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范文1
关键词:地方文化资源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高校的职能与社会互动得到进一步强化,高校对区域发展产生的作用日益重要,而地方文化资源也越来越对高校产生影响。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作用
一流的高校为地方聚集一流的人才。众观企业的人才招聘要求:为人正直、工作认真、责任感强,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沟通能力强、形象气质佳。这就是企业对人才观的定义。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塑造人的精神、气质和品格,使学生成为多才多艺的复合型人才。良好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和对高校学生的能力素质培养对于高校毕业生成功求职大有帮助。
2.现代高校是构筑文化根基的主阵地
高校是优秀文化传承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文化是经过长期实践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价值观体系,是价值认同,也是精神气质的集中体现,它包含了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办学治校理念文化等。加强高校文化建设是学校改革发展稳定中提出的新任务和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3.创新地方文化资源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高校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和当地输出有用的人才。一个地区的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有当地的文化特色。高校如何从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营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国内某些高校与地方文化资源互动的介绍,阐述地方文化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始建于195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一所以建筑产业类学科为主、工管理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特色鲜明的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属河北省人民政府主管。学院位于塞外名城张家口市。张家口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200万年前,古人类在张家口市阳原县泥河湾盆地起源、繁衍;5000年前,炎、黄、蚩尤“三祖”在涿鹿合符釜山,定都立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大统一、大融合,开创了中华文明史;明末清初,张家口发展为著名的陆路商埠,与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张库大道即从这里起始;时期,这里是晋察冀边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享有“第二延安”等美誉。张家口以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张家口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通过参与“冀台心・两岸情”青年大型交流活动、开展地方特色文化进校园活动等,使高校传承和保护地方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激发学生们爱国、爱乡的情感。
据报道,为使学生们感受老北京乡土文化的魅力,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于2008年11月举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大型主题活动月。活动包括四个主题:老北京曲艺知识讲座、老北京民间手工艺现场制作展示、老北京地方戏剧专场、老北京曲艺专场。学校还组织学生进行了北京市"非遗"保护工作调查的社会实践,同学们都感到收获很大。
2013年,江苏省某学校还开设了《民间美术》课程,该校艺术组教师将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常熟花边”引入课堂。传统文化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和追捧。常熟花边”工艺传承者、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陆皓东评价说:青年学生文化素质好,将来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校期间受到艺术熏陶,将来分布到各行各业,他们的影响可以为传统文化争取到更多的爱好者。因此高校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2年,在全国科普日,保国寺文化志愿者为江北灵峰某高校送去了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外讲座“历史的记忆―粮票”,并与粮票展览同期举行。宁波市收藏协会资深藏家向学生们讲述了粮票的历史和种类,使学生对中国特殊时期的票证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遗产宣教、临特展览等优质文化服务受到了学生好评。
近年来,浙江黄岩区积极开展地方文化进校园活动,出台了《黄岩区地方文化进校园实施方案》,各校充分挖掘当地资源,结合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区教育局定期召开地方文化进校园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现场推进会,就各校推进地方文化进校园工作进行总结交流。全区各学校根据实施方案,把活动开展作为学校充实发展内涵、打造品牌、办出特色的重要举措,推进地方文化进校园活动制度化、规范化。为进一步深化地方特色文化活动,让地方文化走进教室,融入课堂,形成特色的学校文化,各校加强对特色文化内涵的研究,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邀请专家引领、深入实地调查研究、搜集理论依据、召开各个层面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确定所要研究的内容、方法和途径,深化地方特色文化活动。据统计,该区地方文化进校园的研究课题有29项,其中1项被列为国家级重点子课题,另有6个课题被列为省市级课题。通过课题研究,探索了一套比较科学、规范传承地方文化的模式。同时,通过从生活中汲取、走访老艺人中了解、书籍资料中查找等形式加强对地方传统文化中观赏性、健身性、艺术性、游戏性、趣味性、教育性的挖掘和整理,汲取精华,编写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校本教材。据统计,该区已编写校本教材学校有15所。如今,“作铜锣”、“太极功夫扇”、“踩高跷”等地方文化已得到传承,成为学校文化的补充与拓展,并逐渐发展为不同学校的文化特色与亮点。
4.结论
综上所述,一些高校通过引进地方文化资源,与地方文化机构的互动,传承和保护了地方文化,激发了学生们爱国、爱乡的情感,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同时也提升学校在教育机构中的竞争力和美誉度。
注:本文为张家口市第十届社科联项目。
参考文献: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范文2
Key words: information ag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effectiveness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2-0154-02
0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即高校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结合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实际特点,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活动的结果(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格和心理素质)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①大学期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在校期间的基础型教育,其教育所达到的有效程度也尤为重要。追求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
