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教学反思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特殊教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总结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1

关键词: 特殊教育教师;困惑;反思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297(2008)07-070-01

最近电视剧《暗算》红遍大江南北,其中王宝国对阿炳这一人物的演绎颇为人称道。阿炳是一个盲人,还弱智,智力只有七八岁孩子的水平,但他却有非凡的听力和记忆力,就是这样一个多重残疾的人,做了常人几乎做不到的事:从浩若烟海的电波声中找出了敌台,为打击敌人,保卫国家立下汗马功劳。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研究所的安在天对阿炳的照顾和教育。

一、作为一名特教工作者,我对安在天的教育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仔细分析,究其成功的原因,做了以下几点总结

(一)教育者要充分尊重教育对象。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强调移情,既教育者要设身处地以一种同情态度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活动,从而作出客观、公正的认识。只有把教育对象当成一个有血有肉有个性的生命体,而不是学习机器,才能从心底激发要帮助他、希望他进步的激情。安在天了解阿炳,他不因为阿炳的缺陷就小瞧他,恰恰相反,他尊重阿炳,哪怕他的想法很可笑,很反常。“天才总是把自己拉得很长,长得像游丝一样,因此,他们在其他方面是很脆弱的。”“只要你对他好,他就会对你好。”安在天对阿炳深深的理解和真诚的关怀,换得了阿炳发自内心的信任,正是这份信任支撑他完成艰苦的工作。

(二)教育者的教学方法要适合教育对象。

安在天对阿炳的教育内容在正常人看来是有些可笑的:向阿炳解释工资多少时,他用手来做单位,称为“五只手的钱”。类似的:把找电波比成通过钟处长的口音找到钟处长的同村人;把隐藏很深的电台比作跑到浅水区的狡猾的大鱼等。但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阿炳明白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什么教育方法才是成功的教育方法?这些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只有适合教育对象,被教育者接受的方法才是好方法。

(三) 特殊教育是一项融合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长期过程,需要特教工作者怀有悲天悯人的善良之心,诲人不倦的耐心,决不放弃的恒心。残疾人因为身体缺陷,必然造成生活上的不便和种种心理问题。特教工作者绝大部分是健全人,很难切身体会他们的感受,造成沟通上的困难和教育过程中的困惑。正如“在我眼里是一盆香喷喷的鲜花,在他们眼里就是毒蛇。”安在天把阿炳当作自己的孩子,遵循“明眼人把眼蒙上进入他的世界,体会他的喜怒哀乐”之原则,他很细致地照顾阿炳的生活起居,还能包容他的坏脾气,遇到困难能想方设法解决,不轻言放弃。这些是他们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身为特教老师,试问:我们几人能做到?

二、对比以上各点,我不禁想到我国当前特殊教育学校教师的工作现状和存在的各种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每位特

教工作者的反思。

(一)首先,特教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亟待提高。

1、 随着特教事业的蓬勃发展,特教教师队伍日益年轻化,随之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年轻的特教老师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不熟悉特殊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不会搞教育教学研究,除了向学校内部较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外,很少有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这些原因限制了年轻的特教老师健康成长。

2、随着社会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特教老师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加;特殊教育学校相对比较封闭,人际关系复杂,极端耗费教师的精力;特殊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与老师的期望值相差较大;还由于社会上部分人对特殊教育的不了解,甚至歧视,导致特教老师普遍存在自卑感、挫折感、失落感等负面心理,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老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效果。

3、其次,特教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容乐观。

特教教师绝大部分是健全人,很难切身体会特殊儿童的精神世界,彼此交流起来是非常困难的。由于特殊儿童身体残疾的原因,必然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多特教教师都抱怨:教得那么辛苦,还是学不会。一种失望的情绪影响着特教老师的心情。这些原因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教师横眉冷对,学生敬而远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保障,特殊学校的这种师生关系需要改善。

(二)部分特教教师对特殊教育的理解出现偏颇,对特殊教育改革的方向不明确,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普校的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特殊教育学校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的要求,但改革的方向不明确,缺乏成功的经验作为借鉴,基本处于摸索阶段。

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需要的人之教育,正因为他们特殊,和健全人不同,才需要特殊教育。有的特教教师提出“特殊教育向普校教育靠拢”这样的观点,采取“拿来主义”,把普校的教材拿到聋校使用,把普校的教学方法搬到聋校课堂上,不但操作起来困难,学生也是毫无反应、不知所云,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还有小部分特教教师认为教特殊儿童是一件简单的事,不需要什么高深的学问。这些教师不读书,不学习,停滞不前,教学过程中错误百出,误人子弟。

