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蒙氏中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蒙氏中学教育范文1
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没有特级教师的“光环”,也不曾有过挂牌的“名师工作室”,然而他却是真正有着“教育梦”的人,并一生都怀揣着梦想坚定而执着地行走。
在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期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开始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当时,他和一帮同学痴迷地研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一起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感动,对帕夫雷什中学那样的学校充满着期待。也就在那时,“教育梦”在他的脑海中孕育,“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之魂,有帕夫雷什中学那样“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思维与情感统一的课堂”……
多年以后,那些曾经一起“激扬文字”的“同学少年”几乎都在世俗的销蚀中丢失了当年的理想和激情,而唯独马老师,还坚守着那份执着,他说:“我一直在寻找,在等待,在准备,我的一生就是为了一所这样的学校。”
马老师一直在追寻着自己“梦”中的教育,“梦”中的学校。他把自己的“梦”带到学生中间,用“情感和智慧参与的课堂”践行着“梦”中的教育;他把自己的“梦”带到同事中间,共同分享“梦”中的教育所拥有的那份崇高与快乐。他也始终期待着,要和一班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办一所“梦”中的学校,共同绘制那幅“梦”中的图景。
记得是2002年年底的一天,马老师约我们几个朋友见面,告诉我们他将要受命去办一所新的学校。当时他的眼里流露的是近乎孩子一样的喜悦和激动。从那时起,他为筹办这所学校倾尽全力。那一段时间,马老师书房熄灯的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推迟,存放于心中多年的“教育梦”,融汇在脑海里的所有关于教育的思考,都在那一刻涌泉般喷出。在无数次键盘的敲击中,一份数十万字的学校策划书生成了。
我手头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策划书的初稿。阅读这份策划书,我们能理解到,马老师当年的“教育梦”此时已清晰地聚焦成一个关于人的梦,其中有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思想源流,有写满人性关怀的学校文化,还有洋溢人文情趣的校园生活……在策划书的前言部分,马老师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们想办的是这样一所学校,孩子们在这里享受着成长的快乐和幸福,教师们在这里收获着事业的成功和幸福。”他用这样的学校愿景,描述着心中的“教育梦”。
由于种种原因,马老师最终还是没有办成他“梦”中的学校。而此时,脑部胶质肿瘤的侵蚀,使他不能再去接受办一所理想学校的挑战。当死亡开始威胁到他的生命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要为自己那个关于人的“教育梦”再做一点什么。他想到用自己多年的读书积累,编写一本《人文素养读本》,为当今的学生备下一份丰富的人文精神食粮。手术后,他顶着头部那条尚未完全愈合的20多公分长的手术刀痕,把电脑和大批的书籍、资料搬进了病房,开始《人文素养读本》的编写工作。住院治疗期间,他比一个正常人工作的时间还长。他抱定生命最后一搏的决心,硬是凭一己之力完成了90多万字的《人文素养读本》的编辑。这本书很快就成为许多学校人文教育的校本教材,深得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当病情刚刚有些好转时,马老师又毅然地选择重返讲台。他带着《人文素养读本》,以疲乏之躯奔走于深圳和东莞两地,为数千名学生开设了人文素养选修课程,也为许多学校的教师作过关于人文精神的激情演讲。我知道,他那是在用生命的最后时光追逐着自己的“教育梦”。
马老师逝世以后,《人文素养读本》的影响力引起了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关注。2012年,该出版社以《叩响命运之门》为书名正式出版了该读本。我想,马老师最后就是用这个读本,把他的“教育梦”留给了我们,留给了他所钟爱的事业。
蒙氏中学教育范文2
关键词:蒙氏教育 数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2-0101-01
蒙台梭利数学领域教具可以说是蒙氏教育的精髓所在,4岁的幼儿已经进入了数学的敏感期,如何引导幼儿进入数学领域,怎样让幼儿对数学工作产生兴趣,寻找出适合幼儿的教育方法。使他们顺利的进入数学领域。是摆在我们每一名蒙氏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丰富活动材料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他们喜欢游戏,喜欢操作性强的教具,作为教师应该满足幼儿的需要。我们在蒙氏教具的基础上为幼儿准备了一些丰富的活动材料,辅助蒙氏教具来达到教育目标。
