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环境整治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环境整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环境整治方案

社区环境整治方案范文1

为进一步改善城区生活环境,美化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努力为广大居民营造整洁、优美、舒适、温馨的人居环境,结合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城市功能品质提升三年工作任务及小区环境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围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的总体目标,按照“美化小区环境,规范小区管理,提升小区品质”的总体要求,全面改善小区生活居住环境。

二、职责分工

成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查组,由局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物管办、监察大队、房管所、廉租房管理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各工作部门组成物业小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巡查组,按照“属地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部门要明确责任,调集力量,负责本部门辖区内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巡查监督及汇报,具体分工如下:

物管办:负责社区、社区、社区辖区范围内物业小区环境整治的日常巡查工作;

监察大队:负责社区、社区辖区范围内物业小区环境整治的日常巡查工作;

房管所:负责社区、社区辖区范围内物业小区环境整治的日常巡查工作;

廉租房管理所:负责县城廉租房住宅小区环境整治的日常巡查工作。

三、工作目标

环境整治目标:道路畅通、路面干净、排水顺畅、环境整洁,无违章建筑和乱搭乱建,垃圾收集设施齐备,房屋立面美观、协调。

整治范围及内容

1、整治范围:县城区域内物业管理小区

2、整治时间:长期坚持

3、整治内容:整治小区道路,保证汽车通达、人行便捷、停车规范,保障消防通道通畅;整修和完善垃圾收集点、垃圾箱、宣传栏、告示牌等设施,保障小区整洁规范;修整小区绿化,消除卫生死角,美化小区环境,整治裸露泥土。

整治毁绿种菜、乱堆乱放、乱拉乱挂、私拉电线等违法违章现象。

清理乱设广告及小广告。依据《广告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文件,规范广告设置。

修整路沿、人行小道、围墙,新增和补植绿地,维护小区管理服务用房、文化体育等共用设施。

四、工作要求

社区环境整治方案范文2

一、领导重视,机构健全

我局成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局党组书记、局长肖胜安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并从局里相关股室

抽派4人组成了环境整治办公室,专门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做到了环境整治工作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确保了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牵头联系,共抓共建

按照上级安排,我局为南外镇新南社区四小区环境整治牵头联系单位,我局与新南社区密切配合,共同抓好了四小区的环境整治工作,确保了该小区的清洁卫生,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一是局环境整治办与新南社区及四小区的负责人一起,查看四小区的范围,落实环境整治方案;二是局里组织人员经常深入该小区,对门前三包不落实,房屋外面卫生较差的,督促门市业主及住户及时进行打扫,确保街道清洁卫生;三是督促辖区单位落实好清洁卫生制度,按时打扫清洁卫生,保持良好卫生秩序;四是对长城农贸市场后面以及该小区个别居民区的卫生死角,我局请人进行了彻底打扫,开支费用**1000多元,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三、落实措施,加强整治

我局认真抓好局机关办公区域、院坝、家属院的环境治理工作,做到了办公区域清洁卫生、院坝整洁、楼道清洁卫生,并把此项工作落实到了机关各股室。近日,我局还邀请县爱卫办组织专业的消杀队对局机关办公区及家属院进行了消杀,确保了职工和住户的健康。对围墙外的花台由于杂草丛生,影响环境卫生,按照县城乡环境整治办的要求,开支3000余元进行了改建,保持了环境卫生;重新购置了垃圾车,保证了生活垃圾及时清运;对沿街门市外面的牛皮癣以及住户防护栏上的空中白色污染进行了彻底清除,保持了临街门市及家属院的清洁卫生。我局还按照上级的要求每周星期日安排人员到指定地点进行文明劝导活动,每周星期二派人对新南社区门市三包情况进行巡查。我局对下属企业的环境卫生整治也非常重视,召开了专题会议,要求各企业要按照当地党委、政府的要求,落实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确保环境整治落到实处。通过局环境整治办的督查,各企业工作落实较好,当地党委、政府也比较满意。