三、为什么安在天作为一个特殊教育的“门外汉”,能对又盲又弱智的阿炳实施了非常成功的教育,而我们作为专业的特殊教育者却没有作为呢?我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改进措施:特教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自身建设。(1)特教教师首先要有四心:事业心、爱心、耐心、恒心。(2)特教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情况,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生,用适合的方法教育学生。(3)特教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具备高尚的师德、广博的知识修养、扎实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4)特教教师还要有良好的心态和自我调控的能力。(5)特教教师还要有敢于改革创新的勇气。(6)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特教教师之间的有效交流。(7)建立全国性的特殊教育研究机构,为特教教师接受教育和再教育提供场所。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2

1.1特殊性体育教育是一种思维活动与身体活动紧密结合的教育活动,活动空间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的特点,这使得特殊体育能够发挥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教育促进作用。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任务不仅要促进有特殊需要学生的身体康复,增强体质健康,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这个特殊的中介,使相对隔绝的学生个体逐渐融入到群体的体育活动学习过程中,在频繁接触中促进相互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合作态度以及良好的意志品质,使他们的身心缺陷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达成全纳教育的主旨要求。

1.2创造性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工作对象是身心有一定缺陷、活动受一定限制的特殊群体,而且不同的学生从残疾性质、残疾程度,到体质、能力、个性都各有差异,这就要求体育教师从身体发展、心理康复、智力促进、社会适应等方面综合考虑和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充分利用所掌握的信息,对所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进行艺术加工与处理,能够因地因人制宜,恰如其分地传授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这是一种创造性劳动的过程,体现了特教体育教师职业素质的创造性特点。

1.3社会性特殊教育是以适应学生融入社会大家庭的需求为导向,从一个人步入社会,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并通过自己的劳动技能获取社会生活的需要,必须具备其融入社会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体育能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进程,生存、适应是特殊体育的本质特性,反映在体育课堂上,即是“社会的缩影”:在体育学习中,老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全方位互动交流、竞争合作,按照一定的规则与道德标准担任某种角色和履行某种职责义务,进行社会角色学习。这一切的实现完全依赖于体育课堂的设计者与组织者———体育教师本身是否具备社会化的特质。换言之,特殊教育需要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融合性体育教师,具备和学生、家长的不同需求打交道的能力,与各界人士合作的能力,以使得体育能够发挥社会某种程度的融合作用,帮助残障人真正被社会接受和认识,融入正常社会、参与社会活动。

1.4融合性特殊体育被赋予比普通体育教育更复杂的内容和更高的要求,其教学对象的多元性决定着特殊体育教学课堂的多重属性,这要求特教体育教师具备多种教学能力与手段,成为掌握跨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融合性体育教师:一是体育教师需要掌握包括常规体育教学、特殊体育教学在内多个层次的课堂教学技能;二是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需要经常采用调节性手段,以适应不同群体(或个体)的需要;三是体育教师教学需应用更多相关学科知识,如教育学、体育学、锻炼学、测量学、心理学、社会学、病理学、损伤学、康复学、护理学、生态学等学科知识和技能。特殊体育的多重属性决定着全纳体育课堂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实际体育需求,也体现出特教体育教师多重融合性的职业素质特点。

2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素质

结构及其主要成分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是个体在先天遗传的条件下,经过环境熏陶、教育培养和自身活动的历练,日积月累形成的基本稳定的内在品质。个体素质由多种心理品质所组成,是关于知识、能力和非认知因素之间和谐发展的综合结构。不同职业对从业人员有不同的素质要求,特教体育教师职业素质主要反映在其知识结构成分、能力结构成分和非认知因素成分上,各成分之间是互相影响、和谐发展的。

2.1特教体育教师的非认知因素成分非认知因素包括除知识和能力因素以外的影响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全部心理因素,是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内在动力,主要由教师的师德、教育理念、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发展意识构成。

2.1.1高尚的师德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学习机械化、情绪多变的特点,这要求教师付出更多的爱心,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对教育对象不求回报的关怀和公正无私的教育关爱;对特殊教育工作倾注无限热爱和执著追求,具有严于律己、善于合作的行为表率;具备高度的责任感、职业自律性、非盈利性的服务动机,能够在长期的工作中获得人生价值的升华和别人无法体验到的精神享受。高尚的师德是特教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