3~4周岁的幼儿已经进入数学的敏感期,那么我们应采取积极、主动。为他提供喜欢的教具材料,给他们反复练习操作活动材料的机会,让幼儿在不断的摆弄具体形象的学具的过程中渐渐的去理解数量、数字与数词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在现有的蒙氏教具的基础上为幼儿设计了一些辅助教具。例如:100板的工作。为了每次展示后教师给幼儿充分练习、巩固的机会就设计了相应的延伸工作,我们为幼儿提供按“1~30数字穿线板的工作”,穿线板在生活领域中幼儿就比较喜欢,在线板上无序贴上数字,幼儿在穿线的时候要按数的排列顺序进行穿线。(图一);还可为幼儿提供1~50数字“连线工作”,幼儿连到最后能够连成幼儿喜爱的卡通小动物的图案;在1~80的连续数练习中,我们又采用了在铁钉上“饶线绳的工作”,操作性强,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点。(图二)。针对这项100板的工作我们就由易到难设计了不同的材料,使幼儿对抽象的数字产生兴趣并对 100板的工作进行了巩固,很好的完成了它的教育目标。
在进行加法板之前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小猴子吃桃子》的工作,可提供两只猴子玩具,每只猴子配一个小碟,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题卡进行操作:“一只猴子摘了4个桃子,(幼儿在这只猴子的盘子里点数4个桃子),另一只摘了5个桃子(幼儿同样点数5个桃子),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呢?”把两只猴子碟中的桃子合到一个大盘中,(注:一定要有一个合成的过程),数一数得出答案。在进行除法板之前可进行《小狗分糖果》的工作,可提供4只小狗玩具,各配4个小碟,碗里装上8块玩具糖果,平均的分给4只小狗……分完之后数一数每只小狗得到多少块糖,在这里为了便于幼儿理解糖和小狗谁是除数、被除数的关系,我们在题卡中可加入形象的图,8的后面画上糖,4的后面画上小狗,幼儿拿到题卡后就会明白8块糖要平均分给4只小狗,使孩子们很容易的理解了题意。幼儿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不觉得是在做数学题,而是在做游戏。
二、丰富有趣的纸张工作
4四左右的幼儿已经进入书写的敏感期,纸张工作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内容。那么为幼儿提供什么样的纸张工作才能够满足幼儿的需求呢?
我们在不断的研究、推敲之后,为数学教具配备了一些延伸的纸张工作。如在纺锤棒箱之后,我们为幼儿提供了《母鸡下蛋的纸张工作》:母鸡身上都标有数字,含有数字0,幼儿根据母鸡身上的数字在她的下面画出相应数量的鸡蛋,标有数字0的母鸡没有下蛋,这样就加强了对0的概念的进一步理解,巩固了数与量的对应。再有在塞根板之后的纸张工作,为了让幼儿进一步学习量与代表数量的符号的一致性,我们为幼儿制作了相应的纸张工作,幼儿根据所给的平面串珠棒的数量,写出相应的数字,对于喜欢绘画的幼儿可以提供几种数字,在相应的数字上涂上颜色。方法随幼儿的兴趣可随意调整。还有
在分数小人之后,为了增加幼儿的兴趣,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分数含义,我们制作了贴近幼儿生活的《小动物吃饼干》的纸张工作,最初我们以分数小人为基础提供的都是圆形,每只小动物下面都放有一块圆形的“饼干”,在旁标上1/4、1/2等的分数作为吃掉的部分,每一只小动物下面都有与它对应的被平均分成几份的圆形作为饼干,如吃掉1/2就把吃掉的1/2用笔涂掉……孩子在掌握了已圆为整体的平均分后我又结合构成三角形中的三角形盒设计了三角形饼干让幼儿练习,这种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纸张工作大大增加了幼儿学习的兴趣,使孩子在涂涂画画中更进一步理解了分数的含义。(如图三、图四)通过对纸张工作的操作,幼儿养成了书写的好习惯。
三、拓宽蒙氏数学领域的范围
蒙氏数学教具能够使幼儿理解数与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还进一步进行了补充。例如:(1)倒数的认知:我们为幼儿提供了火箭发射倒记时的纸张工作,幼儿根据火箭发射倒记时这一现象,了解倒数,也可根据红绿灯的现象进行倒数的练习。(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首先让幼儿进行量的比较,之后进行数的大小的比较。(图五)(3)量角器的运用:在幼儿对较大的数认识之后,可以为幼儿提供量角器。
让他们通过操作了解“角”是有大小之分的。(图六) (4)相邻数:中间的房子里住着数字宝宝5,那么它前面和后面的房子里住着哪个数字宝宝呢?……。这些教具虽然不是蒙氏教具中的内容,但是它们也能够促进幼儿对数学的理解,培养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
这些教具的设计体现了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将抽象的数概念变的直观而具体。正如蒙台梭利所说:“我们培养儿童学习数学,并不是让儿童掌握计算能力,而是让儿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我们在幼儿发展的关键期,给幼儿最适宜的解决问题烦人方法,让幼儿从小开启幼儿数学心智,在数学领域里自由遨游。
参考文献
[1]赖竹婧. 蒙台梭利教育本土化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09.
