,这些切入点可以是教学难点和重点、演示实验,也可以是物理学家的创新经历的体验,或者是学生自己的创新成果展示,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新欲望。教师要善于引导和迁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使其对科学真理进行追求与探索。

(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交往的心理状态达到最佳水平,以保证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敏捷,使各种智力和非智力的创新因子都处于最佳活动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意识。

(三)习题教学和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习题教学要跳出“题海战术”的误区,要能使学生尽量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来分析解决同一问题,运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形式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这样可以学生的发散思维或集中思维。

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物理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条件,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创新的成就感。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培养与训练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在因素,设计恰当的物理习题,这些物理习题应满足如下要求:一要有适当的难度,二要在教和学两方面富有探索性,三要能培养与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渐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为培养他们的物理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营造良好的班级创新环境

班集体作为一个单元。教师要在班内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物理教师可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如在班内展示学生的各种创新成果(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举办物理知识竞赛,实验创新能手的评比等,并办好科技板报、物理小知识报,使班内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班级氛围.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并组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新体会,使全体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相互激励,相互增强。

三、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

加强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6

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提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否提出创新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创新意识。如果教师奉行应试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传授学生理论知识,过分要求提高考试成绩,而忽视引导学生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获得专业技能,那么新课标教育只能名存实亡。所以,要想通过思想品德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二、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塑造健康人格的成长阶段,好奇心、求知欲比较强,反应快、思维活跃。所以,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小学生的情绪波动、心理变化,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如,创建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再如,成立小组,提出新问题,让小组成员讨论,或者组织各小组之间进行辩论,学生从不同的思考中汲取营养,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教学要结合生活实际,根据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时刻保持积极活跃的思维状态,培养创新思维。如,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当下恶劣的环境问题,通过对比污染前和污染后的图片,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引导学生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行动。

三、支持和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创新性的问题有利于增加好奇心、唤醒求知欲、开拓思维。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问题情境,巧设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引导他们去探索、思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制造学生认知方面的冲突,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敢于提出问题。但是,教师也要注意所提出问题、所设疑问的质量,引导学生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去创新、去质疑、去超越,激起思维碰撞的火花,引导学生从冲突中、矛盾中去创新发展。教师可以指导者、参与者的身份去参加学生之间的讨论,支持和鼓励学生抒发不同见解,表扬创新、有价值的观点。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如,在讲解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用轻松、诙谐的方式讲解,如,以漫画对话的形式展现黄河、长江,将长江、黄河拟人化。展开对话,黄河说:“你好!长江,我是黄河”。长江说:“你好!黄河,我也是黄河!”延伸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培养和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积极开展多种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想一想”、“比一比”等子栏目,将思想品德教育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理解和分析思想品德教材,注重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深刻掌握教材内容,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行动力。另外,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以独特的视角去思考、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多种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如,仍以保护环境为例,教师的课后作业内容,可以让学生去调查校园、学校周边的环境状况,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发现问题,并积极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并向当地政府、社会提出保护环境的倡议。其次,教师应注重在课前、课后,根据教材知识,积极开展参观、访问等组织形式的实践活动。如,在学习“认识、评价教师”等内容后,教师可组织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去深入认识、了解思想品德教师,总结老师的优点和缺点,学习老师的优点,并指出老师的不足,与老师交流之后,建议其改正,最终找到促进师生和谐、融洽相处的方法。

五、营造轻松的创新学习氛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