1 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信息化背景下,社会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受到影响,大学生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客观上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趋势、新特点,从而对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各种活动实际效果产生影响。信息化犹如一把“双刃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严峻的挑战。本文对该背景下山西省某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分析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
2 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方法方面,大多数学生比较倾向于社会考察、微信宣传、访谈法、青年志愿者活动,认为这样的方式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高。有30%左右的同学认为自我学习与教育、理论知识宣传的方式效果不佳。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程度具有直接的影响。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在信息化?r代背景下在部分同学(尤其是非政法系别的学生)对纯粹的理论灌输有些排斥,他们不太接受空洞的理论教学,相反,典型示范、激励感染教育、微信宣传、网络宣传社会考察、志愿者服务这些在实践中获得心得体会,在实践中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教育的活动,不仅不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误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2 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途径方面,同学们普遍认为青年者志愿服务、社会考察等实践途径的效果远远好于单纯的讲授讲解、理论学习、理论培训,也有个别同学标注既要有理论学习,也要有实践交流,要使理论与实践双向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满意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教育途径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实践教育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③从该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活动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给予肯定的,但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与其预期目标之间存在差距,这说明这种实践活动还有待于继续发展,形式方面还需要创新。理论教育途径和实践教育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④但是在调查中,部分同学并不认可这种教育途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是教育者在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途径时,忽视了理论教育法在运用时的条件性。理论灌输的方法固然重要,但是过分强调理论灌输的作用,就避免不了会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2.3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载体方面,31%学生认为理论学习方面的活动效果比较好,有六名学生备注学校开展的面向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于简单,缺少实质性的理论知识;而69%的学生认为单纯的理论学习(如阅读报纸、书籍等,党课、团课培训等)效果程度不明显,学生不易接受,认为通过网络开展、采用图片展的形式进行、实习考察、党员带头作用这样的丰富多彩的方式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程度比较高。
在总的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同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还是比较好的,只是在个别问题上存在分歧。这说明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总体上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在以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要根据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情况制定最为合理的教育实施方案。
3 信息化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新特点、新趋势,这不仅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时俱进,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还要求教育客体适应新情况、面对新问题,增强自主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是我国国家教育创新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高校要注重方法、途径、载体之间的相互促进与融合。
3.1 运用隐性教育资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创新教育方法,还要把教育者的主导性与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效结合起来,防止把二者割裂开来,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方法,提高教育效果。当前很多学生还是会有一些逆反心理,单纯的理论教育会让他们产生厌烦心理。在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隐性教育法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将直接灌输式教育与间接渗透性教育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潜移默化中。对于思想政治工作者来说,如果没有直接的理论灌输,就会淡化学生的正确意识,相反,间接的隐性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这不仅是一个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还会收到直接灌输式方法所没有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高校各教育者要挖掘本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联系,并渗透在课堂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中;其次,将这种理念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接受教育;最后,教育者自身的言传身教示范作用是隐形教育方法成功运用的重要一环,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
3.2 综合运用各种新媒体技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创新教育载体,在信息化背景下要重点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载体,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创新教育途径,实践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实践活动的开展形式多样,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新出现的事物不断丰富其形式,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充满活力,它的实效性才会增强。一方面,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逐渐渗入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必须正确理解,通过新媒体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充分发挥这种新媒体的积极作用,通过渗透、互动、引导等方式促进教育工作的实施,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之间的联系。如:建立微信群、QQ群进行信息的传播。此外,各种新媒体技术层出不穷,各种社坛、论坛等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选择。这些新技术为教育者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法。
3.3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途径,不仅要发挥课堂教学即理论教育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各种校园实践活动,而且必须进行创新,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如占领网络新阵地、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等,以解决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