四、建章立制,重拳整治

社区环境整治方案范文3

一、总体要求

***作为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单位之一,自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武进区生态文明办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管理,坚持注重实效,着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试点阶段垃圾分类工作的各项任务。

二、开展市容环境整治,夯实垃圾分类基础

***重点抓好住宅小区、主次干道和综合市场周边环境整治,做到垃圾分类工作与“美丽乡村”创建、示范道路(小区)创建、环境长效管理有机结合。

三、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基本情况

(一)前期准备

1、建立***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和***小区。

2、在试点小区中开展大型宣传活动***次,发放宣传品***余份。使居民知晓率达到100%。

(二)制订方案,健全机构

***、***社区作为先行试点社区,按照要求对垃圾分类工作做统一部署,结合小区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同时,按照垃圾分类工作有关要求,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制订了垃圾分类工作考核细则,以及责任主体、操作流程、管理标准等一系列制度,确保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着力宣传,营造氛围

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支持,为了营造试点,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氛围,利用宣传栏、宣传展板、微信、微博等介绍垃圾分类有关知识,提高全员做好垃圾分类的自觉性和准确性。

(四)注重实效, 有序实施

按照实施方案,***广场计划发放分类垃圾亭*** 个,分类垃圾桶***组;***发放分类垃圾亭***个,分类垃圾桶***组;***发放分类垃圾亭***个,分类垃圾桶***组。***月下旬将购买垃圾亭、垃圾桶的申请报告递交至***,预计***月初资金落实到位,分类垃圾配置也及时安装到位。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做好环境整治工作。从***月份开始,各社区、物业积极开展市容和环境整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市容环境基础。下一步,将继续巩固整治成效,以社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主次干道、住宅小区、综合市场周边市容环境的全面督查。

2、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市、区媒体资源和户外广告资源,大力宣传生活垃圾分类标语、标识,推广垃圾分类基础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广大群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发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3、加快垃圾分类设施的投入建设。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配置分类垃圾桶、分类亭、分类收集车辆等设施,确保按期完成任务。

社区环境整治方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镇村同治、连片示范、整体推进、普惠扩面”的工作思路,以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为落脚点,以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治理为主要内容,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明显改变城乡面貌。

二、总体目标

从年起,用2年时间完成全镇城乡环境整治工程。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全面清除“脏、乱、差”现象,完善城乡环卫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达到环境整洁、容貌美观、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目标。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是以村(社区)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各村(社区)为本辖区内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二是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突出重点部位集中整治,不断拓展延伸,通过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三是健全机制、长效管理的原则。坚持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时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持久、深入开展。四是整合力量、各负其责的原则。承担城乡环境整治职责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责,按照省、市、县卫生创建标准抓好落实。

四、整治任务

整个环境整治行动分两个阶段组织实施,其中年为重点突破阶段,年为巩固提升阶段。具体建设任务是:

1.实施清洁水源工程。加大水源保护资金投入,落实水源保护责任。到年,全镇农村水源达到Ⅲ类标准,饮用水源均达到Ⅱ类以上标准,农村居民饮用水监测率达100%。大力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消除水体黑臭、堵塞问题。

2.实施清洁田园工程。对农药进行专项治理,建立完善经营许可证、经营管理和准入备案制度;实行高毒农药销售100%信息可查询,100%流向可跟踪,100%质量可保证;对畜禽养殖污染进行重点防治,达到健康养殖标准,村庄、道路、水体周边消除露天粪堆(坑)。

3.实施清洁家园工程。主要开展垃圾治理,逐步建立户有垃圾桶、组有垃圾围、村(社区)有清运车、镇有填埋场的垃圾处理体系。村以上主干道、村部、沟渠、河岸无暴露垃圾,无秸杆乱堆乱放。到年,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河道、池塘等水面无漂浮物。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到年,城乡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农村污水处理率提高10%。积极推进农村改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5%以上。