蒙氏中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 科学 启蒙教育 探索 实效
在新时代,我们拥有的不仅仅是祖国腾飞、民族振兴的喜悦,更要接受其对整个国民素质的严峻考验。要让今天的幼儿在未来经济和生态两大挑战中成为强者,就必须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加强幼儿科学素质,促进幼儿整体和谐发展。
一、正确理解幼儿科学教育的内涵,明确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引导幼儿获取感性的有关周围物质世界的广泛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在表象上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帮助幼儿掌握探索周围物质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包括观察、分类、测量、表达、思考等方法,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对周围物质世界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周围物质世界和学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培养幼儿的独立性、自主性、主动性、自信心、自制力和创造性等良好个性品质。
二、为科学教育活动提供必备材料
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操作和探索的必备前提。
1.提供适合操作的材料。动手操作会使幼儿喜欢科学教育活动。通过操作,幼儿会对事物有更深的了解,并获一些经验。因此,在提供材料时,我们尽量提供能让手和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的材料。如提供塑料小桶、无毒注射器让幼儿玩水;提供各种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桥”,让幼儿举行赛车比赛等。
2.提供适合深入探索的活动材料。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一些事物和有关现象,如声、电、光、水等,幼儿基本没有机会仔细深入探索,为此我们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索。如在“耳朵与声音”活动中,为幼儿提供了易拉罐响盒,还有不同型号的喇叭、电池,并分若干层次,让幼儿自由操作,感知声音的不同,领悟如何保护耳朵。为幼儿开设玩水区、玩沙区,让幼儿在玩水游戏和玩沙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感知沙、水的特性等。
3.提供能帮助幼儿获得科学技能的材料。在科学活动中,不但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幼儿科学技能的培养。所以在提供材料时,我们总是让幼儿自由摆弄一番。如让幼儿摆弄“有趣的色彩”和“有趣的不倒娃娃”的材料时,尽管幼儿不明白其中的原理,但这种摆弄包括了对物体的观察、分类、思考、推断等,幼儿可以从中学习科学探索的技能和必要的思维方法。
三、精心指导科学教育活动
1.提出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诱发活动兴趣。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在以主动性学习为主的科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提问上,幼儿探索欲望则常常是靠教师的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问题而诱发的。如在“沉与浮”实验的延伸活动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把一块块长方形的橡皮泥放在小船中,你会发现什么?这一个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望。待幼儿发现时,又设置了这样两个问题:怎样使沉下的小船再浮上来?在玩小船时你发现小船上最多能放几块橡皮泥而不会下沉呢?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的思维层层展开。而针对性,就是设置问题有一定的范围和方向,而不是没有目的。
2.注重交流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教育评价,加强对科学的认识。在科学活动中,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是非常重要的,它能使幼儿理清思路,较为清晰地理解有关的科学概念。
在“奇妙的磁铁”活动中,实验操作后我们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幼儿的发言也不外乎“磁铁能吸起什么”和“不能吸起什么”。继而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这些东西能被磁铁吸住,它们有什么不同?”幼儿通过交流、讨论,终于获得了“磁铁能吸住铁或铁制品”这样的概念。随后我们又启发幼儿再次用磁铁验证,最后组织幼儿玩“找宝”游戏,请幼儿找出哪包东西是铁,并请个别幼儿表述发现过程。