高校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发挥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功能,开展更为丰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建立、优化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使网站在功能和形式上能够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用健康、积极的文化因势利导大学生进行网络信息的选择。另一方面还要规范健全网络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网上信息的识别能力,引导学生文明上网。
3.4 增强整体性指导,营造良性运行的有效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具体的系统工程,它的整合性强,所以必须进行整体性的统一指导,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性运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提高在于教育主体坚持相正确的方法、合理的途径、相适应的载体的统一。这就要求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比较清晰的了解,同时学校要特别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使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面向社会,接受具体、形象的教育与启发,使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提高社会适应性,增强社会责任感,对思想政治教育也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加自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⑤
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日益丰富,形式也越来越多样,这就意味着选择合理的教育载体也越来越为重要,要坚持寓教于行、寓教于境、寓教于情和寓教于管相结合而又各有侧重点的方法,融入隐性教育方法之中,充分发挥每种载体的优势,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注释:
①郑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初探》,载《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12月。
②单文丽:《论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矛盾与化解对策》,载《教育改革》,2010年第8期。
③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第146页。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范文3
只有对各种信息深刻理解,对实际情况、广大学生真正了解了,并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示之以行,才会更具有说服力。网络技术带给大学生的全新理念全面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使网络真正成为弘扬主旋律,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需要认真做好的一项很重要的事情。面对当今的互联网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应充分重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新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新课题。[3](P162)因此,利用好信息网络技术,与时俱进,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命力之所在。
在就业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就必须准确把握其面临的形式、任务和要求,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点带面,扎实做好育人工作。1.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正确引导,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学校各级领导者的倡导及培育。学校各级组织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环境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对各种活动要积极地加以正确引导。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教育方针,加强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相关职能部门都要协同教学单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程、全面、全员育人。当前,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特别需要从硬件设施、规章制度、人员培训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校园文化的综合建设、基础建设,把握新形势下校园文化的特点,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淀、内化过程,需要一定的载体借以实现。为此,要建设具有文化积淀的校园环境,就一定要有阵地,要有投入。加强教学科研、文体活动场所的建设,有条件的应建立集学术性、娱乐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学生活动中心,建立综合性的校园文化阵地,加强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加强校园整体布局的规划与设计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突出学校学术氛围。既具现代化大学气派,又有校园独有的传统文化特征,有浓郁的文化品位。对学校的建筑风格、绿化美化的标准、对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的构建都要认真讲究,起点要高,要有特色,着眼于长远发展,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为此,要建设具有文化积淀的校园环境,就要体现以人为本,突出学校学术氛围。要重视学校标志的建设,因为学校标志是以标志性的外化形态来表达其校园文化特色并能与其他学校明显区别开来的内容,包括校牌、校徽、校旗、校歌、校训等。2.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导向作用,强化社团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育人功能大学生社团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愿望自发组成、具有特定目标、组织章程和活动方式的学生群体组织。学生社团发展经历着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盛的发展过程,大量的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校园内破土而出。社团活动在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就业等方面一直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目前学生社团已发展形成了学术科技类、公益服务类、理论学习类、兴趣爱好类、体育健身类等多个类别。这些社团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走向成功之路的桥梁。因此,学校应对学生参加社团活动予以学分认定,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社团发展,为社团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大力开展大学生社团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大学生受众面最广、最为普及的学生课外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3.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树立鲜明的成才导向,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动力机制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的重要课堂、增长才干的宝贵阵地、做出贡献的有效形式,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各个高校每年都会围绕参观学习、科技推广、文化宣传、社会调查、就业创业、法律普及、环境保护、支教扫盲、社区援助等方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更加重视社会实践活动,除为社会实践划拨专项经费,还应将社会实践纳入学分制管理体系,作为学生毕业考评的一项标准。