2.1.2科学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指体育教师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特殊体育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其教育教学理念概括起来包括:全纳教育提出的“平等参与共享”,是特殊体育教育秉持的基本理念;面对特殊群体的体育需求,“健康第一”仍然是特殊体育最重要的指导思想;特殊体育要以“康复健身”为基础,强化“缺陷补偿”与“潜能开发”;特殊体育活动融汇游戏性、竞赛性、艺术性和娱乐性的快乐体育意识,奠定终身体育的良好基础。

2.1.3自我效能感通俗的理解自我效能感就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效果的一种积极暗示和主观判断,是体育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心理背景,它影响体育教师的知觉、判断,继而影响体育教师的课堂行为。患有残疾的儿童,无论是智力水平还是身体活动能力,与正常儿童都有一定的差异,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得到学生、家长和自我的认可,因此特殊教育体育教师应有良好的个性,包括积极向上的工作动机,正确的自我意识、自我尊重感、自我满足感、自我价值感,以及耐心、成熟、情绪稳定、心理健康等人格特质。在面对社会的种种不理解、学生的多变性等内外部压力时,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做好自我调节。

2.1.4自我发展意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是保证教师不断促进自我专业成长的内在主观动力。其内容主要构成要素为: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反思;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以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由于特殊教育体育教师面对的是变化的环境和特殊的个体,因此很难确定一个固定不变的目标和与之相关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特教体育教师只有在实践反思中发展自身的经验体系,主动地将自己的认知系统知识、经验纳入到教学过程中,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并积极寻求更合适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成长为特殊教育的专业人才。

2.2特教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能力是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任务时经常、稳固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是知识、技能和智力的整体效应。它是以一定知识和技能作为发展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和体现出来。能力结构,则是把各种能力的集合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考虑时,所呈现出的系统结构属性。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2.2.1创新能力特殊体育由于教育对象个别化差异的复杂性,应用知识、技能的综合性,成熟经验、案例的匮乏性,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可以说,是否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认识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并采取相应措施,关系到特殊体育能否发挥其应有价值和存在的必要,关系到特殊体育改革与发展的成败。特教体育教师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能力、获得知识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

2.2.2学习能力随着特殊教育理论的发展,许多先进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不断充实到特殊体育中,如融合体育、矫正体育、适应性体育、发展性体育、全脑型体育等,体育教师必须具有学习的能力,不断汲取特殊体育最新教学科研成果,洞悉改革发展的进程,系统反思自身的实践,更新自己的知识、技术,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特殊体育教育改革步伐。

2.2.3教育教学能力这是特教体育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能力。特殊教育特别强调从心理上如何帮助学生放下封闭心态,积极融入到全体学生的集体活动中。体育教师应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深刻领悟特殊体育的教学规律,理解学生的发展与学习的方法,探讨始于目标的多种方法;运用特别的教学方法和行为指导策略,设计个别化教育计划方案,在集体化情境中实施个别化教学;具有全面领悟教材、正确示范、准确表达的能力;具有对教学的监控能力,包括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行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策略的应用效果以及课内教学与课外教育的衔接统一。

2.2.4沟通协作能力特殊教育注重融合性教育,强调不同课程、不同形式教育的综合效果。体育教师更因其职业特点,沟通、交流与交往合作能力将左右其能否达到事业的理想境界。在特教课堂上,体育教师必须细致的了解学生的身体、思想与情感状况,与众多学生和谐共处,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在课堂外,体育教师不但需要与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合作,同时也需要与社会或专业机构联系沟通,及时解决学生教育中的各种问题。

2.2.5组织管理能力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的开放性和流动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造成了教学组织管理的相对困难,小到对学生个别化的组织管理,中到对体育课与课外活动、训练队与运动会的组织管理,大到与家长、社区合作对学生的组织管理,无一不体现着教师组织管理的才能与艺术。高效的组织管理可以随时掌握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变化,果断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特殊情况,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类体育教育活动中去,使群体活动的体育效益得到发挥。

2.2.6康复指导能力特殊体育的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矫正体育,改善其身体、心理的障碍性残疾,促进身体姿态功能性缺陷和身体机能缺陷的康复。因此特教体育教师应具备诊断、评估有特殊需要学生身体障碍程度的能力,康复指导的能力,制定和修改个别化教育计划,对体育锻炼过程中有特殊需要学生的动作、行为、心理、情绪等问题进行辅导。

2.3特教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人的能力与知识紧密联系,并以掌握知识为其形成的基础。特教体育教师的知识是在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中,经过思维加工后形成的知识体系,是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前提条件。特殊体育包含了教育学、体育学、特殊教育学、特殊体育学的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了学科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知识。管理科学