蒙氏中学教育范文4
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提出的儿童观、教育原则、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都对我国的学前教育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并且已经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界教育模式研究重点关注的内容。针对当前我国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疑问和问题,本文将从儿童个体和教育环境等两个方面,结合我们多年教育实践,讨论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对其教学的重要启示。
一、蒙台梭利简介
蒙台梭利生于意大利,身兼多种身份,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儿童教育学家,还是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她本人非常重视儿童学前教育,并对此从事了50多年的研究,批判性地吸收了很多前辈以及当代教育家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育思想和理论,并且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并于1909年正式形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她在实践的过程中,创办了“儿童之家”,成为无数幼儿教育学家学习的典范。
二、遵循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倡导其自由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且必须要遵守自然生长的客观规律。其中,独立是其成长的土壤和主要目标,是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这里所说的独立,并不是单纯地指生理上的成熟,还包括了心理的成熟。要促使儿童成熟,成年人的帮助是重要的辅助因素,但是这种帮助必须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否则反而会产生不良影响。
例如,在我国当前学前儿童的科教育中,很多儿童在实践操作中的工作比较慢,教师为了保障教学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就会帮他们完成。这种 做法看似帮助了他们,但实际上却剥夺了他们独立成长的过程,没有遵从他们的自然成长规律。
学前时期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滋生出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探索的过程中,儿童会和探索 的对象进行直接接触,并且相互产生作用,让儿童能从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自动形成对物质世界的初步概念,并且在今后的探索过程中不断补充、调整和完善这一概念。由此可知,蒙台梭利教育理论强调的是对儿童进行最小的干预,教育者的主要职责就是要去启发儿童自主的活动,对他们的成长保持最基本的“独立”态度。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解释就是,防守让他们去做。
从中我们得出的启示就就是,在科学教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和意愿强加给儿童,而是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学习的速度,相信他们可以独立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做得不是给予学生最多的干预和指导,而是要用最少的指导和最多的鼓励,培养儿童独立思考、判断和实践的能力,让他们的成长顺应自然的天性。而且,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探索精神,这种教育理论也符合这一本质。
三、为儿童的科学学习创建良好的吸收和适应环境
蒙台梭利对教育环境的重要性比作了头部 ,认为教育环境会对儿童的整体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她以儿童为中心,专门为他们制作了适合的教学工具。除此之外,在她的“儿童之家”,所有教学的硬件设备也是根据儿童的身高特意制作的;桌子轻而且坚固,两个小孩就可以轻易搬动;椅子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洗手台很矮,伸手就可以摸到的黑板;等等。蒙台梭利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他们自己动手的能力,不依赖他人就能够完成,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蒙氏中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语音意识;启蒙教学;语音语调;认知能力
一、英语语音意识的定义