地方高校要科学规划和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紧贴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做到与专业相结合、与就业相结合、与地方需要相结合的办学特色,采取项目运作方式,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确保内容丰富多彩。活动结束后,相关部门及时组织社会实践报告会,并对在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使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头有尾,真正使每一个参与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都能树立鲜明的成才导向,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4.加强校风学风建设,着力培育和构建特色鲜明的“校园精神”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实体形态的校园文化,其重要目的就是要培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的“校园精神”,并使之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灵魂。
校园文化是校风的一种体现,一种表现形式。校风优劣是一所学校办得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学校工作的综合指标。优良的校风既是无声的命令,又是有形的榜样,对师生员工有巨大的同化、约束与激励作用。要培育良好的校风,就要端正教育思想,营造正确集体舆论,注重依靠集体力量,注意培养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立形成良好校风的条件,构建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和氛围,发挥学校优良传统的教育作用,开展知校、爱校、为校争光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良好的学风是学生在集体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人格品质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加强学习目的教育,树立远大理想,注重养成教育,严格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反复强化,以养成良好的文化自觉性。而这些是经过长期教育实践创造出来的,恰恰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短板。总之,我们要正确理解校园文化的基本内涵,尊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把握新建本科院校的基本特点,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环境,从本质上切实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田建邦 单位:西北大学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范文4
[关键词]校企合作 “90后”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黄斐(1981- ),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保定 071001)高姗姗(1981- ),女,天津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保定 071000)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2-0063-02
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方式,校企合作已经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对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及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对当前的教育体制改革产生推动作用,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无论是教育环境、文化氛围,还是教育目标、教育手段,高校与企业双方均呈现较大差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方法、途径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有着更加鲜明的个性和行为特征。因此,要准确把握“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在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多元化。在传统的办学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仅仅是学校教师一方;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施教主体除了学校教师,还有企业方面委派的实习指导教师。由于沟通机制不健全、管理目标不一致等原因,高校和企业双方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认识、目标,到具体的管理要求、管理手段均有所不同。这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更加复杂。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课堂、书本、各类校园文体活动等,环境相对简单;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接触更多的是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严格的管理制度、规范的工作要求,以及全新的文化氛围和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除了接受来自校园的人文环境熏陶外,学生还会受到企业环境的影响,所以思想特点更加多元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作的企业,营利是其根本目的。所以,企业往往更加注重自身效益,对员工尤其是实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停留在制度管理层面,有时过于刚性和硬化,人文关怀不够。
3.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呈现新特征。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分散到企业的各个岗位实习,原来的专业、班级、宿舍被打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在班级和宿舍之间开展。同时,由于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9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缺少朋友,比较孤独,渴望沟通。所以,“90后”大学生更愿意通过电话、短信、QQ、微博、微信、空间等形式与人交往,通过网络获取新知识、掌握新信息,网络成为“90后”大学生的生存环境特征。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学生自身的角色转变慢。“90后”大学生是在备受呵护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家庭条件较好,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学生而言,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相对轻松,但进入企业后的工作却相对繁重,企业对员工的日常管理也较为严格。由于一直生活在家庭、学校的环境中,“90后”大学生的社会化程度较低,进入企业后很难在短时间内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准员工角色,因此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工作懈怠等情况。第二,学生的认识不到位。在目前阶段,“90后”大学生对于自身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对工作的期望值较高,往往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由于对顶岗实习缺乏客观认识,部分学生简单地认为实习就是在充当“廉价劳动力”,与自己期望中的工作存在较大差距。还有部分学生打算升本、出国、考公务员等,不愿到工厂就业,认为实习对自己帮助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正向的激励与合理的引导,学生就有可能心生倦怠甚至产生逆反心理。第三,学生的职业基本素质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差距。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接受的大多为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环节相对薄弱。实习过程中由于缺乏具体技能操作经验,不能灵活应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出现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脱节的现象。这不但影响学生的实习成绩和实习效果,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还不如工厂的一线操作工,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加强“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措施