五、年工作重点

1.整治范围。城乡环境整治工程在全镇铺开,其中,整治重点部位是:(1)S304段、1836线至黄陵段、加一线、加三线、九合公路、中主干等主要交通要道。(2)各村(社区)主干道,村活动中心、农户庭院。(3)县委驻农村工作点,向周边幅射,新农村建设示范片。(4)镇城区。

2.整治目标。(1)城乡生活垃圾清运率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省考核指标,以省级卫生镇标准严格实施。(2)各重点部位达到“五无”: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卫生死角、水面无漂浮物件、无“牛皮癣”(乱贴乱画);杜绝“六乱”:建材乱堆、垃圾乱倒、檐棚乱搭、房屋乱建、摊点乱摆、车辆乱停。(3)各重点部位实现路渠及农户庭院绿化,公共场所合理布局景观绿化带。(4)S304、1836线城区段、中心村和公共场所实行亮化。(5)各重点部位要在全镇率先建立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实现“五无”、杜绝“六乱”的面貌常年保持,建成全镇清洁工程的亮点带(片),真正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

3.整治任务。(1)开展“三清五改”。在全镇开展以“清垃圾、清沟渠、清违章搭建”为主的“三清”整治行动,以推广农村无害化改厕以及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为载体,引导农户开展改水、改厕、改厨、改浴、改圈行动。(2)实施绿化工程。一方面,实行庭院绿化,各重点部位要大力发展庭院经济户、庭院绿化户;另一方面实行村庄绿化,各重点部位主要出入口建设标志性景观绿化带,主干道及沟渠基本绿化。(3)加强城区综合整治。对城区的环境卫生、餐饮卫生、违章搭建、临时建筑、占道经营、乱停乱靠以及集贸市场、建设工地进行综合整治,做到卫生、规范、整洁、畅通。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党政班子成员包片、包社区,驻村干部包村,村(社区)属地负责,镇直有关单位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整合一切力量,全力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程。成立镇城乡环境整治工程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镇交通专干严进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地点设镇城建站。

2.大力宣传引导。抓好对农民群众的宣传教育,促进他们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增强卫生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综合整治中的主体作用。张贴宣传标语、出动宣传车,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使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声势和影响,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积极投入城乡环境整治。运用媒体曝光、通报批评、民意监督等手段,形成综合整治压力,激发整治动力,形成全面整治的合力。

3.加大整治投入。一是安排城乡环境整治工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垃圾处理设施配置和工作奖励。二是争取社会资金。要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争取部门单位和社会人士对城乡环境整治工程给予捐助支持。

4.强化整治责任。各村(社区)、镇直有关单位要积极履责,切实加强城乡环境整治,同时要搞好相关协调工作,促进任务全面完成。

社区环境整治方案范文5

关键词:风景区村庄环境整治

中图分类号:B84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景中村”定义与概况

1.1“景中村”定义

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是指在西湖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主要指托管的西湖街道48平方公里界限的村庄、农居点、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等,因周围处于公园、景点或风景山林等围合之中而得名。

1.2“景中村”概况

西湖风景名胜区“景中村”包括龙井、梅家坞、满觉陇、茅家埠、双峰、翁家山、杨梅岭、梵村、九溪等9个行政村,灵隐、净寺、金沙港、栖霞岭、九溪、三台山等6个社区,南山、金沙、灵隐等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辖区常住人口21882人,其中农业人口5642人。

2.“景中村”环境整治的缘起和主要工作内容

2.1“景中村”环境整治的缘起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秀丽清雅的自然景观和璀璨丰蕴的人文景观而名闻中外。风景区面积约60平方公里,拥有近百处国家级、省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对外开放的景点近100处,年均接待国内游客2200多万人次,入境游客100余万人次。2002年三区体制调整后,景区范围内的西湖街道、社区和村成建制划归名胜区托管,共有9个村、6个社区以及3个股份经济合作社,近3800户农户,农民人口5606人,农村面积占景区面积70%以上。