2.3.1学科性知识特殊体育是一门对带有伤残和疾病的人进行体育教学、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娱乐康复的学科。由于特殊人群具有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殊体育学是由许多学科融合而成的,因此特教体育教师不仅要具备普通体育学科的专业知识、教学法知识,还要具备特殊心理学、特殊体育生理学以及体育康复领域的知识,而且要实现两者的融合并体现出个人特征,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

2.3.2条件性知识主要指教师进行教学训练活动所应具备的特有知识,是教师将特殊体育学科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学生可接受、可理解、可掌握知识的工具与桥梁,如教育学知识、社会学知识以及特殊体育竞赛的知识与技能,能够有助于使教师帮助学生客观、全面、深入地掌握特殊体育学科的知识、技术、技能,达到使残疾儿童医疗疾患、康复身体、增进健康的目的,从运动中获得乐趣,增强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3.3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驾驭课堂活动,解决所面临各种问题的知识,即体育教师关于实际操作方面的知识。由于体育活动受诸如对象特征、条件状况、方法手段适用程度、内容的选择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地反思、总结、研究所教授的每一堂课学生的表现,活动的成效,才能不断地提高和丰富自己知识与技能,从而在特殊体育活动实践中,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2.3.4一般文化知识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能丰富人的文化底蕴,使人性更加完满。作为一名特教体育教师,应具备相当水平的普通文化知识,这是教师维持正常教学和不断自我学习的基本前提。这方面的知识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涵盖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在越来越注重挖掘体育的文化内涵、追求体育文化价值的现代社会,特教体育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并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才能把握特殊体育的人文价值。

3结束语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3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特殊教育的法规种类和数量都比以前多了许多,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翻阅大量资料,关于特殊教育学校人事干事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问题,总结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有较强的责任感,认真的工作态度

人事干事是学校行政的重要职能部门,在日常工作方面,要不断完善学校教学管理,还要在学习方面,关注教师的执行力与学习效率,可以说是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所以作为人事干事必须要拥有较强的责任感,认真对待工作上的问题,早发现,早解决。一个对国家与学校有高度责任感的人事干事,既可以给全体师生树立一个榜样,让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事业与学习,也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一名对社会建设有用的人。由于人事干事的素质、能力、责任心强弱的不同,给特殊教育学校带来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通过大量事实证明,责任心强的人事干事的学校正能量满满,教师的教学效率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相反,敷衍了事的人事干事的学校的校风十分懒散,没有合理化的管理制度,保障不了教师的薪酬福利,教师就无法安心授课,不但给学校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还耽误了学生的基础教育与未来发展。一名合格的人事干事,必须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以及认真的工作态度,协助校长管好学校事务。

二、独立工作能力,可以沟通协调

人事干事在特殊教育学校里不但负责高级行政管理,还要能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完成上级下发的各种指示。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学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缺陷,由于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事物的认知,会慢慢发现他们和正常人不同,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展,让身患残疾的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人事干事的我们,必须配合教师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并且还要支持教师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不断地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清楚自己的价值,他们也是世界组成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老师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时,我们人事干事要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积极提供解决方案,争取把自己职责内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奉献出自己对学校的一份力量。沟通协调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学校发展的基础,所以,独立工作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也是人事干事应该具备的能力。

三、科学地配置岗位,保障后勤给予

就业困难是21世纪主要的问题,大学生就业难,残疾人就业更难,为了让残疾人不被社会遗忘,我们特殊教育学校必须让他们有立足社会的本事。特殊教育学校不同于普通学校,人事干事在聘请教师方面,应该多考虑该教师是否具有能为学校培养社会型人才的能力。所以,人事干事在科学地配置岗位时要十分慎重,定期对本校教职工进行教学考核,保证学生教学成果的预期效果。

完善教师职工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任务,首先我们人事干事要知道我国特殊教育的优势与劣势,只有知道了两者之间的联系才能更好地让在职人员定期去参加员工培训,然后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审核教师,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的策划方案。总而言之,科学地配置岗位,保障后勤给予,也是考查人事干事能力的测试题。