语音意识通常情况下被定义为说话者反映和控制言语片段的能力,对所使用的语言结构及语音具有清晰、明确的感知。换句话说,语音意识指语言的使用者能够感知并辨析单词中的每个音,并能对每个单独的音在大脑中进行加工,从而帮助人们建立起对语言音和形的对应关系;同时对语言进行整体感知与反应,两者共同协作,进而形成一种英语思维。根据“儿童言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及言语机能的发展”这一分类方式将英语语音意识分为语音意识、词汇意识和语法意识,这些意识推动着口语表达能力和言语机能的发展。
二、英语语音意识在英语启蒙教学中的作用
语言学家研究表明,学前阶段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儿童在早期阶段接触英语对其将来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儿童语言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在幼儿学前阶段,开展英语教育活动是切实可行的。学前英语教育目标和中小学英语教学目标有着本质的区别,学前英语教育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而是旨在培养儿童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英语思维,帮助和引导儿童形成初步的英语语音意识。具体而言,英语语音意识在英语启蒙教学中具有几点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儿童语音语调的培养
语音,即语言发音,它包括字母、单词、句子、音标、重读、停顿、升降调等方面。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4岁左右,可以说是培养儿童正确发音的关键期。在这时期,儿童几乎可以学会世界各民族的任何发音。”
在实行新课标改革之前的英语教学中,语音语调的学习在英语启蒙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和必要的重视。在试行新课程标准改革之后,新课标对英语的语音语调给出了明确的规定,教育教学研究者也逐步意识到语音语调学习的重要性。英国语音学家吉姆森说过:“要学会讲任何语言,一个人只需要它的50%~90%的语法,1%的词汇便足够用了,但语音知识却必须近乎100%的掌握。”所以说,英语发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英语的交流能力。英语语音的学习就应是英语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我国现在采用的语音语调的教学方法大多是通过朗读的形式,国外有许多实证研究证明:英语语音意识水平对英语朗读水平起决定性作用,也就是说语音意识对英语的语音语调有促进作用。以汉语为例,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来说,他们先学会了听说,而后学会读写,这样的形式同样适用于英语的学习,学好一门语言首先就要学好语音语调,大量标准的语音的输入,有利于英语语音意识的形成,而英语的语音意识反过来可以促进儿童语音语调能力的发展。因此,作为教育者发出的正确的英语语音语调,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积极的刺激”,儿童将这些“刺激”信号储存在大脑中,在不断的累积下就会形成英语的语音意识。
2.发展儿童词汇认读能力
国内已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的词汇认读能力发展的直接原因是英语语音意识。如果是英语语音意识水平高的儿童,可以记忆更多的单词,可以更准确地读出陌生单词的发音,对词汇识记、听力提高、阅读方面都具有显著影响。将英语语音意识应用到英语启蒙教学中,可以培养儿童词汇认读的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要达到使用700个左右的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在中学毕业时要达到使用1600个左右的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面对大量的单词、语法,如果靠单纯的记忆与背诵,对学生来说是痛苦的、机械的,容易对英语产生抵触与厌恶情绪。但是,英语语音意识的词汇认读是有预测作用的,应用英语语音意识可以发展词汇认读能力。
目前随着英语教学的不断发展,现在的英语在词汇认读的教学方面多采用自然拼读法,让学生在认识单词的同时自然地学会读音。英国等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西方国家多是以自然拼读为教学内容来开展启蒙教学的。通过自然拼读法,帮助学生在思维意识方面建立起英语的音与形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认读单词的目的。
3.促进儿童英语阅读能力的提升
目前心理学研究者通过研究,已经达成一个共识,即语音意识是阅读技能的重要基础。将英语语音意识应用到英语启蒙教学中,可以培养儿童阅读的能力。林崇德教授等人用语音意识测验检测了儿童的英语阅读能力,结果发现,英语学习不良儿童在单词拼读能力、句法意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发面的发展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这说明语音意识与儿童的阅读能力有直接的必然关系。