“景中村”环境整治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环境卫生脏乱差,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同时因缺乏系统、完整的规划设计,导致农居点无序发展,旅游资源遭到破坏和浪费,无证经营和沿街拉客现象时有出现;各类管线杂乱架空,污水随处排放,农民住宅的建设维修建筑风格杂乱,西湖山地民居的文化特质已面临湮灭危机。同时,盲目建设也造成了对原有自然生态景观的破坏。这不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与广大农民的意愿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且不利于西湖风景区的资源保护,影响了农村自身和名胜区事业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2.2景中村”环境整治主要工作内容

根据中央、省、市对风景区保护和农村工作的要求和部署,我们以连续10年实施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为抓手,深入实施省、市“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和“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从发展思路、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面积极开展“景中村”环境整治,明确农居整治的基本内容主要是拆违清障、建筑立面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实施“上改下”、沟通农居点内道路,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住质量、保护挖掘散落的历史文化古迹等。

3.“景中村”环境整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3.1科学规划,统一部署。

景中村整治以规划方案为龙头,尊重景区农民对规划的参与权、知情权和选择权。从规划方案理念的形成,规划方案的初稿,修改稿到规划的正式定稿,均广泛听取景区农村居民的意见,多次将农村整治规划以展板的形式,到景区农村展示,征求意见。规划方案按照正常审批程序进行报批,在方案编制过程中多次邀请风景园林、规划建设、文物保护及生态环境等方面专家对方案进行审查和把关,在通过市级职能部门审查及市政府核准后实施整治工程。反复论证的过程,不仅使整治方案日臻完善,也使整治方案更贴近实际,更具可操作性。通过村民至始至终的参与,使景区农民了解整治的内容和目的,进而也使村民从心里支持和拥护村庄整治,并在规划指导下顺利完成村庄整治。

3.2因地制宜,形成特色。

名胜区农村地处西湖风景区的核心位置,是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杭州其他城区的“城中村”,同时各村之间又具有明显的共性和个性。我们认识到要真正建设好景区的新农村,必须突出保护和整治,必须与自身个性和特色相结合,与景区环境和主题相融合,与景区整体发展相接轨。为此,我们在整治中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合理布局,尽可能采取就地整治、保留原貌的方式,不搞大拆大建。如在对梅家坞村整治中,依山就势布局,保护茶园和传统村落风貌,展现了较为完整的茶文化习俗和自然淳朴的茶乡特色;在龙井村整治中,针对该村是西湖龙井茶的原产地、村内古迹遗存及古民居众多的特点,拆除违章建筑、整治山涧溪流、保护传统民居、突出文化内涵,体现了西湖山地茶村的人文和自然风貌;由于始终坚持“最小干预、原汁原味、生态优先”的原则,整治后的各村虽处于城市和风景区核心区域之中,却仍保留了各自较完整的传统文化习俗和乡村自然风光,形成了各具独特性和差异性的“景中村”,成为杭州休闲旅游的新亮点,促进了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实惠。

3.3民办公助,创新机制。

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面临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政府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对此,在市委积极倡导和支持下,名胜区的农居点整治逐步走出了一条“民办公助”的新路子。自2004年始,农居整治已由全额拨款改为采用政府、集体和个人三者共同出资的办法。这其中,需要公助的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制订规划。近几年实施的“景中村”整治,所有方案规划都由政府出资,通过深入调研经专家论证和征求市民意见后,再予以实施。其次是完善政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原则由政府投入资金。村民整治房子则采用以奖代拨方式,以村集体和村民出资为主,政府适当奖励。其三是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作用,解决实施中的实际问题。民办则是农村和村民做到“四个自我”:自我筹资,发挥村级集体经济和农户自身的作用来解决资金问题;自我实施,由村民按规划实施,不搞包办代替;自我经营,建成以后农民自己经营;自我管理,由村民自己管理,实现村民自治,真正体现民办。