四、熟练掌握学校人事管理的业务知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经济的不断进步,我们对人才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多,特殊教育学校的就业形势也不容乐观,并得出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适合特殊教育学校里的学生的结论,因此,作为人事干事就更要熟练掌握学校人事管理的业务知识,根据不同的教师,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给予教职工不同的利益保障。为了特殊教育学校的长远发展,人事干事一定要加强行政管理方面的要求,提高工作质量,专心服务教学工作,无论是工资津贴还是专业职称评审都要落实到为学校付出过努力的教师的身上。作为人事干事要熟练掌握学校人事管理的业务知识,以服务教师为本,落实工作内容,再根据不同的教师需求,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促进教师的教学创新,提升学生的教学效率。

五、不断总结管理经验,提高行政质量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4

社会的发展进步也使人民群众对特殊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部门免除残疾学生入学的一切费用,对残疾儿童、少年入学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特殊教育学校应积极为各类残疾儿童提供相应的教育服务,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教育要求。

一、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发展回顾

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是郑州市管城区唯一一所招收智力障碍儿童的全日制特殊教育学校,负责全区智力障碍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截至2010年年底,学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5万元,拥有教学计算机11台,馆藏书刊2300册。现有6个教学班,66名学生。

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有专职教师16名,特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占70%,其中本科毕业11人,两名教师被评为管城区十佳青年教师。

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注重民主、和谐、制度化的人本管理,实行校长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三位一体管理体制,校内各项工作高效运行。

郑州市管城区辅读学校先后参加了全国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特奥运动会,第十二届上海世界特奥会,共获得12枚金牌、15枚银牌和9枚铜牌,学校也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特奥工作先进单位。

二、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制约因素

1.硬件设施还需改善。

2.由于学生的特殊性,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严重不足。

3.教师数量不充足、结构不合理。教师数量没有为学校进一步发展预留足够的空间,尤其是教师结构不能适应特教事业改革发展的需要。艺术类教师缺少,尤其缺少美术、语训、康复等专业学科老师。

4.教师专业化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5.特殊教育家校联系不多,尚未形成良好格局,不利于形成教育合力。

三、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方向

特殊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加快特教事业发展为中心,以提高残疾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为出发点,发挥特殊教育学校为社会进步和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功能,提升特殊教育的品牌内涵。

1.加大特殊教育学校政策的宣传力度

特殊教育学校要向全社会大力宣传发展特殊教育的意义,宣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的各级政府、社会、残疾儿童家庭对发展特殊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营造特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提高全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识,形成领导关心重视、社会热情支持、学校积极接纳、家长主动送学生就读,残疾孩子愿意上学的局面。

2.改善办学条件,增加专业器材

按照《全日制培智学校教学仪器配备目录》,配全相应的教学仪器。补充、更新图书和音像资料。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身心特点,整体布局校园环境,营造校园特色文化。添置认知能力、多感官综合训练室等专业康复训练器械。对多功能活动室进行内部装修,作为大型活动、集会的重要场所。

3.打造专业化教师团队,提升教师职业成就感

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科学管理。逐步建立适度竞争、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不断完善《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注重过程管理,效能优先、奖励先进,进一步调动各岗位人员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师徒共进”核心作用,做实师徒传承工作,在学科教学、班队工作等方面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熟。分层次开展校本教研,使不同年龄段的教师都有发展空间,培养具有课程开发能力的骨干教师团队,积极研究适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打造特教名师,带动全体教师加速实现专业化成长。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给足精神空间,让他们体验民主管理,追求教育理想,启迪智慧,享受教育幸福。将教师引向读书、引向思考,让思想行动起来,只要行动就会有收获。给每名教师定位,形成“金字塔”型的教师梯队,建立“造塔”机制。将个人规划与学校发展相连,让每名教师都有奋斗目标,都有光环与台阶,充满自信与追求。

以学习《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中心,建立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教研制度。把握新课程方案内涵,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案例分析、教学论坛等。加强学习培训,建立以教育科研、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为主题的专题学习制度,开展网络研修。持续打造更高层次的有效的特教课堂,积累课例、案例,将个人的实践与反思作为教育教学行动研究的着眼点,提升学科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积极鼓励教师参加与教学对口(或相关)的各种学历进修,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知识水平。

4.加强康复训练,探索医教结合之路

做好教育教学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工作,配足配齐各教室、功能室所需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根据学生实际及学校情况因地制宜添加康复设备,发挥现有设施设备的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构建医教结合队伍。建立康复档案,及时、准确、详细地记录学生的康复信息,为总结康复经验、寻找更佳的康复途径奠定基础。在与专业康复机构合作的过程中,整合多方资源,引进国内外先进康复技术并开展自主科研,为教师搭建国内国际的学术及经验交流平台。逐步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让更多的智障孩子能够自食其力,提升残障儿童的生命质量。