1.关注“90后”的个性特征,加强人文关怀。“90后”是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勇于挑战、富于创新的一代,同时也是崇尚自由、追求自我和独立的一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随时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针对他们的个性特征进行教育引导,发挥其性格优点,挖掘其潜能。校企双方应广开言路,完善意见反馈机制,鼓励“90后”对工作内容提出意见和建议,鼓励他们融入公司环境。对于反映的问题,要通过条件改善、制度完善逐步解决,让学生感受到企业的重视和信任。
2.强化学生对顶岗实习意义的认识。高校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使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例如,学校教师可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介绍国内外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现状和现实意义,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强化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必要性;校企双方可通过组织学生参加优秀实习生表彰大会、经验交流会等活动,用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来进行示范引领;学校可邀请企业人员来校作报告,使学生真正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职业要求,认清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其参与实习实践的热情。
3.渲染企业文化,加强职业教育。“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渴望在团队中生活,又不希望被约束和管制。要想让“90后”大学生真正融入企业之中,顺利完成学生到准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高校应通过企业文化来逐步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并使之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职业素养。在实践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了解自身行业的环境特征,使学生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契合点,学会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和专业特色,制定符合个人实际的职业目标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顺利就业或创业打下基础。同时,企业在弘扬自身企业文化时,也应考虑到“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不要采取灌输或强加的方式,而应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将他们的需要融入企业文化之中。校企双方均应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一方面,满足“90后”的交往需要;另一方面,强化他们的团队意识,使他们更快地融入企业中。
4.充分发挥顶岗实习中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他们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都能发挥较强的模范带动作用。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教育形式由过去的班级集体授课转变为在企业的不同车间分散实践,人员不集中,工作和学习时间不集中,所以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作用很有必要。要结合实际,在每个生产区域、每个宿舍选定信息员,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例会,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激发学生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实现学生的自我规范与自主教育,及时消除学生中的隐患,使他们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发挥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引领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使思想政治教育事半功倍。
5.用现代信息手段构筑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90后”大学生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在坚持传统教育的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等、快捷、实时、隐蔽、互动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多渠道的教育引导。一是建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网站,以充足的主流信息占领网络空间;二是借助网络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毫无保留地谈心,教师也可以通过微博、QQ空间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三是利用辅导员博客、手机短信、QQ群等形式及时实习工作安排、评奖评优通知等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四是设立网上调查问卷,了解真实的信息,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解决大学生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
6.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项系统工程,完善的规章制度在协调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关系,解决实习期间遇到的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制订一套包括实纲、轮岗方式、管理考核制度在内的实习实施方案,不但要翔实有效,而且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范文5
一、概念的界定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显性教育。它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通过有的放矢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直接进行说教的有形思想政治教学活动,具有目标明确、正面效果显著等特点和优势。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许多多的困惑,显而易见,单纯的显性教育已难以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需要通过隐性的教育方式进行补充。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指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的目标分解到中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和特定的活动中,使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通过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其心灵深处深深扎根,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情感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获得熏陶。它是一种无意识教育,中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接受教育,是教师采取暗含的、间接的、内隐的方式所开展的特殊教育活动。它在学校情境(除正式课程计划之外的各种活动、文化宣传、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品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淡化了教育形式,强调学生自然状态下的教育与学习,同时关注学生情意的发展,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体现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可见,隐性思想理念使得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拘泥于死板的教学,将教育带回了学生真正的生活中,教育的目的、意图隐蔽于各种显性事物背后,重在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对学生的启迪、熏陶、感染,从而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隐性教育的特征