3.4以民为本,自愿整治。

除了采取民办公助的创新手段之外,在整治政策方面,我们还突出依法整治、自愿整治的原则,实施奖励制度,鼓励农户积极配合整治。

村庄要实行整治,首先需要向街道申请报名,根据村民申报的积极性,由街道择优选取首先整治的单位。凡列入整治工程规划范围内应进行立面整治的农户,要求积极主动拆除违章,采取自愿报名、自筹资金、自寻施工单位,并按照要求签订整治协议,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和施工协议、施工图纸,一户一方案,并按规定时间内完成立面整治。经验收评分小组评分,以得分多少实行奖励,奖励额度按确权合法建筑面积给予奖励。同时限定奖励资格如下:凡在规定时间内未拆除应拆旧房、违法建筑的,不予奖励;未在规定时间内开工建设的,不愿参加组团,统建的;未按照协议、未按照设计方案图纸施工的都没有奖励资格。对于各户验收评分结果及奖励结果均在在农居点进行公示。对列入整治范围,应整治但不愿整治的住户,今后不得审批维修,同时拆除违章建筑,不予保留暂保的20㎡炒茶用房。

3.5改善环境,加强管理。

按照景区总体规划,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突出文化、造福于民的原则,自2003年以来先后对景区内双峰、三台山、茅家埠、金沙港、梵村、梅家坞、龙井、满觉陇等农村进行综合保护和整治,风景区农村的面貌有了较大改善,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对村庄实行整治的同时,注重改善农村周边的景区环境,实行截污纳管,对电力、电信等杆线实施“上改下”,较大地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基本做到了“村庄整洁”。此外,注意结合景区特色,注重挖掘文化内涵,在村庄内部和周边恢复、整治100多个景区(点),这些新增的景点和环湖原来收费公园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这一重大的举措取消了景区和农村之间的分界线,使景区农村和西湖风景区真正融为一体,密不可分,“景中村”成为了一道名副其实的风景线。

3.6创新产业,发展经济。

越来越美的环境,给景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注入了新的动力。根据风景区的特点,我们围绕休闲旅游这一主题,重点做好西湖龙井茶的文章。一是加强西湖龙井茶品牌保护和茶科技推广应用。二是创新思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挖掘内部潜力,紧扣主题做好招商引资工作。依托优越的人文环境和区域资源优势,吸引一批品牌好、税收高的优质餐饮企业进驻,同时着力推进部分集体企业存量资产盘活,增加了效益,实现农村经济逐步升温。

通过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品牌农业,实现了从第一产业到三产连动的跃升,形成了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了农民生活水平“新提高”。梅家坞村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并被省农办和省旅游局联合命名为“浙江省农家乐特色示范村”,龙井村被省、市命名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经过连续10年的“景中村”整治,西湖风景名胜区农居点呈现独具特色的西湖山地“景中村”风貌,并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经济发展点,各村在“龙井茶”文化带动下,结合西湖风景区旅游产业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如梅家坞、龙井村主要为茶楼经济,茅家埠、双峰村则以农家菜为特色,四眼井、满觉陇村、南山村因临近城区主干道和中国美院,形成了以住宿为主的经营业态。西湖“景中村”,已成为西湖文化景观的亮点,但西湖“景中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仍需要进一步探索。