通常情况下,学生在进行英语阅读时,对文章理解的偏差或误读都是由于词汇的原因而导致的。但依照汉语阅读的经验,一个或者几个字词的不认识并不影响我们对文章整体或细节的把握。英语语音意识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抛开个别词汇的影响,达到阅读目的,应用英语语音意识可以发展英语阅读能力。
4.提升儿童英语思维能力
由于我国教育部门尚未明确规定在学前阶段开展英语教育教学活动,所以现行的学前英语教学活动以及英语教材种类多且质量参差不齐,但大多数的幼儿园以讲授简单的单词字母为主,以机械记忆的方式进行授课,教育者进行反复朗读,儿童进行反复跟读,以达到记忆的目的。这样的方式往往十分枯燥。儿童的天性是喜好玩耍、游戏,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他们所学习的一切都应该是他们感兴趣的,枯燥容易使儿童对英语产生抵触与厌恶的心理,这种反应会影响其将来对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甚至有可能使儿童对于英语的学习失去信心。因此,学前儿童和基础教育初级阶段的英语教育,正处于英语的启蒙学习阶段,重点在于培养儿童的英语思维,而不是教会一个个没有联系的单词或句子。因此,良好的语音输入,有利于英语语音意识的建立,给儿童英语思维模式的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展望
注重儿童英语思维的培养,使之产生英语学习的能力。教会儿童学习的能力比教会儿童知识更重要。思维依赖于语言,语言对思维有促进作用,也就可以说英语学习对英语思维有促进作用,而英语的语音意识是英语思维的一种形式。
语音意识的获得与发展是儿童整个语言发展的重要方面,英语语音意识在英语启蒙教学中作用的研究直接影响到英语启蒙教育的目标定位、教学教法、课程设计、教材内容选择、实施过程等多个环节。教育者可以根据儿童英语语音意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英语语音教学和语音意识训练,为儿童英语的学习提供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教与学得到最好的结合,产生最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高敬.幼儿英语教育与活动指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高敏.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英语教育,2005(12):62-65.
[4]管益杰,李燕芳,董奇.学前儿童英语语音意识、字母知识及口语词汇之间关系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02).
[5]姜涛,彭聃龄.关于语音意识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概况[J].心理学动态,1996(03).
[6]李庆安,许莹,林崇德.“语音意识与语音智能同质说”初证[J].心理科学,2007(01).
[7]刘莹,董燕萍.汉语儿童英汉语音意识和英语单词认读能力的关系[J].心理科学,2006(04).
[8]彭坚.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反思性研究对早期外语教育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7(07).
[9]任萍,徐芬,张瑞平.拼音学习对幼儿语音意识发展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6(01):41-46.
[10]王燕,林崇德,俞国良.英语学习不良儿童语音能力与阅读理解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2(03):297-283.
蒙氏中学教育范文6
关键词:微课,图层蒙版,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7.4-4;G434
一、微课背景
《信息技术应用基础》课程是我校士官学员科学文化必修课,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员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应用技能和信息安全防护基本技能;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员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信息社会,为打赢新形势下信息化战争打牢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内容分为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基础部分,和以Office办公软件使用、多媒体技术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应用部分。
信息技术应用部分主要是软件应用和操作,知识点繁杂且零碎,利用边讲边练的教学方法,学员课上勉强能跟得上教员节奏,课后练习很容易忘记。而微课作为翻转课堂的教学资源,使得学员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灵活选择内容进行学习,微课为学员课外学习提供了途径和资源。