(一)教育过程的潜移默化性
与显性教育相比,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教育过程的隐蔽性。其一是教师传递信息方式上的隐蔽性。教师并非苦口婆心地灌输道理,也并非引经据典地直率劝导,而是巧妙地将教育的目的和意向渗透到具体的人、事、物及活动过程中,以含而不露的方式引导学生置身于老师创设的教育情境中。其二是学生接受教育的隐蔽性。这种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与受学生的好奇、兴趣、尊重、认可等心理需要密不可分。因此,他们能够在不带有任何逆反性与排斥性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接受熏陶和感染。
(二)教育途径的广泛多样性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进行集中育的封闭式显性教育模式限制,使学生在所有时空范围内时时处处接受教育。例如,每逢春节、教师节,老师们收到许多来自学生的祝福短信。有的老师借回复短信的时机,在对学生表示感谢的同时,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情感沟通,并提出合理期望。学生会将老师回复的短信视若珍宝,并自觉落实到行动中。所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无课堂、跨时空的教育。
(三)教育内容的丰富深刻性
经过认真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学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罗万象、俯拾皆是,它不仅包括学校的硬件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还包括中学生有机会参加的各项社会实践活动。这些丰富深刻的隐性教育资源,如果对其进行认真研究、精心整合,将会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多种层次对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产生良好影响。
(四)教育主体的自主参与性
隐性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性教育,学生能够较自主地选择教育活动的方式和内容等,而不是受居高临下的权威式的训导。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教育客体,而是自愿、自主参与的主体,参与哪种特定的活动、如何参与,都由受教育者自主选择和自行决定。即便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例如目前一些学校文体活动大都采取由学生承办的形式),也大都属于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的主体性活动,这就避免了因直接的、明显的外部强加的意图,而使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生产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三、宁阳实验高中实施隐性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积极开发教师自身的隐性教育资源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教师不仅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还应该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健全人格、丰富的学识等等因素,是学校至关重要的隐性教育资源。为此,宁阳实验高中将师德建设作为实施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一环来抓。为打造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学校严格按照《师德建设实施方案》和“教师行为十不准”要求,规范教师言行、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与品德修养。要求每一位教师以服务教育事业为荣,不断强化崇教厚德、为人师表的责任意识,弘扬严谨治学、敬业奉献的主旋律,严以律己、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去年以来,学校重点治理少数教师中存在的有偿家教、上课接打手机、坐着讲课、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不良现象,要求教师与学生一样在升旗仪式及各种集会时,队列整齐,精神饱满。老师们自觉遵守学校的规定,深得学生好评。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倡导赏识教育理念,以赏识的态度着力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通过全面正确地评价学生,唤醒学生做人的良知与沉睡的潜能,为学生成才营造宽松、亲和的人际环境。学校要求每一位教职工要以宽容的心态对待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在问题发生的时候,在学生失去信心的时候,不急躁、不粗暴,耐心说服、循循善诱,坦诚交流、热情帮助;在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任课教师、班主任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学生置身于老师理解、尊重、赏识、信任的博爱环境中,逐渐改变了消极的学习态度,开始有了上进的欲望、学习的动力,产生了奋起直追的强烈要求。
(二)整合、利用学校文化中的隐性教育资源
实践证明,校园文化以强有力的感染和陶冶作用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产生影响,能够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强化向心力。校园文化除了显性物质文化外,还包括学校的规章制度、师生员工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行为规范、校风学风等精神文化。隐性教育资源就隐含这些多样的文化形态中。在整合、利用校园文化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方面,宁阳实验高中的具体做法是:
1. 着力改善办学条件,构建优良的育人环境。近年来,学校装备了全省一流水平的理、化、生、通用技术实验室及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功能教室,建设了覆盖全校的校园网,为每个教室安装了电子教学白板,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实验器材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图书馆藏书达到16万余册。拥有高标准的学生公寓、餐厅。投资数百万元完成了塑胶田径场、篮球场改造工程,建设了行知文化广场;安装了校园高分贝语音广播系统、电子监控系统;新装微机室1个,增配微机50台,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在山东省文化建设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学校规划设计了“理念文化系统、视觉文化系统、环境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完成了对校园建筑物、道路的“寓意命名”,在教学楼、办公楼外墙书写励志警语,充实完善了校园宣传橱窗,在办公楼建设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设计美观的文化走廊。学校还大力加强班级文化和宿舍文化建设,全力打造书香校园、人文校园、景观校园。日新月异的校园环境形成了巨大的精神力量,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向善求真、奋发有为。
2. 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学校发展,用严格规范的制度推进依法治校。学校积极引导教职工重温百年校史,深入挖掘丰厚的文化积淀。以“创特色名校卓立齐鲁 育栋梁之才惠泽九州”为发展愿景,提炼出了“渊学立世,厚德垂远”的校训,确立了“德厚品高 学高志远、特长突出、全面发展”的办学目标,坚持“为学生的终生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弘毅崇真、勤谨向上”的校风,“广才授业、敦品铸人”的教风,“笃志好学、慎思敏行”的学风。在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学校在育人上,着力培养“志向远大、学业扎实、素质全面、特长明显”的人;在教学上,尊重教学规律,严格教学常规,坚持多元评价,促进全面发展;制定了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在现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完善了管理系统,明确界定了各个系统的职责、权利、义务。实行了“岗位身份目标责任制”,让教师的每一重身份、每一个角色都充分发挥作用。学校的管理走上了“有依据、有规范、有程序、有监督、有评价、有奖惩”的轨道,管理效能大大提高。