4.“景中村”环境整治的成效

从2002年至2008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总投入80亿,累计拆除违章违法建筑以及无保留价值的建筑面积58.5万㎡,外迁单位265家,外迁住户数2791家,减少景区人口7021人,恢复水面0.9平方公里。同时,核心景区的景中村全部得到整治,环湖地区保留的单位和住户均实行截污纳管,改变了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由于环境的变化,不但使原住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也使村民发展茶产业以及茶楼、农家餐饮等休闲旅游的愿望成为了现实。据统计,2007年景区农民龙井茶销售收入6420万元,比2002年增长100.3%;农家茶楼也从无到有,至2007年景区已有600余农户从事与茶和旅游休闲有关的经营,年收入达5900万元。2007年景区农民人均收入12600元,比2002年增长46.9%。与此同时,环境改善也刺激了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发展。如今的西湖新景区,已成为游客争相游览的首选目标。2007年风景区游客量达到2745万人次,比2003年增长73.6%,年平均递增14.8%,由此带动了全市宾馆、饭店、购物、交通等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

5.存在问题与思考

5.1违章建筑的防控问题

整治一新的西湖“景中村”不仅给当地居民提升了居住生活的环境品质,更带来了可观的租房等收入。2012年,钱江晚报专门报道灵隐白乐桥等西湖边农居房吸引投资客的涌入,以300平米算的一套农居房装修后年租金从11万涨到30万。与此同时,因综合因素驱动,“景中村”的违章建筑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一是利益驱动,搭建的违章建筑可以出租转化为租金,从而直接增加农户的收入水平;二是居住习惯,一部分农户已经把农居房出租掉了,但由于生活习惯和仍在当地的茶地等生产资料原因,不愿离开世代居住的村落,于是在主房外部的角角落落违章搭建了供自身居住的临时建筑。三是相互攀比,因存在利益驱动,你搭我也搭,最后越搭越多。

违章建筑的不断搭建势必蚕食来之不易的“景中村”整治成果,如不加制止,将会回到整治前的脏乱差面貌,而吸引过来的居住、创业、服务行业也会大受影响,最终将损害当地农户的根本利益,因此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一要加强宣传教育,街道、村社等基层组织应加强村民的宣传教育,充分认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从源头上减少违章建筑的搭建;二是加强执法管理,早发现早制止,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从而震摄违法行为,也能减少攀比心理;三是借助东风,杜绝新违章,梳理老违建。当前浙江省正在开展“三改一拆”大行动,自2013年至2015年在全省深入开展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简称“三改一拆”)三年行动。通过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力争打赢防违控违这场硬仗,使“景中村”走向良性发展道路。

社区环境整治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号召,针对我镇实际情况及卫生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教育引导,城乡群众提高卫生、环保、文明意识,提高城乡文明程度,优化投资发

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二、整治范围

新港大道沿线两侧、环城路沿线外侧、235省道沿线两侧、新张新沿线两侧、新花线沿线两侧和临时指定的重点镇村道路。

三、整治原则

按照“属地管理、长效保洁”的原则,各村(社区)实行集中突击整治,集中突击整治后,转入常态化管理,建立起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四、整治内容与标准

在继续做好生活垃圾整治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开展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的整治工作(详见附件一),在3月20日前,主要干道两侧达到“四无”标准。

(一)无暴露垃圾。道路两侧生活垃圾及时清理,无积存垃圾,水面无漂浮白色垃圾。

(二)无乱堆乱放。道路两侧柴草、木板、建筑垃圾等乱堆乱放物品,通过整治要达到摆放整齐有序。

(三)无乱搭乱建。凡违章搭建的厕所、围墙、猪圈、鸡舍等一律拆除。破损、有碍观瞻的建筑物及时修复。

(四)无卫生死角。道路两侧实行划段包干,落实到户,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加强领导。重点道路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意义重大,沿线村(社区)的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摆在重要位置,大处着眼,细部着手,迅速启动,落实人员,确保各项整治措施落到实处。镇直部门为包段部门,包段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组织精干人员参与环境整治,形成镇村和镇直部门合力推进的局面。

(二)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广泛宣传重点道路环境综合整治活动的意义,提高沿线群众主动参与整治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镇城管所、规建所、国土所等部门要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协调,对违章搭建、恶意破坏环境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