“微课”的概念最早是2008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 提出,他人为微课是一种知识脉冲,在一定的习题或活动主题的支持下,能取得与传统长时间授课相同的教学效果。国内最早是在2010年由广东佛山教育信息网络中心胡铁生率先提出“微课”的,并在中小学进行微课资源的设计和开发。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以视频为重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内容的选择与设计是决定微课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对于计算机软件操作类课程的微课,其内容应该具有代表性,主要解决课程的重点、难点、疑点。 “PS中的图层蒙版”在图像处理软件中应用很广,但学员对蒙版概念理解和应用普遍有困难,所以本微课选取该课题进行设计和实践。
二、教学目标
本微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3个方面。知识目标旨在使学员理解图层蒙版的概念,体会图层蒙版中黑、白、灰颜色对图像效果的不同影响,学会编辑图层蒙版。能力目标是提升学员在图像处理中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新设计的能力。情感目标是激发学员对应用软件学习的兴趣,通过课后完成蒙版效果的设计体验到成就感、愉悦感。
三、教学设计与实践
本微课通过案例展示图层蒙版的效果,通过设置问题,引出图层蒙版,接着讲解图层蒙版的概念,然后进行案例制作和讲解,最后布置课后练习题,并进行小结。具体如下:
1、案例展示图层蒙版效果
在课程引入时,向学员展示图层蒙版效果,总共展示3个效果图,“云中飞机”、“瓶中树林”、“森林湖泊”,通过问题:“大家能看出来这些图片是合成的吗?”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针对“云中飞机”飞机,展示原图“天空”、“飞机”,并提问“飞机是怎样从背景中抠出来的呢?” 要把飞机从背景中抠出来,用之前学过的选区、套索、魔棒工具都难以实现,从而引出图层蒙版的介绍。
2、图层蒙版概念讲解
展示用图层蒙版抠出来的飞机psd图,放大图层面板区域,引导学员观察图层面板中的飞机图层缩略图的右边增加了一个蒙版缩略图,并且它只有黑白色,白色区域对应飞机的轮廓,黑色区域是要去掉的背景。通过引导,得到图层蒙版的概念“图层蒙版用来控制图层的显示区域,白色代表完全显示,黑色代表完全隐藏,灰色代表半透明”。为了更加清晰的阐释图层蒙版的概念,再用一张图片对它添加一个从左至右分别是黑、灰、白的图层蒙版,这样大家一看便对蒙版有了清晰的理解。
3、案例讲解
“云中飞机”效果的要点是用图层蒙版抠出飞机,这就要用到画笔工具在飞机的蒙版上进行涂抹,选择画笔的颜色为黑色,并调整画笔大小和硬度,先用较大的硬笔刷在离飞机较远的背景上进行涂抹,被涂抹的区域就会变为透明的,然后改用小且硬度为0的笔刷在飞机边缘进行涂抹,这时可以放大图片,以便于对细节处理,涂抹的时候要细心,这样就可以将飞机从背景中抠出来了。
“瓶中树林”效果的要点是用图层蒙版把树林在瓶子以外的部分遮挡掉,这需要先把树林移动到瓶子图片上,并降低树林图层的不透明度,使树林与瓶子呈现交融的效果,同时用画笔擦掉瓶子以外的树林,画笔的使用与上面相同。
“森林湖泊”效果也是由两张图片无痕拼接而成,过渡的地方非常自然,这就要用到渐变工具,为湖泊图片添加图层蒙版,并在蒙版中应用黑白渐变工具,湖泊图片就会从全部隐藏到全部显示均匀过渡,被隐藏的部分就会显示出森林图片,从而从森练到湖泊的过渡就会很自然,呈现出无痕拼接的效果。
4、课外练习
在进行案例v解后,再布置类似的课外练习,让学员练习并巩固课上所学知识点。本微课设计的2个练习题是“儿童照片合成”、“人物换脸”,通过这2个练习题可以练习用蒙版抠图、遮挡和合成。
四、微课制作过程
1、准备素材
制作微课用到的PPT,准备好案例和练习用到的图片素材。
2、微课录制
微课的录制可以在教室进行,展现真实的教学环境,但这种方式通常需要多机位拍摄,至少一个机位拍摄教员和课堂,另外一个机位拍摄多媒体PPT画面,视频后期剪辑时结合分镜头脚本和微课录制的实际表现来进行剪辑处理。
微课如果不需要教师出镜,可以采用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录制PPT和软件操作,教员在自己的电脑前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按照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就可以进行录制了。
微课拍摄或者录制完成后进入后期制作,其中包括视频、声音、背景音乐、字幕、片头、片尾的内容的编辑,可以利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自带的编辑功能,也可以利用会声会影软件进行加工。
五、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与传统课堂相比,具有简短、精炼、独立的特点,更易于为学员所接受,因此微课为教学改革和学习方法开辟了新的途径。PS是一门操作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知识点庞杂,非常适合用微课这种方式有针对性的讲解,实践证明,学员通过学习微课,基本掌握了该知识点,并能进行举一反三的练习。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制作更多的微课,形成微课课程体系,以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