5.开发生活实践课程,不断提升特教课堂的有效性

以生活自理、自食其力为取向,适当渗透职业教育与融合教育的内容,在原有“生活适应”校本课程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科课程内容。针对本学科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加强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注重实用与创新,运用集体智慧,形成可操作性强的课程体系。加强特殊教育的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探寻残障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主动寻求医务人员的专业支持,发挥学校康复器材的作用,努力将特殊教育学校的知识教育、人格教育与康复教育有机统一,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效益。

6.继续发展以特奥运动为特色项目的体育卫生工作

继续开展特奥运动,普及特奥理念,创造更多的机会参加特奥比赛。救失长善、开发潜能,培育好运动员苗子,组织好训练和完成比赛任务,为省、市特奥事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与此同时,让更多的残疾学生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参与特奥运动,受益于特奥运动。

7.创新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形成团队工作特色品牌效应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5

关键词:中国; 特殊教育专业;模式

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是我国师资培养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特殊教育专业,主要是为了满足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特殊教育师资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在高等院校中开设的以培养具备残疾人教学、训练、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胜任残疾人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还有一种情况,高校设置的特殊教育专业是专门为残疾人所开设的,即我们所说的高等特殊教育,本研究只针对前一种特殊教育专业。

一、中国特殊教育师资的研究情况

国内对于特殊教育师资研究专著至今还没有,多见于论文期刊,通过数据检索与阅读分析,对相关的期刊论文按年代进行了分类,并且根据研究的特点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研究的萌芽时期

通过论文检索与查找,最早的研究始见于1988年,我国著名的特殊教育专家朴永鑫撰写的《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作者不仅回顾了特殊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并且重点论述了在当时的国情下特殊教育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其中的精华部分是提出了“两级培训” :第一级要求培养可以在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班)讲授特殊教育学、特殊心理学和特殊教学法的专业课教师。第二级直接培养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的教师。并且作者在文中详细的论述了两级的培训的具体办法。可以说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的研究提供了第一份中国化的模式。在二十世纪80年代,研究大多不成体系,往往谈的面很广,但是不成体系,朴永鑫的这一研究可以说是当时的代表之作。

(二)研究的深化期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国内开设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增多,国内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研究开始渐渐地多了起来。研究也出现了新的动态,国内开始关注国外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模式。除此之外,还出现了比较研究,像石学云写的《俄罗斯特殊教育于中国特殊教育若干问题的比较研究》;同时,由于各个省份开始纷纷在高校中设立特殊教育专业,也有人开始着眼于高校或者地区的调查研究,如《重庆市盲校于聋校师资情况调查》;《上海市师资培训的目标、内容与策略》等。此时,对于特殊教育的研究开始走向多元丰富,其中,关于师资培养模式的论述也开始较多的借鉴其他特殊教育专业较为先进的国家。

(三)研究的专业化时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对特殊教育专业师资的研究也开始逐步走向专业化,这种变化从研究术语上可以看的出。研究依然延续着90年代末的方向,国内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和国外的比较;国外特教师资的发展状况;国内某地区或某城市的专项研究。

2002年邓岳敏发表的《中美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对中美特殊教育专业师资的培养模式做了比较——中美两种师资培养模式各有利弊。美国这种开放式培养模式.目标多样化、课程设置灵活广泛,学生知识面广、适应性强,学生来源广、出路宽。但是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培养机构过多,易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过于分散,无法有效集中。有时学校之间为了竞争生源而降低人学标准,从而降低了特师生的质量。我国实行封闭式的师资培养模式,目标明确、专业性突出。学生能充分吸收特殊教育教学的有关知识、掌握教学技能,同时有利于培养牢固的特殊教育专业思想。不足之处是,这种培养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学术水平偏低、应变能力差。所以,从总的发展趋势看,封闭式培养的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未来教师培养的需要,应将部分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任务,移交给综合性大学,逐渐向非定向型或混合型过渡”。