(三)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凸显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案范文6
思想政治工作;人文关怀;原则
【作者简介】惠国辉(1968―)男,辽宁阜新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葫芦岛校区学生处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研究。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这是党的“十七大”对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人文关怀必须遵循如下原则。
1.培养目标与尊重个性相结合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承载着社会的责任和民族的希望,基于此,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大学生制定了统一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和实施方案,但大学生由于出身、经历、成长环境、素质等不同,其在智力、气质、性格、能力、爱好、优势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在努力注重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同时,还必须注重学生个体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根据不同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实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注重开发个体潜在的闪光点,给每个人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其独特的个性优势,使他形成独立高尚的品格。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指导思想,既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也尊重大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转变简单依赖制度规范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受教育者的群体特点和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制定、工作的实施上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努力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制定各项制度规范和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心理需要,不同的发展方向,设置、规划不同的方案和措施,充分保证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受教育的积极性,在张扬个性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
2.人格成长与心理解困相结合
近年来,由于本身学习的紧张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的人次逐年提升。因此为了学生健全健康人格的养成,要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开启他们的心智发展,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参加校运会、校园歌手大赛、高雅艺术表演、大学生社团文化节等各类比赛,要通过校纪校规教育、学风建设、争优创新评比,规范他们的校园行为,树立他们的诚信观念,提升他们的成就意识,引导校园弘扬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和谐相处的时代风尚。要鼓励大学生构建“三自”体系,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实现学生主体性与学校主渠道教育相互呼应;要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精神品格,使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意识、身心和谐的健全人格。与此同时,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举办体验式教育、大型心理情景剧、团体辅导、咨询体验、“新鲜人助跑计划”等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对心理危困学生实施干预和疏导,把人文关怀真正落到实处。
3.人性化与管理科学化相结合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核心,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践行人文关怀,体现人性化,从整体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在具体实践中,就是要确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其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成为引导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就是要善于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问题,从正面、积极的角度去理解大学生的行为,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使大学生经常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是要始终脑中有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施之以爱。同时,我们特别要注意,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强调人文关怀,推崇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决不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游离于高校正常管理,实事求是地说,管理的核心问题是人的问题,即如何做好人的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问题;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追求管理的价值和效益最大化,即实现人的潜能挖掘和创造价值最大化的问题。我们强调在管理中重视人文关怀,就是尽量满足和妥善解决好被管理者的基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而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热情,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任务。这也恰恰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内在要求和主要标志,从这一角度说,重视人文关怀是实现管理科学化的有效手段,是对管理工作忽视人文关怀误区的修正;若想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人性化与管理科学化相结合的原则。
4.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
人文关怀是育人、育心、育德的一种全方位系统工程。通过教育引导,可以正面、直接地将教育内容注入大学生思想内心。但单纯的教育引导,容易形成大学生被动接受的情况,所以也就难以产生实效和长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观念,承担教育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作为服务者,在思想理念上必须实现转变,在工作手段上必须更加到位。只有真正关心学生,服务学生,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学生更多的信任,才能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在实处,取得实效。关心学生、服务学生要求我们善于抓住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搭设服务平台,在竭诚为学生成长发展的服务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通过教育引导与关心服务相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感召学生,进而把学生培养成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