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还有2003年丁勇王辉所写的《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综述》,在文中,作者将国内的特殊教育的培养模式分为职前培养和在职培养。职前培养作者又根据学历来划分为中等学历培养模式和高等学历培养模式;职后培养分为短期非学历培训;长期函授学历培训。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教师王雁、顾定倩、陈亚秋共同发表了《对高等师范特殊教育师资培养问题的研究》,在他们的论文中,不但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历史进行了回顾,还提出了我国在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对培养模式提出了非常重要的意见,“积极拓展高等特教师资培养模式,在高校内部走普通师范专业+特殊教育专业的办学道路,与其他专业联合办特殊教育专业,使学生真正做到既懂得教育、心理理论,又能教文化专业课。国外特殊师范教育成功的经验证明,特殊师范教育应培养两种类型的人才:一是复合型人才,二是专门型人才。复合型人才是指先学习一种专业,然后再学习一、两年特殊教育专业具有复合型知识的大学生。这类学生既可以在普通学校,也可在特殊学校教某门文化课。复合型人才所学习的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是专门化的,有范围限制,或是学习感官障碍方面的知识,如视觉障碍、听觉障碍方面的知识;或者是学心理发展障碍方面的知识,如智力障碍等。专门型人才是指先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理论,然后集中学习有关某一类障碍的特殊教育理论,具有专门化知识的大学生。这类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某一类障碍学生的矫正及康复训练工作,如言语矫正、职业治疗、心理咨询等。” 另外,作者也提出目前,我国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是更大的。“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培养复合型人才可采取两种方式:一是高等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在现有四年学制内实行与其他学科合作培养的方式,搞“3+1”制。即学生用三年(或两年半)的时间学习非特教类的课程,然后用一年(或一年半)的时间学习特教类专业课程和进行特殊教育方面的专业实习。二是搞“4+2”制,对非特殊教育的师范或普通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为期两年或一年的特教专业知识培训,使其能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具有在特殊学校任职的更高资格。”

近期的发展研究逐步转向实用,一般是对某个地区或高校的特殊教育培养模式的反思或者探索,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特殊学校的调查与思考》;《甘肃省特殊人才的需求与特殊教育专业建设——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由于研究对象的明确与所缩小,研究进一步贴近我国的实际状况,研究者根据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状况,提出了最适合当地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模式,为我国的特殊教育专业专业的发展做了最为实际的考虑,同时伴随着国际特殊教育界出现的新理论与思潮,如“回归主流”“全纳教育”“一体化教育”,对特殊教育师资要求也开始变得较高。

三、中国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特点

1.从总体上看,研究发展越来越快,成果也越来越多。

中国特殊教育专业模式的研究从最初的稀少零散,发展到现在研究者众多,成果也日渐丰富,仅仅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这在世界范围上看,也是发展相当迅速的。

2.从研究范围上看,国内的研究者更加重视因地制宜的开展局部性研究。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内的研究,出现了相当多的地域性研究,这些研究对当地的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中国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研究的问题及反思

1.缺乏专著方面的研究,可查的资料基本上都是期刊论文。

目前关于特殊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还没有一本专著出版,更加没有权威性的著作,这样造成大家在学术交流上往往是自说自话,基本定义没有完全搞清楚,非常不利于研究的深入发展。

2.研究多停留在借鉴国外成果或前人的基础上,理论创新缺乏。

我国对特殊教育专业模式的研究至今还没有摆脱国外特殊教育专业模式研究的影响,其中的核心部分像培养综合性人才还是专门型人才,采取的观点和例子还较多的依赖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没有立足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

3.研究不成体系,没有将培养模式单独作为研究对象。

特殊教育专业模式的研究对于提高我国特殊教育质量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高校都在开设这个专业,如何办好这个专业,需要理论上的支撑,所以,需要对模式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形成研究体系。应该把模式的研究从一个整体中独立开,这样便于集中精力解决好模式的研究工作。

五、总结

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社会公平的角度来看,发展我国特殊教育事业是刻不容缓的,作为理论研究一定要先行于实践,这样才能更好的指导实践。因此,我国特殊教育专业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抓紧出现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提供可参考的有价值资料。

参考文献

[1]张福娟,马红英,杜晓新.特殊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朴永鑫.中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8.6

[3]顾定倩.中国高等特殊师范教育的发展[J].特殊教育研究, 1992, (3): 46-48.

[4] 刘福泉.试论我国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战略[J].特殊教育研究, 1992, (4): 34-38.

[5] 丁勇等.近年来我国对特殊教育教师教育研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03,(4)

[6] .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J].特殊教育研究,1999,(2).

[7] 杨民.当代日本的特殊教育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0,31.

[8] 陈琳.发展变革中的俄罗斯特殊教育[J].中国特殊教育.2004,88.

[9] 陈织云.广西残疾人特殊义务教育状况调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72

[10]邓月敏.中美特殊教育师资比较研究[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0

[11]刘洋,肖飞.试论我国特殊教育专业中的几个争议问题[J].教师教育研究,2005(5)

[12] 甘昭良.福建省特殊教育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04, (4): 74-78.

[13] 申仁洪.从师范教育到教师教育: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范式转变[J].中国特殊教育, 2004, (4): 64-68.

特殊教育教学反思总结范文6

[关键词]课堂效益;备课;课堂结构;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渠道,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的优劣,对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以及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课堂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要抓住了课堂教学这个中心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能完成教育培养人的任务。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前提

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前提。人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觉得用它来形容教师的工作也毫不夸张,也许更甚。为什么这样说呢?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认真钻研教材,确定目标,研究教法,精选习题等。要精心研究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老师要备好课本更要备好学生。

1、认真做好教材的解读。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就不能机械地“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教”,追求“挈领而顿,百皱皆顺”的境界,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有全面、系统、深入的解读;要理清教材中每一内容领域的编排,将某一知识点放置于这一单元、这一学段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来审视,把握它的地位和作用,这样教学时才容易站得高、看得远;细节上学会推敲,既要思考这一节课教学的知识点有哪些,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还要思考教材创设的情境对帮助学习有什么好处,提供了怎样的学习线索,此时对症下药、有的放矢,上起课来便得心应手,课堂效益相应得到提高。

2、“备”学生。学生的学习不是知识的外部传递过程,而是学习主体的主动建构过程。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把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弄清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品质怎样。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重点进行辅导,哪些知识点可以不教。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有效地学习方法,使他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索,最终达到“不教”的目的。教师只有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去施教,才能真正提高课堂实效。

二、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要有合理而恰当的教学结构和节奏。课堂结构是指组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教学环节的先后顺序与各教学环节在时间上的分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分成几个固定的教学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进行新课、巩固练习、课堂总结、布置作业。这种课堂结构还适用于现在的课堂教学,至今对我们的课堂教学还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过分地强调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如果每堂课都按这些步骤安排教学,每个教学环节缺一不可,而且前后的顺序不容颠倒,对各个环节的时间也有大致的规定,这样课堂教学就“模式化”了,就显得过于呆板、没有活力,成了教条主义,所以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结构进行优化。合理调整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课前的20-25分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所以新知的教学必须要在课前的20-25分钟内完成。坚决杜绝满堂灌,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讲,教师怎么讲学生都不会的坚决不讲。事实证明,满堂灌的教学效益极低。

1、重视激发兴趣。教学要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皮亚杰所说“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爱。”教学中要尽可能生活化、活动化、游戏化,满足学生“好动,娱乐”的需要以切实提高教学的效益。例如在教学《24时记时法》时,我是这样导入:中央电视台有个收视率很高的节目,教师放一段片头音乐,请同学们猜猜是什么节目?(播放新闻联播片头音乐)学生讨论节目内容。我以学生最感兴趣的电视节目作为教学素材,新闻联播片头音乐一播出,立刻就抓住学生的心。数学就在我身边,数学也可以这么轻松、愉快,这节课一定很有意思,这种记时法我一定能学好。

2、巧设悬疑。苏霍姆林斯基有言: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且“要我学”和“我要学”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学习境界。如何把学生引导到“我要学”的状态上来?比如在《比较长短》这节课时我把日日与孩子相伴的红、蓝两枝铅笔进行演示——一头看得见,一头看不见。于是再抛出一个问题——猜一猜,哪枝铅笔长?猜过之后却并不公布答案。通常,儿童对一件悬而未决的事情,总能产生刨根问底的急切心情:到底怎么样?结果究竟如何?这时的儿童内心渴望追求认知,从而促进其“一探究竟”,并接受教师发出的信息。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保证。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已完成的教学实践活动有目的地进行审视,作出理性思考,并用以指导日后的教学。反思型的教师就是通过思考、解剖自己日常教育实践而不断超越和提升自己教育境界的教师。

1、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自我反思。教师在每一堂课结束后,要进行认真的自我反思,思考哪些教学设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哪些精彩片断值得仔细咀嚼,哪些突发问题让你措手不及,哪些环节的掌握有待进一步改进等等。

2、在理论学习中自我反省。教师要如饥似渴地学习和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并自觉地运用理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指导自己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中深刻反思,认真消化,并付诸于实践。

提高课堂效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只有正视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课前充分备课,课堂上大胆创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用教师的辛苦换得学生的轻松,从而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益。

参 考 文 献:

[1] 《了解和教育特殊儿童》 江西省特殊教育研究论文集 江西省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编印出版 (内部交流资料)

[2] 《现代特殊教育》2009年九月.苏教育报刊社出版